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先发制人战略 期末作业
论当今社会自由与机会平等间的关系
一.产生原因:
二.表现形式:
三.思考:
四.链接:
姓名:张芳班级:国政2班学号:1008030223
2013-6-10
论当今社会自由与机会平等间的关系
自由,这个崇高而令人神往的字眼,更是文明社会,特别是代表新的生产力的先进阶级的政治和道德实践课题。“自由、平等、”即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旗帜,也是他们公认的道德与理想。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为社会极大多数人争取了更多的享受自由与机会平等的权利,具有广泛性与实践性。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过去,在信息科技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如何理解以及保障我们自由与机会平等的权利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 自由与机会平等这一问题的产生的原因:
1. 人的本性:
①.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到:“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为奴隶。”在这句话中,他肯定了自由是人类的本性,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他把自由作为人的根本,并且每一个人都有追求自由的权利,应该以人为出发点,寻求人的价值,争取人的自由而孜孜追求,自由是最大的善,而只有在保障每一个人都是自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使得人人机会平等。
②. 自由是人生存的一种状况、行动或者状态,人的所有东西都是自我规定的,自由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无规定的,但是却并不等同于放任自由,自由是原始的、人为的,与此同时,也是一种天赋人权,自然状态的人该享有的权利;可能在此之前,人是没有思考能力的,比如奴隶,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自然人,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是,只要人们认识到自由是一种作为人应该有的权利,他们就会开始思考,因此就会追求机会的平等。
2. 社会发展:
①. 无论是原始人还是现代人,生存都是第一位的事情,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人类社会的进步,社会的日益快速发展,无非都是人类生存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生存质量水平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结构实现和反映出来。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要求不仅仅是停留在生存,而更重要的是生活,他们渴望获得自由,拥有财富以及社会地位等。
②.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平均主义的核心,也就是要求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柏拉图的共和国理想,则是提出了一个明确分配财富的计划,不允许统治阶级拥有私有财产,,经济平均主义就是平均财富,主要是穷苦群众,特别是穷苦农民的一种要求,是他们所憧憬的一种理想社会,可能在这样的期盼之下,他们急切地想获得自由和机会平等,个人自由是基于财产权的,但却不承认贫富差距的分化与穷人的存在,然而,此时的民众拥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他们不仅仅拥有的是个人的思考,而且是整个社会的思考,他们不再习惯于被别人替代性的思考,
让他人做自己思想上的主人。
二.自由与机会平等的主要表现形式:
1. 国家:
①. 自由与机会的平等,实际上就是要求一种社会公正的现象,就国家而言,它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社会公正,以及用同样的尺度向所有公民提供基本的人权保障,这实际上加重社会不公正现象。
②. 不管是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作为国家机器,它的初衷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为民众的自由和权力而战斗;可是在当今社会,“一超多强”国际局势的存在,而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依靠自己的综合国力,这样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为国内民众争取自由,雄厚的经济实力与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支撑,国家才可以获得更多的优惠。
③.全球性的不公正或者国家间的巨大经济差距,在某些国家大多数公民的基本权利能够得到超乎人的尊严的过分保护,然而在多数国家的大多数公民的基本权利根本得不到保障。在国家内部,一部分公民可以确保自己享有充分的特权,以此来维护个人或者集团的利益,而损害大多数公民的基本权利。
④.穷国的发展被人们理解为增加人均年收入和工业化程度,而达到进步的途径之一就是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富国提供的经济援助,实际上,富国在提供经济援助的同时,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做着最好的打算,国家就像人一样,最爱的还是自己,富国在提供经济援助时,一刻也不曾忘记最大限度的维护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而此时的援助则变成了高利贷的贷款,某些基于人道的经济原则而制定的方案,如“南北对话”方案,也没有达到目的,甚至还加剧了原有社会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因为该方案没有考虑到受援国的经济和精神条件,结果是,在确定这些国家的国内经济秩序时候,根本就不考虑人权问题,哪里还谈得上自由与机会平等呢?
2. 社会:
①. 平等仅次于自由的价值,这是整个社会最大的幸福,自由是天赋人权的,这就代表这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拥有平等的生活起点,似乎我们就会觉得社会大众站在同一个起点,就会有同样的发展结果,这我只能说是我们臆想的结果,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没有多大差别。
②. 资本的性质是以私人占有的方式存在的,由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问题的根深蒂固,就造成了社会的不公正,不平等,随着国内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游资的进入,社会的绝大多数财富聚集在富人手中,这就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分布不均匀。
③.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匀,加剧了社会矛盾,激化民众的情绪,就像做蛋糕一样,也就是所谓的蛋糕工程,我们只能把蛋糕做大,国民经济的生产总值GDP
必须保持在8点多之上,要不然就会引发社会动乱。资源和财富的分配不均匀,就不会有真正的自由和机会均等,要知道,自由是以财产权为核心的,自由是优先于机会平等的,它们二者是相辅相成。
3. 个人:
①. 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中国出现了第一代富人,首先实现了先富,这就意味着他们自己优先占有并且还使用了社会上相对较多的资源。然而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如果他们本身的修养、个人素质就不高,在对于自己后代的培养和教育上,无疑就会产生很多问题;然而他们占有了社会上更多的资源,说得更直白一点,有钱对于孩子的培养非常重要,这些孩子可以优先有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享受更多好的待遇,他们从小就在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可能这些东西会在某种程度上扼杀孩子的天性,可是这也使得他们最初就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然而,可能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孩子,日子过得太顺,从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和自己所拥有的这一切的来之不易,他们恃宠而骄,独生子女的先天优越感,日益变得目中无人,家庭的过分宠溺使得他们变成所谓的“官二代”、“富二代”,他们运用自己手中的特权横行霸道,肆无忌惮,使得这所有的一切都激起了社会民众的强烈反抗,他们成为大众所憎恨的对象,尤其是近年来社会上一些“官二代”、“富二代”炫富行为,以及滥用特权,比如“我爸是李刚”、“李天一案件”、“京城四少”等。
②. 近年来随着出国热的发展,国外的留学生能深刻感觉到,种族歧视的色彩明显在减弱,但最起码,所有人能够拥有一样的权利,甚至连只是过去读几年书的人也基本可以享受社会福利和拥有在任何地方买房定居的权利。其实,自由与机会的平等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国家的居民在出生的时候,就分为三六九等,就决定了你必须要在哪里生活,如果不,那你就要付出很多额外的代价。那么,这个国家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③.机会平等实质是漠视贫富悬殊给普通大众带来的危害,并说明让富人拥有更多财富的必要性,但标榜是“中性”的,因而显得公正。其实并非如此,贫富差距的拉大以及资源分配不均匀,这就意味着我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由与机会平等,要立足于现实,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到现在的高考制度,这样选拔人才的方式迄今还在沿用,就是因为这一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其存在的根基的。 ④.当今社会也可以称为“拼爹时代”,当寒门子弟为争得一席城市学位而一筹莫展、时,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权贵子弟早已坐享其成,在当今的中国,毕竟还是穷人占绝大对数,这些不公正的现象使得民众对我们的执政党早已不满,在中国共产党这一新生政权产生初期,在国家第一代领导人执政时期,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政党,而如今的这一政党,则是表扬与自我表扬,或许这真的是历史的潮流吧,无论是谁,个人、社会、国家谁都终究逃不出历史的宿
命吧!
三. 思考:
自由与机会平等并不会完全实现,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意识到我们还有这样的权利,知道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或许我们无法改变现有制度和社会现状,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社会可以没有我们,但我们不能没有社会!
四.链接:
1. 方筱丽:《自由与道德二议》,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88年第5期。
2. 韩水法:《论两种平等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8年第4期。
3. 苏伟:《平等自由博爱是通向社会主义民主的桥梁》,探索,1986年第06期。
范文二:美国_先发制人_战略评析
第58卷 第2期 2005年3月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WuhanUniversityJournal(Philosophy&SocialSciences) Vol.58.No.2Mar.2005.189~194 ■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
美国“先发制人”战略评析
郭 真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作者简介]郭 真(19642),女,山东烟台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与国
际关系学系博士生,主要从事现代国际关系研究。
[摘 要]“先发制人”,《美国
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布什政府对“9?,也印证了美国单超独霸的计划和理论,先发制人”战略的确立,,表明美国在某些场合战略,已经并必将对国际秩序和机制产生重大[关“;先发制人”战略;伊拉克战争
[]D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320(2005)0220189206
先发制人(preemptiveoptions)作为一种军事原则,古今中外,早已有之。就美国而言,近二三十年来的例子就有里根政府对格林纳达和老布什政府对巴拿马的入侵。但是,将“先发制人”上升为国家安
[1]全战略和军事战略却是在2002年9月之后。当月,布什政府公布了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
(P.1235)。(下简称)正式提出向恐怖分子和敌对国家实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先发制人”的战略。《报告》强调“:传统的威慑概念对恐怖主义敌人不起作用”,因此需要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其目标主要是“恐怖主义组织及其支持的国家”。美国制定“先发制人”战略,是以美国所面临的国际和国内安全环境为依据的。美国认为,美国当前面临的最重大的威胁是恐怖主义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为防止这种威胁降临到美国头上,美国要对各种恐怖主义及庇护国家,一些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正在寻求拥有这种武器的国家或集团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
一、“先发制人”战略的由来
(一)“先发制人”战略的提出与形成
从军事层面上说,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先发制人”的战争。伊拉克战场上美军特种作战部队、陆军、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各军种参加的联合作战,全面试验和检验了美军应对新世纪多样化威胁的联合作战理论,从先发制人的“斩首行动”到“震慑行动”和后来的巴格达战役,无不体现了美国利用一切有效的先进手段和作战样式攻击敌方“心脏”和“重心”之“先发制人”的指导思想。无疑,伊拉克是布什政府“先发制人”战略的第一个实验场。然而“,先发制人”战略并非始于一时的权宜之计。下面请看一组数据:2002年初,小布什在发表国情咨文演讲时,明确地提出朝鲜、伊朗、伊拉克是支持恐怖活动和输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邪恶轴心”,声言美国将使用一切必要的手段来保证国家的安全。2002年6月1
收稿日期:2004207205
?190?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8卷 日,布什在西点军校论证“先发制人”战略必要性,同年7月13日,美国媒体披露五角大楼“先发制人”打击计划,9月20日,布什政府正式公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首次对先发制人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的阐述,并将其上升到战略层面。“先发制人”战略的提出,说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美国并没有完全放弃“威慑遏制”政策,但其已经成为非优先的选择,美国将根据自己的判断,对恐怖主义和所谓“流氓国家”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报告》明确指出,美国的军事力量必须威慑对美国、美国的盟友和朋友的利益构成威胁的事物。同时《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准备在无赖国家及其恐怖主义门徒能够威胁,或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打击美国以及我们的盟国和友邦之前制止它们。”可见“先发制人”,将同“遏制”和“威慑”一道成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
(二)“先发制人”战略思想的强化
(以下简称)。这是美政府2003年2月14日,布什政府又公布了《打击恐怖主义国家战略》对上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反恐部分的扩展和细化,,并且凸显出“9?11”:第一,进一步强调了所谓“先发制人”的思想,,分析了反对国际恐怖主义的严重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必须防范新的恐怖主义的出现。第三,。对付恐怖、财政、信息和情报等各个方面。另外《战略》,详细阐
):消灭(Defeat)恐怖主义分子及其,个方面(即所谓“4D战略”
组织;阻止(、支持或庇护;减少(Diminish)恐怖主义分子企图加以利用的基础条件;保护()国内外美国人民及其利益。总之《战略》,发展了先发制人的预防性干预战略,具有明显的进攻性和强烈的单边主义色彩。
(三)“先发制人”战略的形成背景
按照布什的国家安全顾问赖斯的说法“:先发制人”是为了适应“9?11”后国际形势的需要“,9?11”撼动了国际政治的基本结构;伊拉克战争结束后,赖斯于2003年6月在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讲话中又称“,多极世界不能促进和平”。笔者认为,布什政府出台上述《报告》和《战略》,有其深刻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从国际层面上说,国际力量对比失衡刺激了美国的霸权欲望。当今的美国,一方面是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但另一方面,面对恐怖主义等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也面临着空前的现实威胁而显示出脆弱性。“9?11”成为一件深刻影响和改变美国对世界格局、威胁来源和对应手段等核心问
(以不确定性为主要特征的过渡期)进题看法的重大事件。美国认为“,9?11”后,世界从“后冷战时代”
(Post2Post2ColdWar)。入了“后后冷战时代”“9?11”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得手,更
加助长了美强化全球战略攻势的气焰。在这种新形势下,美国认为必须对其战略做出重要调整,将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作为美国的战略重点。美国的战略观为此出现了自冷战结束以来最深
[2](P.4),由倡导刻的变化:军事、国防、安全战略问题由“基于威胁”到“基于能力”“预防性防务”到强调
“先发制人”;核战略则以“单方面确保摧毁”取代“相互确保摧毁”;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也最终结束辩论重新上马。“布什主义”“、先发制人”“、邪恶轴心”“、反恐划线”等一系列新的军事、外交术语不断涌现。总之,布什政府借“9?11”后美国公众的危机意识上升,打出“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武器扩散”的旗帜,更加信奉军事实力和强权即公理。
然而,美国国内因素是主要原因。首先,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国内新保守主义派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新保守主义派的主要政策主张是:在国内,强烈要求增加国防预算,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实现所谓的“绝对安全”;在外交政策上,强调以美国的军事力量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标,不惜以军事干涉推进美国的国家利益,而不顾及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反应。新保守主义派在政府中得势,其国家安全战略被“鹰派人物”,如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所把持。鹰派人物贯以“冷战思维”来思考问题,过于倚重于美国的军事力量,出台一种“先发制人”的国家安全战
第2期郭 真:美国“先发制人”战略评析?191?略报告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其次,美国与全球其他国家在军事能力上的差距正在迅速拉大,这为美国追求独霸全球的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美军建立在收集和处理信息方面的进步基础之上的各类技术,在10多年来被不断地应用于美军建设,目前正开始以“变革”美国军事行动的方式来影响美军的体制和指导原则。美国2003财年的国防预算达3790亿美元,2004财年的国防预算则达4000亿美元以上[3](P.1),占全球军费总支出的36.3%,超过了位于其后的15个最大的国防支出国的军费总和。美国拥有占绝对优势的核力量,全球主宰性的空军,惟一的、真正的远洋海军,以及在全球投放打击力量的独一无二的能力;由于其他国家与美国在军事研发(MilitaryR&D)支出上的巨大差距(美国3倍于仅次于它的六大军事强国的军事研发支出的总和),美国已经使别国无力在军事上赶上它。
最后,是美国内的军工利益集团极力推动的结果。美国内的军工“铁三角”安全威胁的严重性,借此鼓动布什政府增加国防预算,使它们从中大发军火财。是指以国防部为代表的联邦政府部门、部门,以及国防工业实体(、、商会等)。众所周知,布什上台就有军工企业的背景。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军工“”战略的主要特点
与美国1999年公布的《新世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以及以往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相比《报告》,反映出布什政府在国家安全观上的诸多新观点,其中“先发制人”战略成为核心。笔者认为“先发制人”,战略拥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强调进攻性和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笔者认为,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先发制人”,战略与以往不同,可谓“进攻性现实主义”的浓缩版。进攻性现实主义是当前美国主导国际关系理论之一,其主要观点认为,只有最大限度地增强美国的实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安全,认为进攻是最好的防御,
[4](第3版)。整个“战争即和平”《报告》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布什政府致力于追求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和
绝对安全的热望和霸气。《报告》在多达12处指出,无论联合国是否授权,无论盟国是否合作,美国只要认为有必要,就会对任何一个敌对国家或者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组织,予以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根据“先发制人”的理论,美国可以在潜在的威胁还没有完全形成之前,便动用武力将其扼杀。赖斯曾强调说“:强有力的军事力量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至关重要。”当然“先发制人”,战略并非仅仅局限于军事打击,还包括外交孤立、经济制裁、金融封锁等手段,以及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前后的做法也印证了这一点。
(containment)与(deterrence)战略的重大调整。众所周知,1947年,杜鲁第二,是对“遏制”“威慑”
门总统针对苏联的威胁而提出的“遏制”与“威慑”战略,一直延续到冷战结束之后,跨度长达近50年。现在,布什政府认为“,无赖国家”和恐怖组织正在以恐怖手段,或者将在不远的未来利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及其盟友发动隐蔽的、突然的袭击。要想成功地阻止和应对这些“非对称性威胁”,传统的遏制与威慑战略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必须以“先发制人”战略取而代之。具体行动是,布什在伊拉克战争之前便把“先发制人”跟萨达姆?侯赛因统治的伊拉克联系起来。美国参议员爱德华?M.肯尼迪曾明确指出,“先发制人”战略与以往“遏制”与“威慑”战略大相径庭,甚至在措辞上也应该将它们截然分开[5](P.30)。
第三,以反恐为首要任务,注重消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生物和化学武器,以下简称WMD)。《报告》在把反对恐怖主义作为当前第一位的任务的同时,把阻止WMD的扩散放在了仅次于反恐的位置上。《报告》专门列出一章(第五章),详尽地论述了防止WMD扩散的问题,这在美国历次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尚属首次。《报告》认为,在冷战时期,WMD被视为最后的选择,使用它们的人也要冒被毁
?192?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8卷 灭的危险。但在目前,WMD“可以被秘密研发,也可以不动声色地得到部署,使成为攻击目标的国家几乎没有时间察觉敌人的意图或制订对策”“;无赖国家”和恐怖分子已把WMD当做他们勒索美国及其盟国的工具。回顾伊拉克战争,美国之所以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置若罔闻地在伊拉克周边屯兵备战并对伊拉克动武,就是打着伊拉克可能拥有WMD这一“金色”招牌的。
第四,具有强烈的单边主义色彩。单边主义是表现于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种对外政策行为方式。冷战结束以来,美国领导世界的欲望日趋强烈。但无论是老布什的“世界新秩序战略”还是克林顿的“参与与扩展战略”,都是以美国主导下的“国际合作”为前提的。尽管他们也怀有单边主义偏好,但这并没有成为主流。小布什上台以来,美国的单边主义急剧膨胀,已经成为本届政府对外政策的一个标志性特征。他在执政仅半年多的时间里就做出了一系列令包括西方盟国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失望和无奈的举动。“9?11”后,美国把外交重点转向建立国际反恐联盟,争取各国对其反恐战争的支持。但即使在此情况下,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也没有多少收敛,反而被奉为圭臬,指出,在实施“先发制人”战略时,美国应首先与同盟伙伴进行协商。不是决定美国是否采取行动的惟一因素。,任务。布什政府所推崇的单边主义政策,对安全为目标。
总之,,[6](P.44)。法国“帝国主义战略观”《世界报》
2003年4月,美国是“后现代帝国主义”,追求的是美国价值观的实现。
三、评 价
“9?11”事件被认为是自1941年珍珠港事件以来外敌对美国领土发动的第一次攻击,是对一个史无前例强大国家的一次史无前例的打击。面对这场挑战,布什政府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进行了自冷战以来前所未有的调整。鉴于美国是惟一“超级大国”的能量和“传导机制”,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的变化业已并必将给新世纪的国际机制与秩序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该战略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先发制人”战略成为美国新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标志着美国已经改变了二战以来的对外用兵的原则,把绝对的军事优势作为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的最有力后盾。美国领导人调整对外战略的一个重大考虑是凭借美国目前的超强实力地位,以反恐为旗帜,使之转化为推行独霸全球战略的巨大机遇。伊拉克战争便是美国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布什政府在推行独霸全球战略上与冷战后历届政府别无二致,但随着时空的变化尤其是国际政治理念的不同,呈现的方式与手段则大相径庭。笔者认为,之所以“先发制人”战略有别于以往的战略,关键在于其在国际政治的基本假设上否认安全困境的存在,即属于“进攻性现实主义”的
(self2help)手段最终只能是理念。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国家安全是稀缺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的“自救”
武力和同盟;对国家之间达成安全的稳定合作持怀疑态度,在无政府状态下,所有国家之间的合作都是脆弱的。因此,进攻性现实主义认为,安全只有在“霸权稳定”下才会存在。基于这样的理念“,先发制人”战略便有了与以往的“威慑”和“遏制”战略大不相同的内容。
其次,该战略促使国际气氛紧张,刺激军备竞赛。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伯杰2003年6月17日在《布鲁金斯领导人论坛》发表题为“力量和权威:美国的道路”的文章,指出“,先发制人”战略“更有可能鼓励武器扩散而不是阻止扩散”。美国依仗其独步天下的军事实力,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可能会迫使一些敌对国千方百计地尽快获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因为只有拥有这些武器,才可能对美国产生威慑作用。这是一种极有可能出现的“安全困境”。另外,一旦美国认为它可以采取“先发制人”战略,它就无法制止其他国家效仿它的做法。这就意味着国际稳定的丧失,如果这种局面成为现实,美国
第2期郭 真:美国“先发制人”战略评析?193?也必定会深受其害。作为全世界惟一超强和最有能力维护国际秩序的美国,要用各种手段维护和捍卫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是无可厚非的,但不应该过于自恃和自傲。诚如美军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谢尔顿所指出,美国需借助国际合作与多边主义来实现本国的国家安全,否则“先发制人”,和单边主义给美国带来更多的不安全。美国政界也承认,如果美国不与相关的国家合作,不依靠多边反扩散条约,仅仅凭借“先发制人”战略的实施,美国根本无力阻止WMD的扩散。“先发制人”战略遭到了美国国内来自民主党及一些媒体和智库人士的批评,认为美国所追求的霸权实际上不可能持久。
再者,该战略是对国际秩序和机制的严重挑战。显而易见“,先发制人”战略折射出美国追求本国利益,而置国际利益和国际法于不顾的思维模式。“先发制人”战略的实施,使《联合国宪章》以及美国历届政府所承诺遵守的国际惯例和条约显得可有可无。从法理上讲“先发制人”,战略将严重挑战许多现行国际关系中的主导性准则。而“先发制人”战略的实质,是用高科技武器摧毁敌人的作战能力,其行动必须是闪电式的“偷袭”,根本不可能事先“正式宣战”。“先发制人”,即美国只要给自己所仇视的国家贴上“心怀不轨”的标签,别国主权、颠覆别国政府开了一张通行证,。“先发制人”战略的“后作力”更在于,假如各国都按,,无法可依,现行国际“,秩序,,影响未来联合国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权威与地位。,也代表着新世纪大西洋强权与欧洲自主势力的拉锯“,。一些西方批评者一针见血地指出,布什政府实际上试图否定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以来以主权国家为基础的国际体系和国际法。
最后,该战略核心目标是保持美国在世界上的惟一“超强”地位。建立在惟一超级大国综合实力基础之上的“先发制人”战略,表明了美国追求全球霸权的意图和措施。“先发制人”战略的核心,在于长期维持美国傲视全球的超级强国的地位。正如《报告》毫不掩饰地提出的,美国现在和将来都会保持其绝对的军事优势“美国的军队将强大得足以使任何敌手放弃企图赶超或与美国的军事实力相抗衡的想,
法”。美国计划把任何潜在的竞争对手变成合作者,以便确保美国的超强地位不受任何强有力的挑战,实现对所谓的绝对安全的追求。从纯军事的角度看“先发制人”,战略的实施是美国战后军事战略9次调整中最为剧烈的一次。向恐怖分子和“敌对国家”发动主动进攻的“先发制人”战略,彻底改变过去奉行的“威慑”和“遏制”战略,一改以往“轻国内,重国外”的军事战略,放弃“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军事战略,将“不对称作战”提高到战略层面上,强调继续保持在欧洲和亚太关键地区的军事投入,重视建立具有“全维攻防能力”的“21世纪武装力量”,以对付恐怖组织或敌对国家的突然袭击。从美国军事战略演变的轨迹看,这些战略都是为美国国家安全“大战略”服务的。美国军事战略虽经多次调整“,遏制战略”也好“,先发制人”战略也好,但以争霸世界、战略扩张、谋求全面优势、维护单极超霸世界的指导思想,都始终没有改变。只不过,目前的“先发制人”战略更加咄咄逼人。“先发制人”战略在本质上是一种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做法,美国是在借助该战略巩固其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综上所述,作为美国新保守势力代表的布什政府,在其近4年的任期内,把军事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张要充分利用目前美国在经济、科技占优势的有利情况,建立起对任何一个潜在对手的绝对军事和安全优势。“先发制人”战略力图打造由美国领导、为美国利益服务、并由美国一统天下的国际“新秩序”。哈佛大学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在其新作《美国实力悖论》中指出,即便是美国这样世界上最强大国家,也不能以单边主义达到国家的目的。当然,美国政府的一项安全战略从提出到最后政策层面的实施总会经过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从长期看,构筑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维护和保持美国的领导地位仍是美国家安全战略不变的根本目标。打击恐怖主义和推行美国的民主价值观是其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强调保持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加强与盟国的关系,同时也兼顾国际政治秩序的一些基
?194?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8卷 本原则,是美国实现其长远国家利益的要求。资深政治家基辛格在其新撰写的《美国需要外交政策
[7](第357页)中指出:有史以来美国第一次需要制定一项涵盖无限期未来的全球战略。也许,聪明吗?》
的做法如澳大利亚学者科拉尔?贝尔所言[7](第364页):美国面临的挑战是,要认识到自己君临天下的地位,但是在实施自己的政策时却要当做自己仍然生活在一个存在许多权力中心的世界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美国不仅会找到与自己分担作为领袖国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的伙伴,而且还能找到共同塑造符合自由和民主精神的国际秩序的伙伴。美国面临的终极挑战是:如何把自己的权力转变成道德共识,不靠强权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别国头上,而要让别国愿意接受自己的价值观,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尽管看起来不愿意接受,但是事实上却急切需要有一种开明的领导力量。
[参 考 文 献]
[1] TheWhiteHouse.TheNationalSecurityStrategyoftheUnitedStates[DB/OL].http://whitehouse.gov/
nsc,2002209217.
[2] DepartmentofDefense.QuadrennialDefenseReviewReport[R2[3] TheWhiteHouse.TheNationalDefense[DB/OL].http://www.
whitehouse.gov/nsc,2003211224.
[4] 马棣文.布什看世界的方式[N].[5] KENNEDY,DoctrineofPre2emption[R].Washington:2002210207.
[6] IKENBYsImperialAmbition[J].ForeignAffairs,2002,81(5).
[7] [美]基辛格?[M].胡利平,凌建平译.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
(责任编辑 叶娟丽)
AnalysisonUSPre2emptionStrategy
GUOZhen
(SchoolofPolitics&PublicAdministration,WuhanUniversity,Wuhan430072,Hubei,China)
Biography:GUOZhen(19642),female,Doctoralcandidate,SchoolofPolitics&Public
Administration,WuhanUniversity;Associateprofessor,NavalEngineering
University,majoringinmoderninternationalrelations.
Abstract:ThePre2emptionStrategybasedonthepositionandstrengthoftheonlysuperpoweriscalledtheNationalSecurityStrategyofAmericainthenewera,whichtosomeextendreplaced“Containment&DeterrenceStrategy”sincetheColdWar,willexertgreatanddeepinfluenceontheinternationalpatternandrelations.ThoughtheIraqiWarhasended,itsimpactwillalsorundeepandgreat,fortheaboveWarindicatesnothingbuttheunilateralactionoftheUS.ThehighfrequencyofmilitarymeasuresabroadisthemaincharacteristicofthePre2emptionStrategy,whichwillnodoubtdisturbthetrendofglobalizationintheyearstocome.
Keywords:NationalSecurityStrategyofAmerica;pre2emptionstrategy;IraqiWar
范文三:重析美国先发制人战略
重析美国先发制人战略
史 泽 华杨 云 涛
先发制人战略是小布什任内国家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 它既是美国为 内容提要 :
消除 ?9〃11?恐怖阴影做出的带有激进风格的战略选择 , 又是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扩张的相
对 ?理性?手段 。自从一年前美国将伊拉克作为先发制人的第一个试验场开始 , 该战略的命
运就已经与伊拉克局势的发展以及布什的个人政治前途 , 牢牢地拴在了一起 。目前 , 美国总
统选战刚刚进入白热化阶段 , 先发制人能否继续成为下一届政府的战略选择 , 仍是个未知数 。
但是 , 它对现有国际秩序造成的冲击已经十分明显 。
先发制人战略 伊拉克方式安全战略关键词 :
作为一种指导美国 ?反恐?行动的军一 、先发制人战略的心理渊源
, 先发制人战略是产生于特殊社会氛围 事战略 , ?先发制人?是指以强大的军事实
力为支撑 , 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尺度 , 以绝 带有激进风格的一种军事战略 。在某种程 对安全为目标 , 采取一种超前性和进攻性 度上说 , 它 是 美 国 人 心 中 的 ?恐 怖 阴 影 ?
和 ?帝国梦?相互掺杂的外在表现 。 的战略态势 , 在恐怖主义势力和 ?敌对国
被喻为美国历史上又一次 ?珍珠港? 家?对美国 产 生 实 质 性 威 胁 前 将 之 摧 毁 。
该战略的出台并非偶然 , 而是在布什政府
一面对阿富汗 ?反恐?战争进行总结 , 一
面对国内 、国际安全环境重新评估的过程
中 , 逐 渐 酝 酿 而 成 的 。它 与 ?国 土 防 御 ?
内外结合 , 相辅相成 , 共同构成了布什任
? 内美 国 国 家 安 全 战 略 的 核 心 内 容 。先 发
制人战略自提出至今已近两年 , 在其指导 ? 阿富汗 ?反恐?战争胜利后 , 2002 年美
国政府公布的一系列重要官方文件 、布什发表的 下的美国对外军事干涉行动仍在紧锣密鼓 讲话以及美国安全战略部署的实际调整 , 几乎都 地进行 , 但这些行动给美国国家利益以及 是围绕国 土 防 御 和 先 发 制 人 这 两 个 议 题 展 开 的 。
主要包括 : 1 月布什发布 《国情咨文》; 4 月组建 世界政治带来的深刻影响已经开始明朗化 。 北方司令部 ; 5 月国务院公布 《全球恐怖主义的 本文试图从心理渊源 、理论基础 、干涉模 ( 形势报告》; 6 月布什在西点军校的演讲 正式提 ) 出先发制人战略思想; 6 月布什签署 《防止生物 式等多方面对先发制人战略重新进行系统 恐怖袭击法案》; 7 月布什签署 《国土安全国家战 化解析 , 以求得出一些理解该战略的新思 略》; 9 月布什 政 府 发 布 《国 家 安 全 战 略》报 告 ; 11 月布什签署成立国土安全部法案 ; 12 月布什政 路 。 府公布《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 12
月开始部署 NMD 。
— 66 —
重析美国先发制人战略
? 的 ?9〃11 ?事 件 , 带 来 了 美 国 正 常 社 会 布什政府更有信心和理由 ?主动出击?。克 节奏的紊乱 。在恐怖气氛之下 , 美国经济 林顿政府以成功的经济政策 ?打造?了以
一度连续季度负增长 ,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 知识与信息经济为中心的 ?新经济?, 使美 数曾跌至自上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 国经济保持近十年的繁荣 。到 2000 财年 , 低位 , 航空 、旅游 、保险等行业所受打击 美国 GD P 占世界总量的比重达到了 33 % , 更无法用数字估量 ; 美国社会的政治气氛 而克林顿以前的 20 年 , 除个别的年份外 , 也开始安全化 , ?美国情结?无处不在 。 这一 比 重 一 直 保 持 在 23 % - 25 %的 水 平
? 由此 , ?国土不安全?, ?恐怖主义的威 上 。这 样 , 即 使 布 什 时 期 美 国 的 军 费 开 胁尤其捉摸不定?, ?对自由的最大威胁在 支屡创新高 , 美国的国防投入占 GD P 的比 于极其危险的激进主义与技术的结合?等 例也没有高到影响经济发展的程度 。 这些社会共同的心理感觉 , 也就不可避免 二 、先发制人战略的理论基础 地作为主要结论反映在布什政府国家安全 与冷战后美国旧有国家战略相比 , 先 环境评估中 , 这在冷战后美国历史上还是 发制人 战 略 对 美 国 国 家 利 益 的 扩 张 而 言 , ? 首次 。在 这 样 一 种 氛 围 下 , 越 是 摆 出 坚 没有缺失多少 ?理性?成分 。它的出炉并
() 决 甚至极端的姿态 , 就越会得到国内 非是 ?笃病乱投医?、一蹴而就 , 而是有坚 民众的支持 。?9〃11?后 , 有关国土防御 、 实的立论基础 。里根时期鼎盛的新保守主 增加防务开支 , 甚至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提 义外交思想 , 在克林顿时期卷土重来 , 并 案在美国国会几乎都得以高票通过 , 就是 在布什上台后再次成为美国外交的行动指 典型的例子 。 南 。
可以认为 , 面对 ?9〃11?这样的问题 , 新保守派是美国保守阵营中在外交政 无论哪位总统在台上执政 , 恐怖主义问题 策领域极为活跃的一支力量 。它的外交理 和 ?反恐?机 制 建 设 都 会 成 为 战 略 重 点 , 念因共和党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取得国会领 美国都很有可能进行对外干涉 。不同的是 , 导权 , 而 增 强 了 对 美 国 外 交 的 影 响 力 度 。 作为保守理念忠实信徒 , 布什的先发制人
?战略更具 ?预防性攻击?特色 。 ? ?President Bush Thanks Germany for Sup2
port Against Terror?, Remar ks by t he President to a?反恐?一时成了全民性的任务 ,却并 Special Sessio n of t he German Bundestag , Berlin , 没有动摇美国人在后冷战时期对帝国理想 Germany , May 23 , 2002 . ht tp : / / www . white2
gov/ news/ releases/ 2002/ 05/ 20020523 - 2 . house. 的追求 ———确保和利用 ?独大?地位 , 用
ht ml . 西方民 主 理 念 和 价 值 观 改 造 世 界 , 建 立 ? T he N at ion al S ecu ri t y S t rategy of t he U2
ni ted S t ates of A merica , Sep tember 2002 . ?美国治下?的世界和平 。因此 , 布什政府
? 布什 认 为 , 想 要 取 得 ?反 恐?胜 利 , 仅 一直坚持的 ?反恐?口号是 ?为民主的生 仅防御是 不 够 的 。美 国 必 须 发 动 ?反 恐 ?战 争 , 粉碎敌人的计划 , 在最严重的威胁出现前就勇敢活方式和价值观而战?, 目标则是打击恐怖
地应对它们 。见 ?President Bush Delivers Gradua2 主义 , ?锻造有利于美国的新型的国际关 tio n Speech at West Point?, Remar ks by t he Presi2 dent at 2002 Graduatio n Exercise of t he U nited States 系 , 并以适应新世纪需要的方式重新定义
Military Academy , West Point , New Yor k. J une 1 , ? 旧有模式 。?从这一点讲 , 布什的先发制 2002 . ht tp : / / www . whitehouse. gov/ news/ re2 人战略与老布什 、克林顿时期的美国国家 leases/ 2002/ 06/ 20020601 - 3 . ht ml
? T he N at ion al S ecu ri t y S t rategy of t he U2 只不过 ?手法?变换战略是一脉相承的 , ni ted S t ates of A merica , Sep tember 2002 . 而已 。 ? U . S. CIA : Han dbook of I nter n at ion al
Econom ic S t at ist ics . P. 15 , 24 . 转 引 自 《美 国 对 ,为克林顿时期积累的丰厚经济遗产 ( ) 外经济 战 略 》 张 敏 谦 著 , 世 界 知 识 出 版 社 , 先发制人战略提供了强大的实力支撑 , 使 2000 年版 , 第 279 页 。
— 67 —
?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太平洋学报 2004 年第 7 期
在国会的作用下 , 克林顿外交战略中 ?过三 、先发制人战略的伊拉克方式
阿富汗 ?反恐?战争基本上是美国对 于相 信 ? 多 边 主 义 和 ?四 面 出 击 ? 两 大 9〃11?事件的应急性反应 , 但是通过 于 ? ?错误倾向?逐步被纠正 , 现实主义国家利 这次战争 , 美国不仅成功地展示出超强的 益观得到了更多重视 。比如 , 克林顿政府 军事力量 , 而且牢牢地控制了全球反恐规 在受压之下逐步减少了对联合国维和行动 则的制定权 。为巩固和扩大 ?反恐?成果 ,
布什政府迅速将伊拉克选为下一个打击目 的支持力度 , 放弃了自由派倡导的低投入
标 , 并为此进行了长时间的国内 、国际动 政策 , 离任前美国的防务预算已接近于冷
员 。可以说 , 先发制人战略模式的成型和 战结束初期的水平 ,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研 伊拉克战争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决策过程的 ?发获得的拨款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 两个 结 果 , 前 者 为 后 者 提 供 了 理 论 指 导 , 即便如此 , 新保守派仍认为 , 老布什 、 后者是前者的第一次验证 。因而 , 美国在 克林顿时期的美国政府一直沉湎于 ?战略 伊拉克的外交实践和军事行动可以被理解
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先发制人样本 。 间歇期?, 从道德到战略 , 全方位向敌人缴
列入 美 国 ?大 规 模 杀 伤 性 武 器 扩 散 ? 械 ; 克林顿政府以放任自流或逃避的方式
和 ?支持 恐 怖 主 义 ?黑 名 单 的 国 家 不 少 , 放弃了美国的世界责任 ; 美国的军事实力
布什政府却把萨达姆政权第一个挑出来进 因防务开支的过分削减而到了不足以应对
?行先发制人军事打击 , 其原因在于 : 美国 未来挑战的程度 。
在伊拉 克 经 济 资 源 诉 求 不 小 于 安 全 诉 求 ; 新保守派在 2000 年大选前为克林顿以
伊拉克处于 ?无赖国家?和中东地区的地 后的 美 国 对 外 战 略 作 了 如 下 设 计 : 第 一 ,
缘核心区域 , 战争具有更明显的示范效果 ; 重新拾起里根时期引导美国走向冷战胜利
伊拉克处于大国地缘政治和安全利益的边 的那些 ?非常规?教义 , 继续开展 ?保卫
缘地带 , 战争不易引起其他大国的过分紧 和扩展?国际秩序的行动 , 而不是消极地
张 ; 萨达姆对国内的独裁统治使美国公众 等待向美国价值观提出挑战的新 ?纳粹政
对之好感甚少 , 有利于美国国内的战争动 权?的出现 。第二 , 在美国积极追求领导
员 ; 美国拥有海湾战争的历史经验 , 而且 权的过程中 , 很有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敌
遭受十余年经济制裁的伊拉克国力更加虚 意 , 反对者有可能与其他 ?独裁政权?或
弱 ; 对伊拉 克 的 ?遏 制 ?和 ?聪 明 制 裁 ? ?流氓国家?组成战术联盟 , 或者试图分化 机制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 , 没能 ?阻止其 美国的盟国 。但这是美国必然要付出的代 秘密武器的生产 , 对巴勒斯坦恐怖主义提 价 , 也 是 美 国 力 量 外 化 不 可 逃 避 的 形 式 。
第三 , 如果想诉诸武力解决问题 , 就不能
半途而废 , 就应把外交和军事行动进行得
更彻底和有效 。比如在伊拉克问题上 , 美
国不能仅像海湾战争中一样 , 把战争目标
局限于解放科威特 , 而是应该彻底铲除萨 ? 樊吉社 : 《威胁评估 、国内政治与冷战后
直至与美国友好的新政权达姆独裁政权 ,的美国导弹防御政策》, 载 《美国研究》, 2002 年
第 3 期 。 ?得到巩固 。 ? Robert Kagan and William Kristol , ?A
loo k at America’s Role?, T he W as hi n gton Post ,由此看来 , ?先发制人?并非什么新东 March 19 , 2000 ; 弗雷德里克〃卡根 : 《我们应该 西 , 只不过是布什的当选使保守主义思想 有的武装部队》, 载 《旗帜周刊》, 1998 年 6 月 1 彰显 , ?9〃11?事件使孤立主义销声匿迹 , 日 。 Robert Kagan and William Kristol ,?A loo k? 新保守派的对外干涉理念得到全面贯彻而 at America ’ s Role ?, T he W as hi ngton Post ,
March 19 , 2000 . 已 。
— 68 —
?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重析美国先发制人战略
? 供资助 , 或成为不稳定之源 。?这些独特 , 由于 ?恐怖势力和那布什政府认为 性使美国的决策者对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收 些 ‘心照不宣’地为之提供帮助的国家之
? 益预期大大高于成本预期 , 新保守派激进 间没有任何区别 ,?美国只能通过先发制 但不失 ?理性?的战略目标选择方法可见 人的军事行动 , 深入敌国遏制恐怖主义的 一斑 。 蔓延 , 也只有这样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恐
美国以近乎轻松的方式完成了对伊拉 怖主义问题 。这一逻辑不仅打破了美国外 克的军事占领 , 萨达姆政权彻底垮台 。美 交一贯的 ?超脱于外 , 平衡获益?的历史 国在战略层次获得了如下好处 : 传统 , 而且错解了恐怖主义产生的真正根
其一 , 世界 ?独大?地位再次得到有 源 , 错用了 ?老办法?来解决 ?新问题?。 效印证 。战前美国的单边主义与霸权意识 在国家间层次 , 军事方法是决定性的 , 它 已显露无遗 , 俄法德中等大国对此强烈反 可以颠覆一个政权 , 甚至使一个国家在世 对 。但在战争结束后 , 为了在中东地区的 界政治版图上永远消失 ; 但恐怖主义与其 战略利益不被边缘化 , 法俄德等反对者不 说是政治性命题 , 不如说是经济 、社会问 得不争相与美国修好 。当然 , 这是大国关 题在政治领域的集中表现 , 其解决方法只 系的 复 杂 性 使 然 。一 个 明 显 的 结 论 却 是 , 能是综合性的 。
美国的意愿是不能怠慢的 。 由于 认 识 的 偏 颇 和 方 法 选 择 的 不 当 ,
其二 , 通过对伊拉克石油资源的控制 , 美国的军事行动轻而易举地 ?铲除?了萨 赢得了经济利益和战略主动权 。控制了中 达姆 政 权 , 却 也 激 发 了 恐 怖 主 义 的 ?潜 东的石油资源就相当于控制了其他国家经 力?。一些 小 盟 国 撤 军 引 发 的 ?多 米 诺 骨 济的命脉 。无论对伊军事占领要耗费多少 牌?效应并不是致命的 , 可怕的是 , 占领 国力 , 无论 2004 年大选后谁上台执政 , 美 军不得不同时应对来自于地方武装和恐怖 国都不会放弃在伊拉克既得的经济利益 。 分子的 ?混杂威胁?。美国提出的 ?中东民 其三 , 通过军事行动重塑中东政治版 图的主共同体?计划 , 也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 努力 , 对 ?无赖国家?起到了一定的 震慑疑虑 和 不 安 , 加 剧 了 该 地 区 的 政 治 动 荡 ,
作用 。伊战后 , 被美国列入 ?邪恶轴 也导致了这些国家国内原教旨主义势力的 心?和 ?无赖国家?黑名单的利比亚 、叙 增长 。美国遭遇这些的原因 , 与其说是布 利亚 、伊朗以及朝鲜 , 都先后明示出不同 什和新保守派没有为 ?建立友好政权?做 的妥协姿态 , 尽管其含金量仍要以美国能 好准备 , 毋宁说先发制人战略从开始就含 否最终 ?摆 平 ?伊 拉 克 这 一 标 准 来 衡 量 。 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成分 。 此外 , 战争没有对经济复苏造成多少负面 第二 , ?巩固和强化与盟国关系?与自 影响 , 美国经济基本摆脱了?9〃11?事件的 由选择多边主义 。
消极影响 。 先发制人战略虽然客观上也需要盟友
先发制人战略从理念 、方法和手段等 的支持 , 但是布什政府一直没有将二战以 多方面对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传统模式 来的 ?盟国一致?原则当作美国军事行动 进行了 ?扬弃?或 ?改良?, 似乎引导美国 的决定性因素 。而且 , 阿富汗 ?反恐?战 外交走上了一条全新道路 。但从美国在伊
拉克的实际操作来看 , 该战略一些先天的 、 ? David H. Dunn ,?Myt hs , motivatio ns and 无法克服的缺陷也显露无余 。 misunderestimatio ns : t he Bush administ ratio n and I2
raq?, I nter n at ion al A f f ai rs , March 2003 . 第一 , 过分依赖军事手段与恐怖主义 T he N at ion al S ecu ri t y S t rategy of t he U2 ?
?扩大化?。 ni ted S t ates of A merica , Sep tember 2002 .
— 69 —
?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太平洋学报 2004 年第 7 期
争对美国行动正义性和国际号召力的 ?成的结合来维持世界体系的稳定 。这也是美
国自认为优于以往任何帝国霸权之处 。新 功?验证 , 使布什政府对伊拉克战争的胜
? 保守派一方面强调 ?力量?的扩张及其效 利信心十足 。
, 把 联 合 国 贬 低 为 ?世 界 官 僚 主 义 组 能 以美国的实力和地位 , 它和主要盟国
织?, 另一方面却也要让美国的行动为 ?自 的关系 不 会 因 为 一 两 次 分 歧 而 走 向 破 裂 ,
由国家?树立榜样 , 依靠美国的 ?道德优 但是从伊拉克战争来看 , 这些分歧对美国
势?和 ?善性本质?来维持领导地位 。在 利益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视 : 其一 , 行
伊拉 克 方 式 中 , 这 种 榜 样 是 很 难 树 立 的 , 动中盟友反对者的掣肘和行动后相互妥协
因为 ?自由选择多边主义?干扰了美国与 的高成本 , 使美国不能充分实现其行动前
? 盟国 关 于 ?民 主 共 同 体 ? 观 念 的 共 识 。的战略目标 。其二 , 盟友反对者的独立倾
长此以往 , 美国会因小失大 。 向受到刺激 , 从长远讲不利于美国 ?一极?
四 、先发制人战略的国际影响 统治的实现 。其三 , 盟友支持者会因反对 美国先发制人战略的提出和实施 , 破 者的存在提高要价 , 美国只能做出更多的 坏了现有国际秩序的稳定性和多边机制的 让步 。其四 , 盟友间也需要 ?大国一致?, 有效性 , 也给新世纪国家间良性关系的建 一些较小的盟国可以 ?搭车?, 却很难在关 立和发展带来了阴影 。伊拉克战争之外最 键时刻提供可靠的帮助 。 如果今后美国仍令人担忧的是 , 先发制人战略作为一种模
式近两年来正在像毒菌一样 , 在一些具有 以伊拉克方式继续实
重要影响力的大国和比较活跃的地区行为 施先发制人战略 , 那么布什政府一边 ?巩 体中间蔓延开来 。这些国家也在像美国一 固和强化与盟国关系?, 一边追求行动自由 样 , 摆出强势姿态 , 明确打击对象 , 加强 的 ?盟国战略?, 很可能会陷入自相矛盾的 军事准备 。
窘境 。新保守派设计的 ?自由选择多边主 2003 年 11 月 , 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 , 义?, 即 ?根据不同的外交问题 , 选择不同 如果 ?先发制人?使用武力的原则在国际 ? 的盟 友 支 持?的 理 论 , 做 起 来 比 说 起 来 实践和国际生活中得到确立 , 为捍卫本国 难得多 。
第三 , 绕开联合国的军事行动与借重
联合国的治理进程 。
? 布什政府在 2002 年 11 月对阿富汗反恐 在伊拉克问题上 , 联合国充当的 ?配 战争进行总结时 , 曾乐观地认为 , ?美国和 90 多 角?角色以及一些小国向强权靠拢的 ?自 个国家结成国际反恐怖主义联盟?, ?布什总统成 功地使全球所有地区的多边组织参加到反恐战役 我保护意识?, 皆彰显出现存国际机制在维 中来?, 以及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一致通过决议 , 持世界秩序方面的无效和无力 ; 而重建工 迫使萨达姆 〃侯赛因 公 开 和 销 毁 大 规 模 毁 灭 性 武
器 , 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等三点都是美国外交 作的回归却又证明联合国仍拥有国际社会 的重要成就 。见白宫 : 《关于反恐之战信息》, 载
《美 国 参 考》, 2002 年 11 月 16 日 , ht tp : / / usin2普遍承认的正统性 , 美国依然需要联合国
fo . state. gov/ regio nal/ ea/ mgck/ archive02/ 来加强其 ?软力量?。战时美国可以单独行 1119whfact s. ht m
? 事 , 但在战后没有联合国对其合法性的追 罗伯特〃卡根 : 《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的一
个真正理由》, 载《华盛顿邮报》, 2000 年 5 月 24 认 , 就难以成事 。这些事实也显示出 ?先 日 。
? 伊战前一项民意调查显示 , 76 %的俄罗发制人?战略本身蕴含的一组矛盾 , 即美
斯人 , 75 %的法国人 , 54 %的德国人和 44 %的英 国的单边行动与 ?多边理想?之间的不可 国人都相信 , 布什的好战姿态之后隐藏的是对伊 调和性 。 拉 克 石 油 资 源 的 觊 觎 。见 David H. Dunn , ?Myt hs , motivatio ns and misunderestimatio ns : t he 美国霸权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美国主导 Bush administ ratio n and Iraq ?, I nter n at ion al A f 2 下的多 边 体 制 , 通 过 ?制 度 ?与 ?力 量 ? f ai rs , March 2003 .
— 70 —
?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重析美国先发制人战略
的国家 利 益 , 俄 罗 斯 将 保 留 ?先 发 制 人 ?会变本加厉地借 ?传播民主价值观念?之
?, 扩张国家权力 。 机 使用武力的权利 。
2004 年 3 月 , 日本防卫研究所发布年 五 、先发制人战略与中美关系 度《东亚战略概观》, 明确提出日本自卫队 ?9〃11?以前 , 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主 应确立先发制人战略的观点 , 声称如果发 要是尝试性的 , 基本都是依照旧有的传统 ,现朝鲜准备用弹道导弹袭击日本 , 自卫队 从大国实力竞争和防止出现 ?挑战者?等 ?有权对其导弹基地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 。 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 。?9〃11?以后 , 先发
2004 年 3 月 , 英国首相布莱尔在演讲 制人战略的出台 , 标志着美国国家安全战 中除了为伊拉克战争辩护外 , 呼吁联合国 略开始由重视 ?传统安全?议题转向 ?传 修改 国 际 法 以 授 权 进 行 类 似 ?先 发 制 人 ? 统安全?与 ?非传统安全?并重 。由于战 ?的军事打击行动 。 略关注点的分散和复杂化 , 美国暂时无力
此外 , 法 国 、澳 大 利 亚 、印 度 、巴 基 大幅增 加 对 中 国 的 地 缘 压 力 , 在 ?反 恐 ? 斯坦 、以色列 , 也都相继提出了 ?先发制 战争中借重中国的一面增多 。在国家安全 人?主张 。 战略中 , 布什政府明确把中国排除在恐怖
如此一来 , ?先发制人?一时成了 ?世 主义和 ?流氓国家?等现实敌人之外 , 并
? 界潮流?, 似 乎 用 之 就 是 抓 住 了 战 略 主 动 将中 美 关 系 归 于 ?大 国 合 作?范 畴 。至 权 , 不用就会损害国家利益 。?先发制人? 今 , 中美合作框架基本保持了良性发展的 之风推动了整个国际社会的尚武倾向 , 对 局面 , 美国对中国在朝鲜半岛核问题和阿 于世界和平的长久维持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 富汗重建进程中的表现比较满意 , 布什及 而且 , 在 共 同 ?反 恐 ? 旗 号 的 背 后 , 对 其政府的主要成员对中美合作关系大都持 ?威胁来源?的不同认识和判断 , 反映了不 肯定意见 。
同国家迥异的心理动机 。比如俄罗斯认定 但是 , 我们只能以一种审慎乐观的态 的主要威胁是国内肆虐的恐怖主义分离势 度看待 ?反恐?战争中的中美合作 , 因为 力和北约快速的东扩步伐 , 其选择是被动 第一 , 中美整个合作进程仍是以美国为主 的 ; 日本的理由则是几乎不可能对其构成 导的 , 合作关系主要局限于 ?问题?层次 , 多大威胁的一个弱小邻国 , 其选择是主动 没有也很难步入机制化轨道 。受到实力等 的 , 显然另有所指 。比较而言 , 作为一个 多重因素的限制 , 中国很难对周边之外的 对侵略历史没有进行充分反省的国家 , 日
本的这一战略倾向更具危险性 , 更容易对
地区乃至世界秩序造成威胁 。
作为一种典型的 ?权力至上?的现实 主义战略观 , 先发制人的蔓延虽不至于从
? 中国新闻网 : 《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俄有权根本上改变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总趋势 , 却
采取先 发 制 人 军 事 行 动 》, 2003 年 10 月 10 日 。 真实地映射出国际力量结构失衡状态下大 ht tp : / / www . cqnews. co m. cn/ newsview . asp
? 国角逐消极的一面 。可悲的是 , 除美国之 新华网东京 3 月 24 日电 : 《日本防卫研 究所 : 为自卫 有 权 先 发 制 人 对 敌 国 攻 击 》, 2004 外 , 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有足够的能力改 年 3 月 24 日 。ht tp : / / news. beelink. co m. cn/ 变它 。在可预见的未来 , 如果美国成功实 20040324/ 1548120 . sht ml
? ?Prime Minister warns of co ntinuing global 现伊拉克的 ?政权改造?, ?先发制人?还 terror t hreat ?, March 5 , 2004 . ht tp : / / www . 会被炒作得更加火热 , 因为美国和 ?盟友? number - 10 . gov. uk/ outp ut / Page5461 . asp
T he N at ion al S ecu ri t y S t rategy of t he U2 ?
ni ted S t ates of A merica , Sep tember 2002 .
— 71 —
?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太平洋学报 2004 年第 7 期
美国行动加以有效约束或享有实际发言权 。, 战略选择中的 ?前瞻性?国家第二 第二 , 特殊时期的关系缓和消解不了美国 利益观念 。先发制人在新保守派那里既是
人内心深处在如何处理对华关系上的心理 ( ) 一种 战 争 模 式 p reemp tive war , 也 是 一 矛盾 。美国至今认为 , 中国在努力寻求美 种超前型思维方式 , 而且后者比前者重要
? 中关系稳定化的同时 , 将会继续寻求机会 得 多 。对 于 其 他 国 家 也 存 在 这 样 一 个 削减美国在东亚的地区影响力 ; 中国之所 ?真理?: 只有提前预测甚至感受到安全问 以经常 ?含糊?地阐述国际主张 , 就是想 题的危 险 性 , 才 能 早 做 打 算 , 早 做 准 备 ,
? 为发 展 国 力 赢 得 更 多 的 时 间 。而 且 在 美 并在事实上节约解决成本 。作为联合国常 国人的心目中 , ?流氓国家 、武器扩散?等 任理事国和亚太地区性大国中唯一没有提 问题或多或少都与中国有一定的联系 , 不 出 ?先发制人?的国家 , 中国承受了更多 能期望美国会在 ?反恐?战争中进一步加 的压力 , 也更需要缓解这些压力 。以暴易 深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中美关系的主要矛 暴的方式并不可取 , 却也不能因此否定了 盾仍是结构性的 , 即不管中国以何种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的独到之处 。 崛起 , 美国都不会不加防范 。 第三 , 安全问题的现实主义分析起点 。
如果美国能够成功解决伊拉克和阿富 先发制人战略思路 , 以 ?丛林状态?看待 汗问题 , 中美关系还能不能维持目前的良 国家间关系 , 以强大的防务保障安全 , 以 好状态 , 仍是个问题 。 绝对的力量优势谋取胜利 , 是彻底现实主
六 、先发制人战略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义的 。美国的姿态既反映了当今国际政治
中国一贯奉行的是和平外交政策 , 不 的现实 , 也塑造了这一现实 。深受美国影 主张单方面动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 因而也 响的其他国家即使不承认现实主义是解决 不会仿效美国 , 将 ?先发制人?纳入战略 问题的唯一方法 , 也只能以一种现实主义 轨道 。但是 , 我们在批判有些国家通过先 的态度作为分析安全问题的出发点 。当然 , 发制人谋求狭隘国家利益的同时 , 却不能 纯粹的现实主义方法有其弊端 , 比如强调 忽视它作为理论模式的一些新颖之处 。 ?道德?而忽视规则 , 倡导 ?正义?却难免
第一 , 兼顾 ?传统安全?与 ?非传统 ?利益交换?。避免这些弊端的方法可以是 安全?议题的综合安全思路 。?国土防御? 多样的 , 但问题的分析起点必须是现实主 和 ?先发制人?, 作为 ?9〃11?以后美国国 义的 。
家安全战略调整的两大任务 , 实际上比较 七 、先发制人战略的前景 先发制人战科学地将两类安全问题 、将现实需要和维 略的实施给很多国家增加 持美国优势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 。布什政 了战略压力 , 美国似乎也在一日之间变成 府打击恐怖主义的行动 , 与其说是战略目 了无以 约 束 的 ?暴 君 ?, 可 以 到 处 挥 舞 大 标 , 不如说是达到新目标的重要手段 ; 与 棒 。但是 , 新保守派以外美国保守阵营的 其说被迫行动 , 不如说抓住了行动的机遇 。 大多数人 , 传统上并不认为美国可以滥用 同美国 一 样 , 中 国 的 发 展 也 同 时 面 临 着 武力 , 因为 ?美国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像 ?传统?和 ?非 传 统?安 全 问 题 的 双 重 挑
战 , 决策者只能用一种统筹观念 , 才有可 ? A n n u al Report on t he M il i t a ry Pow er of 能分清不同问题的轻重缓急 , 做出最符合 t he PR C , J uly 28 2003 .
? 新保守派非常强调 , ?在任何时候 , 一种 国家利益的战略决策 。 () 做更早打算的 forward - leaning国家利益观念 — 72 — 都会使美国减少一些无谓的干涉?。见 Robert Ka2
gan and William Kristol , ?A loo k atAmerica’s Role?, T he W as hi n gton Post , March 19 , 2000 .
?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重析美国先发制人战略
十字军东征一样铲除挡在前面的每一个邪民主党候选人约翰〃克里提出的对外政 恶政权?, 而是要严格地将 ?虚幻的愿望? 策主张旨在 ?弥补布什的单边主义和先发
与国家利益区分开来 , ?审慎地?依据国家 制人战争给美国安全和领导地位带来的损
? 利益 分 配 资 源 。共 和 党 保 守 派 内 部 的 这 : 第一 , 美国的对外军事行动必须首先 害?
一分歧 对 行 政 当 局 的 牵 制 作 用 不 易 低 估 。 得到国家立法机构的授权 。第二 , 为尽快 比如 , 伊拉克重建中美国遭遇的挫折 , 已 赢得和平 , 美国需要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 。
? 经使 先 发 制 人 战 略 的 实 用 性 遭 到 质 疑 。第三 , 美 国 需 要 制 定 一 项 更 为 综 合 性 的 温和保 守 派 鲍 威 尔 在 解 释 该 战 略 时 辩 称 , ?反恐?计划 。第四 , 美国在伊拉克的胜利 ?所谓先发制人 , 是针对阻吓无法产生效应 是赢得整个 ?反恐?战争的关键 , 但美国 在的非国家威胁如恐怖分子而言这绝不伊重建中应通过外交手段建立尽可能广
() 是要取代阻吓 , 而是要辅助这个策略泛的联盟 包括取得联合国的支持。可以
肯定 , 如果克里当选 , 美国不会减少对外 我们 的 战 略 并 非 根 据 先 发 制 人 理 论 制 定
?它只是一种策略和手段 , 还谈不上什 干涉 , 但其策略和手段会有较大变化 。
?么战略甚至理论 。?
作者简介 : 史泽华 ,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 先发制人战略能否在未来继续执行下
学院博士研究生 ; 杨云涛 , 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 去 , 将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 第一 , 美国
究生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研 1 楼 907 室邮编 : 对伊 拉 克 ?政 权 改 造?比 较 成 功 。第 二 ,
100872 布什连任 。第三 , 存在与伊拉克类似的着
力点或再次发生类似于 ?9 〃11?事件的恐
怖主义袭击 。这几点是环环相扣 , 缺一不
可的 。
就目前局势而言 , 先发制人战略的前
景 、布什的个人政治命运已经和伊拉克重
建的步伐紧紧地捆在了一起 。按照美国大
选的惯例 , 在任总统外交政策的成功不一
定意味着得分 , 而外交政策的失误却肯定
会导致其失分 。虽然离 2004 年美国总统选
举还有半年时间 , 布什同民主党候选人克
里在对伊政策问题上的较量已经白热化 。
布什 在 伊 拉 克 问 题 上 走 上 了 ?不 归
路?, 因为他只有及时平息伊拉克的混乱局 ? 拉尔夫〃邓赫塞尔 : 《政治纲领 : 共和党 和民主党如何阐明各自的政策立场》, 《美国外交面并在大选前 ?顺利地?从伊拉克 ?全身
政策议程》, 美国新闻署 , 1996 年 10 月 。 而退?, 才有可能获得连任机会 , 才能将先 ? 袁鹏 : 《美 国 ‘新 保 守 派’开 始 失 势》, 发制人发扬下去 。如果布什成功 , 先发制 载《国际先驱导报》, 2003 年 10 月 11 日 。
? 华盛顿法新电 : 《鲍威尔承认美外交政策 人战 略 将 会 被 作 为 重 塑 美 国 精 神 的 ?榜 错误 , 吁中国 在 国 际 上 扮 演 更 重 要 角 色 》, 2004 样?, 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问题彻底解决之 年 1 月 1 日 。ht tp : / / www . zaobao . co m/ special/
china/ sino- us/ pages4/ sino- us010104 . ht ml 前 , 即使美国 ?支持恐怖主义?的黑名单 ? 具体内容详见 Jo hn Kerry ,?Foreign poli2 列得再长 , ?伊拉克模型?也不会更多地被 c y?.ht tp : / / www . jo hnkerry. co m/ issues/ for2
eignpolicy/ . Glenn Kessler , ?Engagement Is a Co n2 复制 。否则 , 布什就有可能成为第二个越 stant In Kerry’s Foreign Policy?, T he W as hi n gton
Post , March 21 , 2004 . 战时期的约翰逊 。
— 73 —
? 1994-2013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范文四:先发制人战略 期末作业
《二十世纪的政治哲学家》读书笔记
一. 摘抄:
二. 心得体会:
姓名:张芳 班级:国政2班 学号:1008030223 2013-4-7
主要内容:正如书名所示,他所讨论的是20世纪的主要政治哲学家。大体上也可以说,他讨论的时期与苏联的寿命正相吻合,从1917年到1991年,这个时期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文化上也有着统一性,至少在欧洲和美国如此。在这个“掐头去尾的20世纪”,西方社会也是一个面对着特定问题的特定社会。本书的目的是对20世纪最有意义的、最系统的政治哲学家的思想作出恰当的说明以及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心得体会。
一. 马克思·韦伯和20世纪的政治学:
虽然人类应付政治学的难题已足足有千年之久,然而,如果我们不理解20世纪本身,不理解我们这个世纪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非常特殊的演化过程,我们也无法理解20实际的政治哲学。
每一个事件的发生都与其当时的社会背景、演化过程及其时代特点密切相关,它并不是孤立存在于万物之间,政治学也是如此。它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其实政治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并不代表说只有你进入国家体系或者政治机构,才与你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此外,“政治哲学”这一概念过于宽泛,也过于系统过于理论,然而操作性较低。因此,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这也与他们自身成长的环境有一定关联。
意义,它是一种既简单又深刻的现象,人类要从行动中看到点什么—某种使行为有值得去做或有意义的要点,不然便不会存在人类行为。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它必须服务于一定的意图或者体现一定的价值。
当人们去从事一定的人类活动时,本身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因为只有明确的目的性甚至功利性,才能够激发人的潜能。但须注意的是,你做事的手段或者方式必须是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底线与原则。只有带有明确的意图去做事,或许才会使自己更有价值,更有人生意义,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因此,从行动中看到意义,就好似抛开现象剖开现象看本质。
就像一切科学一样,社会科学的方法是用来合理的确定过去或者现在的事实,以及存在与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其它关系,而绝对不能从“从伦理、文化或其它观点”对它们做出价值判断。
科学—science,它是纯粹性的理论,可能这样的理解过于片面,它是专属于社会科学而不是人文学科,它总是通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来解释一些社会现象,从而做出判断,就是
透过现象看本质,而绝不会也不能用一些“伦理、文化、意识形态”等观点作为原有,使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事物,可以推导出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或者脉络关系。
韦伯写到“判断(终级)价值的正确性,是个信仰问题。”这当然不是说,这样的价值判断是没有意义的—相反,它们“决定着我们的行动,赋予我们的生命与意义”。但是,这确实造成了不但从社会科学的观点,而且从终级的形而上学意义上看,一切意义都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客观的说,世界是无意义的。
价值就是信仰,也可以理解为希望。或许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这是不正确的,但从我们的实际生活出发,它就像灯塔、指南针决定着我们的行动而且赋予此行动的一定的价值及其意义,追溯其源头,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无意义的,从表面上看,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状态,而以实践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人类活动也没有赋予它一定的价值意义,就不会有任何价值。
相反,价值合理的行为是受着对该行为“绝对价值”的信念的支配,不管它是出自伦理的、美学的和宗教的理由,或是出于责任感、荣誉和个人忠诚,不管是什么,它不考虑后果。
价值支配行为,不考虑后果。举例说明:恐怖组织威胁着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站在我们的立场上,它是不道义的;然而在他们看来,由于他们的自身价值信仰的影响,似乎他们正在维护世界的民主、和平与正义。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做人做事的方式。
值得指出的是,韦伯对包括合理行为在内的行为所做的分析,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动机因素,即内在约束的影响。约束(最重要的是道德约束)的作用在于排除可能的行为,由此常常引导的行动者选择另一些行为(或在某些情况下选择不行为)。
凡事都有例外,当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受到法律的约束还有道德底线的约束。道德约束立足于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的价值判断。约束有很多种方式,然而道德约束却是一种无形的因素,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它却指导着我们的实践活动,约束我们的行为。
韦伯说,这种类型的宗教都属于救赎的宗教—它们为信徒提供解脱(不应承受的)苦难和随时会降临的死亡的办法。它们以这种方式使信徒的生命变得对它们有意义。并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使宇宙在他眼里也有了意义。
宗教信仰其实也是一种价值信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信仰基督教,在他们看来,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是神的旨意,似乎是有种力量在冥冥之中指引着他们,给他们力量。或许在这个现实而又浮躁的时代里,这种宗教信仰似乎与这炎炎浊世有一种背道而驰的清凉,但如果这种信仰能够净化你的内心,又何乐而不为呢?
西方的禁欲主义能够采取一种“内在世界”的形态,在这种形式下,个人的救赎被理解为需要现世的行动(作为上帝的工具),否定现世采取的形式不是逃避现世,而是主宰现世,是驯服“俗人和恶人”(存在于现世,但不属于现世)。个人通过在现世的这种活动,找到了他的“天职”,从而也找到了他生活的意义。
在禁欲主义存在的前提下,人类开始通过在现世和活动中明确自己的定位,知道了自己的职责所在,更清楚知道我们所做的不是逃避现世,而是主宰现世,只有在这样的价值体系的引导之下,才会找到我们生命最根本的意义和追求。
随着至少是近代资本主义本身的扩展所带来的一个后果,即西方世界变得日益世俗化,它的天职的性质也因为变得世俗化而衰弱了。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扩张,西方世界变得日益世俗化指的是赚钱的天职在日益增强,而最初的宗教职责-服从上帝的旨意在衰弱。即便它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但是在利润最大化的刺激之下,它的地位在日益下降,合理性也变得越来越少,然而这种活动的发生只是迟早问题,并且无法避免。
换句话说,受雇者不同于奴隶,可以对他们的工作作出选择,因此他们有可能选择那些他们能够胜任的职业;奴隶则不同于受雇的工人,不能把需要高度负责的工作交给他们。自愿受雇的工人可能很想保住他们的职业,而奴隶则很少愿意这样做,他们经常试图逃跑。
在我看来,受雇者与奴隶最大的区别在于,受雇者在某种程度上享有更多的人权,最起码它们本身享有最起码作为人的最基本的权利-人身自由权。他们所挣得的薪酬是靠自己的劳动所得,他们拥有任意支配这些薪酬的权利,唯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刺激他们的生产欲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收益;然而,奴隶则不同,他们连最基本的作为人的权利都没有,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因此,他们只会想着尽快摆脱目前的现状。
韦伯时常把官僚制度称为一个活有力的工具,一个控制它以达到目的的手段,这一现象的政治意义相当明显,不过他当然不限于这一概念狭义上所指的政治领域,而是有着这样潜在的可能,它会扩展到致力于寻求各自目标的一切组织,尤其是资本主义的经济企业。
在韦伯看来,官僚制度是最有效的制度而且同时具有目的合理性,官僚制度被作为一种更广泛的制度在运用,资本主义与官僚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有共性的,二者在运用的同时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官僚制度是一种等级森严的传统管理制度,但它具有较强的集中性。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除非一个人能够以热情的奉献精神去做,不然对于作为人的他都是不值得做的。”但是光有热情还不够,科学是讲究纪律的学问,它要求科学家把热情与“十分刻苦的工作”结合起来,我们可以认为韦伯能够找到自己的天职,就此而言他是幸运的。
在我看来,只有纪律、热情与“十分刻苦的工作”结合起来,这样的完美结合才是值得我们去做的。或许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也可以指导我们去选择以后的职业道路,从而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天职,只有拥有属于自己的目标,我们才会走得更好更远。
一个人为了使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而必须服从的独特天职毕竟是不充分的。大概它太像一种狭小的专业化生活的角色了,这种角色是官僚制度与市场的合理性所强加的,并导致“灵魂的分裂”。
就像前面所说的,韦伯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天职因而他是幸运的。但这所谓的天职或许会使他的专业化生活变得狭小,就像现代社会的我们一样,不管找到怎样适合自己的天职终究逃不出官僚制度和市场的合理性的双重枷锁的束缚并最终丧失自我,成为完完全全的生产机器。
按当时的衡量标准,虽不极端,却很强烈-在让德国赔款受辱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他所发表的著名言论便表明了这种感情是多么的强烈:他从未如此强烈地感到,生为德国人是命运的一种恩赐。但是韦伯的德意志民族主义并不极端,因为它受到他对其他民族文化价值认同的制约。
一战结束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赔款受辱,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情绪,使很多德国人走上了极端民族主义这条道路,但是韦伯的这种观点并不极端,这可能也
归因于其他民族文化价值认同的制约还有个人经历,使二者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制约,因此他并不认同只有日耳曼民族才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其他民族都不配这一观点。
二. 马尔库塞和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性的专制
一言以蔽之,韦伯去世后那一代人的德国史是一部灾难史,而这种政治灾难也正是此一时期德国社会思想家形成其思想的背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正因为那个时期的德国史是一部灾难史,然而这一灾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那一时期太多人的思想和观念,同时也影响了那一时期先哲们的政治思想。
纳粹主义不仅是一种极右运动,既极端**又极端反民主化,并且后来还证明它还是世界史上最野蛮最残暴的统治。
纳粹主义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希特勒打着“民主”的旗帜上台的,也是披着民主嫁衣的独裁制度。在他们看来,德意志日耳曼民族是优等种族,只有他们才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其他民族都不配。他屠杀其他民族;或许就是在这种特定历史情况下,纳粹主义得以存活。
根据马尔库塞的观点,“革命暴力”不管多么不人道,为了一个更美好生活的诞生,就是有道理的(“因为历史何曾符合过伦理道德”,他反问道)这些手段不管本身多么可悲,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目的而成为正确的。
正如哲人马基雅维利所说“目的决定手段”,暴力与民主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历史无数次的告诉我们,民主和平盛世背后往往是革命暴力的血腥,不管它所产生的结果如何,至少是历史发展进程的产物,推动历史不断的向前发展。
尤其是在经济生活中,其中的人们实际上是受着生产工具的技术的支配。这种支配因为一个事实而被合法化:这种工具“扩大了生活的舒适,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更多的生产工具技术不断革新,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人的体力劳动的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更多的利润。因此,人类再一次受到富足生活的侵蚀,然而却也被技术所奴役,成为技术革新的仆人,可能这也是我们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规律,我们在得到的同时也在失去。生活的舒适度让我们失去了自主独立性。
马尔库塞对虐待动物表示愤怒是值得赞赏的。但除此之外,并不清楚为何自然所遭受的真实苦难是人类残暴的结果对环境的破坏或许不但野蛮,更是一种愚蠢。
世间万物是平等的,动物也如此,他们同样拥有生存权,人类不断的破坏自然坏境以此来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我们在索取时却没有做一定的善后处理工作,以至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
纳粹主义为了自身的目的,利用并组织了这种“本能的反叛”,它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动力与民众的支持。
所有的统治阶级和政治制度都是以民众的大力支持为依托,纳粹主义是打着民主的旗号登上历史历史舞台,他们利用了强烈的德意志民族主义,以此来使自己的政权统治更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德意志民族本能的反叛是包含一定的压抑因素。
三. 阿伦特:古典共和主义与现代世界
阿伦特对自己的经历及许多作为难民和“没有国家者”同代人的经历进行的思考使她相信,无论是谁,如果他并不完全属于并捍卫一个政治共同体,他就不可能是安全的,如她本人所说:“人权?被设想为独立于一切政府”。
根据阿伦特自身的亲身经历,使他更能够亲身感受到“没有国家者”的苦难。或许当我们在批判现存制度存在哪些弊端或不完善之处时,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我们的人权只有在国家的庇佑下才得以实现;如果我们失去了这层屏障,人权将会无所依托,从而也没有任何制度愿意使这些权利得到保障。
阿伦特坚持说,对政治权利的正确理解是,它并非来自暴力,而是来自在相互协作中独立的个人,政治不是暴力的领域而是个说服的领域(从暴力中产生不出真正的政治荣耀,虽然为了抵御外部进攻,政治行动这一公共领域也需要武装力量的保护)
政治权力实际上就是在相互制衡、相互协作的,人们只能通过暴力产生政治权力,但却不能产生政治荣耀。其实暴力与政治权利的关系就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但是如果这个政权想要长久的存在发展,这是离不开武装力量的保护的。
为了建立一个极权主义国家,斯大林必须镇压并消灭革命之后一切新生的和自主的团体。极权主义运动是由原子化的、孤独的个人组成的群众组织,它们对领袖的狂热和献身精神,正是他们试图逃避孤独的结果。
苏维埃政权最初是由列宁领导的无产阶级建立的,由于经济度的“个人主义”,斯大林违背了这个新生政权的初衷。民众缺乏极度的归属感,他们需要这样一个领袖人物来领导他们,指引他们方向。因此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产生了极权主义,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也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阿伦特说,如果说“目的不能为任何手段提供理由”,“等于是以自相矛盾的方式说话,那么,确定一个目的,也就是为手段提供了理由,”但肯定不是不择手段的追求,一切追求目标的行为都要受到道德规则的约束。
“目的证明手段”,在某种手段上是为手段提供了理由与借口,如何才能确定目的的合理性,那就表明追求这一目标的行为要受到法律限制和道德的约束,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会更加安定团结、秩序稳定。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它才是合情合理的,否则就不会为人类社会所接受、所认可。
四. 麦克弗森:占有性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民主
对别人的统治不仅使他们潜在对立的权力失效,而且能够用它来增加自己的权力,在麦克弗森看来,这种为权力而争斗。尤其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对别人行使权力的社会现象,也正是对竞争性市场社会的描述。
竞争性的市场社会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意识,征服他人来显示自己的权力,从而巩固自己的地位,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把别人踩在脚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竞争性的社会似乎让我们逐渐迷失本性、丧失自我,从而成为这个社会的奴仆。
霍布斯还有更令人吃惊的说法:“巨富的贪婪是高贵的,”因为达到巨幅的权力是高贵的。
正如中国一句古语“升官发财”所表述的 ,一旦你拥有了权力,财富就会随之而来,权力与财富是不分家的,就如我们中国的现状,为什么我们的官僚体制内会出现这么多贪官?
难道这仅仅是他们的自控力及个人品德差吗?当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了权力,金钱、豪宅、美女及社会地位的种种诱惑,这使得他们很难尽忠职守、做到清廉。
人们只能得出结论说,麦克弗森对消费之上的资本主义道德批判虽然严厉,他的解决方案却是乌托邦式的和没有希望的。就此以后,他的优势和弱点与马克思有着典型的相似性。
他对消费主义的资本主义道德批判其实就是对西欧和美国的批判,他所提出的批判在某种程度上是可取的,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然而他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却过于理想并不可行,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消费之上的资本主义相关言论的确在盛行,究竟该如何去做,还要立足于实践。
五.奥克肖特:理性主义与公民社团
无论史学家相信的什么,他们的工作不是(也不可能是)去发现“过去发生了,而是发现证据迫使我们相信什么”
或许从事史学类的专家学者对这一点有更深刻的体会,他们咋爱研究历史的过程中,通过详细的史料记载及其相关证据迫使我们相信了某一观点或者理论。这些证据同时也能够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只有我们从这些历史事件中提取精华,才能够具有实践意义。
每一门科学,每一种技艺,每一种活动,都需要贯穿每种技巧,当然,人类无论什么样的活动都需要知识,这是个常识。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点始终贯穿全局,但当你在从事某一项具体活动是需要技巧时,可我不明白知识与学历之间是否有某种关联呢?或许只有你掌握了知识才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知识能够作为一种思想,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从而带来完美依。
政治也是一门技艺,但是,它远不只是一门技艺—首先它是这样一个领域,政府做出并贯穿决策,相互冲突的利益得到仲裁,使关于什么决策正确、什么利益合理的对立意见得到表达。
政治是贯穿于政府活动的始终,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决策,在其决策的过程中,才会使得各种利益各种冲突得到相互间的妥协,从而使双方的对立意见达到一个折中点,政治做为一门技艺,更好地指导着实践以及政府的相关决策。
既然奥克肖特认为人是有目的的、追求满足的行动者,因此合作的基础显而易见:有着共同的目的和利益,追求相同理想状态的人,为了更有效的追求他们的共同目标可以(而且是经常)携手合作。
人是带有目的性、功利性的动物,就比方是一位商人,在你投入每一笔资金的同时,都要清楚地知道它的利润点在哪里?人们因为共同的目的护着利益而相互合作,其实就是在各取所需罢了,他们以此来达成协议,共同合作,一旦目的达到,便会结束这种关系。
由于这种失魂落魄的个人不适应面对现代世界,相应的便存在一种统治者,既“领袖”,领袖是替那些无力或自己不愿意决定的追随者作出决定并许诺“拯救”他们或实现他们的“千年至福期待”,以此追求并夺取权力的人。
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民众强烈的需求有一个所谓“领袖者”出现来带领他们实现自由民主,他们对这一人物的极度崇拜与千年期待,使得它带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个人人成为权力的集中者并且易于成为独裁者,这种有“超凡魅力的”领袖,或多或少都是暴力与历史机遇的一种组合。
六.哈耶克:自发秩序的理论
这是一些交换经济中的行为规则,例如,个人“通常会更喜欢让自己的努力有更大的回报而不是最小的回报,假如收入前景改善,他们常常?会在一个特定方向上做出更大的努力”。
这一规则同样适用于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是又有谁不希望自己是“一分耕耘,十分收获”,或许在当今社会,人们不管你所采取的手段是否合理,只关注这一事件的结果。可能也是我们现代人缺乏安全感吧,害怕被这个社会所抛弃,害怕被大家所不认可,而极力的表现自我价值从而证明自己的存在。
关键在于,从长远角度看,,每个人都能从这一过程中受益。哈耶克认为,对所有人有利的物质进步只能以这种方式出现。“(只要社会)仍在进步,?必须让某些人领先,其他人只能跟在后面”。
市场经济只能以这种方式出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其他人后富裕起来,与**的“先富带动后富”不谋而合。若同时让所有的人都富起来这无异于天方夜谭,这是一个扩散的过程,由内而外不断扩散不断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哈耶克虽然支持民主,但他并不支持“多数统治”他反对人民主权,因为他根本就反对同个人自由和法治不相容的主权。但是,就政府通过税收提供的资金而言,这是一个人财产权利的问题。
民主并不代表“多数统治”,对一个国家政权来说这是极为不利的,会影响国家的决策效力及其执行。在个人自由与法制主权相对立的时候,很可能是个人自由让步于法制主权。我们在构建法治社会的同时,通过税收来为民众提供社会服务,因此,并不存在完完全全的民主,只有在一定的条件限制下才可以。
但是,他不断采用自由秩序或者市场秩序这种说法,掩盖了现代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等级的和官僚制的事实,他就像那个韦伯一样给这种现象个人自由的影响,本来应有更多地关注。
他在极力倡导自由市场秩序这一理念,它所带来的弊端是无法避免的,他想用这一制度来掩盖等级官僚这一实质性的内容。也就是说,他打着个人自由这一旗号来掩盖资本主义的等级官僚制,这也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和一种必然的趋势。
七.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与开放社会
波普尔赞扬开放社会,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我们进行“合作与互助”的能力大为增加,从而也使我们的幸福和生存机会大为增加。
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社会或者国度里,人们的知识、相互合作的能力将会大大增加,各方面的信息资料、社会制度及政权机构都是普通大众可以接触到的,这无形中会给人们一个心理暗示: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国度,我们是幸福的,人民会有更多的机会渠道去参政或者创造价值。
但是,对于一切真正大规模的或“整体主义的”社会改造,我们显然只有很少的经验,当然也没有多少能力预见它们的后果。
对于大规模的社会改造,就像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新生政权诞生初期一样,无产阶级的领导者们对此几乎没有任何经验也不知道是否能实现这一宏愿。这一新生政权就这样在夹缝中不断生存壮大,最终建立了一个由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政权。或许当我们确定了某一目标时,也不知道它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也许我们为惟一能做得就是以饱满的热情去
实现最初的梦想。
对单一过程的观察也不能使我们预见它的未来发展,对一个正在生长的毛毛虫的观察,并不能使我们预见到它会变成一只蝴蝶。
当我们在观察某一现象时,我们不能以表象推断结果,就像毛毛虫和蝴蝶的事例一样,因为所有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不能根据这一表型而推断出事情的结果,或许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达到“不变的”状态。
承认我们自己易犯错误,我们便会有开放的胸襟,认识到我们能够从别人的批评中学习,我们不会把暴力和杀戮作为政治手段,“当一个人采取了先听听别人的意见这种态度时,他是不会杀死这个人的”
当我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而且能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并且承认自己的努力,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由此以后,我们便会有开放的胸襟,会看透很多事情,只有我们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接受别人的批评,才能够更好的认识自己,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可以先听听别人的看法,才更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
八.柏林:一元论与多元论
但是,穷困或至少是极度贫困,确实能够阻碍个人做自己的主人。自由是件大好事,在柏林看来,“消极的自由”更是件大好事,然而它并不是好事的全部,只靠它并不能够保障(虽然最低限度的自由是必要的)美好的生活,它不能保证民主。
穷困会限制个人的发展,因为没有钱,没有可利用的资源,穷困的阻碍会使你没有机会去接触社会的优质资源,最基本的人身自由是有必要的,但并不代表你能够幸福的生活,人人都向往自由,可是谁也不知道自由的背后却是另一种更强有力的束缚。
只要有欲望,就有失望的危险,不管它是不是别人有意反对造成的结果。但是,如果个人的欲望确实与自己真正的或者理性的自我是不协调的,那么,扼制这些欲望并不会危及个人的自由。
如果你对某件事或者某个人抱有太大的希望,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人类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欲求不满,若太多的欲望与你自身的条件不相符时,你若执意追求,最终你将会被这一现象所束缚甚至囚禁,最终丧失自我,失去自由。
九.罗尔斯:自由主义的公正
公正问题的起因是对社会合作的利益有着各种不可调和的各种要求—是分歧如此,只要能够以某种适当方式把这种分歧转化为协议,问题即可获得解决。
我们渴求生活在一个民主自由和平的国度里,那里人人平等,公正无丝毫偏袒,但是在种种利益的威逼利诱下会产生分歧,利益不可能实现制衡,只有通过恰当的方式我们才能实现利益间的协调统一转而达成协议,问题才得以解决,民主自由其实就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妥协,从而找到一个制衡的折中点。
对于每个穷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满足他的基本物质需求,但是,一旦做到了这一点,财富的进一步增加虽然仍是可取的,其迫切性却不是很强烈。
衣食住行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同时也是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但是一旦你达到这个标准后,你就会不满现状会有更多的要求。你要逐渐开始享受生活,身心愉悦,对于财富、名位、豪宅、名位、美女的追求就会更加迫切,以至于迷失自我走上歧途。
然而,强制性的事情是很容易成为政治问题的,因为我政治就是使用国家的强制力。
政治就意味着权力,权力的最大化就必须通过强制性的手段来达到这一目的,强制性的权力或许才是政治存在的根本。在利益的诱惑下,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会迷失自我,失去方向。
十.诺齐克:最小国家
支配性保护机构取得其支配地位,是因为它保护顾客所取得的成功,使它的对手没了生意,而不是它用暴力组织手段提供服务。
“顾客就是上帝”,在现代商品市场竞争中,主要有两种方式:恶性竞争与良性竞争,你通过优质的服务或者其他手段赢得了消费者的心,就会抢走你对手的生意,从而会使你立于不败之地。
事实上,这种道德观所体现的原则似乎是,不管出于什么目的,也不应当用强制的办法减少一个人生活的价值,哪怕只是轻微的减少-不应当以这种方式使个人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变得对他减少了价值,不管代价如何,
人生而平等,人与人之间的贫富本来就存在差距,如果我们为了减少社会问题,通过课税的方式向富人征收更多的税来贴补穷人,这似乎对富人不公平,减少他们的价值这似乎不会被社会大众所接受。
十一.哈贝马斯:话语伦理与民主
“制度”拥有太大的权力,甚至协助权力在许多领域内拜托适当的规范性限制,哈贝马斯把这称为“生活世界的技术化”
一个制度拥有太大的权力就会滥用权力,甚至会钻法律的空子来摆脱一些规范性限制从而获得非法利益,“生活世界的技术化”是需要我们在其他方面进行制衡的。
法律的功能是不折不扣地实施正确的规范,“国家作为一种处罚、组织和执行的权力而成为必要,因为权利必须得到落实”
法律能够使得国家更加合理化、合法化,因此创建法治社会是我们一直不懈的追求,国家作为主要的运行权力的机构而存在,从而保证权力更好的得到捍卫,但是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运行权力的同时存在弊端。
结语:在这掐头去尾的20年里,其实是历史本身的终结。在本书中,20世纪的政治哲学家们根据他们自身的生长环境及其个人经历,都对这一特定时期的政治学存在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个人感悟。他们的理解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究竟孰是孰非,我们交友历史来验证着一切吧。
范文五:_先发制人_战略与国际法
《现代国际关系》 2005年第7
期
“先发制人”战略与国际法
欧阳超 (武汉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形式上是以传统国际法中的预先自卫权为其理论依据的。传统国际法承认国家可以先发制人,但《联合国宪章》生效后,国际社会对于国家是否仍享有预先自卫权存在广泛争议。因此,先发制人在国际法上的合法性是不确定的。实质上,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大大超越了预先自卫的范畴,走向了预防性行动或预防性战争,它已经而且必将继续对国际秩序和国际法产生很大冲击。从根本上说,。不久前,联合国高级名人小组、,对于国际法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先发制人”战略 预先自卫 “9?11事件”。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是“战略的首次运用。美国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后,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以色列和朝鲜等国也先后宣布将在必要时对有关势力实行先发制人打击。毫无疑问“先发制人”,战略已经且将继续对国际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拟考察“先发制人”战略的国际法理渊源与法律地位问题,分析其实质,并就其对于新形势下国际法的影响和挑战提出一些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更富于进攻性、扩张性、侵略性
②和冒险性。
布什政府为“先发制人”战略所找的借口是“,美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其中最严重的是激进主义与技术相结合,一旦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弹道导弹技术扩散,就连弱国和小型组织都能对大国进行灾难性袭击……因此,美国须用新思维来应对新威胁,先发制人,主动对存在恐怖主义和武器扩散问题的国家发起进攻,在威胁形成之前将其消除”“,若等敌人对美国发动攻击之后再向敌人还击,这是自杀
③而不是自卫”“,新的威胁需要新的思维”。
一、“先发制人”战略的国际法理渊源
2002年9月20日,布什总统向国会提交了他的
先发制人思想古已有之,而其法理依据则要追
④最溯到19世纪传统国际法中的预先自卫权理论。
第一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其中首次提出了“先发制人”战略。“先发制人”战略的内涵可以这样概括,即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尺度,以绝对安全为目标,采取一种超前性和进攻性的战略态势,在恐怖主义势力和“敌对国家”对美
①它的出台是对国形成实质性威胁之前将其摧毁。
早提出先发制人思想的是近代国际法的鼻祖格劳秀斯。17世纪初他在《战争与和平法》中指出,自卫不
①史泽华、杨云涛:“重析美国先发制人战略”《当代亚太》,,
2004年第8期。2002年第3期。
②参见萨本望“:美国‘先发制人’战略初探”《和平与发展》,,
美国传统的“威慑”与“遏制”战略的根本性调整,它已跨越“威慑”与“遏制”战略的范畴,使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意味着美国
实际开始但可以合理地认为已迫在眼前的武力攻击进行的武力自
(先发制人的自卫。多数学者将其等同于“preemptiveself-defense”
卫),参见AnthonClarkArend&RobertJ.Beck,InternationalLawandthe
③布什于2002年6月1日在西点军校毕业典礼上的讲话,见http://www.whitehouse.gov/news/releases/2002/06/20020601-3.html。
④本文将“anticipatoryself-defense”译为“预先自卫”,指对尚未
UseofForce:BeyondtheUNCharterParadigm,London&NewYork,1993,p.71;MalcolmD.Evans,InternationalLaw,1stEdition,OxfordU2niversityPress,2003,p.601,等等。也有学者将这二者区别开来,认
13
《现代国际关系》 2005年第7期
仅可以在遭到攻击后实施,也可以在能够预料到会遭到攻击的情况下提前实施“;杀死那些正准备杀人
①的人是合法的”。而瓦特尔在其《万国法》中也指
取适当的措施先发制人,以保卫自己,而无需等到遭受实际攻击。
然而,国际法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尽管传统国际法承认先发制人的合法性,但是到了20世纪中期,随着《联合国宪章》的生效,国际社会在预先自卫权的合法性问题上出现了广泛的争议,先发制人的合法性也因此遭到质疑。
出“,如果可能的话,最安全的方案是预防罪恶。一国有权抵抗他国欲图对其造成的伤害,并对侵略者使用武力。它甚至可以预计他国的图谋,但是要谨慎,不要依不确切和有疑问的怀疑而行事,以免冒其
②自身变为侵略者的风险”。
国际关系史上,一国对外搞先发制人也屡见不鲜。对于预先自卫权作为一种国家权利而确立起在传统国际法中的地位来说,19世纪中期的“加罗林号案”具有里程碑意义。1837年,英属加拿大殖民地发生叛乱,一些叛乱者雇佣美国船只“加罗林号”从美国斯彻莱塞要塞向加拿大运送人员和武器。美国政府知道这些行动,但未加制止民当局获悉后派军队捕获了的武器后将其烧毁,,指责其侵,并要求英方予以赔偿和道歉。英国则认为它的行为是自卫所必要的,并提出,由于该船在一个丧失中立性的港口活动,对英国造成了一种可预见的威胁。美国政府承认,如果真有自卫的必要,英国的行为可以被认为是正当的,但是它否认当时在事实上有这样的必要。在给英国驻美大使的外交照会中,美国国务卿韦伯斯特系统阐述了习惯国际法上允许实行预先自卫的两项根本要件:自卫的需要必须是刻不容缓的、压倒一切的和无其他手段可供选择以及没有时间仔细考虑的;所使用的武力应与面临威胁的严重性具有相称性,必
④须限定在自卫所必要的范围之内。这就是国际法
③
二、“先发制人”战略
在现代国际法中的尴尬地位
二次大战后世界各国建立起联合国,期望后世能够永享和平。为此《联合国宪章》,不仅创立了新的集体安全机制,,但仍
,,国际社会存在重大分歧,这种分歧不仅存在于学术领域,也存在于国际法实践中。
从学术观点上看,大多数学者都可以归入限制解释论者或扩张解释论者之列。限制解释论认为,联合国成立后,宪章第51条成为当代国际法中调整自卫权的唯一法理渊源,该条明确规定,会员国只是在遭受武力攻击时才可以行使自卫权,它排除了预先自卫。属于这一派的学者有布朗利、丁斯坦、亨金、
为后者指一国为预防目的使用武力,对非紧迫威胁采取自卫行动,是不合法的,可参见MaryEllenO’Connell,TheMythofPreemptiveSelf-p.168等。本文采纳多数学者的观点,并将其与“preventiveself-de2
(预防性自卫)区别开来。fense”“预防性自卫”是指一国为预防目的而使用军事力量,对潜在威胁或非紧迫威胁采取的自卫行动。参见安南《更大的自由::为所有人的发展、安全和人权》,第31页,联合国网站中文版。还有学者将“anticipatoryself-defense”与“preventiveself-defense”等同,如ElisabethZoller,TheLawApplicableToThePreemptionDoctrine,ASILProceedings,2004,p.334.
① SeeJacksonNyamuyaMaogoto,“NewFrontiers,OldProblems:TheWarOnTerrorAndTheNotionOfAnticipatingtheEnemy”,Vol.LI,NILR2004,p.16.
② SeeDavidM.Ackerman,“InternationalLawandthePreemptiveUseofForceAgainstIraq”,CRSReportforCongress.
③ 参见黄惠康、黄进编著《国际公法国际私法成案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262-263页。
④ SeeDavidM.Ackerman,“InternationalLawandthePreemptiveUseofForce
AgainstIraq”.
⑤ [德]马克斯?普朗克比较公法及国际法研究所主编《:国际公法百科全书》第三专辑,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95页。
⑥ “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款“;联合国任何会员国受武力攻击时,在安全理事会采取必要办法,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以前,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联合国宪,章》第51条。
Defense,ASILTaskForcePapers,August,2002;YoramDinstein,War,Aggression,andSelf-Defence,3rded,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
中有关为自卫目的而使用武力所必须遵循的必要性和相称性原则。有学者指出“加罗林号事件”,使国际法第一次承认了以自保形式进行预先自卫,在极为有限的必要情况下可以使干涉行为合法,该学说
⑤于是成为国际法的一部分。该事件不仅使国家的
预先自卫权在国际法上得到确认,还为国家合法行使预先自卫权设定了必要性和相称性原则。这就意味着,当一国面临紧迫的武力攻击危险时,就可以采14
《现代国际关系》 2005年第7期
①狄克逊、杰塞普、魏智通及周鲠生等。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对于美国隔离措施的合
与限制解释论相反,扩张解释论反对对宪章第51条进行字面上的解释,它将注意力集中在该条
法性问题,安理会的讨论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导弹是进攻性的还是防御性的问题上,而没有明确反对或认可预先自卫这一概念。加纳代表认为,武器的性质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认为没有证据表明部署在古巴的武器是进攻性的,也否认当时美国面临的威胁是“刻不容缓的、压倒一切的和无其他手段可供选择以及没有时间仔细考虑的”。即使是古巴和苏联代表,至少在最初也主张导弹是防御性的。这似乎表明:如果导弹是进攻性的,那么采取预防性行动可能具有一定的合法性。有学者指出“:安理会尤其是,这
⑦。”
“自然权利”这一术语上,认为该条只是强调了自卫的一种形式(即应对武装攻击的场合),但并未否定习惯国际法所允许的其他形式的合法的自卫行
②动。这意味着国家仍然有实施预先自卫的权利。
属于这一派的学者有麦克杜戈尔、鲍威特、沃尔多克、斯通和奥本海等。其中,以鲍威特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他在对限制解释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评论后指出,根据传统国际法,自卫权总是“预期性的”,即是说,对迫近的和实际的攻击或威胁行使自卫权都是有效的,对其施加限制既不必要,也不符合关于禁止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的《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款的精神。奥本海的观点较为谨慎,他说,自卫行动通常是非法的,但是,都是非法的,,,威胁的唯一方法,以色列代表声称,有明显,正准备对以色列发动攻击。但多数国家认为以色列首先使用武力就是侵略。安理会通过的决议并没有对使用武力进行预先自卫的问题明确表态,只是要求以色列从其占领的阿拉伯领土撤军,尊重和承认有关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即使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如美国和英国也没有提出预先自卫的可接受性问题,只有以色列自己提出了这一理由。这很自然地让人以为“联合国含蓄地认可了以色列实施预先自
⑧卫的合法性”。
他说,在原则上,自卫权行使的前提不包括武力威胁,除非武力威胁到了不采取武力不能消除的程度,
④然而那也只能作为自卫的例外。
这类针锋相对的观点也屡屡出现在国际司法实践中。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被告方声称德国攻击苏联是进行预先自卫。针对这一抗辩,法庭指出“,被告方辩称,由于当时苏联正企图进攻德国并在进行进攻的准备,因此德国攻击苏联是合法的。这种说法纯属捏造。”有学者认为,法庭似乎含蓄地接受了预防性行动的合法性,因为法庭并非从法律
⑤在东京国际上而是从事实上驳回了被告的辩解。
1981年,以色列空袭并摧毁了伊拉克的核反应
堆。在联大和安理会的讨论中,以色列代表提出的理由集中在自卫上。以方代表称,萨达姆正在发展核武器,这使以色列的安全面临紧迫的威胁,因此以
①MartinDixon&RobertMccorquodale,CasesandMaterialsonIn2
ternationalLaw,BlackstonePressLimited,2000,p.563;周鲠生《:国际法》上册,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99页;沃尔夫刚?格拉夫?魏智通著,吴越、毛晓飞译《国际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804-805
页。
②SeeYoramDinstein,War,Aggression,andSelf-Defence,3rd
军事法庭上,被告也提出了类似主张。1941年12月8日,荷兰向日本宣战,此时日本已经拟定了攻击荷
兰东印度群岛的计划,但正式攻击尚未进行,被告据此声称,由于荷兰已向日本宣战,所以日本攻击荷属东印度群岛的行动是合法的。这一主张同样遭到法庭的拒绝。与纽伦堡法庭不同的是,东京法庭的确
⑥考虑了有关预先自卫的主张。
国际社会在这个问题上也一直没有形成共识。
ed,p.167.
③[英]詹宁斯?瓦茨修订,王铁崖等译《奥本海国际法》:,第一卷第一分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310页。
④王铁崖主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页。⑤JacksonNyamuyaMaogoto,“NewFrontiers,OldProblems:TheWarOnTerrorAndTheNotionOfAnticipatingtheEnemy”,p.21.
⑥Ibid.
⑦Ibid,pp.75-76.
⑧JacksonNyamuyaMaogoto,“NewFrontiers,OldProblems:TheWarOnTerrorAndTheNotionOfAnticipatingTheEnemy”,p.31.
15
《现代国际关系》 2005年第7期
色列是在行使其依一般国际法和宪章第51条所享有的固有的自然权利。随后发言的各国代表有的支持对宪章第51条作限制性解释,有的赞成如果能证明面临急迫的威胁,并且其他应对手段都已用尽,那么就允许实施预先自卫。还有的代表并未对预先自卫的可接受性问题明确表明态度,美国就是其中之一。最后,大会和安理会通过的决议对预先自卫的合法性问题仍然没有明确表明立场,只是一致谴责以色列的行动为非法。
以上三个典型案例揭示了国际社会认识预先自卫权问题的三个特点。首先,在联合国大会或安理会的讨论中,对于预先自卫的合法性问题,成员国中既有反对的,也有承认的,而任何一方都没有形成绝对优势。国际社会并没有统一的立场。其次,联大题上明确表态。第三,显然,,预先自卫的法律地位至今仍是不确定的。正如埃文斯教授曾经指出的“,在预先自卫的合法性问题上存在的争议是如此之大,以致于联合国大会的决议,如《侵略的定义》和《友好关系宣言》等都没能列入有关
①因此,以预先自卫权为理论依据的自卫的规定”。
的滥用。某些强国以预先自卫为借口对他国实施侵略的例子并非罕见。“越过预先自卫的界限走向预防性战争的诱惑是强烈的,因为这条界限是模糊的,
③对于而生活在战争威胁之下的压力又是巨大的”。
赞成先发制人的国家来说,它们更多的是担心自己遭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攻击。现代军事技术突飞猛进,武器的杀伤力已达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一旦一国遭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攻击,就可能已经遭受了无法承受的损失甚至再也无力还击,届时自卫权也就毫无实际意义了。这正是国际社会对先发制人(预先自卫)的合法性存在重大争议之关键所在。
三、“战略对
“,故意避开《联合国宪章》的规定,功利性地直接援引传统的国际法习惯,人为地将国际法规则的整个发展过程割裂开来。那么,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实质究竟是什么?布朗教授认为,通过参考“即刻的威胁”这一概念,就可以将先发制人的自卫和预防性行动(或预防性战争)区别开来。他指出,国家没有义务允许侵略者首先攻击,因而先发制人的权利是自卫权的延伸,它只存在于国家面临毫无争议的无端进攻的急迫威胁的场合。相反,预防性行动涉及针对某些推定的、未来的而不是即刻的威胁采取行动,是不合法的。这里假定国家有其他办法应对此类潜在的威胁,所反对的是首先使用武
④力。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虽然形式
先发制人战略不可能在法律上获得承认,其合法性也是不明确的。
国际社会对先发制人战略合法性的广泛争议,实际上反映了不同国家在维护本国安全利益上不同的立场。无论是赞成先发制人的国家还是反对的国家,都是为了维护本国安全。一般而言,强国倾向于赞成,而弱国则倾向于反对。反对者更多是担心先发制人在实践中可能造成危险。“绝大多数情况下,仅仅因为一些无法证实的说明攻击已迫近的证据而使一国卷入一场真正的冲突,它将导致对相称性要求毫无顾忌的行动。允许采取预先行动很可能就是
②承认一项比自卫权更广而类似于自保权的权利”。
上以预先自卫为其理论依据,但实质上却大大超出
⑤而且,继了预先自卫的范畴,走向了预防性战争。
美国之后,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鲜等国也纷纷宣布将在必
①MalcolmD.Evans,InternationalLaw,1stEdition,p.601.
②JacksonNyamuyaMaogoto,“NewFrontiers,OldProblems:TheWarOnTerrorAndTheNotionOfAnticipatingtheEnemy”,p.33.
③NetaC.Crawford,“TheSlipperySlopToPreventiveWar”,Ethics④ChrisBrown,“Self-DefenseinanImperfectWorld”,Ethics&InternationalAffairs,V
ol.17,No.1,Spring,2003.
⑤AntonyAnghie,TheBushAdministrationPreemptionDoctrineAndTheUnitedNations,ASILProceedings,2004,p.326;MichaelByers,“Let2tingtheExceptionProvetheRule”,Ethics&InternationalAffairs,Vol.17,
No.1,Spring,2003.
&InternationalAffairs,Vol.17,No.1,Spring,2003.
另外,在实践中,各国都是自行判断威胁的紧迫性,而这种判断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因此极易导致权利16
《现代国际关系》 2005年第7期
要时对有关势力采取先发制人打击。可见“,先发制人”战略已经并将继续对国际秩序和国际法产生深远的影响。
就对国际秩序的影响而言“先发制人”,战略将加剧全球局势的不稳定性,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先发制人”,战略的推行意味着美国将按照自己选择的时间和方式对自己认定的对手和威胁源发动“事先毫无警告的打击”“,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手,包括改变敌国的政权,对其实行
①伊拉克便军事占领,直到达成美国的战略目标”。
在别国实质上并没有威胁到美国安全的情况下,随意对一个主权国家发动武力攻击,这显然严重违反了国家主权原则、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以及和平解决争端原则。
其次,它将冲击现代国际法上的自卫权理论。“先发制人”战略使美国在面临紧迫的威胁时可以使用武力先发制人,而且即使是在威胁并非紧迫、只是潜在的和预期的甚至根本不存在时,也可以使用武力进行所谓的“自卫”,这就等同于使美国一定程度
③上取得了传统国际法意义上的自保权或战争权。
是美国推行“先发制人”战略的第一个试验场和牺牲品。如果上述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也效仿美国,甚至先发制人发展成为惯例或习惯规则,那么整个世界将充满暴力,国际社会势必一片混乱。另外,“先发制人”倾向,,,美国将毫
②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
传统国际法承认国家有“诉诸战争权”,认为战争权是国家主权的特性,,因而,国家自。到19世纪,正义念所取代,国家自保权则成为合法战争的理由之
④但是,自从国际法开始明确废弃战争以来,国一。
家的自保权就不再包括战争的权利。自保权不能作为国家违反《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项的合法理由。因此,自保权仅限于自卫权,任何以自保为理由
⑤对他国使用武力的行为都应是国际法所禁止的。
单边行动就是如此,它极大地损害了联合国的信誉,削弱了多边机制的影响力。
对国际秩序的破坏必然伴随着对国际法的破坏。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意味着,只要美国认为某一国家拥有攻击美国的能力和意图,美国都可以对其进行先发制人打击。因此,它对国际法构成全面的冲击和破坏。
首先,它将破坏国际法基本原则。国家主权原则、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以及和平解决争端原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并已被普遍接受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是所有国家在处理相互间关系时都必须遵守的根本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体现在《联合国宪章》和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一系列决议如1965年的《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1970年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简称)等等之中,而且原则宣言》《国际法原则宣言》
“这种所谓权利如果存在,往往只是侵犯另一个国家主权的虚假借口。如果每一个国家的确都有自保的权利,那么,所有国家就将有允许、容忍和忍受的义
⑥根据务。”“先发制人”战略,美国为了自身的绝对
安全,可以借口其安全受到威胁,随意对他国发动攻击,等于说美为了自保可以对他国发动战争。这显然是对现代国际法上自卫权理论的歪曲和践踏。
第三,它将破坏联合国的集体安全体制。国际
①萨本望“:论‘布什主义’”《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②TheNationalSecurityStrategy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
体现在其他很多全球性或地区性、双边或多边国际法文件中,是指导国际关系的根本准则。而按照“先发制人”战略,美国可以根据自己并不确切的情报,
(Sept2002),p.12,http://www.whitehouse.gov/nsc/nss.pdf.
③在传统国际法上,自保权包括国家的战争权,即当国家认为其权利和利益有必要时,它可以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取得或维护自己的权益,以达到自保。一般认为,自保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家
有使用其一切力量从事国防建设的权利,二是对于外来的侵犯国家绝对有进行自卫的权利。参见王铁崖主编《:国际法》,第121页;周鲠生《国际法》:上册,第195-196页。
④参见吴惠“:从国际法角度析‘先发制人’战略”《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⑤王铁崖主编《国际法》:,第121页。⑥[英]詹宁斯、瓦茨修订,王铁崖等译《奥本海国际法》:,第一卷第一分册,第308页。
17
《现代国际关系》 2005年第7期
法上的集体安全体制,是指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宗旨,以“天下一家”的整体安全观念为理论依据,以对使用武力实行国际法律管制为核心,以集体强制力为后盾,以普遍性国际安全组织为存在形式的
①著名国际法学者梁西教授认为,安全保障体制。
《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立场文件》中,中国再次重申了自己的一贯立场,主张建立一个有效力、效率和公平的集体安全机制,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治化,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加强联合国的权威与能力,维护安理会作
④德国也有类似的主为集体安全体系核心的地位。
集体安全体制的法律性质主要表现在“各国共同约定,以暴力改变现状为非法并将受到外交、经济甚至
②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军事等方面的集体制裁”。
张,施罗德总理曾明确表示,德国的对外政策有三个坚持“:不认同先发制人;和平解决国家间冲突,武力是万不得已的手段;世界要由多边机制,如联合国治
⑤即使是曾经宣布理,主张建立合作性世界秩序。”
是一种以联合国组织为依托,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人类历史上发展水平最高的安全保障制度。它的有效运作至少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能否实现,即对使用武力进行严格管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涉及和平与安全问题上达成共识以及会员国的集体协助。“先发制人”战略实际上赋予美国随意使用武力的“权利”,和平解决争端原则被束之高阁,由于美国一超独强,,,严。
自己在必要时也将实施先发制人的法国和俄罗斯等国,。俄总统58《联合国宪,,这一目标将继续作为联,联合国在当今世界上应继续
⑥法国总统希拉克在接受美国发挥中心作用。《时
代周刊》采访时也指出,只有一个统治力量的世界是一个危险的世界“,因此我们赞成多极世界,而且,欧
⑦洲要在其中占有明显一极”。
四、国际社会的反应
“先发制人”战略对国际法的冲击是全局性的,不仅是对国际法法理的挑战,也使以国际法原则为规范的国际秩序处于严重动荡之中。正如安南秘书长不久前所指出的“,我们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这个时刻的重要性并不亚于1945年联合国成立之时。……我们必须作出决定是否有可能继续以当时达成的一致意见为基础,还是需要对其进行根本
③所以,美国提出的改变”。“先发制人”战略特别是
另外,一些国家集团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如不结盟运动在2003年召开的第13次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上发表声明指出,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反对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借口对任何不结盟运动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军事力量,反对某些国家利用反恐问题以不结盟运动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为对象寻求政治目的的任何企图,肯定联合国在国际反恐斗
⑧欧盟则提出了争中的关键性作用。“有效多边主
义”“、预防性外交”、“政治分工”和“平等战略伙伴”
①黄惠康《国际法上的集体安全制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
年版,第9页。
②参见梁西《国际组织法》:修订第五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9页。
③安南2003年9月23日在第58届联大上的讲话,UNDocA/④参见《中国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立场文件》,见中国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chn/zxxx/t199083.htm。
⑤参见冯仲平“:伊战一年来的欧美关系”,见中国网:http://www.china.org.cn/chinese/HIAW/521649.htm。
⑥参见陈须隆“:
浅论联合国改革”《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第3期。
⑦转引自刘钢“:单边主义与多极化矛盾”《南方日报》,网站: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t/zt/136yilk/200303210045.asp。
⑧SeeAntonyAnghie,TheBushAdministrationPreemptionDoctrine
AndTheUnitedNations,p.327.
发动对伊战争之后,国际社会在震荡之余纷纷思考,针对国际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不少颇具启迪意义的见解及对策,其核心集中在如何发挥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作用上。
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认为,应该加强联合国特别是安理会的作用,强化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权威,反对采取单边主义行动。如中国一贯倡导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主张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在前不久提出的18
58/PV.7.
《现代国际关系》 2005年第7期
等观点,主张通过加强多边主义的有效性,促进更加稳定、公正的国际秩序的形成;在大国交往中强调共同利益、权力分享、相互关系的平等性和利益协调,并以有约束力的共同游戏规则和合作为准则;对付重大事件和无赖国家,则重视预防性外交,反对采取
①
极端单边主义式的武力干涉。
国宪章》生效以来,联合国有关机构首次以向联大提交报告的形式对使用武力问题正式做出的明确解释,有助于消除国际社会在该问题上的分歧。对于一些国家钻国际法规则具有模糊性的空子而非法使用武力,它们尤其具有限制和警示作用。
法律的发展完善是一个不断面临新情况又不断适应和规制新情况的过程,国际法的非强制性和适应面的广泛性决定了它比国内法更需要根据新情况,不断加以调整与完善。正如博登海默所说“一,个法律制度,如果跟不上时代的需要或要求,而且死,显,如果把,那么它就不可能
“,先发制人”战略给国际
前述有关方面各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就是强调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维护联合国的权威,主张多边主义,反对单边行动。毫无疑问,这有利于形成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强大国际舆论,一定程度上抑制少数国家的单边主义倾向,抵消“先发制人”战略的消极影响,因而对于国际法的完善和发展是有利的。从本质上说,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代表了一种极端的单边主义,因此,要维护国际法原则,就必须维护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义组织形式,,是最佳选择。凯泽教授所说,即使最强大国家的领导地位对于解决一些重要问题是必要的,保持一个基本多边结构并因此让联合国发挥关键作
②
用,对于保持全球秩序也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在武力使用问题上仍然固守过去的做法肯定是行不通的,必须根据形势和各方要求对之进行适当调整。联合国上述两项报告对使用武力问题进一步加以解释和规范,可以说是
一个良好开端。我们相信,只要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国际法有可能更加有效地发挥其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
(责任编辑:黄昭宇)
为了应对挑战,联合国本身也采取了切实行动。2004年12月13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第59届联
大提交了高级名人小组的一项报告———《一个更安全的世界:我们的共同责任》。2005年3月21日,安南又向联大提交了题为《更大的自由:为所有人的发展、安全和人权》的报告。这两个文件对于应对“先发制人”战略给国际法带来的挑战、完善国际法、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都将起到积极作用。这是《联合
① 赵俊杰“:欧盟东扩后的美欧关系”,见《北京周报》网站:
http://www.beijingreview.com.cn/2004-21/200421-world3.htm。
② 转引自吴惠“:从国际法角度析‘先发制人’战略”《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③ [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0页。
19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先发制人战略期末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