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当代大学生就业
也读《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俪人] 于 2006-07-19 07:34:29上贴 2006年7月16日,团中央学校部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了一项调查报告解读。为更实际引导大学生就业,我仅从用人单位和就业信息流转的角度,做一些相应的解读,希望对大学生们有帮助。 调查报告资料:《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涉及全国6000多名2006年毕业的本科生应届本科毕业生中,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1.58%的学生甚至愿意“零工资”就业。调查中仍有77.3%(34家)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还有20.5%(9家)认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比较务实了,甚至为了就业而降低了期望。 解读: 1. 用人单位考虑:从公布的调查报告信息来看,这个报告似乎倾向于有影响力的高校毕业生。如,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报告显示77.3%用人单位还是认为就业者存在期望值过高的现象,我认为一方面跟就业者的“名校情结”有关,以为自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实际上是,“皇帝女儿”虽然好,但用人单位怕“娶”不起。因为“养媳妇”,不仅仅需要考虑钱,更需要考虑“新媳妇”与“婆婆与家人”相处共事的环境,即新进人员的个性与固有的企业文化凹凸差的比重。 2. 就业建议:一方面登陆用人单位网站或通过熟悉的朋友详细了解单位的特点和企业文化,根据自己的个性寻找适当的契合点;一方面要敢于谈必要或适当的待遇,“零工资”的想法固然是善意,但用人单位往往觉得更难办。 调查报告资料: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 解读: 1. 用人单位考虑: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这个数字没有明确说明什么意思。在实际就业成功率上,可能要比这个数字低数成。 2. 就业建议:找工作就像谈恋爱,“恋爱”就是“练爱”,一见钟情定终生,是幼稚的表现。刚毕业的学生,不妨多创造面试的“约会”机会,这样至少可以减少怯场、不自信的弱点,提高娴熟得体沟通的技能和技巧。 调查报告资料:截止到5月底,在对用人单位的访谈中,有27.3%(12个)受访者承认招聘时有性别倾向,而有72.7%(32个)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招聘时没有明确的性别倾向,但会考虑工作的性质和岗位要求来招收不同的性别。 解读: 1. 用人单位考虑:用人单位用人不考虑性别,那肯定是不实际的。 2. 就业建议:男性就业者多选择基础性、技术性和市场业务工作考虑,熟悉单位环境和市场环境,才是第一重要的,尤其是学管理和法律专业的,尤其要考虑性别的差异。女性就业者,建议一般不要太强调能力,而要在与人接触、言谈举止等方面下功夫。 调查报告资料:课题组依据16所大学所在的区域,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四个区间,调查结果显示,东部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西部和东北部高校则依次分别为47.88%、41.73%和43.39%。 1.用人单位考虑:一般而言,一方面经济活跃地区,新生的就业机会多,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市场化程度和效率比中、西和东北部高。 2. 就业建议:对有能力或想体验人生更多角度、多层面人生意义和价值的就业者,应当跳开熟人圈和地域圈的限制,去寻找全新的机会。学历只是证明接受过系统教育的标签,趁年轻身体棒,精力好,有冲劲的时候,多积累经历、游历和行业认识资历,是一生的财富。 调查报告资料:此次调查根据法学、管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历史学、农学、文学、医学和哲学等学科门类,调查结果显示,农学就业率最高,达到78.38%,而法学仅有37.85%;医学最低,仅为31.01%。而且通常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 解读: 1.用人单位考虑:(1)尽管法学专业的总体水平一直以来都不是很高,但并不说明法学专业本科教育没有市场,对于大多数用人单位专业的法律人才都是稀缺的。关键的是一方面学校课程结构和学教方式需要做很大的改进,法律人才在中国不是过剩,而是太少,少得可怜到已有法律人才根本就不足以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2)农学就业率最高,就业期望值低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场需求量,是卖方市场在起作用,其次是人的就业价值改变。 2. 就业建议:(2)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要大胆打破专业限制,选择不同的行业就业;(2)就业者选择农业、农村、农商甚至农民,将是大有作为的事业天地。 调查报告资料: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41.6%的学生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其中来自大城市的学生比例高达51.29%,而来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则重点依托学校的推荐,相应的比例都在四成以上。 1. 用人单位考虑: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并不成熟和完善,用人信息将在熟人圈里流转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存在。2. 就业建议:(1)作为大城市人选择人际关系在就业,是适当的;(2)自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就业者,只要您一毕业,就不是学生了,就是社会人。这个社会自一开始就不是公平的,没有熟人、亲戚和朋友帮忙,就是您所处的社会圈的社会实在,不要去抱怨,更不要去幻想。在此提2点建议:一是不要迷信学校的推荐,因为用人单位并非对您毕业的学校很了解或能在心理上认同;二是勇敢地选择人才市场的洗礼,因为市场就在您的心中,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 中国论坛文化研究院(www.3721con.com) 编辑:李晶
范文二: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大学生的就业的形势也是非常紧张。大学生掌握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他们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目前大学生的就业观进行特点分析,并提以对策及建议,希望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 职业价值观 特点分析 对策及建议
价值观一词如果放在职业生涯的选择方向问题上就应该称其为职业价值观,这是我们人对待我们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态度与信念,是我们人对于职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的呈现,或者也是我们在职场中所体现的一种价值的取向。从第一层到最高一层的顺序依次为职业理想、职业选择、职业评价、职业价值取向。拥有现实的职业理想是树立正确职业观的必然条件,我们首先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浩瀚的职业类型里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树立职业理想。然后在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进行职业选择,通过一步一步认真的抉择,最终确立正确的职业在某某公司的工作机会,找门路走后门的现象是对学生们对自己的不自信和不负责的表现!社会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当的现象?这需要政府部门的深思。我们当代的大学生除了洁身自好之外,更需要政府的价值观!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处在社会或职场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造成一部分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进而影响到未来就业:
(1)盲目的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不在意社会价值的存在。人生价值主要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我们作为一个个体,对我们周边的人或我们所处地方创造的价值和影响。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我们作为个体对我们自己的人生的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价值,自我价值的表现主要使体现在对于自己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满意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密切联系,又相互之间有区别,两者一起构成了人生价值。①当代大学生很多只是追求自我价值,忘记了社会价值,做任何的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的观念,做事情都是我行我素,没有为集体着想的观念,所以着重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2)注重金钱、物质利益,功利主义严重。很多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利益和物质的追求严重,在就业的问题上也深受影响,不衡量自身条件、不以学习或贡献的姿态,而盲目追求金钱或功利。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都想选择发达的地区,他们要选择工作环境舒适的工作,他们对职业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而感兴趣和关注的是工作带来的物质生活方面,如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②
(3)找私人关系,走后门 。这也是影响当代大学世界观、价值观的主要原因。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都是通过家里或亲友的一些关系而很快找到相对较好的工作,相关机构应该抑制这种不正之风。
当代应届毕业生的绝大多数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这些孩子中绝大部分都是在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他们几乎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一旦毕业即将工作却面临失业的问题,心里难免出现落差。而他们其中还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太好,家里的父母为了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生活,省吃俭用,等他们应该回报父母的时候竟然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凄凉场面。这种种的现象让他们情何以堪?金钱上已经不是什么智力投资,而是沉重的债务包袱。③
那什么是正确的就业观呢?第一,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现在社会中的大学生比比皆是,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百万人之多,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能拥有国家公务员这个“铁饭碗”的机会,难道这样就是职业生涯中的不幸吗?能够由这样的良机当然是幸运,如果没有得到这个“铁饭碗”我们也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继续寻求新的职业。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地。积极摆脱狭隘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能眼高手低、只想着赚了多少钱或做了什么样体面的工作,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我们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只有我们经历这些过程,才能逐步的走向成熟。在就业的道路上,难免四面碰壁。但如果当代的大学生能够摆正好自己的姿态,了解自己,了解当今的就业形势,相信他们眼前一定有不一样的景象!
第二,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实事求是,WOT分析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各是什么,而不应好高骛远,浮想联翩。不应该走各种的极端,把“**”的精神拿到职场中来。对大学生来说,要切实认识到从学生走向社会身份的转变,要知道你已经不是学生了,你是一个职场中的新人,需要学的东西很多,只有这样不断地暗示自己,才能更快更好地取得进步。④大学毕业踏入社会后,很多学生都心高气傲、自命不凡,利用好,是性格上魄力和勇敢的体现,可利用不好,难免心浮气躁,经不住考验。这就是所谓的一瓶不满半瓶摇的状态。所以,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还要不断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以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并熟练运用一两门技能,这样才有利于自己长期、全面的发展。
以目前形势来讲,要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只是单单靠大学生们转变就业观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个毋庸置疑的社会问题,只有通过社会,政府,家庭 ,还有大学生自己一起努力,我们才能走出一个属于中国人才的发展之路!
范文三: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1 我国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及现状
1.1 大学生就业背景
随着我国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且有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近3年来连遭打击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和中国教育体制和经济发展落后有关,更和当代大学生不合理的就业观念有着不可分的联系。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4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①
1.2 大学生就业形势及现状
从毕业大学生数量上看,201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估计会达到680万人左右,与前几年相比今后几年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将“有增无减”。②在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曾形容:2006年为全国大学生“就业的寒流”;2007年为大学生“就业的冬天”;2008年无疑是大学生“就业的雪灾”。2009年是雪灾过后的过渡年份,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③那么,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又用什么来形容呢?是地震,还是海啸?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就业率下降、就业渠道不畅、实践与理论缺乏紧密联系、就业观亟待改变等突出问题。
2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2.1 毕业生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
尽管就业形势很严峻,近年来我国各大高校不断扩招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在大家还沉浸在考大学越来越容易的喜悦中时,一个很客观的现实已摆在我们面前,快速增长的大学生数量直接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严重不平衡。④虽然政府也采取积极的措施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但是由于新增劳动力大量涌入市场,而企业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又是相对有限的,这就导致了更多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种客观存在的人才供需矛盾使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更加困难。
2.2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工作能力存在问题
许多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够准确,就业观念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大城市的吸引力”,他们都在找工作时对自己有一个初步的定位,工作地点必须是大城市,薪资待遇要理想等等成为他们就业过程中无形的障碍。许多毕业生只看到了大城市的机会,而没有发现中小城市的发展潜力,不能转变就业观念让自己灵活就业。大学生工作能力是他们求职面试及处理工作的基本技能。⑤用人单位表示,部分学生在求职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衣着打扮不合时宜,在自我介绍时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说话不清晰不利索,综合能力有待提高,不能给用人单位留下很好的印象。这样即使有理想的工作机会也是可望而不可及,同时有些大学生为了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而造假证,使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丧失信心,从而使当前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3 国企、事业单位改革减少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在短短的几年中,许多能够安置大批劳动力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因为效益不佳或生产安全方面存在问题被关、停、并、转,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⑥也有一些用人单位体制机制不健全,部门划分不具体,缺少一套完善的职业准入制度,甚至回避引进新的人才,使大学生进入这些单位的难度更大了。
3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3.1 政府应高度重视,强化就业服务职能
落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巨大而艰巨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还要加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⑦首先,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政府应建立起科学的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其次,为保证人才市场毕业生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拓宽就业渠道,健全就业服务机制和高校的就业责任制。第三,政府应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的方针,切实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方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大对一些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使这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政府要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培养他们创业的意识使他们把握好正确的方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注意保护毕业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高校创新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基地,肩负着重要责任,因此应面向社会和市场办学,深化教学改革。⑧根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科学进行专业设置。调整学科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加大对紧缺人才所要求专业的招生数量。高校要认真统计并分析近几年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对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不断提高这些专业的人才质量。
3.3 大学生应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讲,就业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增加就业知识,转变观念,提升就业能力,需要大学生正确处理择业中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合理地调整择业心态。每一名毕业生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第一要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定向调整对自己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和人际技能。第二要进行择业心态的自我调整。大学生要学会客观地认识社会,真实地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社会需求明确自己的就业定位,必要时甘愿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抹上重要一笔,为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第三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当前用人单位价值取向不断变化,用人标准也不断提高,大学生仅仅成绩优秀或能力出众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大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等也是企业招聘时重要的考核方面。这要求大学生要在生活和学习中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我们相信通过政府、高校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大学生的就业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注释
① 黄敬宝.提高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52-53.
② 俞锋.培养经济理性思维: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06(5):76-77.
③ 夏阳.浅析大学生的就业能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5):105-106.
④ 詹明萍.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浅析及对策[J].保山师专学报,2006.25(1):81-82.
⑤ 汪宏伟.试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与对策[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11):110-111.
⑥ 郑雨兰,严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125.
⑦ 万茗,刘淑英.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5):68-69.
⑧ 吕仓福.大学生就业与深化体制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09(6):58-59.
范文四:论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摘 要: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介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找到了通过市场来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市场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毕业生,应该是宝贵的人力资本,能够为民族和社会创造出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然而现在,他们许多人竟然会找不到工作,甚至连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它正在演化成为困扰我们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1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和组成部分,而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无论从数据统计还是从实际状况来看,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大学生毛入学率仅15%左右,而美国为82%,日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均在50%以上,韩国、印度、菲律宾也在30%左右。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
1.1 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
我认为,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计划经济下,大学毕业生全部由国家“统包统配”,而在市场经济下,国家不再对毕业生统一分配工作了,每年有数百万大学毕业生涌向社会,走上就业市场化之路,即大学毕业生由人才市场、就业市场来调节、配置就业。但人们的思想认识及就业市场却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由此产生了三大矛盾:
一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人才市场尚不完善之间的矛盾。我国正处在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人才市场的建立还比较滞后,对毕业生的包分配取消了,但毕业生就业市场尚未建立或很不健全,很不完善,存在着信息不灵,供需渠道不畅,常常是“用人单位不知何处觅人才,毕业生不知哪些单位要人才”。每年数十次的供需见面会像赶庙会一样,拥挤不堪,成功率不高。
二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教育改革滞后之间的矛盾。教育具有滞后效应,从招生到就业至少相隔4-5年,可学校的招生、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基本上仍然按计划体制的模式运作,没有从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加上一些地区和学校又盲目招生、盲目设置专业等问题,以致毕业生就业时供需失衡,专业结构失衡。
三是大学生就业的市场化与大学生落后的就业观之间的矛盾。就业市场化意味着各类人才要主动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要遵循人才市场的规律,然而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没有转变,他们不是立足于选择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而是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挤在大城市、大企业。很多人缺乏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积极创业的观念,仍然等待学校来安排工作,等待用人单位来招聘。
1.2 成才观的片面性
从观念来看,在成才观上,认为学生考上大学才算也就算成才。这在认识上违背了客观现实。带有很强的片面性。学生的天赋是千差万别的,有人适合于考大学成为研究型高层次人才,有人则适合于读技校成为一线的技术人才,有的人
有艺术天分,有的则是运动天才。另外,社会的需要也是多种多样的,既需要科学家,也需要技术工人,既需要艺术家,也需要运动员。于是,从总体上看,我们每个人只要做适合于自己的事业就能得到较好地发展,也就是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
人才的准确概念应当是能适应社会需要,自食其力,人格健全,能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人。而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难以达到这一要求。这样说来,没有考上大学的不见得就不是人才,而考上大学也不见得就是人才。换言之,考上大学既不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而我们主流观念则是考上大学不仅是才算成才,而且是就算成才。考上大学完全成了成才的充分必要条件。正是由于这一错误认识,我们的社会及其家庭才一不顾及孩子的具体特点,二不考虑社会的客观需要,都要求学生争取考大学、考重点大学、读研究生以至博士等。殊不知,这样的后果是:一方面,大量的学生学的是他们不喜欢不擅长的领域,学无所成,出来难于找到工作;又由于他们认为文凭越高就越容易找到工作,于是,本科毕业后又去考研究生以至博士,如此以来,真正适合于自身发展的知识和技能并没有学到,又由于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富、时间,他们对未来职业及薪水的期望就会更高,这就必然地造成人才的性能不高,价格不低,在人才市场上便没有竞争能力,也就更难于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社会经济需要的大量一线工作人才却无处可寻。
2 通过市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呢?我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出路不是找市长,而是找市场。
2.1 社会要完善就业市场
社会要完善就业市场,要建立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多渠道的人才市场:教育部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人事部门的人才市场、劳动部门的人才市场,以及各中介机构举办的不同层次和规模的招聘会、供需见面会。各类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都要有大学生的就业信息,设立大学生就业专门窗口和大学生人才库,设立用人单位的信息网,便于双向选择;还应建立和完善省市级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和就业网络,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高速的特点进行网上供需见面。
2.2大学要适应就业市场
大学毕业生是高等学校产出的主要“教育产品”,从学校招生时就要考虑这些“产品”必须有出路,必须适应市场需要,切实改变“重招生轻就业、重培养轻使用”的问题。学校要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培养模式,即早与用人单位联系沟通,与用人单位共同培养人才;要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和毕业生信息系统,与人才市场联网,向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广泛的就业信息。还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教育。
2.3 大学生要走进就业市场
要改变陈旧思维,在知识、能力、素质、观念等各方面努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努力增强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要利用见习、实习、社会考察、社会实践等机会主动与用人单位接触。毕业生要瞄准人才大市场,不要只盯住市场的一角,而丢掉广阔的市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中西部地区等都是择业的好地方。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待遇、享乐。
范文五: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浅谈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
摘 要:随着我国三十多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全面走向了大众化,毕业生数量的逐渐增多,加上全球经济依旧不景气,大学生们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大学毕业后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就业;形势;大学生;方向;对策
据智联招聘发布的一项针对1.3万名应届生的调查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3月初,为了寻求一份好工作,参与点差的应届毕业生平均每人要投出28.1份简历,甚至有22%的毕业生投递简历数高达50份.
早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中,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曾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10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1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然而时至今日, 201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2014年有毕业生727万,加上去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2014届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 大学生就业难既有自身原因同时还存在着社会等复杂的原因,这些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的社会现象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大学生就业之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过去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有着较高的心理期望值,较高的心态,求高薪、求舒适的心态在大学生中比较普遍。这样就造成很多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就业观偏差,一味蜂拥沿海、沪京津地区,导致就业人数集中竞争大。东部沿海的岗位往往让应聘者趋之若鹜,而西北地区有些条件优厚的工作却无人问津。一方面,东部惊呼人才过剩,大学生预期薪酬屡屡跌破底线,甚至有人主动提出零薪上岗;另一方面,西部大开发急缺人才,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也引不来金凤凰。许多大学生先入为主的认为,西部就是荒漠戈壁、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去那里扎根意味着纯粹的奉献,难以实现个人的发展。事实上,那里不但有希望的绿洲、丰富的资源,更有供大学生施展抱负的大舞台。这里不是苦行僧的炼狱,很多时候它更适合发挥自己的才干。因此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应该通过制定自己的职业计划来了解自己,也包括了解他人和了解社会。通过实践,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全面的了解 。大学生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技能清单,了解这些技能与自己的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 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以后在社会中立足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过时的就业观念就会导致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存在依赖和盲目乐观的心理,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竞争意识缺乏,对择业缺乏充分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准备。并且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全面实施,大学生数量的上升使得这个群体的质量受到相应的影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尤其针对刚毕业的学生来说,同一个学校的同一专业的不同学生由于个人家庭出生的背景,受教育的背景以及个体性格与资质差异等各方面相关因素的影响,尽管都在相同的环境、相同条件下接受相同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但对于受教育者而言,个体的差异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二、巨大的社会压力
由于市场上出现的大量的人力资源,使得用人单位将用人标准提的越来越高,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储备和吸收更多的人才本来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有些企业并没有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仅仅是一味地追求高学历,厚经验。本来专科生可以做的工作要求本科学历,而本科生可以做的工作要求硕士学历,这些都导致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严重的挫伤了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很多用人单位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能及时置换冗员。很多单位在招聘时特别看重工作经验,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工作经验是需要在工作中产生的,对于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如果用人单位动辄要求几年以上工作经验,不给他们得到经验的机会,他们何时才能拥有用人单位所需要的经验呢.在2013年5月16日,我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就已经指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从深入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大力促进就业公平、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领导等。
三、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三个要素
第一,就是大学生本身对自己工作的定位.部分大学生好高骛远,对自己的定位有很大偏差, ****在天津考察时关于这点曾说过,当代大学生应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要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的岗卫生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广阔的天地,只要我们定位好,认识清楚自己的方向,总能在青春里散发出自己的异彩.第二,就是就业竞争力.面对当前社会如此严峻的就业压力,当代大学生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加强自身素质,只要有能力,总会有你想要的职位在等着你.第三点就是心态.俗话说,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话糙理不糙,很多大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不过硬,虽然专业水平很高,但不能将自己很好的展示出来,胆怯,不自信等情绪在应聘时成为大忌.所以说,除了掌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能力,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的自我锻炼与加强,培养出良好的心态.把握好这三点要素,求职的概率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智武. 提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教学实效的思考 [J].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4)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