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如下: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以讲述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发展及在此影响下,两岸民间交流的种种表现为主要内容。由于第12课明确的解释了什么是“一国两制”,学习本课的理论基础,已经具备……
学情分析:学生对台湾问题比较热心,从前课学习中已经对“一国两制”有所认识,报纸电视网络也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所以,备课教学需要把握住学生,围绕关键性的知识点进行思考,拓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歌曲、图片、诗歌和联系实事热点等环节来讲授新课,同时本课的讲授过程中以台湾歌曲作为暗线衬托“和平统一”的主题。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宝岛台湾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情况,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策略: 运用表格法,辅以图片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加深印象
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策略: 通过表格及回顾12课内容,进一步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并通过两岸关系在此基本方针指引下健康发展的种种表现,告知学生,两岸关系交流密切的主要原因即在于该方针的确立。。
教学过程预设: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与方法
导入新课:
投影:台湾诗人舒兰的诗歌——《乡色酒》
问题1:诗文流露了怎样的情感朗诵诗歌,体会思乡之情
引导回答1:哀叹两地相隔,期盼统一团圆创置情境,为学习本课,培养学习向往统一的情感。
简述解放战争以来台湾问题的成因,由亲人两岸相隔过渡到三度“陈江会”引入两岸关系的发展。
新课教学:
人们都说台湾与大陆是同根同源,引出台湾与大陆的情缘。
投影:割不断的两岸情缘
问题2:说说台湾与大陆的情缘
血终究浓于水,引用胡主席所说:“浅浅的海岸,深深的乡愁”。一湾海峡阻隔不了血脉相连的心,两岸人民最企盼的是什么呢?看过下面两位大明星大家便知道了!
投影:团团圆圆照片,简述其命名
投影:两岸同胞重逢场景,以两个子概括人们的共同心愿——统一。
过渡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首先学习党和政府的政策变化发展。
问题3:阅读课文65至66也,填写黑板上表格。(《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
问题4:配合“江八条”说说何为“适当身份互访?”
统一大业仅靠大陆努力不够,需要台湾当局在正确的立场上积极的配合。过渡至两岸共同推进统一事业。
说明1987年、1990年、1991年、1992年主要两岸民间组织交流情况,强调“九二共识”
投影:陈水扁照片及观点
问题5:中国能否完成统一大业?
正视因为统一乃大势所趋,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交往更加密切
知识回顾:
回顾本课所学基本内容
投影“大三通”新闻和近年来两岸政治交往图片
活动一:……活动二:……引导回答2:……
自读填空,教师配合图文辅助填写
让学生大胆设想,充分展开想想,为两岸交流增加新方法,但要铭记两岸交往的原则。
回顾旧知,巩固新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拓展性学习,大胆尝试编写课文,并鼓励其上台朗读。
如何写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展开全部 举例如下: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以讲述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发展及在此影响下,两岸民间交流的种种表现为主要内容。
由于第12课明确的解释了什么是“一国两制”,学习本课的理论基础,已经具备……学情分析:学生对台湾问题比较热心,从前课学习中已经对“一国两制”有所认识,报纸电视网络也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所以,备课教学需要把握住学生,围绕关键性的知识点进行思考,拓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歌曲、图片、诗歌和联系实事热点等环节来讲授新课,同时本课的讲授过程中以台湾歌曲作为暗线衬托“和平统一”的主题。
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宝岛台湾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情况,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策略: 运用表格法,辅以图片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加深印象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策略: 通过表格及回顾12课内容,进一步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并通过两岸关系在此基本方针指引下健康发展的种种表现,告知学生,两岸关系交流密切的主要原因即在于该方针的确立。
教学过程预设: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与方法导入新课:投影:台湾诗人舒兰的诗歌——《乡色酒》问题1:诗文流露了怎样的情感朗诵诗歌,体会思乡之情引导回答1:哀叹两地相隔,期盼统一团圆创置情境,为学习本课,培养学习向往统一的情感。
简述解放战争以来台湾问题的成因,由亲人两岸相隔过渡到三度“陈江会”引入两岸关系的发展。
新课教学:人们都说台湾与大陆是同根同源,引出台湾与大陆的情缘。
投影:割不断的两岸情缘问题2:说说台湾与大陆的情缘血终究浓于水,引用胡主席所说:“浅浅的海岸,深深的乡愁”。
一湾海峡阻隔不了血脉相连的心,两岸人民最企盼的是什么呢?看过下面两位大明星大家便知道了!投影:团团圆圆照片,简述其命名投影:两岸同胞重逢场景,以两个子概括人们的共同心愿——统一。
过渡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首先学习党和政府的政策变化发展。
问题3:阅读课文65至66也,填写黑板上表格。
(《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问题4:配合“江八条”说说何为“适当身份互访?”统一大业仅靠大陆努力不够,需要台湾当局在正确的立场上积极的配合。
过渡至两岸共同推进统一事业。
说明1987年、1990年、1991年、1992年主要两岸民间组织交流情况,强调“九二共识”投影:陈水扁照片及观点问题5:中国能否完成统一大业?正视因为统一乃大势所趋,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交往更加密切知识回顾:回顾本课所学基本内容投影“大三通”新闻和近年来两岸政治交往图片活动一:……活动二:……引导回答2:……自读填空,教师配合图文辅助填写让学生大胆设想,充分展开想想,为两岸交流增加新方法,但要铭记两岸交往的原则。
回顾旧知,巩固新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拓展性学习,大胆尝试编写课文,并鼓励其上台朗读。
历史课堂教学范例怎么写
以讲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为例,参考下:本课的主题: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关键信息:1、用多学科整合的方式来传授历史,如文学、朗诵等形式,突破学科界限。
以着名诗人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三篇《香港》《澳门》《台湾》为引子导入新课,通过文学的形式展现历史学科的无穷魅力,让学生重新回到那段历史情节,感受当时的历史背景;在课堂行将结束时,让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2、以历史情节比较为培养学生比较和提炼、归纳能力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如:①通过比较港澳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学生比较能力;②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学生提炼归纳的能力。
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探究历史的心理。
二、学习者分析: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渴望求知的发展期,通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香港、澳门、台湾有关问题,可以让不同的学生会从中获得不同的体验。
因此以这种信息技术设置作为培养学生认知的载体,顺应了中学生当前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
另外该年龄段的学生,非常喜欢寻求身边的历史,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愿意主动接受这些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这也符合《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强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
2、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网络、书籍等途径查阅有关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典故或历史情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当台朗诵优秀文学作品的技巧,声情并茂的再现闻一多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忧国忧民,渴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了解“合作学习”小组形式的开展应注意的方面,增强讨论辩论的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1、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运用播放有关港、澳回归和反映港澳台与内地密切交往的资料片等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加深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
3、通过本课的学习,力争使学生知道: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胜利。
领悟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
中国共产党希望通过“一国两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不做丝毫的让步,说明它确实是一个代表了中国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党。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1、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在这种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倡:“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因此充分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和历史挂图等学习资源,组织丰富多彩地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情趣盎然地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教学评价方式:(1)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2)通过学生朗诵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可以加深理解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和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
(3)通过视频播放香港政权交接的一些课外资料,如香港末代总督彭定康离开香港情景等,可以衬托出香港回归滚滚大潮是不可逆转的。
(4)个人自评及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①下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回顾自己本节课的学到的历史情节,对自己进行客观定位,亮出自己一个客观评价。
②在本节课上,老师为每个学生,特别是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点评,学生也对老师本节课的表现进行纵向的评点。
如何构建高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新课程历史与社会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
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
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
初中历史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题目,要怎么写啊,实在不会
展开全部 教师资格证考试倒计时46天!你方吗?“从未写过教学设计怎么瞎编凑字数?案例分析都写满了还是不给高分为什么?高考之后没写过作文,当年的腹中锦绣都忘了怎么办?”【山香资格证专项突破班】——“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育写作”三大模块专项讲解,讲练结合,模板套路,逐一突破,带你突破70分,轻松拿证!...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历史二轮复习的教学设计
1.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实例【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信息技术 双语教学 多元智能 目前,研究性学习已成为国内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大举措,而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更是教育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
教育各界都在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如何与课程教学整合,而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尤其是与互连网技术的整合,也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关注。
本文所介绍的“丝绸之路”案例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设计的。
一、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 任何教育行为,不管采取什么形式,都应有自身的教育目标。
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比起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的活动,在能力培养目标上是一致的,在操作形式上是相似的,但在认知目标上体现得更具体。
所以,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不但要迎合学生的兴趣,还要有研究价值,要使学生通过研究性的学习了解掌握一定的知识内容。
就以“丝绸之路”为例,丝绸之路沟通了西域各国人民的友谊和联系,成为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纽带和桥梁,它曾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教科书上对于丝绸之路的介绍比较简单,学生学了以后只是了解了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原因、经过、意义及丝绸之路的简单路线,东汉班超为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所做的努力。
但总体上对丝绸之路的印象还是比较模糊,什么是河西走廊?地图上标注的古地名究竟是现在的什么地方?汉朝以后,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上又作出了哪些重大的贡献? 我们国家现正在进行西部大开发,曾经繁荣、辉煌的丝路今天又能发挥什么作用?等等问题,萦绕在学生的脑间,而这也就是我引入“丝绸之路”这一课题的原动力。
二、设计课题内容 由于对象是初次涉足研究性学习领域的初中生,所以课题的内容老师可以预先设计好,并提供一定的活动建议和活动提示。
如果对象是已经有了研究性学习经验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逐步减少活动提示,甚至活动建议,直至完全由学生自主地提出课题并完成课题。
“丝绸之路”是给初次涉足研究性学习领域的初一学生,所以给出了“初识丝路”、“丝路初创”、“丝路古道”、“丝路史话”、“丝路文化”、“海上‘丝绸之路’”、“丝路贡献”等七个方面的子课题,并附上了活动提示。
初识丝路 【活动建议】 ◆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谈谈大家所知道的“丝绸之路”。
【活动提示】 ◇“丝绸之路”名字的得来?它兴起于什么时间?至今还存在吗? ◇“丝绸之路”最初的作用是什么?后来的呢?现在的呢? ◇“丝绸之路”都要穿越哪些省市、自治区?沿途要经历哪些关卡、重镇? ◇试着想象、描述一下在古时候,人们走“丝绸之路”的情形。
所用的交通工具有什么?运送的货物又有哪些? ◇“丝路”曾经是那样的繁荣与辉煌,你是否能把它和现在的“西部开发”联系起来呢? ◇“丝绸之路”是否只有一条?你知道还有一条海上丝路吗?它们在各朝历代的发展有所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初中研究性学习:关注的焦点在哪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专题进行研究探索,并在研究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它是最有效、最有用、最主动、最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和想像力的学习,同时也是最能体现人本性、人文性和素质教育内涵的学习方式。
目前,研究性学习在国外已屡见不鲜,在我国大城市也相当普及,但是在农村学校开展得还不是很活跃,在个别学校甚至还是一片空白。
所以,在初中阶段倡导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观念一转天地宽。
”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的意识,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自主环境。
民主、和谐、平等的情感化的学习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研究性学习兴趣,能够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和大胆想像。
当然,创设情境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目的性,如教朱自清的《春》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时,不要急于让学生先去读课文,可以让学生暂时抛开课本,闭上眼睛去回忆、想像春天的美好景色,也可以通过播放描写春天景物的录像带,逐步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问题是科学思想的焦点,研究问题的过程,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它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得出合乎逻辑的独到见解的能力。
因此,我们在选题方面必须立足实际,做到科学、合理。
一是注意选择研究课题本身的科学性,不能成人化;二是选题要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层次。
如学习《故宫博物院》,可设置“从故宫博物院的独特建筑,看中国的建筑文化”、“为什么说故宫博物院的建筑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故宫博物院的建筑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何联系”等问题。
再如教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时,就可以设置这样几个研究专题:“根据描写人物的方法,分析皇帝的性格特点”、“从作者对皇帝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看当时的社会环境”、“从皇帝的形象塑造,看中国封建社会的皇帝形象”。
当然,选题还要体现人文性、地方性的色彩...
教学计划怎么写
展开全部一、课前系统部分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和每个模块(每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高中每课教材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分析学生分析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部分的写作要求:三个操作要求:(1)确定知识目标。
(2)确定能力、方法培养目标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3)确定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教学选点及其教学实施策略。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
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
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比如自己以前写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教材第三目(行为条件),能够背写出(行为动词)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表现程度),了解(行为动词)战争的经过和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表现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
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
(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历史思维的方法)(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2)确定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部分的写作要求: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部分的写作要求:两个操作要求:(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
(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课前探究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方案。
(二)导入新课部分 导入新课部分的写作要求: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三)师生互动部分师生互动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此外,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要求:(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
(3)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
(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存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
(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四)课堂总结部分课堂总结部分的写作要求:(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五)课后作业部分课后作业部分的写作要求: 三、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部分教学后记部分的写作要求:(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
(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
(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反思的主要内容有① 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② 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③ 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 ④ 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是什么?存在的问题和症结在哪里?⑤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策略。
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展开全部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第一章 前言 一本书中这样写到: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
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个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
生命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谱写。
而如今,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在一天天消磨时光的日子里,不如抓紧时间多学一些知识来充实自己。
人的大学时光一生中也许就一次,不把握好,将来自己一定回追悔莫及。
于是,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把自己的未来设计一下。
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第二章 自我解析 一、自我认识 (一)我的性格 本人乐观向上,有着平和的心态,自我要求高,对于好的机会能够去争取,迎难而上,喜欢挑战。
对于工作或任务,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创新性的思维,不喜欢照本宣科。
私底下喜欢独处,比较安静。
对待工作负责,较有耐心和毅力,即使能力有限,也不愿半途而废,有些固执。
原则性强,能拒绝大多数诱惑,但较懒惰。
由于在农村长大,特能吃苦耐劳,对生活充满热爱!喜欢接触老人和小孩,总觉得这是人生最可爱的两个阶段。
喜欢在讲台上传授知识,觉得很有成就感。
(二)我的能力优势 1.有较强的发展、提升意识,乐于学习,积极进取。
2. 有较强的语言分析理解能力,善于观察, 与人交流沟通,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3. 做事认真、耐心、负责任,做事比较踏实。
4. 具有探险精神和创造意识,常能创造性解决问题。
5. 有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及解决困难的勇气,独立自主。
6. 能够客观的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多角度或他人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感情用事,善于听取他人意见并加以吸收改正。
7. 有很强的抗压能力,做事比较执着,不轻言放弃。
8. 积极热情,富有推动力。
(三)我的能力劣势 1. 做事过于急躁,考虑事情不够全面周到,易忽略细节问题。
2. 有时会由于近期目标而忽略长期需要,难以看到长远的影响 4. 惰性较大,没有危机感 5. 团队意识不够 6. 缺乏个人主见,会因他人而动摇。
7. 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 二、同学、朋友评价 (一)优点: 1. 心思细腻、可静可动 2. 思想有深度,现实 3. 好强 4. 做事果感,执着 (二)缺点: 1.说话直接、犀利,易伤人 2.懒散 三、家长评价: (一)优点: 1.比较文静 2.很听话,比较乖 (二)缺点: 1.有点内向 2.表达直接,会得罪人 3.比较懒 四、小结: 本人有较强的发展、提升意识,积极进取 ,善于观察,与人交流沟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做事认真、耐心、负责任,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独立自主,能够客观的分析和处理问题,有很强的抗压能力,不轻言放弃,积极热情,富有推动力等性格优点。
但做事过于急躁,考虑事情不够全面周到,容易忽视细节,有时会由于近期目标而忽略长期需要,难以看到长远的影响,惰性较大,没有危机感,团队意识不够,缺乏个人主见,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
在大学四年里应着重对以上缺点进行改正,学会扬长避短,为梦想启航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第三章:环境分析 一、家庭环境分析 我出生在农村,父母是普通农民,家庭的经济条件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不存在为我安排好工作的可能,所以毕业后必须自己找工作。
我的父母对于教育是十分重视的,他们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可以获得好的工作,父母希望我可以找份稳定的,待遇不错的工作,教师于他们而言实在是个不错的选择。
二、学校环境分析 我所就读的学校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师范院校学校历史悠久,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和名气,在培育小学教师方面经验丰富,成绩斐然,其毕业就业率远高于其他院校。
再者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将金华师范学院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的优势与浙师大教学理论优势结合起来,博采众长,为我们创造更多的竞争优势。
学校在硬、软件设备上都为我们创造了优厚的条件,在实践经验方面也提供了不少的见习和实习的机会。
三、社会环境分析 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普遍出现找工作难的问题。
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对教师要求愈来愈高。
教师资格证考取已不限定于师范生,竞争将愈发激烈。
当地小学教师需求量趋近饱和,就业机会减少 四、职业环境分析 (一)行业分析 教育事业在国家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状态是积极向上的,可以说是属于永远的“朝阳产业”,我选择教育业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也是考虑到了它的社会地位和发展前景的。
职业分析 教师这个职业工作环境单纯,对教师本身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社会地位和待遇都相对较好。
工作地点是学校,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气息,易于形成良好的心态,而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普遍较高,可以自己的修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唯一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教师人数已经饱和,可提供的工作岗位较少,这就要求应聘者必须具备更为突出的条件。
(二)地域分析 1. 选择留在浙江,争取在杭州、温州、宁波、金华等发达地区,或回仙居本地教书。
2. 它是我的家乡,工作离父母比较近,便于照应。
3. 浙江基础教育发展较好,学校多,对教师需求量也较大,但就...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如何写初中历史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