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责任与研究
【内容摘要】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多的引起社会的关注。主要表现为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盲目的自我膨胀和实际的自卑意识;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在利益关系上表现为以“我”为中心。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须加强大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与文化的修养,以及深化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高校应把社会责任感教育纳入教学任务,让大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责任。
【关键词】 大学生 责任感 社会 个人 教育
当今,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话题越来越多的引起社会各方面关注。大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社会责任感,当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为何出现如此情况与怎样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与原因分析
1.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希望自己成名成家,出人头地,但有的仅仅局限于实现个人理想的梦幻里,而没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起来。此次问卷调查显示,“你为什么要勤工助学?”76.3%的大学生回答是“为了个人的需求”,15.6%的大学生回答是“为了缓解家庭负担”,而只有8.1%大学生回答是“为了培养能力以便将来能为社会做一点贡献”。“当你遇到个人利益与社会或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你会放弃个人利益而服从集体利益吗?”64%的大学生回答是“不会”,23%的大学生回答是“可能”,13%的大学生回答是“会”。由此看来,当代大学生更重视个人理想,而轻视社会理想。他们认为社会理想太远、太大、太空,可望不可及,而个人的现实生活才是最实惠的。因而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发展的状态和现时的利益,进而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对现实负责。从本质上看,这些大学生是缺乏对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认识,缺乏对自己负有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和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具有的主人翁的严肃态度。
2.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得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个人的个性和地位真正凸现出来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正视并积极追求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要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和成就欲望及自我责任明显增强。此次有关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问卷调查中,对“你毕业后为了什么而努力?”的问题,有74.2%的大学生回答是“既为社会也为个人”,真正“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仅为9.7%,而不太明确的占10.5%,尽管大学生兼顾社会和个人,但在两者之间更偏重于个人。对“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问题,有3%的大学生回答没有考虑过学习目的。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显示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有13.8%的大学生以获得一张文凭为主要的学习目的。多数学生的学习目的更为实际,回答为今后能自食其力,谋求理想职业而学习的为33.3%,回答为提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而学习的为23.6%。这证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大多数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从单纯的一纸文凭转向校外竞争激烈的实际生活。他们更注重真才实学,更加务实,而表现出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大学生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例如,回答为报效祖国和为报恩父母或教师的仅有9人。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功利倾向还表现在,对将来能获得直接利益的知识能力加倍学习训练。对不能获得直接利益的学习则敷衍抑制。有资料显示,大学生中有45.2%人感到自己当前最缺乏的是社会责任感。
3.盲目的自我膨胀和实际的自卑意识。一方面,思想上把成功看得太容易,无论是对自己的知识还是动手能力都估计过高,超出了实际水平。例如对“假如某单位看中你,把一项目交给你负责,你认为自己能胜任吗”的问题,有64.3%的大学生回答“能”,有24%的人回答“也许”,仅11.7%的人回答“不能”。另一方面,又不能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一旦触及到具体问题,又转化成抱怨环境、无所作为的自卑意识。这些大学生同样是对自己所负的历史责任感缺乏正确认识。
4.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在利益关系上表现为以“我”为中心。这些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个人施展才干、大显身手提供了理想的舞台,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强烈地意识到个人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但同时又意识到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无情,惟有坐上个人奋斗的小舟才能游弋到功成名就的彼岸。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压力下,目光定格在个人的努力、拼搏上,凡事从“我”出发,以“我”为中心,崇尚“追求自我实现、完善自我价值”。当集体与个人发生冲突是,只强调个体,并以“我”为主;当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矛盾时,则以个人利益为重;缺乏为社会和集体牺牲的精神;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高收入和自我实现并重。例如此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考虑择业的因素时,有62%的大学生考虑“专业对口,能发挥特长”,60%考虑的是“经济收入高”,有41%回答“工作轻松而稳定”,这表明大学生从个人方面考虑的较多,对社会需要方面考虑的较少,有些大学生对那些不关己的事,采取回避、冷漠的态度。
二、路径之“四个选择”
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十分重要,应做到理性科学,系统全面,体现时代性。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种培育路径:
1.把握社会主流,引导大学生树立最高理想
社会主流是指在社会上被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并以之引导和规范社会成员思想、心理、行为等的存在,它具有大众性、动态性和可引导性。在我国,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都是被弘扬的,是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是值得每个公民去追求的,而资本主义社会所崇尚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等都应该是被我们所唾弃和批判的。不管社会怎样转型,国家怎样发展,观念怎么更新,我们心中始终都要有一个标杆,要紧紧围绕它所思、所想、所为。同时,大学生也应该树立最高理想,并且要为党的最高理想而努力。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有没有最高理想是一个人是否有社会责任感的间接体现。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最高理想,坚定他们共产主义必将实现的信心,在引导的过程中,通过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情景感染法等各种途径强化其责任意识,培育其社会责任感。
2.净化传媒阵地,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
大众传媒作为人们获取日常信息的有效载体,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人们的责任感、是非观等精神观念的形成有着指导性意义。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政府应完善行政服务体系,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坚决查处违法违规的传媒行为,严厉处分相关责任人。针对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网络传媒,政府还应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网络运营秩序,关闭传播非法内容或不良内容的网站,宣扬红色经典网站,鼓励大学生多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网站,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从大学生自身来讲,要做到自觉远离传播低俗内容的媒介,大学生做到“洁身自好”对净化传媒阵地有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自觉远离低俗信息这一行为体现了其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这一行为净化了传媒阵地,反过来又有利于其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3.坚持“治病救人”,规范大学生社会行为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一文中“找到了一个公式:团结——批评—— 团结。或者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9]去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因为大学生自身同社会责任感异化与社会要求大学生自身同社会责任感同化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是可调和可解决的,所以在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坚持用“治病救人”的方针去解决“问题”大学生。坚持“治病救人”,是为了规范大学生的社会行为,从而旁敲侧击,从侧面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反映思想,行为对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作用。”[10]P(77)大学生的社会行为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其思想的反映。在大学生中,也存在着一些失范行为,有些是受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有些是因为成长环境的影响,原因很多,但是要明确一点,这些失范行为通过教育是可以得到有效的纠正的,我们应该有信心把他们教育好,通过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使他们自觉的把教育内容外化为社会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效果。
4.完善教育制度,强化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要靠学校教育。大学以前的教育要完善教育制度。完善教育制度要从变革考试制度开始。由于考试制度的缘故,很多学校的课程设置紧紧围绕考试内容进行。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把学生的德育纳入到考查鉴定范围,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对学生文化成绩的考查。在大学,要改进教学方法。教育方式要变灌输式为启发分析式,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注意挖掘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对不正确的观点进行帮助时也要注意方法,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还应强化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实践证明,学生的情感调控直接影响他们的包括责任感在内的各种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培养。责任感反映个体的内在倾向,正是个体的情感与责任感的倾向性大致相同,才使得情感同样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8]一般而言,良好的、丰富的、健康向上的情感会有与之相适应的积极责任感。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