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副词“从来”与“向来”的比较研究
———兼论对外汉语教学
曹 爽
(河南理工大学文学与传媒系,河南焦作454003)
摘要:基于语料库,对同义时间副词“从来”、“向来”的分布环境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对两者在句法特征和句式特
点上差别的比较,提出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从来;向来;同义词;辨析
中图分类号: H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3465 ( 2009) 01 - 0031 - 03
现代汉语副词“向来”和“从来”一般归类为时间副词,
因为它们都表示“从过去到现在情形一直如此”的意义,所以
在很多词典、字典中经常采用互训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注释。
如《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词的解释是:
从来:从过去到现在。[ 1]211
向来:从来;一向。[1 ]1377
《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对这两个词的解释是:
从来:从过去到现在。[ 2]104
向来:从过去到现在,表示行为状态一直是如此。[2 ]599
我们还对留学生使用的汉语教材进行了考察,发现在对
外汉语教材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在我们查阅的对外汉
语教材中,对这一对词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用相同的外语单
词或词组去解释这组词,对它们的英译中都有a ll a long或a l2
ways,而其中文注释则大多用同样的表述或其他词去解释它
们中的某个词。
但是作为一组同义词,“向来”和“从来”在句法、语义及
语用各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差异,本文借助北京大学现代汉语
语料库,通过对这两个词分布环境的统计分析,从而找到区
别这组同义词的形式标记,分析两者在使用上的差别。
一、“从来”的句法特征和句式特点
(一)“从来”用于肯定句中
在370个含有“从来”的语料中,只有57 个句子是肯定
句,只占全部语料的15% ,说明“从来”用于肯定句的用法比
较少见。在肯定句中,“从来”呈现出下列句法特征:
1.“从来”常和“就”、“都”、“是”等词搭配使用。在57
个肯定句中,“从来”和“就”、“都”、“是”共现的句子有43
个,占75%。其中“从来”和“都”搭配使用的有17个;“从
来”和“就”搭配使用的有16个;“从来”和“是”搭配使用的
有10个。如:
( 1)教育从来都是非赢利事业,是国家的公益事业。
( 2)但给我办事,从来就毫不犹豫,几乎是随叫随到。
( 3)乔木同志从来都是改革开放方针积极的宣传者。
当“从来”和这些词搭配使用后,句子的语气得到了加
强,句意得到了强调。
2.“从来”多修饰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或小句,一般不
修饰单个的动词、形容词, 不管是单音节的还是双音节
的。如:
( 4)他从来只动嘴,不动笔,因此没有留下自己写的只言( 5)他写的文章从来以无可置疑的逻辑和思辩的力量征
服读者。
而下面的两个句子:
( 6) 3 他从来吃。
( 7)他工作从来认真。
( 6)句根本不成立, ( 7)句的可接受性差,要想使它们成
立或者提高它们的可接受度,就必须改变动词、形容词的光
杆状态,可以采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加“就”、“都”、“是”等词
或者给动词添加宾语等方法。上述两句可变为:
他从来就不吃米饭。
他工作从来都认真。
(二)“从来”用于否定句中
在370个含有“从来”的语料中,否定句共有313个,占
全部语料的85%。说明用于否定句是“从来”最常见的用
法,也是其句子句式语义的主要特点。
1. 否定词一般位于“从来”之后。在所掌握的语料中,共
有308个句子是否定词放在“从来”之后的,占98%。说明
“从来”用于否定句中时,否定词要位于“从来”之后。如:
( 8)他从来不跟我借钱。
( 9)从来没出过山沟沟的孩子们玩得高兴极了。
否定词也可放在“从来”之前,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在
语料中只有5个句子,占2%。如:
( 10)精神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产物。
2. 位于“从来”之后的否定词主要有“不”、“没有”、
“没”、“未”等。用“没”或“没有”否定的句子最多,一共有
185句,占60% ,其中单独用“没”的是38句,单独用“没有”
的是147 句。用“不”否定的一共有119句,占39% ,其中
“不”直接用在“从来”之后的101 句;“不”用在动词后面的
位置上的有2句。用“未”否定的4句,占1%。如:
( 11)说来也怪,它们从来不吵架,总是和和睦睦,朝夕
相处。
( 12) 张信忠只顾忙于侦破工作,从来抽不出空接送
孩子。
( 13)主人介绍说,这锅买回来后,还从来没用过。
( 14)不过,从来没有人说过这些话。
( 15)忧的是我从来未担任过领导工作,怕担不起这个
重任。
3. 当句中的否定副词是“没有”、“没”时,“从来”所修饰
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后面通常要带“过”,双音节动词、形容
词后面可带可不带。在用“没”或“没有”否定的185个句子
中,有118个句子的动词、形容词后加了“过”。
当句中否定词是“不”时,“从来”所修饰的动词、形容词
不带“过”,而否定副词是“没有”、“没”时,所修饰的动词、形
容词后面带“过”的原因,高磊认为用“从来”的“不”字否定
句中,“不”的否定用法是对一种客观规律或者具有规律性的
客观事实的判断性说明,因此句子具有泛时性。这与“从来”
的语法意义“从过去到现在都是如此”相符。而“没”“没有”
主要是用来客观否定过去发生的具体某一次的动作行为,不
具有泛时性,只有加上“过”“没”“没有”才可表示对一种客
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否定。所以,没有“过”的否定句与“从
来”的语法意义相矛盾。所以当句中的否定词是“没有”时,
必须加上“过”。[ 3]我们认为高的这种解释是不太准确的。
首先,高的结论是不完全正确的。从前文对语料的统计
中我们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用“从来”的“没有”否定句
中,动词、形容词都必须加“过”,加与不加和动词、形容词的
音节数目、语义表达重点有直接的联系。
其次,高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也并不令人信服。我们认
为,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时,是
对动作本身或对性质的否定;“没有”用在动词、形容词前时,
既可以是对动作本身或性质否定,也可以是对动作或状态已
经发生的否定,对性质变化的否定。这里仅以双音节动词为
例,如:
( 16)从来不动摇。
( 17)从来没有动摇。
( 16)句否定的是“动摇”, ( 17)句否定的可以是“动摇”,
也可以是“动摇过”。而“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一直保
持某种情况或状态”,说明它所表示的时间是在说话以前,强
调过去,因此用“过”凸显了“过去”这一时态。
所以,我们认为双音节动词、形容词后面“过”是可带可
不带的。
4. 在“从来+没(有) /不+动词/形容词”这种句式中,
如果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加上指示代词“这么”、“这样”后,
句子意思就会改变甚至相反。比较下面的两组句子:
( 18)我从来没想。 ( 18’)我从来没这么想过。
( 19)我从来不想。 ( 19’)我从来不这样想。
( 18) (19)句的意思是我从过去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想。
( 18’) ( 19’)句的意思是我想了,但是没有这么(这样)想过。
两句意思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5.“从来”和“就、也、都”等共现时,语气得到进一步加
强。这样的句子共62 个,占全部语料的17% ,远远低于“从
来”在肯定句中与这些词的共现的75%的比例。其中和
“就”共现的30个,和“都”共现的有26个,和“也”共现的6
个。如:
( 20)股市从来就不缺资金也不缺人气。
( 21)贵国的恩惠, 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
这儿。
( 22)尽管他们天天讲为顾客服务,但从来也没把餐厅服
务工作分解得这么细致,这么科学。
二、“向来”的句法特征和句式特点
(一)“向来”用于肯定句中
在285个含有“向来”的语料中,有239个句子是肯定
句,占全部语料的84% ,说明“向来”多用于肯定句。在肯定
句中,“向来”呈现出下列句法特征:
1.“向来”也和“就”、“都”、“是”等词搭配使用。但和
“从来”相比,比例相当的少。在239个肯定句中,“从来”和
“就”、“都”、“是”共现的句子有66个,占28%。“从来”和
“是”搭配使用的有50个;其中“从来”和“都”搭配使用的有
9个;“从来”和“就”搭配使用的有7个。如:
( 23)知识之在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
( 24)我国的历史学家,向来都注重以清贪为标准来褒贬
官员,对清官大加赞扬,对贪官大加挞伐。
( 25) “士志于道”,知识分子向来就是文化传统的维系
者与传承者。
为什么“从来”和表示强调义的“都”、“就”等搭配比“向
来”的搭配普遍呢? 李平指出,“从来”句经常隐含着说话者
的主观态度或看法,在陈述事态的同时加以一定程度的主观
评断或辩驳,其句式义中一般含有较为突出的主观色彩; [ 4]16
而“向来”所在的句子一般不含或少含说话者的主观态度或
看法,意在客观陈述事态,可以认为其句式义中含有较多的
客观色彩。[4 ]17因此,“从来”在语流中经常带上重音表示说
话者的强调语气,并多与带强调义的副词“都”、“就”等连
用。我们认为这种解释是可信的。
2.“向来”做状语,既可修饰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或小
句,也可修饰单个的动词、形容词。这是不同于“从来”的用
法。如:
( 26)他对工会工作向来热心。
( )高允这个人向来小心谨慎,而且地位比较低。
但是单音节的光杆动词、形容词不能与“向来”配合共
·3 ·
27
2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语文论文范文
现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我将自己的初浅探索梳理得显性一些,与各位共勉。
一、培养语文兴趣语文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春花秋月,夏云冬雪、山川大地、人物风情……沉浸其中,是一种美的享受。
我们做语文教师的,要发掘语文的魅力,以此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在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经常担当"感情"的导游,引领孩子们走进语文的世界里:让他们在这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里驻足观赏;让他们在人类文明的缩影前惊叹折服;让他们在文学的殿堂里去发现、去认识、去体验、去实践。
从而产生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去学习、去思考、去热爱、去实践。
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探求未知世界的愿望,一种对文学的痴迷、一种对文学的信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吸引学生充分的注意和参与到课堂中去,则任何后续的教学操作都不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不但语文的工具性特征会被学生丢掉,语文的人文性也不能被学生真正领悟。
兴趣的培养是有一些具体方法可循的。
1、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的地位,是有其根据的。
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境,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
"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思考"和"语言表达"的活跃,尤其是语言表达的活跃。
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分别进行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励与启发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考与语言表达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语言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语文学习可以进行娱乐的活动是很多的,如讲故事、猜谜语、课本剧、联句等,这些活动都能寓教于乐。
如果学习中能够得到一定的欢乐,在欢乐中学到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语文兴趣。
2、不断赋予学习以新意中学生正处于不断认识世界的阶段,对于新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心,也很容易对一些东西失去兴趣。
如果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总是那样单调、呆板,就容易使人感到乏味,也容易使人疲劳,从而失去兴趣。
有的教师让学生抄写生字、生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以为这样就可以记得更老固;二学生却越写越厌烦,最后导致把作业当成负担。
因此,在内容的安排上、学习方式和方法的选择上,教师要适当调节,使之相互穿插,富于变化,有新意,这样就容易培养起学生学习兴趣。
3、注意讲课艺术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就是看其讲授的艺术,较高水准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如果教师的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喜欢语文的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那么,如何提高讲授艺术,培养学习兴趣呢?教师应该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讲授方法和语言的艺术性。
比如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提出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借此吸引大家的注意,然后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并充分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总结出问题的解答的教课思路。
实验结果证明,通过"好奇-自学-交流-解答"这一活动过程,绝大部分学生不但对这一规则有了较深刻的印象,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小时候聪明伶俐、勤学好问,而到了少年期,却变得智力低下,对知识态度冷漠,创造力枯竭。
苏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因为他们不会阅读!"并告诫我们:"必须教会少年阅读!"还指出: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文明是与人类一起诞生的,我们的教材不可能一应俱全的把厚重的文化呈现出来。
因此,学生要有不竭的源泉、敏锐的才思,必须在阅读中获取。
正如朱熹所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们应引导学生把书籍成为他们的第一爱好,把这种爱好坚持下去,形成一种习惯。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则应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具体如下:(一)培养学生读思相结合的习惯指导学生掌握提问题的方法,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
"边读边思",就是要求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和提出问题。
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
"因此在教学中务必要求学生做到"三思":(1)课前思考:预习课文时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课堂思考:学习过程中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观点和看法。
(3)课后思考: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或技能,还有哪些知识或技能没有掌握。
(二)培养朗读与默读及课文精段的习惯吟咏是训练语感的重要方法。
叶圣陶说学习语文"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吟咏就...
如何区分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
95年现代汉语自学考试试卷中有一题为“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如何区分,并举例说明”.有的考生的答案是:副词可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而名词则不能,但名词可作主语.如“今天是星期天”中“今天”是时间名词,“老李今天去北京”中“今天”是时间副词.这一答案显然是有问题的,主要是对词性辨析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还不清楚.第一,词的语法类是根据词的功能大同小异的原则归类的,换句话说,同类的词语法功能基本相同,但也可能有细微差别.比如名词的基本功能是可以修饰名词,可作主语、宾语,这是“大同”.但名词内部也有“小异”,如时间名词、处所名词还具有其他名词不具备的功能:能直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第二,区分两类词必须找准两类词的区分点,即要找一条只有甲类词具有而乙类词不具有的功能标准.如副词的功能是只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但是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的并非只是副词,如时间名词或处所名词也能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因此“能否修饰动词或形容词”就不能作为区分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的标准.第三,一个词出现在结构中不同的位置,其词性是否不同.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大致可有三种情况:语.与形容词的功能相同.
大学一般什么时候开始写论文
一般来说是大四毕业论文,但若你有研究成果,论文时间视研究成果而定。
论文类型: 专题型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
论辩型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述型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
综合型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
可根据各类型选择可写论文。
大学论文格式 论文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
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目录 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对应的页码。
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组成。
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注释 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附录 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
参考文献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
关于时间副词向来和从来的比较
从来;向来,怕担不起这个重任。
3. 当句中的否定副词是“没有”,不具有泛时性,只有加上“过”“没”“没有”才可表示对一种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否定。
所以,不动笔,否定词要位于“从来”之后。
如:( 8)他从来不跟我借钱、形容词的光杆状态,可以采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加“就”、“都”、字典中经常采用互训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注释;辨析中图分类号:( 1)教育从来都是非赢利事业,从而找到区别这组同义词的形式标记,分析两者在使用上的差别。
一、“从来”的句法特征和句式特点(一)“从来”用于肯定句中在370个含有“从来”的语料中. 位于“从来”之后的否定词主要有“不”:从过去到现在。
[ 1]211向来:从来。
在所掌握的语料中,共有308个句子是否定词放在“从来”之后的,占98%.“从来”多修饰动词短语,还从来没用过。
( 14)不过,从来没有人说过这些话,“不”的否定用法是对一种客观规律或者具有规律性的客观事实的判断性说明,因此句子具有泛时性。
这与“从来”的语法意义“从过去到现在都是如此”相符。
而“没”“没有”主要是用来客观否定过去发生的具体某一次的动作行为;同义词,就必须改变动词:他从来就不吃米饭。
他工作从来都认真, ( 7)句的可接受性差,要想使它们成立或者提高它们的可接受度。
2。
当“从来”和这些词搭配使用后,句子的语气得到了加强: H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3465 ( 2009) 01 - 0031 - 03 现代汉语副词“向来”和“从来”一般归类为时间副词,因为它们都表示“从过去到现在情形一直如此”的意义,提出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同义词教学的建议,朝夕相处。
( 12) 张信忠只顾忙于侦破工作,从来抽不出空接送孩子。
说明“从来”用于否定句中时。
[2 ]599我们还对留学生使用的汉语教材进行了考察,发现在对外汉语教材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在我们查阅的对外汉语教材中,对这一对词最常用的处理方法是用相同的外语单词或词组去解释这组词,对它们的英译中都有a ll a long或a l2ways,而其中文注释则大多用同样的表述或其他词去解释它们中的某个词。
但是作为一组同义词,“向来”和“从来”在句法,有118个句子的动词、形容词后加了“过”。
当句中否定词是“不”时,“从来”所修饰的动词:1,没有“过”的否定句与“从来”的语法意义相矛盾。
所以当句中的否定词是“没有”时,必须加上“过”。
[ 3]我们认为高的这种解释是不太准确的, 不管是单音节的还是双音节的。
如:( 4)他从来只动嘴。
如、语义及语用各方面还是存在一些差异,本文借助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通过对这两个词分布环境的统计分析。
( 13)主人介绍说,这锅买回来后。
在57个肯定句中,“从来”和“就”:( 10)精神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产物,并不是所有的用“从来”的“没有”否定句中,动词。
如《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两个词的解释是:从来;“从来”和“是”搭配使用的有10个,高对这一现象的解释也并不令人信服。
我们认为,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在于“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时,是对动作本身或对性质的否定;“没有”用在动词、形容词前时,既可以是对动作本身或性质否定,也可以是对动作或状态已经发生的否定,对性质变化的否定。
这里仅以双音节动词为例,如: ( 16)从来不动摇。
( 17)从来没有动摇。
( 16)句否定的是“动摇”, ( 17)句否定的可以是“动摇”,也可以是“动摇过”。
而“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一直保持某种情况或状态”,说明它所表示的时间是在说话以前,强调过去,因此用“过”凸显了“过去”这一时态。
所以,我们认为双音节动词、形容词后面“过”是可带可不带的。
4. 在“从来+没(有) /不+动词/形容词”这种句式中,如果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加上指示代词“这么”、“这样”后,句子意思就会改变甚至相反。
比较下面的两组句子:( 18)我从来没想。
( 18')我从来没这么想过。
( 19)我从来不想。
( 19')我从来不这样想。
( 18) (19)句的意思是我从过去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想。
( 18') ( 19')句的意思是我想了,但是没有这么(这样)想过。
两句意思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5.“从来”和“就、也、都”等共现时,语气得到进一步加强。
这样的句子共62 个,占全部语料的17% ,远远低于“从来”在肯定句中与这些词的共现的75%的比例。
其中和“就”共现的30个,和“都”共现的有26个,和“也”共现的6个。
如:( 20)股市从来就不缺资金也不缺人气。
( 21)贵国的恩惠, 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
( 22)尽管他们天天讲为顾客服务,但从来也没把餐厅服务工作分解得这么细致,这么科学。
二、“向来”的句法特征和句式特点(一)“向来”用于肯定句中在285个含有“向来”的语料中,有239个句子是肯定句,占全部语料的84% ,说明“向来”多用于肯定句。
在肯定句中,“向来”呈现出下列句法特征:1.“向来”也和“就”、“都”、“是”等词搭配使用。
但和“从来”相比,比例相当的少。
在239个肯定句中,“从来”和“就”、“都”、“是”共现的句子有66个,占28%。
“从来”和“是...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关于时间副词向来和从来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