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贴的魅力
大卫。霍克尼的作品 梨花公路
当艺术家遇上照相机,他的摄影作品也会带有他绘画的风格。
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拼贴摄影的风格形成纯属偶然,一次,来参观他绘画作品的观众将许多宝丽来胶片忘在他的家中,大卫用它们拍摄了些建筑物的照片,并把这一系列照片粘在他的画板上,形成一张大照片,照片拼贴画从此展开。
后来大卫开始使用35mm胶片,大卫的巅峰之作是一幅巨大的拼贴画,名叫“梨花公路”,为了拍摄此相片,查找了该地区几十年以来的气象预报,确定了十来天都是晴天的拍摄时间,找好角度后,他甚至在拍摄地搭了个帐篷,就像坐牢一样,他使用35mm相机,每天只能在阳光最充足的两个小时内拍照,最终耗时8天完成这幅作品。有趣的是他将这几天使用过的酒瓶、饮料瓶也拍摄进去,几百张照片最终拼贴又花费了几天时间,最终大作完成。
由于是拼贴画,这幅作品的最大特点是画中每一部分都使用小光圈以营造大的景深效果,表现的每一部分都相当清晰,无论是前景中的破百事可乐罐子,还是远景中地平线上的山脉,有人戏称,就连“f64”小组也会嫉妒她的景深。这幅作品的拍摄地点都是在相距不远的几平方米之内,对外进行扇形样的发散式拍摄,大卫尽量掌握好各种方位的透视关系,以达到真实的透视效果。
如何分析摄影作品
看立意——读懂画面的含义 ◎审视摄影作品的标题,抓住画面所揭示的主题标题(包括副标题)对大多数摄影作品来说,通常都属于点睛之笔或是最简练的内容概括。
不管该摄影作品是系列照片,还是单幅照片,通过其标题的引导,你就会立即明确该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及其大致含义。
因此,我们看作品,应结合标题看画面,或者说是联系画面看标题。
标题中所提供的信息,有来自时间方面的(某年某月某日,表明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有来自空间方面的(某某地方,表明特定的拍摄场所),也有说明事件、情节的,甚至是表达某种特定的情绪心态和奇特感受的,这些都是作品中最重要的信息. 或者说是重要信息中的一部分。
总之,标题能或多或少地明示或暗示该作品所要揭示的内容与创作者的立意。
◎结合画面,由标题作引申,概括出作品的主题思想(立意) 主题思想(立意)是作品的灵魂,是作品的价值所在。
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我们也是首先根据作品的立意来确定该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文方面的立场.并以此来推断它的存在价值与社会效应的,从标题开始结合画面推断出作品的立意.再从对作品的一步步解读中.仔细体会创作者对拍摄主题的提炼与概括.以及对各种表现技巧的驾驭.这实际上是对创作者心智运作过程的一次重现与还原n我们可以由此判断出该摄影作品创作的成败和思想品位的高下。
看表达——分析画面内外的各种表现技巧 不管画面立意有多重要.终究都要取决于画面所采取的表达方式。
立意一旦离开了表达,也就变得没有意义了,因为只有表达出来的立意,才能为人所理解和接受。
也就是说,我们大部分人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意义.只能是被表达出来的意义。
而理解与接受的程度,则完全取决于表达的程度。
正因为如此, “高僧只说家常话"。
说给别人听的,是为了让人明白所说的意义,除非你压根儿就不想让别人明白。
故弄玄虚,其目的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
然而,视觉的含义与文字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事实上,具象本身就存在着显著的意义,但这种显著的意义往往是不经意和不确定的,在理解上具有多种可能性。
视觉的表达,难就难在它表达的合乎目的性(即对具象特定含义的筛选与确认)。
对摄影来说,只要拍出了图像,就存在了意义的表达,问题就在于这一表达是否达意.是否与立意还有一段距离,而如何缩短甚至消除这一距离,正是我们学习摄影这一视觉表达手段的主要目的. ◎造型能力的分析判断 ◇构图技巧分析1.主体对象的选择与强调。
这里主要包括:拍摄作品时镜头焦距的运用.景别的选择与控制,拍摄距离、拍摄高度与拍摄方向上的考虑.背景的范围、明暗和虚实等方面的控制,景深的选择.运动的处理,神态的处理,情节的控制.瞬间的取舍,细节的刻画.编辑或展示的思路和方案等.有效的手段.也可以说是唯一的途径。
每个具体的摄影画面都应该如实地体现摄影师特定的拍摄意图。
摄影师凭借构图手段来充分证明他在拍摄现场对某个拍摄主题的新发现,而摄影师的视觉发现则主要依赖于他对被摄主体的全新的观察角度。
新角度产生新感觉。
在角度独特的摄影画面中,新感觉才能被充分有效地加以强调。
因此,充分运用摄影独特的表现手法来选择与强调主体对象,也就成了摄影表达上的首要任务。
如采用哪一段镜头焦距?选择怎样的拍摄角度?取什么样的景别(如果是特写.是采用广角镜头靠近拍摄,还是采用长焦距镜头后退拍摄)?选什么样的景深?画面细节如何控制?虚实如何安排?瞬间如何选择?影调如何处理?如果是系列照片,整体表现上又该如何构思?我们分析摄影作品,就是要看摄影师究竟是采用何种手段来突出画面的主体,达到表现目的的。
就拍摄距离而言.其中便大有学问。
有人说,距离产生美,指出保持距离在审美情状下的重要性。
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不只是为了追求美,因为在创作中还有比美更重要的东西。
正因为如此.罗伯特.卡帕就直言相告: “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
"的确,对于新闻照片来说.重要的莫过于照片能如实地再现真实的现场感觉。
当然,卡帕的这番言论还包含着另一层含义.那就是摄影师素质中更令人敬佩的执著、勇敢和随时随地都准备付出生命代价的牺牲精神。
卡帕的主张对现代世界新闻摄影的影响尤为深刻。
以纪实摄影见长的意大利现代摄影家恩佐.桑最主要的摄影经验也是: “我宁愿靠近拍摄,而且靠得非常近。
"尽管他拍摄的大构图是实现摄影师想法的最多不是新闻照片.但近距离拍摄所得到的却是照片中拍摄行为的自行消解——画面给人的感觉.已经完全无视照相机的存在,镜头的视点似乎已经消失在主观感受之中.照片里剩下的只是怦然心动的那份真情实感了。
无独有偶,成功地自费环球拍摄世界政治文化名人的中国当代摄影家邓伟也主张近距离拍摄人物肖像.为的是“要能听得见彼此的心跳".这已经演化成了一种极具心理张力与人本精神的挑战。
2.画面空间的经营处理。
这里主要包括:形状(主体形状与背景形状、)与画面空间的关系,如“松"与“紧"、 “疏"与“密”等;均衡与画面空间的关系.如传统绘画中的均衡原则在摄影中的运用...
【摄影作品分析】摄影作品分析从哪些角度?
就个人赏析作品的一点看法,仅供参考! 1。
首先从作品的主题出发,你描述了照片的内容,就是作品的主题,摄影师想表现什么,用你的理解你的语言表述出来,即可。
2。
从作品的构图,也是形式。
照片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作者用什么环境为突出主题服务; 3。
色彩搭配对表现主题也是很有帮助的; 4。
其他照片中的内容。
从自己理解的方面表述自己的观点,就是你的赏析了,应该能凑够800字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摄影作品分析如何写
如《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所云:“在讨论这些照片时,只集中讨论三条基本原则。
a\一幅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
或是表现一个人、或是表现一件事物、甚至可以表现该题材的一个故事环节。
主题必须明确,毫不含糊,使任何观赏者一眼就能看得出来。
b\一幅好照片必须能把注意力引向被摄主体,换句话说,使观赏者的目光一下子就投向被摄主体。
c\一幅好照片必须画面简洁,只包括那些有利于把视线引向被摄主体的内容,而排除或压缩那些可能分散注意力的内容。
鉴赏下面摄影作品求写300字左右赏析文字
构图很中规中矩,主体放在一个比较舒服的位置,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
曝光上来说,高光溢出,无甚大碍。
景深上也可以,大光圈虚化背景,突出主体。
可能是本身镜头所限,开不了很大的光圈,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光圈还可以再大些,背景再柔化一下感觉会更舒服。
照片整体绿意盎然,苦瓜的形状苍劲有力,乍一看上去,会使人心情愉悦,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充满正能量。
可是那个红红的“苦海无边”,起这个名字这是闹哪样?名字有点文不对题,牵强附会。
单看照片,不会让人联想到任何关于苦海无边的东西,虽说这是苦瓜。
我觉得远不如直接叫“苦瓜”更好,这其实涉及到给作品起名的大问题上来了,好的题目对照片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差的题目就会毁了作品本身。
无忌上或者蜂鸟上这种例子太多了,我是特别讨厌明明是 个摄影小品类的照片,偏偏苦大仇深的起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题目,感觉就像我那不喜欢洗脸的儿子被我硬生生给一头按到洗脸盆子里,别提多难受了。
另外我个人经验拍这种东西,逆光效果最棒,尤其是对于树叶的表现,逆光可以把叶子的色彩和轮廓、纹理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且画面也比较容易出氛围。
综合一句话,好图都让标题给毁了!
如何赏析摄影作品?具体点的,最好有模板……
最高境界:就是作品的意境,作品内容的表述,尤其是内涵。
第一种赏析摄影作品是较大众化的,如普通民众看挂历那样,只能说出风景漂亮,妹妹漂亮、颜色鲜、照片清楚之类的评价,其实只要掌握好天气,只要你到了风景点,或者妹妹长得漂亮一些,是较容易拍出好看照片的。
第二种赏析摄影作品是摄影爱好者,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照片的构图、影调、色彩、用光的技巧上。
一般说来,他们拍出的照片已开始向艺术摄影方向发展,这些照片有些看头了。
第三种赏析摄影作品是发烧友。
他们对摄影的执着追求,让人敬佩。
他们非常关注摄影器材的选择。
如相机、镜头、胶卷、相纸、药水等。
第四种赏析摄影作品是摄影艺术家,他们更注重摄影作品构思、思想内涵,拍摄时机与人物神态的把握,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表现主题的手法技法、后期制作等等。
模板之类的,可以去 数码摄影家协会 ( cd-pa )上有很多...
求摄影作品赏析700字,要有图
黑白低调,一种沉重的感觉,这是总体的作品氛围。
给观者造成视觉上的压抑感第一幅作品的主题是这个孩子,面部娇嫩的孩子,但是眼神却透出一种忧伤,一种不应该属于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忧伤,而抱着她的,是救援人员的头盔,表明这个作品的创作背景是在灾难现场拍摄的。
第二幅作品也同样出现了手这个元素,不同的是,这是两双饱经风霜的老人的手,手上的皱纹和沟壑,包括指甲的残缺,说明这两双手是经历过各种劳作的手,为了生活,这两双手显出了更多的老态,更多的沧桑。
而且,这很明显是两个老太太的手。
从她们手腕上的银质饰品上可以看出来。
脚下的水泥地,也暴露出她们的居住环境,阴暗和潮湿,地上的水渍还隐约可见,地板的裂缝不断涌出潮气来,老人的手上有很多黑色的元素,指甲被磨平,甚至磨伤,说明她们在从事与脑力无关的工作,也就是体力劳作,或者在煤场刨煤,或者在分拣什么矿石之类的东西。
总之,是一种极为耗费手的工作。
两幅作品都说到了手。
第一幅作品是儿童,第二幅作品是老人,她们的手,暴露出这样一个信息:无论是什么年龄段,威胁人类生存的因素都存在。
无论 这种因素是突发的(第一幅)还是逐渐发生的(第二幅长期的不健康状况下的劳作)。
分析完毕
一张摄影作品赏析
摄影师向观者展示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东西,照片是摄影师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手段。
因此,拍摄任何内容都等于拍摄摄影师自己。
基于以上这个观点,除非您写出该作品的创作目的和立意,告诉我您要表现什么。
我才能进行有意义的评论。
抛开技术手段和拍摄参数来讲,只要照片能够传达您所要向受众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就是成功的作品!单纯从技术角度分析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那样的话是通过照片分析摄影技法,而不是赏析摄影作品。
...
怎么赏析摄影作品?有什么步骤或技巧吗
摄影艺术的欣赏与赏析 要做到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欣赏与赏析,首先应该需要摄影的艺术特征。
1892年创刊号的《斯汀迪奥》精美地再现了摄影和绘画作品,并把摄影与绘画、雕塑并列在艺术领域,杂志的第三期刊登了布林古尔《摄影艺术的诞生》的文章,这是摄影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事件,从此,摄影正式踏入艺术殿堂。
摄影艺术有着他特有的性质。
首先,摄影与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摄影创作依赖于照相机。
在意识上,摄影更趋向于客观。
摄影家在创作的时候,无论怎样选择他的拍摄对象,却总要面对物质世界的某个方面,它不以摄影家的意志而转移。
虽然现代摄影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使摄影家的创造发挥空间得以扩展,但反映和揭示现实生活仍然是摄影创作的主流和本质。
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言:“画家的任务是构筑,而摄影家的任务是揭示。
” 其次,摄影的时间性。
摄影者必须适应自己的拍摄对象,而且往往要完全取决于它。
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把摄影的时间性和瞬间性简述的淋漓尽致。
他提出:“摄影主要在一张照片里抓住事物的全部精华,”因此,摄影者的思考必须抢在曝光瞬间之前,一旦按下快门就无法改变注意。
再次,摄影与机遇也体现于好的摄影创作之中。
这需要摄影者对手中相机的熟练掌握成都及预见能力。
第四,再现细节。
摄影再现一切细节的能力其精确度是任何其他视觉手段都无法企及的。
摄影能精确地再现物体的形态、色彩、光影、体积、空间、质感、机理等,体现拍摄对象本身材质的美、肌理的美、秩序的美。
第五,摄影家根据相机的曝光速度进行创作,产生真是与虚幻的效果,从而表达摄影家的思想和想法。
第六,在某种程度上,摄影者是“用光来作画”。
摄影者在为拍摄画面进行视觉设计即构图时,摄影的这六个特点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
摄影者一方面要有对客观世界敏锐的观察能力,也要有摄影者所特有的预见能力,并能在按下快门之前安排被摄体,选择角度、视点、俯仰,运用线条、块面、形状等形式,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简洁,有条不紊。
对摄影作品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条件。
首先了解摄影技术知识是欣赏摄影作品的基本条件。
其次,对摄影艺术语言的解读能力。
对一幅摄影作品的光线、色彩、透视、影调、清晰与模糊的解读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欣赏做好铺垫。
但很多摄影艺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却并非画面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要求我们在更深的层次去探寻。
第三,对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帮助解读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从而更好的欣赏一幅摄影作品。
第四,建立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认真体会摄影作品的思想,读懂作品的思想内涵,才能达到欣赏摄影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
要对一幅摄影作品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摄影作品的拍摄主题。
只有首先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来明确该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文立场,进而体会到作品的价值及对社会的影响,确定其思想品味的高低。
其次,分析摄影作品的表现技巧,读懂摄影家运用的摄影技巧所表达的思想目的,继而对其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
对一幅摄影作品分析的步骤课分为读图、了解作者的拍摄意图、解读创作者、再回到读图; 摄影图像是具有深刻意义、富含大量信息的平面,既然摄影是一种视觉语言,那么分析摄影作品先要从读图做起。
当一张照片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首先想了解作者在画面里拍的是什么。
拍摄的主体是什么,陪体是什么;进而我们想要知道作者在何时、何地拍摄的;然后我们会利用所知的摄影知识推断作者拍摄的角度,运用的摄影技巧、光线的处理、色彩处理等;最后再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视觉心理学、摄影视觉语言和构图原理组织画面。
作者的拍摄意图(即作品的主题)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所在,摄影的拍摄技巧、构图原则都是为拍摄主体服务的。
如果体会不到摄影家的真实拍摄意图,那你所看到的摄影技巧、表现形式、绚丽画面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
我们应运用所知的相关知识从前面内外尽可能多地了解摄影画面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对同一幅摄影作品的评价会有不同的观点,但我们首先要问自己是否真的了解作者的拍摄意图。
如果我们多搜集了解作者及作品诞生的背景资料,便会尽可能地拉近与作者心灵的距离。
解读创作者是摄影作品分析中较高的层次,也是个较难的阶段,因为有时我们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资料。
但赏析摄影大师的名作时,这个阶段却是必不可少的。
了解创作者,与创作者产生心灵的沟通,从而对大师作品进行细腻的解读,了解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对一幅摄影佳作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再由理性认知到感性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获得。
当观赏者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欣赏过程后,会对眼前的照片有新的认识。
分析摄影作品的最佳状态应是观赏者与创作者建立心灵沟通,一同思考,一同分享摄影创作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摄影艺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在画面中聚集着大量的信息。
同时,在它的历史使命中,也是需要人们去欣赏的。
因为只有通过人们的欣赏,才能发挥其应尽的功能和作用,让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