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个范文,里面地名自己改就行。 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横山县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人:~~~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6级
调查时间:2007年7月
调查地点: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城关镇
调查背景:本人今年暑假参加了我院组织的“您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活动,在调查中对横山县城关镇的十户农户以及一处行政村领导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在横山县县委,县政府,国税局以及审计局进行了相关数据的调查。发现了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总结出了一些个人建议,如下文。
根据我所调查,横山县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但目前大多数村的经济现状都不乐观。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受政策性制约,企业改制断了收入,税费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资没了收入;二是经济发展空间小,受制于有限土地资源、资金和自然资源;三是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预见性支出不断攀升,正常运转难以为继。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
巨额的乡村债务对基层组织运转、农村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1,是违法行政的重要诱因。乡村出现收支失衡后,乡村干部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行政资源,巧立名目向行政相对人收取各种费用,因而,农村“三乱”久治不止;为了弥补工作经费的不足,乡村两级均热衷于违规征用土地搞建设,通过炒地皮,从中获取20-30%的收益;由于经费紧张,驱使政府机关和干部采取各种隐蔽手段经商办企业;为确保正常运转,乡村干部千方百计找门路,以项目建设为幌子,通过非正常途径,采取非正常手段,争取上级支持,以弥补工作经费不足。
2、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沉重的债务包袱,使乡村主要领导整天处于“借新债、还旧债、躲追债”的状态下,影响了他们谋划经济发展的精力;横山县的干部工资只有榆林市的1/2、西安市的1/3,并且还不能按时发放。乡村干部为垫交税费、垫付工作经费,每人手里攥着几千元、上万元乃至10多万元的“白条”,兑付遥遥无期,乡村千部人心涣散、意志消沉;面对存量和增量均严重不足且强制带病超负荷运行的农村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的社会事业公益设施,乡村二级无力改造和建设,农村公共产品供需脱节的现象更加严峻;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有限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和教育经费被乡村挪用已习以为常,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基础教育。沉重的债务包袱,致使乡村二级运转困难,公共服务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势必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同时,由于公共投入不足,也直接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增收致富。
3,有损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巨额的乡村债务使乡镇政府、村委会成为农村最大的债务人。对内,欠乡村干部的工资和公款私垫费用,对外,大到欠金融机构贷款、施工单位工程款,小到欠水电费、运费、餐费、办公用品费,而且在目前状况下,乡村根本不具备偿还能力,只能采取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的应对之策,社会公信度大打折扣。搞得乡村干部声名狼藉,无法开展工作。
尽管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增收困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挑战。
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二是产业化带动难。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四是政策性增收难。自2005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及其附加,“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缩小,没有更多途径。
一、农业政策执行情况
税费改革前的2001年,横山县农民的税费负担情况为:农业税28404509元、农业特产税5160000元、生猪屠宰税1352700元、乡统筹47604645元、村提留18886556元,共101408410元。人平负担98元,亩平(按计税面积计算)负担108元。一些临时性摊派和搭车收费(约30元以上/人)尚未计算在内。
2002年税费改革时,横山县核减一批不合理计税面积,合理确定计税产量,取消农业特产税、生猪屠宰税,将农业税费门类规范为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2002年和2003年因税费改革使农民减负约30元/亩。
2004年农业税税率由7%下调至4%,全县农业税及附加总额3304万元,人平负担31.98元,亩平负担35.30元,较2001年下降67.42%。 2005年,农业税全免,全县预计免征农业税6046.4万元,从此,农民完全从税费负担的梏桎中解放出来。
2003-2004年,横山县共减免农业税10116.4万元,得到了上级财政等额专项转移支付。
2002-2004年,横山县共下援农业税灾社减免2163.7万元,重点照顾贫困村组的农户、五保户、烈军属、残疾人、受灾群众和水库库区内的困难群众。
2004年,横山县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发放直补资金970万元,粮补资金1544.4万元,使农民直接增收2514.4万元,人均增收24.51元。
二,2000~2004年横山县农民收入情况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及构成的变化情况。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2644元增加到2004年的3681元,5年内增加1037元,增长39.2%,年均递增8.62%。
2000—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度增长具有极大的不均衡性(2000年较1999年增长3.97%,2001年较20001年增长5.3%,2002年较2001年增长5.7%,2003年较2002年增长7.5%,2004年较2003年增长16.3%)。5年中,农民收入虽稳步上升,但有四年的年间增速低于8.62%的年均增速;其增长规律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和明显的跳跃性,前四年为低速期,年均增速仅6.17,2004年为快速增长期,较2003年增加516元。增长16.3,首次超过城镇居民纯收入增返5.3个百分点。若没有2004年的高速增长支撑,就不可能实现8.62%的年均增速。
5年间,农民纯收入的构成基本稳定。家庭经营收入占60.78%,5年间的增减幅度稳定在58—2.5%之间;工资性收入占36.19%,5年间的增减幅度稳定在34.3~38.9%之间;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仅占0.87%、2.16%。横山2004年农业总产值10.3亿元,农业增加值9.21亿元,粮食种植面积187.4万亩,粮食总产量85.72万吨,出栏牲猪134.49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368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8.5%、17.3%、14.7%、8.4%、16.3%。以上数据显示,随着一系列以“多予、少取、放活”为核心的支农扶农政策的颁布实施,农业和农村取得了多年以来难得一见的好形势,粮食生产在短期内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农产品全面丰收,农业效益明显提高,特别是农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成为国家宏观调控下,县域经济特别是农业大县县域经济的最大亮点之一。
〈二〉、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特点
1、农民收入的增长仍然依赖于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收入来源渠道依然狭窄。
2、农民收入增长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2004年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是政策效应。免征农业税不仅使农民减轻了负担,更重要的是从源头根治了农村乱收费的痼疾,使各种巧立名目的搭车收费失去其依附的载体。3、较长时期内农民收入增速一直低位徘徊。以横山县2000~2004年为例,年均增速仅8.62%,其中,2000年较1999年仅增长3.97%,2001年增长5.3%,2002年增长5.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2000~2003年的农民收入增长处于停滞和负增长状态。
4、农民收入的内部分化日趋加剧。今年,我调查了1个村10户农户的收入情况,户均收入8400元,其中年收入10000元以上的4户,占40%;年收入在5000~10000元的5户,占50%;年收入1000~5000元的1户,占10%。
三、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
1、农民增收的空间非常有限。1998年以来,农民收入持续低迷的原因除政策等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历了10多年的家庭经营后,农村生产力、单位土地面积的生产效率已经发挥到了极至,在新的经济体制、产业格局、生产经营模式没有出现以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必然进入“休眠期”。2004年的增产、增收、增效缘于政策好、市场旺、人努力、天帮忙,政策的引扶效应和市场的刺激效应又一次发挥到了极至,要保持2004年的良好发展态势已属不易,要谋求新的发展和突破,难度可想而知。
2004年,我国农产品的平均关税从45%下降到17%,许多农产品的关税普遍下调20—30%,国际农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价格也将下降20—30%,农产品价格回落的压力越来越大。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已经无法经受国际国内大市场的冲击,国内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
2005年,农产品价格就遭遇“寒潮”,稻谷价格比2004年下跌5~8元/50kg。工资收入己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就业机会增多的影响,尤其是城镇建筑业、制造业等对农民工需求大的产业增长强劲,民工外出务工寻找工作的机会相对较多。。但是横山县的劳务经济至今是一种自发经济,管理松散,组织化程度低,若不引起高度重视,就有可能失去部分劳务输出市场。
2、农民增收的风险性系数大。农村是一个庞大的“露天工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是“靠天吃饭”。目前,我国农业风险保险制度还很不健全,一遇自然灾害,农民就只能望天兴叹。
3、农民增收的自主性非常有限。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受思想观念、认知水平的限制,农民死抱自己的一亩三分自留地不放,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土地浪转机制难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步履艰难。作田、养猪、打工不可能使农民收入出现量的飞跃和质的变化,增收动力明显不足。
况且今年以来,农产品价格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却一路飚升,因生产资料涨价,2004年横山县“二补一免”政策给农民带来的收益被生产资料涨价几乎全额抵消。
透过涨价现象还是可以发现一些不可忽视的深层次的问题。一是近年来,舆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宣传有失偏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把农村形势说得天花乱坠,片面宣传和夸大成就,对仍在存在的各种问题轻描淡定,给人以“三农”问题已经解决,农民已经富裕的舆论误导,各行各业,特别是生产资料生产商和经销商也就争先恐后来分“蛋糕”,为生产资料涨价造势。国家在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前”补贴方面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投入大量资金,但真正的“好处”往往落到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手中,最终受“挤榨”的还是农民。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旅游已逐渐成为人们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除了能享受到旅游过程中的惬意与放松,其实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体味。
但随着旅游逐步深入生活,关于旅游的投诉也常见于报端。
据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五分之一的受访者对随团旅游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来自导游和旅行社方面。
对于没有随团出游的受访者,旅游费用以及旅行社的信誉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调查报告于2007年2月底实施,大学生调查报告采用电话访问的方法,共完成有效问卷20份,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8-60岁之间,家中有电话的居民。
调查结果可以推论 随团旅游:不满意 旅游服务一直以纷争不断而出名,从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的结果看,人们对随团旅游的评价的确不高。
在有随团旅游经验的受访者中,有五分之一的人对其最近一次随团旅游表示不满意,而表示满意的只有三分之一,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服务一般。
导致受访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导游未尽职责”和旅行社“降低等级标准”。
这两项的比例分别达到30.8%。
其次是“擅自变更行程安排”占23.1%,和“配套设施不完善”占15.4%。
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游客与旅行社的接触更多的在出游前期的报名环节。
而在旅行途中,导游则很大成分上充当了旅行社的代表。
游客对旅行社服务的不满意在得不到导游的妥善处理后,则很容易转化成对导游的不满。
大学生调查报告中还挑出了不满意的地方是有费用和信誉:参团出游的主要障碍 也有很多人没有随团出游过。
其中,有些人是由于 “没有时间”,而有些人是因为“费用较高”。
还有一小部分的受访者表示不随团旅游是因为“对旅行社不信任”。
从这一结果看,费用和旅行社的信誉问题是阻碍人们参团旅游的重要因素。
从分析看,家庭收入越高,有随团旅游经历的人所占比例越大。
在家庭月收入低于2000元时,90%左右的人没有随团旅游的经历,而在家庭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时,则超过一半的人有随团出游的经历。
看来,尽管对旅行社而言,价格的可调节余地不太大,但普通工薪阶层对旅游费用的可支持能力依然有限。
或许在达到效益情况下,价格还可以适当调整,毕竟目前,降价仍是看家法宝。
大学生调查报告中表示对于信誉问题,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扭转人们心中已形成的观念则非短时间内即可达到的,因为人们更愿意接受与自己观念相近的意见。
家庭收支调查报告怎样写?
给你个范文,里面地名自己改就行。
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横山县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调查人:~~~ -----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6级 调查时间:2007年7月 调查地点: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城关镇 调查背景:本人今年暑假参加了我院组织的“您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查活动,在调查中对横山县城关镇的十户农户以及一处行政村领导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在横山县县委,县政府,国税局以及审计局进行了相关数据的调查。
发现了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总结出了一些个人建议,如下文。
根据我所调查,横山县规模较大的行政村年支出需15万元左右,规模相对较小的行政村也不少于10万元。
但目前大多数村的经济现状都不乐观。
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受政策性制约,企业改制断了收入,税费改革少了收入,招商引资没了收入;二是经济发展空间小,受制于有限土地资源、资金和自然资源;三是财政转移支付入不敷出,不可预见性支出不断攀升,正常运转难以为继。
村级集体往往经济薄弱、无钱办事,这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难题。
巨额的乡村债务对基层组织运转、农村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1,是违法行政的重要诱因。
乡村出现收支失衡后,乡村干部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行政资源,巧立名目向行政相对人收取各种费用,因而,农村“三乱”久治不止;为了弥补工作经费的不足,乡村两级均热衷于违规征用土地搞建设,通过炒地皮,从中获取20-30%的收益;由于经费紧张,驱使政府机关和干部采取各种隐蔽手段经商办企业;为确保正常运转,乡村干部千方百计找门路,以项目建设为幌子,通过非正常途径,采取非正常手段,争取上级支持,以弥补工作经费不足。
2、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沉重的债务包袱,使乡村主要领导整天处于“借新债、还旧债、躲追债”的状态下,影响了他们谋划经济发展的精力;横山县的干部工资只有榆林市的1/2、西安市的1/3,并且还不能按时发放。
乡村干部为垫交税费、垫付工作经费,每人手里攥着几千元、上万元乃至10多万元的“白条”,兑付遥遥无期,乡村千部人心涣散、意志消沉;面对存量和增量均严重不足且强制带病超负荷运行的农村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的社会事业公益设施,乡村二级无力改造和建设,农村公共产品供需脱节的现象更加严峻;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有限的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和教育经费被乡村挪用已习以为常,直接影响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村基础教育。
沉重的债务包袱,致使乡村二级运转困难,公共服务职能难以正常发挥,势必影响党的执政能力,同时,由于公共投入不足,也直接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农民增收致富。
3,有损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巨额的乡村债务使乡镇政府、村委会成为农村最大的债务人。
对内,欠乡村干部的工资和公款私垫费用,对外,大到欠金融机构贷款、施工单位工程款,小到欠水电费、运费、餐费、办公用品费,而且在目前状况下,乡村根本不具备偿还能力,只能采取能拖就拖、能躲就躲的应对之策,社会公信度大打折扣。
搞得乡村干部声名狼藉,无法开展工作。
尽管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但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增收依然十分困难。
农民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增收困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挑战。
首先是种养业增收难。
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增收的不稳定性较大。
虽然国家对农民实行了种粮补贴,但生产资料和机械作业费等持续涨价,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民从事种养业增收困难。
二是产业化带动难。
近几年农业产业化有了一定发展,但农业竞争力总体还不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带动农民增收不明显。
四是政策性增收难。
自2005年起,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及其附加,“一免三补”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农民依靠政策增收的空间也在缩小,没有更多途径。
一、农业政策执行情况 税费改革前的2001年,横山县农民的税费负担情况为:农业税28404509元、农业特产税5160000元、生猪屠宰税1352700元、乡统筹47604645元、村提留18886556元,共101408410元。
人平负担98元,亩平(按计税面积计算)负担108元。
一些临时性摊派和搭车收费(约30元以上/人)尚未计算在内。
2002年税费改革时,横山县核减一批不合理计税面积,合理确定计税产量,取消农业特产税、生猪屠宰税,将农业税费门类规范为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2002年和2003年因税费改革使农民减负约30元/亩。
2004年农业税税率由7%下调至4%,全县农业税及附加总额3304万元,人平负担31.98元,亩平负担35.30元,较2001年下降67.42%。
2005年,农业税全免,全县预计免征农业税6046.4万元,从此,农民完全从税费负担的梏桎中解放出来。
2003-2004年,横山县共减免农业税10116.4万元,得到了上级财政等额专项转移支付。
2002-2004年,横山县共下援农业税灾社减免2163.7万元,重点照顾贫困村组的农户、五保户、烈军属、残疾人、受灾群众和水库库区内的困难群众。
2004年,横山县严格执行国...
对一个市的居民收入水平进行调研,整个抽样设计的过程怎么写
你看看这个,肯定对你有所帮助: 吉首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抽样方案设计一、抽样范围 吉首市辖4个街道、5个镇、7个乡:石家冲街道、峒河街道、红旗门街道、乾州街道、矮寨镇、马颈坳镇、河溪镇、双塘镇、丹青镇、寨阳乡、已略乡、太坪乡、白岩乡、排绸乡、排吼乡、社塘坡乡。
二、抽样对象城镇和市区内的住户。
考虑到收入来源以及生活方式存在较大差别,一些没有收入及长期稳定的工作者将被剔除:①市区内的流动人口,外来打工者②市区和关镇区内集体户中的单身者以及军人、学生等。
抽样框采用2000年人口普查框。
最终抽样单元为住宅。
抽中住宅内的住户及个人作为统计调查单位。
由于城镇行政区域规划变更,一些地区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已经与现状发生很大变化,此时需要从当地民政局等部门搜集有关资料对抽样框进行修正完善。
编制好的各级抽样框,除了供本次调查抽样样本外,还应以电子文件存档,以供后续调查使用。
三、抽样方法本次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调查采用分层多级抽样选取调查样本。
首先按吉首市的4个街道、5个镇、7个乡分层,样本抽选工作要求在每一层内独立进行。
在各个层内中应抽取的住户数按各区的住户总数占的百分比来抽取, 街道社区数百分比抽取数石家冲街道830%2峒河街道726%2红旗门街道726%2乾州街道518%1总数27100%7 表1街道的社区数以及应抽取的社区数 矮寨镇2229%6马颈坳镇1520%3河溪镇1317%2双塘镇1722%4丹青镇 912%1 76100%16 表2镇的村委会数以及应抽取的村委会数 吉首乡 2118%4 万溶江乡1513%2 寨阳乡1412%2 已略乡119%1 太坪乡119%1 白岩乡1210%1 排绸乡119%1 排吼乡87%1 社塘坡乡1311%1 118100%14 每个区再按采用随机抽取原则,抽取社区作为调查样本其他的乡镇按村委会个数的比例采取与上相同的方法抽取。
第二级抽样是从抽中的社区和村委会中抽取住户。
按随机原则从不同社区和村委会中抽取15个住户作为样本。
计划抽取样本量为社区数和村委会数(7+16+14=37)37,住户555名(37*15=555),总样本量n=555名。
四、抽样计划1、访问地点:直接到随机抽取的受访者家中进行访问2、访问对象必须是具有收入条件的人, 严格意义上说是18岁以上的人3、如对方拒绝受访,不要过多强求,可以另外访问他人4、总之要有礼貌,对于接受受访的人要表示感谢5、所有访问务必于11月20日完成,并上交。
社会调查报告
一、湖南民生的基本状况 (一)经济持续增长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长 1、经济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1979―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
特别是2004年以来连续4年保持在11%以上。
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达到9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最高增幅。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1.45亿元,增长 4.6%;第二产业增加值3901.16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3632.39亿元,增长14.4%。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4405元,比2000年增长109%,翻了一番。
全省财政总收入1119.31亿元,比上年增长25.2%。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3.18亿元,增长26.2%。
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59.56亿元,比上年增长70.1%,加快26个百分点。
2、就业形势较好。
近年来,湖南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
2003-2006年,全省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26.6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9.61万人,年均分别增长11.1%和2.0%。
2006年,全省职工工资总额715.23亿...一、湖南民生的基本状况(一)经济持续增长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长1、经济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1979―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
特别是2004年以来连续4年保持在11%以上。
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达到9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最高增幅。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1.45亿元,增长 4.6%;第二产业增加值3901.16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3632.39亿元,增长14.4%。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省人均生产总值14405元,比2000年增长109%,翻了一番。
全省财政总收入1119.31亿元,比上年增长25.2%。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3.18亿元,增长26.2%。
企业效益明显提高。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59.56亿元,比上年增长70.1%,加快26个百分点。
2、就业形势较好。
近年来,湖南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
2003-2006年,全省城镇累计新增就业226.64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9.61万人,年均分别增长11.1%和2.0%。
2006年,全省职工工资总额715.23亿元,比2002年增长56.0%。
2007年末全省就业劳动力3883.41万人,增长2.1%。
全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达1480.89万人,增长2.5%;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5.01万人,比上年增长3.9%; 3.09万户城镇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实现了一人就业。
3、居民收入增长较快。
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93.54元,比1978年的323.9元增长5.1倍,平均每年增长6.5%。
其中2001―2007年,年均增长达到9.3%。
从1978年到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2.6元增加到3904.3元,增长了27倍多,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6倍,实际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1%。
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布四个“一号文件”,增加了对农业、农村及农民的支持扶植力度,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不仅因发展生产、外出务工增加了收入,政策性补贴也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加上农产品价格在这一阶段大幅提升,使得农民收入增长较快。
2004年到2007年4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7.8%。
(二)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出现新的变化1、消费水平逐年提高。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湖南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水平一年比一年提高。
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8990.72元和3377.3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1%和12.1%。
与1978年相比,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加了8701.16元和3237.31元,分别增长30倍和23.1倍,扣除价格因素,平均每年实际增长5.5%和4.8%。
2、消费结构逐步升级。
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990.72元,比上年增长10.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衣着和食品支出分别增长17.4%、17.2%和13.8%。
城镇居民消费已从生存型的温饱消费逐步向享受型的消费发展,恩格尔系数迅速下降,服务性消费支出的比重正在逐步增加。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3377.38元,比上年增加364.33元,增长12.1%。
其中,食品、衣着和居住分别增长14.5%、17.5%和20.8%。
受猪肉等主要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全省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有所上升。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9.6%,分别比上年提高1.2个和1.0个百分点。
3、居住条件继续改善。
1998年房改以后,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取消了延续几十年的实物性、福利性分房制度,住房分配货币化制度全面实施,给城镇居民住房消费带来了重大转变,购房和居住支出已成为居民家庭主要的一次性大笔支出。
住房消费成了家庭的重大消费之一。
调查表明,2007年在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湖南省城镇居民家庭住房...
人们的生活水平调查报告表
2007年,全区人民在“十七”大报告精神的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为把河西区建设成为经济强区、文化大区、宜居城区而努力奋斗,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平稳、快速运行,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提高。
通过2007年对我区2400户城市住户的抽样调查,以及全年的城镇住户跟踪调查的资料的分析,使我们更能深入直观的了解我区居民的生活状况。
殷实富裕的生活、基本实现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达到的目标,那么,我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究竟如何呢?据市城调队对我区240户居民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2007年我区居民生活在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有了很大的改善,居民安居乐业,职工收入稳步增长,消费水平和质量显著增强,对生活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各行各业的经济形势逐年好转,经济效益普遍提高,职工收入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居民家庭收入的增长。
据统计,2007年全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567.7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09,比五年前增加了6840.86元,年均增长14.24。
1、职工工薪收入不断增加。
工薪收入在家庭收入中占主导地位。
2007年我区居民家庭工薪收入人均9677元,同比增长20.75,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8.4,比起五年前增加了4127.07元。
2、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稳步增长2007年,在增加在岗职工工资水平的同时,全区离退休人员的待遇也不断提高,达到人均5700.38元,同比增长9.24。
3、居民其他经营性收入继续增长。
随着居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居民的其他经营性收入也稳步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81.25,其中租房收入也占一定比重,达到10.22。
4、我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市内六区中排位居中。
据市调查总队调查反馈,2007年我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市内六区位居第三,排在和平和南开之后,增速与河北并列第一。
二、居民消费质量显著提高。
2007年,我区市场繁荣,居民家庭消费水平和质量都有进一步提高。
据统计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2043.33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32,消费结构明显从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向高档型、享受型生活发展,恩格尔系数达到34.27,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8个百分点,比五年前降低了2.48个百分点。
1、居民用于食品类消费支出比重下降。
2007年,居民用于食品的消费人均支出4126.32元,占消费性总支出的34.26,比去年同期下降1.69个百分点,食品类消费比重的降低,是恩格尔系数下降的原因,国际上恩格尔系数的标准为59以上为贫困,50-59之间为温饱,40-50之间为小康,30-40之间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我区恩格尔系数为34.27,已经达到富裕水平。
2、居民用于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娱乐的消费支出增幅较大。
2007年,居民家庭用于医疗保健的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364.76元,同比增长62.47,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7.97上升到11.33,上升了3.36个百分点。
居民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加是家庭用于医疗保健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
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人均支出1653.79元,同比增长25.98,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13.73,仅次于食品类的支出,同比增长1.18个百分点。
教育文化娱乐的消费支出几年来一直是家庭消费的热点,子女的教育、家庭的书籍、报纸、业余文化娱乐活动的增加,以及居民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造成了教育、文化、娱乐消费的逐年增长。
3、耐用消费品的家庭拥有量稳中有升。
2007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在高档、时尚、耐用的消费品上的钱也越来越多。
据统计,2007年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洗衣机92.98台、电冰箱102.89台、电视机128.10台、家用汽车4.13辆、助力车13.22辆、家用电脑69.42台、摄象机8.26架、高档乐器2.48件、钢琴1.65架、空调器123.55台、健身器材2.07套、移动电话158.68部。
这些耐用消费品在每百户的拥用量与五年前相比都具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从城镇住户抽样调查看我区居民生活状况及生活满意度。
2007年下半年,我区进行了城镇住户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家庭人口情况 在成功访问的2400户家庭户中,家庭总人口6203人,户均2.58人,其中,非农业户口6036人,占总调查户的97.3。
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的人口占总调查人口的27.8。
2、居住的情况 被调查住户的住房建筑总面积是139320平方米,人均达到22.5平方米,户均58.05平方米。
住房的类型85的户为单元房。
在对本处住房的产权调查中,租赁公房的占57.4,房改私房和拥有商品房的比重分别为19和16.4。
3、就业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占比重最大的是离退休人员,占36.8。
其次是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占17.1,在校学生占11.7。
从他们所从事的行业看,从事制造业的人员占被调查人数的24.5,其次是从事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人员占16.7,从事批发零售业的人员占9.6。
从他们的职业来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和办事人员占主导地位,分别占21.6和21,其次是商业服务业人员占19.2,专业技术人员占17.3。
在这些被调查的人员中,享有社会保险的情况是: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占94.5,参加医疗保险的占93.4,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占...
超市商品调研报告
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有关超市物价上涨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如何写超市物价上涨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呢?超市物价上涨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怎么写?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篇有关于超市物价上涨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希望精品学习网收集整理的这篇范文能给你写作有所帮助。
内容如下:超市物价上涨的超市调查报告从2007年8月份以来,关系民生的肉类、粮油和煤气价格不断飙升,给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于是,我们做了一个关于“物价上涨”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倾听一下老百姓的心声。
以下是2月1日至5日我们在花都各大市场、超市随机对200名不同阶层的市民所做的调查,以及对猪肉、花生油、煤气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上涨的情况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统计。
一、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主要物品价格上涨调查表价 格物 品 2007年 2008年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猪肉/kg 17.8 19.6 23.2 27.6 29.2 花生油/L 15.6 17.8 19.6 21.2 23.2 煤气/m3 13 13 15 18 18 二、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月工资增加调查表月 工 资 增 加(元) 0 400 调 查 人 数 141 29 26 4 占总人数的比例 70.5% 14.5% 13% 2% 三、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物价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程度调查表影 响 程 度 无影响 有一定影响 很大影响 调 查 人 数 60 72 68 占总人数的比例 30% 36% 34%四、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图表分析: 由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之上图观察得知:在物价迅速上涨的今天,仍有许多市民的工资没有增长,约占调查总人数的70.5%,并且工资上升幅度较大的人仅占总人数的2%!这是多么严峻的问题啊!关系民生的各种物品价格不断飙升,而居民的工资却得不到与物价同幅度,同比例的上升。
自然而然的就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影响,也进一步反映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国家在物价上涨严重时就已经出台各种抑制物价飙升的规定,我们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则显示民众普遍认为物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对他们的生活没有造成影响。
因此,可以体现出一些商家没能严格按照国家出台的政策办事,同时也反映出有关部门执法力度不强。
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继续推动工资的增长,让民众能够坦然面对物价的持续上涨 ,而不是为他们构筑起一个并不存在的虚拟的幻觉。
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里说:国际经验也表明,扩大居民收入份额,使居民收入增速等于甚至在一定时期内湿度快于经济增长。
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大格局应适度向城乡居民个人收入倾斜,保持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应成为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保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政策取向。
注:以上就是精品学习网参照互联网里的内容总结出的超市调查报告的范文的全部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我们万分荣幸,希望您多关注精品学习网的文章以供参考
近年来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调查报告
哈哈,^_^你也问了,我也一样,你就采纳我说的话把,找也找不到 一是恩格尔系数下降。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2年的37.7%下降到2006年的35.8%,下降了1.9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2002年的46.2%下降到2006年的43.0%,下降了3.2个百分点。
二是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比重提高。
在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的支出大幅度增加,所占比重稳步提高。
随着汽车进入家庭,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交通和通信成为消费新亮点。
三是服务性支出比重提高。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家庭服务社会化趋势愈来愈明显,服务性消费的需求不断上升,居民消费支出逐步向服务性消费支出分流。
2006年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2441元,比2002年增长了47.9%,占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002年的27.4%上升到2006年的28.1%。
在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中,服务性支出由2002年的人均528元提高到2006年的867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8.8%提高到30.6%,提高了1.8个百分点。
四是城镇居民居住支出增加较多。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居民对居住的条件、环境更加关注,追求环保、舒适的家居生活。
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支出904元,比2002年增长了44.9%。
五是农村居民货币消费支出比重持续提高。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由2002年的1468元提高到2006年的2415元,增长了64.6%;现金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由2002年的80.0%提高到2006年的85.4%,提高了5.4个百分点。
第二问 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居民生存型消费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并正向享受、发展型消费需求升级过渡,但产业产品结构、消费政策、消费环境和消费观念等却滞后于消费结构升级变化的需求,致使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困难重重。
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普遍升级的同时,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生产力层次明显,同时由于多种原因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日趋扩大,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地区、城乡之间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转换并不是在同一时点完成的。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优化面临着各种复杂问题。
LP不错吧,还不采纳??
大学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大学社会调查报告范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情况调查寒假期间,我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做了一番调查,在这十多天的调查中,我了解了现在农村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我采访了一些农户和村干部,我对农村中的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首先就是农村中的教育问题。
因为从三年前农村中就开始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即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段家庭贫困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走又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好政策。
而且落实的比较到位.副村支书***说: 为了响应中央号召,我们村为中小学免费发放教科书和免杂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扩大我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资助范围,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同时免除杂费。
“两免”标准为:小学每生每期80元,初中130元,特教95元。
按照“一费制”标准,除中央财政负担的免费教科书资金外,其余资金由省、市两级财政各负担一半.2.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
在“两免”资助范围内,对贫困寄宿生在校住宿期间补助生活费,每生每天补助1元。
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可逐步落实,2005年受资助面要达到贫困寄宿生的80%,2006年达到100%,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负担。
老百姓都说这是一件好事啊。
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利国利民的大事。
老百姓确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第二个老百姓比较关注的就是免交农业税。
皇粮国税,古已有之。
直到今天,“交公粮”一词,仍是中国农民的口头禅。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以牺牲农民收入、农村发展的代价进行了城市工业化建设,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在经济增长的“大蛋糕”中,占人口总数绝大多数的农民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反而在某些方面还遭受着严重的“不公”。
比如在税制方面,城市和农村一直实行的是“双轨制”,广大农民的税负长期高于城市居民。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专门面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国家,总税率达百分之八点四。
随着城乡贫富差距的拉大,全面取消农业税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取消农业税,还在于它破除了对农民的不平等待遇。
人民群众对这项民心工程感到非常高兴。
村民***告诉我,他家有4口人,耕种3亩地、70株橄榄,还做些生意,年收入2万元左右。
他说:“现在农民享受这么多优惠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亲民、爱民。
我们对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由衷地拥护!”村党支部书记***告诉我,从2003年起,村民们免交“三提五统”,去年又免交种粮耕地农业税,今年起全面免交农业税,全村农民每年减轻负担38万元,基本达到“零负担”。
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3100元。
这对我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农村中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农民的就医问题。
农民就医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的问题。
我认为应当赶快解决这一问题。
,农民就医难主要表现在很多家庭看不起病,还有很多家庭因病致贫,或者因病返贫。
对此,各级政府也做了很大的工作和努力,也确实加大了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定好位,找准位置,使其真正起到初级医疗卫生保健的功能;第二、要建立农民看病的统筹制度,对于一些特困患者,政府应该考虑解决部分款项,减免他们的就医负担,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第三、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高农村医疗水平,可以选派一些有培养前途的高考分数较低的高中毕业生送医学院校进行培养,入学前与他们签定合同,毕业后回农村基层卫生院工作。
有条件的县、市医院还可以定期为农村培养实用性医疗人才,进一步充实农村医疗队伍;第四、要增强责任感,进一步关注农民兄弟的身体健康,有条件、有优势的医院和医护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利于农民就医的活动。
这就是我在这次社会时间中的调查所的得,农村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政府应该尽快解决,决不能姑息。
这次的社会实践我的收获很大,我常常被有思想、有远见、有决策的农民所感动,更被他们的勤劳、朴实的品质所折服。
感受也很多 。
我也感受到了农民的朴素和勤劳。
总之,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中国的农村建设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
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真正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目的。
求一篇1500字的高一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11亿元,同比增长15.0%,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9833亿元,增长14.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878亿元,增长16.4%。
消费领域的出色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国家统计局另一项数据显示,据对6.5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56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
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733元,同比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
影响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居民收入。
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金融危机下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都保持了难得的增长态势,有力地带动了消费增长。
支农政策助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与我国近年来的支农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金融危机下,我国粮食再次迎来大丰收,给农民的增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了避免农民“丰产不丰收”,我国政府不断加大支农力度。
一方面,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保障农民卖粮收入不会减少。
今年国家确定的小麦最低收购价比上年提高0.1元/斤左右。
另一方面,为了稳定粮食生产,我国政府在财政收支紧张的同时继续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
据资料显示,去年中央政府对农民实施了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4项补贴,补贴总额为1030亿元,今年估计会达到1200亿元,预计增加200亿元左右。
农民的另一项重要收入是农民工所赚取的工资性收入,这一项收入也有所增加。
据专家介绍,我国农民工就业基本上由市场决定,遵循市场规律。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带来的农民工就业问题在我国宏观经济逐步回暖的过程中出现了缓和局面,农民收入有所增加。
此外,政府推行“家电下乡”等措施,农民消费获得补贴进一步刺激了消费意愿,这也是我国上半年农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消费增速的一个原因。
但是,在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专家也指出,农民工在打工收入增加方面仍然面临许多困难,说明金融危机对农民工的影响并没有消除。
另外,农产品价格走低也会给农民增收带来不利影响。
农民收入的增加还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相对于农民的增收,在消费中占有重要作用的城镇居民上半年收入依然保持了增长,这也与我国经济形势的企稳回暖、企业利润降幅收窄有着密切的关系,无疑给消费的拉动带来重要影响。
中国社科院此前报告称,多数年份的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是和GDP增长持平,或者低于GDP增长,能够超过GDP增长的年度并不是太多。
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速为7.1%。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居民收入仍能保持快速增长,并超过了GDP增速是不容易的,如果继续保持,将对下半年的消费产生利好影响,促进经济增长。
从消费的角度来看,城镇化的推动是拉动消费的重要手段,农村作为单纯的社会组织,无法带来相关服务业成倍扩大。
从长期来看,在制度性因素难以在短期内消除的背景下,城镇居民增收难度不小;从短期看,企业利润虽然出现了降幅收窄的趋势,但是仍然在下降,这也将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
提振消费任重道远在看到上半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这难得的成绩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刺激消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专家指出,我国存在的一些体制性因素制约了消费的增长。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但是城镇化并没有及时跟进。
只有大力推进城镇化才能在消费方面获得大的飞跃。
而这一过程并不会在短期内实现,需要一段时间。
第二,消费的增加还与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有着很大的关联。
我国经济处于转轨时期,在收入分配领域,难免存在分配关系不合理的现象。
相对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收入分配结构的“橄榄型”,即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相对少,而中产阶级占据了大部分比例,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则是“金字塔型”。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改变。
第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在逐步推进,在金融危机下,我国继续推进“新医改”,在更大程度上缓解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但是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仍不完善,也是制约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即使从当前的状况来看,金融危机带来的农民工就业问题以及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都给人们的收入增加和消费意愿的增强带来不利影响。
然而,在一系列“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措施推动下,我国消费呈现的积极表现,有力地提振了消费者信心,使消费这驾“马车”继续保持稳步前进的良好态势。
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查与分析
(强烈推荐是一篇学士学位的论文,应该对你有帮助)1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1. 1 食品支出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逐年走底1. 2 住房,汽车消费成为新的消费重点1. 2. 1 住房消费1. 2. 2 汽车消费1. 3 教育、信息、通信消费不断升温1. 4 旅游等休闲服务消费成为新的消费亮点2 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 1 消费领域相对狭窄 消费需求不足2. 2 国内市场消费梗阻2. 3 恩格尔系数超越常规,居民生活并未达到富裕。
2. 4 教育支出比重过大 影响居民消费倾向3 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3. 1 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导致消费结构不合理3. 2 过高的居民储蓄存款 影响居民消费倾向3. 3 消费品生产行业投资方向失误和低效率 引起国内市场消费梗阻3. 4 保守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政策的制约4 关于进一步的优化消费结构的建议4. 1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4. 2 培育城镇新的消费热点 拓展居民的消费领域4. 3 促使商品消费从自我积累型向信用支持型转变4. 4 分层次促进居民消费4. 5 破解影响消费结构优化的政策制约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摘要: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完成了从解决温饱——达到小康——迈向富裕的转变历程 。
二00三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将触发国内社会消费的结构升级,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崭新的时期。
本文将通过对消费结构的各项内容的变化情况说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提出消费结构中不合理的方面,并深入的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消费; 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升级; 消费需求Variation tendency of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s of our countryAuthor:Luo RuichaoxieTuthor:Tian qianxi(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Education,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Summary : Since the 1990s, very great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the urban residents of our country, have finished from resolving adequate food and clothing --Reach the well-to-do level --March toward the rich transition course. In 2003, China per capita GDP reached 1090 dollars, according to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in per capita GDP exceeds 1000 dollars, the structure that will touch off the domestic social consumption is upgraded, this indicates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enters an important , brand-new period. This text pass every change of content in consumption structure prove current situation , urban resident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put forward the unreasonable respect i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 and deep its reason produced of analysis, and solve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se unreasonable phenomena.Keyword:Consumption;Consumption structure;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upgrading ;Consumption demand1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消费对象的比例关系及协调程度。
消费结构及其变化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反映居民的消费特征及消费趋势,反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程度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目前,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消费需求趋于活跃,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换代,跨上新台阶。
呈现出新的变化和特点。
1. 1 食品支出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逐年走底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
恩格尔系数所反映的就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所以恩格尔系数在国际上常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同时也成为反映一国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 1980年城市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为56.9%,1995年为49.9%,1999年下降到41.9%,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达到39.2%,首次低于40%;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7.9%,意味着总体水平达到了小康,2002年为37.7%2003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更进一步降为37.12%,这说明食品支出在城镇居民的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正呈下降的趋势。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历程和居民消费结构演变的历史经验表明,恩格尔系数水平低于40%时是启动以居民住房消费和交通通讯消费为标志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临界点。
因此,以恩格尔系数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的话,我国新一轮的消费结构升级已经来到。
1. 2 住房,汽车消费成为新的消费重点1. 2. 1 住房消费从住房需求来看,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有能力购买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
200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已经达到了32247万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了近10倍,增长是非常快的。
从未来的发展看,城市化和人均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房屋的自然折旧还将带来对住房的巨大市场需求。
中国确实已经进入到住房...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家庭收支调查报告怎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