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感受基层工作者生活的不易,我们组成员调查了电子科技大学内及周边工地的部分工人。经过采访与资料的收集,发现了一些现象和问题,通过调查报告展示我们的调查成果。
一 、采访记录
采访者一:电子科技大学校园工地的一名工人。 在采访时他刚刚完成工作,正在清洗手上的灰尘。他是为了生活在工地打临工,儿女不在身边,在工地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因工地没有公共食堂,平日的三餐都是在外面随意了事。他对于生活还是有一种无奈的感觉。
采访者二:一名校园工地负责挖土的老婆婆。 本地人,家里条件一般,儿女没有让自己操心。她来干活主要是为了通过在工地打工,给孙子赚一点学费,自己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孙子能够有所好的发展。在周末可以回家,看看自己的家人。但是工作方面还是比较辛苦的,平时也是在外面东吃一顿西吃一顿。在平日里,工作量也比较大。
采访者三:龙湖工地的一名60岁的门卫老人。 家住宜宾,妻子在多年前去世。因为大多数工地在55岁以后就不接收工人了,自己无奈只能选择当一名门卫。工资不多但够生活所用,主要用于自己一人的开销,余留的就留给孙子,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但都在外地,基本上只有一年春节的时候才会见上一面。同时,家中与儿媳的关系处理的并不好,他们只有在缺钱的时候才会联系自己,平日里都不会过问自己的生活,基本属于半隔离的状态,每天的工作就是坐在值班室内守着工地,与另外一名工友轮流值白夜班,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能够明显的感觉到老人的一种空虚感,他有足够的热情和心态来与我们畅谈自己,并对我们的离开表示的一种留恋,这种感觉其实是十分的不舒服的。此外老人对于自己的一生表示有些的遗憾。因为自己的出生时刚好遇见了**,之后又遇见了**,所以自己并没有读到多少的书,因此也没有什么文化,在之后的生活中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谋生的技巧,对生活表示十分的无奈。老人透露,自己对未来的也没有什么期望,唯一的希望就是能够安度晚年,入土为安。不过,老人对于我们未来年轻人的期望是十分巨大的,从他的口中我们能够明显的感受到那种因为自己没有读过书,而深深后悔的感觉。他十分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贡献社会回报这个社会,这十分令人感慨。
采访者四:化工厂工人群体。 基本以中年人为主,平日生活中很少有机会能够回家与家人见面,工作环境较为恶劣,不是比较能让人满意。工资条件一般,算是自给自足。在家庭方面大都存在与家中子女的一种赡养问题。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存在文化断层现象,但大多表示对于自己目前的生活也是较为满足的。
二 关于其中几个问题的分析
基层工人的生活问题
经过小组的实地采访调查,从他们的回答之中,大概能够得到以下信息。
被采访者们均为普通工人,来自本地与外省的比例参半,以中年为主。我们最先了解的是工人们的住宿与饮食问题,外省工人们均居住在统一宿舍之中,本地工人晚上会回家住宿。宿舍是普通的简易房,一般每间居住6-7人,现在天气逐渐转凉,可宿舍里却没有什么供暖设备;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也没有什么娱乐设施。令人欣慰的是,工人们可以获得免费的热水供应。从工人们的口中得知,一日三餐需要自己来解决,工地并不提供饭菜。从我们的观察看来,工人们大多会选择较为廉价的餐厅,以此来减少平时的开支。
接着我们对工人们的权益问题进行了解,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次采访中我们并没有出示学生证,他对我们怀有警惕,大多以套话回答为主,各方面问题的答案都十分标准,因此我们认为包工头可能对工人们有过统一的“培训”。工人们都享受有社保医保,以及意外伤保险等。工人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9小时左右,工作环境脏,苦,危险。从他们的口中得知,月结工资偶尔会有拖欠工资的现象,日结工资基本没有发生过拖欠现象,还有一种方式是,以每天的工作量来结工资,此种情况也无拖欠现象。
最后我们在与他们的对话中了解到,被采访的工人们,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未能接受足够的教育,大多文化水平较低。也因此,他们无法从事那些技术性的工作。但从他们的回答中看来,他们并没有什么抱怨,话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满足感。值得一提的是,在被采访者中,基本都已年过中年,外出赚的钱,除了维持生活外,还多作为给孙子孙女的一份零花钱。说道这里,叔叔们都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我们小组发现,被采访的工人们,大多都比较孤单,对家人尤其是子女十分想念,对子女们很少主动联系感到无奈。也正因此,工人们之间的感情十分淳朴,深厚。
工人的人际交往及亲情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基层工人的人际关系比较冷淡。他们大多离家较远,人生地不熟是他们人际关系窘境的幕后黑手之一。出于他们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担忧,他们更倾向于跟随施工队进行长达数月的工作,自己与施工队的工友逐渐成为了好朋友,大家相互尊重、其乐融融,他们用这种氛围来缓解自己人际关系上的弱势。
一些基层工人与老板或工头的不和谐(压迫)关系在前些年也是被媒体曝光过,不过在调查中,让我们欣慰的是工人们均反映老板人很好,还会经常来工地视察问候。
工人们离家打工,最想念的还是自己的父母孩子孙子,而那个门卫爷爷却要从六月份一直待到春节才能回家,和孩子见面。老伴已逝的他就这样孤单地在异乡打工。想必也是因为孤独使然,爷爷与我们小组四人无话不谈,对我们四个陌生人敞开了心扉。
这些五六十岁的基层工人的子女已成家立业,但是这些子女不仅缺少对父母的关怀,而且还会向父母要钱,实在是让人无奈又感到可悲。
工人的生活工作是苦的,他们的心灵也是孤单的,身在异乡总让人倍感思亲,生活所迫又不得不在外打拼,这或许也是工人们的无奈吧。而对于那些已然成家立业的子女而言,你们又怎肯让自己已不再年轻的父母在异乡干着这样劳累的工作呢!当然,特殊原因之下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对父母的关怀不应缺席。
同时这些基层工人在社会也是处于中下层,忙活一天,拖着疲惫身躯,穿着脏兮兮的衣服,或许还要受到社会上某些“冷血动物”的歧视。在此我们呼吁,请尊重他们及他们的工作,他们也是城市的建造者,依靠自己的双手而生活。 工人群体的文化问题 在我们所调查的工人中,大部分为所受教育水平比较低的人,并且在和第三位采访者的交流中,发现了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老人出生于1958年,刚开始上学的时候遇到了**,随后又接着经历了**,十多年没有接受教育,以至于没有办法胜任一些更好的工作,只能去当一个门卫。而他的孙子,由于沉迷于手机游戏而使学习不够优秀,老人所表现出来的对孙辈的关心和爱,是发自内心的,也看得出老人的确体会到教育与文化熏陶的重要性。说到这里的时候,老人家还语重心长地希望我们大学生好好学习,别再吃他当年没有文化的亏。老人的经历,其实只是文化断层所造成的社会效应的冰山一角。 据老人自述,自己当时也是村里很聪明的孩子,但由于论成分推荐没有接受更高的教育。可以想象,当时也一定有不少的与老人遭遇类似的人,由于教育原因,他们一生都很难进入到更高的社会阶层,较低的受教育程度也决定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对这样别人看不起的工作觉得比较满足,忧虑的事情少了,幸福指数也就很高,他们作为社会基层的建设者,是非常值得令人尊敬的,只是由于十年的文化浩劫,不得不放弃或许更好的未来,这还是有些遗憾的。
我又想,如果教育的缺失,对于他们普通工人来说,不过是决定了个人的未来,那么对于那些决定社会发展的人来说,这十年所造成的变化是十分巨大的,而且,在科学技术方面,文化断层,像是埋下的一颗可怕的地雷,在几十年后才会被发现对于一个国家人才培养所造成的危害。
三、对于此次社会调查的总结
总的来说,这次的社会实践调查比较满意,通过此次的实地调查,我们对工人的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很苦,但也依靠自己的双手而劳动、幸福着。他们可能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为了自己的孩子、孙子而努力着。同时,这次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数据支持,调查对象范围不广等,下一次应加以注意。对于我们调查的工人阶层,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感激他们的付出,同时要更加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