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十六大”,“三个代表”的会议和文件为我国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依据和要求。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全民素质,是二十一世纪——科技时代国家强大的基本体现,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人们对知识的苛求程度越来越大,全民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大多数人忽视了小学教育的重要性。据日本科学家调查发现,人类大脑智力的开发,个性素质的培养,大都在儿童时期形成。所以说小学教育至关重要,而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小学教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彝族聚居地的凉山州的小学教育教育同样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小学、彝族小学的问题更显得突出。
【关键词】凉山州 小学教育 教学现状 原因 现状
Abstract
After the 11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China's reforming and opening up have made achievements of world attention. The congress and the documents of"16th Party Congress"and The "three represents"are providing a strong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Chiness further developing in the new century. Enhancing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and improveing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people are the 21st century -- an era of technology and strong country’s basical embodiment .so people gradually realize that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and eager for knowledge more and more stronger ,and people accessing the educational level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However, many people ignored the importance of primary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Japanese scientists found that the human brain's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of character mostly produced in childhood. So primary education is essential, becaus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ing is uneven, primary education has been a severe challenge. Primary education Yi habitat in the Liangshan Prefecture exist the same problem.
Key words:Liangshan Prefecture Primary Education Teaching conditions
引 言
科技兴国,教育为本。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基础教育面广量大,在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上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龙头,其作用更是至关重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农村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一直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其根源何在?有何对策?迫切要求全社会人的关注。现就此问题略陈管见。
第一章 凉山州教育发展现状
2006年,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达到673033人(其中,小学505691人,普通初中122915人,普通高中35221人,职业初中3231人,职业高中2341人,中专2285人,中师1014人,技工校335人)。西昌、德昌、宁南、会理、会东实现整县“两基”,其他县的40个乡镇实现分乡“两基”, “两基”地区人口达232.33万人,人口覆盖率达57.49%。全州有小学校(点)3317个,在校生505691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5.36%;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小学生252396人,少数民族学龄儿童入学率90.46%;
民族教育和农村教育是凉山教育的重点,也是凉山教育的难点,当前民族教育和农村教育还存在诸多难点和问题,主要是:
1、对教育的思想认识较差,观念落后
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对教育,尤其对民族教育和农村教育的思想认识较差,重视和支持的力度不够。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在具体行动上落实得不够。
2、教育投入不足
2006年,全州预算内教育经费9.8亿元,教职工人头经费和公、业务费达9.02亿元,事业发展经费只有10%左右。
3、师资队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不适应教育发展和实现“两基”的需要
按省定编制标准,教师数量不能适应凉山一师一校多、寄宿制管理人员多、双语教学需增加教师的需要。同时凉山小学教师队伍还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教职工中尚有3225名代课教师,他们中70%以上是小学文化水平,工资待遇低,工作不稳定,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其二,有一批教职工是由民办教师转正,其中不少文化水平也低,教学质量难以保证。2007年小学在校生50余万人,需增加教师3080人。
目 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凉山州教育发展现状
第二章 目前凉山州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章 凉山州农村小学教育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 面对问题应该采取的对策
致谢词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目前凉山州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程度存在差异
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和经济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一般都是随班就读,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开发的最佳期。[10]小学教育由于教学点规模过小,学科课程又多,学科教师不配套,教学设施不全,教师在教学手段、方法、形式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限。因此,农村学校教育,特别是教学点教学呈现出牧歌式的田园“教育”倾向。这种教育虽然使农村孩子养成了热爱劳动、诚实善良、勇于吃苦、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等良好的品质,但他们在统一课程标准要求下的学习世界里,却表现出了“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严重不足。[13]农村孩子童年的快乐意味着对未来教育的不适应。他们的不足正是未来教育所必需的。
(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欠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化,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二是学历水平较低。好多老教师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有的甚至只是完小毕业生,多年来只依据日常积累的教学经验在任教。可见学历提高任务仍需加强。三是专业教师不足。四是教师素质普遍不高。教师素质包括多个方面,如学历、职业道德、思想观念、教学质量、科研能力等。五是教师身体不适应。六、教师分布不平衡。
(三)经费不足,直接影响着教学条件的改进
教育历来是国家财政投资大户,硬件环境的改善软件环境的营造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多年来的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却是各地不争的事实,致使有的学校基本建设问题突出。比如,有的学校校舍过于陈旧,存在安全隐患;很多乡镇小学没有微机室,而有微机室的,也设备已经陈旧却无力更新。[7]另外,近两年由于撤点并校,新学校建设更需要大额资金。学校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
(四)办学意识滞后,教育目标错位,新课程理念贯彻不力
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新课程标准也推行了6年,但看现今农村小学教育课堂,却涛声依旧。究其原因主要是观念陈旧,教育目标错位。许多学校领导和小学教师依然把成才和考高分等同看待,把能升入高一级重点学校作为评定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6]因此,教学目标多定位为好操作的知识技能类,教法多为简单的分析讲解类,追求结果忽视过程成为必然,新课改成了装门面的招牌,重视学生基本素养的养成成为空头口号。
(五)学校管理水平不高 。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些管理无序、质量落后的农村薄弱学校,都与校长及其班子成员的管理水平不足或工作极不负责紧密相关。[4]因为校长管理能力太差,学校“依葫芦画瓢”、照搬照套制定的一些管理办法、措施、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只求纸上作业,不求实际效果。[5]
(六)农村社会、家庭教育功能赢弱,加大了学生教育难度,也造成一定学生流失。
农村父母们一是受传统跳农门思想的影响,二是鉴于目前大中专生毕业后需自谋职业的现实,对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往往定位特别近视,对升学有望的孩子,就盼望成龙成凤,跃出农门;否则就认为教育投出是浪费,不如让孩子认点字,就直接去学手艺挣钱。
(七)学校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脱节
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依赖教育科研,这是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前提。然而,目前许多教师都是“经验型”、“辛苦型”的,“研究型”、“创造型”的教师在农村少之又少。[5]而许多教育专家则不深入教学第一线,致力于闭门造车,研究的理论与课题,无法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造成教研教学相脱离。[2]学校的课题研究也存在着应付现象,教研活动、校本培训效果欠佳,不少教师忙于应付,参加业务进修的内需还没有进一步激活。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本来就薄弱,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方法理论上的指导,但受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缺乏有效地培训。[15]
第三章 凉山州农村小学教育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法制教育不健全
尽管国家进行了多次普法教育,但是在农村仍然存在着许多法律的盲点。就像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也只是在教育系统内部宣传得轰轰烈烈,不见社会上有什么动静,那么,《义务教育法》贯彻实施 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4].主要表现为:首先,学校、教师缺乏法律意识,在受到侵害时,很少想到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教育法律法规得不到尊重。
(二)评价改革滞后
要落实课程改革,就要重视评价制度改革。在目前中考、高考存在的条件下,考试作为一种导向,一个指挥棒,一种最主要的评价方法,对于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巨大的羁绊与束缚。
(三)投入严重不足等原因,导致课程实施资源缺乏
课程资源与课程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也就没有课程,课程必须有课程资源作为前提。[13]由于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收取的杂费本来就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哪有过多的经费投入办学条件的改善呢?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空间、材料、设备、环境、场地等课程资源都难以保障,无法满足教育教学的正常需要。
(四)农村教师的各方面压力过重
农村教师中有相当部分民办转正、年龄偏大的教师已不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工作,这部分教师的工作势必转嫁到其他教师身上,造成了其他教师工作量的超负荷。农村教师的精神压力很重:人事制度改革,职称评聘分开,搞得教师惶恐不安。
第四章 面对问题应该采取的对策
1、端正农村教育办学思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农村小学教育健康快步发展,更新意识是关键。从上到下,从地方行政领导,到具体学校校长教师,到家长学生,都要先从思想上过关,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对孩子发展的必要性,认识到为高等教育输送新生不应成为农村基础教育的惟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这应该成为小学教育的重心。[6]
2、强化法律责任,建构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
“一费制”的实施,规范了学校收费,减轻了学生负担,但同时也限制了学校收入渠道,使政府投入成了农村教育税费投入的主渠道。为此应通过强化教育投入法律责任,建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一是强化政府责任。此外,中央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要向农村倾斜,可适当调整非义务教育阶段、城镇及富裕地区的投入比例,用于增加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经费投入。二是调整农村偏僻地区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健全政府对贫困学生的直接资助制度。普遍建立由政府公共经费负担的政府助学金制度,以使贫困学生受到政府的特别关注,并获得较为充足的经费资助。[8]
3、尽快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
从优化培训机制与途径入手,帮助在职农村小学教师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努力实现教育理念、教师角色、教育能力、教育评价的全面转变。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一是,健全农村小学教师在职进修制。将教师在职进修与提高学历、职称评定三者挂钩,促进教师自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自考等进修。二是,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分散自学,分段考试,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10]三是,全面开通、不断扩展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四是,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偏僻地区支教。[12]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五是,从短期着眼,提倡农村小学中条件好的与薄弱的学校之间,相互异地兼课或代课,以达到以强扶弱,共同提高。[5]六是,加大教师考评力度,激发教师们的竞争意识,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对好的要给荣誉给待遇,对确实差的要教育要激励,并通过再次培训上岗等手段,提高其从教素质。[3]通过以上措施,促使全体农村小学教师不断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树立教育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完善现代教育行为。
4、坚持公平原则,不断缩小农村教育的差距
必须坚持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原则,依靠国家的政策大力扶持农村小学。[11]一是在充分考虑自然村距离和生源多少的基础上,分析学生上学的安全和经济等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规划设置学校网点,力争方便家长和学生。二是应尽快取消办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实现县城以下城乡教师、生源、物力财力投放的公平性、平衡性,以利调动乡镇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积极性。
5、优化学校人事管理
要建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学校内部有效且可操作的人事管理制度。[14]从外部应建立与劳动力市场相通的教师供求市场,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师资可相互流通,能对教师优化起到外部供给的压力作用[1]。建立教师行业资格准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杜绝不合格的人员担任农村教师。从内部看,要加速实施“全员聘任、平等竞争、定编定岗、择优聘才、淘汰转岗、优化组织、强化培训、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人事改革。[9]在学校管理上应与时俱进,优化科学管理与规范管理、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激励管理与惩罚管理的综合化、系统化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15]
总之,教育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全社会人共同的努力建构。随着新修订的《新义务教育法》不断落实,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一定会有根本的改变。作为政府,应保障科学规范法规的出台及贯彻落实督导;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应作好推行管理督察及及时反馈;作为教师,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作为家长,应热心公益关心教育,等等。我们坚信:农村小学教育的明天会更美好。[10]
致谢词
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王老师的悉心指导。王老师多次询问研究过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对任老师的感激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参考文献】
[1].(美) 撒丽斯 全方面质量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06
[2].(美) 罗伯特.G欧文斯 教育组织行为学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06
[3].陈乃林,杨向群 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09
[4.]张乐天 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08
[5].李镇西 爱心与教育 漓江出版社 2007.01
[6].马忠林等 数学教育史/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数学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04
[7].伍得勒,张乐群,徐剑虹 中小学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中小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07
[8].石鸥 教学别论/教育理论与实践丛书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08
[9].周贵珍 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09
[10].格林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给父母和教师的76个建议 2007.01
[11].冯学斌,赵建民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03
[12].郑雨浪 学科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05
[13].许庆豫 教育发展论:理论评介与个案分析——明日教育文库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04
[14].赖志奎,方善森 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6.10
[15].关鸿羽 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01
这是我们宿舍一个难兄难弟的毕业论文。现在借给你。希望你能用得上。我一字不差的传给你了哦。不选我就有点。。呵呵!!
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摘 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教师素质不高;办学条件差
等。提出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加强村级小学师资队伍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改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以此提高办学效
益和教学质量,使村级小学走出目前的困境。
关键词:村级小学;办学规模;教师素质;办学条件*
中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教育的重点应该在村级小学[1]。村级小学教师、学生、学校所数占全国相应比例非常高,
都超过半数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村级小学的整体面貌发生巨大改变,村级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大幅度提
高,农村儿童的入学率基本上达到了100%。但是这些都不能掩盖由于长期对村级小学建设的不重视,使村级小学在硬件和
软件方面严重落后,成为基础教育最薄弱的一环的事实。特别是在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劳动
力转移的背景下,村级小学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陷入困境。本文试从该问题着手,分析其现状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村级小学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一)村级小学在校学生逐年减少,办学规模日趋萎缩
村级小学布局不合理,点多面广,以及农村人口出生率的持续降低,一定程度上使各村小学生人数逐年减少,办学规模
日趋萎缩。但这种现象主要还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所致。“不能让孩子输在
起跑线上”的观念正日益影响着农村家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
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然而这些都是落后的村小教育所不能提供的。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
家长们纷纷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较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每年秋季新生入学时,一些乡村的小
路上就会涌来背着行囊进城陪孩子念书的农民。他们放弃了土地,在靠近城区的地方以很低的价钱租上一两间平房住下,开
始跟孩子一起在求学的路上苦拼。”[2]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因为很多流入
地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还不额外交纳赞助费、借读费等,同当地学
生一样可以平等的享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且家长还能随时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消除了后顾之忧。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
下,村级小学学生数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了。
在笔者所在县,一方面由于政府规定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入乡中心小学就读;另方面由于上述原因学生生源逐年减少,
生源不足。近70%村级小学不得不采取复式教学,不但增加了老师的教学难度,而且教学质量更差。学生学习差、学习效
果不理想导致更多的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学更加失望:招生报名人数更少,转学人数增多。无疑造成村级小学生源的减少、
办学规模的萎缩,客观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村级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村小师资队伍的构成一般是“年老的+代课的”,他们多是“拿起书本是教师,放下课本是农民”的乡村老教师和
代课教师。在四川的一些村小,教师几乎都上了五十岁,多是“撤乡并校”时由于年龄、资历等原因被乡、镇学校“抛弃”
了,只有到村小发挥余热。优秀的、年青的村小教师纷纷调往经济条件、地理位置较好的城镇学校,或外出打工、另寻出路。
1.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一方面,在村小教师队伍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中的中师、高
中毕业生,实际文化专业知识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吸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
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
太快,而教师培训还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电脑、上网等新知识无法向学生提供一个深入浅出的解释(也难怪乡村孩子见识
比城里人差多了)。教学技能呢?城里使用电脑、实物投影教学,我这个县级一等奖获得者的教师还没见过这些东西。”[3]
因此大多数村小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写、读、
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
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教师工作负担重,但责任心不强。村级小学办学规模一般较小,办学条件差,一个学校的教师人数少。但为了使学生
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很多教师不得不担任多学科教学,甚至复式班教学。同时以“民工潮”为背景,农村家长为
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孩子多由祖辈代管,或溺爱有加,或放任过度。把本应由家庭、
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
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用户注册
投稿取消
文章分类: |
|
还能输入300字
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