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李白
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李白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为大诗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群,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李阳冰家中死去,亦说落水自杀身亡。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
正如众多当时的文人一样,李白一生的最大愿望就是在朝为官,报效朝廷,这是几乎所有中国文人读书的最终目的,但是李白的仙人般的脱俗的气质又使他不甘于做那种为作官而摧眉折腰事权贵,所以他的建功立业然后为民谋福祗,老来功成身退的梦想自始至终都没有能实现,这是李白的悲哀,却是中国文学的大幸!
身处李白的那个时代,怀才不遇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就像当代的很多有才者往往不能跟走后门者相提并论一样,官场上总有一套他们的为人处世的方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同时又是中国国民劣根性的一个源头(后世如范进)。李白从始至终都想有朝一日能成为皇帝御前大红人,能为玄宗皇帝出谋划策,维护江山社稷,这个梦想曾一度实现过。历史的车轮是公正的,当你真正地了解到现实是如此残酷的时候
李白是中国悲情文人的一个最典型的代表。中国文人的悲剧性结局一方面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是文人创作的一个最为根本的源泉:众多的名家皆因怀才不遇才才愤而退隐山林或是厄而著书立说。据我了解,时下十分红火的各种作家在唐朝是最次等的一种文人,这种文人是在既无官可做又连幕僚都做不成,或是性格太过傲慢不能为人所融的情况下才会退隐然后著书立说或是教书育人,李白就是这样一类人中的代表,其实李白是可以凭借自己的才气赢得很多他想要的东西的,但是他的性格使这些可能完全成为泡影。如果不是醉熏熏的让高力士脱靴,让杨玉环磨墨,也许李白在长安的日子再长久些,也许在这些再长一些的日子里李白的文才很容易就会被玄宗所发现,也许哪一天玄宗高兴了就会把李白叫过来跟他探讨国家大事,这时候李白就可以大谈而特谈,把自己多年为治国所做的种种都告诉玄宗,说不准以后就会被重用......李白在长安的三年里我想,应该一直都是这么想的,这也是很多的中国文人,其实应该说来是百分之百的怀才而未遇的文人都会做的一个梦。
幻想着有朝一日统治者能够重用自己然后自己拥有报效国家的机会,等到功成名就了退隐山林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个很经典的人生模式,李白是这种模式的继承者也是发扬光大者。但是这种模式使得中国文人的依赖性太强,很多时候简直就是一个只为作官的傻子一样的人,根本就没有一点自主性,在现在看来,这种文人是根本不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李白在成为继承者与发扬者的同时,他又是“谪仙”,他的豪迈的个性和豁达使得他并没有因无官可做,报国无门而整日郁郁寡欢,相反的,李白这个豪侠在无官可做的情况下获得了另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在我们今天看来最为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到处游历为人作诗。他虽有怀才不遇的忧愤,但因为性格的豪迈豁达,所以李白的诗中并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对显示的抱怨和不满,看醉酒后的李白邀人《将进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原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略显低落,让人以为他要发作不满的时候立马回锋一转,“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愁也愁的如此豪迈,不愧为诗中之仙!
从李白这里我看到了很多的东西,总结起来,有两点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就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出仕的思想,再者就是豪迈的根本不为情势所动的豪迈的如仙的情怀,我不是太赞同前者的思想,我喜欢后者,羡慕后者,也希望自己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我心目中的李白 作文500字。
我心目中的李白 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李白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为大诗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
贺之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
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
李白性格傲岸不群,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
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
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
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
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李阳冰家中死去,亦说落水自杀身亡。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
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
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
《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
正如众多当时的文人一样,李白一生的最大愿望就是在朝为官,报效朝廷,这是几乎所有中国文人读书的最终目的,但是李白的仙人般的脱俗的气质又使他不甘于做那种为作官而摧眉折腰事权贵,所以他的建功立业然后为民谋福祗,老来功成身退的梦想自始至终都没有能实现,这是李白的悲哀,却是中国文学的大幸!身处李白的那个时代,怀才不遇已经成为了一种现象,就像当代的很多有才者往往不能跟走后门者相提并论一样,官场上总有一套他们的为人处世的方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同时又是中国国民劣根性的一个源头(后世如范进)。
李白从始至终都想有朝一日能成为皇帝御前大红人,能为玄宗皇帝出谋划策,维护江山社稷,这个梦想曾一度实现过。
历史的车轮是公正的,当你真正地了解到现实是如此残酷的时候 李白是中国悲情文人的一个最典型的代表。
中国文人的悲剧性结局一方面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也是文人创作的一个最为根本的源泉:众多的名家皆因怀才不遇才才愤而退隐山林或是厄而著书立说。
据我了解,时下十分红火的各种作家在唐朝是最次等的一种文人,这种文人是在既无官可做又连幕僚都做不成,或是性格太过傲慢不能为人所融的情况下才会退隐然后著书立说或是教书育人,李白就是这样一类人中的代表,其实李白是可以凭借自己的才气赢得很多他想要的东西的,但是他的性格使这些可能完全成为泡影。
如果不是醉熏熏的让高力士脱靴,让杨玉环磨墨,也许李白在长安的日子再长久些,也许在这些再长一些的日子里李白的文才很容易就会被玄宗所发现,也许哪一天玄宗高兴了就会把李白叫过来跟他探讨国家大事,这时候李白就可以大谈而特谈,把自己多年为治国所做的种种都告诉玄宗,说不准以后就会被重用......李白在长安的三年里我想,应该一直都是这么想的,这也是很多的中国文人,其实应该说来是百分之百的怀才而未遇的文人都会做的一个梦。
幻想着有朝一日统治者能够重用自己然后自己拥有报效国家的机会,等到功成名就了退隐山林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个很经典的人生模式,李白是这种模式的继承者也是发扬光大者。
但是这种模式使得中国文人的依赖性太强,很多时候简直就是一个只为作官的傻子一样的人,根本就没有一点自主性,在现在看来,这种文人是根本不值得我们学习的。
但是李白在成为继承者与发扬者的同时,他又是“谪仙”,他的豪迈的个性和豁达使得他并没有因无官可做,报国无门而整日郁郁寡欢,相反的,李白这个豪侠在无官可做的情况下获得了另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在我们今天看来最为令人羡慕的生活方式,到处游历为人作诗。
他虽有怀才不遇的忧愤,但因为性格的豪迈豁达,所以李白的诗中并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对显示的抱怨和不满,看醉酒后的李白邀人《将进酒》:“钟鼓馔玉不足贵,但原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略显低落,让人以为他要发作不满的时候立马回锋一转,“...
我见到了古代诗人李白作文500字左右。
我做了一个梦,朦胧间,一位身着白色长衫,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握朱毫(毛笔),表现出桀骜不驯性情的男子飘然向我走来。
他是谁呢?哦,近了,近了,原来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诗仙-----李白!他走到我面前,举了举手中的酒壶,和蔼地说:“有酒才有诗,无酒诗不成。
其实诗就在你的身边,小朋友,你,找得到么?”我眨眨眼睛,说:“李白爷爷,你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你作的诗意境深远,清新飘逸,读后让人回味无穷。
不仅是我等这些学子,连老少妇孺也喜欢读你的诗。
但是诗歌的内容和意蕴有的还是令人理解不透,是不是能用白花表述出来呢?”“不可不可。
”李白连连摇头,说道,“这诗讲究的就是要有朦胧感。
倘若诗意浅露,就如酒兑了水,无味了。
”“原来如此。
可是现代社会的人们只接受通俗易懂小说、散文之类的东西,而对优美、高雅的诗歌却不屑一顾,致使诗歌在书架上昏睡多年,每次考试,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考,也不管是会开还是平时考,作文的要求总是千篇一律:‘题材不限,诗歌除外’。
世人这样冷落和排斥的诗歌,真是太过分了。
”我愤愤的说。
李白笑了笑,说:“是吗?也许。
毕竟是时代不同了。
用白话写成的文章,通俗易懂,读起来觉得很流畅,可以自由表达较多的内容。
在这点上,白话文章和诗歌可算是各有千秋吧。
”李白顿了顿,又说:“虽然现在人们对诗歌还不能完全接受,但是我相信,诗歌一定会受人们喜爱的饿。
小朋友,你说是吧?”“恩,我也相信1!”我重重的点了点头。
李白开心地笑了,然后一摇一晃地向远处走去,最后消失了。
我的梦醒了。
梦醒的时分已是21世纪。
诗歌也醒了。
是的,说到诗歌的将来,我相信它一定会大多数人所接受。
你等着吧,李白爷爷,诗歌的繁荣已i为期不远了,因为它毕竟是文学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关于李白和杜甫友谊作文500字
李白和杜甫他们在杜甫父亲杜闲的家里相识,两人不仅有诗歌的往来,而且共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李白与杜甫相会是在李白因触怒权贵放归山林时。
杜甫在诗中描写当时的情形是:“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两人可谓一见如故。
李白当时已经是诗名远扬的大诗人了,而杜甫还默默无闻。
性格孤傲的李白和杜甫应是很投缘的。
后来两人各奔东西,但有诗互相寄赠。
杜甫的诗中充满了对李白的崇敬,而且对李诗风格评价甚恰。
如《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日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大杜甫11岁,他们常以诗相赠.他们的友谊纯净如水!《杜甫诗集》可以见到10来首,如:《赠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等。
但李白写给杜甫的,找遍了《李白集》也只见到三首即《戏赠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就此也可以想见两个伟人曾经的关系。
李白的作文
时势造“英雄” ——遥思李白当年 李白是一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李白是一个诗人,也只有诗歌的国度能缔造李白的不凡来灌溉茫茫无边的诗歌之土。
时势造“英雄”,也只有唐代,这个空气中也弥漫着诗香,土地里也耕耘着自由的时代。
缔造了超然的李白;缔造了狂放的李白,更吸引着我走近李白。
唐代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李白则是峰顶的一块坚石,伟岸而不可动摇。
唐代是中国诗坛的长江与黄河,李白则是浪尖的一股劲流,凶猛而不可阻挠。
失去了巨峰基垫的坚石,拥有不了自身的伟岸;失去了巨浪烘托的劲流,拥有不了自身的凶猛。
于是我们了然失去了时势后盾的“英雄”拥有不了自身的不凡。
唐代的历史环境缔造了超然的李白。
“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自认为是老子李茸后裔的李世民来了,骑着那昭陵六骏,如一阵风,兴盛了“站在九天绝顶看人间”的老庄道家,兴盛了自魏晋至南北朝便勃兴的佛教。
没有过往的思想芥蒂,没有过往的言论束缚。
于是,李白也插上了梦想的羽翼在自由的天空飞翔。
他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他是“双晴曜宿,六翮垂云”的大鹗,昂首观宇宙把视野扩大到最大限度。
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何大海去扬起海上的狂涛。
于是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哀苦。
生活的超然使他耐得住身为百姓的凡,受得住皇帝召见的喜,挺得住无情流放的悲。
诗格的超然使他写得出岑参、高适大气磅礴的边塞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使他写得出王维恬静优美的山水诗“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成衣。
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使他写得出孟浩然写意田园的田园诗“跪进雕胡饭,月光明专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更使他写得出独绝古今,无人匹敌的《将进酒》等等。
宋代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
我想这就是我看到的时代造出的超然李白吧! 唐代的政治环境缔造了狂放的李白。
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李白昂首挺进皇宫。
但他毕竟是完全生活在梦中的诗人,梦一旦醒来,留下的就只是失望。
他不明白只有诗人屈从政治家,断没有政治家屈从诗人;他不明白唐代的政坛需要的绝不是一个梦化了的诗人,更不是一个不可一世的诗人。
于是,他叫喊出“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他呐喊出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想的羽翼一次次被无情地伤害,现实的荆棘一寸寸不停地蔓延。
是累了还是倦了?你停下了曾想憧憬的一切一切。
但政坛的失意成就了你诗坛的得意;无尽的踌躇成就了你无边的自由。
你明白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你明白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你奔跑,从那现实的荆棘奔向无边的草原;你狂放,从那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到完美的不容丝毫卑屈的人格。
狂放的你,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未必真那么险峻的蜀道也“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算不得多高峻的天姥山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狂放的心智,狂放的李白,我想这才是我看到的时势造出的狂放李白吧!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是李白,站在巨峰顶上遥望的李白;挺在巨浪尖前进的李白;超然狂放的李白;我走近的李白,我想更是唐代缔造的李白,时势造“英雄”,诗场“英雄”的李白。
求一篇关于李白穿越到现代的文章500
给你两篇原创文 你自行挑选吧 月光下忆起你 夜,没有喧嚣,一切,仿佛整个宇宙如死水般沉静. 也许,我不应该入睡,今夜,注定了要穿越时空,与你想见. 浩瀚的宇宙流动着美丽的繁星点点,一片璀璨,彩色的梦幻似乎 已将所有遮掩,表面的流光也许是眩目的,但当繁华落尽,皎洁月光照亮黑夜,洒在 人间的那一瞬间,就都明白,撕开玻璃纸,最打动人心的,还是那颗与众不同的心. 五千年,起起落落,站在盛世顶端的,不是大唐的熠熠辉彩,而是你,浓缩了一个王朝的背影,在剑气啸成的月光下, 独饮那一杯愁断肝肠的清酒,酒虽清,却知其中苦涩滋味,只有你知道. 也许我并不懂你,也许是懂你真的很难.有的时候,感觉你的什么故事我都不知道,但有的时候,你却离我那般贴近. 近的好象就活生生在我耳边,讲述着那些轻纱迷离的历史,当我更想追溯时,你却触摸不到.多少次,当我为此焦急时,总有一个声音 回荡,习惯就好.习惯,这一切似乎只是个梦,连我自己也不清楚为何会梦到你,你是一个印记,就像你的诗,永远不会失去魔力,吸引着我.读你的诗,无论是什么,我总是喜欢,你仰天长笑,潇洒挥别锦衣玉食,将千金散尽,只为博得友人会心一笑.但当夜深人静时,月光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壶酒,一把剑,漫天桃花与你的泪一起撒下.我知道,那杯中酒,是千丝万缕的辛酸. 终于,你明白了,那锦绣长安不是容身之地,那只不过是历史必然留下的所谓繁华,那里不属于你,因为仙人的家在青埂峰下. 离开,是你的选择,是这选择,完美了你的一生,给历史留下一个与众不同的李白. 梦李白 黄昏,河水波光粼粼,倚着桥上的石栏,闭眼倾听潺潺的流水声,思绪万千。
迷糊中看到了一条大河。
那混浊的河水,一浪高过一浪,向东奔腾,涛声震耳欲聋,似一头雄狮在咆哮,要把大地吞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脑海浮现。
却见岸边有一裘白衣,清逸洒脱,凝视远方。
浪花浸湿他的鞋子,濡染他的长袍,他却不以为意。
若不是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或许便会错认为那只是尊雕像。
忽然,风云变幻,稍一回神,却发现自己置身一片山林之中,震耳欲聋的水声还是有的,四下探望,声音的来源是一川高耸入云的瀑布,才发现,周围都是瀑布溅起的水汽,白茫茫一片,仿佛仙境一般。
抬头又看到了那一裘白衣,他在白雾中穿梭,时隐时现,他在半空中跳跃、舞动。
不!是在舞剑!利剑泛着白光,在他手中收放自如,“嗖嗖”的刺剑声穿透了瀑布省,摄人心魄。
许久,他终于落到地面,满意地看了看眼前的石壁。
一声巨响,忽然有许多石块从石壁上脱落,只见几个大字赫然出现在石壁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才看清,眼前的这裘白衣,正是诗仙李白。
他闭目养神,神色平静。
看着他,身旁的一切似乎都消失不见了,我宁愿自己变得渺小再渺小,化作一颗尘埃,负载他的长跑上,陪他浪迹天涯。
只可惜,他洁白的长跑容不得一丁点玷污,他一定会掸掸他的长袍,挥袖而去。
又有谁能像他一样洒脱呢? 此时,他睁开了眼睛,致使,本该豪放洒脱的他,眼神却透露出一丝愁绪。
怎么了?那个大喊“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乐观的你哪去了?那个“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自信的你哪去了?“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不羁的你有哪去了?放浪形骸,痛饮狂歌才应该是你啊! 是这流水让你想家了吗?还记得当时初别故乡,你来到渡荆门,也是在水边,你叹道:“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后来,在清溪边上,你再次感慨,“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到了洛阳,那充满欢歌笑语的水乡,你却低声吟诵:“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人情。
”我幡然醒悟,这才是你呀,这才是那个“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你呀!原来在洒脱的人,也有柔弱的一面。
抑或,你想起了你的朋友?想起那次在护城河边,你与友人的分别,“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这是再说友人,还是说你自己呢?想起汪伦邀你同游桃花潭,临别时,你给他的赠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计汪伦送我情。
”不知那次之后,你们还有相约去游玩吗?想起了孟浩然去扬州之前,与你在黄鹤楼道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你的情义,也随滚滚长江,随他而去了。
还想起了与你经历相似的杜甫,在泗水边,你对他说的“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只可惜,本该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你们,都挣扎在颠沛流离的漂泊中。
不!你眼中的愁绪斌非如此简单,还能有什么事让你忧愁呢?你是想起了些将军吧?“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天下之大,总能找到赏识你的人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尽管如此,你仍一入长安,却失意而归。
但你并不气馁,第二次,你“仰天大笑出门去”,本想一展鸿图,却无奈于统治者的昏庸,“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原以为你会因此而死心,可到了金陵凤凰台,看着江水如丝带般蜿蜒流淌,你的心竟然还牵挂着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于是你三入长安,想再为苍生社稷、再为自己的理想抱负做点什么...
关于古诗的话题,五百字作文
静夜思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
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
“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
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
“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
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
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
”(《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
李更自然,故居王上。
”(《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
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
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
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
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
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
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
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
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
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
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
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
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
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
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
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描写离别情景的古诗选一首为作文题材写一篇记叙文500字 怎么写?
看看这个,可能对你有帮助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我心目中的李白 这个作文怎么写(字数300)
李白,一个在中国文坛中响当当而且举足轻重的人,他的诗用词夸张,具有浓厚的浪漫注意色彩,他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尤为热爱,用他独特的艺术手法将雄奇俊巍的山河跃然于纸上,当中也寄予他的愿望及抱负。
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可谓是当时读书人的最高意愿,李白也不例外,然而官场里卑躬屈膝趋炎附势的作风与他一身的傲骨实难相符,为此官场生涯并不长,但却留下了不少宫廷趣事;李白是个洒脱的人,没有悲观失望,对国家兴亡关注尤甚。
让我认识李白的小学时候读他的那首《静夜诗》,在那时,我幼小的心灵振动了,短短二十五个字竟能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情,从此,我爱上了诗词,通过诗词让我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字艺术,李白在唐诗的造诣很高,从他的作品开始认识古诗词文化在好不过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四川名人李白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