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类> 哲学
逻辑学
宗教学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金融学
法学 > 法学类>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
社会学类> 社会学
社会工作
政治学类> 政治学与行政学
国际政治
外交学
思想政治教育
公安学类> 治安学
侦查学
边防管理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教育学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教育技术学
体育学类> 体育教育
运动训练
社会体育
运动人体科学
民族传统体育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
对外汉语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古典文献
新闻传播学类> 新闻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告学
编辑出版学
艺术类> 音乐学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音乐表演
绘画
雕塑
美术学
艺术设计学
艺术设计
舞蹈学
舞蹈编导
戏剧学
表演
导演
戏剧影视文学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摄影
录音艺术
动画
播音与主持艺术
书法学
外国语言文学> 英语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历史学
世界历史
考古学
博物馆学
民族学
理学 > 数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物理学类> 物理学
化学类> 化学
应用化学
天文学类> 天文学
地质学类> 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理科学类> 地理科学
资源环境与城市规划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大气科学类> 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类> 海洋科学
海洋技术
力学类> 理论与应用力学
电子信息科学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材料科学类> 材料物理
环境科学类> 环境科学
生态学
心理学类>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统计学类> 统计学
生物科学类>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地球物理学类> 地球物理学
工学 > 地矿类> 采矿工程
石油工程
矿物加工工程
勘察技术与工程
资源勘察工程
地质工程
矿物资源工程
材料类> 材料化学
冶金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复合材料与工程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业设计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车辆工程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仪器仪表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
能源动力类> 核工程与核技术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电气信息类> 微电子学
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生物医学工程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信息工程
土建类> 建筑学
城市规划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给排水工程
土木工程
水利类> 水利水电工程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测绘类> 测绘工程
环境与安全类> 环境工程
安全工程
化学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制药工程
交通运输类> 交通运输
交通工程
飞行技术
航海技术
轮机工程
海洋工程类> 船舶与海洋工程
轻工纺织食品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
轻化工程
包装工程
印刷工程
纺织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航空航天类>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飞行器动力工程
飞行器制造与工程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武器类> 武器系统与发射工程
探测指导与控制技术
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
地面武器机动工程
信息对抗技术
武器系统与工程
工程力学类> 应用物理学
工程力学
生物工程类> 生物工程
农业工程类>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林业工程类> 森林工程
木材科学与工程
林产化工
公安技术类> 刑事科学技术
消防工程
农学 > 植物生产类> 农学
园艺
植物保护
茶学
草业科学
森林资源类> 林学
森林资源与保护游憩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森林生产类> 园林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农业资源与环境
动物生产类> 动物科学
蚕学
动物医学类> 动物医学
水产类> 水产养殖学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医学 > 基础医学类> 基础医学
预防医学类> 预防医学
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临床医学
麻醉学
医学影像学
医学检验
口腔医学类> 口腔医学
中医学类>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
蒙医学
藏医学
法医学类> 法医学
护理学类> 护理学
药学类> 药学
中药类> 中药学
药物制剂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管理科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物流管理
公共管理类>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农村区域发展
图书档案学类> 图书馆学
档案学
中医妇科学传统的研究范围包括哪些?
中医妇科学传统的研究范围,包括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嗣、临产、产后、;乳疾,症瘕、前阴诸疾及杂病等项。
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规律,男女基本相同。
但妇女在脏器方面有胞宫,在生理上有月经、胎孕、产育和哺乳等特有的功能,必然在病理上就会发生经、带、胎、产、杂等特有的疾病。
如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妇人方》说:“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也,所以妇人别立方也。
”由此说明,妇女脏腑、经络、气血的活动有其特殊的方面,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和讨论。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说:“男妇两科同一治,所异调经崩带症,嗣育胎前并产后,前阴乳疾不相同。
”这是对中医妇科疾病范围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中医妇科学的图书介绍有哪些?
基本信息作者:刘敏如主编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8-1字数:1039000页数:666开本:16ISBN:9787117084819包装:平装所属分类:图书>>医学>>中医学>>中医临床定价:68.00内容简介全书结构分总论篇、各论篇和附篇三大部分。
总论篇介绍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对女性解剖生理特点的认识,妇科病的病因病机、诊法与辨证概要、治法概要、预防与保健等基本理论和知识。
各论篇分别介绍了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乳房疾病、前阴疾病和妇科杂病的诊疗规律等,是本书的重点所在。
附篇介绍了西医妇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包括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妊娠生理、妇科检查及常用特殊检查等,并介绍了妇科临床按西医妇产科疾病认识的部分重要病种和计划生育内容,尤其是增补了一些上一版没有的而中医药治疗又具一定优势或疗效较好的病种,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
由于附篇的内容与各论的内容各有侧重,各具表述特色,因而体例上难以一致,特此说明。
在一些章节后视具体情况新增了教学提示、病案举例和复习思考题等内容,书后附有方剂汇编和主要参考文献书目,以方便读者查阅作者简介刘敏如,女,1933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
1962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
任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全国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荣誉主委、“巾帼建功”全国教育系统标兵、“巾帼建功”英模、四川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四川省首届名中医。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8、9届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中央常务委员、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兼)、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中医药学会妇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科协常委、四川省重点建设学科中医妇科学学术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香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药学术顾问。
长于中医妇科,2002年应香港人才输入计划于香港东华三院--香港大学中医药临床教研中心工作。
开展了中药补肾对生殖轴调节的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公开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
主编大型论着4部,副主编5部,点校古医籍1部,主审教材2部。
其中,主编的《中医药高级参考丛书?中医妇产科学》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一等奖,《中医妇科学》获省局二等奖。
指导培养硕博士研究生21名(硕士12名,博士9名)。
多次应邀于不同国家讲学。
作为科研课题负责人,承担并完成国家级、省级、厅局级科研课题9项,2006年8月在美国学术交流“补肾气法与HRT对照研究”受到学术界关注。
获国家星火博览金奖1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中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省中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3项。
作为课题负责人的3项科研成果已开发为产品投放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目前在香港获批“补肾中药复方对女性更年期骨量影响”的研究正在进行。
她在医疗中对妇科疑难重症的治疗,如气阴双补治疗妇科出血,通补兼治重症痛经,补肾通络论治不孕,补泻兼施、内外同治外阴白色病损,五脏并治经断前后诸证,一方多用治疗妇科湿热症等,组方用药具有特色。
擅长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围绝经期相关病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不孕、外阴白色病损、盆腔炎、妇科肿瘤等。
目录总论篇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医妇科学的定义范畴第二节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第三节历代妇产科主要著作简介第二章女性解剖与生理特点第一节女性生殖器官解剖第二节月经生理一、月经的生理现象二、月经产生的机理及其调节三、月经周期中不同阶段的生理变化四、有关月经周期调节的学说第三节带下生理一、带下的生理现象二、带下产生的机理及其周期性变化第四节妊娠与产育一、受孕机理二、妊娠的生理现象三、临床的生理现象四、新产后及哺乳期的生理特点第三章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第一节妇科疾病的病因一、寒、热、湿邪二、内伤七情三、生活因素四、体质因素五、瘀血与痰饮因素第二节妇科疾病的病机一、脏腑功能失常二、气血失调三、冲任督带、子宫、胞脉、胞络损伤第四章妇科疾病的诊法与辨证概要第一节妇科疾病的诊法一、问诊二、望诊三、闻诊四、切诊第二节妇科疾病的辨证要点一、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的辨证要点二、脏腑辨证要点三、气血辨证要点第五章妇科疾病的治法概要第一节内治法一、滋肾补肾二、舒肝养肝三、健脾和胃四、补益气血五、活血化瘀六、理气行滞七、清热凉血八、温经散寒九、利湿除痰十、解毒杀虫十、调理奇经十二、中药周期疗法第二节外治法一、外阴熏洗二、阴道冲洗三、阴道纳药四、宫腔注入五、肛门导入六、外敷七、热熨八、药物离子导入九、针灸第三节心理治疗第四节饮食调治第六章妇科疾病的预防与妇女保健各论篇第七章月经病第八章带下病第九章妊娠病第十章产后病第十一章乳房疾病第十二章前阴疾病第十三章妇科杂病附篇第十四章女...
中医妇科?
病情分析: 您好,引起盆腔炎的原因很多,跟宫内手术后感染,下生殖道感染,性活动以及性生活不良,临近器官炎症蔓延等。
指导意见: 建议服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的中成药,例如妇科千金片,盆炎净等,再配合热敷,注意个人卫生,增强体质,及时彻底的治疗急性盆腔炎。
中医妇科史简史是什么?
(公元1368-公元1644年) 明代的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设13科,据《明史·百官志》记载有妇人科。
此期妇科专著较多。
薛己著《薛氏医案》,成书于公元1528-1544年,即医案16种,凡28卷,大旨以命门真阴真阳立论,对妇科理论也有重要影响。
万全著《广嗣纪要}、《妇人秘科》,成书于公元1549-1615年。
王肯堂著《证治准绳·女科》,成书于公元1602-1607年,其中对妇科疾病的治疗论述甚详。
武之望著《济阴纲目》,成书于公元1620年,书中广集别说,细列纲目,资料较全,但少有己见。
李明珍著《本草纲目》,成书于公元1578年,并著《奇经八脉考》和《濒湖脉学》,其对月经理论和奇经八脉的论述,对中医月经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赵养葵著《邯郸遗稿》,为其晚年作品,赵氏独重命门学说,在《邯郸遗稿》中又有发挥。
张介宾著《景岳全书》,成书于公元1624年,全书凡64卷,有《妇人规》3卷,强调阳气阴精互为生化,形成了全面温补的一派,这对妇科理论发展有重要意义。
楼英著的《医学纲目》、李梃著的《医学入门》、龚信著的《古今医鉴》等,对妇科疾病也有精辟论述。
谁有中医妇科学课件?
中医妇科学月经病是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考核的重点内容,万恩思特教育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可供你参考学习一下吧:一、月经先期:1、脾气虚;补脾益气,摄血调经。
补中益气汤。
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
固阴煎。
2、血热证;(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
清经散。
3、肝郁血热;疏肝清热,凉血调经。
丹栀逍遥散。
4、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
两地汤。
二、月经后期:1、实寒证:温经散寒调经。
温经汤。
虚寒证;扶阳祛寒调经。
温经汤。
2、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
当归地黄汤。
3、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
大补元煎。
4、气滞;理气行滞调经。
乌药汤。
三、先后无定期:1、肝郁;疏肝理气调经。
逍遥散。
2、肾虚;补肾调经。
固阴煎。
四、月经过多:1、气虚;补气摄血固冲。
举元煎。
2、血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保阴煎加地榆、槐花。
3、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
失笑散加血余炭、三七、茜草、益母草。
五、月经过少:1、血虚;养血益气调经。
滋血汤、小营煎。
2、肾虚;补肾益精,养血调经。
归肾丸。
3、血瘀;活血化瘀调经。
桃红四物汤。
4、痰湿;化痰燥湿调经。
苍附导痰丸。
六、经期延长:1、血瘀;活血祛痰止血。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茜草、益母草。
2、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
两地汤合二至丸加茜草、乌贼骨、益母草。
3、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
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
七、痛经:1、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化瘀止痛。
膈下逐瘀汤。
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少腹逐瘀汤。
3、湿热瘀阻证;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清热调经汤加车前子、败酱草、薏苡仁4、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圣愈汤去生地、加白芍、香附、延胡索。
5、肾气亏损;补肾益经,养血止痛。
益肾调经汤八、经间期出血:1、肾阴虚;滋肾养阴,固冲止血。
两地汤合二至丸。
2、湿热;清利湿热,固冲止血。
清肝止淋汤去阿胶、红枣、加小蓟、茯苓。
3、血瘀;化瘀止血。
逐瘀止血汤。
九、闭经:1、肾气亏虚;补肾益气,调理冲任。
加减苁蓉莵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
2、气血虚弱;益气补血调经。
人参养营汤3、阴虚血燥;养阴清热调经。
加减一阴煎加丹参、黄精、女贞子、制香附。
4、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
血府逐瘀汤。
5、痰湿阴滞;建脾燥热化痰,活血调经。
苍附导痰丸合四君子汤加当归川芎。
十、崩漏:1、血热(虚热):养阴清热,固冲止血。
保阴煎加沙参、麦冬、五味子、阿胶。
2、实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清热固经汤加沙参、麦冬 3、血瘀;活血化瘀,固冲止血。
逐瘀止血汤加减。
4、肾阳虚;温斟益气,固冲止血。
右归丸去当归加黄芪、覆盆子、赤石脂。
5、肾阴虚;滋阴益阴,固冲止血。
左归丸合二至丸去牛膝。
6、脾虚;补气摄血,固冲止崩。
固本止崩汤去当归加升麻、山药、大枣、乌贼骨。
十一、经***胀痛:1、肝气郁结;舒肝理气,和胃通络。
逍遥散加麦芽、青皮、鸡内金。
2、肝肾阴虚;滋肾养肝,和胃通络。
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加麦芽、鸡内金。
十二、经行头痛:1、血虚;养血益气。
八珍汤加枸杞、首乌。
2、肝火;清热平肝熄风。
羚角钩藤汤。
3、血瘀;化瘀通络。
通窍活血汤。
十三、经行身痛:1、血虚;养血益气,柔筋止痛。
当归补血汤加鸡血藤、白芍、鸡血藤、丹参、玉竹。
2、血瘀证;活血通络,益气散寒止痛。
趁痛散加鸡血藤、桑寄生。
十四、经行泄泻:1、脾虚;健脾渗湿,理气调经。
参苓白术散。
2、肾虚;温阳补肾,健脾止泻。
健固汤合四神丸。
十五、经行浮肿:1、脾肾阳虚;温肾化气,健脾利水。
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2、气滞血瘀;理气行滞,养血调经。
八珍汤加泽兰、益母草。
十六、经行感冒:1、风寒证;解表散热,和血调经。
荆穗四物汤。
2、风热证;疏风清热,和血调经。
桑菊饮。
3、邪入少阳;和解表里。
小柴胡汤。
十七、绝经前后诸证:1、肾阴虚;滋养肾阴,佐以潜阳。
左归饮加制首乌、龟板。
2、肾阳虚;温肾扶阳。
右归饮加减。
3、肾阴阳俱虚;阴阳双补。
二仙汤合二至于丸加莵丝子、何首乌、龙骨、牡蛎。
带下病:1、脾虚;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完滞汤。
2、肾虚;肾阳虚: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内补丸。
阴虚夹湿证:滋肾益阳,清热利湿。
知柏地黄汤加芡实、金樱子。
3、湿热下注;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止带方。
4、热毒蕴结证;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
十八、带下量少:1、肝肾亏损;滋补肝肾,养精益血。
左归丸加知母、肉苁蓉、紫河车、麦冬。
2、血枯瘀阻证;补血益精,活血化瘀。
小营煎加丹参、桃仁、牛膝。
十九、经断复来:1脾虚肝郁;健脾调肝,安冲止血。
安老汤。
2、肾阴虚证;滋阴清热,安冲凉血。
知柏地黄丸加龟甲、阿胶。
3;湿热下注;清热利湿,止血凉血。
易黄汤加黄芩、茯苓、侧柏叶、大小蓟。
4、湿毒瘀结证;利湿解毒,化瘀散解。
萆薢渗湿汤合桂枝茯苓丸去滑石,加黄芪、三七。
中医妇科是指?研究范围包括哪些?
历史中医发展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中医妇科学研究范围包括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子嗣、妊娠、临产、产后、乳疾、癓瘕、前阴诸疾及杂病等。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逐渐形成、发展和充实的。
现把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史分为十个阶段: 夏、商、周时代中医 (公元前2197~公元前770年)我国远古时代的祖先,在劳动和生活中积累了药物和医疗技术,到了夏、商、周时代已有关于难产和种子、胎教理论记载。
如《史记·楚世家》中有“胸剖而生契”的难产记载。
《山海经·西山经})中有服“骨蓉”避孕的记载。
《烈女传》有胎教的记录。
春秋战国时代中医 (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在这一时期著名医家扁鹊因曾专门从事过妇产科的医疗工作,当时被称为“带下医”(妇科医生)。
《内经》中也有妇科方面的理论记载,为中医妇产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左传》中有“庄公寤生”的难产记载。
还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记载,明确提出近亲结婚有害于后代,这一观点比英国的达尔文1858年的相关论述要早2500多年,而且对今天的优生学研究也有意义。
秦汉时代中医 (公元前221~公元220年)秦代,已有妇产科病案的记载。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太仓公浮于意首创“诊籍”,其中“韩女内寒月事不下”及“王美人怀子而不乳”的病案,都是妇产科最早的病案。
到了汉代,妇产科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医事制度上设有“女医”,药物堕胎、联体胎儿、手术摘除死胎等首见记载,并出现了一批妇产科专著。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有《胎产书》,是现存的最早妇产科专著,书中对妊娠按月养生提出一些见解,反映了当时对妊娠、胎产卫生的认识。
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的妇人三篇,论述了妊娠呕吐、妊娠腹痛、产后发热、热入血室、带下、经闭、癓瘕等病的证治,并提出阴道冲洗和纳药的外治法。
当时的许多经验和方药至今有效。
与张仲景同代的医学家华伦,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外科专家,不仅成功地进行了开腹手术,也成功进行了摘除死胎的手术。
《后汉书·华佗传》说:一伦曰:‘死胎枯燥,执不自生。
’使人探(远取)之,果得死胎,人形可识,但其色已黑。
伦之绝技,皆此类也。
”可见当时的妇产科已发展到了相当水平。
魏晋南北朝及隋代中医 (公元220~公元618年)这一时期,主要是脉学和病源证候学的成就,推动了妇产科学的发展。
晋代王叔和所著《脉经》,根据《难经》独取寸口的原则,总结了公元3世纪以前的脉学知识,使诊脉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化、规范化了。
其中在妇产科方面,提出了“居经”、“避年”之说,指出“尺中不绝,胎脉方真”及脉辨男女,描写了产时“离经脉”,即“怀娠离经,其脉浮,设腹痛引腰脊,为今欲生也”。
隋代中医 (公元610年),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当时中医病理学巨著,包括内、外、妇、儿、五官五科。
书中有妇人病八卷,前四卷论妇科病,包括月经、带下、前阴、乳房诸病,后四卷论产科病,按照妊娠、将产、难产及产后分类,逐项讨论了病因、病机及临床所见,内容颇为丰富。
唐代中医 (公元618~公元907年)唐代继隋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医事制度,设立了“大医署”,这是唐朝最高的医学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专门培养医药人才。
医学发展特点是逐渐趋向专科化。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所著《千金要方》中将妇人胎产列于卷首。
广泛地讨论了求子、妊娠、产难、胞衣不出、月经、带下及杂病,还精辟地论述了临产及产后护理等内容。
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还记载了若干堕胎断产的方法,并已注意到节制生育问题。
此时,妇产科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出现了我国现存理论较完备的产科专著,即咎殷著的《产宝》。
宋代中医 (公元 960~公元 1279年)宋代妇产科已发展成为独立专科。
在国家医学教育规定设置的九科之中有产科。
如《元丰备对》载:“太医局九科学生额三百人……产科十人……。
”这一时期出现一些重要妇产科专著。
如杨子建著的《十产论》,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朱瑞章的《卫生家宝产科备要》,李师圣的《产论》,郭稽中的《妇人方》等。
此期,在妇产科方面成就最大的是陈自明和他的著作《妇人大全良方})。
该书系统地论述了妇产科常见疾病,还特别谈到了对难产的处理。
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著,是当时一部杰出的作品,一直风行300多年,对后世医家也有巨大影响。
金元时代中医 (公元1115~公元1234年;公元1271~公元1368年)金元时代是医学百家争鸣时期,医学流派开始兴起,刘、张、李、朱四大家对妇产科从不同角度作出了贡献。
元代医学设13科,有产科1门。
金元四大家的学术发展,开扩了对妇产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思路。
如刘完素著《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胎产论说:“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
”对妇女生理作出了规律性阐述,成为少女着重补肾、中年着重调肝、绝经期着重理脾的理论根据。
张子和著《儒门事亲})认为“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
中医妇科学常用外治法有哪些?
外治法是中医治疗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治疗中医妇科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
常用的方法如下。
(1) 坐浴:中药煎取汤液1000?2000ml,趁热置于盆器内,患者先熏后坐浸于药液中,起到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消肿止痛及软化局部组织的治疗作用。
坐浴后一般不再用清水冲洗,也无须拭干,待其自然吸收即可。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阴道出血或患处溃烂出血或月经期禁用,妊娠期慎用。
(2) 外阴、阴道冲洗:以药液直接冲洗外阴、阴道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
注意: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月经期停用,妊娠期慎用。
(3) 阴道纳药:将中药研为细末或制成栓剂、片剂、泡腾剂、胶囊剂、涂剂、膏剂等剂型,纳人阴道,使之直接作用于阴道或宫颈外口等部位,达到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除湿止带、祛腐生肌等治疗目的的治法。
(4) 贴敷法:是将外治用药的水剂或制成的散剂?、膏剂、糊剂,直接或用无菌纱布贴敷于患处的治疗方法。
此外,还包括肛门导人及中药离子导人。
中医妇科医院?
1、慢性炎症可以适当地用中药治疗。
急性炎症可以借助西药,比如用抗生素消炎治疗。
慢性附件炎治疗,比较好的中药可以试一试,西药可以用一些口服的抗生素。
也可以考虑用一些理疗。
理疗也有多种,比如激光、微波、离子透入等进行治疗。
2、建议患者还是去当地正规的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先明确病因再结合医师的指导性意见和药物的综合性的治疗,平时有不好的习惯的话就改掉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大学有哪些科系?有没有最全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