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小学生心理团体游戏工作总结
心理团体游戏工作总结
转眼间,由校德育处安排的心理团体游戏课程,我参与实践教学并完成了六次课程,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合理的活动安排
每次课的三个环节,热身,互动,总结和分享的安排要合理。热身活动要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动起来,一两分钟内完成;互动活动要尽量让班级的学生全部动起来,亲身体验,游戏的时间要二十分钟左右;总结和分享让每个小团队都有人说说自己的活动感想,十五分钟左右,尽量让学生多说。
2.把握好上课的节奏
老师要想把握好上课的节奏就要充分的思考好课堂中语言的节奏,语言的节奏包括语速和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要做到“该快时快该慢时慢”,讲课时一些陈述性的内容要快,一些需要思考的内容就要慢,放慢速度让学生进行思考。语调的抑扬顿挫也很重要,一个人说话时给人的印象,肢体动作占55%,语调占38%,内容只占7%。所以上课时要掌握好语调,教师的语调如果单一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真正懂得学生的老师会在课堂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语调,如提问时语调上升,引发学生思考时语调要高亢,布置任务时语调要平稳等等。注重语速和语调才能给学生一个七律齐放、八音和谐、丰富多彩的课堂。把握好节奏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的进行思考。做到课堂中有事可做。
3、课堂中少些惩罚多些正强化
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惩罚对于消除行为来说并不一定十分有效。惩罚是指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斯金纳通过实验表明当厌恶刺激停止以后,原先建立的反应仍会逐渐恢复,所以惩罚只能暂时的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因此惩罚的运用需谨慎,惩罚式的教育方法对于学生用处不大。斯金纳还提出正强化这一概念,并通过实验证明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并得到了正强化物,那么这一反应在今后发生的概率便增加。现代教学中更多的老师将这一理论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如老师对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考试成绩上升较大的学生进行奖励等等。现代老师应在谨慎运用惩罚的基础上,将惩罚一种不良行为
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课堂中多关注学生的一些积极行为,尽量的少惩罚或者不关注学生的不好行为,就会给学生一个正向的引导,使学生明白表现好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和认同,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的跟着老师走。学生是夸出来的,大声夸奖,悄悄批评,学生会更明白老师的苦心,更加喜欢你的课堂。
4、把爱带进课堂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教师要学会爱学生,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要观察学生的细小变化,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关注,上课之前的一句问候,一个关心的动作,课堂上的一个关注,都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敢于在课堂上进行发言。相反过于严厉的老师,会给学生很强的距离感,让学生不敢主动的接近,学生就不能敞开心扉和老师进行交流,课堂中自然变为被动的学习者。总之爱学生并不难,对每一个学生微笑,和每一个学生交流,给每一个学生机会,和每一学生成为朋友,他就会在你的课堂中如鱼得水,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心理辅导活动课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互动环节的游戏怎样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还需设想,总结环节的分享有时不够深刻,时间较紧,也需调节改观。当下在每一年每一轮的教学中都在积极探索并改进,力求能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中既能快乐获得调节,又能有所收获与思考感悟则是较为有效的课堂模式。
范文二:解决小学生自私的团体心理辅导游戏
解决小学生自私的团体心理辅导游戏 具体内容: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小学生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小学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开朗、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立、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结合我市几年来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科学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有效地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根据小学教学内在机制和小学生自身发展特点来构筑和优化育人环境。
一、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必然可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班主任,同时又是中队辅导员,每日每时把握着学生的思想脉搏,也同样经常关注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以班主任为主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使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成为一种“三合一”的教育、从而构建成为一种结合课程教学的渗透,结合斑级日常工作和活动,结合全面和个别育人教育的交互,而形成较为完善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操作系统。
这种操作系统所体现的主要功效有:
1.融入班集体建设
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引导全体学生,以形成班集体共同奋斗目标来发展学生个性心理:这种共同的奋斗目标,旨在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凝聚,提升优良的道德情操,倡导良好的班级风气和弘扬健康向上的
精神风貌。因为良好的班集体建设,能美化集体生活,能振奋全体学生,能使集体像熔炉一样,对全班每个学生起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
2.丰富班级活动
有活动,才有生气、才有活力、才有发展。把心理辅导渗透于班级活动,既是班级活动的创新和发展,又使辅导质量得到提高。寓心理健康教育于班级活动之中,学生能在丰富多彩愉悦舒心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心理践行和发展,而且这是一种比较自然、比较完美的践行和发展。
3.发展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和相互交往的主要空间,充分利用这个空间,积极营造和发展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发挥十分重要的陶冶、濡化的隐性教育功能。班级文化的发展要充分张扬班级中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慧和力量。
4.优化班级管理
优化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着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通过班级管理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就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尽可能少地约束人、限制人和压抑人。优化班级管理要在实施民主管理中发展民主意识;要在自我管理中发展学生自主;要在情意管理中发展学生情意;要在有形管理中发展无形管理。
5.构建班级教育合力
班级不是封闭的,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心理、道德和文化素质都是
在班内班外、校内校外、有意无意、有形无形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发展的,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利用班内外校内外,包括家庭和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都来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班主任构建整合一致的班级教育合力进行心理辅导,有赖于班主任自身的智慧和技巧。
6.建设良好班风
班风是一个班级稳定的、整体的、特色的集体风气。班风需要靠班级中大多数学生为基础的思想、品德、作风来形成、,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来形成。而一经形成,可以对班级中的每一个人产生较为积极、稳固、健康、向上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是内在的、无形的、激活的。建设良好的班风可以为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创设出一种美好的时空,唤发出一种蓬蓬勃勃的力量。
二、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多元的,其中校园文化的阵地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的物化工程。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首先要打造基础性工程。这种基础性工程,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原有的一些设施,也可以不断地开发出新的活动阵地,如:
1.让校园内的墙壁、橱窗、黑板、园落成为“不说话的心理辅导老师”。
2.随着学校的园林化发展步伐,不断创建出“开心园”、“舒心廊”、“交心亭”、“谈心室”等等。
3.在校园内形成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的“一条龙”服务: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网站);—心语导播(红领巾广播、红领巾小电视台、校园网)——心语小屋(心理辅导室、心理测量室)。
在这些阵地的建设中,“开心园”、“心语小屋”等要真正具有“快乐小屋”的功能,让希望获得心理帮助的学生从中感悟愉悦,体验愉悦,释放烦恼,消除烦恼;从中获得欢乐的自助、互助和他助。“心理热线”要不断延伸、畅通,成为“宽带网”,它由师生双方或班主任――学生――家长三方建起连心的纽带,通过“心理联系卡”、家庭走访、家长来校、师生通信、电话、上网联络、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双方或三方、个别或集体相结合的局部性和个别性心理教育与沟通。“心理热线”较偏重于保守秘密、尊重隐私、尊重人格。也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一致,有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让“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种“主体性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样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要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新颖的丰富的“校园文化”,就要充分让学生畅心地生活在这一文化天地之中。在实践中,许多学校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活动。
1.心理教育活动课
心理教育活动课是在班主任组织下,全班师生共同参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交互、联动的活动。活动课可以利用班会团队活动课、科技文体活动课等活动课时进行,也可以利用周会、晨
会进行,有条件的可以纳入校本课程建设。根据需要可以安排在室内外、校内外进行。活动课体现主体性、实践性、系统性、组织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通过游戏、讨论、辨析、观察、演讲、表演、小品、训练、检测等方式方法,旨在发展和提高学生心理品质,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活动课有明确的目标,有精心的准备,有确定的内容,有具体的步骤,有恰当的技巧。心理活动方案的设计要根据小学生实际、班级实际、发展趋向、防范要求等作认真细致的处理。
2.心语沙龙
心语沙龙类似于少心理活动课,相比较它参加人数要少,一般8~12人左右。活动形式更显简约、宽松和灵活,活动时间一般利用课外、晚间或双休日进行。场地选择也十分自由,包括在师生家中。活动的主题也较为集中,参与的对象则较为专一,如班主任或按班级、团队干部,或单亲家庭学生,或贫困生,或存有某向类心理困扰的学生,针对一个目标组织一次沙龙活动。心语沙龙更重于心灵沟通,情感体验,更重于加深理解,求取共识。
3.心育小报
心育小报可以是小学生自办的“手抄报”,班级中可以有一份或多份,也可以在班级墙报、黑板报中开辟出专栏。心育小报由学生自编自办,旨在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内心世界,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学生心理问题的探讨。班级心育小报可以“走出”班级,与其他班级交流,与学校的广播、小电视台相结合,充实校园媒体、校园文化内容。作为“心育小报”的“双胞胎”,还可办出“心理画报”和“心
理漫画”,借助美术表现、欣赏的功能,提高心育效应。
4.心育雏鹰行动
雏鹰行动是少先队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心育雏鹰行动是在此基础上,侧重在小学生中开展如品德践行,社会实践、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让学生在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相互学习中,心心相印,共同进步。
5.心理小剧
心理小剧包括心理儿童剧、心理小品、心理故事会、心理训练操等等。心理小剧的素材来自学生,心理小剧的写、编、演、看、评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要发挥支持、帮助、辅导、组织等作用。同时,还可以或教师参与其中,与学生一起活动,或由教师演学生看。这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表演形成更具寓“教”于乐的作用。
6.“心语日记”
结合小学生写日记、周记,鼓励学生记“心语日记”(周记)。“心语日记”有学生心理宣泄和排解,有心理认知和感悟;是能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镜子”,也是能显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窗口”,还能成为学生健康进步的“阶梯”。班主班老师通过浏览学生“心语日记”(以学生主动愿意提供为前提),能搭通学生的“脉搏”,开展对话,交流思想情感。
7.“心语赠言”
“心语赠言”是班主任主动向学生作心理冲击。班主任的“心语赠言”可出现在学生的作业练习本的改评批语中;可出现在“学生素
质报告单”的操行评语里;可出现在“家校联系卡”内;也可以是老师专门设置的“心语赠言”卡(由老师自制成的卡更佳)。“心语赠言”要抓住时机,如学生表扬获奖时、困难受挫折时、心烦苦恼时、学生生日、毕业升学时等等。要选准火候,把握温度;要击中要害,引发震动。“心语赠言”要重情感重文采重形式,可以是诗歌、名言,可以是书法、绘画.可以是工艺小制作,总之,是能以“美”和“爱”来激活学生,在心灵深处迸发出璀璨的火花,成为学生渴望获取的“珍藏品”。
“校园文化”建设,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是无止境的,尤其是“软件开发”凝聚着教师的创新和智慧,同样,蕴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园文化”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是开发者、建设者和创造者。
金山镇中心小学 高建
2012年9月6日
范文三:市七小学生团体心理游戏案例记录表
市七小学生团体心理游戏案例记录表
时 间 2011 年 11 月 11 日 地 王月萍 点 “温馨家园” 辅导老师 参加人员: 三年级一班: 三年级三班: 游戏题目:搭积木 活动目的: 1、 2、 通过“搭积木”游戏,培养学生长时间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初步了解未来社会是一个团结协作的社会, 不会合作不能适应社会生活。 3、 使学生初步了解“万事都要从头开始”和“打好基础”的道理。 三年级二班: 三年级四班: 辅助老师
活动所用时间:30-40 分钟 活动程序: 1、 2、 3、 4、 5、 成员进行自我介绍。 老师讲解本次游戏要求。 开始合作搭建积木,教师从旁适时指导、点拨。 欣赏作品,评价同伴。 交谈:从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或有哪些收获?或对自 己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何帮助? 6、 教师小结,揭示游戏目的,使学生明确今后目标。
注意事项: 1、 2、 3、 4、 活动开始前要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自由分组。 教师在活动前要讲清合作的要求,避免发生矛盾。 游戏过程中,教师尽量不参与,只作为旁观者进行观察。 活动结束的欣赏、评价环节不能缺失,这是提高学生自信心的 过程,重点引导大家找优点、表扬同伴,从而感受到合作的愉 快。 5、 活动结束时的交谈,教师尽量创设轻松的气氛,让学生自由交 流,切不能以教师的讲述代替学生的感受。 学生感言: 三一班:
三二班:
三三班:
三四班:
活动点评:
范文四:小学生团体游戏
小学生团体游戏游戏一:棒打薄情郎游戏目的:促进大家彼此熟悉了解,一般适合在正式活动开始前进行。道具:报纸一张。游戏过程:(1)填画胸卡:自己命名,成员之间接触交流,建立信任。挑选自己一个昵称,你最喜欢别人称呼你的名字,填写在胸卡上,并和其他同学交流一下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昵称?(2)棒打薄情郎:成员了解和记住彼此的名字,促进了解。围圈就座,选一人手执报纸卷成的“棒子”,指导者喊出一位成员的昵称,被叫者左右两侧的成员要马上站起来,否则由被叫者给与当头一棒,“棒打薄情郎”,反复做,直到大家熟悉彼此的名字。游戏二:同心协力一、游戏目的:(1)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2)增强团队成员的归属感(3)激发学员的奋斗精神二、参与人数:5人以上一组为佳时间:5~10分钟道具:无场地:空地三、游戏规则和程序1.将学员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在5人以上为佳。2.每组先派出两名学员,背靠背坐在地上。3.两人双臂相互交叉,合力使双方一同站起。4.以此类推,每组每次增加一人,如果尝试失败需再来一次,直到成功才可再加一人。5.培训者在旁观看,选出人数最多且用时最少的一组为优胜。四、相关讨论1.你能仅靠一个人的力量就完成起立的动作吗?2.如果参加游戏的队员能够保持动作协调一致,这个任务是不是更容易完成?为什么?3.你们是否想过一些办法来保证队员之间动作协调一致?游戏三:大树与松鼠一、游戏目的:锻炼同学们的灵活应变能力二、适合人数:10人以上材料及场地:无适用对象:所有学员时间:5-10分钟三、操作程序1、事先分组,三人一组。二人扮大树,面对对方,伸出双手搭成一个圆圈;一人扮松鼠,并站在圆圈中间;培训师或其它没成对的学员担任临时人员。2、培训师喊“松鼠”,大树不动,扮演“松鼠”的人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选择其他的大树;培训师或临时人员就临时扮演松鼠并插到大树当中,落单的人应表演节目。3、培训师喊“大树”,松鼠不动,扮演“大树”的人就必须离开原先的同伴重新组合成一对大树,并圈住松鼠,培训师或临时人员就应临时扮演大树,落单的人应表演节目。4、培训师喊“地震”,扮演大树和松鼠的人全部打散并重新组合,扮演大树的人也可扮演松鼠,松鼠也可扮演大树,培训师或插其他没成对的人亦插入队伍当中,落单的人表演节目。游戏四:盲人拾物一、游戏目的:培养人与人之间的信心。二、游戏程序:1、首先以二人为一组,其中一人(A)蒙上眼晴,而另外一人(B)则要背向主持人,而主持人就要拋出一件物品(如一串锁匙)。2A 的任务是要拾回该物,B 的任务则是对 A 作出提示,而这些提示只能够是 觉到不安,你的举止动作会不会反映出这一点?第二轮中呢?(2)在游戏的过程中,你对于别人要传染给你不安的预期,导致你真的开始不安,同样你 想让别人对你微笑促使你接受和给予微笑。同样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你是否会遇到这 种事情?(3)在一个团队里面,某个人的情绪是否会影响到其他人,是否会影响到团队的工作效率 ?为了防止被别人的负面情绪所影响,你需要做什么?五、总结1.科学实验证明,当妈妈的表情呈现出痛苦的样子的时候,大多数的婴儿都会变得不安 ,进而哇哇大哭。就如在实验中所指出的人的情绪是会传染的。2.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长年的保持一张扑克脸,很容易在办公室里面形成一种郁闷、 压抑的气压,从而不利于员工的正常发挥,影响公司的业绩。对于一个雇员来说,长期的阴 沉情绪会让别人对你敬而远之,包括你的上级和你的升迁机会,所以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 ,时常以一个轻松快乐的面孔对人,对于职场中人是至关重要的。3.经常去一些快乐的地方,舒缓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你会发现微笑其实很简单。游戏六:优点轰炸一、游戏目的:增强自信、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二、游戏程序:准备活动:先拿出一张白纸,有3-5分钟在纸上随便写下二十个句子,句子的格式是:“我是谁?”然后分组,七个人为一组,每一组的成员围坐在临时拼成的大方桌周围,等待游戏开始。在这个游戏里使用了一种方法:头脑风暴。游戏过程:1在游戏开始前先选定一个写字比较快的秘书,然后选定第一个轰炸的对象,暂且定名为A同学,游戏正式开始。2、然后A同学先向其他成员朗读他写的二十个句子“我是谁”,等读完后,其余成员要接连不断的向A同学抛出无数的子弹:他的优点,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向A同学大约轰炸3-5分钟,然后按特定的顺序接着轰炸下一个同学,直至所以的同学都被炸到。三、游戏的解释:这样单调的叙述或许使游戏显的乏然无趣,但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却是很热闹很激烈的。毕竟,无论从哪方面讲人都是有或多或少的虚荣心的,总想听到好的一面,这个游戏理所当然的满足了所有同学的需要。但游戏的目的并不是这样单纯。 游戏的开始先要写下二十个句子“我是谁”,听起来或许很容易,的确如此,在写前五个句子的时候的确很容易,但写的越来越多时,似乎越困难了。这其实就是一个自己认识自己、自己评价自己的过程,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要做到全面、合理的认识自己是不可能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在利用时间限制,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给自己做一个最直接、最客观的描述。因为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学生是不可能进入深层意识深刻的考虑这个问题的,而是把最先浮现在脑海里的答案写下来,大部分是无意识的内容,这些无意识的内容正反映了这个人最本质的一面。 接下来是其余同学的优点炮弹,这正是别人评价自己的过程。俗语说他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要通过别人眼里的自己来改变自己、改善自己。别人的优点轰炸或许让自己看到了自己从没发现的优点,可以增强自信心,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而对别人轰炸的过程正是发现别人优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一个缺点也不能说,只说优点,这与人往往先发现他人的缺点是不相符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用美的眼光,用发现的眼光看待别人。在游戏的过程中就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四、总结:归根结底这个游戏就是一个自我发现和他人发现的增强自信、融洽人际关系、增强同学友谊的小游戏。在大学的时候做或许有点不太合适宜了,效果不是很明显。我觉得最佳的年龄段应该是中学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活动中心开始从家庭转向学校,正处于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时期,正急切的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认可,而且同辈群体对其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这样的游戏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得到别人肯定的舞台,满足了他们的需要。游戏七:成长三部曲一、游戏目的:体验生活中的挫折、进步等,培养自己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二、游戏规则:首先每个人都是鸡蛋,抱成团蹲在地上,与同类进行猜拳,如果赢了,就进化成小鸡;变成小鸡后再与小鸡猜拳,如果赢了,就进化成大鸡;成为大鸡如果再赢了,你就成熟了。反之,如果输了,就退化成鸡蛋。以此类推,直到成功变成大大鸡为止。我们听了老师的介绍,感到很有趣,都跃跃欲试,盼着游戏快点开始。三、参加者感言:游戏开始了,鸡蛋们都围在中间,跟另一个鸡蛋进行猜拳。我开始是一帆风顺的,但当我进化成大鸡时,我有点骄傲了,看看周围能站起来的大鸡,“哈哈,我真是太顺利了!”一会儿就变成打击了,原来变大鸡这么容易,那变大大鸡岂不是更简单?”这时,我就有点骄傲了,便胡乱地猜拳了,就因为这样,我就开始不断退化,退化成了小鸡,退化成了鸡蛋。但我心中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经历失败,我一定会成为一只大大鸡,一直经历失败后成功的大大鸡。感悟:我觉得在我们的成长路上,会遇到一些挫折,这些挫折就好比一级一级的台阶,你克服了这些挫折,就犹如在人生的道路上更进一级台阶。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范文五:小学生团体游戏
小学生心理游戏
进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探索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育途径。
一、了解小学生——探索小学健康教育途径的基础
要想找到好的心理教育途径,就得了解两点:小学生了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只有了解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做到有针对性。而小学生这个特定的年龄阶段的孩子,又有他们自身的心理特征,这便是我们选择教育途径的科学依据。
1(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据有关调查表明,当前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较高。有人调查了1782名中小学生,其中有心理问题的比例为35.31,,有明显问题的占16.72,。如此高的比例说明,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小学生到底有哪些心理问题呢?我认为主要有:
(1)学习障碍。表现为:没有学习兴趣和责任感,对学习感到无能为力,有
厌学情绪。
(2)交往障碍。表现为:自我封闭,不关心别人,不合群;经常和同伴闹矛盾,喜欢以武力解决问题。
(3)自我意识障碍。表现为:自卑,不能正确看待别人的评价,过于敏感。
2(学生的心理特征。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注意力有强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感情色彩,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
3(设计心理游戏遵循的原则。
(1)心理需要的原则。
小学生的心理需要是设计心理游戏的前提。他们有许多心理需要:渴望被别人赞扬,渴望与人交往,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等等。当儿童的心理遇到困扰时,他们会有解决困扰的需要。在设计心理游戏时,就要尊重和考虑他们的需要。
(2)心理安全的原则。
要求儿童把心理的困扰倾诉给大家,寻求大家的帮助,让他有心理安全感,所以,老师在设计心理游戏时,要从环境的布置、形式的选择、结果的处理等方面妥善考虑。
(3)心理发展的原则。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扰有些是类似的,有些却有很大的不同,儿童的心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有些心理游戏适合低年级学生,却未必适合高年级学生。因此,设计者要根据年龄的特征,有针对性地设计和选择适合的心理游戏。
二、心理游戏——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途径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寻找一种适合他们的教育形式是提高心理健康教
育效率的关键。教育家克鲁普斯卡说:“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这启发我们: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何不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同时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将之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上呢?
1(游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心理游戏。
虽然游戏可以让人快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游戏都有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作
心理游戏。所谓心理游用。要想达到教育的目的,需要精心地设计一种游戏——
戏,就是把游戏的形式和心理教育的目标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整体,让小学生在游戏的快乐里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从而恢复他们健康心理的自然状态。
许多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一个是有趣的游戏,一个是严肃的教育目标,如何水乳交融、不留痕迹呢?这就需要教育者的精心安排。要设计好心理游戏,首先要求教育者把学生装在心里,用学生的感官去感觉,用学生的心灵去思考;其次要求教育者了解学生中存在哪些心理问题;最后教育者还要了解一些心理知识。
2(几种心理游戏。
(1)我来夸夸你。
规则:一个同学站在讲台前,虚心地听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语言或一些独特的方式对其进行夸奖、赞赏。要求多讲优点,略提希望。
目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渴望被肯定是人类基本的需要。这个游戏,可
以提高自卑的同学的自信心,也可以让大家体验到被肯定的满足感。?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冷漠,不会欣赏别人,也是学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这个游戏可以让大家学会赞赏别人,进而学习别人的优点。
(2)猜猜30秒。
规则:学生安静地坐在位置上,闭上眼睛,耐心地等待,自己估计到30
秒时睁开眼睛并举手,看谁猜得最接近30秒。
目的: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内容的丰富,现在的小学生缺乏耐心,
这也是导致他们在学习上浮光掠影的一个原因。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学生的耐
心。
(3)击鼓传花。
规则:?游戏前回想一件快乐或者伤心的事情,并能描述当时的心情。
?听鼓声传花,鼓声停后花在谁手中,就请谁讲一件生活中碰到的伤心或快
乐的事。?如果谁有需要大家帮助的事,可以抓住花不放。
目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情绪是一种能量,有积蓄性,积蓄到一定程度
就会爆发。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把心中不快乐的事情倾诉出来,就可以把这种
情绪发泄出来。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朋友,你将得到两份
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个游戏给
了学生一个诉说快乐、倾吐忧愁的机会,即得到两份快乐、分掉一半忧愁的
机会。
(4)角色扮演。
规则:根据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创设一个矛盾情境,让学生扮演矛盾的双方;然后,让他们互换一角色表演。
目的:小学生遇到事情总是本能地从自己的角度去想问题,不会替别人着想,因此常常引起矛盾纠纷。这个游戏旨在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意识,认识到矛盾冲突的原因,养成与别人友好相处的良好习惯。
(5)勇于承担责任
规则:学生相隔一臂站成几排(视人数而定),我喊一时,向右转;喊二时,向左转;喊三时,向后转;喊四时,向前跨一步;喊五时,不动。当有人做错时,做错的人要走出队列、站到大家面前先鞠一躬,举起右手高声说:“对不起,我错了~”
做几个回合后,提问:这个游戏说明什么问题,
目的:面对错误时,大多数情况是没人承认自己犯了错误;少数情况是有人认为自己错了,但没有勇气承认,因为很难克服心理障碍;极少数情况有人站出来承认自己错了。此游戏便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犯错误不可怕,并勇于承担责任,为自己负责。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小学生心理团体游戏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