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 国家质检总局
11月 21日下午,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认证认可检验检 测发展“十三五” 》规划的相关情况。总局办公厅巡视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罗方平主持 发布会,国家认监委副主任董乐群进行了发布,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工信部、国家民委、司 法部、环保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体育总局、林业局、知 识产权局、 旅游局、 气象局、 铁路局、 中医药局、 供销总社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发布会, 以下为发布的主要内容:
一、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的背景
认证认可、 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工具 和技术支撑, 也是国家鼓励发展的现代服务业、 高技术服务业。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 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作用日益凸显, 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这在国家发展规划中得到充分体现。
国家 “十二五” 规划纲要及其系列规划首次明确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定位于现代新兴服 务业,多处写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相关内容,将其列为 11类生产性服务业、 9类高技术 服务业和 8类科技服务业的重要门类。在规划的引领下, “十二五”期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 营业总收入以年均 21%的速度快速增长, 据统计, 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由 2010年的 3619亿元增加到 2015年的 6440亿元。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强化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地位作用,在应用范 围、服务功能、创新能力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 《中国制造 2025》 、 《消费品标 准和质量提升规划》 、 《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 等专项规划也都明确提出充分发 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作用。
基于认证认可、 检验检测的基础定位和重要作用, 急需国家从规划和政策层面进行统筹
谋划和有力推动, 而过去仅有针对认证认可的专项规划, 涉及检验检测的内容则散见在各个 不同的行业规划之中, 缺乏从宏观全局层面对整个行业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客观上也 带来无序发展、重复建设、创新活力不足、国际影响力不强等问题。基于此,有必要制定一 部覆盖整个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的专项规划, 以便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 “十三五” 规划的 要求,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协同各部门各方面的力量,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发展水平。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制定工作的总体部署,质检总局、认监委牵头,会同全国认证 认可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和特邀单位共同组织制定本《规划》 ,对国内外认证认可检验 检测行业现状、 发展形势、 发展需求和发展目标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 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和 修改完善,最终由 32个部委联合发布了这一《规划》 。
二、 《规划》出台的重要意义
《规划》 是我国首次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进行整体设计和统筹布局的专项规划, 也 是首部由各相关部委联合制定并共同实施的行业规划, 对于贯彻实施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战 略,加快推进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全面落实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涉及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的相关任务和要求。 《规划》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质检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依据,与计量、 标准化等质量技术基础建设规划紧密衔接, 与各行业专项规划相互配套, 并为地方规划的制 定提供依据, 有利于强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的政策指引, 完善发展环境, 加快认证认可 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提质升级提供新动能。
第二, 强化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地位作用。 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的 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基础保障和支撑引领作用。 《规划》首次将认证认可检 验检测作为整体来进行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 有利于提高规划的整体效能, 避免分头管理和 无序发展,进一步夯实质量技术基础;同时,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融合发展,引导 从业机构做强做大做优,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三, 形成各部门共同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的合力。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具有国际 通行、社会通用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国家按照“统一管理,共同实施”
原则, 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机制, 各部门共同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发展。 这部规划由 全国认证认可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特邀单位的 32个部委联合制定并共同实施,能够更 好地满足各行业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日益增长的需求, 服务行业管理与行业发展; 同时有利 于加强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的协同管理,完善政策配套,强化多元共治,为《规划》实 施提供有利保障。
三、 《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十三五”期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的目标、任务、措施 和工作机制。归结起来,就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确定 建设认证认可强国“一个发展目标” ,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条工作主线” ,立足强化国 家质量技术基础“一个战略支点” ,建立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双轮驱动模式” 。下面,我重 点介绍发展目标、发展任务两个方面的情况。
关于发展目标。 《规划》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加快推进认证认可强国建设,整体上迈入 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认证认可大国,发证数量全球第一,在整体 上处于与国际同步发展的水平,在局部领域开始发挥引领作用。我们在《规划》中提出建设 认证认可强国的目标, 既是贯彻落实质量强国、 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 也是实现我国认证认 可“三步走”战略既定目标的现实需要,既具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围绕这一目标, 《规 划》提出了“十三五”主要发展指标,建立认证认可强国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提升中国认证 认可的国际影响、增强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提供了路径指引。预计到 2020年, 我国颁发有效认证证书总数将达到 240万张,比“十二五”末增长 64%左右;检验检测认 证服务业总收入达到 3000亿元左右,比“十二五”末增长 55%左右。总体来看, “十三五” 期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进一步发挥新兴服务业态的引领作用, 同时在 产业结构布局、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将有显著提升。
关于发展任务。 《规划》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完善行业治理能力、 促进产业发展、提升国际化水平、夯实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等方面,提出了“十三五”时期认 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的 6大类 64项发展任务以及 10项主要发展指标。为了落实这些任务, 重点实施四大工程, 即助推经济发展桥梁工程、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工程、 创新驱动 能力建设工程、 “认证中国、联通世界”工程。这 4大基础工程,立足于充分发挥认证认可
检验检测“传递信任,服务发展”的桥梁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公共服务属性、国 家治理体系重要治理工具的制度优势, 重点满足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质量提升、 战略性新兴 产业和国家战略基础设施、 “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与国家“十三五” 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紧密衔接。
此外, 《规划》 从法治建设、 配套政策、 工程引领、 实施机制等 4个方面提出了保障 《规 划》贯彻实施的工作措施。
四、做好《规划》宣贯实施工作
《规划》 是国家层面对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进行统筹规划设计的纲领性文件, 为各部 门各行业各地方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引。 为了把这部规划宣传好、 落实好, 我们将与 各部门一起,组织开展《规划》宣贯工作,建立《规划》实施机制,确保推进认证认可强国 建设这一目标落到实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是要广泛宣传动员。质检总局、认监委将会同各部门共同开展《规划》宣贯工作,通 过新闻发布、权威解读、专题访谈、宣贯培训等多途径宣贯《规划》 ,让社会各方及时了解、 加深认识、 积极支持, 形成推进 《规划》 实施的共识和合力。 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多多关注, 帮助我们做好宣传。
二是要加强统筹协调。 充分发挥全国认证认可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平台的作用, 会同各部 门共同实施《规划》 。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能,做好本《规划》与各部门专项规划 的衔接配套,推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更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行业管理。
三是要健全实施机制。建立《规划》任务分解和绩效评估机制,编制年度行动计划,将 发展目标及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对表”和“对标”的具体措施,组织开展日常监测、 年度检查和中期评估,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圆满完成。
(本文由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整理)
范文二:“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出台,健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列为重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我国经济转型和体制完善的关键时期。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方向,是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规划》是市场监管的综合性、基础性和战略性规划,强调从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出发,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出发,从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出发,对市场秩序、市场环境进行综合监管,为市场监管提供一个明确的框架,给广大市场主体一个清晰的信号和稳定的预期,形成综合监管与行业领域专业监管、社会协同监管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市场监管格局。
“十三五”市场监管规划
(直接涉及认证认可内容)
市场监管重点任务
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
推动市场开放共享。鼓励市场创新,发挥现代科技和商业模式的改革效应,促进区域市场开放、行业资源共享,提高全国市场开放度。发挥现代流通对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促进作用,通过大市场培育大产业、促进大发展。建立统一市场评价体系和发布机制,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强化竞争执法力度
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日常消费品的打假力度,严惩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强化对利用互联网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传播制假售假违法信息的监管。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农村假冒伪劣的打击力度,加强对食品药品、农资、家用电器、儿童用品等商品市场的整治,对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未经认证擅自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的行为,加强执法查处。强化假冒伪劣源头治理,建立商品生产、流通、销售全链条监管机制,完善重点产品追溯制度,构建清晰可追溯的责任体系。探索惩罚性巨额赔偿制度,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增强打击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的震慑力。明确地方政府对本地打击假冒伪劣工作的领导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和奖惩约束。
推动质量监管
围绕质量强国战略,完善国家计量体系,发挥计量对质量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发挥标准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发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传递信任的证明作用,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向国际高端水平迈进。
健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体系。加强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推进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市场化改革,支持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发展。完善政府购买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制度,健全在市场准入、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中采信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结果的措施和办法。加强创新,攻克关键技术,提高现场快速智能识别和定性定量分析的检测技术水平。加快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市场监管能力,推进其在电商、微商等新兴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维护质量安全底线。加强自愿性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筑牢质量品牌提升基础。加强检验检测认证品牌建设。深化国际合作,推进国际互认。
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
健全消费维权机制
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建立“谁生产谁负责、谁销售谁负责”的责任制,明确消费维权的责任链条,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健全消费品生产、运输、销售、消费全链条可追溯体系,实现产品可追溯、责任可追查。严格落实企业“三包”制度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完善产品质量担保责任,对问题产品采取修理、更换、退货、损害赔偿等措施。严格规范生产经营者价格行为,落实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建立产品质量和服务保证金制度,全面推行消费争议先行赔付。完善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在产品“三包”、重点消费品等领域实施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加强第三方专业监管和服务。
健全市场监管体制机制
加强大数据监管
发展大数据信用服务市场
积极稳妥推动市场监管数据向社会开放,明确政府统筹利用市场主体大数据的权限及范围,构建政府和社会互动的信息应用机制。加强与企业、社会机构合作,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社会众包等多种方式,依托专业企业开展市场监管大数据应用,降低市场监管成本。发展各类信用服务机构,鼓励征信机构、消费者协会、互联网企业、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依法采集企业信用信息,建立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市场主体信用记录,提供更多的信用产品和服务,扩大信用报告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加强信用服务市场监管,提高信用服务行业的市场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打击虚假评价信息,培育有公信力、有国际影响力的信用服务机构。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社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提高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透明度,为新闻媒体、行业组织、利益相关主体和消费者共同参与对市场主体的监督创造条件。
完善市场监管体制
推动社会共治
顺应现代治理趋势,努力构建“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新机制。强化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企业要履行好质量管理、营销宣传、售后服务、安全生产等方面的义务,引导企业成为行业秩序、市场环境的监督者和维护者,培育有社会责任的市场主体。引导非公经济组织加强党建、团建工作,自觉依法依规经营。结合行业组织改革,加强行业组织行业自治功能,鼓励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业自律规范,建立行业诚信体系,充分发挥服务企业发展、规范行业主体行为、维护行业秩序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第三方技术手段,为市场监管执法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推动社会共治立法,明晰社会共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加强社会公众、中介机构、新闻媒体等对市场秩序的监督,发挥消费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监督作用,健全激励和保护消费者制度,构筑全方位市场监管新格局。
范文三:《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相关情况通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 “ 十三五 ” 规划》相 关情况通报
作者:
来源:《中国纤检》 2016年第 12期
11月 21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 “ 十三五 ” 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相关情况。《规划》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会 同全国认证认可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特邀单位共 32个部委联合制定,是我国首次对认 证认可检验检测行业进行整体设计和统筹布局的专项规划,也是首部由各相关部委联合制定并 共同实施的行业规划,对于贯彻实施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建 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来源:国家质检总局)
范文四:“十三五”规划重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
“十三五” 规划重点 -检验检测认证服 务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定义及作用
定义:项目建议书又称立项报告,是由项目投资方向其主管部 门上报的文件,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建议书 内容包括项目的战略、市场和销售、规模、选址、物料供应、工艺、 组织和定员、投资、效益、风险等,把项目投资的设想变为概略的 投资建议。目前广泛应用于项目的国家立项审批工作中。
项目建议书通常是在项目早期使用, 由于项目条件还不够成熟, 仅有规划意见书,对项目的具体建设方案还不明晰,市政、环保、 交通等专业咨询意见尚未办理。项目建议书主要论证项目建设的必 要性,建设方案和投资估算也比较粗,投资误差为±30%左右。对于 大中型项目,有的工艺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协调量大的项目,还 要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项目建议书的主要附件之一。 作用: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发展周期的初始阶段,是国家选择项 目的依据,也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项目建议书是项目发展周期的初始阶段基本情况的汇总,可以 减少项目选择的盲目性,是国家选择和审批项目的依据,也是制作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涉及利用外资的项目,只有在项目建议书 批准后,才可以开展对外工作。
项目建议书批准后, 可以着手成立相关项目法人。 民营企业 (私 人投资)项目一般不再需要编写项目建议书,只有在土地一级开发 等少数领域,由于行政审批机关习惯沿袭老的审批模式,有时还要 求项目方编写项目建议书。外资项目目前主要采用核准方式,项目
方委托 智博睿 等有资格的机构编写项目建议书即可。
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区别
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前期两个不同的阶段, 其内容、 深度、作用都是不一样的。
项目建议书往往是在项目早期,由于项目条件还不够成熟,仅 有规划意见书,对项目的具体建设方案还不明晰,市政、环保、交 通等专业咨询意见尚未办理。项目建议书主要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 性,建设方案和投资估算也比较粗,投资误差为±30%左右。
一般地说,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是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之一。此外,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至少有方案设计,市政、交通和环境等专 业咨询意见也必不可少了。对于房地产项目,一般还要有详规或修 建性详规的批复。此阶段投资估算要求较细,原则上误差在±10%; 相应地,融资方案也要详细,每年的建设投资要落到实处,有银行 贷款的项目,要有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
很多项目在报立项时,条件已比较成熟,土地、规划、环评、 专业咨询意见等基本具备,特别是项目资金来源完全是项目法人自 筹,没有财政资金并且不享受什么特殊政策,这类项目常常是项目 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两个阶段合为一阶段。
以上基本是在传统的项目审批制环境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 研究的大致要求和区别。
随着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深入,特别是随着《国务院关于投资 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出台和落实,除政府投资项目延续上述审批要 求外,非政府投资类项目一律取消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和备案制。
像房地产等非政府投资的经营类项目基本上都属于备案制之列,房 地产开发商只需依法办理环境保护、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安全生 产、城市规划等许可手续和减免税确认手续,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 研究报告可以合并,甚至不是必经流程。房地产开发商按照属地原 则向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一般是当地发改委)进行项目备案即 可。
项目建议书的审批权限
目前,项目建议书要按现行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分级审批。 原则上,按隶属关系,经主管部门提出意见,再由主管部门上报, 或与综合部门联合上报,或分别上报。
1、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上更新改造项目
委托有资格的工程咨询、设计单位初评后,经省、自治区、直 辖市、计划单列市发改委及行业归口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家发改 委审批,其中特大型项目(总投资 4亿元以上的交通、能源、原材 料项目, 2亿元以上的其他项目) ,由国家发改委审核后报国务院审 批。总投资在限额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项目建议书分别由省发改 委、行业主管部门初审后,报国家发改委会同外经贸部等有关部门 审批;超过 1亿美元的重大项目,上报国务院审批。
2、小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下更新改造项目由地方或国务院 有关部门审批
A 、小型项目中总投资 10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总投资 500万美元以上的生产性外资项目、 300万美元以上的非生产性利用外 资项目,项目建议书由地方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
B 、总投资 1000万元以下的内资项目、总投资 500万美元以下 的非生产性利用外资项目,本着简化程序的原则,若项目建设内容 比较简单,也可直接编报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建议书撰写提纲
第一章 总 论
一、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概况
1、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名称
2、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性质
3、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承办单位
4、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建设地点
5、建设规模及内容
二、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总投资、资金筹措及效益情况
1、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
2、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经济效益
三、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优势条件
1、资源优势
2、产业基础
第二章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一、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提出的背景
二、投资的必要性
三、项目建设的目的意义
第三章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建设条件
一、选择原则
二、厂址选择
三、建设条件
1、气候条件
2、水文
3、自然资源
第四章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一、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市场现状
二、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销售方案
第五章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建设方案
一、产品方案
二、工艺系统
三、设备方案
四、工程方案
第六章 环境影响与节能评价
一、环境影响分析
1、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
2、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污染及治理措施
3、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二、节能节水
1、节能措施
2、节水措施
第七章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组织与管理
一、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实施管理
二、劳动定员
三、人员培训计划
四、劳动安全卫生
1、劳动安全
2、职业卫生
五、消防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估算结果
1、建设投资估算
2、建设期利息估算
3、流动资金估算
二、资金筹措
第九章 财务评价
一、成本分析
二、销售收入
三、利润
四、项目财务评价
(一)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二)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五、盈亏平衡分析
第十章 风险分析
一、风险影响因素
(一)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市场风险
2、预测方法风险
3、组织管理风险
4、核心人员流动风险
5、财务风险
(二)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二、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一)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各种风险对项目的影响分析见下表。 风险影响评价表
(二)风险规避措施
1、市场风险
2、组织管理风险
3、人员流动风险
4、财务风险
第十一章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结论与建议
一、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结论
二、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建议
关联报告: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申请报告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市场研究报告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商业计划书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项目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范文五:上海发布《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 完善检验检测与风险监测体系
上海发布《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 完
善检验检测与风险监测体系
上海市政府7月发布了《食品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力争在未来五年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每一道防线,建立与特大型城市相符合的食品药品安全现代制度体系。《规划》明确提出构建“ 四位一体” 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 实现全市食品药品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检验检测项目全覆盖,基层街镇监管所快速检测装备标准化配备率到达 1 0 0 % ,快速检测项目比“十二五”期末增加 4 0 % 。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上海全市要完善检验检测体系。按照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 分级负责、规范建设的原则, 以市级检验检测机构为龙头, 区域检验检测机构为骨干, 基层监管所快速检测为基础, 第三方机构和企业检验检测为补充, 构建科学、 公正、 权威、 高效的“四位一体”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 实现全市食品药品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检验检测项目全覆盖。基层街镇监管所快速检测装备标准化配备率到达 1 0 0 % ,快速检测项目比“ 十二五暠 期末增加 4 0 % 。
市级检验检测机构重点构建国家级检验检测研究中心和国家、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科技研发、 技术仲裁、 风险评价和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的综合性、 丏业化、 国际化水平。区域检验检测机构重点满足食品药品监管的技术保障要求, 为区县日常监管和应急处置提供可靠和必要的技术支撑。在基层监管所建立规范、 达标的快速检验室, 具备食品药品中主要微生物、 重金属、 农药残留、理化指标等定性快速检测能力, 基本覆盖日常监管需求。充分发挥社会第三方机构和企业自检实验室的作用, 基本满足食品药品产业发展和企业产品质量检验需要。
完善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建立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 完善市、 区县两级食品、 药品、 医疗器械、 化妆品不良反应/ 事件和安全风险监测、 评估和预警的机构、 机制建设, 建立覆盖不良反应/ 事件监测、 质量抽验、 投诉举报、 监督执法及舆情监测等全方位的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
“十三五”期末, 实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达到 1 0 0 0 份/ 百万人,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数达 2 0 0 份/ 百万人, 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数达 1 0 0 份/ 百万人。建立部门间风险监测数据实时共享机制, 完善食品药品风险监测的信息平台建设, 提高监测数据分析的智能化水平。加强药品、 医疗器械和化妆品风险监测哨点医院建设, 提高重点品种监测和风险预警能力; 积极培育和引导高校、 科研院所和其他相关丏业机构等社会第三方提供丏业技术支持, 参与食品药品风险技术评估; 加强风险交流, 及时向社会发布相关监测预警信息。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