范文一: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形式能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它以时空开放、信息容量大、更新快的优势在众多教育形式中独树一帜。因此,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武装我们的教学,是教学实践和时代的呼唤,是对原有的教学方式的一场革命。 关键词:教学资源 多媒体 信息技术 教学设计
互联网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第四大媒体”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的未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与思维方式。多媒体网络技术把抽象、复杂和空洞的德育理论,转为以个人自主的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式集体合作学习相结合为主要学习方式,将抽象的说教变成具体、形象、生动、有趣的教育内容,让受教育者在轻松愉快、声情并茂的平面动画、立体动画和逼真的影视场境的审美感受。多媒体教学不仅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逻辑严密,而且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增强了“两课 ”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网络资源的制作和创作包括通过设计教学软件,如光盘、幻灯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媒体手段进行教学,把复杂的、抽象的教学内容简单化、直观化,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一)光盘资源
光盘是目前用于存储图像、声音、图表、照片、数据、文字等各种教学资源较为理想的载体,具有体积小、存储密度大、保存时间长、检索途径多、速度快、便于共享等优点,学校有库藏不菲的光盘资源。要高效合理地开发光盘资源,发挥光盘资源效益并使之服务于教学。不断提高使用者对教学光盘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能力。充分发挥教学光盘资源的效益,可采取网络,,,、电子邮件、免费限时上机使用、举办专题报告会和在师生们必读的报纸杂志上刊载动态信息等多种形式进行多渠道的宣传。更大范围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好光盘资源;或通过网络这座桥梁,最大限度地实现各分散的光盘资源的“连接”,达到光盘资源“扩容”,最终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
在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中,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流水线”,互联网是庞大的素材库。基于校园网或互联网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系统一般由海量多媒体教学素材库、网络课件库、案例库、习题或教学测评库、
VOD视频点播、BBS交流园地、制作工具库、趣味网络游戏和相关网络资源站点等组成,其中尤以多媒体教学素材库集动态视频、动画、音频、图片图形、文本、表格等各种信息资料之大成;常用的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Director、Authorware、Toolbook、方正奥思等;VOD视频点播系统则以动态视频资料为主。
在开发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时,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以课程或课件教学目标为目的,充分利用网络的环境优势,贯穿开放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法于其中,集教学指导、个性探索、多媒体素材于一体,全方位地实现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化及共享,以期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优质的平台。此外,还应遵守资源开发建设的规范性、学科性、持续性和检索的简便快捷性等原则。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具体开发,主要可分为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后学习资源两大部分。课堂教学资源主要由网上直播教学和演示性虚拟实验组成,如名师授课则可先用摄像机制作成直播视频,然后发送到校园网或Internet上,将之作为多媒体教学理论资源;演示性虚拟实验作为实践性教学资源,一般采用3D虚拟现实技术,将演示性强、试验效果要求高的细节问题尽可能地模拟出来,以便于学生理解,并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课后学习资源开发主要包括廉价离线多媒体教学光盘(电子教案)、在线资源和相应的作业、答疑及智能代理。在线资源由网络电子教案、在线图书馆和多媒体数据库组成。网络电子教案浏览能便于学生课后重温、复读,甚至下载离线阅读。在线图书馆开发可选择基于Wab的WWW服务器浏览,既包括建设自身的网上图书馆,又做好与其他网上图书馆的链接,以实现资源共享,便于师生们的查阅调用。多媒体数据库一般为应用分布式,以利于充分享用各地各种资源。作业、答疑与智能代理包括如BBS讨论区、网上教学资源站点的友情链接等。
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耗资大、涉及面广、业务性强,必须注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最优化的资源共享,必须适应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及教育全球化的需要。落实到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的具体实施上,需要关注以下几点注意事项: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和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应合理、有效地选择和利用各种教育信息技术媒体,注重媒体的成本效益、易获取性、参与性、交互性、受众面与使用技能;应考虑其使用的阶段性和地域性,注意区分主媒体和辅媒体的不同功能,真正实现媒体的主辅、动静的有机结合和有效
互补;在视频、音频、图形、图像、功画及数据等压缩技术选用上要考虑采用大的压缩比,选用较低的分辨率和最佳的播放方式,如JPKG压缩数据和静态图像,以MPEGII压缩动态图像;尽可能实现声音、图像的同步。
(三)网络资源的开发
网络是重要的教学信息来源,发挥网络的作用可以大大扩大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的成效。目前网上有关基础教育教学的网站很多,所涵盖的教育信息和教育内容也非常丰富。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针对性强、有效的信息,是当前利用网络资源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1、互联网上教学资源的搜索方法是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的:一种是通过目录检索系统逐级进入需要的检索主题,达到检索目的;另一种是通过特定的数据库(或专门网站的网址)进入检索课题,取得检索结果。
2、通过目录检索的网站主要是浏览型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用户可以依据网页上的提示,从一般网页逐级深入到所需的特定网负,或在检索框内键入检索的关键词,就可以找到有关信息,然后根据提示找到所需检索内容的信息。目前国内外有关教育和高校教育研究的常用目录检索型网站中,以下网站比较典型:
http://www.qpyz.net.cn/fsl%20v1.20/index.asp
人教论坛
http://www.yuwen.com.cn/soft/sort/173_1.htm
中国教育资源在线——教育网(注册)
http://e.pku.edu.cn
教育网搜索大王
http://www.pep.com.cn
人民教育出版社
http://www.teacher.net.cn 中国园丁网
http://www.hongen.com
洪恩在线 软件学习指导,课件精美
http://www.itie.net.cn
课题研究网
http://www.chinaedu.edu.cn 中国教育信息网。
http://www.gzy.com.cn/
国之源教育资源网!课件素材、课件制作等
http://www.2ndclass.net 第二课堂
http://www.bjedu.cn
北京教育在线
http://www.xsj21.com/
新世纪课程网
http://jyxy.fsjy.net/cjh/index.htm 多媒体素材资源库
总之,教育工作者必须顺应新世纪教学改革的潮流,加强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这既是教育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又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教师任重道远、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潘中淑主编 苏州大学出版社 [2] 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 皮连生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 陕西人民出版社. [,]解月光.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姓名:姚春花
单位:瑞昌一中
邮编:,,,,,,
范文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Designing an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
徐红彩
Xu Hongcai
,河北大学~河北保定 071002,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摘要】本文介绍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概念、特征~并对其设计原则和开发过程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 设计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79(2002)06-0041-03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开发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要。
一、 数字化教学资源概述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等。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处理技术数字化 数字化处理技术将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等音频视频信号经过转换器抽样量化,使其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的可靠性远比模拟信号高,对它进行纠错处理也容易实现。
处理方式多媒体化 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存储、传输、处理多种媒体形成的教学资源。与传统的纯文字或图片处理信息的方式相比,经多媒体计算机处理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
信息传输网络化 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传输,学习者可以在异地任何一台上网计算机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学习资源系列化 指数字化教学资源可由资源管理人员或教学人员对进行系统分类,在教学过程中向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不同系列的教学信息。
使用过程智能化 指教学资源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资源建设可操作化 指教学资源允许学生和教师运用多种信息处理方式对其进行运用和再创造,师生还可将自己制作的资源(如电子作业)加入到数字化资源库中。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学媒体数字化的产物。随着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将研究的重点由教学媒体逐步转移到教学资源的层面上,即由对教学媒体物理特性的研究转移到从学习者出发研究学习资源,以实现包括媒体在内的一切学习资源的使用方法与使用目的的紧密结合。
二、 开发与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教学性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应能满足教与学的需求,要有助于解决教学上的重点、难点、关键内容或文字教材难以解决的问题。另外,在学习进度的安排上和教学信息的呈现上要符合教与学的原理。
2.科学性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应能正确反映科学知识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也就是说,作为传授科学知识的教学资源,必须内容正确、目标明确。
要达成这一原则,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时必须注意:
——资源所呈现的知识内容、采用的图片以及配制的解说、音效等必须真实。
——资源所论证的原理和定义必须准确。
——资源包含的模拟实验、动画等要符合科学原理。
3.开放性原则
由于数字化资源以教学素材的形式提供给师生重组和使用,因此资源库应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学生)都可以将自己的电子作品纳入其中。全体师生参与资源的制作过程,将有利于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越来越丰富。
4.通用性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集合了当今最新的数字技术和资源设计思想,在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下,所设计的教学资源应能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多种形式的学习。
5.层次性原则
为保证资源库满足学习者按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方便使用的目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实行模块化管理,使学习者通过对不同层次资源的使用和重组,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个性化潜能。
6.经济性原则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还需考虑具体经济条件,应以最少的投入开发出高质量、高性能的教学资源。对此,要强化对现有资源的数字化改造,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而造成的浪费。
三、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思想
以教学资源管理和使用的便捷性为出发点,本文将所要开发和建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分两大模块:一是教学资源本身;二是教学资源的描述信息。
教学资源模块即前面提到的数字化视频、音频、多媒体等资源。该模块包括三个大类:一类是以知识点为基础的、经过数字化技术处理的教学素材,包括图形、表格、公式、曲线、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维信息的素材型资源。第二类是为帮助教师讲授某一教学难点或帮助学生学习某一知识技能而设计的类似于小型课件的教学单元。第三类是动态资源。它是指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学生和教师的若干学习成果和作品的汇集。这类学习成果或作品是在一定教学目标的
指导下师生进行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学习成品,具有一定的教学性,并可在计算机上存储、传输、演示和应用。
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时,为达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相互操作性和可重组性,还必须对其进行相关的描述。这些描述性信息构成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第二大模块,即资源的描述信息模块。该模块涉及八个要素,即?资源的整体特征描述:用于对教学资源进行整体描述的通用信息。?历史和现状描述:用于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历史和现状的有关属性描述。?元描述:它提供描述信息本身(注意不是教学资源)的一些信息。?相关技术描述:描述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所使用的相关技术要求和特征。?教学特性描述:描述教学资源的教育和教学特征。?知识产权描述:有关数字化教学资源知识产权和使用条件的信息。?类属信息描述:描述该教学资源在特定的分类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评价信息描述:提供在教学使用上对该教学资源的一些评价,以及这些评价的作者和时间等。基于这种分类方法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范式见下图。
四、 开发与建设的途径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二是师生创作的电子作品;三是由专业人员开发建设的资源。
,一,现有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改造
我国现存的教学资源中,除近几年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外,大部分还是在几十年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的印刷品、音像制品等传统教学资源。这些资源数量
庞大,且其中不乏精品,即使在今天也仍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在挽救一大批有教学价值资料的同时,对于节约有限的教育经费、缓解我国当前优秀教学资源的匮乏意义重大。
具体方法是,现有教学资源中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可通过数码技术,如数字相机、数字扫描仪,转化为可在计算机上加工、处理、传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音像教材也可借助相关的设备和计算机应用软件进行数字化改造。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广播电视教学所使用的模拟设备逐渐被取代,数字化音像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二,师生创作的电子作品
这部分动态教学资源是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电子作品有三种基本类型,即?展示型作品。这是学生作业的电子稿,教师可选择最优秀、最典型的学生电子作品,将其发布到网上供其他同学观摩学习。?师生交流作品集。这类作品往往称为教学作品集,主要来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交流作品可能是师生就某一问题的讨论结果,也可能是教师对学生疑难问题的答复。?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作品集。这部分资源来源于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并给出分数等级的教学评价活动。
,三,由专业人员开发建设的资源
这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其开发和建设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1.初期制作
这是资源开发的第一步,要做的工作有两项:
(1)搜集素材由于各种媒体在信息呈现形式上互不相同,为满足不同的教学需求,需搜集各种形式的媒体素材。对此,可采取购买、自行创建、网络共享等方式来获取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所需素材。
(2)对素材进行分类与描述即按照某种标准对各种素材资源进行分类,并对每类素材对象的类别、格式等属性作出清晰的描述。
2.素材集成
经过初期制作的各种素材,在形式上还比较零散,教学功能也比较差,因而需要将各种零散的素材集成为完整的教学资源单元。创作人员可应用多媒体集成软件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及影像等素材集成编辑。目前可用于集成多媒体素材的软件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有PowerPoint、Authorware、方正奥思等。经集成后的多媒体素材教学功能强,可直接应用于教学之中。
3.对资源内容标引
经上述加工的素材,还需有专业人员要对其进行标引。标引工作包括分析资源内容、给出主题、对资源内容置标等。
4.质量检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标引的正确性,图像、声音及视频质量、文件大小、格式等。
5.归档
当资源制作完成后,需要将全部数字化文件归档,存入资源库。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作入库处理时,一方面要注意对资源进行分类,以利于快速检索;另一方面还要对资源进行相应的说明,指出其获取手段、来源以及适用于解决的问题等。
五、 应注意的问题
开发和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时,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1.知识产权的保护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那些已有知识产权的信息资源,在进行数字化改造之前,需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以免侵害他人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新开发建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又成了新的版权,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2.资源的标准化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依靠众多单位合作完成的,因而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易于管理和使用。为了使其在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更强的保证,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需要使用一些通用的标准对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规范管理。如《国家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从用户使用方便的角度出发,对资源素材标注属性,并从可操作性角度规范这些属性的数据类型及编写类
型。在制定标准时,要兼顾考虑国际接轨和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的实际,以促进资源建设的国际化合作。
3.资源的管理和维护
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完成后,为了防止资源的流失和损坏,还应做好管理和维护工作。另外,资源管理人员还必须关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发展动态,及时对资源库进行更新,以满足人们对教学资源日新月异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2,黎加厚.电子作品集:我国学校教学改革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2001(3)
,3,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2000.5
范文三:如何开发与应用教学资源
如何开发与应用教学资源
什么是教学资源?支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 解决教学问题所必 需的各种条件、 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因素都应该是教学资源, 它 可以包括校内课程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 网络课程资源以及信息资源 等。教师多留意、多用心,到处都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结合自己的 教学实际,我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大致是从以下几点入手的。 一、积极开发和使用教材资源
课本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 由专家编者精心撰写编辑而成。 我 们要在教学中深入理解教材的特点, 充分利用教材中生动有趣的情境 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科书中图文并茂的图片、统计数据、 各种活动、游戏设计、小故事、小知识都是优秀的课程资源。如我在 教学《交通安全要注意》这篇课文,就充分利用课文中的资源, 2000-2010年每年出现车祸的次数、死亡的数量、受伤的人数的数据 统计, 通过教师引导分析, 引发学生对自己生活的回忆、 反思、 探究, 使学生受到深刻教育。 遭遇车祸的几幅图, 使他们发自内心地想学习 有关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
二、注重开发课本外的课外资源
教材虽然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师应根据教学 需要合理地、 多方面地开发与利用新课程资源, 以拓宽学生学习的渠 道。首先,重视我们身边的生活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 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周围发生的事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其次, 重视 社区与家庭环境的教育资源。如农村的生活环境、民风民俗、礼仪礼
貌,还有家庭生活的环境等。这些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又对之有 较直接的心理体验。如教学《尊重是最好的礼物》一课时,我们可以 很好的让学生结合实际, 说说身边发生的团结礼貌的小故事, 或家庭 社会生活中不尊重人而引发的不和谐的事, 这些课程资源学生有切身 体会,对学生能起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三、合理地开发网络课程资源
网络课程资源丰富多彩,明丽的色彩,动感的画面,学生喜闻 乐见,容易激起学生参与热情,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学生的思路 更开阔,运用它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一起找秋天》的教学,通过出示课件 1:秋 叶飘飘的树林引领孩子们进入美丽秋景中; 欣赏秋景的图片, 体会秋 的美丽与可爱。出示课件 2:果实累累的桔园 , 金色的稻田 , 绽开的棉桃 , 开满花的桂花树 , 枣子柿子挂满枝头等。网络课程资源不可比量的优 势,让秋天的独有魅力展示的淋漓尽致。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 利于创设品生品社课程的情境, 丰富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热情,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和熏陶。
范文四: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 例析初中人教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石家庄九中 李劭辉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目标要求,进行了在人教版教材框架下的教学活动设计,并探讨了其它两个现行版本教材的相关章节中素材如何借鉴应用到我们的课堂中,研究了在教学中如何进行不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关键词:教学资源 开发与整合 空气 课标 其它版本教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新的教学理念迅速渗透,信息化教学、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增多, 如何更好地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使之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求异创新、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如何使教学资源开发活动更加切合实际,符合学生的特点和要求,以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已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下面我以初中人教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我将分两个部分来对这块内容进行分析。第一部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第二部分:教学资源整合设计。首先我们来看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 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 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 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4. 了解自然界的氧循环
课标提出:“本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标准》还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
本主题的教学要注意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用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美。通过本主题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资源整合设计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几个不同版本教材的编排特点。
沪教版:
本部分知识出现在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中。与人教版相比,沪教版教材在教学内容?章节结构上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在内容编排上讲究分类学习,有关我们身边的物质——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性质活泼的氧气、奇妙的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水等知识在第二章集中编排。而我们知道在人教版教科书中空气、水、二氧化碳是以独立单元的形式编排的。
教材的特点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取学生熟
悉的身边的化学物质入手,娓娓道来,架起化学与生活的桥梁,打通固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联系之路,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化学知识的角色,顺应了学生对化学知识从感性-理性-实践的认知规律。插编一些精美的实物图片,情景交融,注重了对学生主动意识和主动能力的开发,设计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材编写思路。
鲁教版:
鲁教版教材引申出的二级主题单元分别为化学改变了世界、水和溶液、我们周围的空气、燃烧与燃料、常见的酸和碱、海水中的化学、金属、化学与健康、化学与社会发展。“我们周围的空气”编排在了“化学改变了世界”和“水和溶液”之后的第三单元。
教材的特点是: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处理好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化学现象入手学习有关物质构成和变化的知识,然后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即贯彻“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所以先学水而后学肉眼不可见的空气,
下面,我以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为主线,整合了沪教版、鲁教版教材的部分素材,还借鉴了一些各地评优课优秀教师的设计和其它一些资料,重点整合了课题一和课题三的教学设计。
在课题一 空气的教学中,首先可以以石家庄市17中李莉老师在上届市评优课设计的实验“是谁吹响了哨子”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其实这正是沪教版教材的设计思路:一开始在 “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这样一个栏目中“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联系已有经验,设疑激趣,打通一条通往新知识的路。这里也可以让学生讨论交流,设计一些其他方案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对实验设计的评价能力。
空气中都有什么成分呢?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是多少呢?如何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呢?问题层层深入,指向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
为了启发学生,可以利用李莉老师设计的另一个小实验:“滴管吸水”,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水被吸上来是因为事先挤压胶帽排出了空气,而且排出的空气越多,水被吸上来的越多,也可以利用这个装置,让学生吸气,并观察现象最后得出:排出空气的体积等于吸入水的体积,还可以联系生活中的拔火罐让学生理解。
将上述实验联系我们刚才的问题,引导学生想到“将氧气从空气中消耗掉,用水来补充,通过水的体积来推测氧气的体积”。用什么物质消耗氧气呢?学生有的说用火柴,有的说用蜡烛,有的说用木炭等等,适时给出蜡烛、木炭、还有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师生共同分析,确定出应该采用磷来实验。
这是人教版教材的实验装置图,这是沪教版教材的实验装置图。
主要区别就是在集气瓶里事先加不加入少量水,其实此时学生还不理解加水的原因,所
以我们可以按照事先不加水的装置来进行实验,并按照沪教版教材上设计的几个问题来让学生思考和交流实验中的一些问题。在总结实验可能失败的原因时适时将此装置与人教版课本的装置作对比,学生马上就能体会出后者的优点,即事先在集气瓶底加少量水可使集气瓶内能更快的冷却至室温,还能让白烟被水吸收而迅速消散,还能保护集气瓶避免炸裂等,培养学生对实验装置的评价能力。
针对上述两个实验中都是在集气瓶外点燃红磷再放入集气瓶中,容易使瓶内的少量空气因膨胀外逸而导致误差,而且会有一些白烟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鲁教版教材所选的实验装置就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两个问题:两个注射
器组成的密闭系统留30ml空气,给装有细铜
丝团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
射器活塞,观察发生的现象,停止加热后冷却
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支注射器内,读出
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根据反应前后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之差,计算出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得出结论。在评价过程中,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你还能设计出哪些实验?这里给大家提供部分老师设计的实验改进装置。
问题解决后告诉学生,其实我们刚才的探索体验了科学家的历程,并介绍拉瓦锡研究空气的化学史,后来又经过很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精确的测定了空气的成分。
在学习“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时,可播放一段视频来更生动的展示。也可以将沪教版上的拓展视野和几张精美图片补充展示,使学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在“保护空气”部分,沪教版和人教版教材提供的素材相似,都给出了空气质量日报和分类标准,而鲁教版教材对于空气质量级别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建议采取的措施等资料提供的更全面,更加实用和具有说服力。
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感受空气污染的触目惊心,展示全球空气质量十佳排名的资料。
课题二 氧气
沪教版教材和人教版教材的内容上只有一点不同,基于环保和安
全的考虑,在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中用蜡烛代替了硫,在呈现方法上,
沪教版教材是以“活动与探究”形式出现的;该教材中“你已经知道
了什么”可以在课堂引入中应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
回忆和整理已有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和建立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准
备。“氧气的不同状态”也可用在氧气的物理性质中展示,直观形象。
鲁教版教材的编排是首先安排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学习而后是
氧气的性质,所以以两个问题引入物理性质:1.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
收集氧气?2.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应瓶口向上放在桌面上?也是以“实验探究”形式,用木炭、铁丝和蜡烛的燃烧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在用铁丝实验时,设计了其在空气中加热和随即放在氧气中的对比实验。在今后的教学中,大家也可以尝试鲁教版这种先制法再性质的教学安排,看是否适合于自己。
该教材中“挑战自我”中有一个题目:
灯泡内红磷的存在为什么可以证明灯泡不漏气?
可以提供给学生思考,巩固氧气化学性质的学习。
课题三 制取氧气
利用化学知识制造对人类有用的物质,是化学魅力的核心体现。作为实验室制备物质的启蒙课,在本课题的学习中应确立一般思路,初步感知原理和装置的制约关系,为今后学习制备其它物质建立方法体系,打下基础。
人教版教材中,只是给出了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原理和初步用试管制出了氧气,并没有给出一套完整的装置,在“活动与探究”中完整的探究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注意事项等。
在沪教版教材中“活动与探究”实验1是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与人教版教材相似。而实验2中是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给出了一套用锥形瓶和分液漏斗组成的完整装置。在两个实验中让学生体会两套装置的不同是由于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的不同(原理对装置的制约)。
我们可以把这套装置补充在
新课或复习课中,满足不同层次学
生的学习需求,也为以后学习二氧
化碳时总结装置打下良好的基础。
鲁教版教材“第三节 性质活
泼的氧气”中 “实验探究”用双
氧水制氧气的实验与人教版教材
材相似,不过又增加了比较加入二氧化锰、加入几块沸石或瓷片时的实验现象,从而优选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还可以尝试其他物质如马铃薯片、粉笔末、泡沫塑料,其它疏松多孔的物质对双氧水的分解催化作用。我们可以补充在课堂教学中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催化剂。二氧化锰不是双氧水制氧气唯一的催化剂。由此也可以让学生体会一切现成的方法都是科学家通过尝试和探究获得的,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精神。“多识一点”形形色色的催化剂也可以介绍给学生。
课后的“信息链接”—---“用绿色化学的观念改革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提供了“1.综合比较不同的制氧气方法,双氧水法最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2.双氧水法制氧条件的确定”中比较了双氧水浓度和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老师们可以作为资料参考。
在本课题的教学中,老师们恐怕很少用情境引入。下面提供几个评优课参赛作品中的情境引入:医生在用一种消毒液给病人清洗伤口时,伤口处冒气泡了,青藏铁路的列车上的补氧设备等等。
这是2010年在全国评优课(华北区)上北京王严老师的教学设计:
首先,以生活情境1——为鱼池增氧用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的“氧来乐”,生活情景2——特种部队利用高锰酸钾30秒钟野外生火技巧,创设生活情景引入,继而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利用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呢?师生展开思路研讨,确定实验室制备物质的基本思路:原理—装置—操作。教师引导探究:动手实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过氧化氢溶液,无现象。指导学生利用课本、网络等资源进一步研究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讲解催化剂。
小组合作探究:用带火星木头检验发现,高锰酸钾不能直接产生氧气,教师提示遇到问题可运用刚才学会的方法------认真分析原有素材,或者在课本、网络上查找资料。回顾反思情境素材------特种部队战士用石头摩擦,确定反应条件-----加热。学生不但学到了基本知识,还掌握了分析解决探究中问题的有效方法。
在不断地教学摸索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课程工作者,然后才是一个
教学工作者。先开发,后教学,这个开发和整合的过程,表现为补充、删节、重组等。这是
教师的“新基本功”。
各种教学资源开发和整合,使各种优秀资源进入课堂,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获得课堂上得不到的多种生活体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课堂学习表现及综合能力明显提高。
范文五: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石明德
教学离不开资源的收集、整理、开发和利用,历史教学尤其如此。网络时代的今天,教学资源浩如烟海,如何选择适合的教学资源为教学内容服务是每一个老师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这个方面做了如下的一点探讨。
一、收集资源的途径
1、教材、教学参考书是教学资源的最直接的载体,研究教材和教学参考是对资源的直接利用与开发。
2、订阅有关教学方面的书刊。如《历史教学》《课程*教材*教法》等
3、网络是个最大的资源库。利用网上资源,查找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如相关图片、影像资料、课件等,下载后保存整理后备用。
4、利用外出旅游的机会收集与历史教学相关的素材。
5、利用身边的人或事。
总之,在收集和积累教学资源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都要坚持。教学资源的收集与积累途径是很多的,我们不仅要想方设法获取到相关信息,而且要把这些信息加工、处理使之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这样的资源才是最有用的
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资源的利用应该适度
有时外出听课时,经常看到授课教师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很多是书上没有的,图片、文字、视频充斥着课件的每一个角落,课件的页数有时达到五六十张。整堂课既要完成教学目标,又要不停的向他们展示资料,是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表面上看,感觉教师课前功夫做得很足,呈现给学生无比丰富资
料。实质上是容易分散注意力,学生忙于接受,无暇思索,对展示的画面稍有印象,无法对学习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细致的思考。导致学习的肤浅和不扎实,不能很好的掌握历史知识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历史学科本身的魅力和特点也没用很好的体现出来,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利用资源的时候应该精益求精,适度选择,为教学的内容服务。切忌多、繁、杂,做到宁缺毋滥。
2、资源无处不在
向历史索取历史:历史悠久而宽旷,有关历史的资源简直无处不在。比如在中国的文学史中,诗词是两块不朽的丰碑。其中不乏反应历史现实的篇章。
吟诗赋词,让语言灵动优美、意境深远。 诗言志,歌抒情。从《诗经》开始,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时代都有大量的反映这个时代特点的诗歌。把这些诗歌运用到教学中去,无疑会为自己的教学语言增添一抹亮色。“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一语写尽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豪迈气概。“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一个盛世景象立显眼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道出了东汉末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惨状。“大江东去,浪淘尽,三国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为我们展开一幅大气磅礴的三国画卷。“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既是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的写照,又是对唐玄宗后期不理朝政的讽刺。“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对清朝文化专制黑暗环境压抑的抗议和呐喊??
对联被誉为“诗中之诗”,它字面上对称,构思上独具匠心,音韵和谐,创造了如詩如画的意境和韵味,看上去赏心悦目,读起来琅琅上口,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入木三分。如“大雾弥江,智令英才能借箭;东风吹壁,天从丞相好烧船”蕴含了三国时期诸葛亮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的古战场情景;“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心存燕国,萧寒易水古今流。” 描述了荆轲慷慨赴死的英雄形象;“未听枪声震地,打得妻离子散;不见火光冲天,烧尽财产家园”,道尽了鸦片给中国百姓带来的严重危害;还比如“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蓬”,寥寥数言说明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之流的投降派苟且贪安的卖国嘴脸;日本侵华时期,国人做对联一副:“感时溅泪,恨别惊心。”把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空出“花”、“鸟”两字,无字胜有字,表达了中国人对日本侵略造成国已不国的愤懑控诉。把对联引进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课堂的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和艺术感染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让教师成为资源:在教学中,我经常引用名家诗词歌赋,提升自己的语言魅力,让学生从中感悟文史不分家,文化底蕴有助于历史学习,历史学习有助于理解文学的时代背景。在教学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我会自创的一些诗词,或导入新课,或营造教学氛围,如:
1. 《醉花阴*感邓世昌》教学甲午战争后,缅怀邓世昌
满地黄花秋尚好,翠叶随风老。九月又重阳,甲午风云,再惹人烦恼。 湮隳铁甲愁多少,悲恨刘公岛。壮士灭东倭,沧海飞尘,波过谁知晓,
2.作结束:如今科学家已离我们远去了,但他们的名字永存于我们的心中,永远不会消逝。老师特意写了《七绝*怀念钱学森》以寄托对他的崇敬。
男儿未遣两眉愁,昔日求知远地游。
默与黄沙相对望,冲霄两弹誉神州。
3.当老师我伫立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中时候,我悲愤的写下了《满江红 * 南京大屠杀 2008.8》。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诵老师的大作。
极目金陵,曾饮恨,哀声难绝。三十万,中华儿女,刀头喋血。忍泣千家魂已断,粼粼白骨相罗列。万千国恨溢满心头,真悲切。
相庆处,红旗猎。钟警示,诗狂雪。正风云卷地,九州腾跃。已叫嫦娥争去路,但观金玉相重叠。到如今莫挡汉唐风,凌霄绝。
学生也是资源库:历史知识包罗万象,如果教师想要轻松地上好一堂课,不妨合理开发和利用学生这一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如笔者教学《世界三大宗教》一课时,有很多关于教义等的内容是不易理解的难点。恰好我们所在的学区里有一个汉回村,有很多回族学生在我班上。其中有一位同学的父亲还是当地清真寺
的阿訇,专门主持清真寺的回教活动。课前我让这位同学向家长咨询相关问题,上课时就让这位同学给大家介绍有关伊斯兰教知识。他讲得头头是道,精彩之处还得到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其他同学也兴致勃勃,不时插问,课堂氛围异常活跃超出了我的想象。效果比我一人在台上讲解好多了。
总之,选择教学资源也是教学方法的体现。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历史老师要以新课标为依据,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选择恰当的补充材料,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资源为教学内容服务,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单位: 长沙市开福区沅丰坝中学
手机: 15116204309
QQ: 372641430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