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与信
诚信二字联系在一起,表达的是两种境界的统一。一种是诚的境界,一种是信的境界。诚的境界与信的境界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总体上二者是一种互促互补的关系。
首先,诚是根基,信是枝叶,诚与信互为涵养,诚中有信,信中有诚。诚就是诚实,不自欺。《礼记·中庸》中写到:“诚,自诚也。”信就是讲究信誉,信守承诺,不欺人。一个人要想做到不欺人,首先必须不自欺。只有忠于自己的本质,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使自己的行为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才能最终取得他人的信任。相反,一个不忠于自己的本性、表里不一的人,就不可能忠实于他人,也就不可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孟子》也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所以,与人交往,不自欺,以诚为本,才能最终做到人不欺,信于人。另为,由于信的基本要求是诚实不欺,忠于他人。所以,有信的人,必然言行一致;而言行一致的人,也就是一个诚实的人。《说文》解释:“诚,信也。”“信,诚也。”这里用信解释诚,用诚解释信,也表明诚与信是不可分离的。
其次,诚是个人品格,信是社会品格。诚是以自己的本意去展现自我,信是以别人的规范来约束自我;诚主要立足于个人道德自律,信主要靠社会制度和法律来约束;诚体现的一种个人评价,信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评价;个人的诚延伸至社会就是信,社会的信反射于个人就是诚;诚是个人境界,信是社会境界。所以,诚是立人之本,信是立国之本。
再次,诚张扬于自然经济,信张扬于市场经济。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一是人们的交往范围小,人群流动性也相对较小,所以,言行不一的人就容易被人们发现。二是由于分工与交换的不发达,信的张扬本身就缺乏厚实的经济基础条件。这两方面的原因将导致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诚的张扬将超过信的张扬。但市场经济刚好相反。由于分工与交换的发达,以及流动性的增强,为了使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有效配置,客观上要求信应有高度的张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达有力促进了经济信用的飞速扩张;反过来,经济信用的扩张又有力促进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二者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分工和流动性的增强,使得社会从“熟人社会”变为“陌生人社会”,增大了人际交往中的信息不对称性。为了有效防止人类行为的机会主义倾向,这时,靠制度约束比靠道德自律更为有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信比诚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第四,诚建设应注重软,信建设应注重硬。目前,诚信问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由于诚与信既是两个层面又是互相联系的范畴,所以,抓诚信建设,必须既要抓好诚方面的建设,又要抓好信方面的建设,但对二者的建设方式应有所区别。对诚而言,应立足于软开发。一是从手段上讲,应注重运用教育、自律等方式;二是要注重长期性;三是要注重一贯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四是要注重综合性和系统性,要注重社会整体环境的改善。对于信而言,应立足于硬建设。一是从手段上应立足于制度和法律的硬约束;二是从时间上,应注重时效性;三是从程度上,应注重猛烈性;四是要注重重点突破,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