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题答案如下:
从国际经验来看,物流领域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比较普遍和成熟的领域,物流企业正在转变为信息密集型企业群体。目前,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据调查,我国的物流服务企业中,仅有39%的企业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落后成为我国物流公司发展的最大软肋。
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的最主要标志就是针对物流活动的需要而开发设计的、使用大量信息技术支持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目前,国际上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物流供应链系统是供应链管理(SCM),部分企业由于对物流的需求只局限于仓储、或者对物流需求比较有限,则会选择使用供应商管理库存系统(VMI) 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中的物流管理部分。据调查显示,SCM、VMI及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我国企业中的实施尚不足十分之一,其中制造企业应用情况略好于流通企业,流通企业中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比例目前则仅为3%左右。
在信息技术没有广泛应用的情况下,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的服务比较单一,特别是集中在运输和仓储等传统储运活动方面,物流企业的竞争优势只能通过其物流设施能力的提高和价格水平下降来体现。这种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对物流服务企业信赖,从而影响物流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物流企业的长期发展。 发达国家物流企业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持,物流服务和经营范围已经转向供应链全过程的物流管理和运作,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面的物流解决方案和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而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目前尚不具备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全面物流解决方案和全方位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本身信息化程度也比较低,其内部物流功能整合和一体化也处在起步探索过程中,企业对全方位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还比较少;企业竞争仍然停留在围绕企业在不同物流环节的服务需求这个初级水平上。
由于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大量的物流活动只能停留在企业内部。以制造企业为例,其近80%的原材料和成品的物流服务由企业自我服务系统和供应商承担的,只有20%的物流服务是有专业化物流企业提供的。同时由于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就企业内部的物流发展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也比较少,物流活动还没有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分散的、低水平的物流管理活动比较多见。
企业要想增加自身物流供应链的竞争力,首先要对物流管理软件的重要性产生足够的重视。通过合理运用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企业可以有效降低库存和运输成本;整合各业务环节,协调同步的经营活动,实现实时的信息交流,确保各环节之间信息透明;协同物流上下游之间进行整合和合作,将整个物流的相关资源都连接起来协同管理;实现业务应用过程中的个性化、差异化;任意重新定义物流的业务组合以满足货主的要求或某些行业特定的要求,以最小的成本来为客户服务……最终达到优化物流供应链资源,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力的长远目标。
仅靠企业自身还远远不够。国家应当尽快制定推进我国社会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规划或纲要,以加快我国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步伐,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和市场需求。同时,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相关应用软件和技术设备的开发,因此,国家要鼓励和支持与物流相关的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的开发研究活动。一是在国家重点科研计划中加大对物流技术、特别是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力度;二是鼓励和扶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进物流管理和运营手段;三是扶持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的网络建设和管理创新。
随着许多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和物流企业信息密集程度的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出了较高要求。政府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培训工作,并加快培育物流领域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人才。
目前,我国已经有一些成功应用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的企业,也有一批发展迅速的物流先进企业。这些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应当认真总结,为更多企业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示范。
从广西钦州市政府了解到,今后3年,钦州将积极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扎实推进“三区两路一航道”建设,努力把钦州打造成面向中国-东盟合作和国际开放开发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加工制造基地。 “三区两路一航道”是指钦州保税港区、石化园区、科教园区;沙井大道至钦州港滨海大道、大榄坪至三墩疏港大道;钦州港30万吨级航道。今后钦州将重点推进上述工程,为打造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加工制造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现上述目标时,身处北部湾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为钦州带来机遇。2008年1月,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最终建成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 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中西部地区31个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承接地中,钦州是唯一的沿海城市,优势明显。目前,钦州开工建设的重大项目超过40个。 2008年5月,钦州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这是全国第6个保税港区,也是西部地区第一个保税港区。钦州保税港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发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等业务。 钦州市市长张晓钦表示,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今后,中国-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以及国际其他经济体与中国-东盟经济体的贸易将更多地以钦州作为中转和连接基地,钦州保税港区将成为国际物流链的重要一环。 有关专家指出,依托北部湾经济区、钦州保税港区及2010年将基本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钦州将可以实现打造区域性国际航运及物流中心的目标。 补充: 钦州市积极加快对外开放,外来投资不断增加,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印尼金光集团等一批实力强大的企业进入钦州港投资求发展。尽管钦州港并不是广西最大的港口,但钦州港在建设中有着强烈的发展意识、正确的定位和清晰的思路。在“以港引工、以工兴港”模式的带动下,钦州港不仅呈现出勃勃生机,更为广西与东盟海上合作提供了光明的前景。 良港带动良性发展 钦州港口岸属国家一类口岸,有56公里长的深水岸线,可建1至30万吨级的深水码头200多个,具有亿吨大港的潜力。1992年以来,钦州港建成投产的杂货、散货、油气、滚装、集装箱等公用、工业泊位共39个,港口设计年吞吐能力达到2409万吨。现钦州港已建成3万吨级航道,10万吨级航道将于今年竣工投入使用。2007年,钦州港口吞吐量达到1206万吨,增长58.3%,跨进了千万吨大港的行列。钦州港还将进一步加快大榄坪南等大型物流园区的建设,同时加快3000-5000万吨大型煤炭配送中转中心的建设。到2010年,钦州港将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23个,港口吞吐能力4000万吨以上,港口吞吐量3500万吨以上。到2020年,实现钦州港港口吞吐量达1.2亿吨以上。 依托港口优势,发展临港工业,增加港口吞吐量,是钦州港口发展的重要举措。在钦州港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钦州的临海工业园区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共有25家企业落户工业园区,建成投产16家,在建项目9个,其中,中石油1000万吨炼油项目已经国家发改委核准并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底部分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为320万千瓦的钦州燃煤电厂一期工程第一台机组已建成投产,正式并网发电。总规模310万吨纸、180万吨浆的金桂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已于2006年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大型进口能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钦州港两个7万吨煤炭码头一期工程设计吞吐能力1420万吨,已建成、在建的油气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2562万吨;东油沥青、新天德能源、大海粮油等一批企业建成投产。目前,钦州已形成了以石化、能源、造纸、冶金和粮油加工为主的临港工业框架,一批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正在加快进入钦州,临海大工业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加速形成。在建、筹建的临海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后,临港工业产值将达1000亿元以上。通过增强自身实力,钦州港将在未来的广西与东盟合作中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 口岸建设加快开放步伐 钦州港的发展离不开口岸建设,广西加速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对接东盟,既为钦州口岸建设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钦州港的口岸建设同样面临着“提速”的要求。为此,钦州港口岸从5个方面入手,确保了钦州港港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大通关”建设。以提高通关效率为目标,以通关国际化、信息化、规范化和法治化为方向,加快建设钦州港口岸联检大楼,进一步完善钦州港报关报检服务大厅设施,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构筑融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电子物流为一体的口岸信息服务平台,提高通关速度。完善口岸协调机制,实行通关便利措施,建设规范、严谨、便捷高效的一流口岸。 其次,争取尽快确定钦州港口岸开放范围。1997年钦州港口岸对外开放,明确对外开放的范围很小。随着钦州港口建设的飞速发展,原确定对外开放的范围已不适应发展的要求。现钦州港已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规定,完成了《钦州港口岸开放范围确定方案》。 第三,全力配合争取国家尽快批准设立钦州保税港区。以保税港区为龙头,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推进物流和加工、贸易互动,加快产业聚集,发展国际中转、配送、采购、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业务。利用保税港区的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进一步解决一般贸易进口商品保税问题、出口货物的退税问题和解决加工贸易中的深加工和结转货物问题,扩大进出口贸易。 第四,努力打造中国-东盟区域性港口物流中心。充分发挥所处的北部湾核心区域的优势,积极主动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借助临海工业港建设的力量,开通国际航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港口运营商、航运企业、物流企业和贸易公司,拓展港口运输和物流业务,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同时,加强软硬环境建设,提高物流基础设施配套性、兼容性以及物流的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内外贸一体化的区域性物流基地。 最后,加强口岸查验部门行风建设。口岸各管理部门根据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本系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简化管理手续和业务流程,公开办事程序和规则,规范收费标准和办法,实施企业分类管理,提高货物报关工作效率。积极开展文明口岸、文明窗口共建活动,建立健全内、外监督检查制度,提高口岸服务质量与水平。 通过继续推进口岸环境建设,优化口岸服务。钦州港在逐步实现海关、海事、检验检疫等“一站式”联检、24小时全天候通关的“大联检大通关”管理模式,同时也争取尽早实行网上报关、网上付款等新手段,为客户提供及时快捷的通关服务,并全力推进口岸与腹地联动,开展跨区域口岸通关合作,联手打造“区域无障碍”通关环境,全面提升钦州港口岸整体服务水平和通关效率,降低客户成本,使钦州港真正成为广西与东盟海上合作的重要节点。(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