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中国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1.建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
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应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全面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向和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适时提出应对措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2.完善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国有垄断领域的垄断局面,全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证券和投资等有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等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3.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体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坚持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进出口商品的经营管理,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
4.研究和制定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我国要研究制定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经济增长方式由目前以资源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向以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为主的体现高科技特点的集约型经济方式转变;同时大力支持民族产业,发挥已有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
5.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代全球经济的竞争就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应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寻求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6.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自1993年欧盟一体化内部大市场建立以来,为其成员国创造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和数千亿的财富收入,并有效地抵御了外部经济冲击。欧盟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地缘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进展较快,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或议定书、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还有9个(邢军,2006)。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近期加强与中国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国内经济形势发展趋势: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中国要想成为出口大国,人民币国际化是首要条件,人民币虽然难成自由货币,当稳健升值是大势所趋。
新能源将助中国成为汽车强国,中国将在中底端汽车市场上孕育出一批世界知名品牌。
未来中国的能源消费将大幅增长,直至居世界第一,国内能源产出与需求间的差距拉大,能源进口占消费比例进一步提高,所以这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一大阻碍,所以新能源势在必行。
未来银行将走向“金融百货公司”,现有的银行运营方式将不再适合未来的中国经济发展,银行方面必须通过改革来适应经济发展,提高效率。
中国一向是纺织大国,但都仅限于低端产品,为来中国将又纺织大国走向纺织强国,产业结构将由低端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未来中国经济中,文化创意将迅速崛起。
成为中国经济的一片天。
网络生活进入物质联网阶段,互连网将进一步发展,从而引领电子消费进入一个新时代。
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人口都将保持一个大容量,所以粮食将长期处于紧平衡,这个平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打破。
资本市场趋于国际化,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将提升我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份额和地位。
未来的中国城镇化将进一步提高,中小城市将得已迅速发展,中小城市成为吸纳农村人口的主力。
如何看待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就是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
也就是从外贸型经济转变为内需型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前外贸型经济因为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了打击,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呈萎缩状态,并且西方发达国家为了经济转型也会重振制造业,这对我国未来的商品出口也是不利的因素。
为了消化外贸出口的萎缩,和达到我国经济长久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经济急需从外贸出口型经济向内需型经济转变,也就是从“世界工厂”转变为“世界市场”。
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
中国市场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望未来十年,从总需求结构看,消费率将继续快速上升,由目前50%左右上升到60%以上;投资率将不断下降至35%左右。
从产出结构看,服务业占比将快速提高,由目前的48%左右上升至2024年的60%左右。
从供给侧看,技术进步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有望从目前30%左右到2024年上升至40%左右。
影响因素: 一是中国以PPP衡量的GDP已经超过美国。
根据IMF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按照现价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测算的GDP已经超过美国,相当于美国GDP的101.2%。
无论是采用PPP方法折算,还是直接采用现价美元汇率,单独的比较都存在一定缺陷。
但这些比较和报道折射出,无论中国是否真实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国际社会都认为中国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已经远超以前。
也正是如此,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发展空间拓展的难度也将前所未有;大国逐渐成为中国难以回避的身份特征,在全球治理中中国将被期许承担越来越多和越来越重要的国际责任。
二是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与其背后隐含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冲击。
此轮油价大幅下跌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未来走势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
传统的石油出口国可能面临国际收支和财政收入滑坡的双重挑战,货币贬值压力大,并有可能引发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石油净进口国而言,油价下跌总体上利大于弊。
一方面,贸易条件得到很大改善,能源价格和税收改革迎来机会窗口;另一方面对新能源发展和资源型地区的发展会造成一定冲击。
另外,此轮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长期因素,即新旧技术碰撞,也就是以沙特为首的传统原油开采技术,与以美国为首的页岩油等新开采技术背后的利益冲突。
应该说这只是近些年正在孕育的增材制造(3D打印)、物联网、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冲击一个典型而已。
能否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掌握主动权,将是影响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态势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是人口政策调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这是新时期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
虽然“单独两孩”政策本身对未来十年影响低于预期,但这一政策的出台却预示着我国生育政策新的调整方向和全社会对于人口问题的重新认识,这可能才是真正影响未来人口变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是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进。
前面提到的人口政策调整也属于改革的一项内容。
2014年可以称为新时期的改革元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全年共确定的80项重点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
另外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项改革任务。
这些改革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司法、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既有利于提高市场经济的配置效率,也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运行秩序,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
例如,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放宽了市场准入条件,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将1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充分激发了市场的活力。
2014年1至11月,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158.6万户。
其中,3至11月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286.62万户,增长53.99%,注册资本(金)增长92.61%。
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1.04万户。
回顾过去3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每一轮经济繁荣都或多或少地与改革的推进相关。
可以预期,目前这些已经实施和将要实施的各项改革,将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潜力的又一重要因素。
趋势分析: 一、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处于经济增速转换阶段。
与去年的预期一致,2015至2024年将继续处于经济增速转换的阶段,十年平均增速预期将达到6.2%。
这一增速略低于去年的预期。
增速下调主要源自于我们对近两年增速调整。
到2024年人均GDP将由目前的接近5万人民币左右上升至12万元左右,按现价美元折算,大致从7500美元左右上升至2.2万美元左右,按购买力平价折算(1990年G-K国际元)则从1万国际元左右上升至1.7万国际元左右。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届时将与韩国本世纪初以及日本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发展水平相当。
二、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将不断调整。
分析结果显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将不断调整。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消费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十年消费率将继续快速上升,将由目前的50%左右上升至2024年的60%以上,相应投资率将不断下滑,到2024年将下滑至37%左右。
二是服务业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未来十年服务业占比将快速提高,由目前的48%左右上升至2024年的60%左右,相应农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将有所下滑。
三是技术进步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尽管与过去相比未来十年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将有所下滑,但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高,将由过去平均30%左右上升至2024年40%左右。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增长动力转变的关键是如何更大程度促进科技创新和提升技术效率。
随着中国与前沿国家的不断逼近,技术模仿和追赶的空间越来越小,未来前沿创新的作用...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会有怎样趋势?
对于中国来说,新世纪以来经济最困难的2009年已经成为历史。
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2010年既是夯实复苏基础的调整之年,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中国与世界发展进一步融合的一年。
经济增长将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2009年12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基调: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2010年的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
专家认为,今年的经济工作将会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下更大功夫。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转变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改善民生将成为最重要、最迫切的一项任务不久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要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坚定不移加以推进。
以医疗卫生领域为例,新医改方案规划今后三年内,各级财政将新增投入8500亿元,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重点,着力推进包括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在内的五项改革。
此外,2010年社会保障制度将更加完善,就业政策会更加积极,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将加快建设,教育文化事业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
新的一年将见证落实改革举措的实际效果,人民有理由充满乐观的期待。
多项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将助推结构调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进一步凸显。
传统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高新技术产业则被赋予更高期望。
2009年11月,总理向首都科技界发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对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作出详细解释。
“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都会带来一场科技的革命,或者说大的变革,而决定应对经济危机取得胜利的关键,还是在于人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
”温总理日前接受新华社专访时如是说。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将带动产业格局变化2009年底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中国政府作出郑重承诺:中国到2020年将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
减排目标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是大势所趋,中国已着手在新的一年里为代表未来方向的低碳经济发展谋划布局。
据了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在着手组织编制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规划,推动中国环保产业发展。
发改委环资司巡视员何炳光日前表示,中国近期的目标主要是以拉动内需和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的目标为重点,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的规模;从长远看,则要把环保产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
毫无疑问,打造环保产业正是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的着力点,如此既能促进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又将带动产业格局的变化,使得结构优化迈出实质性步伐。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将优化本土外贸结构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依存度高达60%至70%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2010中国经济的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如何优化外贸结构?如何保证外贸稳定增长?这些挑战必须直面应对。
今年1月1日开始,中国与东盟国家90%的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全面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并将实质性地开放服务贸易市场。
尽管外部需求依然低迷,这个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无疑将为中国2010年的外贸形势增添发展动力。
与此同时,中国将继续加大对非洲、拉美、中东欧和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优化外贸的主体、商品、市场和贸易方式结构。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说,只要不发生重大变化,2010年我国进出口实现恢复性增长是完全可能的。
他表示,目前我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维持在9%左右,预计2009出口有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
西部大开发十年成果将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2010年1月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
国家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新的政策,以进一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从而逐步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
十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成就举世瞩目。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到2008年,西部地区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02项,投资总规模达1.7万亿元。
十年来的巨大成就为西部地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也孕育了崭新的发展机遇。
温总理2009年10月在第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上表示,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新的10年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
中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心不会动摇,政策不会改变,力度不会减弱。
他强调,中国将把全面提高西部地区开发开放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新的经济增长极。
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将给中国发展带来新挑战尽管世界经济在各国大规模刺激计划作用下呈现难得的复苏苗头,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9年10月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欧美主要经济体在迈入2010年时经济复苏表现乏力,世界经济依旧面临下滑的风险。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
谈谈你对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看法。
我认为中国发展潜力巨大,前景看好,因为中国有13亿多的人口,意味着巨大的需求。
在目前全球经历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还能实现8%左右的增长,全靠内需拉动!中国现在是制造业大国,以后的发展方向是自主创新的科技大国。
中国很多行业发展迅速,如通信,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商业,物流,汽车、家电制造、电子商务,新兴能源(太阳能、风能等),为满足社会需要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当然,我们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很多的问题,如房价增长过快,社会保障还不够完善,就业压力,能源短缺等等!政府也在努力尝试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总之,我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未来10年经济发展趋势?
未来10年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可能会更快、质量可能会更好,将会大大的改写整个国际经济格局。
今天整个世界经济形势非常像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满目疮痍,而我国所扮演的角色,恰恰是当年美国所扮演的角色,我国人民正在用人民币给世界不断的施舍,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正在不断的加强,大有取代美元和欧元之势,很显然,美国经济非常象二战结束时的英国和法国,表面很强大,但正在走向日薄西山之路。
在美国经济不断下滑,美元持续疲软的情况下,需要人民币却毫不犹豫地坚挺出来,而我国跟一系列国家签订了"国家货币互换协议",说明人民币将发展成为国际贸易结算的本位金,这对于我国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对稳定各国的贸易结算体系也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全球贸易萧条的状况下,在贸易保护主义日趋抬头的状况下,我国对于欧洲,依然派出了强大的,高规格、高标准的政府采购团,我想,这不是政治问题,当然也确实是有政治的意味包含其中:一方面在影射法国,不跟我合作,就不会受到人民币的眷顾,你的企业产品就如同垃圾差不多,因为商品在于流通,流通产生价值;另一方面告诉各国,我国很强大,不差钱,各国自有紧密的协作,加强贸易,才可以共渡难关;最重要的是我国可以乘机获得"巴黎统筹委员会"所限制的产品和技术,对于提升自我技术和产业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叫"仍一块肉,牵回一头狮子",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目标;当然,还有更好的诱饵,不就是几百亿美元的政府采购吗,我国军方的武器采购清单已问欧盟准备好了嘛?非常明确,贸易和政治的平等是建立国家不断强大的综合实力基础上的,尽管老欧洲一些人仍然偏执和偏见,但是精明的商人有谁会和人民币过不去?除非那个笨蛋萨科奇! 当前,我国的经济也面临着同样困难,在整个世界金融的大背景下,怎能会独善其身?我们所说的是,金融危机迟早要过去的,也许年底就会有转机,或者3年,但绝不会超过5年的时间,所以我国绝不会坐等时机,愁城坐困,我国在着眼于未来十年,我国在为未来十年做准备,所以我国主动出击。
我认为我国还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大的改变: 1、在整个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政府需要人民的理解和支持,这叫"抱团取暖,同舟共济",所以今后我国更会以人为本,政策更利于普通老百姓方面的倾斜,并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加强社会治安的力度,这样我国政府在现阶段及未来更显贴切,更具有凝聚力! 2、我国目前不要忌讳投入,更不要害怕投入,尤其在新技术,新领域方面,加速淘汰落后的、高能耗,高污染的产能,除了技术升级外,更重要的是培养自主品牌,加强企业文化和销售渠道,尤其是在重点的领域里,不单是要让企业生存,还要让企业走出去,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兼并国外优秀的企业,我们也更需要在十年内,大量培养新一代的高技能产业工人! 3、如果整个世界经济在年底持续恶化下去,我国也必将采取 更激进的"A、B、C"刺激内需疗法 A、购房者和已向银行申请暂时在(3)年内,停止向银行 按揭和利息,在此期间,购房者不算违约; B、大病医疗费用全部减半,政府、保险公司和个人共同承担; C、失业者,尤其失业的产业工人,半年内有国家支付失业保障金,半年后,国家强行安排工作上岗; 除此之外,国家每月给每个公民发 300-1000元的 消费券,用于消费指定范围内的消费。
结论:不经历风雨怎会见彩虹!!!未来十年,我国将继续沿着他的特色之路坚毅不拔,毫不动摇的走下去,他走过了大江大河,爬过雪山,踏过草地,什么路没见过,什么凶险没遇过,如今我国走的是康庄大道,高速铁路向着未来疾驰!!!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