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故事篇】关于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的小故事
18世纪的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城,世界上许多声名赫赫的音乐大师,都云集此地。
1787年春天,正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事业辉煌之时,他17岁就任大主教宫廷乐师,写过意大利式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德国民族歌剧《魔笛》,还写过交响曲49部。这时,一位17岁的德国青年来到莫扎特的居室来造访,他穿着讲究,举止潇洒,风度翩翩。他找莫扎特是为拜师求学的,但莫扎特对他并不十分热情,因为他正在房间里和朋友们畅谈。
“你把你喜欢的曲子弹奏一遍吧!”这青年欣然从命,坐在钢琴旁弹奏一曲,听得出技巧是高超的,但莫扎特不露声色,他怀疑这个不知名的青年所弹奏的那首乐曲,是长期刻意苦练过,用以在行家面前自炫的。
年轻人似乎觉察出莫扎特的心理,于是请求给自己一个即兴演奏的主题。莫扎特给了他一个旋律。这青年尊敬地看了大师一眼,极力使自己镇静下来,然后施展才能,莫扎特越听越出神,神情也越来越激动。琴音刚一终止,他就指着这位青年人,以抑止不住的兴奋心情对朋友说:“请注意这一位,他将迫使全世界都谈论他自己!”
这时,音乐大师才想起询问青年人的姓名,他就是贝多芬。
贝多芬(1770—1827)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宿愿,莫扎特同意为他授课。可惜由于母亲病危,他只学了六个星期就不得不匆匆返回故乡。当他好不容易于5年后再回维也纳时,莫扎特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为此遗憾终生,他发誓要继承莫扎特的事业,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的先河,他1818年失去听力,但仍坚持创作,主要作品有9部交响曲(其中以第3《英雄》、第5《命运》、第6《田园》、第9《合唱》最著名)。歌剧《菲岱里奥》和为歌德的悲剧《哀格蒙特》写的配乐、钢琴奏鸣曲32首(以《悲怆》、《热情》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部、小提琴协奏曲1部、弦乐四重奏16部和《庄严弥撒曲》等。
在贝多芬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事业如日中天之时,维也纳还蛰伏着一位音乐天才舒伯特。奥地利音乐青年舒伯特(1797—1828)生于教师家庭,早年曾在维也纳宫廷充歌童,也曾当过小学教师助手,他在贫困和疾病侵扰中从事音乐创作,写了600余首歌曲。舒伯特早就仰慕贝多芬大名,然而由于社会地位的差异,贝多芬无从知道默默无闻的舒伯特,舒伯特秉性孤洁,又不愿贸然造访,直到后来,因为一位出版商的强请,舒伯特才挟了一册自己的作品(歌曲60首)前去登门叩访,恰逢贝多芬外出,舒伯特只得留下作品,怅然而回。
后来,贝多芬患病,并逐渐病重。有一天,病情稍好,友人想调节他的寂寞,随手拿起桌上一册书放在他枕边,让他翻阅消遣。这册书便是舒伯特留下的作品集。贝多芬倚床翻阅,马上被作品集吸引住了,细心吟味了一会儿,猛然叫道:“这里有神圣的闪光!是谁作的?”
友人告诉了他舒伯特的名字,他大加赞赏,恨素昧平生。
舒伯特闻讯后,立刻奔赴贝多芬病床前。此时,贝多芬已病势沉重。当他意识到舒伯特在跟前时,极力振作,握着他的手叫了一声:“我的灵魂是弗兰茨(舒伯特的名字)所有的!”
舒伯特自丧知音之后,终日郁闷,参加完贝多芬葬礼,他与三四个友人入酒店饮酒,一友人举杯提议:“为席上先逝者干杯!”舒伯特应声站起,一饮而尽。仿佛是应验了可悲的谶语,18个月后,舒伯特果然辞了人世,临终时,他向亲友表示遗愿:“请将我葬在贝多芬的旁边!”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音乐巨人,为他们铸起了并立的铜像,至今屹立于维也纳广场。舒伯特的歌曲采用歌德、席勒、海涅、缪勒等人的诗作为歌词,代表作为《魔王》《野玫瑰》《春之信念》《流浪者》,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旅程》等。《死神与少女四重奏》及《鳟鱼五重奏》中的慢乐章,均以其所作歌曲为主题。所作十部交响曲中,以《D小调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最为著名。
范文二:琴童小故事:天才莫扎特
挂着天才头衔的人有很多,但唯有说莫扎特是天才不会有任何人有异议。3岁的时候,还没有任何人教过他弹钢琴,他就能自己走到钢琴跟前,努力地用小手指试图弹出他曾听过的某段乐曲。而4岁时他居然已经尝试在五线谱纸上创作,虽然音符写得歪七扭八,但这并非孩子无意义的涂鸦,而是创作!6岁开始欧洲巡回演出,他曾经留下很多对孩子来说不可思议的纪录,比如一段全新的艰深乐曲,他能够当场视奏;依指定低音即兴作曲等。关于莫扎特的天才故事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在他7岁的时候,他用父亲朋友的小提琴演奏,然后清楚地告诉父亲,他自己的琴比这把琴低1/8个音,后来两把琴被拿到一起比对,证明他的感觉完全正确!正是有着如此超人的天赋,加之后天的不懈努力,莫扎特才在音乐史上留下了如此辉煌的一笔。
范文三:莫扎特的故事
莫扎特的故事: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 是十八世纪后年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1770年12月26日贝多芬诞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兰籍,移居德国后,曾任当地宫廷乐长。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御厨的女儿。贝多芬生长的年代,正是约瑟夫二 世实行
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 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面前表演、卖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 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 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从1781年起,贝多芬在剧院工作的同时,跟乐队指挥奈弗学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法。奈弗是位很有修养、倾向于启蒙运动的作曲家.指挥家,他对发展德国的民族歌剧、清唱剧都曾有过贡献。贝多芬通过向这位老师学习,认识到学习德国 民族音乐传统的重要,并在奈弗的引导下也接受了启蒙运动的影响,对德国当时的进步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787年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但贝多芬并未被艰难困苦的适遇所屈服,他设法在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他醉心于诵读和研究古代神话、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学,他对莎士比亚、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爱。他虽然没有莫扎特的早熟天赋,也没有莫扎特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他那孜孜不倦的自学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辈都不及的。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莱茵河流域进步的反封建运动,对贝多芬的思想成长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渐把追求
1792年,贝多芬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来到维也纳定居。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青年钢琴家出入维也纳的贵族门庭,并受到贵族们的热情接待和保护,他也曾一度产生过对上流社会的幻 想。但是,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毕竟与海顿,莫扎特的时代不同,时代赋予贝多芬更成熟的资产阶级自觉性和个人的自信和自尊。因而他一开始就不甘愿做贵族门的奴仆,而是要与贵族们有平等的地位。后来贝多芬渐渐发现自己的资产阶级理想和当时的封建 社会有着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开始面临耳聋的威胁,使贝多芬很快增长起一种对现实不满,对个人命运反抗的思想感情。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家说来,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恶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而长期隐居在维也纳乡村。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 脱开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他于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 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多芬成熟时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逻辑——?通过斗争,得到胜利
1815一1819年是贝多芬经历的四年危机时期。当时,欧洲陷入了反动的封建复辟时期,资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杀,黑暗笼罩着欧洲大陆。这个时期贝多芬的思想较为复杂,他的自信和坚定被失望和动摇所袭扰;创作上的英雄风格向抒情性风格转变;作品很少,大部分时间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编欧洲各国的民 歌上。这充分说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共和主义者是有其历史局限的。然而,贝多芬最后终于从沉默中挣扎出来,度过了他的危机 时期。从1819年起,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 斗争中来。此时他创作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五首弦乐四重奏,乃至他创作中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据说在他临终的一刻,
暴雨雷电交加, 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 不止的精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通过对贝多芬九首交响曲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其中四首(即第三.五、六,九首)标题性交响曲的剖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贝多芬全部创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伟大而纯真的思想,而且可以了解到交响乐创作上的重大革新,可以看到交响乐是如何从海顿、莫扎特时代过渡到以舒柏特、门德尔逊为代表的新发展时期。早在贝多芬在世时他就已被公认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音乐家, 他既是伟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驱而载入史册。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全国上下都在征兵,当时村子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被征走了.剩下的也多半是年老的或者不愿意去的人.这个时候,村子里张贴了一张宣传海报.海报上说:上战场没有那么可怕,去当兵无非就两种可能:受伤或不受伤.不受伤不用说了,就是受伤了也无非有两种可能:轻伤和重伤.受轻伤不用说了,重伤无非两种可能:可以治疗和不可治疗.可以治疗不用说了,不可以治疗就是死亡.既然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村里人报名参军的人数激增.
范文四:莫扎特的故事doc
莫扎特的故事: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 年1
月27 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 年12 月5 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
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
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
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
产。
1762 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
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 年6 月-1773 年3 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
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
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
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 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 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
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
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
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
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 年,他彻
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
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
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
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
是给颜真卿
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
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
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
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
‘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
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
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
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 是十八世纪后年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1770
年12 月26 日贝多芬诞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兰籍,移居德国后,曾
任当地宫廷乐长。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御厨的女儿。贝多芬生长的年代,正是
约瑟夫二 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时期,波恩的统治者也实行了一些改良的措施。波恩成了当
时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地之一。贝多芬的幼年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但是,贝
多芬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 树,一
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 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
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面前表演、
卖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 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
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 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从1781 年起,贝多芬在剧院工作的同时,跟乐队指挥奈弗学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
作曲法。奈弗是位很有修养、倾向于启蒙运动的作曲家(指挥家,他对发展德国的民族歌剧、
清唱剧都曾有过贡献。贝多芬通过向这位老师学习,认识到学习德国 民族音乐传统的重要,
并在奈弗的引导下也接受了启蒙运动的影响,对德国当时的进步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787 年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但贝多芬并未被艰难困苦的适遇所屈服,
他设法在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他醉心于诵读和研究古代神话、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学,
他对莎士比亚、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爱。他虽然没有莫扎特的早熟天赋,也没有莫
扎特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他那孜孜不倦的自学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辈都不及的。
1789 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莱茵河流域进步的反封建运动,对贝多芬的思想成长起了巨
大的作用,他逐渐把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1790 年他创作的大合
唱《约瑟 夫二世之死》,把约瑟夫二世当做人民的救世主来赞颂,这一方面表现出他对共
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贝多芬早年对改良主义的不合实际的幻想。这部作品也是贝多
芬把声乐和交响乐溶为一体的最早尝试。
1792 年,贝多芬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来到维也纳定居。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青年钢
琴家出入维也纳的贵族门庭,并受到贵族们的热情接待和保护,他也曾一度产生过对上流社
会的幻 想。但是,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毕竟与海顿,莫扎特的时代不同,时代赋予贝多芬更
成熟的资产阶级自觉性和个人的自信和自尊。因而他一开始就不甘愿做贵族门的奴仆,而是
要与贵族们有平等的地位。后来贝多芬渐渐发现自己的资产阶级理想和当时的封建 社会有
着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 年开始面临耳聋的威胁,使贝多芬很快增长起一种对现实不
满,对个人命运反抗的思想感情。
1797 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家说来,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
沉重的了~恶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而
长期隐居在维也纳乡村。
从1800 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 脱开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
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他于 1803 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
在创作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 为旺盛,表现出巨
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多芬成熟时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逻辑——?通过
斗争,得到胜利",在这一时期中逐步得到确立,英雄性、群众性的交响乐新风格形 成了,
革命的内容、戏剧性的交响乐发展手法、形式上的各种重 大革新等等,在这一时期都获得
了进一步的发展。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聋状态中创作
的。
1815 一1819 年是贝多芬经历的四年危机时期。当时,欧洲陷入了反动的封建复辟时期,资
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杀,黑暗笼罩着欧洲大陆。这个时期贝多芬的思想较为复杂,他的
自信和坚定被失望和动摇所袭扰;创作上的英雄风格向抒情性风格转变;作品很少,大部分
时间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编欧洲各国的民 歌上。这充分说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共和主义
者是有其历史局限的。然而,贝多芬最后终于从沉默中挣扎出来,度过了他的危机 时期。
从1819 年起,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 斗争中来。此时他创作的五首钢
琴奏鸣曲、五首弦乐四重奏,乃至他创作中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
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贫
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 年3 月26 日病逝于维也纳。据说在他临终的一刻,
暴雨雷电交加, 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 不止的精
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
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
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
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
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
从苦难到快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通过对贝多芬九首交响曲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其中四首(即第三(五、六,九首)标题性交
响曲的剖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贝多芬全部创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伟大而纯真的思想,而且
可以了解到交响乐创作上的重大革新,可以看到交响乐是如何从海顿、莫扎特时代过渡到以
舒柏特、门德尔逊为代表的新发展时期。早在贝多芬在世时他就已被公认是具有世界意义的
音乐家, 他既是伟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驱而载入史册。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全国上下都在征兵,当时村子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被征走了.剩下的也多
半是年老的或者不愿意去的人.这个时候,村子里张贴了一张宣传海报.海报上说:上战场没
有那么可怕,去当兵无非就两种可能:受伤或不受伤.不受伤不用说了,就是受伤了也无非有
两种可能:轻伤和重伤.受轻伤不用说了,重伤无非两种可能:可以治疗和不可治疗.可以治疗
不用说了,不可以治疗就是死亡.既然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村里人报名参军的人数激增.
范文五:莫扎特的成长故事
扎特的成长故事 父亲很惊异于儿子的音乐天赋,此后也 开始教他一些难度较大的作曲练习。小 莫扎特非常聪明,而且勤奋好学,别的 小孩子在玩的时候,他却成天待在家里 不是练琴就是作曲,五六岁的孩子就像 一个大人一样埋头于音乐。老莫扎特为 了让儿子开阔眼界,少年时就有所成就, 从1761年秋起, 他就带着6岁的儿子小莫 扎特和女儿安娜,到奥地利的首都维也 纳演出。这次演出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接着,父亲又带他们到德国、法国、英 国、荷兰和瑞士演出,每到一个地方, 都获得观众的好评。但在这次旅行演出 中,老莫扎特也清楚地看到了儿子身上 的缺点:他虽然有出色的音乐天赋,但 是由于没有受过正规的普通教育,所以 文化基础很差。旅行回来后,父亲为儿 子进行系统的补课,教他学习拉丁文, 学习音乐家必修的意大利文,还学法文 和英文。莫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故事篇】关于莫扎特、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