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节产生于校园,并通过网络等媒介传播,逐渐形成了一种光棍节的文化。 下面,欢迎阅读。
光棍节节日意义
“光棍节”,既非“土节”又非“洋节”,乃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诞生于南京高校,是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产品之一。随着一批批学子告别校园,近两年 “光棍节”的气氛,竟然渐渐向社会弥散,如今,也已经成为南京年轻人的一个特别日子。南京长江花园附近的茶餐厅浦菲站,十一日全天的包房早早被预订出去了,据说是七、八位年轻人要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进行一次“相亲式聚会”。
据说,《单身情歌》将成为这天的热门歌曲,在“光棍节”,借这首歌唱出“找一个最爱的深爱的想爱的亲爱的人来告别单身”,这唱词,其实也是年轻人的爱情宣言。“光棍节”的热闹聚会是都市年轻人渴望爱情的一种炽烈表达。
因为“单身”而诞生了一个特别纪念日,不过也有一些年轻人爱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结婚。南京的媒体从业人员小虞在十一月十一日结婚。他说选择这一天,首先取意于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喻意;其次,从单身到结婚,算是走过了起步阶段。而在喜帖发出后,小虞身边的朋友纷纷打来电话提醒说这天是“光棍节” 呀,他听后不仅不改期,反而觉得更有意思,因为他是在这个特别的日子结束单身,便更有纪念意义了。
光棍节产生之初,多少带有些调侃的意味,而那时候光棍也只是指单身男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光棍的队伍逐渐壮大。年轻人忙于工作,让他们无暇交友,但以前的朋友陆续结婚生子,突然的离群感让他们急于寻求群体的归属感,于是单身聚会成了新的社交圈子,在同类人群中,他们的情感得以抒发。这个人群收入水平高、消费力强,对生活品质有要求。光棍群体的扩大必定吸引了商家的注意力。于是,在商家的助推之下,单身经济就骤然兴起,光棍节的各种促销活动、广告宣传也将这个小众活动,形成了社会化的节日。
光棍节
光棍增多并非是坏事,相反是人们追求高质量婚姻生活的结果。光棍节从网络走向社会,从小众活动变成公众活动,也是社会开放度、包容度提升的一种表现。20岁到30岁之间的单身人士往往是承受社会压力最大的人群,除了工作、竞争之外,还有来自家庭催婚的压力。光棍节无非是让光棍们在调侃中轻松面对,有一个机会互相交流,不失为一个解压的方法。同时,在这种舆论下,社会给予光棍们的尖锐度也在下降,让单身人士能够有更大的空间选择自己的真爱。
如今光棍节已经成为都市年轻人一个特别的日子。在这天,几个单身朋友在一起或喝酒谈心,或K歌泡吧,或疯狂购物,尽情狂欢,体会“只羡光棍不羡仙”的感觉。光棍节的热闹聚会,是年轻人渴望爱情的一种热烈表达。据悉,社会上也有年轻人特意将婚礼定在这一天,就是为了赶上4个“1”的吉利,希望这“一心一意的爱,一生一世的情”能带给他们幸福。
光棍节节日简介
光棍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广为认可的一种是说它起源于1990年代南京高校的校园趣味文化。当年在南京大学“卧谈”的4个男生可能怎么也没想到,一句玩笑话“11月11日就叫光棍节吧!”,竟然在今天如此火爆。从最初的玩笑、到校园内细细碎碎的自嘲活动、再到孤独的上班族借口小聚,最后成为商家眼中的新锐“节日”,经历一步步的推波助澜,“光棍节”脱颖而出,竟与圣诞节、情人节并肩。
1月1日是小光棍节,1月11日和11月1日是中光棍节,而11月11日由于有4个1,所以被称为大光棍节,一般光棍节则指11月11日的大光棍节。带11尾年份的11月11日是超级光棍节,例如20xx年11月11日。1120xx年11月11日是万年一遇的顶级光棍节,20xx年11月11日是本世纪百年一遇的超级光棍节(称“神棍节”)。
中国人过节总会在吃上面搞出创意来。四根油条就是“11·11”的四个“1”,包子就代表中间的那个点。这是光棍们的早点宣言,也成为光棍节的吉祥物。
除了在这一天以光棍的名义举办各种聚会之外,在这一天选择结婚、告别单身生活,是一项格外有创意的举动。认为从此后生活有了180度大转弯,同是四个“1”却取其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含义,意义非比寻常。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为说走就走的旅行。微博上也进行了不少晒照片寻找末日爱情的活动,所有单身男女都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寻找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