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在中国社会变革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先进阶级。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种无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否定工人阶级是国家领导阶级、否定工人阶级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错误思潮 〔1 〕,国外学术界出现了“工人阶级消失论”、“新中产阶级”、“新工人阶级”等观点。工人阶级先进性的表述受到了怀疑,对工人阶级先进性的认识出现了误区。笔者认为,工人阶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那7a686964616f31333363373165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成长进步的观点,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观点,那种以为在科技进步条件下工人阶级越来越无足轻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2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正确认识工人阶级先进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体现,有助于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优势,巩固和加强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
一、工人阶级先进性在经济建设中的体现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大机器时代,正在进入信息技术时代。工人阶级作为“大工业本身的产物”,“创造了现代工业的无穷无尽的生产力”,并且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发展,成为 “掌握着未来的阶级”。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也是工人阶级高度集中的产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人阶级为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17.6%提高到2014年的35.85% 〔3 〕。自2010年起,中国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大考验中,工人阶级发挥了经济建设主力军作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使中国经济成为带动全球经济走出困境的强劲引擎。在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8% 〔4 〕。“中国工人”成为美国新闻周刊《时代》杂志评选的2009年度人物的唯一入选群体,标志着中国工人和中国制造得到了世界的充分认可。
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根源在于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当前,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引发了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工人阶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最新形态紧密结合,适应和推动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呈现队伍壮大、分布变化、结构优化的明显趋势。在工人阶级队伍中,第三产业劳动者占了很大比重。2014年末,在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占29.5%,第二产业占29.9%,第三产业占40.6% 〔5 〕。第三产业兴起,传统产业工人比重下降,不会影响工人阶级的地位。不管处于物质生产部门还是非物质生产部门,处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还是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主要依靠工资为生的劳动者都属于工人阶级的范畴,都在各自领域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条件下逐渐壮大的农民工同样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构成计划经济体制下“两阶级一阶层”的基本社会结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逐步减少。农民工作为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7 747万人 〔6 〕。大批农民工进入城镇并进入企业之后,融入社会化大生产,接受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熏陶,小农意识和落后习俗逐渐消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成长为产业工人的新生主体和工人阶级坚定可靠的新生力量。
二、工人阶级先进性在政治建设中的体现
(一)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进而决定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
阶级先进性是政党先进性的基本来源,政党先进性是阶级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自己定位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方面,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领导地位通过工人阶级先锋队——共产党的执政来体现。**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7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了工人阶级的意志利益,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作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倡导者和直接推动者,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事业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就使之确保了自身的先进性,也使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越来越得到整个社会层面上的普遍认同 〔8 〕。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始终把实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确立的目标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工人阶级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保持了有别于其他阶级的先进性 〔8 〕。
(二)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为自身成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的领导阶级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在国家、社会中的崇高地位由此而确立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发挥工人阶级先进性,坚持工人阶级的国家领导阶级地位,必须在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中,维护好、落实好、发展好工人阶级的民主权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显示,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有401名,占代表总数的13.42%,较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提高了5.18%,其中农民工代表数量大幅增加;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0名,占代表总数的20.42%,提高了1.2% 〔9 〕。提高职工群众在各级人大代表中的比例,有助于体现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
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中国工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组织。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工会会员总数为2.8亿人,基层工会组织总数275.3万个,覆盖基层单位637.8万家,职工入会率达81.1% 〔10 〕。中国工会不仅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工代表大会是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职工在企事业单位中实现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重要载体。截至2014年9月底,在全国已建立工会的企事业单位中,单独建立厂务公开制度的有461.7 万家,其中非公有制企业387万家,建制率为92.6%;单独建立职代会制度的有471.7万家,其中非公有制企业393.4万家,建制率为93.6%;区域(行业)职代会覆盖企业180.2万家 〔11 〕。深化厂务公开,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职代会联席会议、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等制度,更加有效地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利于促进基层民主制度完善,从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保持工人阶级先进性和巩固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要切实保障国家法律法规体现工人阶级的意志,反映工人阶级的诉求。各级工会要继续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代表职工群众主动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依法参与各项改革措施的制定。各级职工人大代表、工会界政协委员要依法参与国家经济社会事务管理,切实代表好、表达好、实现好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广大职工要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参加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工会系统“六五”普法成效问卷调查显示,78.4%的职工参加过工会组织的普法活动,92.3%的职工认为学习法律知识对自身有益,绝大多数职工在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依法维权 〔12 〕。
三、工人阶级先进性在文化建设中的体现
代表先进文化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思想来源。工人阶级掌握政权后,既要同旧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又要同旧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建设社会主义正是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工人阶级发挥了先进文化创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的重要作用。
(一)工人阶级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本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前人的优秀成果,推动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向科学的转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人类解放的先进理论。工人阶级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体现在这样两方面:一方面,先进理论需要先进阶级作为实践载体。经过不同思潮的反复较量,工人阶级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块主要‘基石’” 〔13 〕。另一方面,先进阶级需要先进理论作为思想武器。当先进理论的导向与先进文化的方向保持一致、融为一体时,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才能扩展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呈现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二)工人阶级引领思想道德建设方向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秀品格,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具体表现。从“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到“新时期铁人” 王启明、“蓝领专家”孔祥瑞,工人阶级不断涌现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典范。在和平建设时期,工人阶级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逐渐演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逐渐成为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他们总是以先进思想、优秀品格和模范行为引领社会思潮,弘扬中国精神。
(三)工人阶级引领科学文化发展方向
工人阶级的知识化推动了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职工有80%是文盲,如今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6年 〔14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达5 550.4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15 〕。国有企业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由改革开放前的5.8%上升到2013年的约30% 〔16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需要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工人阶级主动适应形势,积极参加各种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一线工人出身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工人阶级内部脑力劳动者、技术劳动者、管理劳动者和服务劳动者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四、工人阶级先进性在社会建设中的体现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调整期、矛盾凸显期,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劳动关系、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贫富差距有所扩大,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在转方式调结构、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不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产业和企业逐步退出,使部分职工利益受到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劳动争议成为中国社会矛盾冲突数量最多的一个方面,1 000人以上的群体性劳动争议事件多发频发 〔17 〕,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总体上来讲,工人阶级能够成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可靠力量。其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长远来看,改革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符合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广大职工能够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顺应时代潮流,坚定改革信心,争当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其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改变。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70%,位列全球第80位左右。因此,发展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从业人员规模、经济总量贡献、财政收入贡献等方面,工人阶级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和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和奉献。其三,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工人阶级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调整,妥善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和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正常途径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自觉做好工人阶级内部团结工作,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工人阶级先进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体现
多年来,工人阶级为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方式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逐渐发生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生态问题不仅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孕育不稳定因素,引发群体性事件。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直接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伤害,更能体会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的紧迫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设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修改通过的党章首次在总纲部分用一个自然段论述“生态文明”。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美丽中国”到“绿色发展”,表明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创新和解决生态问题的决心。
党的十八大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更多地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工人阶级牢牢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力量。广大职工开展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立足岗位提高效率,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前沿。2011 年至 2014 年,全国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 4 618.3万件,实现职工技术革新 286.4 万项,发明创造90.7 万项,获得专利 37.6 万项,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 63.9 万项。20 多万家企业,近 2 000 万职工参与了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全国已建工会规模以上企业劳动竞赛覆盖面达到 80.6%,职工参与率达到 81.2% 〔18 〕。广大职工充分发挥职工民主管理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积极参与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积极参加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节能减排达标竞赛、节能环保知识竞赛、节能减排先进典型评选等活动,努力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为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方式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环境下,工人阶级依然要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带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其实他们是由农民阶级转化为工人阶级的过渡状态。具体到个人,他更多地依靠家乡,就可能要算是农民阶级,更多地依靠城市,就可能算是工人阶级。历史上本来没有工人阶级,工人阶级都是农民阶级分化而来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因为羊吃人的运动,把农民逼到城市做工,产生了工人阶级。中国也是一样,由于近代土地兼并,失地农民离乡土,到码头上务工,到新型工厂里务工,才有了中国近代的产业工人。国家进一步发展进步,这个工人、农民的阶级划分就不必象过去那样严格了。今天我去务工,我就是工人阶级,明天我去务农了,我就是农民阶级。
主力
在文化建设中,工人阶级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思想道德建设及科学文化发展方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工人阶级为推动绿色发展方式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在中国社会变革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先进阶级。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种无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否定工人阶级是国家领导阶级、否定工人阶级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错误思潮 〔1 〕,国外学术界出现了“工人阶级消失论”、“新中产阶级”、“新工人阶级”等观点。工人阶级先进性的表述受到了怀疑,对工人阶级先进性的认识出现了误区。笔者认为,工人阶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成长进步的观点,那种无视我国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的观点,那种以为在科技进步条件下工人阶级越来越无足轻重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有害的” 〔2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正确认识工人阶级先进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体现,有助于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优势,巩固和加强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
一、工人阶级先进性在经济建设中的体现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劳动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大机器时代,正在进入信息技术时代。工人阶级作为“大工业本身的产物”,“创造了现代工业的无穷无尽的生产力”,并且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而发展,成为 “掌握着未来的阶级”。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也是工人阶级高度集中的产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人阶级为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突出贡献,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17.6%提高到2014年的35.85% 〔3 〕。自2010年起,中国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大考验中,工人阶级发挥了经济建设主力军作用,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使中国经济成为带动全球经济走出困境的强劲引擎。在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8% 〔4 〕。“中国工人”成为美国新闻周刊《时代》杂志评选的2009年度人物的唯一入选群体,标志着中国工人和中国制造得到了世界的充分认可。
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根源在于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当前,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引发了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工人阶级与社会化大生产的最新形态紧密结合,适应和推动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呈现队伍壮大、分布变化、结构优化的明显趋势。在工人阶级队伍中,第三产业劳动者占了很大比重。2014年末,在全国就业人员中,第一产业占29.5%,第二产业占29.9%,第三产业占40.6% 〔5 〕。第三产业兴起,传统产业工人比重下降,不会影响工人阶级的地位。不管处于物质生产部门还是非物质生产部门,处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还是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主要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3373765依靠工资为生的劳动者都属于工人阶级的范畴,都在各自领域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条件下逐渐壮大的农民工同样属于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构成计划经济体制下“两阶级一阶层”的基本社会结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逐步减少。农民工作为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7 747万人 〔6 〕。大批农民工进入城镇并进入企业之后,融入社会化大生产,接受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熏陶,小农意识和落后习俗逐渐消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成长为产业工人的新生主体和工人阶级坚定可靠的新生力量。
二、工人阶级先进性在政治建设中的体现
(一)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进而决定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领导地位
阶级先进性是政党先进性的基本来源,政党先进性是阶级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自己定位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方面,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和领导地位通过工人阶级先锋队——共产党的执政来体现。**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7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了工人阶级的意志利益,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作为改革开放事业的倡导者和直接推动者,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现代化事业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这就使之确保了自身的先进性,也使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越来越得到整个社会层面上的普遍认同 〔8 〕。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始终把实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确立的目标作为自身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主题。工人阶级在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保持了有别于其他阶级的先进性 〔8 〕。
(二)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为自身成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的领导阶级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在国家、社会中的崇高地位由此而确立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发挥工人阶级先进性,坚持工人阶级的国家领导阶级地位,必须在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和监督中,维护好、落实好、发展好工人阶级的民主权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显示,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有401名,占代表总数的13.42%,较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提高了5.18%,其中农民工代表数量大幅增加;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0名,占代表总数的20.42%,提高了1.2% 〔9 〕。提高职工群众在各级人大代表中的比例,有助于体现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
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中国工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组织。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工会会员总数为2.8亿人,基层工会组织总数275.3万个,覆盖基层单位637.8万家,职工入会率达81.1% 〔10 〕。中国工会不仅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工代表大会是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职工在企事业单位中实现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重要载体。截至2014年9月底,在全国已建立工会的企事业单位中,单独建立厂务公开制度的有461.7 万家,其中非公有制企业387万家,建制率为92.6%;单独建立职代会制度的有471.7万家,其中非公有制企业393.4万家,建制率为93.6%;区域(行业)职代会覆盖企业180.2万家 〔11 〕。深化厂务公开,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职代会联席会议、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等制度,更加有效地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利于促进基层民主制度完善,从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保持工人阶级先进性和巩固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要切实保障国家法律法规体现工人阶级的意志,反映工人阶级的诉求。各级工会要继续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代表职工群众主动参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依法参与各项改革措施的制定。各级职工人大代表、工会界政协委员要依法参与国家经济社会事务管理,切实代表好、表达好、实现好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广大职工要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参加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工会系统“六五”普法成效问卷调查显示,78.4%的职工参加过工会组织的普法活动,92.3%的职工认为学习法律知识对自身有益,绝大多数职工在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依法维权 〔12 〕。
三、工人阶级先进性在文化建设中的体现
代表先进文化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思想来源。工人阶级掌握政权后,既要同旧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又要同旧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建设社会主义正是先进文化取代落后文化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工人阶级发挥了先进文化创造者、传播者和践行者的重要作用。
(一)工人阶级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本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前人的优秀成果,推动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向科学的转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现人类解放的先进理论。工人阶级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体现在这样两方面:一方面,先进理论需要先进阶级作为实践载体。经过不同思潮的反复较量,工人阶级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块主要‘基石’” 〔13 〕。另一方面,先进阶级需要先进理论作为思想武器。当先进理论的导向与先进文化的方向保持一致、融为一体时,工人阶级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才能扩展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呈现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二)工人阶级引领思想道德建设方向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秀品格,是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具体表现。从“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到“新时期铁人” 王启明、“蓝领专家”孔祥瑞,工人阶级不断涌现出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典范。在和平建设时期,工人阶级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逐渐演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逐渐成为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他们总是以先进思想、优秀品格和模范行为引领社会思潮,弘扬中国精神。
(三)工人阶级引领科学文化发展方向
工人阶级的知识化推动了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职工有80%是文盲,如今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6年 〔14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达5 550.4万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15 〕。国有企业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由改革开放前的5.8%上升到2013年的约30% 〔16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下,需要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大军。工人阶级主动适应形势,积极参加各种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一线工人出身的科学家和技术人才,工人阶级内部脑力劳动者、技术劳动者、管理劳动者和服务劳动者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四、工人阶级先进性在社会建设中的体现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调整期、矛盾凸显期,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劳动关系、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贫富差距有所扩大,社会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在转方式调结构、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中,不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产业和企业逐步退出,使部分职工利益受到较大冲击。在此背景下,劳动争议成为中国社会矛盾冲突数量最多的一个方面,1 000人以上的群体性劳动争议事件多发频发 〔17 〕,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总体上来讲,工人阶级能够成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可靠力量。其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从长远来看,改革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符合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广大职工能够把握工人运动时代主题,顺应时代潮流,坚定改革信心,争当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其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改变。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70%,位列全球第80位左右。因此,发展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从业人员规模、经济总量贡献、财政收入贡献等方面,工人阶级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和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劳动、创造和奉献。其三,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工人阶级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调整,妥善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发扬识大体、顾大局的光荣传统和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通过正常途径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自觉做好工人阶级内部团结工作,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五、工人阶级先进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体现
多年来,工人阶级为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方式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逐渐发生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生态问题不仅制约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孕育不稳定因素,引发群体性事件。在从事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工人阶级直接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伤害,更能体会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的紧迫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设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修改通过的党章首次在总纲部分用一个自然段论述“生态文明”。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美丽中国”到“绿色发展”,表明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的创新和解决生态问题的决心。
党的十八大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更多地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工人阶级牢牢把握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力量。广大职工开展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立足岗位提高效率,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时代前沿。2011 年至 2014 年,全国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 4 618.3万件,实现职工技术革新 286.4 万项,发明创造90.7 万项,获得专利 37.6 万项,总结推广先进操作法 63.9 万项。20 多万家企业,近 2 000 万职工参与了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全国已建工会规模以上企业劳动竞赛覆盖面达到 80.6%,职工参与率达到 81.2% 〔18 〕。广大职工充分发挥职工民主管理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积极参与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应用,积极参加节能减排义务监督员、节能减排达标竞赛、节能环保知识竞赛、节能减排先进典型评选等活动,努力提高能源资源使用效率,为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发展方式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环境下,工人阶级依然要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带动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