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一种本性的感悟,是人类最人性的表达。下面是整理的2篇关于学习孝道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范文一
寒假期间学习了孝道文化,看到“跪羊图”的时候,真的是很感动。一段《跪羊图》让我的心酸了,痛了。反思,深思 是啊!平淡的生活和匆忙的工作是乎占据了我们的心灵,孤身在外的也好,一家都在身边的也好。有几个真正的把父母恩放在心上的呢?外出的人啊,你们可曾常打电话问问二老可否安康?成家立业的人啊,你们可否常回家看看?当我
们每天都在为生活忙碌的时候,又可否体会到“父母依窗扉,苦盼儿女的消息”的那份情。 一段《跪羊图》拨开人们被世俗尘封的孝心,想到一直被我们忽视在远方的双亲,鼻子酸了,心痛了。 前进着的人们,似乎忘了想像,忘了去回忆。想象是谁十月怀胎辛苦生下我们?回忆成长路上,是谁张开双手环着蹒跚学步的孩子?是谁用尽半生有心血去培养、去教育子女?又是谁为子女的成家立业愁白了双缤?
一段《跪羊图》让我懂了什么叫“可怜天下父母心”,谁都无法真正体会到父母对子女付出的那份心。但我从那以后就很自然的去留意那些长辈了,他们所做的一切,我开始细细的体会他们的用心。从小就一直在学“世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这句话,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倒背如流了,可从来没有去揣摩这几个字的真谛。
一段《跪羊图》也让我开始沉思了,人生短暂,先为人子女,然后为人父母。自古父母育儿,儿孝父母,这是一种人性的传递。就因为有了这种美德,才让人的一生有了温暖,有了感动。 我不曾广阅论“孝道”的书籍,也没有作家那般表达能力,无法写出动人心魄的句子。我只能用自己最质朴的语言表达我的感受。我不曾是一个合格的孝女。我在父母面前也任性,也曾不顾他们的感受,也曾伤害过他们。但我也不断的成长中渐渐的明白。孝,是一种本性的感悟。是人类最人性的表达。孝,就是让他们一切都好。
参加工作二十多年了,但是我现在力所能及做的就是有时间常回家看看,多关心关心父母,陪他们谈谈心。
“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 的确如此,对家里尽孝,工作中尽忠。
范文二
“妈,再见!”说完,儿子便登登登下楼去。很快,我的耳朵里便捕捉不出他的一点音频了。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间儿子已经高出了我许多。我觉得儿子越来越像一个男子汉了。
儿子两三岁时,有一次老公下班回来后想吃挂面,让我下楼去买。我不爱动,便对他说:“你自己去吧!”老公说:“我困了。你买回来我自己煮。”我也说:“还是你买回来我给你煮吧!”儿子听见了,对我说:“妈妈,你看家,宝买面。”说着,他就要下楼。老公听了,倍受感动,自己下楼买了挂面,我赶紧煮了。
儿子四五岁时,我家要买房子。有一天我和儿子上街,儿子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妈妈,从今以后,我只吃饭,什么都不要。”儿子这么说的,也真的这么做了。
儿子五六岁时,有一回我胃不舒服,在床上躺着。儿子看到了,便拿热毛巾帮我敷。为了让毛巾热一些,儿子一边拧毛巾一边甩着手。就这样,十多分钟过去了,我胃好多了,可儿子的小手被烫得红红的。 父亲在时,父母在农村住,儿子喜欢去那儿,我们双休日有空就在那儿聚会。有一次,儿子对父亲说:“姥爷,我知道你有个外号。”满屋子的人都愣住了,儿子很少说这样没深没浅的话。父亲问他:“什么外号呀?”“老会计!”儿子很响亮地回答。父亲笑了,满屋子的人都笑了。父亲干了二十来年会计,记账从没出过差错,别人叫他老会计,他挺引以为豪的。
儿子三年级时由四小转到了一小。离家是近了,可他放学早我下班晚,他每天就得带着钥匙自己回家。不仅这样,他回家后饿了,还得自己做吃的。每当做的东西味道好时,儿子便把一大部分留给我而他自己却舍不得吃。
寒暑假时,老公上班,我懒得动,常常是儿子去做饭。手擀面条、花生蘸、拔丝地瓜、炸汤圆,这些我爱吃可又嫌麻烦、怕被油溅的,只要我说一声,儿子都会做给我吃。
大约从三四年级起,儿子生病了自己去药房买药,帮我去天光交闭路费。上超市回来他手里拎的东西总比我多。也许是现在能这样做的孩子不多了,所以不少人都认识儿子,他们都夸儿子懂事能干。 现在儿子上初三了,学习任务很重,去公婆那儿的次数也少了。因为老公家几代单传,亲戚家又都是女孩,物以稀为贵吧,公婆对这个唯一的孙子自然格外疼爱,经常给儿子一些零花钱。每次,儿子都会婉言拒绝。如果赶上了,儿子还主动帮着公公把尿壶倒了。
我自己虽说是一名老师,可从儿子上学那天起,他的书包就是自己装,他书包里的很多本书我一下没翻过。儿子不用我帮他择班,不补课,在学习上我没陪他过一个晚上。我有溃疡性结肠炎,每个月吃药就得两千来元,我问儿子:“妈妈吃药花这么些钱,可稍贵点的水果都舍不得给你买,你不觉得委屈吗?”儿子说:“妈,瞧你说的,你什么都别想,好好养病就行!”儿子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可他说话做事,能处处为别人着想,从不伤人,很多时候,都会让人心里一暖。
回头再看看我自己,公婆家就在我学校附近,可除了药品以外,别的东西我嫌重,都是让老公去买给他们。父亲去世后,母亲跟着弟弟一家住在一起,我总觉得放心,别说是买东西,就是电话也很少打。拿起《新二十四孝》,我还说有些强人所难。可看到儿子,我觉得我这个公婆眼中的好儿媳、父母眼中的好女儿,并不够格。是啊,“百善孝为先”,是儿子教会了我。看到儿子一天天地成长,我也愿意把孝亲敬老这一画卷描绘得更加充实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