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时整 火箭点火升空。
9时10分 飞船进入预定轨道。
9时33分 “远望”二号捕获飞船信息。
9时34分 飞船正在进行环绕地球的第1圈飞行。杨利伟报告:“感觉良好。”
9时42分 李继耐宣布“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10时33分 测控船结束跟踪,“神舟”五号一切正常。
11时00分 飞船开始绕地第2圈,航天员由卧姿改为坐姿。
11时08分 杨利伟开始在太空中进餐。
11时12分至14时15分 杨利伟进行太空飞行中的首次休息。
11时50分 飞船开始绕地第3圈。
12时59分 完成使命火箭坠落,搜索火箭“黑匣子”工作正在进行。
13时39分 飞船开始绕地第4圈。
15时28分 飞船开始绕地第5圈。
15时57分 飞船成功变轨,航天员工作正常。
17时05分 飞船开始绕地第6圈。
17时32分 曹刚川与航天员杨利伟进行天地对话。
18时24分 飞船开始绕地第7圈。
18时40分 杨利伟在太空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
19时57分 飞船开始绕地第8圈。
19时59分 杨利伟和家人通话:我看到我们美丽的家了。
21时31分 飞船开始绕地第9圈。
23时08分 飞船开始绕地第10圈,航天员正在休息。
23时45分 飞船开始绕地第11圈,杨利伟安然入眠……
15时57分,载人飞船变轨成功。
据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飞船发射升空后,进入的是距地球表面近地点高度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43公里的椭圆轨道。实施变轨控制,就是要将飞船推入距地球表面约343公里的圆形轨道。变轨能否成功,对飞船按计划在轨进行科学实验和准确返回地面预定着陆场具有重要影响。
15时52分,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向杨利伟了解工作状况和他的身体状况。航天员向地面报告:航天服气密性良好,飞船工作正常。
15时54分,飞船变轨程序启动,指挥控制大厅右侧大屏幕三维动画实时显示,飞船尾部喷出橘黄色的火焰,加速飞行。很快,飞船又进入平稳的飞行状态。记者在指挥大厅大屏幕上看到,整个过程中,航天员杨利伟始终神情镇定。“远望”二号传来数据,表明变轨圆满成功。
16时,杨利伟再次向地面医监医生报告,心理和身体状况良好。
测控中心负责人表示,飞船运行的“上半时”进行得非常顺利,可以称得上漂亮,是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半时”主要是着陆和回收,预计也会成功。
航天员在空中随时要跟地面保持联系,要在接收到地面传来的指令的同时,向地面汇报飞船的运行情况,这就要靠天地话音系统来完成。
“神舟”五号飞船在距地球200公里到350公里的轨道氛围内运行,在宇宙空间,航天员的图象和话音是又多个通道通过短波或超短波从空中传到地面的,但是要想把图象完整地记录下来,并实时传回地面,这个通道的宽度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将图像数字模拟化,然后压缩180多倍,再通过一个很窄的通道传下来,地面再把它解压打开。
航天员在太空讲话时,不一定能跟他的口型匹配。所以话音也要数字化,然后跟图像结合起来传到地面。这样,地面看到航天员张嘴时,跟话音是匹配的。
话音传输和图像传输跟测控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飞船在中国的上空,可以进行正常传输,但是如果飞船出了测控区,传输的信号就会变弱。这时就应尽量多地传输话音,因为图像质量对信道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话音就多传输一点儿。
随着箭船分离,配备有直升机和特殊车辆的火箭残骸搜索小分队迅即在各预定落区开始寻找火箭“黑匣子”和箭体残骸。
按照计划,火箭的逃逸塔、助推器、芯一级和整流罩将先后落在从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到陕西榆林地区的4个落点,全线距离近800公里。
“搜索小分队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寻找火箭的磁记录仪。”应急救生大队负责人马兵其说。磁记录仪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黑匣子”,是记录火箭飞行数据的重要仪器,有助于了解遥测系统无法得到的一些数据。
记者昨日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悉,该校吴信才教授主持研制的MAPGIS地理信息软件,已被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采用,用以知道飞船主着陆场的搜救工作。
据介绍,这一地理信息软件可根据飞船返回舱的落点预报,迅速提供着陆点的地形、地貌信息,预测航天员返回地面后的安全状况,规划出搜索救援部队从待命点到飞船落点的最佳行军路线和备份路线,制定搜援行动计划等。
飞船返回是一个在庞大系统控制下的复杂过程,如果利用地图或其它资料进行人工判断,即使准确度很高,也可能由于速度慢而影响搜救的及时性。
据悉,这一地理信息软件参加了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前的系统联试和“神舟”一号、二号、三号三艘飞船的飞行试验,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只有这个啦,你是不是多啊?我笑!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