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精神产品,它有别于听觉艺术的音乐、语言艺术的文学,是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一种空间艺术。正因为有以上基本特征,美术作品首先应该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它能引起人们视知觉观照的空间形式;其次,它通过其物质媒介向人们展现一个静止状态的相对理想的客观世界,进而触发人们二次创造特定的情感情绪。
波兰著名的哲学家、文艺美学家英伽登在现象学文艺理论中提出了“未定点”的概念,尽管美术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定的视觉形象,但它绝不等同于现实,而是作者观念的意象化,实际上也不可能通过有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把理想无限丰富的性质毫无遗漏地表现出来,总会留下许多“未定点”,在美术欣赏的二次创造中可以称之为“模糊层面”。
一、“模糊层面”的特点和研究意义
在实际的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不能给美术作品以单一的确定性,认为作品内涵的理解应该趋于统一,认为不应该有争议。随着对“模糊层面”的研究和认识,它将促进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
1、“模糊层面”的特点
美术作品具有造型性、可视性、静态性、物质性的基本特征,美术形象自然成为了艺术家在美术作品中实现某种理想的终端形态。“艺术作品的目的是表现基本的或显著的特征,比实物表现得更完全更清楚。艺术家对基本特征先构成一个观念,然后按照观念改变实物,经过这样改变的物就‘与艺术家的观念相符’,就是说成为‘理想的’了”,尽管它也属于客观存在,但与我们生活中的客观现实是有许多不同的,所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说明,艺术家灌输在作品中的观念也有“未定”的“模糊层面”,笔有尽而意无穷,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在《拾穗》中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真实地刻画了三位普通的法国农妇,她们弯着腰在收割后的麦地里捡拾被遗落的麦穗。尽管艺术形象真实,但也无法表现完尽作者对生活的理想观念。现代雕塑家叶毓山的《歌乐山烈士纪念碑》组雕,其艺术形象的监狱背景是模糊的,敌人的野蛮残酷是模糊的,唯一具体的是一种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读者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所感知和体验的深度和丰富性也有所差别,也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征会使读者产生多元的解读,我们不能执迷于一种“建构”,主观武断地将对作品的“统一认识”灌输给学生。比如,20世纪抽象主义画家康定斯基的《即兴》,不以自然物象为范本,有的只是线条、色彩、块面、形体以及构图等绘画要素,不同的读者视觉感知后被激发的情感想象和精神思维程度千差万别。
事实上,面对一幅全新的美术作品,不同的读者进行欣赏时的差别往往取决于对“模糊层面”的认识程度,因而研究美术欣赏中“模糊层面”,有助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研究“模糊层面”的意义
在生活的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模糊层面”(当然也包括美术欣赏),有许多东西是无法趋于统一化或者具体化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很注重教师课堂上对于美术作品的阐述和分析,换个时间和地点,学生的反应却没有一点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情感想象,完全是一种移植,这是老的教学模式的弊端,听任这种势态的发展,将大大地不利于我们现时代的美术教学。
研究美术欣赏中的“模糊层面”,有助于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调整课堂教学模式,让美术欣赏教学真正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中国古代文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意象”,在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尤其重要。意源于艺术家的内心,并借助自己塑造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读者在欣赏感知象的同时,根据艺术作品中的特定形象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积极地调动感情因素,还原或者填补艺术家所见所感,渗透自己的情感想象,去体验美术作品“模糊层面”的意象之美,起到提高自身审美能力的积极作用。还将有助于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审美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会运用多元思维方法进行创造性地学习。
二、“模糊层面”对美术欣赏教学的启示
1、 让学生成为欣赏主体。
在美术欣赏“模糊层面”,学生经常扮演着一个“理性”的旁观者,是一个欣赏客体,程式化地叙述着艺术情感,诸如“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表达了作者崇高的理想”、“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等等,一点都没有自己真实的情感想象,彻头彻尾的被动欣赏。
参考资料:http://www.eduxue.com/lunwen/o/200504/lunwen_7122.html
需要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方面的论文
我有,【摘要】本文通过对美术课程标准的分析,结合心理学对个体积极性的调动的心理分析,论述了美术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因素、方式、方法、措施等,并结合自己在运用现有的美术教材进行的美术教学实践中,对新课标理论的一些探索和运用阐述了美术课程新标准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进了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各省实验区逐步推进,面临改革教师首当其冲。
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顿时要变了。
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身在小学的美术教师,无可回避正在变化的教育环境,可是在实施新课程之前看也看了,听也听了,讨论也讨论了,新课程也体验了,给我发消息,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如何让高中美术鉴赏课“活”起来
记得在求学的过程中,领教过不少老师的满堂灌,尽管老师独自在讲台上讲的眉飞色舞,同学们却是个个都昏昏欲睡,似听非听。
参加工作之后,自己却在有意无意中也给学生们演绎过一出出独角戏,整个感觉就是学生没表情,自己没激情……回想一下,这些闷课的原因主要老师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没有欢声笑语,老师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把书本的知识点滴不漏的塞给学生,没有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也在昏睡中慢慢“死”去。
新课标颁布以后,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让美术课堂活起来是我一直以来的努力,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大胆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一、把教材变活;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内容,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去学教材、“钻”研教材,甚至去背教材,教材被神化了、绝对化了,教学变成教书。
而就拿高中新课程中的美术鉴赏这本书来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的时间最多是在第一节美术课下课之前。
在好奇心和新鲜感退掉之后,在学生眼里那些老掉牙的传统绘画,残砖断壁的古代建筑,烂瓶破罐的古代工艺,断头缺臂的古代雕塑等等,根本再也吸引不了他们的眼球。
如果只按照教材内容照本宣科的话,学生的兴趣可想而知,课堂效果也会不言而喻。
因此,我不再把教材当作“圣经”来解读,也不再当课本知识的消极的解释者和课本内容的忠实执行者。
在教学中,我打破教材原有的结构,尝试把教材重新进行编排,不再按照美术作品原来的年代、画种分类、古今中外等条目的顺序,而是以“主题性和比较式”的原则编排教学内容。
让学生通过对某一主题与老师之间互相合作讨论,以及对各种美术作品进行比较,从中获取相关知识。
如在讲《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这课时,自编了《最贵的一幅中国画》这个教学内容:先提问有谁知道中国画当今拍卖的最贵的是哪幅画?价值多少钱?然后在互联网上搜索到这件《杜甫诗意山水册页》。
让学生通过这些画的研究和讨论,以点带面地掌握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传统特征,并因势利导的引出中国画的另外两个题材《中国人物画》和《中国花鸟画》及其特征;通过组编《中西方人物画比较》来教授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还有用《疯子画家——凡高》来讲解西方现代美术,让学生通过了解凡高的坎坷一生和他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来领悟西方现代美术的产生的根源、发展和成就。
二、把学生搞活。
(一)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和手段的创新;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有一定的教学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
敢于打破各种思想的束缚,建立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如每节课的课前视频,我选择了一些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动画给学生欣赏,满足学生的胃口,从中也让学生了解这一现代媒体艺术的魅力。
也可放一些画家的故事、名家作画录象以及跟美术有关的电影分片段连播等,先把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集中过来。
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要创造性地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
如拍卖会,演讲会,简单绘画比赛等。
例如在欣赏西方现代美术作品的时候,我从网上找来当今世界上拍卖最贵的十幅绘画作品,模拟拍卖会的形式,让座位上某一列的学生逐个给指定的作品出个价。
在其过程中对该幅作品及同类作品进行分析鉴赏,最后对出的价钱离实际拍卖价相差最远的同学进行“惩罚”——上台表演节目。
这样学生既学到知识,课堂气氛又轻松愉快。
(二)注意激发学生的独创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在美术鉴赏课中,我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空间,不把一种答案教给所有的学生,不把不同的学生培养成为同样的学生;而是特别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尊重学生独特的的内心感受和精神世界。
我明确对学生提出,在美术课里的每一个问题都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每一幅作品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不要去模仿别人和重复别人的观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证明自己的存在。
如:在欣赏西方现代抽象艺术作品时,为了加强学生对抽象艺术的认识,我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让每个学生讲出自己看到了一个什么物体。
学生们有的说是太阳,有的说是月亮,有的说是车轮,有的说是瓶盖,有的说是西瓜,有的说是月饼……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们慢慢体会到对艺术作品来说,不同的人可以产生不同的个人理解和感受的。
另外,在培养学生这种独创性思维能力的时候,我不太重视学生思维的正确性,而是侧重于独创性,努力保护学生的思维热情。
因为学生毕竟还处于学习阶段,知识面有限,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如果太注重思维的正确性,势必会束缚学生独创性思维的发展。
所以即使学生思维有明显的错误,但只要有他的独创性,我也给予鼓励甚至肯定。
如在与同学们欣赏欣赏《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时,我要求学生根据画面上每个人的动作表情给他们分...
(美术教学论文):哪里有小学、中学(美术教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论幼儿民间美术教育的当代价值 中文摘要7-9Abstract9-10引言11-18 一、研究背景11-13 二、研究意义13 三、研究方法13-14 四、研究现状综述14-17 五、创新点17-18第一部分 概述18-27 一、民间美术18-23 (一) 概念18-19 (二) 基本特征19-20 (三) 民间美术的种类20-23 二、民间美术教育23-25 (一) 民间美术的传承沿革23-24 (二) 新时代的民间美术教育24-25 三、幼儿民间美术教育25-27 (一) 概念25 (二) 当代教育现状25-26 (三) 本研究视角26-27第二部分 审美能力提升价值27-34 一、民间美术的审美内涵27-30 (一) 民间美术从善之美27-28 (二) 民间美术稚朴之美28 (三) 民间美术造型之美28-29 (四) 民间美术色彩之美29-30 (五) 民间美术和谐之美30 二、提升幼儿审美能力30-34 (一) 欣赏民间美术促进幼儿感知美的能力30-31 (二) 理解民间美术促进幼儿鉴赏美的能力31-32 (三) 表现民间美术促进幼儿创造美的能力32-34第三部分 民族文化传承价值34-40 一、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34-36 (一)...论幼儿民间美术教育的当代价值 中文摘要7-9Abstract9-10引言11-18 一、研究背景11-13 二、研究意义13 三、研究方法13-14 四、研究现状综述14-17 五、创新点17-18第一部分 概述18-27 一、民间美术18-23 (一) 概念18-19 (二) 基本特征19-20 (三) 民间美术的种类20-23 二、民间美术教育23-25 (一) 民间美术的传承沿革23-24 (二) 新时代的民间美术教育24-25 三、幼儿民间美术教育25-27 (一) 概念25 (二) 当代教育现状25-26 (三) 本研究视角26-27第二部分 审美能力提升价值27-34 一、民间美术的审美内涵27-30 (一) 民间美术从善之美27-28 (二) 民间美术稚朴之美28 (三) 民间美术造型之美28-29 (四) 民间美术色彩之美29-30 (五) 民间美术和谐之美30 二、提升幼儿审美能力30-34 (一) 欣赏民间美术促进幼儿感知美的能力30-31 (二) 理解民间美术促进幼儿鉴赏美的能力31-32 (三) 表现民间美术促进幼儿创造美的能力32-34第三部分 民族文化传承价值34-40 一、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34-36 (一) 民间美术蕴含传统文化哲学观34-35 (二) 民间美术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35-36 (三) 民间美术是一种物态传统文化36 二、向幼儿传承民族文化36-40 (一) 通过民间美术教育传承民族的物质文化37-38 (二) 通过民间美术教育传承民族的精神文化38-40第四部分 道德品质培养价值40-46 一、民间美术的道德内涵40-42 (一) 民间美术蕴含的德性伦理观40-41 (二) 民间美术题材的道德教化41-42 二、培养幼儿道德品质42-46 (一) 强化幼儿道德认知42 (二) 激发幼儿道德情感42-43 (三) 增强幼儿道德意志43-44 (四) 规范幼儿道德行为44-46第五部分 民族精神培育价值46-51 一、民间美术的民族精神内涵46-47 (一) 民族精神涵义46 (二) 民间美术中的民族精神46-47 二、培育幼儿民族精神47-51 (一) 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激发幼儿民族自豪感47-48 (二) 理解民间美术含义增强幼儿民族认同感48-49 (三) 制作民间美术作品强化幼儿民族归属感49-51结语与建议51-52注释52-54参考文献54-58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