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台赋
《铜雀台赋》,三国时期曹植在邺城铜雀台落成时所作,为汉赋中的经典作品,文辞华美。
建安十五年,曹操击败袁绍及其三子,并北征乌桓,平定北方。于是在邺建都,于漳河畔大兴土木修建铜雀台,高十丈,分三台,各相距六十步远,中间各架飞桥相连。铜雀台建成后曹操召集文武在台前举行比武大会,又命自己的几个儿子登台作赋。其中曹植下笔成章,做出这部作品。
曹操听后大为赞赏,封其为平原侯,并勉励说:“吾昔为顿丘令,正值二十初度,思当时所行,无愧于今。今汝已长成,可不勉哉!”
《三国志·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中收录的《铜雀台赋》: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孔明用计激周瑜时把铜雀台赋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以此激怒周瑜,坚定他作战的决心。在原诗中,蝃蝀就是虹,二桥指从铜雀台出发链接金虎台和玉龙台的两座桥。古代‘乔’和‘桥’是一回事。刚好周瑜和孙策的妻子姓桥。所以很容易产生错觉。但是,周瑜老早就下定决心一战了,岂是诸葛亮激出来的?
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中的《铜雀台赋》: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跟《三国志》中的《铜雀台赋》相比,《三国演义》中的《铜雀台赋》有很多内容为后人自行添加,如“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作文临漳铜雀台作文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
“你每星期就回家一次,出去也要和父母打招呼啊……”爸那语重心长的口气,那陈词滥调的话语,让正处于反叛期的我无法忍耐,那认错的态度早就烟消云散,认错以改头换面变为不屑,“不就是晚回来一会吗,有什么啊!”爸只是看了我一眼,橄榄一样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开了几次口,但始终没发出任何声响,索性他背过身去。
他不再批评我,是因为一周就回家一次的缘故?
铜雀台赋作文
铜雀台赋建安曹植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
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
揽二乔于东西兮,乐朝夕之与共(孔明改)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亘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
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君寿于东皇。
御龙旗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思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注:蝃dì蝀dōng:长虹
铜雀台干嘛用的?
铜雀台与建安文学 铜雀台在哪里?在史书里,在汉赋、唐诗、宋词里,在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都出现过。
这就是今邯郸市辖的临漳县城西17公里的"古邺城遗址保护区"内的三台村西。
古邺城是在古邯郸衰微成一个普通的郡县以后,在这块土地上崛起的第二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自三国曹魏起到隋400余年间,后赵、冉魏、前魏、东魏、北齐6个割据王朝的都城。
中国古代的台式建筑始于周,成长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日趋完美。
曹操在邺城建三台、特别是铜雀台,达到了我国古代台式建筑的顶峰。
铜雀台初建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后赵、东魏、北齐屡有扩建。
这是以邺北城城墙为基础而建的大型台式建筑。
当时共建有三台,前为金风台、中为铜雀台、后为冰井台。
历史上的铜雀台到底是什么模样?我想或许与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摸样差不多。
据史书载,铜雀台最盛时台高十丈,台上又建五层楼,离地共27丈。
按汉制一尺合现在市尺七寸算,也高达63米。
在楼顶又置铜雀高一丈五,舒翼若飞,神态逼真。
在台下引漳河水经暗道穿铜雀台流入玄武池,用以操练水军,可以想见景象之盛。
铜雀台与建安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东汉末年,北方一大批文学家,如曹操、曹丕、曹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蔡文姬、邯郸淳等,他们聚集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慷慨任气,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闵时悼乱,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悲惨生活,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
曹操既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开一代文风的文学家,聚集在他身边的这些文学家被称为"邺下文人集团",他们的聚集是由于曹操对文学的热爱。
他在为诸子设置的官署中专门有"五官中郎将文学"一职,于是曹丕、曹植大都以这一名义将建安七子等众多文人网络门下,形成集团。
虽然这不是专为文学创作而成立的组织,但却是文学家的核心,为组织文学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其活动方式主要有游铜雀台欢宴时的赋诗,如建安七子中大量的《公宴》诗;命题创作,始自铜雀台新成时"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后成为习惯;同一题目大家同时作,如《柳赋》即曹丕、王粲等同时所作;文学家之间赠答、品评之作,如大量的赠诗及曹丕、曹植兄弟的《与吴质书》、《典论》、《与杨德祖书》等中国最早的文学评论集等。
这种组织起来的文学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的文学繁荣,并为后世的文学活动提供了范例。
由于这些人深受曹氏父子的影响,创作风格大体相近,一改东汉以来在文学创作上弥漫的华而不实之风,形成了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建安风骨"。
曹操的《登台赋》、《步出夏门行》,王粲的《登楼赋》、《初征》,曹丕的《典论》,曹植的《洛神赋》,蔡文姬的《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至今仍深受世人的喜爱。
这些作品大都是在邺城铜雀台所作。
这个"邺下文人集团"随着曹操的去世、曹植的被逐以及一场莫名其妙流行于邺城的瘟疫而风流云散,死者大部分葬于邺城铜雀台西20里的曹操墓周围。
400年后唐代诗人温庭筠拜谒陈琳墓时写了一首极有感情的诗作"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共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如今的铜雀台,在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后面,只剩下一掊不足十米高的夯土堆,在其前方的金风台也只有不足20米高,象两位老人孤零零地屹立在京深高速旁问候着过往的行人。
而其身旁则是一批依托铜雀台名气新建的旅游设施焕发着勃勃生机,真正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http://openedu.lntvu.com/CAI/zggdwx/Feature/lwt/wj/tqtyjawx.htm如果不是仅从建筑的角度出发,而是兼顾到建筑和文化的双重角度,我们不能不承认,有些历史上著名的“台”,应该专辟一章。
清人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七云: 两边起土为台,可以外望者为阳榭,今曰“月台”、“晒台”。
晋麈曰: “登临恣望,纵目披襟,台不可少。
依山倚,竹顶木末,方快千里之目。
”湖上熙春台,为江南台制第一杰作。
“熙春台”在瘦西湖内,是清代扬州为迎銮而建的豪华建筑,高出地表,面朝湖水,当时号称“江南第一”。
除了熙春台外,历史上还有一些更为著名的台,像“凤凰台”、“铜雀台”,以及各种“钓鱼台”等。
“铜雀台”在哪里?在史书里,在汉赋、唐诗、宋词里,铜雀台都只是一个凭各人想象的虚拟形象。
真实的铜雀台,是在今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十七公里的古邺城遗址内的三台村西。
这里原是三国时邺城的旧址,前临河洛,背倚漳水,虎视中原,凝聚着一派王霸之气。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取得北征、东进等胜利之后,在此大兴土木,建成铜雀、金凤、玉龙三台。
其中铜雀台最为壮观,台上楼宇连阙,飞阁重檐,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建成之日,曹操在台上大宴群臣,慷慨陈述自己匡复天下的决心和意志,又命武将比武,文官作文,以助酒兴。
一时间,曹氏父子与文武百官觥筹交错,对酒高歌,大殿上鼓乐喧天,歌舞拂地,盛况空前。
但如...
铜雀台有何用途?铜雀是什么有什么用?
展开全部铜雀台与建安文学 缘起::曹操消灭袁氏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铜雀一只,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
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彰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铜雀台在哪里?在史书里,在汉赋、唐诗、宋词里,在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都出现过。
这就是今邯郸市辖的临漳县城西17公里的"古邺城遗址保护区"内的三台村西。
铜雀台位于河北临漳县境内,距县城18公里。
这里古称邺,古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在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
铜雀台到明代末年已基本被毁,地面上只留下台基一角。
据文物保护部门介绍,近年来到此访古的游客不断增多,临漳县准备以曹魏时期三台原貌为版本,动工重建铜雀台等邺城三台。
目前这一总投资7562万元的项目已经有关部门批准。
按照规划,除了重建三台,还将建设三台文物展览馆、邺城模型和铜雀台文化公园。
古邺城是在古邯郸衰微成一个普通的郡县以后,在这块土地上崛起的第二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自三国曹魏起到隋400余年间,后赵、冉魏、前魏、东魏、北齐6个割据王朝的都城。
中国古代的台式建筑始于周,成长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日趋完美。
曹操在邺城建三台、特别是铜雀台,达到了我国古代台式建筑的顶峰。
铜雀台初建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后赵、东魏、北齐屡有扩建。
这是以邺北城城墙为基础而建的大型台式建筑。
当时共建有三台,前为金风台、中为铜雀台、后为冰井台。
历史上的铜雀台到底是什么模样?我想或许与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摸样差不多。
据史书载,铜雀台最盛时台高十丈,台上又建五层楼,离地共27丈。
按汉制一尺合现在市尺七寸算,也高达63米。
在楼顶又置铜雀高一丈五,舒翼若飞,神态逼真。
在台下引漳河水经暗道穿铜雀台流入玄武池,用以操练水军,可以想见景象之盛。
[编辑本段]文学相关 铜雀台与建安文学有着不解之缘。
东汉末年,北方一大批文学家,如曹操、曹丕、曹植、王粲、刘桢、陈琳、徐干、蔡文姬、邯郸淳等,他们聚集在铜雀台,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慷慨任气,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闵时悼乱,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悲惨生活,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
曹操既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开一代文风的文学家,聚集在他身边的这些文学家被称为"邺下文人集团",他们的聚集是由于曹操对文学的热爱。
他在为诸子设置的官署中专门有"五官中郎将文学"一职,于是曹丕、曹植大都以这一名义将建安七子等众多文人网络门下,形成集团。
虽然这不是专为文学创作而成立的组织,但却是文学家的核心,为组织文学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其活动方式主要有游铜雀台欢宴时的赋诗,如建安七子中大量的《公宴》诗;命题创作,始自铜雀台新成时"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后成为习惯;同一题目大家同时作,如《柳赋》即曹丕、王粲等同时所作;文学家之间赠答、品评之作,如大量的赠诗及曹丕、曹植兄弟的《与吴质书》、《典论》、《与杨德祖书》等中国最早的文学评论集等。
这种组织起来的文学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的文学繁荣,并为后世的文学活动提供了范例。
由于这些人深受曹氏父子的影响,创作风格大体相近,一改东汉以来在文学创作上弥漫的华而不实之风,形成了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建安风骨"。
曹操的《登台赋》、《步出夏门行》,王粲的《登楼赋》、《初征》,曹丕的《典论》,曹植的《洛神赋》,蔡文姬的《悲愤诗》、《胡笳十八拍》等至今仍深受世人的喜爱。
这些作品大都是在邺城铜雀台所作。
这个"邺下文人集团"随着曹操的去世、曹植的被逐以及一场莫名其妙流行于邺城的瘟疫而风流云散,死者大部分葬于邺城铜雀台西20里的曹操墓周围。
400年后唐代诗人温庭筠拜谒陈琳墓时写了一首极有感情的诗作"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共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如今的铜雀台,在国务院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后面,只剩下一掊不足十米高的夯土堆,在其前方的金风台也只有不足20米高,象两位老人孤零零地屹立在京深高速旁问候着过往的行人。
而其身旁则是一批依托铜雀台名气新建的旅游设施焕发着勃勃生机,真正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编辑本段]建筑文化 如果不是仅从建筑的角度出发,而是兼顾到建筑和文化的双重角度,我们不能不承认,有些历史上著名的“台”,应该专辟一章。
清人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七云: 两边起土为台,可以外望者为阳榭,今曰“月台”、“晒台”。
晋麈曰: “登临恣望,纵目披襟,台不可少。
依山倚,竹顶木末,方快千里之目。
”湖上熙春台,为江南台制第一杰作。
“熙春台”在瘦西湖内,是清代扬州为迎銮而建的豪华建筑,高出地表,面朝湖水,当时号称“江南第一”。
除了熙春台外,历史上还有一些更为著名的台,像“凤凰台”、...
关于铜雀台的诗词
【铜雀台】陈·张正见 一曰《铜雀妓》。
《?都故事》曰:“魏武帝遗命诸子曰:‘吾死之后,葬於?中西岗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
馀香可分诸夫人,不命祭吾。
妾与伎人,皆著铜雀台,台上施六尺床,下?帐,朝晡上酒脯粻Я之属。
每月朝十五,辄向帐前作伎。
汝等时登台,望吾西陵墓田’。
故陆机《吊魏武帝文》曰:‘挥清弦而独奏,荐脯Я而谁尝?悼?帐之冥漠,怨西陵之茫茫。
登雀台而群悲,伫美目其何望’。
”按铜雀台在?城,建安十五年筑。
其台最高,上有屋一百二十间,连接榱栋,侵彻云汉。
铸大铜雀置于楼颠,舒翼奋尾,势若飞动,因名为铜雀台。
《乐府解题》曰:“后人悲其意,而为之咏也。
” 凄凉铜雀晚,摇落墓田通。
云惨当歌日,松吟欲舞风。
人疏瑶席冷,曲罢?帷空。
可惜年将泪,俱尽望陵中。
【同前】荀仲举 高台秋色晚,直望巳凄然。
况复归风便,松声入断弦。
泪逐梁尘下,心随团扇捐。
谁堪三五夜,空对月光圆。
【同前】唐·王无竞 北登铜雀上,西望青松郭。
?帐空苍苍,陵田纷漠漠。
平生事已变,歌吹宛犹昨。
长袖拂玉尘,遗情结罗幕。
妾怨在朝露,君恩岂中薄。
高台奏曲终,曲终泪横落。
【同前】郑?? 日斜漳浦望,风起?台寒。
玉座平生晚,金樽妓吹阑。
舞馀依帐泣,歌罢向陵看。
萧索松风暮,愁烟入井栏。
【同前】刘长卿 娇爱更何日,高台空数层。
含啼映双袖,不忍看西陵。
漳河东流无复来,百花辇路为苍苔。
青楼月夜长寂寞,碧云日暮空徘徊。
君不见?中万事非昔时,古人何在今人悲。
春风不逐君王去,草色年年旧宫路。
宫中歌舞已浮云,空指行人往来处。
【同前】贾至 日暮铜雀静,西陵鸟雀归。
抚弦心断绝,听管泪霏霏。
灵机临朝奠,空床卷夜衣。
苍苍川上月,应照妾魂飞。
【同前】罗隐 强歌强舞竟难胜,花落花开泪满纟曾。
祗合当年伴君死,免教憔悴望西陵。
【同前】薛能 魏帝当时铜雀台,黄花深映棘丛开。
人生富贵须回首,此地岂无歌舞来。
【同前】张氏琰 君王冥寞不可见,铜雀歌舞空徘徊。
西陵啧啧悲宿鸟,空殿沈沈闭青苔。
青苔无人迹,红粉空相哀。
【同前】梁氏琼 歌扇向陵开,齐行奠玉杯。
舞时飞燕列,梦里片云来。
月色空馀恨,松声暮更哀。
谁怜未死妾,掩袂下铜台。
【铜雀妓】齐·谢?I ?帷飘井?郑拙迫羝缴S粲粑髁晔鳎?鸥璐瞪7冀笕纠峒#烤昕崭辞椤S褡碳拍瞿随?砬帷? 【同前】梁·何逊 秋风木叶落,萧瑟管弦清。
望陵歌对酒,向帐舞空城。
寂寂檐宇旷,飘飘帷幔轻。
曲终相顾起,日暮松柏声。
【同前】刘孝绰 雀台三五日,歌吹似佳期。
定对西陵晚,松风飘素帷。
危弦断更接,心伤於此时。
何言留客袂,翻掩望陵悲。
【同前】江淹 武王去金阁,英威长寂寞,雄剑顿无光,杂佩亦销烁。
秋至明月圆,风伤白露落。
清夜何湛湛,孤烛映兰幕。
抚影怆无从,惟怀忧不薄。
瑶色行应罢,红芳几为乐。
徒登歌舞台,终成蝼蚁郭。
【同前二首】唐·王勃 妾本深宫妓,曾城闭九重。
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
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金凤邻铜雀,漳河望?城。
君王无处所,台榭若平生。
舞筵纷可就,歌梁俨未顷。
西陵松??冷,谁见绮罗情。
【同前】沈?缙? 昔年分鼎地,今日望陵台。
一旦雄图尽,千秋遗令开。
绮罗君不见,歌舞妾空来。
思共漳河水,东流无重回。
【同前】乔知之 金阁惜分香,铅华不重妆。
空馀歌舞地,犹是为君王。
哀弦调已绝,艳曲不须长。
共看西陵暮,秋烟生白杨。
【同前】高适 日暮铜雀迥,幽声玉座清。
萧森松柏望,委郁绮罗情。
君恩不再重,妾舞为谁轻。
【同前】欧阳詹 萧条登古台,回首黄金屋。
落叶不归林,高陵永为谷。
妆容徒自丽,舞态阅谁目。
惆怅?帷前,歌声苦於哭。
【同前】袁晖 君爱本相饶,从来事舞腰。
那堪攀玉座,肠断望陵朝。
怨著情无主,哀凝曲不调。
况临松日暮,悲吹坐萧萧。
【同前】刘商 魏主矜蛾眉,美人美於玉。
高台无昼夜,歌舞竟未足。
盛色如转圜,夕阳落深谷。
仍今身殁后,尚足平生欲。
红粉横泪痕,调弦空向屋。
举头君不在,唯见西陵木。
玉辇岂再来,娇鬟为谁绿?那堪秋风里,更舞阳春曲!曲终情不胜,阑干向西哭。
台边生野草,来去胸罗縠。
况复陵寝间,双双见麋鹿。
【同前】李贺 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
石马卧新烟,忧来何所似。
歌声且潜弄,陵树风自起。
长裙压高台,泪眼看花机。
【同前】吴烛 秋色西陵满绿芜,繁弦急管强欢娱。
长舒罗袖不成舞,?s向风前承泪珠。
【同前】朱光弼 魏王铜雀妓,日暮管弦清。
一见西陵树,悲心舞不成。
【同前】朱放 恨唱歌声咽,愁翻舞袖迟。
西陵日欲暮,是妾断肠时。
【同前】僧皎然 强开樽酒向陵看,忆得君王旧日欢。
不觉馀歌悲自断,非关艳曲转声难。
【雀台怨】唐·马戴 魏宫歌舞地,蝶戏鸟还鸣。
玉座人难到,铜台雨滴平。
西陵树不见,漳浦草空生。
万恨尽埋此,徒悬千载名。
【同前】程氏长文 君王去后行人绝,箫竽不响歌喉咽。
雄剑无威光彩沈,宝瑟零落金星灭。
玉阶寂寂坠秋露,月照当时歌舞处。
当时歌舞人不回,化为今日西陵灰。
【置酒高堂上】宋·孔欣 置酒宴友生,高会临疏?小7假蘖屑央龋嚼?满春...
作文我最喜欢的四大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周瑜
展开全部 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
——题记现在提起周瑜,人们就会与“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亮,何生瑜”这些的典故联系起来。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变成了一个心胸狭窄,虽有些才干,但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大都督。
是一个性格暴躁,政治军事才能远逊于诸葛亮,最后被活活气死的人。
然而作为东吴的四英将之首的周瑜果真如此吗?三国陈普传里曾写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
”由此看来真正周瑜其实与《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并不完全相同。
其实我认为真正的周瑜有三点是最让人折服的:一是爱情。
人人都知道周瑜与小乔的爱情故事,俗话说“江南有二桥,河北甄宓俏”,周瑜抱得美人归,故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引得后来多少豪杰对其羡慕不已。
推测算起来小乔和周瑜做了12年夫妻,小乔与周郎实为三国里第一佳配。
所以孔明也曾在赤壁之战前用计激周瑜时把铜雀台赋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改成了“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以此激怒周瑜,坚定他作战的决心。
二是高超的智谋。
赤壁之战这场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周瑜一生中光鲜无比的一笔。
在赤壁之战中,朝中大臣们都人为吴国不能以卵击石,应该投降曹操,周瑜对此力排众议,分析敌我利弊,劝孙权与蜀国联合起来抵抗曹操。
又和诸葛亮不约而同地想出用火攻之计,充分体现了他的计智无穷,他步步为营,随机应变,使用黄盖的苦肉计和假投降一事令曹操中计,借东风火烧赤壁,从而大获全胜。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中曾评价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描绘了赤壁之战,颂扬了周瑜的计谋高超。
三是忠于友情。
周瑜与孙策是挚友。
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
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历阳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
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
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
”自古英雄气短,周瑜英年早逝,《三国志》记载:“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周瑜,儒雅中透出刚勇之气,沉毅里暗藏机警之心,不可否认,他是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确实也配的上那句”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
”由以上看来,三国的风云当中若不是公瑾英年早逝,那就是另一番局面了。
高一:洛河...
有关赤壁之战人物的作文800
战鼓轰雷,刀光剑影,车马喧腾,赤壁的战场上,回荡着三雄的笑声,火与剑的交织中,上演了一出“最前”与“最后”换位的闹剧。
曹操雄捕百万,良将千员,说什么,我也是三国里最好的。
走在三国的最前边,却总不能统率群雄,我心有不甘。
赤壁,我实现大统的战场,这一战之后,你将是我生命中的辉煌。
孙权,绿髯小儿,你父兄尚是惧我三人,你却与我抗衡,不自量力,死有余辜。
刘备,乡野村夫,以数千人的兵马竟敢来捋我百万大军的虎须,活腻了吧。
哈,哈,哈,全天下都将为我侧目,受天下人的尊崇。
铜雀台已然建好,只等我入主江东后,将大小乔接来便是了,“铜雀深深锁二乔”已然近了,噫嘻嘻嘻嘻……孙权曹操已驻军河上,虎视我江东之地。
我该怎么办?降。
难道把江东之地拱手让人?不,我怎能对得起父兄的在天之灵,这可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基业呀,战!我意已决。
会赢吗?谁在乎!我要做最好的男儿,走在最前边,那一刻,我胸中豪情万丈,大丈夫处世,但求无愧于心,何惜生死!刘备身为大汉皇叔,我却市井贩履;跻身三国之一,却处处位居人后。
我不甘,走在最后边,我已然有称雄天下的野心,有努力向上的动力,有恢复汉室的不懈斗志,三顾草庐,我如鱼得水;参战赤壁,我将锋芒毕露。
赤壁,让我走向最前的飞板,我将在这火与血中导演一出蚂蚁食大象的经典。
联孙抗曹,再趁火灭孙,这就是我称雄天下的第一步计划。
待我立马江东,孙权也只配为我牵马。
哈……一场大火,染红了整个赤壁;一阵厮杀,冲淡了曹操的霸气。
孙权保全江东,刘备坐收渔利。
赤壁一战,曹操败回许昌,从此静寂,不必窥视江在西蜀,他那走在最前的荣耀一去不返。
孙权失荆州,徐州等地,更失周瑜大奖,可谓辛苦一场却为人得利。
刘备足不出户,却坐享荆州,壮大兵马,入主西蜀,赤壁大火可把刘备烧红了。
从此,刘备走在三国的最前面,面南称帝,屡犯曹军。
赤壁的战火将长久的吞噬三雄的心,三国的风云将在赤壁的上空留下一抹烟云。
走在最前面的你用霸气书写荣耀,就会使我们的人生充实的快乐。
...
赤壁,杜牧的,改写成200字的作文
展开全部 一支折断了的铁戟独自在水底沙中沉没了六百多年,还未销蚀掉。
经过自己精心磨洗,它重幻光彩,仔细辨认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物。
岁月无情流逝,物依旧,人已非。
假如东风不与周郎方便,那结局恐怕便是曹操取胜,美艳无双的二乔便只能被关进铜雀台默默流泪哭泣。
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豪气冲天。
可怜如我,虽有满腔热血,却只能对着这折断的铁戟,默默哀叹。
灵修浩荡兮,终不察夫吾心。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不知道字数够不够,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铜雀台是哪个年代的
三国时期铜雀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城西南18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古称邺,古邺城始建于春秋齐桓公时,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是建安文学的发祥地, 台高10丈,有屋百余间,因历代名人题咏甚多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