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五年级上册体育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体育导学案
年级
五
学科
体育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钟贤禄
设计时间
2015.9
总课时
1
授课
时间
2015.9
学习内容
跳跃接力
学习目标
在游戏活动中做出多种跳跃
学习重点
想象设置不同的圈不同的跳法。
学习难点
跳绳动作的协调与团队的合作。
学习准备
操场、每人一根短绳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一、自主跳短绳,充分活动调情绪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集队、练习队列
2、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自主地借助短绳进行跳短绳活动。
3、组织学生展示不同的跳短绳方法,并引导大家学一学。
学生活动:
1、看老师手势,听老师口令快速集队,并从集队中体验“快、静、齐”的集队要求,听口令进行原地踏步。
2、自主地找一个小伙伴,尝试各种跳绳练习。
3、乐于把自己的新方法教给小伙伴,乐于向小伙伴学习新的玩法,体验学到新本领的快乐。
组织:四列横队、自由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跳圈接力赛,积极尝试体会多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布置场地。
2、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跳圈接力练习,组织学生参加比赛。
3、引导学生拓展延伸,变化跳圈游戏。
学生活动:
1、根据教师提示布置场地,用绳子围成圈。
2、依次体验跳圈动作,积极参加跳圈接力赛。
3、在教师引导下尝试不同设置的圈的不同跳法,积极活动。
组织:小组分散
三、巩固练习,合作游戏欢乐多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找小伙伴一起练习单脚连续向前跳。
2、讲解示范小火车调头游戏,组织学生尝试游戏。
3、组织学生游戏比赛。
学生活动:
1、找一个小伙伴一起练习单连续向前跳动作,体验跳跃的连续性。
2、认真观看小火车调头游戏,了解游戏方法规则。
3、自主地找到小伙伴和小伙伴一起尝试小伙车调头游戏,体验相互的配合。
4、积极参加比赛,体验游戏的快乐。
组织:分组分散
四、拓展延伸:
利用课余时间多进行练习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体育导学案
年级
五
学科
体育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钟贤禄
设计时间
2015.9
总课时
2
授课
时间
2015.9
学习内容
学做小刺猬
学习目标
1、主动参与本课教学,在滚翻的基础上巩固前滚翻动作。
2、相互合作,积极参与评价,安全的进行练习。
学习重点
动作的熟练程度
学习难点
前滚翻动作的完成与安全保护。
学习准备
垫子16个录音机一台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一、整队导入
教师活动:
1、教师导入。
2、提出课的要求
学生活动:
1、整队:快、静、齐。
2、明确课的任务要求。
组织:四列横队、自由分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热身运动
教师活动:
1、调整队形,带领学生模仿小刺猬绕垫子蛇行跑。
2、喊数引导学生灵敏的坐垫。
学生活动:
1、随教师带领模仿小刺猬绕垫子蛇行跑。
2、听数快速反应抢坐垫。
组织:圆形
三、垫上运动
教师活动:
1、观察滚翻的能力
2、提问:如何才能更容易滚动。
3、组织学生进行斜坡滚动。
4、请学生示范,解决滚翻开腿动作。
5、正确的前滚翻动作进行练习。
学生活动:
1、分组进行滚动练习。
2、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利用垫子进行斜坡滚动练习。
4、膝盖夹纸片的前滚翻练习。
5、根据动作要领进行正确动作的前滚翻练习。 组织:围圈分别摆放8个垫子
四、巩固训练,游戏:8字接力跑
教师活动:
1、教师讲解方法要求。
2、练习前准备。
3、分组进行游戏练习。
4、不同要求的比赛。
学生活动:
1、认真听讲,知道方法要求。
2、进行器材准备。
3、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练习。
4、老师要求进行比赛。
五、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1、分组绕垫子进行放松。
2、教师总结
学生活动:
1、轻松愉快、身心放松
2、大胆发言,善于归纳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范文二:五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连贯地复述“我”开学第一课的情景。
2、能力目标:能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导入:同学们,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几位好教师,他们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为什么使你难忘?
2、揭题:下面,我们听一听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3、播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自由读,指名读,再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调理
1、自由读读。试给课文分段。
2、交流分段情况。概括段意。
四、略读第一段
1、读一读。
2、想一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A:抄写词语。
B:收集有关爱师尊师的名人故事与名人名言。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意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程:
一、回顾复习。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二、深入学习,再现情景
1、速读课文第二段,找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2、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3、你想听一回田老师的国文课吗?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再指名朗读。
4、小组研读:开学第一天,田老师上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反复阅读第五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并交流一下你很快能复述出来的秘诀。
三、感悟老师的可敬
1、读一读,想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说说怎样读才能表达作者对教师的尊敬与感激之情?
3、自由读,再指名读。
4、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
四、总结全文
1、跟着录音轻读课文。
2、纵观全文,说说田教师是一位怎样的教师?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五、迁移学习
在教过你的老师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选择有关他的一件小事写下来。
六、布置作业
A:准备名人故事交流与尊师名言交流活动。
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送给你的教师表达自己的祝福。
B:预习下文。
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娓娓动听 编故事
感激、怀念
身临其境 受滋润
教学后记:
2、陶校长的演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复述课文,学会用“即时……也……”、“既要……也要……”造句。
教学重难点:
掌握复述的方法,能进行课文的复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解题释疑。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叫《放飞蜻蜓》,谁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略)
师:是啊,从中我们感受到了陶爷爷对同学们的和蔼可亲和谆谆教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陶爷爷的一篇演讲词,课题叫——《陶校长的演讲》。
学生读题生疑、释疑:(1)为什么称“陶校长”,那么他是什么学校的校长?
(2)什么叫演讲?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陶校长在他的演讲中说了些什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注意正音:否,炼
强调生字:锻(煅 缎) 德(容易少写一横)
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合上书想一想,陶校长和同学们谈了几个问题?分别是什么?
教学后记:
2、陶校长的演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演讲的基本特点和演讲稿的一般格式。
教学过程
一、扶放结合,精读课文。
1.上节课,同学们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大意,还记得陶校长和同学们谈了哪几个问题吗?
2.我们先来看看陶校长的第一问,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陶校长为什么要让我们问一问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呢?
[因为健康个是生命之本,有了健康的身体,我们才有本钱去寻求幸福,实现崇高的理想]
(1) “本”在字典里的解释是草木的根,根是草木的本,草木没有了根,就会枯萎;同样健康是生命的本,没有了健康,生命也就岌岌可危甚至将不复存在。
(2)那么,我们如何拥有生命的这个“本”呢?
(抓住两个“离不开”)
(3)正式因为健康是如此的重要,所以陶爷爷才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点,筑起“科学的健康堡垒”。
“堡垒”是什么意思? (军事上防守用的建筑物) 这里的“筑起科学的健康堡垒” 又是什么意思呢?
(4)刚才我们大家是如何学习这第一问的呢?
学法总结:先默读课文,找出陶校长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
然后再思考: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文中不理解的词,我们可以先通过查字典弄明白词的本义,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课文中的意思。
(5)自学3 —5自然段,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①第三自然段,抓住“源泉”、“坚忍不拔”;
②第四自然段,抓住“基础”;
③第五自然段,抓住“即使……也……”、“建筑人格长城”。
(6)学习第六自然段。
抓住“既要……也要……”;体会演讲稿“总分总”的结构。
二、指导复述,总结全文。
三、课外拓展,丰富“形象”。
抓住陶行知的两句名言,感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四、推荐课外阅读《新安旅行团的故事》。
板书设计:
陶校长的演讲
身体有没有进步? 生命之本
学问有没有进步? 前进源泉
每天四问
工作有没有进步? 打牢基础
道德有没有进步? 做人根本
教学后记:
3.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能背诵并能正确默写,培养对古诗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媒体运用、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读题、释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讨论:寻?隐者?遇?
3、想想题目的意思。
4、引导质疑。
二、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反复朗读,读准音,读通句。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 松下 童子 只 深 不知处
4、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大意。提问,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正确。
5、背一背。
三、观看投影,练习对话,体会感情
1、出示答句: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想问句,同桌练习。
3、观看投影图片,练习对话。
四、总结全诗,背诵感悟
1、总结:这首诗采用问答体,一问一答,寓问于答。是通过寻访者(贾岛)向童子打听师傅的去向,童子作了相应的回答写的,这三次问答,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语言朴实自然,读来却令人寻味。
2、有感情的背诵《寻隐者不遇》,感受诗歌的内蕴美。
五、补充阅读
贾岛《题诗后》
六、作业
1、填诗,练字
寻()者不遇
()下问童子,
言师采()去。
只在此山中,
云()不知处。
2、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并画下来。
板书设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满怀希望
言师采药去 失望
只在此山中 一线希望
云深不知处 彻底失望
教学后记:
3、古诗两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6个生字。会写“童、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有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吟诵古诗,体会诗中美好意境。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插图、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课前师生谈话,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向老师提问。
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喜欢夏天吗?在夏天里你们都喜欢玩些什么?
2、师:古代有一位诗人叫袁枚,他也特别喜欢农村夏天里的生活。有一次,他来到一片树林里,看到这样一种情景(出示插图),眼前的情景深深吸引了他,所以他就把自己所看到的写了下来,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古诗《所见》,板书课题,认识“所”(suǒ),理解课题。
二、趣味识字,初读感知
1、识记生字,读准字音。1,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呢?听老师范读课文。(配乐)同学们自由读文,(读前提示读书方法)把字音读准确。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卡,小老师带读,去拼音开火车读。,3,识记生字。“闭、立、捕”做动作记,“蝉”看图片记忆,“牧—放—枚”比较教学。
2、再读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现在把生字宝宝放入诗中,还会读吗?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3、三读古诗,读出节奏、韵律。师范读、指名读、男女赛读、师生合作读。
4、感知课文。诗人到底看见和听见了什么呢?(板书看、听)同学们对照插图,再读古诗,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学生汇报,初步理解诗中词语。
三、创设情境,感悟诗意
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到林子里去看看吧。
(一)学习第一句:牧童骑黄牛。
瞧,一个牧童骑着一头老黄牛慢悠悠地走来了,这就是(生读出示句子)牧童骑黄牛。(走得太快了)再读,读慢点,小牧童天天放牛,与老黄牛可亲了,他骑在宽厚的牛背上摇啊摇、晃啊晃,心里觉得怎么样?(自在、舒服)再读,读出这种自在、惬意。
(二)学习第二句:歌声振林越。
牧童就这样悠闲地骑着黄牛走进了树林,这时他看见林子里会有些什么景物啊?(花、草、树?)牧童的心情会怎样?(开心)牧童真开心啊,他忍不住唱起歌来。(放音乐)牧童的歌声怎样?(好听、响亮)诗中哪个词可以知道他的歌声很响亮?(振林樾、出示句子—歌声振林樾)指名读诗,不够响亮,再读,歌声很响很响,树上的枝叶都听到了,它们一片传一片,把歌声传出很远很远?在树林里回荡着。齐读。
学习: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正当小牧童骑着黄牛唱得高兴的时候,树林中另一个天才音乐家也高声唱了起来。大家听!(播放蝉鸣)它是谁?它的歌声多得意啊!看看插图,我们的牧童看到蝉怎么样了?(呆了、傻了、想去捉、不唱歌、站着一动不动)这就是诗中的(生读出示句子)意欲捕鸣蝉。指导读:“意”,心上面有个声音的音,心里发出声音,这就是牧童心里在想,板书“想”,想什么呢?(怎样才能捉到蝉呢)看来,小牧童很急切想捉到蝉,你能读出牧童这种急切心情吗?(指名读)这么想捉到蝉,那还能唱歌吗?(不能)所以牧童就(出示句子)忽然闭口立。这个动作是快还是慢呢?(快)哪个词可以看出快?(忽然,什么意思?很快,马上)指名读,读出动作之快。师生合作读(师读,生表演读)。采访“小牧童”,你为什么闭口立在这里,不唱歌呀?你看着树上的蝉,想干什么呀?(指名再读,轻点、再轻点读)
四、吟诵体验,积累古诗。
1、师:多可爱的牧童啊!怪不得诗人把他写进了诗中,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放背景音乐)齐读、男女生读(各读2句)师生合作读(重复后3个字)
2、吟唱。多有意思的一首诗啊!还有人把它谱写成一首歌呢!大家来听听(播放歌曲)诗不仅可以读,可以吟诵,还可以美美地唱呢!下面我们也来跟着唱唱吧。
五、指导写字,书写“童、黄”。
1、古诗能变成一幅美丽的画,一个有趣的故事,一首动听的歌,还能变成灵动的字呢! 出示“童、黄”,读准字音,观察字形,找相同点。
2、师范写,生书空。
自由练写(做到三个一、三个美),师生评议。
六、链接资料,拓展延伸。
1、这首诗的作者是清代诗人袁枚,又叫随园老人。他的作品多写日常生活的感受,风格灵巧清新,语言通俗流畅。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首:《题画》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读一读。
2、古诗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精华和瑰宝,像这样经典、有趣的古诗还有很多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愿同学们能做一个充满诗意的孩子。
板书:
教学后记:
所见 看 读 牧童骑黄牛, 听 吟 歌声振林樾。 想 唱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11
范文三: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临洮县漫洼小学语文导学案
年级 课题 五
天马
单元
课 型
一
预习+展 示
主备人
课时安 排
二课 时
王海 龙
审核 王海龙 执教人
学 环节 学
习
过 案
程 导案
学 习 目 标
(1)自学生字,掌握两种以上识字的方法; (2)运用对子合作的方法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 (3)了解“天马”的代表意义和象征意义;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 重、 难点 教学 准备
图文对照,认识天马的造型特点和其中蕴含的科学艺术价值。
预习 提示
前发 给学 生导 学,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等。 使学 生对 本节 课所 1 自己读课文时遇到的生字有: 学内 2,将课后生字在课文中圈出来,同时画出词语,并在课后生字旁边组 容有 词。 所了 3、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给生字注音。 解, 4,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并做 答:因为它代表着: ( ) 好上 课发 象征着: ( ) 言的 准 备。
《天马》 是一篇文学色彩十分浓厚的说明文, 作者以细腻的文笔、 丰富的想像状物抒情,把静态中的奔马描写得细致入微、形神兼备、苍 劲有力。 本文作者从艺术价值、外形特点、名称由来以及象征意义等五个方面介 绍了作为中国旅游图形标记的天马。
知 识 链 接
自 主 学 习 组 内 交 流 课 堂 展 示 相 机 点 拨
导入新课, 强化目标: (时间:5 分钟)
1, 根据老师提供的课文提纲,归纳《天马》的各段段意: 标志 来历 价值 得名 象征
2,课文 3,5 自然段描写了天马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 ,3,天马的历史价值和蕴含的艺术成就。 4, 怎样介绍天马?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能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 智慧。 5,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表达的感情。 6,为什么称为天马?
深入小组, 点拨指导: (时间:5 分钟)
全班交流, 互动评价: (时间:15 分钟) 课堂练笔, 提升感悟: (时间:10 分钟) 拓展延伸, 盘点收获: (时间:5 分钟)
课程 训练 巩固 提高
1、拓展:
找找关于马的绘画、雕塑、音乐、摄影、邮票等艺术品,选出自己喜 欢的,介绍给大家。
总结 归纳 这首诗中____的天马,是_____。 提升 感悟
(知道什么,明白什么,还有什么问题等) 盘点 收获
总结归纳, 导 学反思
临洮县漫洼小学语文导学案
年 级 课 题 五 单 元 课 型 一 主备人 课时安排 习 学
,1,背诵两首诗;掌握生字词语。
王海龙 2 课时
审核 执教 人 王 海 龙
古诗二首
预习+展示
学 环节
过
程 案 导案
学 习 目 标
2, 借助资料和小组讨论,了解古诗大意。
3,体会两首诗描写对象的不同之处。 4,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怀。
教学重、 难点
1、品味两首诗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 。 2、体会两首诗描写对象的不同之处。 。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
1, 古诗的大概意思是什么? 2, 个别解释: 3, 大宛: 竹批: 骁腾: 金络脑: 何当: 4, 《房兵曹胡马》描写了马的哪些特征? 5, 《马诗》中的比喻句是:
燕山:
预习提示
课前发 给学生 导 学 案,使 学生对 本节课 所学内 容有所 了解, 并做好 上课发 言的准 备。
知 识 链 接
杜甫:字子美,唐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忧国忧民,人 格高尚,诗意精湛,人称“诗圣” 。与李白并称“李杜” 。他 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 暗,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 李贺, 字长吉, 人称 “诗鬼” 。他的诗想象丰富,立意新颖, 构思精巧,用词瑰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著有《李长吉诗 歌》 。
出示问题,小组讨论完成习题。 1、 问题一: 《房兵曹胡马》中你喜欢哪一联?朗读出这种感受。
自 主 学 习 组 内 交 流 课 堂 展 示 相 机 点 拨
问题二:马的出身是什么? 问题三:第三联写出了那些马的特征? 问题四:马的品质和本领有哪些?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问题一:学生根据字词理解,复述大意
导入新 课,强 化目 标: (时 间:5 分钟) 深入小 组,点 拨指 导: (时 间:5 分钟)
问题二: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是一幅 夜色图。
的战场
问题三:这匹马的愿望是什么?从这句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3 交流体会: 同房兵曹胡马一样,是骏马都渴望 同杜甫一样,诗人李贺也渴望
全班交 流,互 动评 价: (时 间:15 分钟) 课堂练 笔,提 升感 悟: (时 间:10 分钟) 拓展延 伸,盘 点收 获: (时 间:5 分钟)
总结归 纳, 导学 反思
课程训 练 巩固提 高
比较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列表。
总结归 纳 提升感 悟
小结:总结写法,感悟作者的情怀。
盘点收获
临洮县漫洼小学语文导学案
年 级 课 题 五
巩乃斯的 马
单 元
课 型
一
主备人
王海龙 2 课时
审核 执教 人
预习+展示
课时安排
王 海 龙
学 环节
习 学
过
程 案 导案
学 习 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1,运用多种方法积累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资料和小组讨论了解“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4,培养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
1、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 2、体会“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等。
1,字词 倏( )忽 悲怆( ) 奔腾喧嚣( ) 裹挟( 悠然: 淋漓尽致: 临危不惧: 惊心动魄: 2,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
?从哪几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3、按此思路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说出各部分的大意。 4,马群的____深深地____了我。
教学准备
)
预习提示
知 识 链 接
周涛,原名周小涛,1946 年 3 月 15 日出生,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 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及散文《巩乃斯的马》《哈拉沙尔随笔》 、 、 等。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迁徙新疆。1969 年毕业于新疆大学 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 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 20 多种,深得读喜爱。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 军八一奖,1998 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系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同时也 是当代中国最具个性魅力和文学气质的优秀作家。
课 前发给 学生导 学案, 使学生 对本节 课所学 内容有 所 了 解,并 做好上 课发言 的 准 备。
1、马群奔跑的场面是怎样的?用那些成语来形容。
自 主 学 习 组 内 交 流 课 堂 展 示 相 机 点 拨
2、 读第一段,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并用“——”画出描 写暴雨的句子,从哪儿看出暴雨来势凶猛? 3、读第二、三段,你是怎样理解“踏住那闪电”“俨然像临 , 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 4、研习第四段,思考:当我们看到这壮阔的景象时,我的心 情是怎样的?作者真的是发愣、发痴、发呆吗? 5、读最后一句,思考: (1)它指什么? (2)终生受用不尽是什么意思? (3)让作者受到什么启发?
导入新 课,强 化目 标: (时 间:5 分钟)
深入小 组,点 拨指 导: (时 间:5 分钟)
6,分成三部分,并概括段意。
全班交 流,互 动评 价: (时 间:15 分钟) 课堂练 笔,提 升感 悟: (时 间:10 分钟) 拓展延 伸,盘 点收 获: (时 间:5 分钟)
课程训 练 巩固提 高
1,从对暴风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课文第二段用了不少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课文描 写的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
总结归 纳 提升感 悟
这节课的收获
盘点收获
临洮县漫洼小学语文导学案
年 级 课 题 五
语文天地 一
单 元
课型
一
预习+ 展示
主备人 课时安排 习 学 过 程 案
王海龙 2 课时
审核 执教 人 王 海 龙
学 环节
导案
学 习 目 标
课 前发给 学生导 学案, 使学生 对本节 课所学 内容有 所 了 解,并 做好上 课发言 的 准 备。
教学重、 难点
教学准备
预习提示
知 识 链 接
自 主 学 习 组 内 交 流 课 堂 展 示 相 机 点 拨
导入新 课,强 化目 标: (时 间:5 分钟)
深入小 组,点 拨指 导: (时 间:5 分钟)
全班交 流,互 动评 价: (时 间:15 分钟) 课堂练 笔,提 升感 悟: (时 间:10 分钟) 拓展延 伸,盘 点收 获
: (时 间:5 分钟) 1、 2、 3
总结归 纳, 导学 反思
课程训 练 巩固提 高
总结归 纳 提升感 悟
盘点收获
临洮县漫洼小学语文导学案
年 级 课 题 五
雅鲁藏布大峡 谷
单 元
课型
二
主备人 课时安排 习 过 程
王海龙 2 课时
审核 执教 人 王 海 龙
预习+展示
学 环节 学 案
导案
学 习 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学准备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 5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 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等。
一、下列词语你会读吗?请给加点的字注音。 珠穆朗玛峰( 拔( 拨( 美丽的 珍贵的 炎热的 寒冷的 ) 至( ) 致( 林木 赤道 北极 画卷 ) ( ) 花卉( ) 涓涓细流( ) 卷( ) 圈( ) 罕见( ) 低( ) 底( ) ) ) 二、比一比,组成词。 ) 奔( ) 卉( 帘帘 皑皑 涓涓 滔滔 ) 峰( ) 锋( 江水 飞瀑 雪山 细流
三、我会连。
预习提示
四、理解词语。 人迹罕至: 不容置疑: 神秘莫测: 请你选择两个词语造句。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世界最高的山峰是 2. 3.许多 ;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是 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 。 。 其间, 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
课 前发给 学生导 学案, 使学生 对本节 课所学 内容有 所 了 解,并 做好上 课发言 的 准 备。
真不愧“植物类型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
知 识 链 接
大峡谷地区是西藏自治区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其中有利用价值的经济植物 不下千种,具体可分为:药用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等。 大峡谷地区茂密的森林和高山灌丛草甸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其中不少是国 家重点维护的珍稀动物如云豹等。由于遭到长期大量捕杀,许多已濒于灭绝。
导入新 课,强 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 化目 (时 脊” 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 。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 标: 间:5 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分钟)
1. 边读边考虑,理解文章大意
自 主 学 习 组 内 交 流 课 堂 展 示 相 机 点 拨
问题: 1) ( 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 “是无可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2)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2. 学习词语、句子,感受文章写作特点 (1)丰富的语言 例: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
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 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 例: “堪称” “号称” “美誉” 例: “世界屋脊” “植物类型博物馆” “动物王国” (2)特定作用的句子 例: “是无可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大峡谷的奇异景观还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深入小 组,点 拨指 导: (时 间:5 分钟)
全班交 流,互 动评 价: (时 间:15 分钟) 课堂练 笔,提 升感 悟: (时 间:10 分钟) 拓展延 伸,盘 点收 获: (时 间:5 分钟)
课程训 练 巩固提 高
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总结归 纳 提升感 悟
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盘点收获
1、 2、 3
临洮县漫洼小学语文导学案
年 级 课 题 五 浙江 潮 课 型 单 元 二 主备人:王 海龙 课时安排 习 学 过 程 案 导案 王海龙 审核 执教 人 王 海 龙
预习+展示 学
2 课时
环节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美观书写本课生字 6 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古文的读法。
学 习 目 标
3、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古今 文字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古 今文字的对比,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热爱。 1, 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 理清作者的思路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
教学重、 难点
自然景观。
2, 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
及比喻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等。 1, 初读,品味古文之韵。 2, 词语 伟观: 既而: 3, 句子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____________ 既而渐进,??势极雄豪 ____________
方:
既望:
预习提示
课 前发给 学生导 学案, 使学生 对本节 课所学 内容有 所 了 解,并 做好上 课发言 的 准 备。
知 识 链 接
钱塘潮,也称海宁潮,是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起潮时,海水丛宽 达 100 公里的湾口涌入,受两旁渐狭的江岸约束,形成潮涌。涌潮又 受江口拦门沙坝的阻拦,波涛后推前阻,涨成壁立江面的一道水岭。 潮头最高时 3.5 米,潮差 8.9 米。
自 主 学 习 组 内 交 流 课 堂 展 示 相 机 点 拨
1. 围绕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来感受浙江潮的伟大。 从哪里能看出浙江潮是伟观呢?请你默读课文, 画出有关的句子,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形:仅如银线等
色:玉城雪岭等 声:如雷霆势:震撼激射 2. 指名回答:远——近——气势—诗歌评价 3. 指导美读: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4. 再读古文,说说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学生结合 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 5. 指导朗读:将你感受到的浙江潮读出来,注意读出气势读出古 文特有的韵律。 2. 1、 理清课文脉络: 快速浏览课文, 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3. 找出写大潮来之前江面景象及人们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你感受 到了什么?(江面平静人们急切) 4.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写潮来时的声音”和“写潮的样子”的句子。
导入新 课,强 化目 标: (时 间:5 分钟)
深入小 组,点 拨指 导: (时 间:5 分钟)
班交 流,互 动评 价: (时 间:15 分钟)
课程训 练 巩固提 高
1、从“思路线”的归纳中教给学生解词的方法,“天下奇观”中的“奇”是指 特殊,声形巨大,海水倒灌异于一般。 课堂练 2、从潮的“形、声、线”的归纳中让学生理解“静——动——静”的写法以 笔,提 及以静衬动的描写手法。 升感 3、请三个同学有感情朗读“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其他同学听 悟: (时 读中再次观录像。 让学生的心情与作者同“急”、 同“喜”、 同“惊”, 同“赞”。 间:10 作者赞美钱塘大潮天下奇观、热爱祖国山河的笔下之情,为学生的心中 分钟) 之情。 4、在描写中作者运用那些修辞方法? 5、文章开头与结尾一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这正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你认 为这里所引用的天下指什么?学生理解“天下”可以认为是中国,也可以 泛指全世界。学生理解“天下无”为中国之最,也可以理解为“世界皆无, 唯中国独有”,这说明钱塘水潮是世界之最。
总结归 纳 提升感 悟
拓展延 伸,盘 点收 获: (时 间:5 分钟)
盘点收获
临洮县漫洼小学语文导学案
年 级 课 题 五
红树林
单 元
课 型
二
预习+展示
主备人 课时安 排 习 过 程
王海 龙 2 课 时
审核 执教 人
学 环节
学 习 目 标
学
案
导案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 5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红树林的神奇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 难点 教学准备
1,了解红树林的特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以列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等。
预习提示
1,
道树林是什么颜色的吗,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林吗? 2, 读音:栅 婀娜 倘 硕 抵御 芳馨 3, 解释:倘若 纵横交错 贫瘠: 绚丽多姿: 婀娜: 4, 红树林有什么特点?给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
知 识 链 接
课前发给 学生导学 案,使学 生对本节 课所学内 容有所了 解,并做 好上课发 言 的 准 备。
红树林(Mangrove)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 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组成的 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 过度的特殊生态系。
自 主 学 习 组 内 交 流 课 堂 展 示 相 机 点 拨
1,奇观是什么意思?奇在哪儿? 2. 指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红树林的?请 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3. 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喜欢红树林的 理由吗? 4. 练读: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说说你的感受。 (适 时板书) 5、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红树林的景色的句子。 6、结合课文,说说你对红树林的认识和理解。 试着写出课文的提纲。 7,作者仅仅是在介绍红树林吗?
导 入 新 课,强化 目标: (时 间:5 分 钟)
深 入 小 组,点拨 指导: (时 间:5 分 钟)
全 班 交 流,互动 评价: (时 间:15 分 钟) 课 堂 练 笔,提升 感悟: (时 间:10 分 钟) 拓 展 延 伸,盘点 收获: (时 间:5 分 钟)
课程训练 巩固提高
我们应该做具有红树林精神的人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总结归纳 提升感悟
盘点收获
1、 2、 3、
总 结 归 纳,导学 反思
临洮县漫洼小学语文导学案
年级 课题 五
语文天地二
单元 课型
二
预习+展示
主备人 课时安排 习 过 案 程
王海龙 2 课时
审核 执教人
学 环节 学
导案
学 习 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等。
预习提示
课前发给学生 导学案,使学生对 本节课所学内容 有所了解,并做好 上课发言的准备。
知 识 链 接
自 主 学 习 组 内 交 流 课 堂 展 示 相 机 点 拨
导入新课,强化目 标:(时间:5 分 钟) 引导学生通 过自读自悟,弄懂 每句话的意思。
深入小组,点拨指 导:(时间:5 分 钟) 引导学生理 解故事的寓意。
课程训练 巩固提高
全班交流,互动评 价:(时间:15 分 钟) 通过探究和 评价,使学生进一 步理解文本、背诵 课文。 课堂练笔,提升感 悟:(时间:10 分 钟) 让学生展开 想象的翅膀,先 说,再写,然后上 台演示。 拓展延伸,盘点收 获:(时间:5 分
钟) 在练习中学 会阅读寓言、理解 寓言的方法。
总结归纳,导学反思
总结归纳 提升感悟
盘点收获
临洮县漫洼小学语文导学案
年级 课题 五 单元 一 主备人 课时安排 学 环节 1 学 习 过 案 王海龙 2 课时 程 导案 审核 执教人
语文天地一
学 习 目 标
教学重、 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等。 (指明学习内容和方法,即学什么和怎么学) 课前发给学生导学 案,使学生对本节课所 学内容有所了解,并做 好上课发言的准备。
预习提示
知 识 链 接
自 主 学 习 组 内 交 流 课 堂 展 示 相 机 点 拨
导入新课,强化目标: (时间:5 分钟)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时间:5 分钟)
全班交流,互动评价: (时间:15 分钟)
课程训练 巩固提高 1、 2、 总结归纳 提升感悟 3、
课堂练笔,提升感悟: (时间:10 分钟)
拓展延伸,盘点收获: (时间:5 分钟)
1、 2、
盘点收获 总结归纳,导学反思
3、 ()
临洮县漫洼小学语文导学案
年级 五 单元 七 主备人 王海龙 审核
课题
纪念日
课时安排 学 习 过 案
2 课时 程
执教人
环节
学
导案
学 习 目 标
1、搜集有关纪念日的资料,让学生认识并了解重大的纪念日,利用 教材留白,畅谈学生视野中独特的纪念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2、识记纪念日的时间,交流不同纪念日的来历及特定含义,提 升对祖国、人民及社会生活的热爱,激发强烈的纪念意识。 3、开展临近纪念日的纪念活动,燃起学生纪念的热情,形成纪 念氛围,锻炼学生的组织创新能力。
教学重、 难点
围绕主题收集相关资料,了解纪念日所表示的特定含义及其来历, 开展合作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布置每个学生搜集与纪念日相关的资料。
预习提示
(指明学习内容和方法,即学什么和怎么学)
什么是纪念日? ————————————————————————————— ———————————————————————
课前发给学生导学 案,使学生对本节课所 学内容有所了解,并做 好上课发言的准备。
知 识 链 接
日历的空白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五月里的纪念日有哪些? ————————————————————————-——
认识纪念日 交流整理 师: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可以使我们不忘过 去,更好的面对未来,比如五月份就有许多值得纪念的日子,请大 家自读 57 页的内容,看看你知道有关纪念日的哪些知识?
自 主 学 习 组 内 交 流 课 堂 展 示 相 机 点 拨
————————————————————————— ——————————————————
——— 导入新课,强化目标: “纪念日一览表”表格,咱们一起按时间顺序把它填完整好 (时间:5 分钟)
吗? ————————————————————————————— ————————————————————————————— ————————————————————————————— ————————————————— 每个纪念日都有它特定的来历、意义及其纪念方式,谁能把 你知道的某个纪念日的来历或意义介绍给同学们? ————————————————————————————— ——————————————————————— 学习《冼星海和他的“风”》 轻声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从课文中了解了 哪一个纪念日? 学生读后会认识到 5 月 11 日是冼星海的诞生纪念日,及冼星海 学习音乐的道路充满曲折……) 地球之巅指的是哪里?你对它有了解吗? 登山队员是靠什么力量登上地球之巅的? ———————————————————————— 仿照《冼》与《登》这两篇文章,让我们也把搜集到的重大纪念日 的名称、日期、来历意义及其纪念方式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然 后,共同制作一本“纪念日资料集” 这次纪念活动一定给你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我们把它写下来,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时间:5 分钟)
全班交流,互动评价: (时间:15 分钟)
课程训练 巩固提高
课堂练笔,提升感悟: (时间:10 分钟)
总结归纳 提升感悟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了解了关于纪念日的很多知识,
拓展延伸,盘点收获: (时间:5 分钟)
1、 2、 盘点收获 3、 (知道什么,明白什么,还有什么问题等) 总结归纳,导学反思
临洮县漫洼小学语文导学案
年级 课题 五 单元 语文天地八 八 主备人 课时安排 学 环节 学 习 过 案 王海龙 2 课时 程 导案 审核 执教人
学 习 目 标
1、继续学习摘录笔记的方法。 2、欣赏两首小诗,理解诗所表达的意境。 3、开卷有益(一)(二) 、 。与习作相结合。 4、初显身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船。 5、畅所欲言,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 难点
了解新闻的迅速、及时、真实可靠的文体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图片等。 (指明学习内容和方法,即学什么和怎么学) 读一读 背一背 风平浪静 哭笑不得 不知所措 失足 瞄准 灵敏 储藏 积蓄 营养 维持 呜咽 嗅觉 课前发给学生导学 案,使学生对本节课所 学内容有所了解,并做 好上课发言的准备。
预习提示
知 识 链 接
《滁州西涧》的作者是韦应物,(737~792) 唐代
诗人。 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世族,他的诗歌在唐代已有胜 誉,然而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其山水田园诗,后世将 其归入山水田园诗派。其代表作如《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 《赋得暮雨送李胄》《游开元精舍》等, 、 《舟夜书所见》的作者是查慎行,清代诗人。
自 主 学 习 组 内 交 流 课 堂 展 示 相 机 点 拨
1、回忆自己做小船的经历,读《初航》 ,思考小作者的出航感受是 什么样的。 ————————————————————————————— ——————————————————————— 2、围绕“初航前、初航时、初航后”作者在想些什么,进行下 一步学习。 ————————————————————————————— ————————————————————————————— ———————————————————— 3、说一说你对诗中结尾处“一路走好”的理解。
导入新课,强化目标: (时间:5 分钟)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时间:5 分钟)
————————————————————————— 全班交流,互动评价: ————————————————————— (时间:15 分钟)
课程训练 巩固提高
以《这是我做的小船》为题,介绍你做船的经过和感受。
课堂练笔,提升感悟: (时间:10 分钟)
总结归纳 提升感悟
阅读报纸中的有关新闻,体会新闻的特点。 新闻要真实、及时,时间、地点一定要交代清楚
拓展延伸,盘点收获: (时间:5 分钟)
1、 2、 盘点收获 3、 (知道什么,明白什么,还有什么问题等) 总结归纳,导学反思
范文四: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导学案
学习内容:
《有趣的汉字》
学习目标:
1.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勇于承担一定的任务,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
2 、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最终提高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搜集更多体现汉字有趣的资料,发自内心热爱祖国的汉字文化。
课前准备:
学生:学案自学
学习形式:
高效课堂模式“三段五环”。
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一、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4”,思考:这四则材料分别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汉字的有趣的?为什么说是有趣的?
二、除了上述四种有趣的汉字现象外,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汉字现象?
三.阅读后,你还有什么想法?
课中
【小组合作】
1、关于字谜:请同学先独立猜出谜底,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说一说猜的过程和想法。
2.关于《有趣的谐音》:课本中例举了几种有趣的谐音?小组内说一说两个同音或音近字的联系。
3.关于《仓颉造字》:读完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传说。
4.关于《“册”“典”“删”的来历》:互相说一说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然后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汉字的来历。注意几个生字的读音。
5、交流活动计划。
【班级展示】
1、班级展示活动计划。
2、学生自由分组,可分为:字谜天地、巧解字谜、谐音乐园、字林拾趣、字源探迷等。
3、活动:
①字谜大擂台;
②谐音俱乐部;
互动游戏。
★歇后语: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歇后语前半句,指名其他人说其中的谐音字。
★古诗:一学生读自己搜集的古诗,指名其他人说后半句。
★对联:一学生说自己搜集的对联上联,指名其他人说对联下联,并说出其中的谐音字。
★笑话:一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笑话,其他人说为什么好笑。
【质疑探究】
举例说说某个字是怎么来的?
【自悟自得】
这次综合性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测评反馈】
一、 一、猜字谜。(10分)
1、一口咬掉牛尾巴。( )
2、天有它大,人没它大。( )
3、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
4、有土能种庄稼,有水能养鱼虾。( )
二、歇后语。(10分)
1、一连三座庙——
2、飞机上吹喇叭——
3、孔夫子搬家——
4、小葱拌豆腐——
*选作:讲述一个汉字的来历。
课后
【课后反思】
学生通过导学案这个指南针,对阅读材料进行了详细的阅读,许多学生还在书本上做了批注,还有的学生查阅了书籍和电脑,又搜集了许多有关汉字有趣的材料。课中展示时,真是精彩不断,通过字谜、歇后语、汉字来历故事的展示,学生对汉字的了解更加深入了,也增强了热爱祖国汉字的自豪感。达标测评时,
满分占百分之九十五。不足的是,部分学生的计划制定得很单一,应适时引导计划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导学案
学习内容:
我爱你,汉字
学习目标:
1.学会制订活动计划,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参与,勇于承担一定的任务,并能通过独立或合作学习,较好地完成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探究意识的形成。
2 、能够认真阅读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从中受到启发,搜集到更多体现汉字神奇、有趣的资料,最终提高自己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树立为纯洁祖国的汉字做贡献的决心。
学习准备:
学案自学
学习形式:
三段五环
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教师寄语:同学们,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只要我们主动地了解,积极地搜集资料,相信大家一定会更多地了解汉字。那么,在汉字几千年的历史中,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去了解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本的“阅读 材料”。
一.认真阅读“阅读材料1—7”,想一想这7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汉字的历史和文化的?
二、.除了上述7个有关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外,你还知道哪些
三.阅读后,制定出活动计划
课中
【小组合作】
1.《汉字的演变》:小组内说一说演变的过程。
2.《甲骨文的发现》:在小组内互相讨论讨论,了解汉字的历史非常悠久,甲骨文是现存的最早的文字系统。
3.《一点值万金》:小组内说一说为什么“一点值万金”?然后互相交流一下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4.《街头错别字》:仔细观察课本中出示的街头标牌,说一说哪些字错了,
并给予改正,然后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检查方式可以是自查,也可以是同学互查。)
5.《赞汉字》:从中大致了解各种字体的特点,积累一些词语和表达方法。
6.《书法作品赏析》:学生仔细观察两种字体的不同,说一说各自的特点,然后再出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
7.《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这是一篇很有感情的文章,小组内认真读一读,在遇到生字的地方多读几遍。将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班级展示】
由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
1、小小故事会——“一字之差”的教训。
2、小主人在行动——我为规范用字出点力。
3、小小书法展——感受书法艺术美
【质疑探究】
1、街头错别字有哪些危害?
2、我们可以为纯洁祖国汉字做些什么?
【自悟自得】
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我了解了
懂得了
【测评反馈】
一、 一、找出下列错别字,用横线画出来,并纠正在括号里。
1、 百衣百顺( ) 2、默默无蚊( )
3、裤存小尚品。( )
二、填空。
1、中国最早的汉字是( ),是( )代的( )发现的。
2、行书( ),正楷( )。
3、天下第一行书是( )代( )的《 》。
课后
【课后反思】
这是本次综合性学习的第二部分,根据上一部分的经验和教训,学生在“学案自学”的时候,搜集的资料就更广泛了。班级展示更好精彩十足,有学生还将自己爷爷的书法作品拿来展示,可以兴趣高昂。教师在这堂课中是个导演,看着学生精彩的演出,心里很欣慰。看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是很强的,老师要
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平台。相信不久的将来,学生离开了老师,依然在人生的舞台上乘风破浪。
《地震中的父与子》导学案
导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描写体会父子的了不起,感受伟大的父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美国洛杉矶地震的资料。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形式:
自学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探究,教师引导。
课前
【学案自学】
1、整理课前搜集的材料。
2、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做好批注。(要先把课文认真地读一遍,边读边用笔标画出还不熟悉、读不正确、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再自学课后出现的生字词语,正确认读识记生字,生字词抄写2遍。)
(1)生字记牢、注音、会写、会组词。
记生字的好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爆( ) 砾( ) 墟( )矶( )曼( )
暴( ) 烁( ) 虚( ) 肌( )漫( )
(3)词语、句子会理解会运用(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昔日、废墟、疾步、绝望、开辟、破烂不堪
(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造句:
3、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通过读文来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的变化:( )——( )——( )。是通过以下词句体会到的:
课中
【小组合作】
1、1、学生初步展示学案自学中的第一部分的自学情况。
2、2、针对学案自学中第二步分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3、要求在组长的组织下,针对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要求人人发言,互帮互学,生成的新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组长记录,可以补充汇报。(教师巡视)
【班级展示】
1、1、请第一组同学展示第1小题。教师相机指导。
2、2、请第二小组同学展示第2小题。教师相机指导。
3、3、请第三小组同学展示第3小题,教师相机指导。
4、4、请第四小组同学展示第4小题,教师相机指导。
5、5、教师小结
【质疑探究】
通过前面四个环节的学习,重点抓住课文对人物的描写,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再次质疑,进行探究。学会阅读写人的文章的方法,知道怎样通过具体事件来写人。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外貌描写体会父子的了不起,感受伟大的父爱。
面临6.6级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这对父子创造了如此神话般的奇迹,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真是一对——(生:了不起的父与子)。(板:了不起。)
父与子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呢?这是本节课我们重点探究的话题。
1、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出示自学提示: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细细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学生读书写体会后汇报。
重点指导:挖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有什么体会?(学生初谈体会。)
(1)、紧扣重点,读出形。
这里有两句话,第一句重在写父亲的——动作;第二句写的是父亲的外貌。(板书:动作、外貌)
说说你从第一句读懂了什么?(挖的时间长)
同样表示挖掘的时间,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
练习设计:读读这两句,比较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
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反复读读第二句,你会怎样读来凸现挖掘时间的漫长?[练习——指导(关注快慢轻重的变化)——齐读]
父亲的动作只有一个字——挖。作者却通过突出时间的漫长,来表现父亲挖的艰难。抓住这个“挖”字想开去,你还能读懂什么?
提示:他带工具了吗?(没)用什么挖?(手)挖的是什么?(瓦砾)柔软的手挖的是坚硬的瓦砾,对于父亲来说,这是一项怎样的任务?(任务艰巨)任务艰巨呀,再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这里的“挖”还可以换成什么词?(掰、抱、拣)从这么多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挖掘的辛苦)一个“挖”字饱含了这样丰富的内含,也突出了父亲劳动的艰辛,这就是中国文字传形、传神、传情的魅力所在,再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没人再来阻挡他”,联系前文,哪些人曾阻拦过他?(其他家长、消防队长、警察)为什么阻挡他?(没希望、危险)怎么又没人再来阻拦了呢?(失常了)在这些人看来,已经没有希望了,又很危险,怎么能还在那里挖呢?他失常了,站在父亲的角度想想,他失常了吗?他一心想的是救儿,说的是救儿子,做的也是救儿子,他没有失常呀,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挖掘任务的艰巨,劳动的艰辛,时间的漫长,一个人又这样孤独无助,以至于父亲成了这个样子(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
师读(两遍):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
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父亲?你读——
是的,一位历经艰辛、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父亲已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就这个样子了,他还在苦苦挖掘。这哪里是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父亲呀,这分明是一架不知疲倦的机器,这分明是一尊高大的塑像,再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同学们,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不顾危险,不畏艰辛,不知疲劳地挖掘呀?(父爱)
多么伟大的父爱,多么惊人的力量!就让父亲的高大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里
吧,你读(配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
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抽读——
齐读)
回忆一下,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是怎样读懂这段话的?(抓住写父亲
动作和外貌的词语,比用语,展开合理的想像,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以后我们读描写人物类的文章,也要这样,抓住人物的动作和外貌等,仔细
体味,并展开合理的想像。我们写人,也要学会抓住人物的动作和外貌去描写。
(2)前后联系,读出意。
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
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里写到了父亲的语言。板:语言。不论??总??)
你对这句的体会是——
我们可以想到,在平时,阿曼达学习上遇到困难时,父亲耐心地为他讲解,
并对他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在现在这场大地震中,阿曼达困在了废墟里,父亲想的是一定把他挖出来,
并对他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正是因为有对儿子的这句爱的承诺,所以当别的父母选择离开时,
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正是因为有对儿子的这句爱的承诺,所以,当
有些人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生)父亲却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当消防队长说:“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生)父亲却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当警察说:“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
马上回家吧。”
(生)父亲却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
正是因为有对儿子的这句爱的承诺,才促使他苦苦挖掘38个小时而没有放
弃,他要用行动去证明对儿子的爱承诺,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
一起!”
结合板书,小结:所以,正是这一语千金的爱的诺言,支撑着父亲走向废墟,
不顾劝阻,不畏艰辛,挖了两天一夜,38个小时,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这位
年轻的父亲真了不起!伟大的父爱真了不起!
这里我们重点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来理解父亲的了不起的,阅读写人的文
章,就是要抓住人物语言、行动、外貌的描写,来理解人物的品质。这是阅读写
人的文章的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大家要在阅读实践中多加运用。
2、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默读13自然段到最后,你又从哪儿看出了儿子了不起?(鼓励同学、“让”
同学先走。)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出
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抓住了儿子语言读
出了儿子的自信。)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
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你也抓住了儿子语言读出了儿子的勇
敢。)
一边父亲在艰难地、坚持不懈地挖着,另一边,儿子和他的同学们困在瓦砾
堆底下,与外界隔绝,可以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们面临的是什么样的
处境?
当父亲在上面不停地挖掘时,儿子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墙角,面临着饥饿与恐
慌,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起什么?设身处地想像儿子的语言、动作,并
推测他当时的心理。
想象,说话: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角落里,饥饿与恐怖笼罩着孩子们。阿曼
达??
结合板书,小结: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时刻记着父亲的爱的承诺,鼓励自
己和同伴战胜困难去等待生的希望;当获救时,他又让同伴先出去,一般孩子能
做到吗?不能,儿子阿曼达是多么——了不起!
我们抓住儿子的语言并想像他等待时的处境,读出了儿子的自信和勇敢,读
懂了儿子了不起。
二、总结延伸“爱”。
父亲对儿子爱的承诺(板书: ),支撑自己不畏艰难,不分昼夜挖掘儿
子是多么的坚韧、坚强;儿子因为父亲的爱诺言,在危难中获得了生存的勇气和
信心。这对父子都因为记着爱的诺言,他们创造了奇迹,延续了幸福。这是一对
多么了不起的父与子呀!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这对了不起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同学们,伟大的父亲谱写了惊人的神话。
我们深深领略了这(指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他们真是一对(指板书)——了不起的父与子!
【自悟自得】学到这里,你想对父亲或儿子说点什么?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汇报写话。
推荐文章:
父爱是人间美丽的亲情。不是吗?有诗为证: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zhu?)洗心灵;父爱如路,
伴你走完人生。
高尔基也曾深情地赞美:“父爱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巨著,读懂了它,你也就
读懂了整个人生!”
地震无情,父亲有爱。这种父爱是通过特殊环境和特定事件来体现的。其实,
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父爱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课后请同学去读我国著名作
家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美国作家艾尔玛·邦贝克所写的《父亲的爱》。看看这
两篇文章又是通过什么来表现父爱的,到时我们再交流交流。
三、【达标测评】
1、听写词语
2、填空
A、不断有孩子的父母( )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 )
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 )离开了。其中( )
说明了父母的难过,( )说明了他们离开的原因。
B、他满脸( ),双眼( ),衣服( ),到处是血迹。这句
话说明( )。
3、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A、“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了不起的父与
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
。
B、“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类似的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它们
各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出现的?
(1)
(2)
(3)
课后
【课后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是
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奋不顾身地挖了38小时,
救出了儿子和他的同学的事,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上
完这一课,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并深深地为孩子们感到骄傲。教学相长,通过这
一课的教学,也让我学到了很多。
课堂上我引领学生体会这对父与子的“了不起”。学生能从其他父母的表现中
体会到这位父亲的伟大和对孩子深沉的爱。在5——11节的学习中,我让学生在
想象,补充父亲和有些人、消防队长、警察的对话。通过这一活动的设计学生初
识非逻辑对话在表达中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父亲
救子之心的急切和忘我。
在体会救人艰难时,我又引导学生想象三十八小时这一时间有多长,平日里
我们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作什么,而父亲在这三十八小时里做了什么——他只是用
手不停的挖,不曾喝水,不曾睡觉,不曾休息,不顾一切的,只有一个念头支撑
着他——“儿子在等我!”。通过这一联系生活实际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正式这
样一个信念让他有了惊人的毅力,有了非凡的举动。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使学生
对这一父亲更加钦佩,对父爱感受也更进一层。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3、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学习重点及难点:
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父母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做着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习形式:
自学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探究、教师引导
课 前
【学案自学】
一、 一、 自读课文,注意字音。
1、 1、 注意以下字音,请展示加点字的拼音。
( ) ( ) ( ) ( ) ( )
誊写 歧途 谨慎 慈祥 腼腆 .....
2、 2、读准以下词语。
糟糕 确实 自豪 敬仰 判断 出版 戏剧 严厉 灵感 创作 源泉 警告 提醒 把握 极端 一如既往 得意扬扬
3、 3、结合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以下词语。
腼腆 灵感 源泉 歧途 谨慎
一如既往 得意扬扬
二、 二、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童年的认识:
“精彩极了”是____ 对诗的评价,“糟糕透了”是__ 对诗的评价,作者对“精彩极了” 的评价的反应是____,而对“糟糕透了” 的评价的反应是____ 。显然,这时候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心。
后来的认识:
作者几年后认识到母亲的爱是____,而父亲的“警告”则常提醒自己____。作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
必要性,而且这两种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
三、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课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叙述的。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接受并理解父母的评价的。
阅读第15自然段:
从_____这个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已经认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但在感情上仍不好接受。
阅读第16自然段: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___的母亲,母亲的爱是“爱”创作的____;二是“我”有个___的父亲,父亲的___和___使我不走向歧途,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阅读第17自然段: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父母的评价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是说“我”不会产生___和___,在父母时常的提醒和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课 中
【小组合作】
合作要求:
1、 1、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交流自学所得.
2、小组长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
3、对于自己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用横线标出.对生成的不能解决的新问题要组成记录,可以补充汇报。
合作内容:
1、学生初步展示学案自学中的第一部分的自学情况。
2、针对学案自学中第二部分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在学习组长的组织下,针对问题展开学习和 讨论,要求人人发言,互帮互学。
【班级展示】
展示学案自学的内容,教师随即进行阅读指导。.
【质疑探究】
通过前面的学习,再次质疑,进行探究。
【自悟自得】
1、 1、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体会?
2、 2、联系生活实际,你有什么感悟?
【达标测试】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t?ng qí tí xǐng jǐn shan jìng yǎng
( )写 ( )途 ( ) ( ) ( )
二、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 )怀信心 随心所( ) 绞尽脑( )
受益( )浅 得意( )( ) 一如( )往
三、选词填空。
赞扬 赞赏 赞叹
1、“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 )。
2、“万里长城的修筑,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与血汗!”登上长城我不由得( )起来。
3、我想父亲一定会比母亲更加( )我的这首诗。
四、把下列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1、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难道不是一种爱的方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比较父亲和母亲对我态度的异同。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
课 后
【课后反思】
《慈母情深》导学案
学习内容:
《慈母情深》
课标解读: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学习目标:
1、1、 能认识3个生字。能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2、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3、 能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
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学习重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编写导学案。
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
学习形式:
“五步三环”学习法。
课堂预设:
母亲挣钱那么辛苦,家里又那么穷,为什么当我问她要钱买闲书时,她却毫不犹豫的把钱给了我?
班级展示:
各小组按照讨论情况进行展示。
质疑探究:
本文写的如此真实感人,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课前
学案自学:
一、自学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汉字注音。
陷 碌 攥
2、我会读下列词语。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一听水果罐头 疲惫
龟裂 陷入 忙碌 攥着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意。
失魂落魄:
震耳欲聋:
龟裂: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根据提示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完成后可记录在课本上)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________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这位____的母亲,____的母亲 ,____的母亲,在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的____ 的母爱,给人留下了何等深刻的印象。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三、再读课文,思考并感悟。
1、默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本别找出反映母亲辛劳、贫穷和爱“我”的语句,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的语句,细细品读。
2、重点理解下列句子:
①“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从“震耳欲聋”感受母亲的工作环境恶劣。)
②“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着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睛吃惊的望着我,我的母亲??
从这段话中的三次“我的母亲”写出了“我”什么样的心里的感受?(从脊背弯曲、背直起来、吃惊的望着“我”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中感受到母亲的工作之辛苦和劳累。)
③“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有文句感受到母亲身上钱很少,“揉得皱皱的”,说明这些钱在身上带了很长时间,“龟裂”说明母亲很辛苦。)
④“有事快说,别耽误干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了背??”(由母亲的言语和四个“立刻”感受母亲的勤劳,为了生计而争分夺秒地工作。) ⑤“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由母亲的言语认识到家境这么贫寒,挣钱又这么艰辛,却非常支持“我”看书,可见其深沉的母爱。)
⑥“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那一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我的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我想我没有权利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从这段话中体会出“我”但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
⑦“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是说,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使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如果用那钱再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
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课中
小组合作: 合作要求:
1、1、小组长带领组员交流自学所得。
2、2、小组长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鼓励协调互相帮助。 3、3、对于疑惑、困难或有争议的问题打个“?” 班级展示:
1、每组选出代表积极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
2、生对于其他学生的回报及时作出补充或者评价,是规范引导,强调正确答案。 3、师生共同解决存留的疑惑 质疑探究:
1、本文写的如此真实感人,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2、通过我们的自学和交流,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感到疑惑、困难或有争议的问题)? 自悟自得:
读了这一课,我了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需要再学习巩固一下。 测评反馈:
1、1、从下列句子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什么样的人。
①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
②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 ③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 ④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
2、如何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我母亲”?
课后
课后反思:
本文的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刻画出了一位用含辛茹苦挣来的钱给儿子买书的母
亲的形象,表现了母爱的深沉、无私和宽广。这类文章的教学只需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读,让学生去感受、倾听文中人物内心的声音,去与文中人物对话,便能达成教学目标。学生朗读、讨论、交流的过程就是表达感受、互相启发、丰富课堂、丰富课文、丰富自己内心世界的过程。
《学会看病》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学习重点及难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学习形式:
自学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探究、教师引导。
课前
【学案自学】
1、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并给加点字注音。
打蔫儿 拖沓 坠入 怔住 ....(2)结合上下文了解下面词语意思。
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按图索骥 忐忑不安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完成填空)
课文讲的是___感冒了,妈妈让他___,学会___的事。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边读边勾画出描学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1)朗读5—10小节,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这是母亲和儿子的___,可以看出儿子对父母的极度___,更坚定了母亲“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人的___。 (2)朗读20—22小节,用“_”画出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用“~~~”画出母亲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
这里的___和___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___,___包含其间,同时又让人真切地感受大浓浓的___。
(3)朗读其余部分,说说“口授一张路线图”是什么意思? “路线图”在文中又指什么?
(4)写出母亲决定让儿子独自看病的过程中,母亲感情的变化。 作出决定—( )—( )—( )—( )—勇气又回到心里。
课中
【小组合作】
1、学生初步展示学案自学中的第一部分的自学情况。
2、针对学案自学中的第二部分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要求组长负责,展开学习和讨论,疑难问题记录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班级展示】
1、请第一组同学展示第1小题。﹜
2、请第二组同学展示第2小题。 }(教师相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3、请第三组同学展示第3小题。} 4、请第四组同学展示第4小题。(教师引导开总结) 【质疑探究】
通过前三个环节的学习,再次质疑,进行探究。 【自悟自得】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2、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悟? 【达标测评】
1、抄写本课四字词(只少6个)并用其中一个造句。 造句:_________ 2、找近义词。 残忍( ) 艰涩( ) 冷漠( ) 怔住( ) 喋喋不休( )
3、下列语句分别是对人物哪些方面的描写,填序号。 A、语言描写 B、心理活动描写 C、神态描写
⑴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 )
⑵“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我说。( ) ⑶母亲看着病中的孩子,眉头紧锁着。( ) 4、回答问题。
母亲决定让儿子独自去看病的目的是什么?
课后
五年级语文上期《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 2、能正确读写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学习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正确书写,并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新词投影。
课
学案自学:
同学们曾经学习过《颐和园》,知道它是一座遗留下来比较完整的皇家园林。在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中,还有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圆明园。大家赶快读一读吧!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以下字音。(投影生字、新词卡片) sǔn háng h?ng qīn tǒng xiǎo guī jìn 损失 杭州 宏伟 侵略 统统 销毁 瑰宝 灰烬 huáng l?ng tī lái yáo s?ng 皇家园林 玲珑 剔透 蓬莱 瑶台 宋 2、形近字识记法。 换偏旁的字:损——圆 销——稍
杭——坑
侵——浸
瑶——遥
前
瑰——魄
珑——笼
去偏旁的字:统——充 瑰——鬼
剔——易 珑——龙
烬——尽 莱——来
3、利用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众星捞月: 不可估量: 4、细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5、找出文中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和句子。
6、你画的句子中,有什么疑问,需要我们学习时解决的,提出来,课中和老师,同学们讨论。
课
小组合作:
各小组以小组长为中心,把自学所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1、互相说一说学案自学中的收获。
2、针对小组成员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答案。 3、小组中大家都不会的问题,请用笔图画出来。 班级展示:
请各小组代表民展示学习成果,对于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请其它小组进行补充。 质疑探究:
1、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学生提,老师提) 2、提出疑问,小组交流,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达标测评:
1、读拼音,写词语。 sǔn shī (
h?ng wěi
qīn lüa
xiāo huǐ
guī bǎo
)
中
) ( ) ( ) ( ) (
gǒng yua
huī jìn jǔ shì w?n míng zh?ng xīng
( ) ( ) ( ) ( ) 2、用汉字加减法组字并组词。 员+( )= ( ) 龙+( )= ( ) 王+( )= ( )
统-( )= ( ) 烬-( )= ( ) 莱-( )= ( )
充+( )= ( ) 3、词语填空: ( )星( )月 奇( )( )宝
瑰-( )= ( )
金碧( )( ) ( )世( )名 课
后
诗( )画( ) 亭台( )( )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除掌握本课学习词外,还初步了解了圆明园的布局特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对于不太懂的问题,能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大胆质疑,最终解决。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略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了解圆明园毁灭的经过。 2、运用搜集、整理的资料帮助理解学习,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课
学案自学: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的概括句,读一读。并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不可估量”在句中的意思。
2、针对上节课,同学们的质疑“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的损失?”谈谈自己的想法。
3、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当时的圆明园的宏伟壮观。 4、如果你身在其中,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5、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6、根据搜集的资料,你们能解答出当时的清政府为什么不保护圆明园吗?
课
中
前
一、小组合作
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要求:在组长的组织下,针对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人人发言,互相学习。 二、班级展示
展示学习成果,对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请其它小组进行补充。 三、质疑探究
学习到此,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小组质疑,自主解疑进行解决。 四、自悟自得。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何收获感悟?(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总结:学生感悟、情感态度,写作技巧等) 五、达标测评
1、根据拼音填字,组词。 h?ng(
)伟
( 葱( 代(
)扬
( ( (
)水 )子 )泪
玲l?ng( tì(
)
) )
)牙
2、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并进行填空。 ①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
,
;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
。
。
如
②圆明园不但
,下至
,还收藏着 。上自
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
课
后
课后反思:
22.《狼牙山五壮士》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龙王庙、任务、葛振林、大吼、满腔怒火、崎岖、尸体、斩钉截铁、坠落山涧、雹子、仇恨、眺望”等词语。
2.体会描写五壮士英勇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4.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学习重点:
掌握本课14个生字及相关词。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学习难点: 1、“庙、务、葛、吼、腔、崎、岖、尸、斩、坠、雹、仇、恨、眺”的正确书写;“满腔怒火、全神贯注、横七竖八、崎岖、斩钉截铁、眺望”等词语的理解。 2、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学习准备:1. 根据导学案预习课文
2 收集和查阅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也可以收集抗日英雄故事。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龙王庙、任务、葛振林、大吼、满腔怒火、崎岖、尸体、斩钉截铁、坠落山涧、雹子、仇恨、眺望”等词语。 学习重点:
掌握本课14个生字及相关词。 学习难点: 1、“庙、务、葛、吼、腔、崎、岖、尸、斩、坠、雹、仇、恨、眺”的正确书写;“满腔怒火、全神贯注、横七竖八、崎岖、斩钉截铁、眺望”等词语的理解。
课前
学案自学
一 自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 初读课文,注意加点的字,并给它们注音。
任务 崎岖 尸体 坠落 雹子 仇恨 眺望 .........
龙王庙 葛振林 大吼 满腔怒火 斩钉截铁 ..... 2 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下列词语,并说说他们在文中的意思。 悬崖 崎岖 山涧 屹立 居高临下 斩钉截铁 惊天动地 全神贯注 昂首挺胸
二 细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略。 1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生在什么时候吧?“五壮士”是哪五个人?
课文讲了时期, 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了 , 的故事。五壮士指 , , , , 。
2 再读课文,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讨论每一部分的意思。
3 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接受任务—( )—( )—( )—英勇跳崖 三 朗读课文,谈一谈哪部分感受最深。
相关链接 抗日战争
1937—1945年中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帝国主义已霸占了我国东北三省。到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为止,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国的抗日战场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
从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和共产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中国共产党指挥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开辟了敌后战场。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了日本侵略者。1940年3月,他在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纠合一小撮民族败类,公开当了汉奸。同时,国民党的**倾向也日渐增长。日本侵略军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几乎全部伪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敌后逐渐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八路军、新四军抗击了大部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从1944年1月到1945年8月,是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阶段。在这一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转入局部反攻并取得节节胜利。1945年8月,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宣战。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15日,日本政府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抗日战争宣告结束。
八年抗战,中国抗日军民共消灭日军130余万人,消灭伪军118万余人,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但是,中国人民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达2100万人。 狼牙山
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狼牙山是晋察冀边区东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有5坨36峰,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它不仅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
1941年9月25日,日军纠集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决定将连队主力和干部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六班的5名战士,即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为掩护连队和群众转移,一边打,一边撤,把敌人引上狼牙山棋盘坨的悬崖绝壁。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名。当手榴弹、子弹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
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他俩苏醒后,不顾剧痛坚持爬上山头,经群众帮助,又回到了连队。
著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老人因病于2005年3月21日23时10分在湖南衡阳逝世,享年88岁。 狼牙山五壮士,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士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英雄气概。
课 中
小组合作
1 学生初步展示学案自学中的第一部分的自学情况。 2 针对学案自学的第二部分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在学习组长的组织下,针对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要求人人发言,互助互学,生成的新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组长记录,可以补充汇报。教师巡视指导) 班级展示
1 第一小组展示第一大题。
2 第二组展示第二大题的1小题。
3 第三,四组展示第二大题的2.,3 小题 4 第五组展示第三大题。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质疑探究
你在学习过程中,又发现了哪些问题呢?(学生质疑,互相帮助解决) 自悟自得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你有什么体会或者是感悟?(可以从写作方法或者是收获方面谈) 达标测试
一.请你把字写正确、工整。
miào gě hǒu qí qū
龙王( ) ( )振林 大( ) ( ) shī zhǎn zhuì qiāng
( ) 体 ( )钉截铁 ( ) 落山涧 满( )怒火
二、给下列字注音
寇 葛 吼 崎 岖 尸 斩 嗖 三.请你将形近的字组词。
坠( ) 寇( ) 抡( ) 堕( ) 冠( ) 抢( )
斩( ) 狠( ) 豪( ) 暂( ) 恨( ) 毫( ) 四.请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怒火 全神( )( ) ( )七( )八 ( )( )绝壁 ( )钉( )铁 ( )身( )骨 壮烈( )( ) ( )天( )地 ( )( )山 河 五.请你选词填空。
凶残 壮烈 坚强不屈
狼牙山顶峰响起的( )的口号声,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寇的( )和中国人民的(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描写五壮士英勇的句子。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4.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学习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学习难点:
1、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课前 学案自学
一 请同学们搜集、摘抄了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请读给同学听。 二 品读“痛击敌人”部分。
1 划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动作和神态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三 读“引上绝路”部分 1 壮士们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上棋盘陀转移?读一读战士们表现的句子,谈一谈感受。 2 用成语概括他们的崇高精神。 四 读“顶峰歼敌”部分
读读五壮士英勇歼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我们又能用什么成语来概
括他们的精神呢?
五 读“英勇跳崖”部分
1 壮士知道自己就要牺牲了,为什么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 2 从他们跳崖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 (可以批注到课本上)
课中 小组合作
1 学生初步展示学案自学中的第一部分的自学情况。 2 针对学案自学的第二部分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在学习组长的组织下,针对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要求人人发言,互助互学,生成的新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组长记录,可以补充汇报。教师巡视指导) 班级展示
1 第一小组展示第一大题。
2 第二,三,四,五组分别展示一个大题。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质疑探究
你在学习过程中,又发现了哪些问题呢?(学生质疑,互相帮助解决) 自悟自得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你有什么体会或者是感悟?(可以从写作方法或者是收获方面谈) 达标测试
六、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七、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八、咬文嚼字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1、一个“走”字用得好,因为他充分体现了班长饱含着五壮士 的斗志和对 深切的爱,表现 出 精神
2、一个“紧”说明战士们与班长的想法。 九、从下面词语中选择几个写一段话。你觉得怎样写能表达自己对五壮士的敬佩之情,就怎么写。
悬崖 壮烈 豪迈 坚强不屈 昂首挺胸 惊天动地 掩护
课后 课后反思:
《最后一分钟》导学案
学习内容: 《最后一分钟》 课标解读: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的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环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学习目标:
1、1、 能认识5个生字。 2、2、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1、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2、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编写导学案。 学生:根据导学案自主学习。 学习形式:
“五步三环”学习法。 课堂预设:
“最后一分钟”指的是什么的最后一分钟?“紫荆”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 班级展示:
各小组按照讨论结果进行展示。 质疑探究:
香港通过“一国两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环抱,那么台湾什么时候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呢?
课前
学案自学:
一、自学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汉字注音。 叩 刹 硝 髓 铸 2、我会读下列词语。
叩问 旗帜 旗杆 脊梁 刹那 硝烟 骨髓 伤痕 痛苦 礼炮 扎根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意。 叩问: 脊梁: 硝烟: 骨髓: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根据提示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完成后可记录在课本上) 作者倾述了1997年7月1日_______________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________和对_______________的衷心祝福。 2、默读课文,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
3、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抒发了在庄严的时刻来临前、来临时、来临后的感情?请大家找出相关的段落。 三、再读课文,思考并感悟。
1、读第一节诗,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手法?说明了什么?
2、读第二三节诗,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为什么有泪珠在缓缓地流淌?怎么理解“使大海沸腾”?
3、读第四节诗,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含义?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节? 资料连接:
香港的历史: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地方。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
课中 小组合作: 合作要求:
4、1、小组长带领组员交流自学所得。
5、2、小组长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鼓励协调互相帮助。 6、3、对于疑惑、困难或有争议的问题打个“?” 班级展示:
1、每组选出代表积极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
2、生对于其他学生的回报及时作出补充或者评价,是规范引导,强调正确答案。 3、师生共同解决存留的疑惑 质疑探究:
通过我们的自学和交流,你还有什么问题吗?(感到疑惑、困难或有争议的问题)? 自悟自得:
读了这一课,我了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容需要再学习巩固一下。 测评反馈:
1、1、香港于___年__月__日回到祖国的环抱,____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的环抱。
2、“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中“旧条约”是指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课后
课后反思:
《开国大典》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学习重难点:
理清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感受开国大典前,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读写结合,进行批注阅读。 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1. 初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本文主要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 )举行( )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 )、( )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 )的( )。
2. 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准下面词语
典礼 委员 协商 外宾 汇集 庄严 宣告 诞生 电钮 瞻仰 飘拂 汇集 欢呼 城墙 高耸 挺立
3.利用或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开国大典 擎: 肃立: 瞻仰: 五更天: 就位: 汇集: 排山倒海: 4. 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 (2)讨论课文讲了几部分内容?
(3)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会场气氛热烈?并划出能体现人民群众心情的关键词语或句段,认真读一读,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课中
一、小组合作:学生把自学收获在小组内交流
要求:在组长的组织下,针对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人人争相展示。 二、班级展示:展示学习成果 第4题 三、质疑探究
学习到此,你还有什么疑问?小组质疑,集体解决 四、自悟自得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感悟? 五、达标测评
1.用“v”给正下列加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直奔会场(bēn ban) 旗杆(gān gǎn) 首都(dū dōu) 排山倒海(dǎo dào) 外宾(bīn bīng) 擎着(qín qíng) 2.仿写一个场面
快乐的课间活动
“铃——铃——铃——”下课了,
五年级语文《开国大典》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感受**的伟人风采。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
理清脉络,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抓住描写**言行的句段感受伟人风采。 学法指导: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读写结合,进行批注阅读。 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默读课文,思考:
1.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哪些过程最能体现出开国大典的盛况?课文第二部分写了几件事?
2.抓住课文重点句段感悟群众心情、场面的宏大,以及伟人的风采。
课中
一、小组合作:学生把自学收获在小组内交流
要求:在组长的组织下,针对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人人争相展示。 二、班级展示:展示学习成果 三、质疑探究
学习到此,你还有什么疑问?小组质疑,集体解决 四、自悟自得
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感悟? 五、达标测评 1.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2.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你想象一下传到了哪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请写下来。
课后
课后反思
《七律 长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深刻含义,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 学习准备:
教师:编写导学案 学生:学案自学 学习形式:
“三段五环”学习法 资料链接:
作者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
【创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
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第一方面军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即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课 前
学案自学:
1、朗读《长征》边读边思考、全诗是围绕哪一句写的?从中仔细体会出红军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从中你体会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军长征途中的困难仅仅是山、水、等自然条件中的困难吗?还有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征即将胜利时,红军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从哪里可以体会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中
一、小组合作:
学生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
要求:在组长的组织下,针对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人人发言,互相学习。
二、班级展示:
展示学习成果
三、质疑探究
通过前面的学习,再次质疑,进行探究。
四、自悟自得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悟?
五、达标测试
1、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共____句,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来展开叙事的。
3、这首诗是_________同志写于_____年____月。诗中第___句,写出了长征的艰难及红军战士的态度,第___句具体写“红军不怕远征难”。其中,第___句和第 句写“万水千山”中的水,诗中第____句是总结全诗的句子,是写长征即将结束,红军战士笑逐颜开。 课 后
课后反思:
学了本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
27、《青山处处埋忠骨》导学案
学习目标:
①认识“拟、勋”等8个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在爱子**牺牲后的一段情感波澜,从中领略他那伟大的慈父形象。
③初步领悟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学习准备:
查阅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包括抗美援朝的起因和结果)查阅有关**的资料,查阅有关“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资料。
学习重点及难点:
抓住细节描写体会伟人的胸怀。
学习形式:
自学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探究,教师引导。
课前
学案自学
1、会读会标:读课文3遍以上,标出自然段。
2、会画会读:勾画文中生字新词,大声读两遍。
拟定 勋鉴 殉职 奔赴 踌躇 黯然
3、会注音、会记字形、会认多音字。
会认9个生字,写出认读提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会积累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词语。(在书上勾画)
拟定 勋鉴 地域 殉职 奔赴 尊重 踌躇 黯然 狂轰滥炸 原封不动 情不自禁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5、会概括归纳: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注意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
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1)朗读课文第4小节,想一想**听到噩耗时的心情怎样?在文中画出来,细细品读。
**听到噩耗内心 ,我是从这段文字中体会到的: 。这是**的 描写,我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 。
(2)、朗读课文5——8自然节,想一想:当得知彭总请求破格将儿子遗体运回祖国,而金日成首相要求将岸英葬在朝鲜时,主席面临着抉择,主席最终做出了什么抉择,这个抉择容易吗?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在文中画出来。
(3)朗读9、10自然节,**做出的批示是什么?学到这里,你对这句话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完成填空: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既是对革命烈士——( )的( ),又表明了**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 ),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 ),充分显示了一个伟人的( )。
课文第9小节,批示已经完成,课文到这里结束就可以了,第10小节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7、从本文中你体会到**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是怎样来体现人物的情感世界的。请举例说明。
资料链接:
抗美援朝战争:朝鲜位于我国的东部,是我国的邻邦,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入侵朝鲜,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为了保家卫国,1950年10月1日,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带领下,开赴朝鲜,25日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中朝人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出自清朝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忠骨:忠臣的遗骨。何须:不需要。马革裹尸:马皮包裹着尸体。还:回家乡(安葬)。忠良之士为国捐躯,青山连绵,到处可以埋葬他的遗骨,不需要马皮包裹着运回家乡安葬。
课中
【小组合作】
1、学生初步展示学案自学中1——5题的自学情况。
2、针对学案自学中6——8题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在学习组长的组织下,针对问题展开讨论,人人发言,互帮互学。生成的新问题不能解决的组长记录。
【班级展示】
1、请第一组同学展示1、2小题,教师相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请第二小组学生展示3——5小题,教师相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3、请第三小组学生展示6小题,教师相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请第四小组学生展示7——8小题,教师相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5、教师总结。
【质疑探究】
通过前三个环节的学习,再次质疑,进行探究。
【自悟自得】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掌握了那些学习方法?
2、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悟?
【达标测评】(作业超市:任选套餐)
套餐一:
1、把需要积累的词语工工整整地抄写1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里的“忠骨”指的是谁?为什么说是忠骨?“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什么意思?
套餐二:
1、给加点字注音。
拟定( ) 凑近( ) 喃喃( ) 奔赴( )
慰问( ) 功勋( ) 黯然( ) 一瞬间( )
2、把成语补充完整,并回忆学过的,再写4个。
狂轰( )炸 原( )不动 情不自( )
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3、得知爱子**牺牲后,**的心情是__________的,请从课文中摘录出体现这种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课后
28、《**在花山》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学习重点及难点:
感受**普通群众的情怀。
学习形式:
自学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质疑探究,教师引导。
课 前
学案自学:
1、会读会标:读课文3遍以上,标出自然段。
2、会画会读:勾画文中生字新词,大声读两遍。
碾子 簸箕 俺 吱吱扭扭 一筒茶叶 炊事员 沏茶水 粗瓷碗 旮旯 舀了两碗茶水 笤帚
3、会注音、会记字形、会认多音字。
会认11个生字,写出认读提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读多音字:(注音)
转移( ) 为难( ) 房舍( )咱俩( ) 这碾子一转( ) 遇难( ) 舍得( )伎俩( ) 在行( )
不行( )
4、会积累新词,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操劳 严肃 石碾 干扰 诚恳 簸箕 为难 胜利 保证 特殊 拘束 旮旯 浑身 笤帚 局面 乐呵呵 夜以继日 端端正正
5、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6、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细节描写,感受**普通群众的情怀。
(1)、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
(2)、课文继续了**的那几件事?
7、体会写法:
(1)本文在刻画人物特点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安排?
8、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等方面来谈)
课 中
小组合作:
1、学生初步展示学案自学中的1——5题的自学情况。
2、针对学案自学中的第6——8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在学习组长组织下,针对问题,展开学习、讨论,人人发言互帮互学,生成的新问题不能解决的记录下来。
班级展示:
1、请第一组同学展示第1——3题。
2、请第二组同学展示第4——5题。
3、请第三组同学展示第6题。
4、请第四组同学展示第7、8题。
5、教师总结。
质疑探究:
通过前三个环节的学习,再次质疑,进行探究。
自悟自得: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掌握了那些学习方法?
2、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悟?
达标测评:
1、比一比,组词。
诚( )沏( )筒( )炊( )舀( ) 城( )彻( )简( )吹( )蹈(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沉思( )端详( )耽误( )特殊( ) 商量( )好像( )浑身( )忽然( )
3、用“夜以继日”造句。
课 后
课后反思:
范文五: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新平安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新平安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新平安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新平安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一周周考试卷
一、填一填
1、 5.2+5.2+5.2+5.2=( )〓 ( )=( )
2、已知一个因数 2.4, 另一个因数是 5, 积是 ( ) 。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 3.14, 如果两个因数都扩大 10倍 , 积是 ( ),如果一个因数扩大 10倍 , 另一个因数缩小 10倍 , 积是 ( ) 。
4、根据 13〓 21=273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A 、 13〓 21=( ) B 、 13〓 0. 21=( ) C 、 13〓 210=( ) D、 1.3〓 0.021=( ) 5、 7.6的 3倍是 ( ), 4个 1.2是 ( )。 9.6扩大到原来的 10倍是 ( ), 缩小到原来的 是 ( ) 。 6、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 47.5,如果一个因数扩大 10倍,另一个因 数不变,积就扩大() ,结果是() 。
7、 49〓 0.5积是()位小数, 0.25〓 0.6积是()位小数, 0.65〓 1.04积是 () 位小数, 150〓 6.4积是 () 位小数。 8、 一个长方形花坛, 长是 3.5米, 宽是 0.45米, 它的面积是 () 平方米
9、一书包的售价是 58.5元,买 3个要付()元, 买 6个要付()元。 10、 把 0.47的小数点去掉后, 原数就 () 到它的 () 。 二、 判断题。
1、一个数乘小于 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
2、 0.56〓 0.36的积有四位小数。 ()
3、 两个小数相乘, 积可能比 1大, 也可能比 1小。 ()
4、两个小数相乘,乘得的积的末尾有 0的,先去掉 0,再点小数点。 ()
三、计算。
1、 直接写出得数。
3.2〓 0.5= 0.8〓 1000= 1.25〓 80=
0.8〓 0.9= 0.16〓 0.05= 9〓 0.13=
2、竖式计算
36〓 5.5 18〓 3.06 3.45〓 21 0.28〓 0.25 150〓 0.12 0.87〓 1.5 四、应用题
1、 学校美术室的宽是 5.4米, 长是 6.5米。 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套校服 56.5元,买 50套校服应付多少元?
3、 学校要给一张长 25分米, 宽 1.4米的长方形会议室桌铺上一块玻 璃,每平方米玻璃的售价是 32元,买这块玻璃需要多少钱?
4、 一把椅子 35元,桌子的单价比椅子的 3.5倍少 6元,一张桌子 多少元?
新平安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新平安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新平安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测试题
一、直接写得数。 10分
0.6×0.83×0.9 2.5×0.4 3.6×0.4 12.5×8
50×0.0480×0.31.1×9 3.215×1000.8×10
二、耐心填一填。 17分
1、 2.4+2.4+2.4+2.4 = 2.4〓 ( ) = ( )
2、根据 56〓 1.3=72.8,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56〓 13=( ) 0.56〓 1.3=( ) 5.6〓 13=( ) 3、根据乘法的运算定律填空。
59x2.5x0.4=() x (x ) 7.8x15+2.2x15=(+)x15
0.02×1.25×5×8=( ×) ×( ×) 0.63×99+0.63=() ×(+)
4、在○里填上>、<>
924〓 0.6○ 924 1〓 0.44○ 0.44 7.3〓 1.8○ 7.3
5、两个因数的积是 8.45。如果两个因数同时扩大 10倍,则积是() 。
6、 4.09〓 0.05的积有()小数, 5.2〓 4.76的积有()位小数。
7、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后得到 3.3,这个数最大可能是 () ,最小可能是()
三、请你来当小裁判。 10分
1、 0.35〓 7的积是两位小数。 ()
2、 48〓 0.2>48 ()
3、 9.276保留一位小数大约是 9.3。 ()
4、 1.25〓 (0.8+1) = 1.25〓 0.8+1 ()
5、两个小数相乘的积一定小于 1。 ()
四、用心选一选。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8分
1、 0.25的 12倍是() 。
A、 0.03 B、 0.3 C、 3
2、一个数乘 0.01,也就是把这个数缩小到它的() 。
A、 1/100 B、 1/10 C、 10倍
3、 0.7〓 0.2与 7〓 0.02的积() 。
A、相等 B、不相等 C、无法判断
4、 0.065〓 45=2.925,如果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则是() 。
A、 3.0 B、 2.9 C、 2.93
五、细心算一算。
1、用竖式计算。 15分
4.2〓 0.8= 1.5〓 62= 2.7〓 0.11=
2.9〓 0.56 (保留一位小数) 6.23〓 4.2 (保留两位小数)
2、用简便方法计算。 9分
3.45〓 102 0.47〓 0.5〓 0.8 0.46〓 1.9+0.54〓 1.9
3、计算下面各题。 9分
6.54〓 1.2-1.87 3.17+0.4〓 1.6 5.2〓 0.1〓 28.5
六、解决问题。 22分
1、先填表,再解决问题。 6分
妈妈带 50元钱买这些东西够吗?
2、李老师要买 35本故事书,大约需要多少钱?(得数保留整数) 4分
8.65元
3、每箱露露 24听,每听 2.4。如果购买 2箱,需要多少钱? 4分
4、星期日,冬冬一家三口去动物园,儿童票每张 5.5元,成人票每张 8.5元。 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 4分
※ 七、试一试。
A 城市的出租车在 3公里以内收费 10元,超过 3公里后,每公里加收 1.60元。 李师傅乘坐了 14公里,要花多少钱? 4分
新平安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新平安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二单元位置测试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小军坐在教室的第 3列第 4行,用数对 __________表示,小红坐在第 1列第 6行,用数对 __________来表示,用(5, 2)表示的同学坐在第 ________列第 _______行。 2、刘强和王兵在教室里的位置可以用点(4, 1)和点(2, 7)表示, (4, 1)中的 4表示第 4列,则 1表示第 _____行, (2, 7)表明王兵坐在第 _________列第 _______行。
3、 如下图 (左) 苹果的位置为 (2, 3) , 则梨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___________, 西瓜的位置记为 ____________。 4、如下图(右) :A 点用数对表示为(1, 1) , B 点用数对表示为 _____________, C 点用数对表示为 _____________,三角形 ABC 是 ____________三角形。
3题图 4题图
二、对号入座。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下图:如果点 X 的位置表示为(2, 3) ,则点 Y 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 。 A 、 (4, 4) B 、 (4, 5) C 、 (5, 4) D 、 (3, 3)
1题图 2题图
2、如图:如果将△ ABC 向左平移 2格,则顶点 A'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A 、 (5, 1) B 、 (1, 1) C 、 (7, 1) D 、 (3, 3)
3、音乐课 , 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 4列第 2行 , 用数对 (4, 2) 表示 , 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 , 明明 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
A 、 (5, 2) B 、 (4, 3) C 、 (3, 2) D 、 (4, 1)
4、如果 A 点用数对表示为(1, 5) , B 点用数对表示数(1, 1) , C 点用数对表示为(3, 1) ,那么三角形 ABC 一定是( )三角形。
A 、锐角 B 、钝角 C 、直角 D 、等腰 三、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请你在方格图里描出下列各点 , 并把这几个点顺次连接成一个封闭图形 , 你能发现什么 ? A (2,1) B (7,1) C (4,4) D (9,4)
2、如图是游乐园的一角。
⑴如果用(3, 2)表示跳跳床的位置,你能用数对表示其他游乐设施的位置吗?请你写出来。
⑵请你在图中标出秋千(4, 3)和滑梯(1, 3)的位置
3、先写出三角形 ABC 各个顶点的位置,再画出三角形 ABC 向下平移 4个单位后的图形△ A'B'C' ,然后写 出所得图形顶点的位置。 A ’ () B’ () C’ ()
4、
⑴猴山的位置用(5, 2)表示,请你在图上标
出金鱼湖(6, 6) 、盆景园(3, 8) 、北门 (2,
10)的位置。
⑵暑假,小明一家游览了公园,活动路线是
(10, 1) → (5, 2) → (7, 4) → (9, 7) →
(6, 6) → (3, 8) → (2, 10) 。请你画出他
们的游览路线。
新平安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新平安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新平安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新平安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31
32
新平安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33
34
新平安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35
36
新平安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37
38
新平安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39
40
新平安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新平安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一、二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21分)
1、两个因数的积是 10.2,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它的 1/10 ,积是
() 。
2、两个因数的积是 121.5,如果这两个因数分别都扩大 10倍,积是() 。
3、 5.04千克=()千克()克 0.25时 =()分 3.8平方米=() 平方分米 0.56千米=()米
3.75千米 =()米 560千克 =()吨
4、 一个三位小数, 用 “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是 6.35, 这个小数最小可能是 () , 最大可能是不是() 。
5、 15.68扩大()倍是 1568, 6.5缩小()倍是 0.0065。
6、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 。
7、 0.746746……用简单便方法写出来是() ,保留三位小数写作() 。
8、 李师傅 0.5小时做 25个零件, 平均每小时做 () 个零件, 平均做一个零件需要 () 小时。
9、把一根木料锯成 3段要 3.6分钟,锯成 8段要()分钟。
10、一个数小数点向右移动 2位后,比原数大 1237.5,这个数是() 。
二、判断题。 (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并订正) (5分)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2、一个数乘大于 1的数,积大于原来的数。…………()
3、 11〓 1.3-1.3=11〓 0=0。…………()
4、 2.8〔 0.9的商是 3,余数是 1。 ()
5、 1.998精确到百分位约是 2。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括号里。 (10分)
1、 3.3、 3.30、 3.300这三个数() 。
A 大小相等,但精确度不同 B 相等、精确度也相同
C 3.300最大 D 不相等
2、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是 10.0,这个数最大是() 。
A9.90 B9.99 C10.04 D10.50
3、要求一个小数精确到千分位,也就是要() 。
A 保留整数 B 保留一位小数 C 保留两位小数 D 保留三位小数
4、近似数 5.2是把一个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时所得到的,下列数中()不可能是这个 小数。
A5.21 B5.239 C5.248 D5.255
5、比 0.7大、比 0.8小的小数有()个
① 9 ② 0 ③无数 ④ 1
四、计算题。
1. 列竖式计算。 (12分)
2.5〔 0.7= (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10.1〔 3.3= (商用循环小数表示)
10.75〔 2.5= (用乘法验算) 3.25〓 9.4= (用除法验算)
2、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就简算。 (18分)
2.8-2.8〓 0.15 13.75〔 0.125– 2.75 1.53+23.4〔 7.2 12.5〓 17.8〓 0.8 9.9〓 2.5 5.5〓 17.3+0.67〓 5
3. 直接写得数。 (10分)
0.6〓 0.8= 2.5〓 0.4=3.6〓 0.4= 1.92〔 0.04= 67.2 〔 8 =
12.5〓 8=0.51〔 17= 135〔 0.5= 5.2〔 1.3= 1.92〔 0.1=
五、解决问题。 (20)
1、莹丰水泥厂七月份生产水泥 7.5万吨,八月份生产的水泥是七月份的 1.1倍,九月份生产
的水泥是八月份的 1.5倍。九月份生产水泥多少万吨?
2、学校买了 6个排球, 8个篮球,排球每个 16.50元,篮球每个 24.60元。一共要用多少元 ?
3、甲乙丙城相距 263.2千米,一辆客车 2.8小时行完全程,一辆货车用 3.5小时行完全程。
客车的速度比货车的速度快多少?
4、 2台抽水机 3小时可以浇地 1.2公顷,照这样计算,一台抽水机每小时可浇地多少公顷?
三、实践平台。 (4分)
罗老师要用 1000元为学校买体育用品,他先花 227.5元买了 5个足球,并准备用剩下的钱 买了一些蓝球, 每个蓝球 30.9元, 罗老师还可以买多少个蓝球?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新平安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新平安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五年级上册体育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