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名人小档案之一
名人小档案之一 梅兰芳
简介:梅兰芳(1894 年~1961 年),名澜,乳名裙姊,字畹华,另称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 芳。汉族,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 名言:我们在坚持工作之外,还必须养成坚持休息的习惯。——梅兰芳 我是个拙笨的学艺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梅兰芳 精神畅快,心气和平。饮食有节,寒暖当心。起居以时,劳逸均匀。——梅兰芳 成就: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 艺 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 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世界戏剧之林。梅兰芳与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代表作品:《战蒲关》、《搜孤救孤》、《宇宙锋》、《霸王别姬》、《洛神》、《抗金兵》、《天女散花》、 《打渔杀家》、《游园惊梦》、《苏三起解》、《凤还巢》、《黛玉葬花》、《龙凤呈祥》、《生死恨》、《贵 妃醉酒》等。
范文二:古代名人简介:李时珍
古代名人简介:李时珍
李时珍~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壁。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汉族。李时珍是中国明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物学家之一~其所著的《本草纲目》是本草学集大成的著作~对后世的医学和博物学研究影响深远。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另有同名电影、电视连续剧、小说等。 人物简介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人~出生于行医世家。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兼性格刚直纯真~对那些黎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毫无糜兴趣~放弃了科举作官画的打算~专心学医。李隶时珍果然成很有名望的馈医生。大约到了三十八扁岁~就被武昌的楚王召俗去~任王府"奉祠正"善~兼管良医所事务。三止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应太医院判。只任职一年颗~李便辞职回乡。在这喷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满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癸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招草书籍中错误很多~会宅遗祸无穷。于是~他决简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坛书籍。他阅读了八百余彼种上万卷医书以及历史瘤、地理和文学名著~而辉且亲自到各地去寻找药颤材。每到一地~就虚心靶向各式各样的人物求教著。就这样~李时珍经过沤长期的艰苦的实地调查晒~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想难问题~于1578年鸭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庚写工作。
达尔文称赞它归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詹书"。
人物生平
其驱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邀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算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议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疥群众学习。 人物列传
频 本文摘自《明史》卷开二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芯八十七
李时珍~字唁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伊书~医家《本草》~自合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晓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幅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绚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锭二十种~至掌禹锡、唐牢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蛊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气大备。然品类既烦~名轰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填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梧品~时珍病之。乃穷搜们博采~芟烦补阙~历三踢十年~阅书八百余家~蝴稿三易而成书~曰《本厦草纲目》。增药三百七肝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瘴~合成五十二卷。首标知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逢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连、形色~又次以气味、叉主治附方。书成~将上汰之朝~时珍遽卒。未几岳~神宗诏修国史~购四鸯方书籍。其子建元以父蹋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只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汇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时诣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肉建中~四川蓬溪知县。僳
太医生涯
1551囱-1557年这段时间耘内~封建皇帝征如医官刹~下令各地选拔医技精溉湛的人到太医院就职~煮于是在武昌楚王府
的李卫时珍~也被推荐到了北朔京。
关于李时珍这通一段在太医院工作的经戍历~史学界有诸多争论顾~有人认为李时珍曾出贫任太医院院判~但也有赢人认为他只是担当御医沮。无论其职位高低~李毖时珍被荐于朝是不可否元认的事实。太医院的工勋作经历~有可能给他的带一生带来了重大影响~捧为他创造《本草纲目》里埋下很好的伏笔。
克这期间~李时珍非常积涝极地从事药物研究工作梁~经常出入于太医院的迪药房及御药库~认真仔憎细地比较、鉴别全国各弧地的药村~搜集了大量啥的资料~同时他还有机绒会饱览了王府和皇家珍惠藏的丰富典籍~与此同篮时他也可能从宫廷中获糊得了当时有关民间的大诵量本草相关信息~并看严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梭的药物标本~使他大大雀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话识领域。谈到这一点~寺就必须联系到明代宫修征的另一部著名本草书籍烹--《本草品汇精要》娘。
XX年~中国文驾化研究会全文影印出版播了《本草品汇精要》~虞该书是明孝宗于弘治1疫6年8月下诏太医院编讹修的一部国家药典。在瞻司设监太监刘文泰的组唐织下~一个设有总督、涣提调、总裁、副总裁、顷篡修、验药等9种职位没的修撰班子组成~包括击誊录、绘画人员在内共霸49人。在经历一年半予修订后~药典编纂完成孰。编撰者按照宋人唐慎陛微的《证类本草》旧例恤顺序~把入药之物分为谐玉石、草、木、果等1姓0部~每部分为上、中视、下三品编写~全书共砂收药物1815
种~正喘文用朱墨两色分写。正姆文之前绘有精美的彩色镇写生图达1358幅之钟多~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咏彩绘图书。
同时编员撰者还舍弃了当时已比愈较成熟的雕版印刷技术腰~而由14位工匠分色亚缮写文字~8位宫廷画嚏师负责绘图。全书完成拎后~由明孝宗亲自撰写银序言~并仿照《永乐大暇典》格式装帧成36册骏~装入楠木盒中保存~菱是为明代宫廷的正统抄游本。但是~此书完稿后手仅两个月~明孝宗却意儡外"驾崩"~其死因成摄为天大疑案。而原书编钒纂人员中的49人中有鼻12人涉嫌谋害孝宗皇蹄帝~遭到查办~于是这尝部明代药典《本草品汇祁精要》一直封藏在宫中远内库里。后不知通过何抠种途径于1877年藏裹入罗马国家图书馆。
躁 李时珍是在距此事约湛50年左右进入太医院课任职的~他不可能对前彬朝旧事一无所知。而此断时孝宗后继位的明武宗并已逝~明世宗也已出任臀皇帝30余年~对故去倦的疑案未必再加关心~榨所以封藏在宫中的《本盅草品汇精要》有可能在印不公开的情况下得以窥蚕见~因此不能排除李时养珍在太医院工作期间很烛幸运地看到了此书。也符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促源使他意欲编著一部能超许出此书的新本草专著~呼而在太医院的工作环境唬是不可能满足他的想法悠、实现愿望的~因为李畴时珍淡于功名荣禄~所攀以在太医院任职没有太袜长时间~就托病辞职归肇家了。
李时珍38癣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谣去任王府"奉祠正"~猪
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返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变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上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蜡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季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悠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愉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骤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笨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友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蹭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哨》一书~是中国明朝时英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燥。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奉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父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苹《濒湖脉学》。
李瘁家世代业医~祖父是"维铃医";父亲李言闻~冀号月池~是当地名医。轿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掌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汾侮。因此~父亲决定让咕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渣~以便一朝功成~出人位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额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晦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美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坷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泌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尿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舜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训求说并表明决心:"身骤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潘。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授怕难"。李月池在冷酷戏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岳~同意儿子的要求~并德精心地教他。不几年~参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梯有名望的医生。
在渣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惭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弹"固然需要~但"行万屠里路"更不可少。于是岁~他既"搜罗百氏"~剐又"采访四方"~深入评实际进行调查。李时珍宾穿上草鞋~背起药筐~龟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携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裕野~
遍访名医宿儒~搜蕉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库集药物标本。
他首纸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棠~后来~他多次出外采浚访。除湖广外~还到过裔江西、江苏、安徽等地堤~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坤。后人为此写了"远穷荧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聋"的诗句~反映他远途寨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踌。李时珍每到一地~就嫡虚心地向当地人请教~莹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猿的~捕鱼的~砍柴的~蝎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掘了解各种各样的地方药嘱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元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慕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辙》说不明白~各家注释豪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粤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沈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楼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地是油菜。这种植物~头用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蛇~种子可以榨油。于是榔~这种药物~便在他的著《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攫楚地解释出来了。
风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丸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眠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梅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喘。
蕲蛇~即蕲州产梳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遍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卖功用。李时珍早就有研桐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掌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甭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邮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怪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勾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奠?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鲍~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彝尖有剧毒~人被咬伤~呢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仪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瘪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辑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郊生命危险去捉~以
便向绽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怔~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哉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欧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拎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晤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到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珐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支。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圣藤~举目皆是。
蕲虱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款~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意李时珍臵危险于度外~氏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烫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滞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怔、制蛇的全过程。由于盈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宏后来他在《本草纲目》言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萍应手~说得简明准确。侦说蕲蛇的形态是:"龙苏头虎口~黑质白花、胁狰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搔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耶~尾上有一佛指甲~长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毁;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汾过程是:"多在石南藤在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拿蟠而不动~以叉取之。像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杯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渠~盖护创尔~乃以竹支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放干。"同时~也搞清了殿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王同地
李时珍方:"右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燥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远。"这样清楚地叙述蕲妄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展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珐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衷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揽查~而是一一采视~对著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绒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优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矿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治一一采视~颇得其真"躲~"罗列诸品~反复谛熄视"就这样~李
时珍经盾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滴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侩题~于万历戊寅年完成锨了《本草纲目》编写工瘪作。
全书约有20示0万字~52卷~载药倒1892种~新增药物疾374种~载方100碉00多个~附图100玄0多幅~成了中国药物刚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绪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野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痊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使有关的学科也做出贡献南;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姐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傅
李时珍于1593宴年逝世~享年75岁;弯他逝世后遗体被安葬湖门北省蕲春县蕲州镇竹林掩湖村~李时珍一生著述滨颇丰~除代表作《本草啡纲目》外~还著有《奇舞经八脉考》、《濒湖脉仕学》、《五脏图论》等盐十种著作;这位伟大的伊科学家将永远被世界人腥民所怀念。
范文三:李时珍资料档案
? ? ? ?李时珍资料?档案
李时?珍资料档案? 李时珍资?料档案 历?史人物李时?珍的详细资?料: 李时?珍 字东璧?,号濒湖,?性别男,身?高约合现今?
1.?63米,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着。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着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求,
?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经?二十七年(?1578年?)着成。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有374?种为李氏所?新增。每种?药首先以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误,详述产?状;再次是?气味、主治?、附方,说?明体用。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
《?本草纲目》?的故事于行?医的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 “品数既?繁,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从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此事,?为了“穷搜?博采”,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万余?卷的医书,?还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着?及敦煌的经?史巨作连数?位前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
? 他还?从中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而这些诗?句也确实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它们指的?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李时珍摘?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的混?杂,使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十?分的不明。?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
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着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像萆薢?,有的说它?像拔葜,有?的又说它像?贯众,说法?极不一致。?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搁下笔来。?这些难题该?怎样解决呢??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
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
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 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 ?
当?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其?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采来试试,?看看它究竟?有什么攻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采了一?个。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攻效。?
?鲮鲤,即今?天说的穿山?甲,是过去?比较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动物食蚁?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 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着。其中?
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纠正前人错?误甚多,
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
范文四:李时珍资料档案
李时珍资料档案
李时珍资料档案
历史人物李时珍的详细资料:
李时珍 字东璧,号濒湖,性别男,身高约合现今米,湖北蕲州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着。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着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some villages of rent that bother backing for poor farmers, the rents landlords and rich peasants. "The village" is also strongly supported by the feudal oppression of
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经二十七年着成。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有374种为李氏所新增。每种药首先以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误,详述产状;再次是气味、主治、附方,说明体用。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本草纲目》的故事于行医的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 “品数既繁,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从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此事,为了“穷搜博采”,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万余卷的医书,还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着及敦煌的经史巨作连数位前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 some villages of rent that bother backing for poor farmers, the rents landlords and rich peasants. "The village" is also strongly supported by the feudal oppression of
他还从中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而这些诗句也确实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它们指的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李时珍摘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的混杂,使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十分的不明。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着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像萆薢,有的说它像拔葜,有的又说它像贯众,说法极不一致。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搁下笔来。这些难题该怎样解决呢?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
3some villages of rent that bother backing for poor farmers, the rents landlords and rich peasants. "The village" is also strong / 6 ly supported by the feudal oppression of
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some villages of rent that bother backing for poor farmers, the rents landlords and rich peasants. "The village" is also strongly supported by the feudal oppression of
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
当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
5some villages of rent that bother backing for poor farmers, the rents landlords and rich peasants. "The village" is also strong / 6 ly supported by the feudal oppression of
严禁其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采来试试,看看它究竟有什么攻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采了一个。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攻效。 鲮鲤,即今天说的穿山甲,是过去比较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动物食蚁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着。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some villages of rent that bother backing for poor farmers, the rents landlords and rich peasants. "The village" is also strongly supported by the feudal oppression of
范文五:李时珍的资料档案
历史人物李时珍的详细资料:
李时珍 字东璧,号濒湖,性别男,身高约合现今1.63米,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再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着。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着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经二十七年(1578年)着成。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有374种为李氏所新增。每种药首先以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误,详述产状;再次是气味、主治、附方,说明体用。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本草纲目》的故事于行医的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 “品数既繁,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从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此事,为了“穷搜博采”,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万余卷的医书,还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着及敦煌的经史巨作连数位前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
他还从中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而这些诗句也确实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它们指的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李时珍摘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的混杂,使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十分的不明。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着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象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像萆薢,有的说它像拔葜,有的又说它像贯众,说法极不一致。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搁下笔来。这些难题该怎样解决呢?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BR>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
当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其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采来试试,看看它究竟有什么攻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采了一个。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攻效。 鲮鲤,即今天说的穿山甲,是过去比较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动物食蚁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着。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
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