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评语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语文教师,写好学生作文的评语着实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基本功。在作文评语中,常见的不足主要有五化。
一、评语简单化
面对学生的习作,一目十行地扫读一遍,然后大笔一挥:作文应注意思想性!每个标点应各占一格!这样的评语确实做到了干净利落、要言不繁,实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看了这样的评语,学生一定会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感觉。教师如此,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乐得糊涂了。
二、评语公式化
读了学生的习作后,不顾体裁,不看题材,不管内容,不论质量,四字句评语便信手拈来:标点正确,字迹工整,语句通顺,条理清楚,中心突出云云。看了这种万能胶式的评语,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文无定法,文贵迎新,评语也不可囿于一种模式。
三、评语散文化
看了学生的习作后,教者兴致所至,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洋洋洒洒,从文字的书写到标点的运用,从语言的推敲到写法的选择,从段落的详略到主题的开掘,从书写的格式到布局谋篇,面面俱到,点滴不漏。这样的评语固然认真,但轻重未分,主次莫辨,学生读毕便会不甚了了。
四、评语抽象化
看完学生的习作后,不加眉批、间批、腰批,只是在文末笼统地写些概括性的套话。这样,习作行文中的优点和瑕疵就不能得到肯定和剔除。
五、评语片面化
习作发回,学生打开:内容空洞,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之类的评语赫然入目。这样的评语对于学生的习作来说,无异于处以极刑。学生满怀的希望和那点可贵的写作热情,会随着对评语的阅读而逐渐冷却。
为避免上述五化,应做到以下六点:
一、培养文风,潜移默化
为人师表。教师应在任何方面都要给学生树立榜样。写评语也是如此。在写评语时,字要规规矩矩地写,不能笔走龙蛇;标点要认认真真地加,不可一逗到底;话要明明白白地说,不要含糊其辞。这样,时间久了,学生的文风在潜移默化中便得到了培养。
二、统观全局,一分为二
读了学生的习作后,我们既要看到整体,又要看到局部;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这样,写出来的评语学生读后才能有所感悟。例如,在读了学生的习作《依依离别情》后,笔者的评语是:一提‘离别’,人们便要‘挥手’、‘流泪’,而你却避开了这点。本文的构思是巧妙的。你以李静在转学的前一天的月夜中‘挖红薯’、‘捡红薯’、‘送红薯’为线索,歌颂了纯真的同学爱、师生情。本文语言流畅,思想健康,很好!但你再读一读结尾的两句话,看看是不是蛇的‘脚’呢?给读者留下点‘空白’去填补不是更好吗?这样,既肯定了学生习作的成绩,又指出了不足,可以使他们在今后的作文中扬长避短。
三、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评点学生习作,我们首先要发现,找到其中闪光的东西,并适度地进行鼓励、表扬。例如,一位学生以《可爱的小动物》为题,写了自家的小花猫儿。他写小花猫的肖像和动作时说:小花猫儿的爪子像钢爪,它一跑起来快得像长征火箭。尽管整篇作文破绽百出,但就针对这两句话,我为他写了较长的间批。小颖,这两句话写得很形象,很生动,可见你对国家大事很关心,你经常认真看了电视上的新闻报道,否则是你是不知道‘长征火箭’的,能把看到听到的词语较恰当地用在作文里,这很好!不过看上去好像有点太过夸张了,你能在想到一个更合适的比喻吗?看了这样的评语,我有理由相信,学生的精神会为之一振的。
四、简明通俗,画龙点睛
对学生的作文训练并不是一次性的。所以,教师的评语要简明扼要,发矢中的,画龙点睛。有人曾以蛙叫、鸡鸣作比,意思是说整夜的蛙叫让人听了心烦意乱,而雄鸡几声长鸣便啼得红日冉冉东升。同理,写评语也是这样。评语不在多,而在于说得实在、中肯。另外,评语是写给学生看的,所以评语应力争做到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总评时应注意画龙,眉批时应注意点睛!写评语时要使龙体和龙睛相互照应。
五、相机施教,启迪思想
笔者以为:评阅作文时,发现问题,因文施教,相机诱导也不失为启迪思想的一种好方法。在阅读学生的一篇作文时,我发现他在一次劳动中很卖力,因而遭到了个别同学讥讽,于是,他把自己的苦恼写进了作文中。针对这一问题,我写的评语是:勤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那样干是对的!听到个别同学的讥讽,你苦恼了,可是,你感到了那么多同学凝聚在你身上的赞许的目光吗?祖国需要‘傻子’,夸傻子,赞傻子,最可贵的还是像你那样当‘傻子’啊!看了这样的评语,学生怎么能不放下包袱呢?
六、批后交谈,沟通感情
教学历来是双边活动。学生把作文交给老师,是想得到老师正确客观的评价;教师写的评语正确与否,效果如何,还要及时地得到反馈。所以笔者以为:写完评语并不能画个句号,完事大吉,还应有目的、有重点地找学生交谈(也可让学生给教师的评语再写段评语),让学生对教师的评语实事求是,开诚布公地评论一下。这样,不但有利于教者的修改能力的提高,使之写出合情、合理、合文、合人的评语,而且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习也要像玩游戏一样用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