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回顾少儿美术事业的发展历程,在欣慰与感慨的同时,也对未来满怀热切的期待。
作为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所有的进步和问题都会在文化和教育事业中得到反映,急功近利和快餐文化的泛滥、应试教育和陈旧理念的影响,会使所有具有人文精神和长远目标的理想追求如逆水行舟般艰辛,但即使这样,少儿美术依旧是硕果累累。
1999年教育部规定:美术作为人文学科,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心智开发、真、善、美的启迪和参与全面素质的培养。此后,少儿美术教育的理念、方向和教学成果都有了质的提升,社会各界也逐渐改变观念,给予艺术教育改革以更多的认同和支持。
但是,少儿美术教育的改革之路仍是“任重道远”。
我认为在面临的诸多问题中,观念更新、方向把握仍是重中之重。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国际视野的开拓方面,应该得到进一步提高。
我们曾有一个少儿水墨巡展团到欧洲作交流和展示,所到之处,各国师生无不为中国少儿水墨画的童趣和神韵所倾倒,也引发了西方孩子了解中国的浓厚兴趣,而巡展团孩子们的自豪感中也有了祖国传统文化的沉甸甸的分量。但是,目前我们大部分中小学的中国画教学,还未能按课改要求加以普及,在很多重要的少儿美术比赛中,我们找不到几幅既富创意又有中国绘画语言特色的作品,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在几乎所有知识技能都可以数字化一体化的当下,只有植根民族、积淀深厚的文化艺术传统无法替代。中国传统绘画、书法的历史渊源,艺术语言、文化品质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它的笔墨技法等相比素描、色彩等外来基础造型学科也更具东方文化的特质。因此,研究如何在美术课中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诠释传统精神,探索中国独特的基础教学方法,让广大学生(不只是未来的美术家,也包括未来的企业家、科学家、政治家及各种岗位的中国公民)能自然地亲近传统血脉,提高审美修养,体验心性陶冶,是具有传承和开拓的双重使命。虽然中国经济地位在世界已举足轻重,但文化软实力至今仍需提升,只有在教育战线重视本土优秀文化的弘扬和拓展,才能以自己的独特性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在文化上也享有和世界平等交流的地位。
孩子将来创造的世界,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今天如何认知世界。在这里,美术的“美”不再是表面的光鲜漂亮,而是真正的内心大美、大爱的开掘。经过非典和汶川大地震,对人文关怀我们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来看,在美术教育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期待我们的努力。
中国少儿美术事业发展至今,已经具有足够的实力和经验,已经锻炼出一支不辱使命的优秀的教师队伍,我们可以相信这一美丽的事业将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得以蓬勃发展,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的文明进程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