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大学生人数剧增,就业压力,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这不但是对能力的要求,更是对素质品质的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快节奏的大学生活中无所适从,缺乏目标。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我们展开了此次调查帮助大学生了解如何才能更加完善的发展自己,怎样使自己以一种健康的心态越走越好。
本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此次活动以全国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以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发放,以了解并改善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为调查目的,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76份,回收率为76%,其中有效问卷64份,有效率为84.21%.。报告从有效问卷采取抽样的方法,选取40份作为样本进行分析.。调查显示一个令人震惊和不安的结果:中国有将近三分之一大学生对生活不满意且缺乏安全感;有60%大学生感觉孤独和愤怒;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这一调查结果不仅令国人感到震惊,而且也督促我们更加重视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现将统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的现状公布如下:
一.自我意识方面的现状 在此次调查中,主要凸显出这样一个问题,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例如,第1题关于个人的自信问题,其中大部分其中32%的同学认为,自己会在有些时候表现的自信,而仍有31.5%的同学表示自己处于一种自卑的情绪中。这一现象表明多数大学生仍对自己的各个方面都不是很满意,他们的压力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并非所爱,这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内在冲突与痛苦之中。另外,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各种大小不断的考试这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心理的反应,也是对整个社会状况的折射如严峻的就业形势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压力。大学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尤其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再如第4题“上大学后,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其中33%的同学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由此可见,大一学生在学习上急需得到指导并寻求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二.心理情感方面的现状调查发现,12.58%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8,43%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而且,学生心理问题分阶段各不相同,一年级大学生集中表现为新生活适应问题,兼有学习问题、专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二年级出现的问题依次为人际交往、学习与事业、情感与恋爱;三年级集中在自我表现发展与能力培养、人际交往、恋爱与情感问题;四年级则以择业问题为多数,兼有恋爱问题、未来发展和能力培养问题等。而和城镇大学生相比,农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一些。过度的压力使大学生们在情绪上容易失落苦闷或者烦躁,或许这也是造成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经过访问,他们中大部分会有一种难以表达的苦闷和抑郁,感到前途渺茫,对一切都觉得索然无味,老是郁闷,但又无法排解,即使遇到喜事,也毫无喜悦的心情。针对本次调查中显示出来的问题,一些专家总结这可能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生理原因和社会中自我的需要造成的。从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的转变时期,这一阶段中,会出现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冲突,强烈交往的需要与孤独感的矛盾冲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矛盾冲突如果存在过于强烈和持久,在遭遇某种刺激时,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并且得不到正确的排解,就会造成越轨行为或者失范。从现实生活来看,大学生们在中学时形成的优势消失,“中心”地位受到威胁,也会使之产生失落感和恐惧感。此外,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了很大的比重。独生子女常常带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缺乏社会锻炼,心理较为脆弱,也容易引发上述问题。
三.经济方面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我国的国力增强,经济实力显著上升,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家庭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是当今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困难,在第17题“你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够用吗?”中,有67%的同学基本够用,更有11%的同学有剩余。以上都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于经济生活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情况明显下降。
四.人际交往的现状人际交往问题是在本次调查中反应较为突出的问题。在第6题,“请将以下几项所带给你的心理压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学认为“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而在第7题,“你回因同学一个扫你面子的玩笑而生气名么?”,有百分之31.25%的人不会,33.56%的人表示会生气,剩下的人表示会视情况而定。这一结果,不但是现代大学生更注重自己的形象的表现,也是社会中独生子女增多的反应,使得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增强了自我意识,他们更加看重自我。坚持自我的原则是对的,但如果一个人太以自我为中心,就会是人际交往出现问题,建议大学中应该设置一些关于公关交往方面的课程,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基础,使他们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同样,在第9.题中“若朋友不小心打碎了一个你非常心爱的物品,你会一点不发怒的原谅他吗?”选择“不能”的同学占到56.31%,略胜选择“会原谅”的一筹,这体现了大学生还是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并且调查中还发现,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面对如此多的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内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体会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于是形成隔阂。如在第20题中“能否适应来自不同地区同学的生活方式?” 相当一部分同学选择不能,这更反应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针对当今大学生的上述一些心里现状,我对此提出几点意见: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性格的形成与其家庭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与交往能力,不能因为是独生子女而过分溺爱,要培养他们自我独立的能力,这样有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其次,向社会公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要是大家认识到心里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如今快节奏充满压力的社会中,如果调整不好心态,很可能是自杀现象增多。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建设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再次,丰富与规律大学生活。学校要先明确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这三方面的正确处理关系,只有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是大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内心,了解排解压力和苦闷的方式,才会变面一些不必要的矛盾。
最后,学校也应该开设一些必要的心理咨询室。但要注意,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隐私,如果未能如此,不尽不会解决问题,还会使问题越演越烈。只有通过教育与辅导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改善现状的目的。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社会与校园文化建设中,才能真正起到改善作用。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肩负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文雅的氛围,保证学生在优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的使命,这样才能是大学生不断地提高认识、升华情操、磨练意志,从而铸就健康的经得起考验的心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