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生态工业建设规划
嘉善生态工业建设规划
一、生态工业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生态工业建设的有利条件
1、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进入21世纪,全球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追求可
持续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党的十六大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作为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之一,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我们既要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转变增长
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
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
展。在此形势下,浙江省于2003年3月全面启动建设生态省的计划,嘉
善县又同时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列为第七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试点单位
之一。发展生态工业、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省、县政府的共识和
要务。
2、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
嘉善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东南侧,江、浙、沪两省一市交会处,是浙
江省接轨上海的第一站,距上海70公里、杭州90公里、苏州75公里。
嘉善交通便捷,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水路纵横交错,大大缩短了
与三大城市的距离。位居三大经济发展节点的中心地带,嘉善在接受三大
城市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要素辐射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易于
与这几大城市形成工业产业互补的态势,错位发展,共享资源与市场,实
现相互的协调发展。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不仅有利于本地生态工业的良好
发展,而且也有助于促进区域生态工业的发展。
3、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嘉善县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百强县,2001、2002年连续两年位列
全国百强县(市)第31位,2003年又跃居全国百强县第29位。2003年全
县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生产总值达到102.3亿元,人均GDP达到3150
美元,列全省第6位;财政总收入达到10.3亿元,增长32.5,增速列
嘉兴市第一;合同利用外资4.3亿美元,列嘉兴市第一、全省第三;实际
利用外资1.75亿美元,列嘉兴市第一、全省第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达13335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6138元,增长9。
在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嘉善县的工业经济得到了迅猛发
展。业已形成木业、电子、五金机械、纺织服装等四大支柱产业,四大产
业占全县工业总量的比重超过60。200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4.13亿元,
比2002年增长16.9;规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7.04亿元,比2002年
增长22.8;规上企业实现利税总额9.37亿元,比2002年增长30.0。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一批高新技
术产业也开始崛起,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优势产品产量持续增长,
呈现强有力的市场需求。2003年,水泥、丝等产品的产量增长幅度均超
过100;配混合饲料、塑料制品、水泥预制构件、电子元件等产品的产
量增长幅度也高达50左右;人造板、机制纸板、标准紧固件、轴承等传
统优势产业则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充分显示了优势产品的市场竞争
力。
4、初具生态工业雏形
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对生态经济的关注也取得了较好的成
效,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03年,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7.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7.4;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源消耗量为0.3201吨标准煤,低于全省
平均水平;项目投资区域集聚度明显提高。2004年1-8月,县经济开发
区、木业城的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县总量的60多,而“一
心四点”五个镇的'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占11镇的总量的90多。
招商重点从单纯追求项目数量和项目金额不断向追求引资质量转变:无论
是单个项目的投资额,还是土地的投资密度、产品的技术含量都比去年有
了进一步的提高,一些投资密度低或污染重、能耗大的项目遭到婉言拒绝。
5、生态工业建设的组织保证日趋完善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省建设的要求,为保障生态县建设规划的
顺利实施,嘉善县早在2003年底就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由县委主
要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副组长,县委、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主管为成员的
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生态县建设的领导。各政府职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