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体会
xx同志指出,所有领导干部 “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即三严三实。本来这是对所有领导干部、尤其是有权力的领导干部的教诲。本人虽不属于领导干部的范围,但是,无论干部还是老师,都有做人做事的底线,我认为,xx同志提出的“三严三实”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可视为做人的底线要求,具有普世价值。因此,作为普通大学老师的我结合自己在大学教书的经历谈谈学习体会。
一、为人师表 “要严”。
人一生都需要“修身律已”、人在早年不谙世事,无规无矩,我们的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告诉我们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后来上学,班主任老师教我们如何守规矩。问题是,有些人虽有父母却无家教,虽进学校却无德育。除了文凭就是光宗耀祖和逐名着利的追求。问题是,成年人的社会,约束我们的不再是长辈而更多的是法律和纪律。有些人从小被“管习惯”了,当没有人管时,就自以为如何利用小聪明避开各种“天眼”,尤其是一些人有某种“权力”加身时,自我力量感鼓胀,不知天高地厚,以为“大有作为”就是“为所欲为”。于是,无视他人的利益,无视社会利益,无视党的宗旨,只考虑个人眼前利益,一不律已,二不修身,只顾现实,谄上欺下,用公权解决私利,从而导致社会风气不正。
就此而言,如果说家教因家庭差异无法一统的话,学校教育就格外重要了。尤其是品行教育,于是,老师在教书过程中如何育人就成为补就家教缺陷的重要力量。因此,老师的律已、自身修养就格外重要。更应该严格约束自己的品行,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二、教学科研“要实”
作为一名大学教授,我们的教学和科研要追求“做事要实”的精神,体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即对教学备课一丝不苟、永不懈怠。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细谋如何由浅入深,刻意如何大雅若俗,克服“职业倦怠”现象,有时,多年反复讲同一门课容易出现因为重复而熟练,于是,懈怠自己,内容不更新,思维不与时俱进。 这种懈怠会让人不思进取,所以,通过三严三实教育,我首先检讨自己有无这种现象。通过认真检查,自认为在近两年偶有这种念头。因为家庭老人生病,个人身体也出现器官老化,加之工作日益要求增多增重,有时,在教学中难免出现倦怠现象。甚至怕讲课,说话明显觉得气力不足。渴望放假或退休。通过这次学习,明白自己必须克服倦怠心理,要实实在在地对待教学工作。不断根据研究需要与社会变化,补充新的教学内容,真正做到让教学有内容,让学生有收获。
科研工作更要实在。好的教学一定是以科研为基础的,科研是专业的内涵,是专业的引领,是专业的核心。但是,科研比教学还要艰难、还要辛苦,还要费时。科研不仅需要研究者具有对问题的敏锐,还要有对科研组织管理的把控,更重要的是,科研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甚至劳而无功,许多研究都要经历失败的过程,没有失败的科研根本不算科研,因此,科研谋划必须要实,科研操作必须要实,科研成果更要实在。总之,真正的科研容不得丝毫糊弄,更不是按时计算、按月花钱,更不是按年完成的事情。通过这次三严三实学习,我认真思考后有一种看法,即,中国大学里的科研越来越具有“**”的风格。一年一项普通课题,三年一项省部级课题,甚至国家级课题也有时间规定。难怪我们创新的科研成果那么少,因为许多研究不实在,都是为了按时花钱,按时结项。有谁真正关心研究结论是否创新?有谁关心研究结论是否有现实价值?文字垃圾如山,数据让人不敢轻信和引用,很多研究浮躁,虚荣,甚至造假成风。正因为此,本人近年来不愿申报科研项目,因为不愿被强迫在某时间段内花钱结项。在这点上,自己颇感欣慰,即坚守自己内心的准则,做研究要实在,不追风,不逐利,只在乎质量。甚至完不成当年的科研任务也不愿糊弄。
至少我这篇学习心得是真实的,没有糊弄。总之,xx同志讲的严格也好,实在也好,如果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无论有权力还是没有权力,无论是领导还是公民,甚至家庭中的家长,如果我们严以律己、踏实做事,不仅家风好,党风也会好,民风更会好。口号不在多,实在去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