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贯彻执行国家、省、自治州有关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方针、政策,统一管理和组织协调辖区内质量技术监督工作。
2、负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其配套法规、规章、政策、规定的贯彻实施和行政执法。
3、负责质量工作的宏观指导,贯彻实施国家《质量振兴纲要》、《湖北省质量振兴实施计划》,研究拟定本辖区质量发展战略;组织对重大质量事故的调查;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制定提高产品质量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4、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组织实施上级部署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组织申报并实施经省局批准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调解和处理质量纠纷。监督管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作。
5、管理标准化工作。宣传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并实施监督,管理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工作。
6、管理计量工作。推行法定计量单位,保证国家计量制度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组织开展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和量值传递;规范市场计量行为,负责计量仲裁检定、调解计量纠纷。
7、积极推进质量认证工作,并按上级的部署,对相关认证机构的行为和认证标志的使用进行监督。
8、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管理辖区内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防爆电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和监督管理工作。
9、负责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按规定组织查处产品质量、计量、标准化和锅炉及特种设备等方面的违法行为。承担县人民政府打假办的日常工作,组织协调辖区内打假工作。受理消费者投诉和举报,受理工商部门移交的在流通领域查出的属于生产环节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并依法组织查处。完成政府授权牵头的市场专项整治任务。
10、按照规定负责本局系统的机构编制、干部、人事、劳动工资,以及财务和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11、组织制定和实施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规划、计划。组织协调行业和专业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组织开展质量技术监督宣传、教育、培训、信息工作,指导挂靠社团和中介组织的工作。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和 工程质量监督报告 有什么区别?分别有什么作用...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是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及某些分项工程完工后,在施工单位自检质量合格的基础上,监理工程师根据曰常巡查、旁站掌握的情况,结合对工程初验的意见,编写对工程质量予以正确评定的报告。
它是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客观、真实的评价,是监理资料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质量监督站核验质量等级的重要基础资料.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内容一般应包括工程概况、质量评估依据、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及质量评定、质量评估意见四个部分。
3.1工程概况 应说明工程所在地理位置、建筑面积,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建筑物功能、结构型式、装饰特色等。
3.2质量评估依据 (1)设计文件;(2)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验收规范及相应的国家、地方现行标准;(3)国家、地方现行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规定等。
3.3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及质量评定 分部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应叙述对分项工程进行划分及施工单位自评质量等级情况,要着重反映监理工程师曰常对分项工程质量等级的核查情况。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还应重点说明桩基的施工质量状况,主体工程分部应增加对建筑物沉降观测及对混凝土强度的评定情况,砖混结构 应说明对砂浆强度的评定情况。
编写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时,要简述各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情况,设备安装、高度、试运转情况。
重点叙述对质量保证资料的审查、观感质量评定等,反映工程的结构安全、重要使用功能、装饰工程的质量特色等,此外还应说明建筑物有无异常的沉降、裂缝、倾斜等情况。
3.4质量评估意见 监理单位应对所评估的分部、分项、单位工程有个确切的意见。
监理工程师可以根据对分项工程旁站检查及等级抽查情况评估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等级。
单位工程竣工后,监理工程师应根据主体、装饰工程质量评定、质量保证资料的审查、观感质量评定等评估工程的结构安全、重要使用功能及主要质量情况,并应有确切的质量评估结论性意见工程质量监督报告详见http://www.jincao.com/fa/law19.s16.htm下面是一个实例的监督报告http://huake.blog.enorth.com.cn/article/106076.shtml...
怎样开展廉洁风险识别与评估,管控与预警,监督与评价
(一)进一步加强干部对防控机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继续加强干部的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大力宣传防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正确引导干部加强内控、防范风险意识,纠正干部对防控机制建设的不理解、不配合等错误认识和倾向,增强干部对防控机制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干部充分认识加强防控机制建设,是应对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的各类风险,加强权力运行的监控制约,打造廉洁、高效的税务干部队伍,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制度建设,防范税务部门行政管理和税收执法两权运行风险的重要保证。
认识到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出于对干部的爱护和保护,就是要我们的干部在履职、执法、廉政方面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
(二)强化廉政风险防控的规范化管理,建立长效防范内控机制。
1.科学合理设置内部机构,明确部门职责,以考核促规范。
严格按照《税收征管质量评价体系》的要求,科学规范的设置部门科室,重点围绕容易产生不廉行为的部门、重要岗位和薄弱环节,实行以职定岗、以岗定责、以责定酬,构建完整的岗责体系,结合实际积极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纳入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和绩效考核工作中,视每一个岗位为一个廉政风险岗,每一个岗位所持有的每一项执法权或管理权为一个廉政风险点,量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考核分值,采取定期考核。
坚持预警预防为先,各部门设置有兼职预警信息采集员,负责对部门成员进行相关执法风险事前提醒,对有价值的预警信息进行比对;纪检部门积极参与到税收征管质量评价体系的检查考核中,对检查和考核中发现的不良行为及时预警,下达整改通知和建议,责令限期整改,并实施有效奖罚。
2.树立学习就是责任的意识,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引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思想的侵蚀。
重视开展警示教育,可通过“廉政风险防控大讨论、大推进”活动,组织开展 “知恩、知足、知责”的“三知”教育活动等举措,让干部树立知足常乐的情怀和依法治税为国聚财的责任感、使命感。
大力发挥廉政文化的作用,可通过制作电脑廉政警句提醒、公开廉政防控承诺、利用走廊、楼体墙体精心制作廉政图集等形式,大力营造廉政文化宣传氛围。
3.抓源头治理,预防在先。
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把合理配置、授权明责、科学管理和有效监督密切结合起来,把握好政策,做到科学规范。
结合地税部门的职能职责,从强化部门内部管理入手,以税收“两权”运行廉政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以各部门协调运作为纽带,以自我完善为特征,以防控廉政风险为目的,以量化考核和责任落实为保障,在税收征、管、查,减、免、罚,人、财、物,清、销、欠“十二个节点”创造性地引入了廉政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在各环节加强廉政风险排查,狠抓警醒、监控、制约、惩戒,筑牢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的“三道防线”,引导干部职工正确规避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外部环境等“五类风险”,做好了警戒预防工作。
4.通过整合监督力量,增强整体监督合力。
一是强化内部监督。
对税收定额核定、减、免、缓税审批、税务违法处罚等税收执法权的每一个环节及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范围、职责、程序、责任等方面予以梳理确认,使税收执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党务公开、税务公开,充分调动社会监督力量,通过效能监督员、举报电话、门户网站、网上投诉、建立举报奖励机制等形式,让税务干部的行为始终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二是引导家庭监督。
把“两权”的监督由单位延伸到家庭,充分发挥家庭监督的作用。
三是按照《税收征管质量评价体系》工作要求,依托数据管理平台,各部门各司其责,认真梳理部门及各岗位权力事项,针对容易产生问题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认真排查各类廉政风险,确定廉政风险点、风险内容和风险来源,按照“思想道德、制度机制、岗位责任”三个方面并开展风险评估,并建立廉政风险点台帐,明确风险点所处的风险层面、风险点可能面临的法纪责任分析等。
四是建立个人岗位风险防控监督台,将个人岗位职责、查摆的潜在廉政风险点、确定的风险级别、具体防范措施进行公开,实现社会监督、自我监督、自我防范的有力结合。
5.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落实到位。
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不断探索源头防腐新途径新方法。
一是严格执行制度。
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严格执行制度甚至破坏制度的,要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是不断完善制度。
要建立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监督管理制度,及时补救和堵塞缺陷和漏洞,决不给腐败分子机会可趁。
首先,要重视制度的修订。
现有的制度该完善的完善,该废止的废止。
其次,要注意制度的系统配套。
既要注意单项制度的制定修订,又要注意与其他制度的协调配合;既要充实完善惩戒性、约束性规定,又要建立健全激...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与风险监测有什么区别
近两年,药害事件频繁发生,原因各不相同,现结合几年来的监管实践,从分析药品质量风险的组成因素入手,设定科学评价指标,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产品质量风险评估,以期对药品质量风险提前预知,从而采取有效监管手段,从源头上消除风险或把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一、药品质量风险的构成 药品质量风险是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的可能发生的危险。
药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风险主要来自于两方面:固有风险和管理风险,二者均会造成药品在使用过程中的潜在危险。
1、固有风险是药品与生俱来的,包括质量标准风险和不良反应风险。
质量标准风险是因标准制定不够完善、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资料不够全面、审批不够严格造成的,是药品上市之前就已成生的。
从去年开始,国家局已通过对近期申报品种的核查、对已有品种的再注册等工作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随着新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于2007年10月1日的实施,药品研制和注册申报资料将更加真实、科学、规范,药品技术评价体系将更加完善,药品研制原始数据和生产现场的检查力度也将加大,并将依法严厉打击药品研制和申报注册过程中的各种造假行为,新批准药品的质量标准将更加完善。
药品不良反应风险是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产生的,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种风险是任何一种药品所固有的。
国家局和卫生部于2004年3月4日颁布并实施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在全国范围内的药品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医疗单位与各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之间建立了一个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常规工作体系,通过医务人员把病人用药后发生的可疑的药品不良反应逐级上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各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因果关系分析评价和药物流行病学调查,并将结果及时反馈,采取停止使用、修改说明书等措施,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药品固有风险是药品与生俱来的,国家局正在通过药品注册过程的规范、注册专项整顿工作、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逐步开展将这类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企业所能做的是如实规范上报药品注册申报材料,制定切实可行质量可控的药品质量标准,积极做好本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效地降低本企业产品的固有风险。
2、管理风险是企业从原辅料购进到成品出厂的全部过程中因管理问题而产生的药品质量潜在危险,主要来自于三方面:硬件、软件、人。
硬件因素包括厂区周边环境、生产车间及辅助厂房、生产及辅助设备设施、检验设备及环境等。
我国自强制实施GMP以来,生产企业在硬件设施上的投入比较大、比较到位,但是随着新版《药品GM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于2008年1月1日实施,有些当时的设计思路已不符合现在的《评定标准》,势必会给产品带来质量风险,这些风险通过GMP认证检查可以体现出来。
软件因素包括企业的各种许可证件是否齐全,文件系统(管理类文件系统、标准类文件系统、记录类文件系统)是否相互支持,形成一个闭合的系统。
软件因素对于一个企业很重要,需要做什么、怎样做、按照什么标准做、各部门之间怎样相互衔接相互制约都要靠文件系统规定,没有软件系统,一个企业就是一盘散沙。
所以软件系统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企业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对产品质量风险起决定作用。
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随意变更工艺规程,改变关键的灭菌工艺参数,产生了后果严重的“欣弗”事件。
文件系统是否完善、企业是否按照文件规定进行管理,关键在于企业日常生产的执行过程,单靠GMP认证不可能完全体现,需要通过跟踪检查、飞行检查、专项检查和各种有因检查加以补充。
人的因素是三个因素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企业所有人员应该严格按照各项管理规定在符合要求的硬件环境下使用规定设备完成规定工作,如实记录自己所做的工作,所有人员都应该具有与其岗位相适应的学历、专业知识、实践经验。
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人的因素至关重要。
“齐二药”事件中如果两个检验员之中的任何一个、或者化验室主任责任心强一点,如果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采购人员法律意识强一点,就不会造成那样惨重的后果,使企业付出那样惨痛的代价。
认证检查、跟踪检查、专项检查、飞行检查对人员方面的检查都有其局限性,只对表性因素和现场实践进行检查,缺少对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的考查,这一点应在对企业风险评估过程中加以考虑。
二、科学确定风险评价指标要对一个企业做到公正全面地评价,就要确定科学的风险评价指标,为了能够尽量全面地反映药品质量风险各个构成要素,便于正确预测药品质量风险,结合近几年的监管实践,确定以下评价指标:1、安全监管信息GMP认证情况、跟踪检查情况、飞行检查情况、专项检查情况、日常监管情况、驻厂监督情况、重要岗位人员变更频次及培训情况2、药品检验信息评价性抽检不合格情况、监督抽验不合格情况3、不良反应监测信息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国家公布的不良反应品种情况4、药品稽查信息国家质量公告情况、群众举报案件情况、外省核查案件情况5、药品...
监理的质量评估报告怎么写有范文最好
到这里下载 http://www.td001.com/supesite/html/02/viewthread_tid_15902.html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是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及某些分项工程完工后,在施工单位自检质量合格的基础上监理工程师根据日常巡查、旁站掌握的情况,结合对工程初验的意见,编写对工程质量予以正确评定的报告。
它是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客观、真实的评价,是监理资料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质量监督站核验质量等级的重要基础资料。
笔者对建筑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的编写有以下体会: 1、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的总体要求。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应能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所评估的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状况,能对监理过程进行综合描述,能反映工程的主要质量状况、反映出工程的结构安全、重要使用功能及观感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2、应随工程进展阶段编写质量评估报告。
监理单位在工程进展到以下阶段时应编写工程质量评估报告:(1)地基与基础分部(包括桩基工程±0.01以下的结构及防水分项)工程之后、基础土方回填前,应编写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2)整个建筑物主体结构完成后、装饰工程施工之前,应编写主体工程分部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3)工程竣工后、各方组织验收前,应编写单位工程(包括安装和装饰工程)的质量评估报告。
3、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的内容。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内容一般应包括工程概况、质量评估依据、分部分项工程划分及质量评定、质量评估意见四个部分。
3.1、工程概况。
应说明工程所在地理位置、建筑面积、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建筑物功能、结构型式、装饰特色等。
3.2、质量评估依据。
(1)设计文件;(2)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施工验收规范及相应的国家、地方现行标准;(3)国家、地方现行有关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规定等。
3.3、分部分项工程及质量评定。
分部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应叙述分项工程进行划分及施工单位自评质量等级情况,要着重反映监理工程日常对分项工程质量等级的核查情况。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还应重点说明桩基的施工质量状况,主体工程分部应增加对建筑物沉降观测对混凝土强度的评定情况,砖混结构应说明对砂浆强度的评定情况。
编写单位工程质量评估报告时,要简述各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情况,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转情况。
重点叙述对质量保证资料的审查、观感质量评定等,反映工程的结构、安全、重要使用功能、装饰工程的质量特色等,此外还应说明建筑物有无异常的沉降、裂缝、倾斜等情况。
3.4、质量评估意见。
监理单位应对所评估的分部、分项、单位工程有个确切的意见。
监理工程师可以根据对分项工程旁站检查及等级抽查情况评估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等级。
单位工程竣工后,监理工程师应根据主体、装饰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质量保证资料的审查、观感质量评定评估工程的结构安全、重要使用功能及主要质量情况,并应有确切的质量评估结论性意见。
2015版iso9001质量体系风险与机遇有哪些记录
仅供参考:SO/DIS 9001:2015中的风险在ISO9001:2015标准DIS稿中有很多基于风险思考的内容,这些内容将影响组织为符合修订后的标准而进行的工作。
以下是节选并归纳本标准草案中涉及风险的有关内容。
定义:ISO9001:2015标准DIS稿所指的风险是“对预期结果的不确定的影响”。
DIS稿未提出对预防措施的要求。
过程方法:DIS稿4.4条款讨论的要素之一是过程方法,要求组织“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在组织中的应用。
这包括识别:输入、输出和资源;顺序和相互作用;有效的运行;责任和改进机会;风险以及应对风险的机会和措施。
关注顾客: 5.1.2条款指出最高管理层必须“证明其在关注顾客方面的领导力和承诺,确保实施了相关工作……识别和处理可能对产品、服务和增强顾客满意度的能力方面的风险和机会”。
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6.1.1和6.1.2条款指出组织必须识别那些必须应对的“风险和机会”,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预期结果,预防或减少非预期后果,实现持续改进。
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必须与产品、服务、顾客满意方面的潜在影响相适应。
另外,组织在进行改变的时候宜“有计划并系统地实施”,识别风险和机会,并注意核查变化的潜在后果。
应对风险可能采取的方法有避免风险、消除风险源、分担风险以及决定是否承担风险等。
交付后的活动:根据8.5.5条款,适用时,组织必须确定并满足与产品、服务的性质及其预定使用寿命有关的交付后活动的有关要求,即与产品和服务有关的风险、使用寿命、顾客反馈、法律法规要求。
管理评审: 9.3条款指出组织必须考虑其采取的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的有效性(同时参见6.1条款)。
这包括识别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内容,使得组织能够证明符合产品和服务标准的要求;评估过程的绩效(同时参照条款4.4);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评估顾客的满意度。
内审:条款9.2指出组织必须“策划、建立、实施并维护内审的审核方案”,并且确定“内审的频次、方法、责任、策划要求和报告方式”。
内审方案必须考虑质量目标、相关过程的重要性、相关风险以及之前审核的结果。
基于风险的方法:附录A的A4章节内容描述了基于风险的管理方法,包括要求组织充分了解自身所处环境,包括内部和外部的问题;明白管理体系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作为一个预防工具;确定风险和机会;处理识别出的风险和机会。
应用基于风险的思考方法对组织有影响的风险主要有以下4类:1.组织风险:发生在组织实体及其活动层面;2.战略风险:发生在组织的战略或业务计划制定不够周密时;3.合规风险:发生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形时;4.运营风险:分为与组织的程序和措施有关的7个分类别。
1.组织风险实体层面的风险可以是外来的也可以是内部存在的。
外来因素包括技术、竞争以及法律环境;内部因素包括安保、信息系统、收发货物遗失、人员能力和责任变化等方面。
活动层面的风险对个人和部门发生影响,包括在系统中输入信息或材料时的疏漏;收发货记录遗失;安保控制松懈;缺少熟练技术人员以及员工的疏忽大意等。
如果在组织的各个环节活动层面的风险不断,最后势必形成实体层面的风险。
2.战略风险战略风险指的是因执行一项不成功的商业计划或战略而可能发生的损失。
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做了糟糕的业务决策、执行决定不力、资源不足或者是因为业务环境发生了变化而未及时进行调整。
3.合规风险合规风险是与法律法规要求有关的风险。
环境、健康和安全要求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因为一旦这些方面出现问题,轻则罚款,重则停业甚至追究刑事责任都是可能出现的后果。
遵守质量和环境方面的标准和规范也在这个范畴之内。
环境风险包括液体危险品遗撒、危险气体排放以及固态废弃物的不当处理,包括的情况还可能有以下情形:采购部将从国内采购改为向国外供应商采购;负责环境的关键管理人员离岗未及时替补;引入新的物料却未编制有关的安全管控记录。
4.运营风险运营的风险可以具体从以下7个方面说明:(1)管理体系风险由于制定的战略、制度规定和工具、数据处理、呼叫(电话)中心、合同管理、设计与开发等层面的效率低下,都可能造成管理体系的效率低下。
比如说,一个重度依赖外包的供应链,可能有很大风险。
管理体系的其他风险包括不正确的收入确定;违反国家安全规定;不符合环境法规以及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美国的一部涉及会计职业监管、公司治理、证券市场监管方面的重要法律)的要求。
这些行为将可能导致罚款、停业甚至追究刑责的后果。
为了降低此类风险,组织的最高管理层以及董事会必须对管理体系有透彻的了解,并努力提高其有效性。
如果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各种管理工具、数据处理、呼叫(电话)中心、营销活动、合同管理、顾客沟通、设计和开发等活动效率低下,则组织的管理体系必受其累。
总而言之,组织的最高管理层和董事会要了解自身的管理体系并不断提高其有效性。
(2)顾客满意风险顾客沟通、送货、产品本身、设计维修以及对顾客反馈的回应方式都会影响顾客满意风险。
为降低此类风险,宜...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质量监督局都有什么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