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小学生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07年4月11日14:28
出处: 作者:hrou
怀柔教科研中心艺术、体育教研室 张淑君
中国素以礼仪之帮,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学生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历来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北京作为首都,作为我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作为2008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学生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已成为社会的需要,明天的呼唤。随着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国际的交往不断的增多,文明的礼仪还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人格与国格。为了深入了解小学生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的基本情况,我们受北京教育科学院德育研究中心委托,就怀柔区小学生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现状进行调研。
我们于2005年6月,走进北京市怀柔区怀柔镇小学,抽样为四年级105名学生,其中男70人,女35人,分布于五个班级,统一下发问卷,采取单选和多选的形式,分别从学生自身情况、文明礼仪及行为习惯等几方面设问,发放并收回问卷105份,全部真实有效,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一、怀柔区小学生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基本状况良好
调查结果显示,怀柔区小学生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基本状况良好。本结论是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体评价得出的。具体表现在本区小学生日常生活的交往、言谈、举止以及所见所闻等方面。
(一)、文明礼仪较规范
1.爱国主义行为比较正确
文明礼仪最直接的表现是对国旗、国歌、国徽的认识和导行。本区小学生在回答“你认为唱国歌时应怎样”的问题时,认为应该“认真、严肃的站立并大声唱”的占97%,在你看到别的同学在唱国歌时,有100%的同学选择“认真、严肃地立正并大声唱”,这样高的比例说明本区小学生在学习主义礼仪方面做的不错,可以肯定。
这一结果表明,小学生对国歌认识教深刻,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2 .见到老师、长辈、同学、朋友时比较有礼貌
在“见到老师,长辈时应该怎样”一题时,98.1%的学生认为“应该主动打招呼问候”,并且与实际相吻合的是,同样有98.1%的学生能做到主动打招呼问候,在与同学、朋友相遇时,94.3%的学生能主动打招呼问候。在你见到的同学“在见到老师长辈时”的表现,答案不及前两个集中,表现为:
表1
项目
人 数
百分比
主动打招呼的同学
85
81
如果平时对他不错的打招呼
9
0.9
能躲时躲
5
0.05
不打招呼问侯
6
0.06
由此可见,学生观察到的同学表现的文明礼貌不及本人理想。
3.比较遵守交通礼仪,能做到右行礼让
在公共场所和交通要道上右行礼让,100%的学生认为是赞同的, 看到的同龄人60%的能做到右行礼让,31.4%的同龄人大部分能做到,而自己有86.7%能做到。由此可见,学生在遵守交通礼仪方面做得比较好。
4.乘车时,能做到不拥不挤
在乘车购物时,93.3% 的学生认为乘车购物应该做到不拥不挤,92.4%的学生自己在乘车购物时能做到不拥不挤。
5.观看演出、比赛时,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文明喝彩
奥运会的举办,观看演出和比赛的礼仪非常重要。92.4%的学生在观看演出和比赛时能做到文明喝彩的看法是“应该做到”,96.2%的学生在观看演出、比赛时做到文明喝彩了,而看到同龄人中有的人当中62.29%的人做到,26.7% 的学生看到的是“大部分人能做到”。
6.学生的行为习惯较乐观
(1)对于地上的纸屑学生能做到正确处理
74.3%的学生 的学生“没有看到垃圾桶也会把纸屑收集起来,到有垃圾桶的地方再仍掉”;22.9%的学生是“如果有垃圾桶就会把纸屑仍进垃圾桶”;而见到同学的做法是:48.6%的学生“没有看到垃圾桶,会就近把纸屑收集起来,到有垃圾桶的地方再仍掉”;12.4%的学生如果有垃圾桶,就会把垃圾仍进垃圾桶。说明学生的行为习惯多数较好。
(2) 能正确对待随地吐痰
随地吐痰是生活细节,却能够表现一个人的素质,95.2%的学生认为随地吐痰不对,不能随地吐痰,而见到的同学 40%的同学不随地吐痰,30.5%的学生很少随地吐痰,在大街有痰时,63.8%的学生是吐到手纸里,然后仍进垃圾桶,28.6%的学生吐到垃圾桶里;
(3 )在公共场所,多数同学能够做到轻声交谈
在公共场所,70.5%的学生认为应该轻声交谈。在见到周围同学的表现是57.1%的学生轻声交谈,23.8%的同学有时轻声。
(4) 学生能够做到不说脏话
98.1%的学生认为”学生应该讲文明不说脏话”,59.0%的学生经常见到的情况是“许多同学不说脏话”,18.1%的学生见到“部分同学不说脏话”,85.7%学生自己能做到“不说脏话”。
(5) 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意识较强
在回答“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时,有89.5%的学生的看法是“应该做到”;93.3%的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55.2%的学生看到周围同学能够做到。29.5%的同学“大部分时候能做到”。
从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怀柔区小学生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基本状况是良好的,但也清晰地看到,仍存在一些问题。
二、本次调查显示的小学生在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中的问题
怀柔区小学生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中的问题主要有:家庭环境及父母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影响不太乐观;学生的习惯并未转化为自觉行为等。
在本次调查中,为了提高调查的可信度,在同一项目上,我们设置了自评和他评两个角度,学生中的问题很多是以他评中反映出来的。
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容乐观,家长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有待提高
在105名小学生中,居住在城市的有74人,占70.5%,郊区的占24.8%,城乡结合部的占0.05%。
母亲的文化程度,除24人“不知道”以外,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62.9%,大专及以上仅占14.3%;父亲的文化程度,除19人“不知道”以外,高中及以下占59.0%,大专及以上占22.9%。由此可见,父母的文化水平并不高,这是一个不容乐观并比较重要的环节。
父母的工作,只有父亲一人工作的占24.8%,母亲一人工作的占10.5%,双职工占64.8%。
学生的家庭情况如下:
家庭情况
数字
百分比
完整家庭
97
92.4
单亲家庭
1
0.01
离异重组家庭
6
0.06
独生子女家庭
82
78.1
多子女家庭
18
17.1
你的父母工作的态度和管理方法:
很有权威、我很佩服他们
42
40
比较专制、不正释我的想法
21
20
比较放任 不太管我
0
0
什么都听我的
2
0.02
改管就管,该放手就放手
40
38.1
由此可看出,20%的学生认为家长“比较专制,不了解我的想法。”
在家里教育指导帮助的工作主要由:
父母承担教育,母亲照顾日常生活
27
25.7
母亲承担教育,父亲照顾日常生活
24
22.9
父母亲共同承担
47
44.8
全部由母亲承担
5
0.05
全部由父亲承担
2
0.02
统计表明,父母亲分工教育的占多数。
在学生的基本状况,即家庭教育及环境中,对学生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的熏陶,父母的文化水平及家教能力在孩子的文明和习惯中占着比较重要的位置,直接影响并发挥着作用。
在与同学相处时,20%的学生有矛盾时易发生冲突。11.4%的学生做到的事也热情的包揽下来。这说明孩子的宽容度不符,同时有哥们义气、逞能的表现。
看到地上有纸屑,见到有18.1%的同学“附近没有垃圾桶就不会管”,12.4%的学生把纸屑扔进垃圾桶太麻烦,有垃圾桶也不管,0.07%的学生在校园就管,在马路上就不管,0.04%的“有同学在就管,没有旁人就不管”,11.4%的学生有时随地吐痰,学生的口中有痰时,0.04%的学生没带纸巾,只好吐在地上,这说明随地吐痰的现象还时有发生,有人还未养成自己的行为习惯。
在公共厕所,你见到周围同学的表现是:19.0%的学生有时大声说笑,见到同学们0.07%有时说脏话。12.4%的许多同学经常说脏话,0.04%的同学对说脏话已经司空见惯。学生自己0.06%有时不自觉地说些脏话。0.09%控制不住自己,经常说脏话。
由此可见,学生地文明习惯还未形成自觉意识和行为,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训练。
三、分析与讨论
统计结果显示,我区小学生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多数还属于优良。但在随地吐痰,说脏话,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方面还有欠缺,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与居住的环境及家庭熏陶有关系
我们收集数据的学生基本在农村及城乡结合部,这种环境,比如生活在农村,文明及习惯意识相对薄弱,环境相对恶劣,因此,文明卫生习惯不太容易养成。
家长的行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孩子的行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即提高家庭成员的自身修养,“齐家”即整治家庭,只有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特别是家长的素质提高了,家庭才能和睦、和谐、积极向上。在调查中有一位同学这样说道:“其实我是想遵守交通规则的,但我的家长要赶时间,他拉着我就跑,我也没办法”。在学校所受到的丰富的道德知识在家长的呵斥下,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它直接造成了孩子头脑中道德认识标准的模糊。家庭环境当中,文明的职业,文化水平及教育能力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习惯。
2. 学生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在某些方面还未形成,与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要想改正某种不良习惯,也不可一蹴而就。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发现,一般人要想革除一项旧习惯,大概需要三个星期的时间。学生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在某些方面还未形成,与他们从小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而培养习惯就像犁地一样,是个慢功夫。
四、建议与对策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小学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
1.进一步加强对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教育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工作,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要把此项工作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明确“习惯就是质量”认识,聚精会神的抓好落实。作为学校常规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入研究,精心布置,整体推进。
3. 建立并完善文明礼仪和行为习惯教育的内容体系
分阶段明确内容,研究年龄、心理特点,寻求最佳形成途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把新课程要求的新理念、新要求充实进去,体现时代性、完整性、科学性。
努力教育学生,使学生提高对文明礼仪规范的认识,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
3.建立良好的文明礼仪教育环境,探索三结合教育途径
学校也要承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功能,特别是公德教育。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家长学校,以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树立家长言传身教并举的观念;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孩子的教育功能,提醒、督促、帮助和纠正部分家长的不文明行为,进而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共同帮助、提高孩子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公德意识。良好的环境不仅具有陶冶情操的作用,而且具有心理行为的制约作用。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整洁、优美、生气勃勃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着强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育活动中,学校与家庭、社会文明教育相结合,努力探索三结合教育途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育人空间,充分利用教师家访、家长来校的机会,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行为表现,请家长给自己的孩子打分。通过考评,让学生对照考核内容,明辨是非,看到自己的优点、成绩和进步,知道自己的缺点、问题和差距。从而下决心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4.养成教育是文明礼仪教育的桥梁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教育本质的理解。而“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势。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这是因为一个人良好的习惯一经形成,他的意识就会得到解放,其智力活动就能进入积极状态,从而形成行为自觉、自控,使智力活动坚持下去直至成功。
(1)抓起点
养成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是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卫生习惯与文明举止是培养文明习惯的重要内容。要成为一个有礼貌、有道德、有涵养的现代人,必须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2)抓规范
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就必须首先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学习礼仪常规和待人接物的原则,通过狠抓、实抓、强化训练,使之内化为一种习惯。
5.开放的管理方式是文明礼仪教育的途径
改变以往的旧方式,倡导一种开放的管理方式,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自主意识为主,并借助多方的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
6.科学的评价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保障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充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班主任要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
7.加强学科渗透,畅通礼仪教育主渠道
课堂是培养学生礼仪习惯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学生的大量活动是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是进行礼仪教育的最佳时间和空间。我们的指导思想是课堂教学渗透礼仪教育,礼仪教育服务于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把礼仪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