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以下案例写:
《区角活动现状调查研究》课题组
【摘要】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各年龄班区角的创设利用、教师的观察指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针对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区角活动的价值;增进合作交流,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立足三个优化,提升区角活动效益的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 区角活动 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贯彻《纲要》精神,改变幼儿园重集体教学轻个别化活动的倾向,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努力给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富有个性地发展,近年来我们积
极倡导幼儿园因地制宜开展区角活动。然而,目前我市各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现状究竟如何?为求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幼儿园及教师对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各年
龄班区角的创设、教师的指导水平、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发展情况,发现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的成功经验以及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我们设计了本次调查。旨在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相关对策,促进幼儿园区角活动效益的提升,也为教师培训提供客观的实践依据和丰富案例。
二、调查的内容
(一)幼儿园各年龄班区角的创设情况
1、空间利用:区角数量的适宜性;区角分隔、时间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区角内容的丰富性。
2、材料投放:材料提供的目的性、层次性、多功能性。
(二)教师的指导水平
1、区角活动指导方案的制订情况。
2、教师在幼儿区角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情况。
3、教师组织幼儿区角活动后的自我反思情况。
4、教龄与区角指导的相关性。
(三)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发展情况
1、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
2、参加区角活动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3、在区角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与合作能力。
三、调查的方式
(一)调查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选取10所不同级别幼儿园(省、地市级分别2所,一、二级分别3所)中的30个班(小、中、大班各10个)的区角活动。同时,还向全市32所幼儿园的教师发放了300份问卷,以收集更多的消息。
(二)调查形式
从调查的广泛性和深入性考虑,拟本次调查将问卷、实地观察和访谈、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紧密结合。为了使调查体现科学性,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反复学习科研方法调查法,在次基础上先分头设计调查的相关量表;再集中交流研讨初步确定教师问卷、观察记录、园长教师访谈等内容;最后组织预测研讨设定调查量表。
1、教师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印制问卷三百份。问卷投放根据各园教师人数的大致比例分发,请各园业务园长负责回收,回收到有效问卷288份。
2、实地观察区角活动。对随机选取的10所幼儿园中的小、中、大3个班的区角活动进行现场观察记录。
3、访谈。对10所幼儿园的园长、教师进行实地采访,了解她们在开展幼儿园区角活动中的想法和做法。
4、查阅资料。通过查阅幼儿园及班级的区角指导计划,教师的观察记录与反思,深入了解幼儿园教师指导区角活动的能力。
四、调查结果分析
(一)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很大改观。
从教师问卷及园长访谈了解到,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十分重视的占33.68%;重视的占39.58%;一般的占4.2%;不重视的占22.57%。应该说经过前阶段宣传学习及相关的研训,幼儿园对开展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改观。
(二)不同级别幼儿园区角的设置存在差异。(见附表一)
1、内容设置上有差异。幼儿园的区角一般是依据五大领域或多元智能理论设置的。调查中发现省级、嘉兴级的幼儿园在区角设置上相对合理些,内容丰富多样,力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一、二级幼儿园中则存在区角内容设置不合理现象:如区角内容混乱,区角内容偏向美工等。
2、空间挖掘上有差异。相对来说,级别高的幼儿园和领导重视开展区角活动的幼儿园善于在空间挖掘上下功夫。如有的园通过变(变午睡室为活动室)—挖
(挖掘走廊、厅道、教室角落创设区角)—伸(教室里原有布局上的伸展)的合理改造,创设了固定与动态相结合的宽敞的区角场地。而有的园则空着教室中间大大
的场地,只利用了教室的角与边创设区角,致使幼儿在拥挤的状态下无法自由探索,实现同伴间的合作。
3、静态环境设置上有差异。区角静态环境既包括地面、墙面布置,又包括间隔物的摆放。调查发现:墙面布置在教育性和信息量上有很大差距,有的园只有
区角名称、进区记录表,而有的园则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增添了作品展示墙,学习示意图及操作版块园地等,通过墙面上针对性极强的信息告诉幼儿进区后怎样活
动。间隔物的利用上也有差异,大部分园间隔材料是现成的桌子、橱柜、玩具架等,作用基本是摆放玩具、间隔区域,没有往更深层次上进行挖掘。而有的示范园则
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不仅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把间隔物放在地面或挂在空中,而且间隔物的作用得到发展,除间隔、摆放玩具外,还可进行操作,如美术
区的麦竿门帘可进行装饰画,音乐区的杯子、罐子垂帘进行节奏练习。
(三)年龄段区角的时空利用与材料投放无显著差异。
教师问卷表明,幼儿园周计划中
安排区角活动的时间为每周1—5次不等,其中每周1次的占7%,每周2次的占59.7%,每周3次的占26.39%,4—5次以上的占8.33%。从10
所幼儿园30班的调查看,区角活动时间安排基本上是切合实际的,大部分班级既保证了整块活动时间也能注意晨间、饭后、离园前随机开放。在空间的利用上,区
角数量的设置能根据幼儿人数需要,并努力为幼儿提供较丰富的活动材料。小、中、大班时空利用无显著差异(见附表二),但区角的布局与分隔存在较多不科学现
象。如:有的班幼儿拥挤在专门的区角活动室活动而教室却空着,有的班区角之间没有间隔;还有的小、中、大班都用桌子或可乐瓶间隔等,造成活动干扰,不利于
形成和谐的活动氛围。
区角材料的投放直接影响幼儿的活动兴趣及发展,统计表明,小、中、大班材料投放方面无显著差异(见附表三)。92.2%的教师能依据区角的特性投放品种较
丰富的材料,以满足幼儿自主选择的需要,材料的投放较有目的性。90.8%的教师能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阶段性地调整材料,以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但
在对材料的研究上班级教师之间存在差异。主要问题是所投材料的层次性和多功能性比较欠缺,具体表现在有的园小、中、大班提供的材料基本类似,没有体现年龄
班特点,有的班一个区角中投放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太多,幼儿看着眼花缭乱的材料,情绪浮躁,无目的地摆弄很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而且有些材料只适于个别操作,
不利于合作行为的产生。因此,研究材料的价值及投放策略已成为我们当前的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
(四)教师有较强的指导意识但指导水平一般。
区角活动是孩子自主自愿的活动,但是如果没有适宜的环境,没有成人的支持,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因此,幼儿园区角活动能否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的指导。调查显示,目前我市幼儿教师对区角活动的指导意识较强但指导水平一般。
1、区角指导计划与反思缺乏针对性。从资料查阅与访谈情况看,10所幼儿园都十分重视区角活动的开展,积累一定书面资料。能制定学期、阶段、每次活动的计划,体现一定的目的性,除部分二级幼儿园外,已经初步形成了园区角活动总目标到各年龄段的总目标、学期目标、阶段目标的目标体系,这项工作量大,但便于一线教师有序有计划地开展工作,部分幼儿园在目标体系制定的基础上,还注重在过程中调整,不断充实完善。每次活动后也能进行书面的反思与分析,说明教师充分认识到区角活动的特点,并在积极行动着。从数据统计来看(见附表四),计划制定的得分高级别的幼儿园略高于低级别的幼儿园,而观察与反思得分一级幼儿园略高,这可能与被抽测班级在这项工作上的成效有关。同时,在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是目标体系的层次性不明显。主要表现在:①缺少发展性。比如同样是一个动作技能,小班与中班的要求相似,这样就给教师制定具体活动计划带来影响,甚至于影响幼儿的正常发展;②缺少延续性。比如某个区角一学期四个阶段,教师仅仅从内容上安排了四组不同的活动,而没有立足于幼儿情感能力认知的循序渐进的发展。其次是教师区角活动计划目标粗放,指导重点不明,观察盲目,缺乏针对性。
在教师访谈中我们发现,教师反思的技能也亟待提高,如请教师谈谈本次活动孩子的活动情况时,大部分的教师只是简单描述孩子的兴趣、目标的达成度,不能很好地分析现象之原因,因而,提出的指导策略就不具科学性确切性。
2、教育观念与经验直接影响区角指导的实效。从教师问卷与现场观察情况看,全市288位教师中98.3%的教师能制定区角发展目标,其中通过研究制
定的占43.4%,这说明幼儿园教研组的作用得到了一定的发挥。且区角发展目标的确定与教师教龄有关(见附表五)。3年以下的新教师对于目标的设定大多较
情绪化,缺少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而4—1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则一半以上显得较为理性,这符合教师的成长规律。至于16年以上教龄的有经验教师中存在的部分
无目标、无研究现象与她们传统的课程观密切相关,也反映了这些教师对现代幼儿教育要求的不适应。
问卷统计显示,教师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记录方式与教龄有关(见附表六)。在区角活动的指导中76%的教师有观察重点,每位教师都能尝试进行一些观察记录,其中有 64.9%的教师采用了现场记录和事后追记相结合的方式,这说明教师的观察反思意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正在不断地增强,但教师之间也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不仅与教师教龄有关,更与教师的教育机智相关,在实际的抽样调研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观察非常敏锐,善于发现幼儿活动过程中的亮点、难点,紧紧抓住指导契机;而有的教师虽有观察指导重点,但观察能力弱不能发现指导契机;还有的教师观察无目的,指导仅停留在对幼儿的常规管理上。
问卷统计表明,教师对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看法以强调客观条件为主,31.3%的教师认为是场地,35.8%的教师认为是材料,这既反映了幼儿
园活动条件的差距,也显示了大班额对开展区角活动带来的困难。还有12.8%的教师认为是常规,20.1%的教师认为是教师的指导策略问题,这说明教师的
教育观念与指导技能有待加强。统计显示,教师对开展区角活动中存在问题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见附表七)。我们分析,这种差异的形成既与教龄相关,更与客观条件和教师的观念、指导技能相关。
从观察教师的现场指导情况看,教师对区角指导的认识基本正确。在访谈中每位教师都认为区角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最关键,并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提高。通
过不断的学习,许多教师对区角活动的主要特征掌握较好,比如,教师们都认识到自主性是区角活动的特点,她们会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去看待幼儿的行为,允许幼儿
按意愿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真好”,“你真能干“,“再试试”,“等一会再来看你”。在这些语言的背后,体现了教师对孩子活动的尊重,尤其是许多教师经常运用的这句话:“我等会再来看你”,既表达了对孩子劳动的尊重,更培养了孩子的坚持性,也促使教师的指导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因此,我们看到孩子在区角活动中是放松、快乐的,活动的主动性较好。
3、教师指导的方法类型较丰富,但比例失调。具体表现在:①师幼关系良好,年龄特征不明显。不同年龄班的区角活动都有不同的要求,教师的指导能否体
现年龄班的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调查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处理上比较恰当,小班多以平行游戏身分出现,中大班多观察点拨。但是指导内容比较单一,停留在
表面,提出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创造性、社会性方面,要求含糊,缺少层次性。②指导方法总体类型多样,比例失调:教师通常能够运用语言、动作、图示、材料、同
伴等媒介进行指导,互动的方法有直接指导、示范、暗示、启发、同伴互动等。总体类型来看,指导的方法还是比较多样的,但是从运用的比例来看,偏重于直接指
导与语言互动,总体质量不高。
我们都知道,区角活动的理论依据是发现学习,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隐性指导。少用语言的直接指导。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正确答案。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感受,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从观察访谈中我们发现: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教师更能带好区角活动,如在本次调查中活动指导得分最高的是一位嘉兴示范园的大班教师。从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她平时非常注意观察自己班内的幼儿,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她经常会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设计具体措施:如针对常规问题,她曾用过指派小组长、评比等方法。
(五)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差异较大。(见附表八)
1、区角活动促进了幼儿自主性的发展但班级之间存在差异。
自主学习是区角活动的一大特色,它体现在幼儿对活动内容、活动伙伴、活动材料等方面的自由选择。调研统计发现,在参加活动的1117位幼儿中,能自主选择游戏的占92、9%,这一数据表明,在区角活动中,无论是省级示范园、嘉兴级、一级幼儿园还是二级幼儿园,也无论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孩子,他们都能自主地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游戏活动,这体现了教师对幼儿意愿的尊重,符合新《纲要》的精神。但由于硬件、师资指导水平和幼儿的发展规律等因素,各年龄班幼儿的自主行为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2、幼儿社会性发展情况一般。
区角活动有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在开放的环境中增加了幼儿与同伴交往、合作等互动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本次调研区角活动社会性方面设置了“坚持性”“交往合作”“收拾整理”这几个项目。
①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表现了比较好的坚持性。调查数据显示,各个年龄段都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能自始自终积极、专注地参加区角活动,说明幼儿的“坚持性”还是比较好的。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有:一是幼儿选择的游戏内容是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二是幼儿的规则意识强。在区角活动中,大部分的孩子都知道要在一个“区域”中玩,不可以跑来跑去,由于规则的限制,所以活动中他们能约束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使坚持性得到了发展。
②各年龄班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有待提高。统计显示,幼儿在区角游戏中能主动交往的占总数41.8%(其中小班占36.1%、中班占41.7%、大班
占46.7%),小班孩子的合作能力相对弱些,随着年龄的增加,自我中心行为逐步减弱,幼儿的合作能力逐步提高,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但从总体看,幼儿
的合作交往能力发展不够理想。我们分析孩子交往合作能力的发展与区角内容的设置、教师
的积极参与和同伴间的交流密切相关,因为孩子们在有的区角内(如:建构区、角色区等)的交往相对要多,而有的区角内交往相对就少。另外,选择同一活动区的
幼儿,一般都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他们会聚在一起,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使交往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但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引
导,同一区角内容,在教师的不同引导下,幼儿则获得不同的发展,我们觉得,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我们投放能够促进幼儿互动合作的材料,还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观察、用心去引导、用心去培养。
③幼儿已形成初步的收拾整理习惯。收拾整理是区角活动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调研中我们观
察到,当结束活动后,能自觉收拾整理的占幼儿总数的65.4%(其中小班占58.3%、中班占58%、大班占78.3%)从整体看,幼儿的收拾整理能力还
是比较强的,大部分幼儿园的孩子在活动中能做到材料轻拿轻放,知道物品要归类,活动后要收拾干净,保持区角内的整洁与卫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收拾习惯。然
而,各年龄班幼儿收拾行为有显著差异是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但中班差于小班很值得我们反思。
3、幼儿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我们从“变换玩法”“重复操作”“无目的操作”等三方面来观察幼儿的创新性,结
果发现,活动中能“变换玩法”的孩子只占幼儿总数的49、2%(其中小班占36.1%、中班占54.3%、大班占55.6%),还有14.8%的幼儿处于
无目的操作状态,这说明在创新方面幼儿间存在很大差异。幼儿的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五、建议
(一)强化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区角活动的价值。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开展区角活动顺应了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应建立园本研训制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教师论坛等一系列方式,帮助教师学习感悟区角活动的价值,树立广义的幼儿园课程观,把开展区角活动与主题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开展区角活动和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据我市情况,托班和小班也可尝试在作息时间与空间的组织安排上,让区角活动成为主要的活动,从而改变以往那种以集体教学活动为中心的倾向。
(二)增进合作交流,形成教师“学习共同体”。
交流是分享智慧、引领进步的重要途径。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增进园际间、教师间经常性的交流与合作,运用姐妹园结对子、区角活动观摩、区角环境创设评价、疑难困惑问题研讨、区角案例交流评比等多种方式激发教师互助学习研究的热情,并在共同研究区角的过程中,逐步缩小差异,促进师幼群体共同成长。
(三)立足三个优化,提升区角活动的效益。
开展区角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绝不能流于形式,不讲效益。因此,幼儿园应在优化时空,营造自主开放的区角氛围;优化材料,创设积极互动的区角环境;优化指导,提供适宜有效的活动支持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升我市区角活动效益。
总之,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区角活动这一载体,进一步引导教师总结反思,深入实践研究,把新《纲要》的先进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行为之中,让孩子在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教师如何观察和评价幼儿的区域活动
张红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一直以来,大家对区域材料的有序投放、幼儿活动的指导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对区域中幼儿的活动状况却很少进行观察和评价。
因此,幼儿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及时鼓励、推广的?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指导和干预的?什么行为是教师应该放手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教师用心的观察和适当的评价。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觉得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区域活动进行观察和评价。
一、幼儿是否能按规则提示约束自己的行为区域活动具有开放、宽松、自主等特性,能更多地体现幼儿个体的游戏愿望和自主行为。
因此,游戏离不开规则。
在区域活动中,除了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规则外,还可以把礼仪教育、品格教育融入到区域中去。
比如:在幼儿学习了基本礼仪和良好的品格习惯以后,我根据区域的规则要求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在每幅画的右下角写上序号,让幼儿一目了然的观察到区域规则所要求的内容,对幼儿进行隐性教育。
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戴入区标志、填写入区表等形式,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比如:在操作区活动中,我发现杨东傲小朋友在玩钓鱼游戏时,把鱼上面的曲别针掰直了,把鱼嘴也撕坏了,我当时问杨东傲小朋友:你知道区域规则中,有一条是爱护公共物品和材料的规则吗?答:知道。
我又问:那你为什么还要把它撕坏呢?这样做不是违反游戏规则了吗? 杨东傲说:我是看到盒子里有曲别针,还有的鱼嘴上没有曲别针,我想把曲别针别在鱼嘴上,没有做好,就把曲别针和鱼都弄坏了。
了解了具体的情况后,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让他观察老师是怎样做的。
让他也试一试,看到他成功后,我及时的鼓励他是好样的。
这时教师采用的不是包办代替,而是尽量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同时也提醒其他幼儿注意爱护物品和材料,引导幼儿学习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幼儿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并使活动更有理、有节、有序、有意义。
二、幼儿是否与同伴、材料积极互动,在不同的区域,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以个体、自主学习的方式活动并建构经验的。
然而,幼儿的学习离不开同伴的影响,同伴互助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背景和资源。
同时,材料承载着教育者的期望和智慧,理应成为吸引幼儿注意,帮助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互动,延续幼儿兴趣的媒介。
因此,不同的活动区域、不同特性的操作材料、会产生不同的活动效果。
在建构区,要求幼儿能利用不同材质的积木、半成品,运用搭高、铺平、对接、围合、对称等方法 ,搭建出一定规模的建筑造型,说出作品的名称及用途。
在阅读区,要求幼儿能主动选择图书,细心观看图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和同伴互相交流。
在角色区,幼儿能扮演各种角色,与人交往,语言使用贴切,讲文明,懂礼貌,团结友爱,互相尊重。
在美工区,幼儿能主动选择和处理材料,善于利用各种资源,会使用简单的工具,作品有一定的创造力,爱惜自己的作品。
在操作区,能积极尝试各种玩具,会排图、会分类、会排序、给小动物喂食、练习系鞋带、编辫子等。
教师除了要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外,还要注意从新、奇、趣入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并经常更新区角材料,启发幼儿对同一种材料不断变化出新的玩法。
另外,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把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如;酸奶瓶、纸盒、果壳、旧纸筒、蛋壳等材料,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投放在区域中,形成资源共享。
教师还应该支持幼儿兴趣的持久程度,并启发幼儿发散思维,只有这样的游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熟悉,才能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工作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表格,对幼儿区域活动情况进行评价,还要定期对幼儿进区频率、与材料互动情况进行统计,适当调整幼儿的活动。
总之,教师应精心为幼儿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结合主题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与区域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与材料互动,使区域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三、幼儿是否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区域环境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区域环境的前提是幼儿有良好的常规。
区域环境包括两部分:1、是物质环境。
幼儿要知道如何恰当使用、爱护、归还材料、玩具、设备,保持区域的整洁、有序。
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整理的方法,既轻松又愉悦。
2、是精神环境。
幼儿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友好的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另外在活动中,注意安全,小心剪刀等物品。
因为幼儿年纪小,自我保护意识差,活动的材料应该是安全的,无毒的。
并定期更换,清理和消毒,让幼儿在活动时有安全感和舒适感。
有操作性的教师应通过观察和研究为幼儿创设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改善的空间及宽松的生活氛围,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并针对不同幼儿在不同情况下采用多样化的观察和评价。
四、幼儿是否能对区域活动进行正确评价在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根据活动目标及观察收...
如何写幼儿园区域的导入和评价
让孩子先讨论小羊和狼谁强谁弱,为什么?这样带着悬念引开话题;然后在故事结尾时对孩子说出小羊是弱者,但他为什么能最终战胜大灰狼?从而因势利导启发孩子说出“团结起来力量大”并以此为契机针对班中少数孩子自我意识强,谦让行为差,不遵守游戏规则等现象进行思想教育,让孩子们明白朋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遇到事情要互相商量,这样大家在一个幼儿园里快快乐乐地游戏、生活和学习
如何开展大班幼儿区域活动自主性的评价
着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幼儿自主学习重要性认识的日益加深,集体教学模式不再统一于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区域活动作为实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组织形式越来越受关注区域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主选择、自主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经验和感受、在获得游戏体验的同时、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幼儿园实习教育调查报告
1.幼儿园园本教研现状的调查报告 幼儿园园本教研现状的调查报告 摘要:园本教研是幼儿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本文拟通过对本园园本教研的实施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而为促使园本教研的有效地开展提供依据,让教师在施教的 同时,为自己不断积累知识和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正文: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园本教研是一种立足于本园,以幼儿园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有效解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为...http://www.fanwenq.cn/html/2013-8-20/fda8c21f9e0c3973.html -2013-8-20 10:44:302.幼儿园教育活动调查报告 幼儿园教育活动调查报告 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就是幼儿发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具有预设和生成的双重属性。
要充分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价值,必须充 分理解和把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确立生成理念。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生成理念比预设理念具有更加深远的价值。
一、生成性思维视阈中的幼儿园教育活动 ...http://www.fanwenq.cn/html/2013-7-29/9413a6087ff4a73b.html -2013-7-29 3:57:44 3.关于幼儿园教师师德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高 尚的师德是素质教育对教育者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师德要求更加广泛,教师作为 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责任也更加重大。
开展幼儿园教师师德情况调查,目的是进一步了解教师的思想,对本职工作的态度、价值取向、心态等状况,研究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有针对性地推进幼儿园 教师师德建设,从而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增强教师的师德修养。
二、 ...http://www.fanwenq.cn/html/2013-6-13/d80361cf334b2533.html -2013-6-13 12:41:59 4.关于幼儿园教师师德情况的调查报告 高尚的师德是素质教育对教育者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要求。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师德要求更加广泛,教 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责任也更加重大。
开展幼儿园教师师德情况调查,目的是进一步了解教师的思想,对本职工作的态度、价值取向、心态等状况,研究加强师德建设的对策,有针对性地推进幼儿园 教师师德建设,从而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增强教师的师德修养。
...http://www.fanwenq.cn/html/2010-1-23/94071c5e1f05961c.html -2010-1-23 10:45:35 5.幼儿园幼儿的自理能力社会调查报告 望 着我们渐渐成长的未来之星,从他们身上让我感受到一种自豪感。
一个学期转眼过去,耳边仿佛还是孩子们刚入园时的热闹声。
一年的集体生活,使孩子们学会了许 多,各方面进步也不错,这里,我也该整理一下我的思绪,总结过去了的工作经验,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各项工作水平。
这学期我担任小小(2)班的班主任。
里 面有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和他们在一起,感觉过得很快乐。
这个班的小朋友还很小,还很不懂事。
刚入园时,别说自理...http://www.fanwenq.cn/html/2008-12-10/63a6092f6653350b.html -2008-12-10 10:50:38 6.XX镇幼儿园区域活动调查报告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各年龄班区域的创设利用、教师的观 察指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针对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区域活动的价值;增进合作交流,形成教 师“学习共同体”;立足三个优化,提升区域活动效益的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教师发展 一...http://www.fanwenq.cn/html/2008-9-2/59343315d3f3ab79.html -2008-9-2 15:13:19 7.幼儿园双语教学情况调查报告 幼 儿园双语教学情况调查报告 随着幼儿园双语教学(除明确指出的语种外,—般为汉语和[英语])的开展,对双语教学的议论也多起来了。
无论怎样议论无非都是“认可”或者“否定”。
“双语教学”像一个刚刚起步的孩子,尚处于摸索阶段,出现一些问题和引起一些争议是不足为怪的。
在全球化背景影响下,开展幼儿园英语教育的启蒙性教学活动,接受祖国古老优秀文学作品欣赏和国际多元化文化的熏陶已经成为很多幼儿园重点关...http://www.fanwenq.cn/html/2007-12-28/7435e657c04387cf.html -2007-12-28 15:09:38 8.幼儿园实施教师自主性评价的调查报告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作为学前教育改革核心内容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正全面铺开。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一系列配套 要素的全面改革,如教育观念的更新,评价机制的转变,课程体系的变革,教育方法的完善等,其中科学评价机制的确立是关键。
教育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领 域之一。
而教师评价是整个教...http://www.fanwenq.cn/html/2007-7-10/7634af71cb896993.html -2007-7-10 8:00:22 9.幼儿园实施教师自主性评价的调查报告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作为学前教育改革核心内容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正全面铺开。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一系列配套 要素的全面改革,如教育观念的更新,评...
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范文)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幼儿园 张君摘 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幼儿园要提高对区域活动的认识,明确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适当拓展区域活动空间,充分挖掘区域活动的有效资源。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问题;对策区域活动也叫“活动区活动”,是20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
当时美国正流行“开放教育”对国内的影响比较大。
在我国,该概念更多地被称为“区角活动”,即在我国托幼机构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活动区为空间结构的教室组织形式早已存在。
活动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
大家对区域活动并不陌生,并对其独特的发展价值达成了共识。
区域活动中宽松愉悦的氛围,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可以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
但笔者在实际观察中发现,教师对区域活动的开展常流于形式,盲目借鉴,表面上开展得红红火火,却没有真正发挥区域活动所蕴涵的教育价值。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1).区域设置形式化多数教师都能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都想方设法独具匠心地为幼儿开辟活动场所,可往往因利用不好而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应。
在区域设置上教师通常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位置固定不变,形式注重花哨,内容不全面,设置的有些区角固定在某一侧面,忽视了区域间的其他教育功能。
这些区域是否适合幼儿的意愿兴趣,教师全然不顾,因此孩子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某些区域的创设也就仅仅成了一种装饰或点缀,经常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
(2).区域活动独立性差 有些幼儿园虽然也很重视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但更多是注重区域活动对正规教育活动的辅助、补充作用。
如幼儿在正规教学活动中学习了某方面的内容后,就到相关区域中进一步巩固这些学习内容等。
在这种情况下,区域活动虽受到一定的重视,但缺乏独立性,在根本上依附于正规教学活动,主要是作为正规教学活动的延伸或补充。
(3).区域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幼儿家庭、社区之间缺乏足够的联系许多幼儿园在设计和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很好挖掘和利用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如一日活动、自由游戏等)、幼儿家庭和社区中可能蕴藏的巨大教育和发展价值。
当然有的教师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挖掘和利用家庭中可能蕴藏的教育资源了如让家长提供一些活动材料。
但需指出的是,区域活动和幼儿家庭之间的联系并非仅仅让家长提供一些材料。
区域活动和幼儿家庭、社区之间的内在联系应该是双向的,是一种互利的有机联系。
(4).区域活动中教师角色不到位有些教师在活动中充当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维持者,矛盾的调节者”,东走走,西看看,未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指导随意性大。
而且有些教师的观察不够仔细,深入了解得不全面。
有的甚至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只是看着他们在安静地摆弄物品。
有的教师虽然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是观察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但是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活动内容时对自己身份的把握不是很清楚,使区域活动的指导流于形式,更谈不上扎实、有效的开展。
(5).区域活动材料不充足区域活动材料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
实际上,由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如教学任务重、班级人数多、活动场地有限等),教师经常给幼儿提供的是一些简单的、成品的活动材料,在利用自然物品和废旧物品上比较薄弱,使活动材料缺乏探究性、可操作性。
同时活动材料单一,不能满足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需要,从而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入开展。
活动区域的材料有的一放就是一二个月,甚至一学期毫无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缺乏层次性,使幼儿对教师提供的材料缺乏兴趣,没有发挥区域活动应有的作用。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对策分析(1).适当地拓展活动空间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幼儿园活动室的四周被划分成许多区域,其中放置了一些材料,而活动室的中央往往留下一块较大的空间,这是为开展集体活动准备的。
开展集体活动时,活动室四周的区域基本保持不动。
此时,仅活动室中央的这块空间得到了利用,而四周被不同区域占据的空间则成了闲置空间。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连通或分散各个区域,并根据具体情况对区域空间的布置进行适当调整。
只要有需要,教师完全可以把区域活动的空间扩展到活动室中央,延伸到活动室的任何一个角落,甚至延伸到活动室外的走廊等室外空间中。
当然,教师也可以缩小甚至取消某一区域。
只有这样,幼儿园活动室的空间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2).挖掘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
我怎样用例子来提问我在区域活动中遇到的困惑
区域活动开展一直以来都让老师们感觉比较头疼,总感觉对于区域活动一头雾水。
而我个人在创设区域活动的创建和组织中也遇到和产生了许多问题与困惑。
下面我举例说明一下最主要的几个问题:一、 没有材料愁,材料多了愁更愁刚开始创建区角时,不知如何获取材料,每天心急如焚。
幸而家长们都非常支持工作,积极搜集需要的各种材料。
慢慢的区角创设起来了,但发现收集的很多材料没有用到,堆积在一起成了无用的废旧垃圾。
用之无用,弃之可惜。
所以如何充分利用处理这些剩余材料就成了一个问题。
二、 区角有了,越玩越没劲,孩子兴趣索然。
经过一段时间的区域活动后发现有的孩子们经常进入的“美羊羊美发屋”居然没有人去玩了。
有的孩子无所事事,更多的是争抢插板。
我询问经常在里面玩耍的子涵为什么不去了,她回答说:“我都玩过了,不想玩了。
”老师辛辛苦苦创设出来的区角如何让孩子们能长时间的利用,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发展呢?三、区域活动时,什么时候介入才“适宜”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孩子们都很投入的玩着自己喜欢区角。
我发现在理发的“小顾客”居然在给其他的“小顾客”洗起了头发,所以我马上介入纠正了他的这一“错误”行为。
而我这自认为“及时”的介入却被后面孩子的话打击到了,子洋小朋友说:“老师,她忙不过来让我来帮帮忙,我没捣乱。
”我突然意识到我打扰了孩子们的游戏。
那到底什么时候介入才“适宜”呢?...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幼儿园区角活动评价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