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
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怎样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家:
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加强立法和执法工作,建立健全环境监控体系,加强环境监管,严惩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
③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法律意识。
④鼓励企业生产和使用环保产品。
⑤加强宏观调控,采取法律手段(同②)、行政手段(如关闭违规排污企业)、经济手段。
企业:
①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
②依靠科技,推行清洁生产,消除污染。 ③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④加大环保投入。
个人:
①树立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法律意
识,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②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举例):爱护花草树木,拒绝在街头、露天烧烤,不焚烧废弃物,不乱扔垃圾。 ③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依法同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范文二:原生与次生环境问题
第二节 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学习目标:
掌握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
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
1、概念:
2、分类:
两大类
(1)、原生环境问题
(2)、次生环境问题
3、分类依据是什么?
表现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方面
上面两者密切相关,环境污染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生态破坏
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
二、环境问题的发展
总结:
1、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问题相伴而生。
人类在不断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中得到
2、当代环境问题的新特点?
大范围、高危害
3、采取怎样的措施?
? 积极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式,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实质
? 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人类活动
? 环境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 巨大的人口压力(读图1-2-14)
? 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读图1-2-17)
?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读图1-2-18)
范文三: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
古人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定义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对我们来说,必须充分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让环境意识深入人心,共创美好家园。 一、目前我国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宜,在逐年增大的拓垦中,草地面积已在逐年缩减。再加牧业生产者掠夺式的经营,超载过牧、重用轻养,甚至滥用,致使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生产力下降。 (五)水费源严重短缺 我国水资源紧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资源型缺水,例如陕、甘、宁地区;二是工程型或设施型缺水;三是污染型缺水。水资源在我国的分布也极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我国还是世界上人均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为2300立方米。 (六)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生物种类趋于单一化,我国已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而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基本的自然基础。 (七)城市污染环境忌化 上海、广州、沈阳、西安等城市的大气质量一直位于全球70个被监测城市中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列。城市生活用垃圾也在逐渐侵蚀着城市的环境质量。 (八)非环保产业污染严重 这是我国目前有共性的环境问题之一。非环保产业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把应由自身负担的排污费用与排污治理成本转嫁给社会,既增加了社会的负担,又打乱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破坏了生态环境。 二、环境恶化问题的成因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这是环境问题的历史成因之一。我国人口13亿,且每年净增约1400万。我国资源有限,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不仅加重了经济社会的压力,还引发了许多环境问题。 (二)发展与环境的矛盾 我国环境现阶段面临着人口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双重压力。市场的诱惑造成了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带来了环境破坏。 (三)生产的自利性与生态环境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是厂商的事,而生态环境却是高度社会性的,因此存在生产自利性或局部性与生态环境社会性之间的矛盾。生产者为了自身利益而牺牲社会利益,以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方式向社会转嫁成本或攫取效益,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四)人均资源量偏少和单位产值资源量偏高的矛盾 由于单位产值所耗资源量偏高,必将对环境资源产生浓度要求,使环境可持续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五)环保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环保方法不配套,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淡漠。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全面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我们开展其他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提。宣传教育部门应当把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列入计划,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有关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宣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个人和社会的危害,普及环境科学和环境法律知识,提高全民族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 (二)采用多种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的手段,对资源开发建设进行生态环境监督监测。加大立法执法力度,把改善宏观生态环境纳入法制轨道,通过科学的论证和评估,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避免因重大决策失误造成新的生态破坏。对企业排污不符合标准或者破坏环境严重,应当关、停、并、转的,不管经济效益如何,要一律坚决关、停、并、转;对污染和破坏环境构成犯罪的,要坚决追究刑事责任;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还要积极参与并认真履行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可持续发展”是WTO的宗旨之一。WTO规定各成员方应“最合理地利用世界资源,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 (三)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三同步”方针 落实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采用必要的政策调控手段,促进和监督污染企业增加治理投入。建立生态破坏期限治理制度,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在项目建设中,运用经济手段来达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四)解决水资源危机 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我国水资源在短缺情况下的分布不合理状况。大力发展海水直接利用技术和海水淡化技术,是一条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可行出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解决水资源的短缺问题。中国必须找出合适自身特点的解决方案,需求管理是解决中国未来水资源短缺的重点。 (五)积极发挥政府和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 1.依法采取措施防治工业污染。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经济效益差、严重污染环境、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企业,必须停产治理;对浪费资源和能源、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特别是小造纸、小化工、小印染、小土焦、土硫磺等企业,必须责令其限期治理或关、停、并、转;对直接危害城镇饮用水源的企业,必须一律关停。从国外、境外引进技术和设备,必须遵守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得损害我国的环境权益和放宽环境保护规定。 2.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推进污染的集中控制,提高治理投资效益和污染防治能力;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对本辖区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定量考核,每年公布结果。 3.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执行国家有关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认真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积极开展跨部门的协作,加强资源管理和生态建设,做好自然保护工作。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4.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根据职责权限,采取具体措施完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体系,逐步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建立环境状况报告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对重点污染治理项目进行检查,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5.积极参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认真贯彻和积极宣传我国政府关于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注意维护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6.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环保产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商业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机械设备制造、自然保护开发经营、环境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服务等方面。 总之,我们要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障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重点实施有关预防和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科学技术的、工程的、宣传教育的各种措施和活动。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委党校)
范文四:我国环境问题成因及解决对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三) 生产的 自利 性与 生态环境的社会性之 间的矛盾 在市 场经济 条件 下 , 生产是 厂商 的事 , 而生态 环境却是 布 不合理状 况 。大 力发展海水 直接利 用技术 和海水淡化 技 术, 是一条解决水资源危机 的可行 出路 。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高度社会性 的 , 因此存在生产 自利性 或局部性与生态环境社 会性之 间的矛盾 。生产 者为了 自身利益而牺牲 社会 利益 , 以 破坏生态 、污染环境等方式 向社会转嫁成本或攫取 效益 , 以 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 目的。 ( 四) 人均 资源量偏少和单位 产值 资源量偏 高的 矛盾 由于单位产值所耗 资源量偏 高 , 必将 对环境资源产生浓 以解决水资源 的短缺 问题 。中国必须找 出合适 自身特点的解 决方 案 , 需求管理是解决 中国未来水资源短缺的重点。 ( 五) 积极 发挥 政府和各级行政 i管部 门的职能 1 . 依法采取措施 防治工业污染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 经济效益 差 、 严重 污染 环境 、 影 响居民正常生活 的企业 , 必须 停产治理 ; 对浪 费资源和能源 、 严 重污染环境的企业 , 特别是 度要求 , 使环境可持续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 ( 五) 环保体制 中存在 的问题 环保 方法不配 套 , 不能适应 市场经 济的需求 , 环 境意识 和环境法制观念淡漠。 三、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的对策建议 ( 一) 提 高全 民的环保意识 全面提高公 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是我们 开展其他环境保 小造纸 、 小化工 、 小印染 、 小土焦 、 土硫 磺等企业 , 必须 责令 其 限期治理或关 、 停、 并、 转; 对直接 危害城镇 饮用水源 的企业 , 必须一律关停 。 从 国外 、 境外 引进技 术和设 备 , 必须遵 守我国 环境保护 法律 、 法规 和政 策 , 不 得损害 我 国的环 境权益和 放 宽环境保护规定 。 2 . 积极开 展城市环境综 合整治工作 , 积极 推进污染 的集 中控 制 , 提高治理投 资效 益和污染 防治能力 ; 环境保护部 门 护工作的前提 。宣传教育部 门应 当把环境保 护的宣传教育列 人计划 , 利用 多种 形式大力开展“ 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 国策” 负责对本辖 区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行定 量考核 , 每年 公布结果 。 和《 中华人民共和 国环境保护法》 以及有关资源保护的宣传教 育活动 , 积极 宣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个人和社会的危 害 , 普及环境科学和环境法律知识 ,提高全 民族特别是各级领导 干部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 ,树立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的 社会风 尚。 ( 二) 采用多种 手段保护 生态环境 运用法律 、 行政 、 经济 、 技术和教育 的手段 , 对资源开发建 设进行生态环境监督监测 。 加大立法执法力度 , 把改善宏观生 态环境纳入法制 轨道 , 通过科学 的论证和评估 , 实行环境保护 一3 . 各级 人民政府 和有关部 门必须执行 国家有关资源和环 境保护 的法律 、 法规 , 认 真保护和合理利 用 自然资源 , 积极开 展跨部 门的协作 , 加 强资源管 理和生态 建设 , 做好 自然保护 工作 。 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 自然生态系统 区域 , 珍稀 、 濒危 的野生动植物 自然 分布区域 ,重要 的水 源涵养 区域 , 具 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 的地质构造 、著名溶洞和化石分 布区 、 冰川 、 火 山、 温泉等 自然遗迹 以及人文 遗迹 、 古树名 木 , 采取 措施加以保护 , 严禁破坏 。 4 . 完善 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 实行环境保护 目标责任制 。 各 票否决 , 避免 因重大决策失误造成新 的生态破坏 。 对企业排 污不符合标准或 者破 坏环境严重 , 应 当关 、 停、 并、 转的 , 不管 级环境保护部 门要根据 职责权 限 , 采取具 体措施完善环境保 护法规 、 标准体 系 , 逐步推行 污染物 排放 总量 控制 和排 污许 可证 制度 , 建立 环境状况 报告制度 , 会 同有关 部 门对重 点污 染 治理项 目进行检查 , 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 5 . 积极参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合作。广泛开展环 经济效益如何 , 要一律坚决关 、 停、 并、 转; 对污染和破坏环境 构成犯罪 的, 要坚决追究刑事责任 ; 造成环境污染危 害的 , 有 责任排除危害 , 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 偿损失。 还要积极参 与并认真履行 环境保护的 国际公约 。“ 可持续发 展” 是 WT O的宗 旨之一。WT O规定各成员方应 “ 最合理地利 用世界资源 , 保 护和维护环境 , 并 以符合不同经 济发展水平下 各 自需要的方式 , 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 ” 。 ( 三) 坚持经济建 设、 城 乡建设和 环境建设“ 三 同步” 方针 境保 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 认真贯彻和积极宣传我 国政府 关 于全球性环 境问题的原则立场 , 注意维护我 国和发展 中国家 的利益 。 6 . 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保产业是国 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 、 改善生态环境 、 保护 自然资源为 落实环境 保护的基 本国策 , 坚持 “ 开发利用 与保护增 殖 并重 ” 和谁 开发谁 保护 、 谁破坏 谁治 理 、 谁 利用 谁补 偿 的原 则, 采 用必要 的政策 调控手段 , 促 进和监督 污染企 业增加 治 理投入 。 建立生态破坏期限治理制度 , 严格执行产业政策 , 在 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 、 产品生产 、 商业流通 、 资源利用 、 信 息服 务、 工程承包等活动的总称 , 主要包括环境保护机械设备制造 、 自然保护开发经营 、 环境工程建设 、 环境保护服务等方面。 总之 , 我们要 以协调人 与 自然 的关系 、 保 障社会和 环境 项 目建设 中 , 运用经济手段来 达到合理利用 自然资 源和保护 环境 的 目的。 ( 四) 解决水资源 危机 南水 北调工程 可 以解决 我 国水资源在 短缺情况 下 的分 的可持续发展为 目的 ,重 点实施有关预防和综合治理环境 , 保 护和改善 环境的行政 的 、 经济 的 、 法 律的 、 科学技 术的 、 工 程的、 宣传教育的各种措施和活动。 ( 作者单位 : 内蒙古赤峰 市委 党校 ) 9 5 北 方经济 2 0 D 7 . T 2 粕£ 替疆 } 琶 辩 E CONO ̄W
范文五: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
浅谈农村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随着农村经济与人口的不断发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乡镇企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增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屡有发生,农村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目前,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忽视农村环境污染。
一、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状况
目前,农村环境主要存在四大类污染,即各类垃圾污染、工业污染、农业生产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四大类污染。
(一)垃圾污染
近年来,农村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生态破坏的问题日益突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索取大大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负荷能力和生态系统的承载力,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和城乡结合处的田边路旁、水塘沟渠、河流荒滩等地方,各种各样的垃圾随处可见。这些垃圾的成分十分复杂,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等“白色垃圾”;有破石棉瓦、碎玻璃、烂酒瓶等生活垃圾;有废旧塑料、破布烂麻等工业垃圾;有砖瓦石块等建筑垃圾,甚至还有变质过期的药品、药瓶以及废旧电池、灯管等有毒、有害物质。这些垃圾的来源,有的是农民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有的是周边工业企业偷排偷倒的,有的是城区非法拉运倾倒的。这些垃圾长期积聚,腐败变质,杂草众生,蚊蝇滋生,污水横流,臭味熏天,影响美观,侵占土地,污染水源。
(二)工业生产污染
1.工业企业污染
随着各地招商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大批工业企业落户乡镇,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起初由于园区规划布局和企业定点选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一些工业企业与农田、农村居民点交织在一起,部分工业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污染防治措施投入不到位,防治污染的技术能力和资金保障不足,污染防治设施运转不正常,污染治理不彻底,排放的废水经过多种途径进入村民引用水源;排放的废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降雨、直接沉降等多种方式也最终进入到引用水源;排放的工业固体废物侵占土地,污染环境,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2.农村第三产业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工业企业向农村及周边地区的发展,促使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带动农村个体加工业、饮食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在一些农村,小澡塘、馒头店、豆腐作坊、个体加工业、制造业等个体项目如雨后春笋随处可见。这些个体项目规模小、技术落后、设备简陋,没有任何污染防治设施,且大部分位于居民区,业主环保意识淡薄,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废水、气味等对周边居民造成环境污染或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煤炭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小澡塘、馒头店以皮革、废旧橡胶等工业废料代替煤炭做燃料,排放的烟尘严重扰民,成为群众环境信访投诉的重
点问题。这类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解决不彻底,极易引发邻里纠纷,影响社会稳定。
(三)农业环境污染
1.畜禽粪便污染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三农”政策的不断调整倾斜,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城乡差距正在逐步减小,农村消费者对肉、蛋、奶的需求量逐步增加,促使畜禽养殖业有了很大发展。畜禽养殖已经从分散的农户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而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由于收集处置不及时,利用不充分,其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渗入地下,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有毒成分增多,已成为造成农村水质恶化的一个重要的污染源。
2.化肥农药等农资污染
近几年来,尽管对生态农业有了充分认识和长足发展,但由于受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在当前不少农村还是依靠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来增产增收。由于施用不规范合理,使得化肥的有效利用率相对较低,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化肥的有效利用率仅在40%左右,化肥中的氨、氮、磷等元素,除部分被土壤吸附存留于土壤中外,大部分则通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进入地表和地下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其他水体污染。更为可怕的是,一些常用农药,如甲胺磷、久效磷等都是碱酯酶抑制剂,对人和哺乳动物以及一些有益生物,都具有较高的毒性;硝酸盐进入人体后,可直接引起婴儿缺氧甚至死亡还会在口腔及肠道中迅速转化成亚硝酸盐,并形成亚
硝酸基化合物,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一些农药虽然急性毒性较低,但却有较高的慢性毒性,隐患较大。
3.焚烧农作物秸杆污染
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转好和生产力的发展,农作物秸秆已不再是烧火做饭的燃料。已经由过去烧火、沤肥、做饲料的传统处理方式转变为堆积在田头、路边作为废弃物付之一炬。尽管相关职能部门不断加大宣传和执法监督力度,但农作物秸杆仍难逃焚烧的命运。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妨碍交通,污染环境。
(四)农村生活污染
不断成熟的市场经济,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村的生活垃圾由过去易自然腐烂的菜叶瓜皮发展到塑料袋、快餐盒、废电池与腐败植物的混合体,其中许多东西无人回收,不可降解。农民自身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垃圾乱倒乱放,又由于大部分农村既没有垃圾存放点,也没有处理场所,广阔的农村天地最终便成了天然的垃圾堆放点,严重地污染了水源和土地。
二、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一)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思想认识不到位
广大农村的基层领导和基层组织在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温饱奔小康问题的同时,对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认为农村地域广阔,人口居住分散,环境空间容量大,可以暂时或适当污染。但是,农村的环境空间容量相对于地域狭窄而又人口拥挤的城市来讲,是宽容了许多,但是农村的环境容量毕竟也是
有限的,这并不意味着对农村污染可以不予关注。恰恰相反,由于我们赖以果腹生存的粮、油、菜、果等都产自农村,我们更应该予以保护,可以说,农村环境是我们生命的最后保障线。
(二)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农村成了环境保护的“死角”
农村环境治理的范围广,牵涉的部门多,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而按照现行的监管体系,相关职能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相互衔接的执法管理网络,“看见的管不着,管着的看不见”。另外,大部分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使得有关职能部门在监管或执法时往往力不从心,“想管的管不了”。因此,对农村的环境保护难以起到实效,使得农村成了环境保护的“死角”。
(三)农民本身的环保意识差
广大农民朋友长期生活在农村基层,信息相对闭塞,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不强,不懂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认识不到炸山取石、挖土伐林等行为都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长期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庭院式养殖、人畜杂居、粪便任意处置。当前,虽然农村经济尽管有了较大发展,农民持续增产增收。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对他们来讲,发展还是第一位的。即使有人认识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因环境不是个人的事,也只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达不成保护环境的共识,形不成防治污染的合力。
(四)农村的环境保障体系仍比较薄弱
城市中垃圾能够通过收集、集中焚烧、填埋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
理,废水能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而农村受经济条件的限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既没有垃圾处理厂,也没有污水处理设施,使得生活垃圾、废水无法得到有效处理。有的村庄甚至连排污管道都没有,雨水、生活废水蓄积村内或村头低洼区,广阔的农村天地成了各类污染物的天然排放场。
三、应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一)增强抓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农村污染种类繁多,产生量大,分布面广,治理难度较大,是当前农村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和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仅靠农民自己根本无法解决,必须由政府为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买单。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抓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研究解决中心镇与周边村镇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问题,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二)加强村、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大多数村镇的环境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使得各类污染物无法得到有效的处置。目前,一些发达地区的乡镇已经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使得辖区内产生的各类垃圾、废水等得到了有效的处置,减轻了对周边农村的污染。对于不发达地区和条件较差的镇,政府应给予资金支持,相关职能部门协助,帮助他们早日建成各类环境基础设施,切实加强管理,减少各类污染物的污染。
(三)形成联合监管体系,加大对农村环境的监管力度
针对当前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应该组建双层防治体系。市环保、城管、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按照各自职权范围,选派精兵强将组建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第一层体系,加大执法力度,防治城市垃圾等向农村转移。在乡镇层面,要切实加强村镇文化建设中心的作用,组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小组,协助各职能部门做好本辖区农村环境的保护工作。
(四)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的步伐
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的步伐。在总结生态农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点代面,点面结合,将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相结合,大力普及农业节水技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素和农用薄膜等,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要优先发展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项目,建设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基地。实行产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一条龙式服务,促进农、林、牧、副、渔五大系统的结构优化,资源整合,建立和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农产品管理和市场准入体系,应用无公害、有机栽培技术,生产符合市民健康需要和出口创汇的优质农产品。
(五)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深化循环经济试点的内涵,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全面完成应当实施清洁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并不断扩大清洁生产的促进面;加快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规模化企业通iso14000
认证的比例;用循环经济理念促进企业内部原料、能源、水资源等的循环利用,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研究、开发和引进产品、废物代谢类补链项目,构建生态产业链,以完善生态工业系统结构和功能,促进区域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生态工业体系。
(六)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广大农民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的主力军和最大受益者,必须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到农村环境保护的队伍中来。当前,农民的环保意识正在逐步增强,但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完备的环境观念和环保意识。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要根据农民朋友的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采用农民朋友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宣传方式,定期到农村去,到田间地头和农民家中搞好宣传,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要在广大农村干部中树立“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观,将环境保护摆在促进发展的重要位置。
综上所述,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发展,政府部门在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力度的基础上,要做好农村环境规划、监管,并在资金和技术上予以支持;同进,加快开展农村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探索多种有效的治理模式,为农村环境保护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