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是人,素质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人的各种素质中,怎样做人,是最基本的、最首要的素质。我们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不仅应当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文字语言的能力,还应当通过广泛的阅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同时,阅读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然而语文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文课本的容量毕竟也太小。古人学诗提倡“功夫在诗外”,这一法宝便是“课外阅读”。于是,图书馆便成了学生课外语文学习空间的主要阵地。图书馆内中外古今各种书籍资料应有尽有,充分利用这一宝藏,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定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品德,全方位提高其文化素养。
二、现状分析
据调查发现,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状况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学生课外阅读存在重重阻力,主要是没时间读,家长老师不让读,自己也怕影响成绩。在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上还存在很多误区。二、学生课外阅读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在当今读物数量猛增、良莠不分的情况下,学生并不懂得如何选择,往往是随手拈来,碰到什么读什么,随意性很大。还有就是学生阅读盲目从众、随大流、赶时髦现象十分普遍,凡是社会上流行的读物,对他们都有强烈的吸引力。像前些年校园的“梁羽生、金庸热,琼瑶热,三毛热”,到现在的“韩寒热,网络小说热”,此起彼伏,形成阵阵热症。更严重的是,一些色情、凶杀等低劣庸俗读物也时常在中学生中流传。这种盲目性阅读严重戕害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随意、盲目的阅读还表现在缺少阅读的指导,学生们不知道读什么,该如何读。比如有些高中生还停留在喜欢读故事性强的作品,甚至沉迷于漫画小书中,而对文学性强、哲理性强的作品丝毫不感兴趣;只喜欢读中国传统创作方法的作品,而不喜欢读擅长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的外国作品;只凭兴趣读故事,而缺乏文学欣赏评价能力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于是帮助学生打开书苑大门,教会学生打开大门以后怎样去游览便成了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三、具体举措
首先是最大程度地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活动是建立在个体阅读需要和兴趣的基础之上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一般都产生于课堂学习,源自于周围浓厚的读书氛围。高中生的课外阅读发展规律是:“语文课上产生阅读兴趣——自觉地阅读书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发展思维、提高读写能力。”由此可见兴趣、习惯、能力之间的关系。为了激发阅读兴趣,具体做法有:
其一、以听诱读:老师要利用课前或课余时间经常给学生介绍好书好杂志好报纸,教师读到什么好文章也要及时推荐给学生,以诱发学生“一读为快”的欲望。也让这种良好的读书气氛在广泛而不间断的读书交流中日渐浓厚。这就要求作为语文老师,必须保证自己具有足够宽广的阅读面,要有足够浓厚的阅读兴趣,而且要去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去读读学生关心的一些作品。
其二、以读带读:为了营造读书氛围,我还做了在班级建立小小图书馆的尝试。在我的大力倡导下,每个学生都带来了自己最喜欢、读得最认真、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书。一下子,班级有了不下两百册的好书。按照图书馆的编目方式,我把这些书都编上号,这样,班级的小小图书馆就建立起来了。结果这一小小的尝试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班级图书馆不仅为学生增加了阅读书籍,更是一种读书交流的绝好方式,读书也因此而走出了个人阅读的相对封闭的狭小空间。在同学的带动和促发下,学生的读书热情陡然增加,原来不爱读书的也终于拿起了书,原来不会读书的为了在讨论中能侃侃而谈也仔细而投入地看起书来了。现在,班级图书馆已经慢慢走出本班,走向他班,班与班之间的交流更把这种浓厚的读书氛围播撒到了校园的各个角落。
其三、以编引读:组织学生出好黑板报和手抄小报,在编报过程中促进阅读。尤其是手抄小报的编制,学生从确立小报主题,到展开专题性阅读,到广泛收集材料,到写出评论赏析,到排版布局,再到抄写完稿,最后看着自己编制的小报,那油然而生的成就感会极大促发学生的阅读激情。
其四、以讲激读:在语文课上开展“读书演讲”、“读书报告会”等活动,充分交流各自的阅读体验和收获,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浓厚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在我实验的班级曾经开展了“推荐好书”、“网络小说之我见”、“我最欣赏的作家”等读书交流活动。
其五、以写促读: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通过展览等方式进行交流,以促进阅读的深化,提高阅读质量。在我实验的班级,学生每周要完成两篇读书笔记,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与教材配套的课外阅读课本,要求学生每天进行阅读,并要选取其中三分之二的文章写百字评论,不定期在班级进行交流。
其六、以观导读: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书店,让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去感觉读书世界的广博与丰富,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冲动。同时,通过馆内管理员的解说,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结构,图书排放的方式,学习图书检索的基本方法等等。
凡此种种,目的是在班级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使学生产生阅读的“需要感”和“成就感”,从而提高阅读兴趣,萌发阅读激情。
其次是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必要的指导。
其一、指导他们怎样选择适当的课外书,避免读书随意性、盲目性的弊端。为此,我以大纲规定的中学生必读篇目为基础,结合中外文学史对有关作家作品的评定评价,再参考各界权威推荐给中学生阅读的书目,出台了我们自己的推荐书目。这样,学生就不会漫无目的地去看书,或者一味以“有趣”为选择标准,以致所读书籍品味低下,甚至着迷于不健康书籍而深受其害。另外,教学过程中也有意识地带领学生从课内向课外扩展。如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读一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这样便可以系统地了解作家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再如学了《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等一组有关生命、人生、幸福的话题的文章后,可以引导学生去读一读这类题材的文章,并在班级开展以“人生哲理”为主题的警语收集评比活动。这样,学生的阅读就自然而然地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而且都有明确的阅读目的。
其二、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各种阅读的方法。不同的阅读目的,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阅读方法。一般说来,功用性阅读,积累性阅读应多采用精读法。为此须熟练掌握默读、朗读、背诵以及圈点批注、提要、摘录式笔记等阅读技巧。发展性阅读,则须在精读基础上,学会查阅、浏览、参读等阅读方法,学会跳读、编索引等阅读技巧。创造性阅读除了要熟练掌握精读、略读、参读等基本阅读方法外,还特别需要掌握快速阅读、质疑与评价、辨伪与考证、鉴别与欣赏、制作卡片等阅读技巧。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养成检索、摘录、制作读书卡片、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学会了检索方法,学生在偌大的图书馆面前也就不会再晕头转向无所适从,而能迅速有效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图书馆也不再仅仅是堆放图书的地方,而真正成为了能为学生所用的资料库,学生的阅读效率大大提高了。各种阅读方法的恰当使用,更使得图书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对大量书籍的快速浏览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坚持摘录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常常做读书笔记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文学素养。在教学期间,我一直坚持让学生每周交两篇读书笔记,一来可以以此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二来也是督促学生坚持不懈地写好读书笔记,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第三优化语文环境,培养随机阅读、深入阅读的阅读意识。为此,我组织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
其一、家庭型读书。
家庭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也是开展阅读的主要空间。家庭浓厚的读书氛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大有裨益。建立家庭图书馆是家庭读书的第一步,先让家满溢书香。第二步是开展父(母)子(女)共读一本书,让读书并交流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于是,茶余饭后,可能是家庭成员人手一本埋头读书的情景,可能是各抒己见、高谈阔论的情景。这样,读书氛围浓了,两代人阅历不同、观念不同、角度不同,对书的认识自然也不同,而也正是这些不同,才能开启智慧,提高认识。第三步用笔写下与父亲(母亲)共读一本书的心得体会,让这种宝贵的读书体验化作文字,更深地铭刻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其二、专题研究性阅读。
专题研究性阅读是指为了解决某个课题而进行的有计划、有选择的研究性阅读。专题研究性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修养品性、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实验中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性阅读的基本环节是:1、提出专题。主要由学生在预习阅读及课外自由阅读中,发现可行性的研究专题,确立研究性阅读目标;我也适时提出一些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专题,为研究性阅读定向。2、收集资料。蜜蜂酿蜜必须博采,专题研究性阅读同样需要广博的知识基础。于是,广泛的阅读便是专题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广泛地收集资料信息。这一开放性的阅读过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相关专题的知识,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3、合作探究。在收集、占有一定量的资料信息后,由学生针对专题进行切磋,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争辩、互相启发。专题研究性阅读将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传统语文教学中被动地掌握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发现并研究解决问题,而教师将从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专题研究的指导者甚至合作者。这种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又要求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将培养出学生团结协作、科学求实的优秀学习品质,有助于他们以后的终生学习及自我发展。 4、交流评价。经过合作探究之后,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小论文。形成小论文是总结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交流的基本方式。写小论文也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语文学习能力。专题研究性阅读使学生从平时单纯的获取知识,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最终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的目的。
其三、网络型读书。网络世界是无限丰富多彩的。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形式多样活泼,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无所不有。尤其是网络强大的检索功能更方便了学生开展专题性阅读。因此,网上图书馆这一重要的宝藏尤其需要着力开掘。从“世界电影的发展”,到“西藏文化研究”,到“痞子文学研究”到“网络文学现状”,网络媒体以其大容量和便捷的特点提供了各种专题性阅读的可能性。运用POWERPOINT、FRANTPAGE等制作软件,学生还把阅读成果形象地展示了出来,进而形成了专题知识库。各种读书BBS的风靡又提供了学生发表见解的舞台,在网上与来自五湖四海的不知名的读友相互切磋、交流,更浓厚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了他们阅读层次,使学生的阅读逐渐向发展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过度。当然,网络给我们带来无限方便和快意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语言文字带来了伤害。网络文学中存在着虚幻的意识,萎靡的精神世界、另类的语言,这样的阅读无疑是不利于塑造学生的精神、灵魂的。于是,我们开发这个空间,一方面在找寻大量有生命力的媒体语言,另一方面也把网络文学和经典文学对比着进行阅读,用传媒快餐文化的刻板与无趣,反证经典的魅力,重建语文经典阅读的舞台。
其四、读书报告会。适时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成果和体会,是巩固课外阅读成效,提高课外阅读兴趣,形成课外阅读习惯的好办法。与他人交流是正常人的正常愿望,通过交流课外阅读的做法、收获、体会,不仅可以巩固个人成就感,而且,这种集思广益、群体互动的多方向自我教育方式,对学生个体的教育和启发,比老师单向的教育要有效得多。为此,我曾在班级搞了“对我影响最大的五本书”、“我最欣赏的作家”、“网络文学之我见”、“我读韩寒”等语文课外活动。活动中我了解到了现在学生独特的阅读品味、阅读习惯和话语系统。他们欣赏余华、余杰等一批新锐作家思想的锋芒,他们喜欢韩寒这种“另类”的代表,他们也感动于《生命的留言》《根鸟》等书中对生命的态度、对理想的追求……这些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更由于都十分切合学生实际,效果应该说都是很不错的,其影响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生读书都非常踊跃,读书品位也大有提高。这种交流活动可以是以课堂形式开展,也可以是在课外三五成群组成阅读小组自由开展,在我班先后就曾经有过“韩寒作品读书小组”,“品诗社”,“红楼小组”等读书小组。
所有这些读书活动的开展,目的惟有一点,那就是充分挖掘我们身边的读书资源,在家庭、在学校、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与文化氛围,以培养学生随机读书、深入读书的意识。“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学生必然会勤读、乐读、善读。阅读中,学生自会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四、意 义
图书馆资源的开发与配置有利于新的教学观的实现。小小的语文课堂完成不了这一人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学生高尚而健全的人格的培养也不能仅仅仰仗几本薄薄的课本,把学生带进知识的森林,让他们自已去采摘所喜欢的知识之果,让学生的同学、朋友、家长都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知识、技能获得的“老师”,真正实现孔老夫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想的境界,使大语文教育观念由理念而成现实。
有利于21世纪的语文人才培养。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东西方文化激荡、融合,人与自然协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统一的世纪。新世纪人才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必须全球化。必须具有信息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并富有创造力。图书馆资源的合理的开发和科学的配置有利于直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品质乃至各种能力,获得课堂上难以得到知识、语言、文化以及认知结构,有利于21世纪语文人才的培养。
中学生作文 新分到七年级五班的感想和打算{作文}800字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