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问题的调查报告
背负着养家糊口的重担,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一批又一批的农民毅然决定背井离乡,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不是羡慕城里的车水马龙,更不是倾心于那里的高楼大厦,只因那里会让他们填报肚子,只因那里会让他们穿暖衣服。当城里的人们正流连于返璞归真的田园生活时,朋友,你是否会想到,此时此刻,我们的千千万万农民兄弟们正为温饱问题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他们的无奈有谁能体会,他们的绝望又有谁能了解?
所以,利用这个寒假,我们走进农户的家中,对农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深入的调查。
此次调查,我共走访了40家农户,遍布四个村庄,两个乡镇。调查主要采用问卷的形式,涉及:“风险与风险态度”,“社会网络状况”,“银行贷款情况”,“资产情况”,“私人贷款情况”,“生产行为”,“关于正式风险应对机制”,“防范和应对生活困难的措施”等十项问题。通过汇总问卷,我发现,农村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在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急剧恶化、恢复传统合作医疗制度努力普遍失败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的有关部门于2003年出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改革思路,明确提出了政府增加投入的责任。这一点值得充分肯定。问题在于制度设计原则上依然存在明显的缺陷,很难发挥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的作用。
问题之一:农村居民自愿参加并需要按年度缴纳费用。这事实上就设定了一个费用门槛,以至于最贫困的农村居民,通常也是最需要帮助的人,必然因为缺乏缴费能力而无法参加。这与社会(医疗)保障制度需要突出对经济弱势群体保护的一般性原则是明显矛盾的。另外,自愿参加的制度必然形成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群体区分,难以避免体制外人员对体制内资源的侵蚀问题。
问题之二:政府的补贴与自愿参加相结合。由于自愿参加必然形成对经济困难群体的排斥,能够参加的是农村中相对富裕的群体。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参保者的财政补贴,就变成了一种典型的逆向转移支付,加剧了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不平等,违背了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对贫困者进行转移支付、以缓解社会不平等的基本原则。
问题之三:保障目标依然定位为保大病。事实上放弃了对大多数人基本医疗需求的保障责任,也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投入绩效。在农村的现实生活中,真正影响农村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许多农村居民的大病也是因为“小病无钱治而扛成大病”的。从医疗卫生投入的绩效看,对大病的干预所获得的健康效果远不如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及时干预。
问题之四: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设计一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缺乏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同步支撑,以至于不得不突出对患者的约束。制度设计中也引入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起付线、封顶线以及分段按比例报销等做法。这些做法对于维持资金平衡是有益的,但对患者过分严格的约束特别是过高的患者自负比例必然会导致参保积极性的下降。
问题之五:缺乏组织能力和管理成本上的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定以县为单位进行组织。实施费用发生后,以县为单位集中审核、报销。表面看来,统筹层次已经很低了。但中国的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县都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口,且农村居民居住分散。合作医疗面对千家万户,县政府是否有足够的组织能力,管理成本有多高,都值得进一步研究。所以就产生了许多弊端。
1、社会满意度低
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理赔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 保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登记、理赔程序过于繁琐
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理赔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国外的医疗保险更是让医院、医生与保险公司而不是患者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而武夷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要农民先垫付,这样如果一些农民借不到钱还是看不起病,然后持着有关手续到合作医疗报帐中心申报,最后又要去信用社领钱。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毕业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二、农村金融问题
(一)农村金融机构十分缺乏,网点少,缺乏竞争,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且农村金融收益低。
过去我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一个由政策性银行、农业银行、信用社组成的体系。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职能是管理国家的政策性借款,业务范围较窄,在基层一般不设营业网点,中国农业银行由于商业化的利润目标驱使,其基层网点已逐步收缩,对广大农村的业务量也在减少,工作重心转向城市和有关农业基础设施的大型项目上,这样为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组织就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了。随着农业银行在乡镇网点的减少,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越来越少,而民间金融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我国在政策上是限制的,由于农业风险大,农业保险在我国也是方兴未艾(在我县开展的有能繁母猪保险、水稻保险、农房保险),因此,提高了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的风险估计,成为“惜贷”的因素,更加剧了农村资金的紧张。这样,农村信用社就成为农村信贷资金的主要供给者,农村金融供给缺乏,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狭窄,而且在缺乏商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下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比例也很高,盈利能力不高,在实际运作中,农村信用社过分看重业绩增长,以追求赢利为主要目标,偏离了为社员服务的主要原则,难以达到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目的。
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金融机构缺乏创新动力和压力,农村金融产品不丰富,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另外,农业收益低下,农村金融机构对应的是低收入群体。农村资金外流及农村信贷资金不足成为阻碍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二)农村资金短缺。
目前我县的金融机构往往是“多存少贷”、甚至“只存不贷”,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承担资金动员而不是资金配置的功能。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户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也导致资金注入城市。
(三)农户金融需求实质上是在收益低下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资金短缺问题。
(四)农村金融的利率高。
(五)缺乏合格的抵押担保。这是由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所决定的,农村集体土地不能担保,所以用不动产担保有很大的制约,因此,担保物是有限的;农村房产难以流通,市场价值不大,也不是很好的抵押品。
(六)由于法治不健全,导致农村信用制度不健全,这也影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由于农村金融落后,因此导致农村“贫困的恶性循环”即:从资本供给方面,形成一个“低收入→低储蓄→金融资本流失→低资本形成→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从资本需求方面,形成一个“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引诱不足+金融资本流失→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的恶性循环。
三、农村教育问题
俗话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教育问题一直是提升农村整体素质的关键因素。虽然近几年来,农村教育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
首先是管理问题,传统守旧,部门之见突出,现在的管理只重视行政管理和序惯性管理,缺乏对社会大背景的理解和把握,缺乏长远规划,缺乏整体构架,怕担风险,追求平衡的有序。机关工作人员、校长、学校管理干部的素质也有待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科技素质、身体心事素质大多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管理的方法也有很多问题:单向传达式,只注重信息的输出,不注重信息的反馈的线性管理;应对上级式,有很多时候他们做事情都是应付上级,例如:上级说什么时候要来检查某校,那么这个学校就会做很多的表面工作来应付检查;自我中心式:管理者不相信别人,更不相信下级,自以为是;急功近利式:想一口吃个胖子,没有长远打算;标准化范式:为了简便,也为了公平,现行大多采用量化管理(教育不适应量标化管理,因为人的成长大多具有不可量化性)。
其次是体制问题,一切统一,与实际脱离,没有个性,更没有发展性。现在的教育大多还是升学教育,考核评价认可的还是只看升学率。对于我们农村贫困县来说,升学教育是脱离实际的教育,全年几千教职工,上亿的投入不可能只盯着几百个能升大学的学生。没有长效益(产出/投入)意识;现在的教育是精英教育,有钱的教育,加大了人为的不平等性。越穷越闭塞的地方教育越得不到发展。况且进修校、师范、中等学校收的钱并不是补贴了县教育经费;学生读书的目的都是“鲤鱼跳农门”,80%的落榜生,回到家里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文不能写,口不能说,连体力就没了,成了真正的废物;盲目性的管理,没有本质的突破,没有根本地改变,几十年如一日;大班化现象严重,60—80人一个班,无法体现人本性和教育性。再次就是教材问题,现在使用的教材没有地方特色,与我们的经济发展基本无关。小学毕业生与初中毕业生在就业上基本没有差别,劳动意识、致富意识没有从娃娃抓起。
最后就是教育者问题了,教育者对自己没有革命意识,没有真正理解教育,尤其职业道德和职业技术存在较多较大的问题。教师不能真正起到视导作用,尤其爱心不够,学习不够,奉献不够。不少教师为了自己的考核,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加班加点,野蛮执教,甚至不与其它老师配合,单抓自己所教学科,到头来老师得优,学生7—1=0。
针对以上调查中凸显出的种种问题,我认为,以后的农村应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1.实现资金资源优势互补
2.减少行政村及乡镇数量
3.村民自治迈向社区化管理
希望有帮助。
首先说吃,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而现在的价格在1.30元左右,上涨了接近8倍。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到现在的平均6元,上涨了7倍还多。牛羊肉的价格 至少达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涨幅大概也有7倍多。想一想,真的是很吓人啊。
其次谈谈穿吧,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一二百以上吧,30年以前,20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衣服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了18倍。
下面这个题目就是住。30年前的住的都是土房平房,烧的都是木材和煤炭,对环境污染很大。再看现在,家家都步入了电气化时代。都喜欢使用对大气没有污染的燃料。
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以前,大人们不重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现在,每家每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进大学校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农民,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再下面的题目是行,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坐出租车。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整整上涨了20倍。
吃饭穿衣住房出行分析完了,我们来谈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等。30年以前我们有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工人看病都是单位报销,不用花钱,农民有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看病也基本不用花钱。那么,我们假定一个人没有单位,他看病是花钱的,进一次医院需要多少钱呢? 30年以前,感冒这种普通疾病块八毛的就解决问题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块吧,现在呢?少说20到30元,如果输液了,100元根本不够。如果病大,就更麻烦了。医疗费用上涨了80倍!
现在,我们的收入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过去一个月几十元就能养活全家十几口人。而现在呢?上涨到了几百元甚至几千元,工资翻了十几倍到几十倍。
教育问题就更大了,过去的九年义务教育那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父母上学的时候全年学杂费也就5元左右,你小子有本事考上大学,1分钱都不用交,吃饭钱都是国家管着,没有读不起书的。现在,小学一年几百元,中学一年几千元,大学一年几万元,读不起书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费用上涨了300倍不算多吧?? 是的,现在我们国家推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小学初中的学费免了,但是我们没有赶上啊!真的是很可惜啊 ^-^
前几年,桦甸人吃自家的井水长出了大骨节。现在,人们吃的是自来水和矿泉水。就算是自来水也经过了处理
总之,改革卡放给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乡、以及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帮你解决,我一会把答案编辑下给你发上来,你自己好好耐心等待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