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是牛的乳汁,营养丰富,食用价值很高。每100克牛奶含蛋白质3.5克,脂肪4.0克,碳水化合物5克,钙120毫克,磷93毫克,铁0.2毫克,硫胺素0.04毫克,核黄素0.13毫克,尼克酸0.2毫克,维生素A42毫克,维生素C1毫克。牛奶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仅次于蛋类,胆固醇含量每100克中仅含16毫克。碳水化合物全部为乳糖,甜度较低,但有促进胃液分泌和肠胃蠕动作用,在肠道中可转化为乳酸,有抑制腐败菌生长的作用。
牛奶的保健功能:1.补充钙质:牛奶具有很高的含钙量,即喝一杯200毫升的牛奶,可供200毫克钙质,且含有较多的乳糖、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吸收率高达40%,是仅次于母乳的最好补钙品。
2.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牛奶中的酪蛋白含有10%的磷,对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3.减少中风危险:牛奶中含有钾使动脉血管壁在血压增高时保持稳定,使中风危险减少一半,同时还可防止动脉硬化。
4.解毒:牛奶可以阻止人体吸收食物中有毒的金属铅和镉,具有轻度的解毒功能。
5.促进钙、铁吸收,防便秘:牛奶中含有将近5%的乳糖,可促进人体对钙和铁的吸收,增强肠蠕动,促进排泄。
6.增强免疫力,抑制肿瘤:酸奶和脱脂奶可增强免疫体系功能,阻止肿瘤细胞增长。牛奶中的β-酪蛋白,具有较强的抗变异原机制,能减少癌变;生物活性物质SOD能清除体内有害物质,增强免疫力,具有延年益寿作用。
7.护目:牛奶中的维生素B2,可提高视力。
8.改善睡眠:牛奶对人体具有镇静安神作用,睡前喝一杯牛奶可促进睡眠。
哪些人不宜饮牛奶
1.经常接触铅的人:牛奶中的乳糖可促使铅在人体内吸收积蓄,容易引起铅中毒,因此,经常接触铅的人不宜饮用牛奶,可以改饮酸牛奶,因为酸牛奶中乳糖极少,多已变成了乳酸。
2.乳糖不耐者:有些人的体内严重缺乏乳糖酶,因而使摄入人体内的牛奶中的乳糖无法转化为半乳糖和葡萄糖供小肠吸收利用,而是直接进入大肠,使肠腔渗透压升高,使大肠粘膜吸入大量水分,此外,乳糖在肠内经细菌发酵可产生乳酸,使肠道PH值下降到6以下,从而刺激大肠,造成腹胀、腹痛、排气和腹泻等症状。
3.牛奶过敏者:有人喝牛奶后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别严重过敏的人,甚至会出现鼻炎、哮喘或荨麻疹等。
4.返流性食管炎:牛奶有降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作用,从而增加胃液或肠液的返流,加重食管炎。
5.腹腔和胃切除手术后的患者:病人体内的乳酸酶会受到影响而减少,饮奶后,乳糖不能分解就会在体内发酵,产生水、乳酸及大量二氧化碳,使病人腹胀。腹腔手术时,肠管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肠系膜被牵拉,使术后肠蠕动的恢复延迟,肠腔内因吞咽或发酵而产生的气体不能及时排出,会加重腹胀,可发生腹痛、腹内压力增加,甚至发生缝合处胀裂,腹壁刀口裂开。胃切除手术后,由于手术后残留下来的胃囊很小,含乳糖的牛奶会迅速地涌入小肠,使原来已不足或缺乏的乳糖酶,加不足或缺乏。
6.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是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特点是肠道肌肉运动功能和肠道粘膜分泌粘液对刺激的生理反应失常,而无任何肠道结构上的病损,症状主要与精神因素、食物过敏有关,其中包括对牛奶及其制品的过敏。
7.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消化牛奶中的脂肪,必须供给胆汁和胰腺酶,牛奶加重了胆囊与胰腺的负担,结果使症状加剧。
8.平时有腹胀、多屁、腹痛和腹泻等症状者:这些症状虽不是牛奶引起,但饮用牛奶后会使这些症状加剧。
有乳糖不耐症怎么办
牛奶中所含的乳糖是一种双糖,因为分子太大,要在小肠中消化成较小的葡萄糖及半乳糖才能穿过肠壁进入血管中被吸收。但当小肠中的乳糖酶未能发挥作用时,乳糖就在大肠内发酵,大约半小时至2小时内出现胀气、腹痛、呕吐或拉肚子等症状。
一次性喝奶量过多,或空腹喝奶,都有可能诱发乳糖不耐症。采取科学的喝奶方式,如不要空腹喝奶,事先吃点食物;不要一次喝下大量牛奶,每次饮用量不宜超过100毫升,一份奶可以分几次饮用;每天增加一点饮用量,以逐渐适应。
对无法调整体质或是严重的乳糖不耐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乳糖酵素,帮助乳糖在体内分解,或是改喝酸奶、低乳糖奶。
喝奶别陷入误区
牛奶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几乎是完全营养品。牛奶中的蛋白质质量优良,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其它营养素的含量亦十分丰富,钙的含量高,且好吸收。牛奶在食品中是佼佼者。但食用牛奶要讲究科学,否则营养成分不但得不到充分利用,还会对身体带来不利的影响。
误区一:空腹喝牛奶空腹饮用牛奶会使肠蠕动增加,牛奶在胃内停留时间缩短,喝进去的牛奶不能充分酶解,很快会将营养成分中的蛋白质转化为能量消耗,营养成分不能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有的人还可能因此出现腹痛、腹泻。喝牛奶最好与一些淀粉类的食物,如馒头、面包、玉米粥、豆类等同食,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误区二:食物搭配不当牛奶不宜与含鞣酸的饮食同吃,如浓茶、柿子等,这些食物易与牛奶反应结块成团,影响消化。
误区三:加糖煮沸牛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在高温条件下牛奶中的氨基酸与糖形成果糖基氨基酸,这种物质不但不被人体消化吸收,反而会影响人体健康。牛奶最好新鲜饮用,加热温度不宜过高。
误区四:偏爱高加工牛奶并非高加工的牛奶营养都比鲜牛奶好。牛奶还是选用接近天然状态的为佳。因为经过多次加工,加入了多种其它成分,如微量元素或无机盐类对身体并非均为必需,有时还会过量。
误区五:高温久煮牛奶加热时,牛奶中呈胶体状态的蛋白质微粒会发生变化,在60℃~62℃时出现脱水现象,从而变成凝胶状态,随之还会出现沉淀。达到100℃时牛奶中的乳糖会焦化,并会使牛奶味道损失较多。
误区六:用文火煮牛奶文火煮牛奶所需的时间较长,牛奶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容易被氧化破坏,从而降低了牛奶的营养价值。
误区七:热牛奶贮在保温瓶里随着时间延长热牛奶的温度会下降,细菌在温度适宜时便会大量繁殖,使牛奶酸败变质,因此,煮好的牛奶宜在稍冷后便立即饮用,不宜保温久贮。
误区八:用开水冲奶粉奶粉不宜用100℃的开水,更不要放在电热杯中蒸煮,水温控制在40℃—50℃为宜。牛奶中的蛋白质受到高温作用,会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导致沉积物出现,影响乳品的质量。
误区九:用铜器加热牛奶铜器在食具中使用已不多,但有些中高档食具中还在使用,比如铜质加热杯等。铜能加速对维生素的破坏,尤其是在加热过程中,铜和牛奶中的一些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会加快营养素的损失。
误区十:吃冰冻牛奶炎热的夏季,人们喜欢吃冷冻食品,有的人还喜欢吃自己加工的冷冻奶制食品。其实,牛奶冻吃是不科学的。因为牛奶冰冻后,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和乳糖等营养物质就会发生变化,出现明显不均匀的分层现象。这种冰冻的牛奶,待解冻后,可出现凝固状沉淀物、上浮脂肪团,并出现异常气味等,其营养价值也随之下降。因此,存放牛奶的温度,以不低于0℃为宜。
误区十一:用无色透明容器存放牛奶鲜奶中的维生素B族受到阳光照射会很快被破坏,因此,存放牛奶最好选用有色或不透光的容器,并存放于阴凉处。
误区十二:药与牛奶同服牛奶中的钙、磷、铁容易和药中的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难溶、稳定的化合物,使牛奶和药物的有效成分受到破坏。
鲜奶质量的鉴别方法
鲜奶的新鲜度及质量检验尤为重要。以下就鲜奶的新鲜度介绍几种简易的鉴别方法:
方法1——感官鉴别:新鲜乳(消毒乳)呈乳白色或稍带微黄色,有新鲜牛乳固有的香味,无异味,呈均匀的流体,无沉淀,无凝结,无杂质,无异物,无粘稠现象。
方法2——将奶滴入清水中,若化不开,则为新鲜牛奶;若化开,就不是新鲜牛奶。若是瓶装牛奶,只要在牛奶上部观察到稀薄现象或瓶底有沉淀的,则都不是新鲜奶。
方法3——煮沸试验法:取约10ml乳样于试管中(或透明玻璃杯中),置沸水中5分钟观察,如有凝结或絮状物产生,则表示牛奶不新鲜或已变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