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生活是海洋,绚丽多彩,五彩斑斓。但偶尔也会荡出涟猗,溅起浪花。
书上得来终觉浅
书上常有写母爱的文章,他们赞扬母爱,可我却没有什么感觉,直到--
一天放学,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回家,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母亲,过几天班上有演讲比赛,奖品是《鲁滨逊漂流记》。母亲听了没什么表情,只是叫我快去吃饭。
从小我就听说了这本书,只是一直没买。这下这么好的机会,还不努力争取?在我的努力下,我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慕名已久的《鲁滨逊漂流记》。回到家我马上告诉了母亲。母亲露出了笑容,也送我一个礼物。我打开一看,不禁一怔,也是一本《鲁滨逊漂流记》。母亲明白了什么似的说:“我怕你得不到太失望……”我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心酸,紧紧地抱着这两本代表荣誉和母爱的书。
哦,生活的浪花是温暖的。
人有悲欢离合
不经意间,那张照片又被我翻了出来,使我想起了她--林艳丽,一件件往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每日,她与我同进同出,形影不离,不分彼此。我们共商“国事家事天下事”,我们共讨问题难题计算题,我们共谈笑话闲话是非话。
好景不长。短短的一年之后,她告诉我她要走了,回她老家--西安读书。幼稚的我天真的说:“西安,是有那美丽的大呀,那你能常乘大雁回来吗?”她终于笑了,不过随之而来的是更加黯淡失色的神色,无精打采远去的身影……
哦,生活的浪花是难舍的。
粉身碎骨浑不怕
“呤呤……”“哎,又要上体育课了……”“今天又不知道要受什么地狱式的训练了。”
在同学们的抱怨声与上课铃声中,又一节体育课开始了。老师来了也带来了“恶梦”般的消息,今天测验800米。我的心咚咚直跳,但依旧随口令起跑了。
前面400米还算顺利,开始跑第二圈了,我的腿也开始发软了。半圈后,我觉得呼吸紧迫,胸口像个破风箱似的响着;满脸汗珠,像火烧似的发烫;昏昏沉沉,耳鸣目眩,像喝醉酒似的。其感受可概括为:心中装了二十五只老鼠--百爪抓心。
但心底那强烈的意念支持着我,鼓励着我,向着终点,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我支持到达了终点。
哦,生活的浪花是深刻的。
生活,梦般飘缈,花般美丽,河般平缓,但更似大海。那海中的浪花,溅卷如雪,一层连一层,拍击在礁石上,发出清脆有节奏的声响,传得很远很远……
请问英语作文英怎么写
英语作文(书面表达)是英语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词汇语法阅读遣词造句篇章结构逻辑思维等的综合考查.一般有经验的老师只要看一下一个人写几句英语,就能大致判断其英语水平.要想 真正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非在词汇惯用法搭配和基本语法上下苦功夫.同时通过阅读来积累素材.从汉语作文就可知英语作文有多难.也可得到启示该怎么训练.小学到初中在到高中10 多年,有多少学生能够写出象样的汉语作文? 英语作文怎么写?好在知要求根据某个 情景话题写10 多句话,120词左右,同常要看懂提示,认真审题,1).审文体,要求 写成什么文体?如何开头结尾?是书信?是看图作文?还是根据图表写议论文?各种文体 有大致固定的结构. 2))审要点,特别是动词用哪个?评分 时,是按要点是否全部涉及,表达是否清楚来定 档次的. 要点确定后,重要的是用好 动词,可以在原文旁边或图上标出拟用的动词,最好一步到位,将时态 也带进去,确定全文基本时态 是现在时 还是过去时?直接将该词的形式表出来,省略打 草稿的步骤; 3),将要点扩充成句子,注意前后问的连贯和一致. 4),加 必要的连词,是全文连贯和文理通顺,有的句子前后再 调整合并,写成从句或使用非谓语等其他手段. 5).通读全文,检查是否有错.改正拼写和标点错误.写作文 是一个复杂 的思维过程.一篇 号作文需 反复修改,和进行周密的思维活动,没有必要的词汇,素材积累是无从下手的,多读范文,多练习,才有望 提高,正如游泳骑车等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练习游 和骑 ,而不是纯理论能奏效的. 首先要搞好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阅读方面下的功夫越深,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所以要写好英语先要读好英语,在语言学习方面狠下苦功,教科书要读透,因为教科书中的文章都是一些很好的范文,文笔流畅,语言规范,精彩的一些课文段落要背诵。
再就是要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并记住一些好文章的篇章结构。
加强练词造句训练 其次,要加强练词造句的训练。
词句对作文相当于造房的材料,无好材料就造不出好房子。
平时在学习阅读时要注意收集积累,把好的词语、短语、句型做好笔记。
平时在练习中的错误也要做好记录,再对照正确句子,使地道的英语句子如同条件反射,落笔就对。
了解英语写作格式 还有,要了解英语写作的不同体裁与格式。
可以先看一本介绍英语写作入门的书,对英语写作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如怎么写议论文,如何提出论据,如何展开,如何确定中心句;又如,英语信的格式,如何根据不同身份写不同结束语等,然后根据不同的体裁进行写作练习。
用英语写日记 要养成记英语日记勤练笔的好习惯。
经常用英语记日记,等于天天在练笔,这无疑是提高英语协作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在记日记时,不要总是用简单句,要有意识地用一些好的词组、句型、关联词和复合句等,使文句更优美生动。
还有要按照题目或所给情景写文章练笔。
写好后对照范文,找出差距,然后再练习,这对提高英语作文也很有帮助,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只有多练习才能练好。
总之,平时学习语言素材积累多了,体裁格式记住了又经常练习不断提高,到作文下笔时就会得心应手,水到渠成。
怎么做阅读题最能提高能力 最有效果?
大量阅读、广泛涉猎语文,是怡养性灵、健全人格、培养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从而实现语文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其作用已属不争。
但阅读是一个综合的内化过程,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行为习惯对阅读效果至关重要。
如何调控学生思维及行为,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
一、深思 1、阅读要伴以问题思考 阅读不是单纯形式上的浏览,其实质是通过展开思维,调动原有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最充分的感知、领悟和鉴赏,并借助联想、想象内化积淀为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
因此,有读有思,边读边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由于现代中学生阅读内容十分广泛,文章意蕴理解多元化,再加上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如果没有问题引导、点拨,学生阅读时就会天马行空,或暗中摸索,阅读的作用、语文的教育功能也就无从谈起。
如果教师设置出最佳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将作品内容与社会生活连接,让作者的情感渲泄与自己的心灵体验碰撞,那么,学生就会展开思维,凝神思索,进而披文入境,由事见情,就会慢慢感受到文章的文学气息和人文精神。
如,我组织学生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时,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①作者对这间陋室是怎样看待的?②据此,你认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③画出作者知足常乐、生活乐观的句子。
这三个问题既有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的点拨,又有细节体味、注重积累的提示。
2、思考勿搞成语训练。
民族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多样性及文章阅读中许多东西“可意会而难言传”的特点决定了阅读中的思考应是历史的、情感的、审美的,思考题的设计也就必须是深层的、情感的、审美的,思考题的设计也就必须是深层的、感性的、整体的。
因为这种思考重在过程而不是终结,追求的是主观状态而不是客观答案。
试想每一篇文章或一个语段后都跟着这样的分析题:这个词和哪个词呼应,哪句是中心句、过渡句,中心思想是什么,段落大意是什么,文章分成几部分,段落又有几个层次……那么,文章内容结构被肢解成一组组毫无血色的语言零件,文章和谐浑然的意境被割裂、被浅化,学生根本无法去进行整体理解和审美感悟。
这样的阅读完全成了以前盛行的“语段训练”,理性分析,死记硬背,既耗时费力,又严重束缚着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二、畅想 想,这里指想象、联想。
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很重要。
因为一切作品的语言无论它的形象性多么强,在书面上总是平面的毫无生气的,只有进入读者眼中,通过读者心灵的感受和想象才能被激活,进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
这些艺术形象在读者头脑中的鲜明度、丰富性和持久性,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自身审美情趣的提升。
因此,在阅读中,教师要煽动起学生联想与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尽情纵意地去勾画、涂抹各种艺术形象。
这就需要教师给以方法上的诱导:1、可对课文略写部分进行扩充想象。
如学习《天上的街市》就可让学生继续想象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生活情景。
2、可随文章内容发展摸透作者情感去塑造形象;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新形象。
如读完《孔乙己》后,我就以“孔乙己拖着一条断腿走出酒店后的生活情形将会怎样”的问题来诱导学生创造新的“孔乙己”。
3、可以在阅读中保持想象,让艺术形象像过电影一样始终呈现在学生心中、眼前;也可以在阅读后回忆想象,将艺术形象置于生活中,使其与现实对照,从而完成形象的再造。
如读完《安塞腰鼓》一文后,假设有机会让学生看看现场的情景,或让学生看看有关录像资料,那学生对原文所塑造的形象就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阅读中想象,想象中阅读,这是一阅读技巧,也是一种读书方法。
学生开始可能不习惯,顾此失彼,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强化,使之慢慢形成。
三、硬背 背诵是阅读的延伸和强化,作用不可低估。
梁衡曾说:“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
”由此说,“死记硬背”也不失为一条学好语文、增加底蕴的终南捷径。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阅读中背诵要做到如下几点: 1、选准章段。
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大纲中推荐背诵的古诗词,必背不疑,一字一词不差毫厘,标点符号也不例外。
写景状物文辞优美的、人性文气久揣不透的、富含深刻人生哲理的语段也要背下来。
2、背书如吞。
理解的要背,不理解的也要背,要尽可能多地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性篇章和优秀时文,让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地吃下去,沉积到他们的记忆中去。
至于意境主题之类的东西,学生大致了解即可,尽管学生对此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这是必然的,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那些东西就会像堆积的冰块一样渐渐融化,形成汩汩小溪,源远流长。
3、背诵结合。
如果说背是为将来积累财富,那么,诵则是及时行“乐”,即时享用。
当背则背,当诵则诵。
有些精美语段或文章如当时就有所理解或感悟,不妨“摇...
如何快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
一、深思 1、阅读要伴以问题思考 阅读不是单纯形式上的浏览,其实质是通过展开思维,调动原有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文章进行最充分的感知、领悟和鉴赏,并借助联想、想象内化积淀为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
因此,有读有思,边读边思,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由于现代中学生阅读内容十分广泛,文章意蕴理解多元化,再加上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如果没有问题引导、点拨,学生阅读时就会天马行空,或暗中摸索,阅读的作用、语文的教育功能也就无从谈起。
如果教师设置出最佳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将作品内容与社会生活连接,让作者的情感渲泄与自己的心灵体验碰撞,那么,学生就会展开思维,凝神思索,进而披文入境,由事见情,就会慢慢感受到文章的文学气息和人文精神。
如,我组织学生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时,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①作者对这间陋室是怎样看待的?②据此,你认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③画出作者知足常乐、生活乐观的句子。
这三个问题既有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的点拨,又有细节体味、注重积累的提示。
2、思考勿搞成语训练。
民族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多样性及文章阅读中许多东西“可意会而难言传”的特点决定了阅读中的思考应是历史的、情感的、审美的,思考题的设计也就必须是深层的、情感的、审美的,思考题的设计也就必须是深层的、感性的、整体的。
因为这种思考重在过程而不是终结,追求的是主观状态而不是客观答案。
试想每一篇文章或一个语段后都跟着这样的分析题:这个词和哪个词呼应,哪句是中心句、过渡句,中心思想是什么,段落大意是什么,文章分成几部分,段落又有几个层次……那么,文章内容结构被肢解成一组组毫无血色的语言零件,文章和谐浑然的意境被割裂、被浅化,学生根本无法去进行整体理解和审美感悟。
这样的阅读完全成了以前盛行的“语段训练”,理性分析,死记硬背,既耗时费力,又严重束缚着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
二、畅想 想,这里指想象、联想。
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很重要。
因为一切作品的语言无论它的形象性多么强,在书面上总是平面的毫无生气的,只有进入读者眼中,通过读者心灵的感受和想象才能被激活,进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
这些艺术形象在读者头脑中的鲜明度、丰富性和持久性,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自身审美情趣的提升。
因此,在阅读中,教师要煽动起学生联想与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尽情纵意地去勾画、涂抹各种艺术形象。
这就需要教师给以方法上的诱导:1、可对课文略写部分进行扩充想象。
如学习《天上的街市》就可让学生继续想象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走”的生活情景。
2、可随文章内容发展摸透作者情感去塑造形象;也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创造新形象。
如读完《孔乙己》后,我就以“孔乙己拖着一条断腿走出酒店后的生活情形将会怎样”的问题来诱导学生创造新的“孔乙己”。
3、可以在阅读中保持想象,让艺术形象像过电影一样始终呈现在学生心中、眼前;也可以在阅读后回忆想象,将艺术形象置于生活中,使其与现实对照,从而完成形象的再造。
如读完《安塞腰鼓》一文后,假设有机会让学生看看现场的情景,或让学生看看有关录像资料,那学生对原文所塑造的形象就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阅读中想象,想象中阅读,这是一阅读技巧,也是一种读书方法。
学生开始可能不习惯,顾此失彼,但教师要注意引导、强化,使之慢慢形成。
三、硬背 背诵是阅读的延伸和强化,作用不可低估。
梁衡曾说:“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装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
”由此说,“死记硬背”也不失为一条学好语文、增加底蕴的终南捷径。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阅读中背诵要做到如下几点: 1、选准章段。
教材要求背诵的课文、大纲中推荐背诵的古诗词,必背不疑,一字一词不差毫厘,标点符号也不例外。
写景状物文辞优美的、人性文气久揣不透的、富含深刻人生哲理的语段也要背下来。
2、背书如吞。
理解的要背,不理解的也要背,要尽可能多地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那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性篇章和优秀时文,让学生“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地吃下去,沉积到他们的记忆中去。
至于意境主题之类的东西,学生大致了解即可,尽管学生对此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这是必然的,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那些东西就会像堆积的冰块一样渐渐融化,形成汩汩小溪,源远流长。
3、背诵结合。
如果说背是为将来积累财富,那么,诵则是及时行“乐”,即时享用。
当背则背,当诵则诵。
有些精美语段或文章如当时就有所理解或感悟,不妨“摇头晃脑”地吟诵一番,只有如此吟诵,含英咀华,方能领略文章的各种精妙。
自我感觉已“诵”出滋味的,也就不必非背不可。
阅读时套用这些,比较快. 语文解题方法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
关于英语作文相关内容
呵呵 可以考过的谈谈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英语写作能力 原则 方法 引言:英语写作能力是英语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之一,英语写作能有效地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
Swain(1985)提出“可理解输出”假设,认为包括写在内的语言产生性运用有助于学习者检验目的语句法结构和词语的使用,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有效地达到了语言习得的目的。
通过写作,英语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并内在化,有利于英语技能的全面发展。
但是,英语写作又是广大英语学习者最感头痛的问题之一,且容易被教师忽视,笔者以为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本文就此谈谈初浅的看法。
一、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原则 (一)渐进性原则。
要坚持“句—段—篇”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英语写作的初始阶段,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狠抓基本功训练。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句型并能写出简单句子后,再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体例写出小段的文章。
在段落写作中要引导学生分析段落的结构、段落的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写作手法等,这样有利于下一步一篇文章的写作。
在文章写作中要教会学生如何构思文章、如何运用正确的写作技巧等。
(二)多样性原则。
要坚持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及写作文体的多样性。
从形式上而言,可以用回答提问的口头作文,也可以用续写故事;可以改写课文,也可以仿写课文;可以写提纲训练谋篇布局,也可以写拓展段训练发散思维……。
从文体上而言,可以写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也可以写书信、便条、通知等实用文体。
(三)结合性原则。
要坚持听说读训练和写训练相结合。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学习者在学习时常先通过听和读吸取语言知识,从而了解别人的思想,再通过说和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别人了解自己。
大量的听说训练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
因此,写与听说读紧密结合,进行多元化的能力训练,可使学生的各项能力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四)控制性原则。
要坚持写作前的指导,控制学生的汉语语言思维,发展英语语言思维。
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模仿,而非随心所欲地自由表达。
教师要加强写作前的指导,可给出范文让学生模仿,以熟悉其语篇结构。
同时要控制其汉语语言思维,尽可能让学生习惯英语语言思维,以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地道、正确的英语。
(五)持久性原则。
要坚持长期、正确的写作训练。
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渐进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学生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
(一)通过积累词汇量,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犹如土木砖石是建筑的材料一样,词汇是说话写作的必需材料,也是制约写作能力提高的瓶颈。
可以想象,如果要写一个句子,10个单词有8个单词拼写错误或拼写不出,有2 个单词用法不当,又怎么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呢?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记忆单词,记住单词的拼读、用法、意思等。
记忆单词的方法有很多,各人有各人的记忆方法和习惯,可因人而异。
教师可通过要求学生朗读单词、听写单词、默写单词、遣词造句、词汇竞赛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记单词。
记忆单词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要长期地坚持下去,才能不断积累大量的词汇,为英语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扩大阅读量,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汉语的一种学习方法,同样可借鉴于英语写作。
多阅读是学生增加接触英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增长智力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一种好方法,有利于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在阅读训练中,教师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指导阅读方法,分析文章结构、中心思想、段落中心句、写作方法等,帮助学生掌握各类文章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二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通过推敲优秀的文章来学会写作方法和选词用词;通过大量的泛读来吸取信息量,扩大词汇量。
三要扩大阅读量。
提供阅读的材料涉及面要广,才能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适应各种题材的写作。
(三)通过提高听说能力,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提高听说能力必定会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要提高听说能力关键在于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
教师要尽可能地用英语授课,多开展专门的听说训练,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让学生沉浸在英语海洋中去领略、去体会、去使用英语,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能使用正确的、地道的英语进行交谈与写作。
(四)通过重视写作过程,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长期以来,英语写作成果教学法(THE PRODUCT APPROACH)在我国居于主导地位,教师根据写作的终成品来判断写作的成败,重视写作的技术性细节(如格式、拼写、语法等),忽视写作过程的指导。
根据D.Rumechart和J.McClelland提出的连通论(Connectionism)理论,写作包括写前阶段、具体写作、文章修改三个基本过程,这三个过程并非是线性排列...
英语写作文的时候,怎么规避东方式思维?
中式英语表现为文章主题不清、欠粘着性(即逻辑性差)等问题。
其原因就是汉语思维根深蒂同的影响。
思维依靠语言表达,语占是思维的载体。
东西方思维的差异导致英汉在词法、句法、篇章等方面的不同。
一、汉语的“螺旋式”思维与英语的“直线式”思维这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英汉句子逻辑重心的差异,即“英前汉后”。
汉语句呈“狮子型”向前扩展,句子重心在后。
英语句以主谓结构为主干。
通过大量的关系词、连词、介词把句子各个成分展开。
由主到次.句子呈“孔雀型”向后扩展。
所以在英文写作中应运用各种手段,避免句子头重脚轻。
避免一个句子出现多个动词.还要尽量少用“冈为.所以”模式。
二是汉语文章一般都是先分后总。
议论文往往采用归纳式的说理方式.即从原因谈到结果.再表明自L三的观点:记叙文往往采用逐步达到高潮的叙述方式。
即作者一开始并不提出自己的主题。
最后自然地引出主题。
达到高潮。
主题句常出现在段末、文章末尾。
甚至没有主题句。
英语文章总是先总后分。
如果是议论文则往往采用演绎的说理方法,即先说明自己的论点,再提出论据;如果是记叙文则往往采用逆推式的叙述方法,即先叙述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再叙述事件的背景,原因和过程。
一般文章开头和段首会有题句。
二、汉语的感性综合思维与英语的理性分析思维汉语的连词成句和连句成章往往借助于作者的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不靠严谨的逻辑形式.以凌虚传神、模糊隐约、“形散神不散”为特征。
而西方人讲究理性和秩序.习惯严密的逻辑推理,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连接手段达到语言形式的完整。
由于汉语注重“意合”,只要在语境范围内能够理解.任何成分就郁可以省略,如主语、连词等,所以汉语句子结构松散,不管句子是否完整,短语之间、分句之问也不一定采用连接标记或衔接手段.只要能表达意思就可以了.内在的主从或并列等关系由读者自己去体会。
由于汉语注重“意合”.句子常常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按时间先后顺序和事理推移的方法,呈“狮子型”向前扩展。
由于汉语注重“意合”.分段任意性较大,一个意思可以分几段来写或者一段话有两个或多个中心意思。
而英语重“形合”。
其句子结构严密。
主谓语必不可少.短语之间、分句之间、段落之问多采用连接标记或关系词.强调篇章结构的严谨和语篇的粘着性。
其段落是一个独立的逻辑单位.一段只讲一层意思。
比如中国人会写出“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这样的诗句。
对汉语诗歌的理解一般要靠语占环境、作者的情绪心态及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整体把.握。
,而英美人写的诗。
其句法结构一定是完整的。
又如不少学生习惯将主题句和论据分两段来写.这就不符合英语写作惯例。
三、汉语的形象思维与英语的抽象思维首先.中国学生多采用比喻、类比等手法来表达抽象、深奥的道理。
比如用松、竹、梅岁寒友来象征刚正坚毅的思想品格。
而英语文章多采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和冷静的逻辑论证来阐述题。
所以当中困学牛写出一篇充满比喻、象征,神采飞扬的文章时.中国老师可能会给出很高的评价.而英美人却会闪文中的比喻、象征而被弄得满头雾水,不知所云。
其次,中国学牛常借助于大量色彩浓重的形容词和副渊来修饰自己的作品。
对于外国读者.华丽的词藻往往显得华而不实,反而减弱文章的效果。
四、汉语的主体意识与英语的客体意识中国人认为任何行为都是人这个行为主体完成的:而西方人坚持主客体分离,注重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
表现在语占上.汉语中有灵主语绝对优势,多用主动语态。
这在正式的英文下了作中使表达缺乏客观性和说服力:英语物称倾向比较普遍.即无灵主语。
使用被动语态比汉语多。
五、汉语强调已知英语突出未知汉语句的顺序一般足从已知到未知英语句则常常是从未知到已知。
在一般句子中.主语代表已知部分。
谓语是对主语的说明或描述.是未知部分。
汉语句主语部分可以较长.英语句主语部分则要求尽蜃简短。
汉语中有大量的霞复现象以起到反复强调的作用。
六、汉语的逆向思维与英语的顺向思维这决定了中文叙述和说明事物时.习惯从大到小。
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个体,从已知到未知;而英语则恰恰相反。
冈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语言的思维阕素.有意识地对英汉文章在从宏观的结构布局到微观的遗词造句方面做一定的对比,使学生r解二者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写出更加符合英美文化和思维习惯的文章.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
由于大学英语没有JF设々门的写作课.所以教师要克分利用精读教学。
通过细致的课文分析,向学生教授各种体裁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分析句于问、段落问的衔接方式以及文章组织的逻辑性、意义表达的连贯性等。
另外,教师可选择表述形式鲜明独特的文章段落.要求学生将其译为中文.然后指导学生对比原文与译文.找出英汉语表达方式的差异。
将此材料搁置几天后,再要求学生对译文进行回译。
之后,要求学生逐句对比原文.找出表述的差异,评判各自表达方式的优劣。
经过几次这样的回译.学生不但町以牢记原文.而且还对英文段落的展开方式、组织结构有r深刻的了解。
此外.教师还可选取...
课文:一面
教学目的 : 1.学习本文记叙的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形式。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的外貌描写。
3.体会本文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
4、认真体会作者思念和崇敬鲁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鲁迅的愿望。
教学重点:目的1、2 教学难点:目的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地窖(jiào):收藏东西的地洞。
赫然(hè):显耀、盛大。
见义中注解。
嵌着(qiàn):把东西镶入凹处。
窘相(jiǒng):为难。
文中有“不自在”意。
颓唐(tuí):精神不振作 熏黑(xūn):烟气接触物体 憎恶(zēng wù):人一厌恶 虐待(nüè):凶狠刻薄待人。
揩油(kāi):见注解。
恣情(zì):放纵、无所顾忌。
抚摩(fǔ)、摩挲(suō):见注。
抖擞、(sǒu)见注。
脑勺(sháo)勺,一种器具,此为比喻。
二、课文学习 (一) 问题导入:如果在正文前边没有“预习提示”,你读了文章后能知道一面的含义吗? 与一面有关的成语谁能说? 如果没有预习提示,能知道是谁和谁的一面吗?若能,有什么依据? (二)人物描写学习 1、描写的分类 2、分析外貌描写——人物描写的重点。
本文的重点是写人。
下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突出鲁迅这一人物形象的。
(1)本文写鲁迅,用笔墨最多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对鲁迅的描写,侧重点放在哪个方面? 本文写鲁迅,用笔最多的是外貌描写,这是本文人物描写的重点。
(2)为什么本文人物描写的重点是外貌描写呢? 这是由本文记的事的特点决定的。
本文记的是一次见面,只能是人物外部形象的记实。
而人物外部形象给作者的印象又非常突出,这就决定了要细致刻画人物外貌。
(3)本文是怎样描写人物外貌的呢?这里,我们讲一讲外貌描写的基本知识,在这方面,前人给我们总结了很好的经验,这些经验就变成了一些理论知识。
就本文有关的情况来看,有这样三点值得重视: ①抓特征。
人的外貌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如果只是一般化的描写,那就会是“千人一面,”写了等于没写。
因此,写外貌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即区别于其他人的最大的不同点。
②有视角。
即要选择一定的角度去观察、去描写。
这就是说,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人物外貌,定要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
这样,人物就活了,描写就有角度了,外貌的表现层次也就丰富多样了。
③表现性格。
如果只是为了写人物外貌而写人物外貌, 就会失去外貌描写的目的和意义。
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
下面,我们根据这三点来分析课文中时外貌描写。
(4)本文几次写了鲁迅的外貌,通过什么视角、抓住了哪些特征?细细梳理课文,划出重点,概括回答问题。
第一次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 须。
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坚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第三次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
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寸发、胡顺、长衫、烟喝,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随讲随出现板书。
外貌描写 视角 特征 暗处(模糊) 长衫、烟嘴 近处(清楚) 面孔、寸发、胡须 对面(仔细) 总体描绘 (5)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外貌特征的,突出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作者写鲁迅的面孔、寸发、胡须、长衫,都各具特色,都与作者的视线相适应,而最主要的是突出了他的“瘦”,因过分的操劳而损坏了健康的战士的形象。
(6)作者从外貌描写.中是怎样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呢?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感受到鲁迅的精神和人格的伟大? 本文在外貌描写中突出人物的性格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描写本身的感情倾向。
提问:从哪些语句中体现出来? 第二次描写;“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后的样子”;“头发……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②用抒情笃调写感受,烘托人物。
提问:从哪些语句 中体现出来? 第二次描写:鲁迅看了“我”一眼之后,文中写道。
“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第三次描写;似乎认出是鲁迅之后。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③用适当的议论来深化人物性格。
提问:从哪些语句中体现出来? 第三次描写;认出鲁迅后,“正是他,站在行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第二部分:“前面是一条路……”以上诸种手法的运用,使鲁迅的外貌更具内在的表现力量,突出了他的无限关怀后辈和刚毅、坚韧的性格。
以上内容,依次出现板书。
外貌描写突出性格手法 1.描写本身的感情倾向 2.写感受烘托人物 3.用议论深化人物性格 三、作业 用300字左右的一段话对你最喜爱的一个人进行描写,重点放在外貌描写上。
第二课时 一、字词小检测 注音、解释、听写 二、课文学习 (一)记叙要素 1.知识导入。
第二册以学习记叙文为主。
学习记叙文必须掌握它的文体知识,以利于阅读分析课文。
下面,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再辅以点拨,作出明确概括。
(1)记叙文的要素有哪些? 作为一篇记叙文,记人记事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要素才能...
小学生 《一面》 读书体会
教学目的 : 1.学习本文记叙的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形式。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的外貌描写。
3.体会本文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
4、认真体会作者思念和崇敬鲁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鲁迅的愿望。
教学重点:目的1、2 教学难点:目的3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地窖(jiào):收藏东西的地洞。
赫然(hè):显耀、盛大。
见义中注解。
嵌着(qiàn):把东西镶入凹处。
窘相(jiǒng):为难。
文中有“不自在”意。
颓唐(tuí):精神不振作 熏黑(xūn):烟气接触物体 憎恶(zēng wù):人一厌恶 虐待(nüè):凶狠刻薄待人。
揩油(kāi):见注解。
恣情(zì):放纵、无所顾忌。
抚摩(fǔ)、摩挲(suō):见注。
抖擞、(sǒu)见注。
脑勺(sháo)勺,一种器具,此为比喻。
二、课文学习 (一) 问题导入:如果在正文前边没有“预习提示”,你读了文章后能知道一面的含义吗? 与一面有关的成语谁能说? 如果没有预习提示,能知道是谁和谁的一面吗?若能,有什么依据? (二)人物描写学习 1、描写的分类 2、分析外貌描写——人物描写的重点。
本文的重点是写人。
下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突出鲁迅这一人物形象的。
(1)本文写鲁迅,用笔墨最多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对鲁迅的描写,侧重点放在哪个方面? 本文写鲁迅,用笔最多的是外貌描写,这是本文人物描写的重点。
(2)为什么本文人物描写的重点是外貌描写呢? 这是由本文记的事的特点决定的。
本文记的是一次见面,只能是人物外部形象的记实。
而人物外部形象给作者的印象又非常突出,这就决定了要细致刻画人物外貌。
(3)本文是怎样描写人物外貌的呢?这里,我们讲一讲外貌描写的基本知识,在这方面,前人给我们总结了很好的经验,这些经验就变成了一些理论知识。
就本文有关的情况来看,有这样三点值得重视: ①抓特征。
人的外貌有很多共同的特征,如果只是一般化的描写,那就会是“千人一面,”写了等于没写。
因此,写外貌必须抓住人物的特征,即区别于其他人的最大的不同点。
②有视角。
即要选择一定的角度去观察、去描写。
这就是说,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人物外貌,定要放到具体的环境中去。
这样,人物就活了,描写就有角度了,外貌的表现层次也就丰富多样了。
③表现性格。
如果只是为了写人物外貌而写人物外貌, 就会失去外貌描写的目的和意义。
写外貌必须能有助于表现人物性格。
下面,我们根据这三点来分析课文中时外貌描写。
(4)本文几次写了鲁迅的外貌,通过什么视角、抓住了哪些特征?细细梳理课文,划出重点,概括回答问题。
第一次描写:在暗处,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第二处描写:在近处,看得清楚了;写了面孔、寸发、胡 须。
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坚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第三次描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
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寸发、胡顺、长衫、烟喝,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随讲随出现板书。
外貌描写 视角 特征 暗处(模糊) 长衫、烟嘴 近处(清楚) 面孔、寸发、胡须 对面(仔细) 总体描绘 (5)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外貌特征的,突出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作者写鲁迅的面孔、寸发、胡须、长衫,都各具特色,都与作者的视线相适应,而最主要的是突出了他的“瘦”,因过分的操劳而损坏了健康的战士的形象。
(6)作者从外貌描写.中是怎样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呢?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感受到鲁迅的精神和人格的伟大? 本文在外貌描写中突出人物的性格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描写本身的感情倾向。
提问:从哪些语句中体现出来? 第二次描写;“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后的样子”;“头发……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②用抒情笃调写感受,烘托人物。
提问:从哪些语句 中体现出来? 第二次描写:鲁迅看了“我”一眼之后,文中写道。
“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第三次描写;似乎认出是鲁迅之后。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③用适当的议论来深化人物性格。
提问:从哪些语句中体现出来? 第三次描写;认出鲁迅后,“正是他,站在行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第二部分:“前面是一条路……”以上诸种手法的运用,使鲁迅的外貌更具内在的表现力量,突出了他的无限关怀后辈和刚毅、坚韧的性格。
以上内容,依次出现板书。
外貌描写突出性格手法 1.描写本身的感情倾向 2.写感受烘托人物 3.用议论深化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 一、字词小检测 注音、解释、听写 二、课文学习 (一)记叙要素 1.知识导入。
第二册以学习记叙文为主。
学习记叙文必须掌握它的文体知识,以利于阅读分析课文。
下面,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再辅以点拨,作出明确概括。
(1)记叙文的要素有哪些? 作为一篇记叙文,记人记事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要素才能说清楚。
记叙的要素有六个,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写作文技巧
作文技巧一、第一眼看整体主要看字体是否工整,卷面是否清洁,不涂不抹;字数不多不少(少则"残废",多则"臃肿")。
布局是否合理(头大尾长身子小、段少字多密麻麻)头尾短小精悍。
开头结尾段字数均应控制在百字以内,否则,头大尾长身子小,比例失调,影响美观。
段落稍微多一点。
600-800字分4-6段为宜。
选好文体。
一般说来,如果写记叙文,运用小标题、日记体、分镜头式等片断组合法写成的文章清爽直观、疏密有致、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能给人整体美感的效果,易引起阅卷者的兴趣。
二、第二眼看审题角度的切入是否得当、立意是否准确鲜明。
让阅卷人比较容易地明白你的观点:1、 精心打造标题。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诚信照汗青》、《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问君哪得暖如许,为有爱心活力来》、《理想海阔凭鱼跃,选择天高任鸟飞》等。
其中"诚信"、"爱心"、"选择"就是切题的字眼。
2.巧妙运用题记。
3.用心写好首尾。
因为开头和结尾也是老师寻找文章观点的"战略要地",所以,如果写议论文,最好开头用言简意丰的语言开门见山地摆出观点,结尾以韵味无穷的语言呼应观点。
另外,还可在文中反复紧扣文眼。
三、第三眼看选材主要看材料是否切题、丰富、新颖——若选材不能说明观点,则属牵强附会;若材料单调,则说理空洞无力;若材料平庸,则落入俗套。
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使文章细腻、动人。
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要做到:(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要做到:(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写作方法“作文、作文,作得头疼。
”怎样写作文呢?面对这个问题,相信无论对于国内的孩子还是我们这群海外的孩子都是一个大难题,一个困扰大家很久的大难题。
但所幸的是,国内的孩子,面对写作文,即使再难也会七拼八凑地给你写上一大段。
可怜的是我们这群海外的孩子,在缺少语言环境,缺少时间的情况下,又要让他们接触陌生的写作。
这无疑又加重了他们学习的负担。
这“写”吧,孩子犯难。
不“写”吧,老师犯难。
这学习语言哪有光听、读、说,不写之理。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擦亮慧眼,从身边寻找作文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孩子们常常会在拿起笔写作文的时候,显得茫然不知所措。
孩子们经常会抱怨着:“我没有东西可以写”,“我不知道该写什么”。
在这时,老师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帮学生找到习作的素材。
针对不同的学龄水平,可以区别对待。
例如教学中文教材第四册的班级中,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拿出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猫,然后用已有的材料指导学生讲一段话,要求根据从头部到尾部的顺序讲清楚,让学生个个有话可说,让他们觉得作文原来并不难,只要把自己的看到的和感受写好就行了。
此外在看图写话上,要求做到先来讲,后来写的过程。
这样一来,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会话能力,一方面又帮助学生练笔。
其实,文章的素材生活中处处都有,在高学年的班级里,就要求孩子自己去寻找作文的素材。
如:郊外的旅行,学校举行运动会了,学校组织去工厂参观访问了……老师若能有意识地提前给学生辅导,学生当然能学会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去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镜头。
因为这些材料来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同学们也自然而然地会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寻作文的源头。
二、利用范文,让孩子学会模仿学会创作 有了材料,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写作文方法的指导是学生作文的拐杖,对于我们海外学中文的孩子们,我提倡学生模仿和借鉴范文。
如今海外学中文的孩子们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词汇缺乏。
比如在写作时形容“开心”的事,通篇都是“开心”,没有考虑到别的形容词。
2、句子不通顺。
在学习中我们的孩子们虽然掌握了一定量的词语和句型,但是在碰到写作时,运用这些词语和句型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先在脑海中构造一个日文的句式,然后把它翻译成中文。
例如“书我读了”(正确是“我读了书”)、“我吃先”、“我走先”等(正确是“我先吃”、“我先走”)。
3、观察力不够,描写不深入。
例如在写人物作文时,对描写人物特点时,没有举例具体说明,缺少人物的心理活动。
针对以上一些特征,如果选用一些同年龄孩子的佳作,印发给学生阅读,对文章中好的手法或好的构思作适当的评点。
这么一来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给不会读书和写作的同学作一点指导。
日积月累,他们自然会掌握不少新的形式。
三、多看...
一面 阿累赏析
外貌描写是写人常用的一种方法,外貌写得好,对塑造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可以起烘托作用,使平面人物形象立体、鲜活起来。
《一面》这篇文章就紧扣鲁迅先生“瘦” 的特征,成功地塑造出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精神和伟大人格。
总体看来,本文的外貌描写有如下特点:一、外貌描写与情节发展紧密结合文中对鲁迅先生外貌的三次集中描写、三次分散描写是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着笔的,是情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那天中午,“我”到内山书店去避雨,“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有时忽然一阵大笑,像孩子一样的天真”。
这笑声吸引了“我”,于是有了对鲁迅先生的第一次外貌描写,我“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一个人的轮廓。
当“我”想买书又因囊中羞涩而踌躇不定时,“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走了出来。
他向“我”迎面走来,所以“我”看清了他的面色、头发和胡须。
“我”看到了他“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
他递书给“我”时,“我”看到他那“竹枝似的手”和“小袖管紧包”的腕子。
当他决定“两本”只收“一块钱”时,“我很惊异地望着他”,这次,不但之前看到的都看到了,而且还看清了长衫“羽纱”的质地和烟嘴的颜色,并使“我”忽然想起了他是谁。
出于对鲁迅先生的关切和热爱,“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并再次注意到“他的手多瘦啊!”因为这几处外貌描写与情节发展紧密结合,所以,非但不显得重复累赘,反而使人物形象渐趋丰满,越来越光彩照人。
二、简笔勾勒与工笔细描有机穿插全文共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部分,使鲁迅先生的外在形象及内在的精神品质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满、清晰起来。
第一次外貌描写,由于“阴天,暗得很”,加上距离较远,只能简笔勾勒出人物形象:外形,瘦瘦的;年龄,五十上下;衣着,“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嗜好,“嘴里咬着一枝烟嘴”。
第二次外貌描写,由于离得近,观察得较为细致,作者对第一次外貌描写作了补充。
刚才看到的是“瘦瘦的”,现在看得更清了:“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脸色是“黄里带白”。
接着还细致描写了他的头发和胡子,头发“约莫一寸长”“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作者抓住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物征加以描写,刻画了鲁迅外形瘦弱而精神矍铄、意志顽强的战士形象。
第三次外貌描写,因心怀惊异与敬仰,观察得更为仔细,描画得更为细致了。
除了对脸色、头发和胡须这些带有特征性的描写外,作者对其“长衫”和“烟嘴”又进行了更细致的刻画。
不仅连长衫、嘴的颜色,甚至连长衫的羽纱质地、烟嘴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得十分清晰明了。
三、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交相辉映《一面》在外貌描写之中还融入了“我”的主观感受,使人物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例如,看到鲁迅脸的瘦,是“瘦得教人担心”,“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看到他手的瘦,使“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看到他“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这样,鲁迅先生对“我”的关爱,与“我”对鲁迅先生的敬爱,都在“我”的感受中融为一体了。
可见,作者简直是一位高明的摄影师。
随着摄像机的不断向前推进,人物形象由模糊到清晰,由整体到细节。
镜头转换之中,人物神采飞扬,呼之欲出。
兼以“我”的情感不时倾注其间,使原本黑白的画面,也产生了彩色的效果。
写作文的常用方法有什么?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常见的写作手法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以小见大、先扬后抑、欲扬先抑等等。
以上都是百科的介绍,属于基础部分。
实际上,只要你的文笔基础好,写作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去考虑什么手法的问题。
比如我在写作诗词歌赋、文章、小说、剧本的时候,就不会去考虑要用什么手法,一切顺理成章,不敢说信手拈来也可以说是毫不费劲。
所以,打好文学基础,才是关键。
你不按我说的打好文学基础,靠追加悬赏给一亿财富值,也掌握不了这些。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记叙文顺叙文作文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