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
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只给出一些文字或图画材料,要求应试者根据所给文字或图画的内容自己命题进行写作。材料作文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题目的确定,完全是靠应试者自己对所给材料的理解与把握而定。从命题的角度看,命题作文实际上是他命题,而材料作文则是自命题,这就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写作策略: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得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在话题作文出现之前,材料作文是中考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作文考查形式,在话题作文中,材料只是提出话题的背景,材料与文章是一种疏远的关系;而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由此可见,写作材料作文,必须针对其“材料重要性”特点,采取有效的写作的策略,才能更好地写出高质量的考场作文,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二、立意求准,力求新颖
材料作文也是“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与否和创新程度,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所谓求准,就是要把握住材料的内容,牢记主题必须从材料中得来,切不可脱离材料,否则就容易写出失败之作。
所谓求新,就是要努力突破思维定势,超越一般人的惯常思路,应该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不能言,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新”字上下功夫,这样写成的文章才有希望焕发出创造的光彩。
三、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材料的类型:
故事型
梗概、片断、寓言……
论说型
名言警句、哲理、议论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情景型
生活场景、特别的细节……
图表型
一幅漫画或一个图表……
审题:
审题就是领悟题旨,是一种思维取向过程,也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是写提供文字材料的作文,那么必须要正确全面地把握文字材料的意思。
方法:
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
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
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误区:
1.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
2.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命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往往很具体,有完整意思,命题从材料中来,作文内容又离不开材料。而命题作文有时附有的提示,一般来说,或说明或阐述,并不含有具体内容。
有时附了二或三则材料,必须抓准材料之间的联系点或对比点,不能只看一则材料而不及其余。有时材料蕴含了比喻义,要求类比阐述,如“‘回声’的启示”所附的小孩和小山的对话,如果就事论事地谈文明礼貌而不去阐述人与自然或人与他人的关系,就在理解上发生了偏差。追问
呃呃,谢谢啦
高中材料作文题目及例文怎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写作能力
发散型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
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主要手段。
怎样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呢?一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
拿到一个作文题,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那个方面,以致落入窠臼,步人后尘。
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发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
二是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弹琵琶”,即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把问题作反向思考。
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三是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
例如,阅读《南郭处士》,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
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命题为“滥竽充数要不得”、“骗子终将露马脚”、“弄虚作假终害己”等。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观察分析,展开发散思维,拓宽命题立意的范围。
展开侧向思维,可以从竽士们对南郭的“冒充内行”不加揭发命题为“要敢于向不良倾向作斗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应当批判”;展开逆向思维,可从批判齐宣王的角度命题为“大锅饭可以休矣”、“选拔人才者戒”“用人制度必须改革”等;也可从替南郭处士辩白的角度命题为“人贵有自知之明”、“南郭先生的羞耻之心”;展开多向思维,还可以命题为“应老老实实做人”、“钻空子之流者戒”等。
事实上有多很俗话、成语,往往只强调约定俗成思维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大胆创新,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从而写出既异想天开,又合乎情理的文章,如 “开卷未必有益”、“班门弄斧赞”、“不在其位,也应谋其政”、“知足常乐戒”、“好酒不怕巷子深吗”、“卖瓜就得自卖自夸”等。
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挖掘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慎思、明辩的前提下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沈阳华英高考复读学校网站有很多高考语文学习技巧性文章,你可以常去看看,写作重在平时的训练,不妨多看看材料作文的题目,思考自己的写作主题,以进行训练提高,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老师说说,让老师提一提建议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哪有免费的高中材料作文和例文? 谢了!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神情忧郁的男子坐在咖啡厅角落里的一张桌子旁,一个人闷闷地喝着咖啡。
在他不远处坐着一位老人,老人一直在关注着这个人。
终于,老人走上前去,对这个人说:“你一定遇上什么难题,如果你愿意告诉我,我希望我可以帮助你。
”这个人看老人一眼,冷冷地说:“你帮不了我,我的问题太多了。
”老人掏出名片,递给他,接着说道:“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想带你去一个地方。
”这个人没有拒绝,随老人坐车来到了郊外。
下车后,老人指着一排排的墓碑说:“你看见了吗,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是没有问题的。
”这个人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
读了上面的故事,引起了你怎么一些感想,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要求:自立文意,自选文体,自拟文题,全文不少于800字。
立意:①没有问题的人生是没有的.字要你有追求,要奋斗,想在自己短暂而漫长的一生中有所建树,获得辉煌,问题就会接踵而至.②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的遇到问题、困难、挫折、打击、磨难,甚至灾难的并且一定要战胜它们的过程。
③“问题”是上帝馈赠给我们的一笔厚礼,我们珍视它,用好它,就一定会迎接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④从老人把一个几乎被所谓的“问题”压垮了的青年,通过故事中巧妙的方法,“使他紧皱着的眉头松开了”的角度,我们还可以把观点确立在:总有一种方法是最好的。
开头①运用类比切题的方法开头的示例:小草要茁长,那硗薄坚硬的地皮,便是她必须要面对也必须要战胜的“问题”;小溪要流向远方,一路上的沟沟坎坎、悬崖峭壁,便是它必须接受也必须战胜的“问题”……人,“志当存高远”,心事“当拿云”,请记住:鲜花永远不是有来铺路的,而是用来肯定有你的勇气,你的付出,点缀辉煌的。
②“亲爱的(或朋友)”式的开头示例:亲爱的,请别那样忧郁,别那样眉头紧锁,别那样心事重重……我知道,你正走在“荦确”的人生之路上,迎着“问题”,迎着数不清的困难,迎着甚至足以摧垮一个人的信心意志的磨难,但请听我说,赶快乐观起来吧,因为你也正在走向喷薄的太阳。
题目①人生漫漫 问题多多(对偶式)②莫嫌荦确坡头路(引用式)③总把霜雪蔑(自创式)④阳光总在风雨后(引用歌名式)[例文①]花开花落总是春高三学生 傅强为何眉头深锁着“黄梅时节家家雨”,却不知举目便是“青草池边处处花”?为何耳畔低徊着“风过芭蕉雨滴残”,却不知倾耳即听“百鸟枝头唱春山”?即便赏过鼓乐笙箫,也得品味“三杯两盏残淡酒”。
就算曾经戏潮浪尖,也得淡渡“花自飘零水自流”。
生活就是这样,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你有你积年累月的烦恼,他有他百思焦急的忧愁;你有你不请自来的苦闷,他有他难以倾吐的衷肠……既然烦恼忧愁随处可见,既然肝肠寸断于事无补,那么何不平心静气任云舒卷,任春来去,任那“花开花落两由之”?用最好的心情去盘点生活,轻装上阵!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如果不知道如何摆脱痛苦与创伤、清除过错与愧疚,必然会使脚步减缓、心情透支。
因此要经常打扫心灵的库房,清扫昨日的烦恼,腾出空间存放更多今天的快乐,并为未来留下隙地。
登高望远,拓宽心灵所达到的境界,世界自然就会宽大、开朗起来,紧锁着烦闷的眉头自然就会化作漾着幸福的眼眸,我们也就不再会是呻吟于深切苦痛的怯懦者,却会以乐观的心态尽览人间春色,品鉴人生的大滋味。
用组好的心情去盘点生活,轻装上阵,你自会多一份淡泊,少一分苦涩。
也许像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般的闲适;也许像太白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般的高洁。
抛开烦恼,任思绪纷飞,在一片无人涉足的原野上纵情驰骋,看黄昏落日,赏万紫千红。
清点生活,轻装上阵,你会多一份从容。
你会发现沙漠很美,渴望去寻一方绿洲;你会发现空谷很美,企盼去撷一支幽兰;你会发现生活很美,歆羡梵高敢于将心灵曝晒于阳光的炙热。
清点生活,轻装上阵,你会多一份超脱。
摒弃功名利禄,是是非非,忘却悲欢离合,荣辱贵贱。
张开心扉,听天籁之音,用身感受,用心领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过往的悲伤留在过往,沿途的忧愁沿途遗忘,灵魂蜕去了沉重的外壳,无限风光自然会映入心窗。
潇潇洒洒,处处杨柳堪系马。
坦坦荡荡,家家有路到长安。
高中并列式议论文范文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
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
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
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点型,论点型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
语言特点:①准确、严密;②概括性和简洁性;③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
[1]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论题是指标题是论点的议论文。
[
高三时评类作文怎么写
时评类高考满分作文范文 写作时评首先要明白的是:既要充满激情,又要富于理性。
充满激情就是时评的写作要如同天然气和石油的井喷一样,一冲九天,富于理性就是要以事实出发,理性对待,不能平空幻想。
一、引述事件,简明扼要——扣材是第一要点 时评类文章,在开端处必先引述新闻事件,这是写作的根源所在,立论所在。
相当于材料作文的引述材料,在材料作文中,引——就是引述材料作话题,揭示论点或提出问题。
它属于“引论”的部分。
最好从提出论点的需要出发,抓住材料要旨,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引述。
一般说来,材料不同,引述方式各异:文字多的叙述性材料应概述,精辟的名言警句要复述,寓意深刻内蕴丰富的文字要阐述,漫画型材料要对画面作简洁介绍和扼要阐述。
对时评而言,引述的事件应该有出处和来源。
引,一般写在第一自然段,要求从事件中引出恰当的中心论点。
那么从哪些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呢? 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句话:主要是一句名言、格言、警句、俗语,甚至谚语和哲理性的话。
例如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可引出论点“提倡尊老爱幼”。
再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引出论点“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一种现象:如从“逢年过节,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可引出论点“成由节俭败由奢”;又如从中学生早恋现象引出论点“早恋,成功的绊脚石”。
一件事情:如从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可引出论点“车祸猛于虎。
生命价更高”。
当然,近年的高考,几乎都是材料作文。
而材料本身就写了一种现象或一件事情。
尤其要认真读懂材料,深刻领悟材料。
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恰当而迅速地引出中心论点。
二、分析原因,透析根源——围绕材料议论的最佳手法 探因分析法,也叫因果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地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和结果,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如为证明“人要立志”这一论点,叙述这样一个故事:据说,牛顿小的时候并不聪明,有一次,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大猫和小猫出去方便些,他却打了两个大洞,说是因为有两只小动物。
尽管如此,牛顿立志探索科学的奥秘过程中,因刻苦钻研取得累累硕果。
接着用探因分析法就是: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
牛顿正是因为在这种“使不完的劲”的推动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这正是在举出事例之后,沿着牛顿为什么会成为科学家的思路,探究其根源,从而证明了“人要立志”这一论点。
此类分析法常常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
探因分析法的好处是,一可以紧紧围绕材料进行议论,绝不会发生越扯越远的偏离题意现象,二是完全符合“不偏离材料的中心”这个高考作文的考点;第三,增强了材料作文的思辨性。
三、探源本质,哲理思辨延伸拓展议论空间 从根本上说,议论文的主体就是在回答 一个“为什么”的问题。
当我们在论证某个论点时,应该开动思维,多追问几个 “为什么”。
换句话说,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或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或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形成分论点。
由于因果联系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一种普遍联系,因此,运用“追根溯源,探究原因”法切分分论点也是议论文写作中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
缘其事,析其理,可明得失,辨真伪。
例: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
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附: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在这一段落中,考生可以引经据典,充分发挥自己的社会知识面,深挖根源,以及社会影响,对材料和观点进行拓展延伸,使观点深化。
四、联系现实,旗帜鲜明——以小见大,广泛涉猎 (一)联系现实部分在全文中出现的位置 联系现实部分往往在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也可用于全篇。
我们中学生写的议论文,也可以在全篇都联系现实中鲜活的事例,而不涉及历史,这种情况很少;多数都是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即在旁征博引古代的一些典型事例或名人名句之后,又联系到当今社会中鲜活的事例;还有的仅仅在文章的结尾之前,联系当前现实情况或自己的实际情况,论证中心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与时代感。
部分联系现实,出现于文章的中间或后半部分 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 (09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郑板桥的书法之所以闻名,被称为“板桥体”,是因为他的作品有它自身的特色,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设想郑板桥当初如果只是用隶书或行楷,即使模仿名人的笔迹...
帮忙给一些高考作文用得上的材料现在的议论文似乎很重例子,但我知...
语文教学一线盛行一个名词,叫做“任务驱动型作文”。
大到省级的教研会议,小到普通的语文课堂,谈及这个名词,有人深感莫名其妙,有人说得神神叨叨,大有高考作文已然变天的架势。
那么,任务驱动型作文究竟是个什么鬼,跟以往的作文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种作文究竟该怎么写?任务驱动型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一篇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在文章里,作者通过分析2015年高考作文尤其是新课标卷作文的命题特点,正式提出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从以上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要写作的任务。
比如2015年课标1卷,在叙述完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件事以后,要求考生选择一个对象,写一封书信;再比如2015年课标2卷,列了三个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要求表达更赞扬哪一种人的看法。
这两道作文题的材料叙述和往常的材料作文无异,只不过加了一个任务性的写作要求而已。
可见,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不是一种独立于材料作文之外的作文命题形式,高考作文没有变天。
那么什么叫“增加任务指令”,增加了任务指令的材料作文和以往的材料作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要从高考作文的本质说起。
高考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它的根本功能在于为大学选拔具备学术潜质的人才,这个根本性的目标决定了,高考作文的命题是趋向于让学生写论述文的,大学当然希望自己招进来的学生具备好的做学术论文的潜质。
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于让学生写论述文,而无论是学术型的论文,还是我们通常俗称的教学体议论文,本质上都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写作思路,也就是,在掌握一定事实、前人成果等材料的前提下,对材料发问,也就是提出问题,通过科学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演绎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实高考作文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已经暗合了这样的要求,给出材料,要求考生在全面掌握材料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说理,最终给出解决方法。
换句话说,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中,就已经带有问题的,也就是材料作文自带任务驱动的,只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没有把写作任务明示了而已。
从材料作文的本质要求来看,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在材料基础上加了任务指令,可以说是多此一举,如果任务指令添加不当,反而还会束缚了考生的多角度思考。
从传统材料作文的隐含任务指令,到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给出任务指令,这一变化意欲何为,值得深究。
张开老师在文中给出的理由是,这是材料作文经过多年发展日渐成熟后的一种成果。
老徐反而觉得,材料作文如果真的发展成熟,应当是在命题的开放性和限制性处理方式上有越来越高的水平,而不是在材料后添加任务指令这种偏保守的做法。
材料作文本质上就是一种写作角度有限的命题形式,为什么现在还要在这种命题形式上再加以任务的限制呢?我想原因应该是,材料作文命题的内在要求,在这些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材料作文命题的发展是日渐成熟,而且材料作文已然成为全国一统天下之势,但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现状并没有与之匹配,甚至很多省份的阅卷标准还停留在十几年前。
在这种现状和格局之下,教育主管部门只好选择倒退三步,从材料作文命题本质要求的源头上,通过在作文题材料中添加任务指令,介入到考生写作过程和考试阅卷标准制定之中,以起到真正引导的作用。
这样的推断,并非凭空臆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任务驱动作文的对立面,得出这样的结论。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对立面是话题作文在我们不清楚一个概念真正内涵的时候,分析它的对立面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就先来看看非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什么。
张开老师在文章里对作文类型进行了如下划分:从呈现形式上看,高考作文经常采用有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种基本题型;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
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
从以上划分我们可以看出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对立面不是材料作文,而是阐释型的话题作文和标题作文,换句话说,任务驱动本身就是材料作文核心的能力要求。
但多年来,虽然材料作文已然一统天下,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一线很多老师的教学,甚至一些地区的高考阅卷标准,用的还是阐释性的话题作文的标准。
我们先来看看很多高中生的一般写作套路。
他们面对一则作文题材料,一般的做法是,从材料中抠出一个所谓的关键词,比如“创新”,然后文章开篇用“创新”造一组看上去很有气势的排比句,文章主体举三五个事例,说张三很创新,李四很创新,王五很创新,所以,我们一定要创新。
稍微高级一点的写法是这样...
写高中议论文要不要买作文素材要不要去买素材,有没有必要?了解...
作文素材肯定是要买的,素材是议论文不可或缺的部分.素材又分为经典作文素材和时事作文作文素材,经典作文素材主要靠自己平时来积累,同学现在已经读高三,所以我建议同学应该买时事类的作文素材,因为时事类作文素材比较贴近生活,最重要的是你的作文素材不太可能跟其他人的雷同,显得你的作文比较新颖,能抓住别人的眼球.我们语文老师上次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作文书,建议你可以看看《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我觉得很不错.高考取得好成绩.
高中议论文如何更好联系社会现实
联系社会现实的运用,可以是对前文的论点进行必要的补充,从而体现思想的辩证性、逻辑的严密性。
一般先重申上文观点,为下文观点补充蓄势;提出补充论点;并概括指出现象;再揭示实质或明确危害,从而提出对策或引起反思。
如2017年深圳一模范文《勇于尝试 终有收获》:“如今,‘技术型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激发市场活力的例子已不少见,前有IT男合伙开”西少爷“卖肉夹膜,利用网络宣传,打出一片天地;后有深圳创客群体的快速出现壮大。
可以说,若想做电商,卖螃蟹也是非常有前景的,国家政策扶持、小微企业融资优惠、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等等都为小朱的尝试提供了一个成长机会。
所以,小朱为何不勇于尝试呢?”重申“技术型人才”是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再借用固定搭配“前有……;后有……”举例论证其具有其现实意义,最后提出小朱的尝试是具有可行性,让论证更有力度。
而泛例,从“IT男合伙开‘西少爷’”到“深圳创客群体”,模糊了具体的时间与地点,让事件简明扼要,再用“IT”“创客”紧扣文中的“电商”,从个例到共例,让论证更让论证有根有据。
反面论证,提升高度联系社会现实的运用,也可以从反面现实论证前文论点,从而提升文章的高度和视角。
一般是先运用必要的转折性提示词语。
如“反观当下……”“曾几何时……”“时代的洪流泥沙俱下……”等或者联系名人名言过渡;指出社会现象;揭示实质或明确危害,并提出对策或引起反思。
又如2017年中山二模范文《为聂老汉的勇敢点赞》:“反观如今社会其他人,有多少人还深陷在胆怯、亲情的泥潭里抽不出身?底层工人不敢状告拖欠工资的黑心老板,服务员不敢状告对自己恶语相向拳脚相加的大老粗,弱势儿童不敢告状索要钱财校园暴力的小霸王等等现象,层出不穷。
他们的无知与胆怯,断送了他们幸福的权利。
”通过“反观如今社会”引入,连续举例论证“有多少人还深陷在胆怯、亲情的泥潭里抽不出身”,让我们对社会进行反思,从而引起社会的重视。
而泛例,从“底层工人”“服务员”“弱势儿童”等,模糊了具体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因素,用群体的悲惨遭遇来阐释“聂老汉”的个人遭遇,从共例到个例,来揭示问题的普遍性,从而引发人们的反思。
联系社会现实,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时多做思考与训练,才能从作文材料的一个点,延伸到社会的整个面。
...
任务驱动型作文怎么写
近,语文教学一线盛行一个名词,叫做“任务驱动型作文”。
大到省级的教研会议,小到普通的语文课堂,谈及这个名词,有人深感莫名其妙,有人说得神神叨叨,大有高考作文已然变天的架势。
那么,任务驱动型作文究竟是个什么鬼,跟以往的作文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种作文究竟该怎么写?任务驱动型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一篇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在文章里,作者通过分析2015年高考作文尤其是新课标卷作文的命题特点,正式提出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从以上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只是在材料的基础上,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要写作的任务。
比如2015年课标1卷,在叙述完女儿举报父亲开车打电话这件事以后,要求考生选择一个对象,写一封书信;再比如2015年课标2卷,列了三个具有代表性人物的事迹,要求表达更赞扬哪一种人的看法。
这两道作文题的材料叙述和往常的材料作文无异,只不过加了一个任务性的写作要求而已。
可见,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不是一种独立于材料作文之外的作文命题形式,高考作文没有变天。
那么什么叫“增加任务指令”,增加了任务指令的材料作文和以往的材料作文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这要从高考作文的本质说起。
高考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它的根本功能在于为大学选拔具备学术潜质的人才,这个根本性的目标决定了,高考作文的命题是趋向于让学生写论述文的,大学当然希望自己招进来的学生具备好的做学术论文的潜质。
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向于让学生写论述文,而无论是学术型的论文,还是我们通常俗称的教学体议论文,本质上都应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写作思路,也就是,在掌握一定事实、前人成果等材料的前提下,对材料发问,也就是提出问题,通过科学思维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演绎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实高考作文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已经暗合了这样的要求,给出材料,要求考生在全面掌握材料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说理,最终给出解决方法。
换句话说,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中,就已经带有问题的,也就是材料作文自带任务驱动的,只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和创新,没有把写作任务明示了而已。
从材料作文的本质要求来看,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在材料基础上加了任务指令,可以说是多此一举,如果任务指令添加不当,反而还会束缚了考生的多角度思考。
从传统材料作文的隐含任务指令,到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给出任务指令,这一变化意欲何为,值得深究。
张开老师在文中给出的理由是,这是材料作文经过多年发展日渐成熟后的一种成果。
老徐反而觉得,材料作文如果真的发展成熟,应当是在命题的开放性和限制性处理方式上有越来越高的水平,而不是在材料后添加任务指令这种偏保守的做法。
材料作文本质上就是一种写作角度有限的命题形式,为什么现在还要在这种命题形式上再加以任务的限制呢?我想原因应该是,材料作文命题的内在要求,在这些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材料作文命题的发展是日渐成熟,而且材料作文已然成为全国一统天下之势,但学生写作水平和能力的现状并没有与之匹配,甚至很多省份的阅卷标准还停留在十几年前。
在这种现状和格局之下,教育主管部门只好选择倒退三步,从材料作文命题本质要求的源头上,通过在作文题材料中添加任务指令,介入到考生写作过程和考试阅卷标准制定之中,以起到真正引导的作用。
这样的推断,并非凭空臆测,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任务驱动作文的对立面,得出这样的结论。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对立面是话题作文在我们不清楚一个概念真正内涵的时候,分析它的对立面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就先来看看非任务驱动型作文是什么。
张开老师在文章里对作文类型进行了如下划分:从呈现形式上看,高考作文经常采用有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三种基本题型;从能力划分角度看,作文题型可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
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
从以上划分我们可以看出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对立面不是材料作文,而是阐释型的话题作文和标题作文,换句话说,任务驱动本身就是材料作文核心的能力要求。
但多年来,虽然材料作文已然一统天下,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一线很多老师的教学,甚至一些地区的高考阅卷标准,用的还是阐释性的话题作文的标准。
我们先来看看很多高中生的一般写作套路。
他们面对一则作文题材料,一般的做法是,从材料中抠出一个所谓的关键词,比如“创新”,然后文章开篇用“创新”造一组看上去很有气势的排比句,文章主体举三五个事例,说张三很创新,李四很创新,王五很创新,所以,我们一定要创新。
稍微高级一点的写法是...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高中材料议论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