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飘流他乡的游子已经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载着归客的行舟也开始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北固山是扬子江的中段,早起的诗人举目东望,只见江天一色,一轮红日从东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回眸西探,却见西边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夜之间已是中分二年,早上升起的海日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在开始,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脚步,悄悄渡江北上走进了旧年。“生”和“入”的选用,把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看着眼前的“平潮、悬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发出一个美好的想法:我写上一封书信让那北归的鸿雁捎给洛阳的家人,让他(她)们也知道我此时此地的心情吧。尾联不仅与首联相照应,也使诗中客观景物全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原本自然之景物也就有了人的灵性,向人们诉说着诗人心中的美好感觉和愿望。
如果说颌联是从景物入手,以形式之美引发颈联;那么就可说颈联是从天人感应拓展,以胸怀之美照应颌联。王湾之后的当朝宰相张说,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写在办公的政事厅上,让人们好好学习,意义恐怕就不是单纯的艺术性问题了,张宰相更看重的是此诗道出的人生气度和胸怀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写冬末春初,作者王湾,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 扩写(800字左右)
展开全部 《次北固山下》 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解】: 1、风正:指顺风2、残夜:天快亮时。
3、江春句:还没到新年江南就有了春天的音讯。
4、归雁句:古时传说雁能带信,这句的意思是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将家信带到故乡洛阳。
5、次:停歇,这里指停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6、海日:太阳从海上升起。
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
旧年:过去的一年。
指旧年未尽,春之气息已到,点明节候已到初春。
【韵译】: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评析】: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
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
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
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此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
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
自己写,\(^o^)/YES!对自己有好处,多练练。
...
次北固山下 扩写
船家摇橹声把我吵醒,睡眼朦胧地瞧了瞧远方的景象,江面上一层薄雾使远处的青山忽隐忽现。
山好似那样的遥远,甚至看不清那本有的青黑色,而我路途终点可能还在山那边的那边。
山的倒影拉的好长,小舟悄悄地在翠绿色的明镜似的湖面上行驶,好像生怕把什么惊醒似的。
晚霞映照着湖面,一切都成了火红色。
这一些好像都变得太快,水里的鱼儿也好奇地把头露出来瞧个明白。
潮水这时已涨了起来,江面显得更为宽阔,此刻长江之上只有我一叶孤舟。
我站在船头,江水不停地拍打船身。
看着这宽阔的江面,望着那火红的天空,有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感。
微风吹来,船帆满起。
小舟奋力向前驶去。
耳旁鸟、虫的鸣叫时高时低,时缓时急。
躺下来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我的一切。
再次醒来时已是黎明,但月亮仍还在天空挂了半边。
昨晚的一切都显现在眼前。
再看看那初生的太阳,心中不禁感到黑暗过后便是黎明,一种希望之感在心中油然而生。
突然想起新年将至,想起家中老母、妻儿,想起家中黄牛…… 而此不能与亲人团聚,心中不免有些悲伤,但一想到自己正为国家而奔波、忙碌,悲伤之感也就渐渐淡下。
每当这时,就会动手写一封家书。
此时家书已写了好几封了,只是不知怎样寄回给家乡。
大雁正好北归,书信带我情回。
只请大雁送信归。
“儿远行在外,望母勿恐儿不归。
大雁南飞家在北,而我远行不久归。
”
次北固山下怎么扩写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
飘流他乡的游子已经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载着归客的行舟也开始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
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北固山是扬子江的中段,早起的诗人举目东望,只见江天一色,一轮红日从东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回眸西探,却见西边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夜之间已是中分二年,早上升起的海日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在开始,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脚步,悄悄渡江北上走进了旧年。
“生”和“入”的选用,把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
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看着眼前的“平潮、悬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发出一个美好的想法:我写上一封书信让那北归的鸿雁捎给洛阳的家人,让他(她)们也知道我此时此地的心情吧。
尾联不仅与首联相照应,也使诗中客观景物全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原本自然之景物也就有了人的灵性,向人们诉说着诗人心中的美好感觉和愿望。
如果说颌联是从景物入手,以形式之美引发颈联;那么就可说颈联是从天人感应拓展,以胸怀之美照应颌联。
王湾之后的当朝宰相张说,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写在办公的政事厅上,让人们好好学习,意义恐怕就不是单纯的艺术性问题了,张宰相更看重的是此诗道出的人生气度和胸怀《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写冬末春初,作者王湾,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
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
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
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原文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扩写
展开全部 参考1. 行舟江上,观看江景,只见风平浪静,恰逢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广无比,却一览无余,真如万亩景象尽收眼底,真乃快事。
若风起云涌,风正对而吹之,一叶孤帆傲然耸立于江面之上,如悬于天空之中,谓之“悬”只因其险,又见前后左右尽无二舟,只独孤一人行之江面之上。
忽想起儿时父母之爱,同伴之谊,怎不勾起几分愁肠!又望天际,见残夜未去,新日已来,旧年未回,江春已至,不得不惊于时光勿勿,宛如流水,滚滚东流,一去不返。
心思此乃大年三十,乃团圆之夜自却孤身一人,漂泊江心,怎不悲乎?又见一群大雁向南飞去,思雁必经其乡洛阳,更勾起片片愁肠,忽想起“雁足传书”之掌故,便望渐远入雁,幻雁捎其家书而返洛城。
参考2.直接翻译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
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
江上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风拂面。
家书要传到哪里呢?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
次北固山下怎么扩写
展开全部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山青了,水绿了,天气暖和了。
飘流他乡的游子已经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载着归客的行舟也开始行进在绿如绵绵蓝草的江水之上。
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积雪已慢慢融化,因汇集了千山万壑雪化之水,长江的水量逐渐大了起来,江面因之愈发宽广,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正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北固山是扬子江的中段,早起的诗人举目东望,只见江天一色,一轮红日从东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回眸西探,却见西边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夜之间已是中分二年,早上升起的海日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在开始,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脚步,悄悄渡江北上走进了旧年。
“生”和“入”的选用,把一个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的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
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看着眼前的“平潮、悬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发出一个美好的想法:我写上一封书信让那北归的鸿雁捎给洛阳的家人,让他(她)们也知道我此时此地的心情吧。
尾联不仅与首联相照应,也使诗中客观景物全着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原本自然之景物也就有了人的灵性,向人们诉说着诗人心中的美好感觉和愿望。
如果说颌联是从景物入手,以形式之美引发颈联;那么就可说颈联是从天人感应拓展,以胸怀之美照应颌联。
王湾之后的当朝宰相张说,把“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写在办公的政事厅上,让人们好好学习,意义恐怕就不是单纯的艺术性问题了,张宰相更看重的是此诗道出的人生气度和胸怀 《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写冬末春初,作者王湾,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
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
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
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
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原文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前四句扩写。
我出去游玩,恰巧路过了次北山。
我在船上看着船儿正泛着蔚蓝的的江水前进。
我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春天的潮水正涨到两岸,这时看上去江面更宽阔,此时正好顺风,而小船现在正好把帆儿高高的挂起,这使得行船的速度快了起来。
红日用自己的力量冲破了残夜,慢慢地从海上升起。
现在还没到新年呢,可是江南现在就有了新年的音讯,四处显得生机勃勃。
现在我还不在家乡那儿,不知道现在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没有,但,看到现在江南已经有了新年的音讯,可我现在在异乡,我很想知道现在家乡的人们过得怎样了,是不是也有了新年的音讯,他们是不是现在正在准备过年。
一想到这些,再看看现在的景色,不由得把我的乡愁又加深了许多。
我上次寄出的家书不知道什么时候到达,不知道我的亲人们有没有看到这封信。
但我知道现在的大雁是可以传递书信的,我现在十分的希望北归的大雁能帮我把家书带到洛阳,帮我所有的思念都带给我洛阳那边的亲人们,让他们知道我此时此刻是非常想念他们的。
次北固山下第一人称扩写
两岸是青山,我被锁在这一汪碧绿之中。
辨不太清东南西北,没有家的庇护,哪儿都是迷茫。
云,临于我的头顶,仿佛一伸手就能触到,这么近又那么远,正如我思乡的愁绪一样。
家在很远的地方,可却从来没离过我的心,那么远又这么近。
潮涨了,满到几乎要溢出来。
我放眼望去,是一种不着边际的辽阔,澹澹的水波,漾在心中,随着我的乡愁起伏。
不着边际的寂寞中,唯有我这一叶孤舟在漂泊。
我本不该在这儿的,是吗?就要过年了,人人都回家与家人团聚,大概也只有我会在这个本该回家的日子里与家背道而驰吧?但是,我并不后悔!这就是我的使命,既然目标是地平线,那么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还挽留什么?我只是静静地期待新春的到来,等待我的希望萌发。
回归的大雁啊,先停下你匆匆的脚步,请等等。
待我写好家书,请为我传达对家的思念吧!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秋思 扩写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
一场春雨刚过。
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
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
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
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
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
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
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早莺新燕争飞,乱花浅草迷人,一片生机勃勃。
诗人在钱塘湖堤上踏春游赏,面对如此美好的春景,流连忘返,不肯离去。
已经是进入古道的第三天了。
回首来时的路,弯弯曲曲的脚印已被风沙掩埋;翘首前方,与天相接的漫漫尘土,让我早已疲惫不堪的心都要碎了。
中午的太阳还像个火盆,狠毒地把火辣辣的光线射向地面。
那时的土地仿佛火烧一般,沸腾的火焰熊熊燃烧着,要把我吞噬似的。
而现在,她一下子乖巧了,和善了,温柔了,甚至变得有些可爱了。
她轻盈的步履如蜻蜓点水般地跳跃着,舞蹈着。
一缕缕红色的光洒在不远处的小山包上,像一只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它们,抚摸着它们午时被骄阳烧伤的伤口。
这不正是我日思夜想的故乡的夕阳吗?往日温馨的画面又涌上脑海:我们的小屋座落在溪旁,门前便是一座小巧的石桥。
每天,听着潺潺的流水哼着歌儿,再用心去感受它与石桥的窃窃私语。
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和哥哥姐姐们一块儿去看斜阳,看她带着满心的欢喜轻轻地滑向山后,一抹一抹的余晖还在遥远的天际闪烁,最后看她离开,留下一串串金色的祝福……可是无情的战争把我幸福快乐的生活击得体无完肤。
一年的时间,我从家里最受疼爱的小儿子,变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我只能选择逃亡。
陪着我的,也只有这匹日渐消瘦的马儿。
也就从那时起,夕阳在我的眼中,只是挂在枯败枝藤缠绕的、丑陋的乌鸦栖息的一棵老树一轮,让我心伤。
一切就像一场梦啊!马儿嘶鸣了一声,我这才回过神来,发现夕阳又变成了一只火红却玲珑剔透的玉盘,留在地上的部分仿佛一张美丽的嘴唇,吹着地平线这支巨大的箫,奏出的却是凄凉的西风乐章。
唉,望天涯,望断了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