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隐喻性的例子
精品文档
隐喻性的例子
隐喻性的例子A Metaphorical example
A young wife didn’t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rect and indirect taxation, so she asked her husband
about it.
一个年轻的妻子不知道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区别,就去问
她的丈夫。
Her husband said: ”Well, I’ll give you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it by comparison. I consider it’s just
the same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situations:
asking me for money and secretly taking out money from
my pockets. ”
她的丈夫说:“哦,我给你举个例子,通过比较来说明吧。
我认为两种税的区别就像两种情况的区别,一种是向我要钱,
另一种是暗中从我的口袋里拿钱
上一篇英语: 一个好办法下一篇英语: 第一个男人查看
更多关于英语幽默故事的文章网友同时还浏览了:
急救课
上好的石头
你今天晚上要干什么去?
比我年轻30岁
第三只鸡留着自己吃
1 / 2
精品文档
谁愿意让那个混蛋回来
2 / 2
范文二:隐喻例子 隐喻与象征的区别
第 ,卷
第 ,期
淮 海 工 学 院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年 ,月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隐 喻 与 象 征 的 区 别
闺 海 燕
( 苏 省 作 家协 会 创作 室 , 苏 南京 江 江 ,, , ) ,, ,
摘
要 : 喻 和 象 征 在 构 成 方 式 上 有 着 共 同 的 结 构 特 点 。 学 者 们 对 隐喻 和 象征 概 念 认 识 的模 糊 , 隐 是
二 者 在 使 用 上 混 而 不 分 的 主 要 原 因 。 因 此 , 清 二 者 的 区 别 , 有 利 于 更 好 地 使 用 这 两 个 概 念 。 经 理 将
考 察 发 现 , 喻 和 象征 在 语 境 系 统 、 义 系统 、 用 领 域 、 象 词 的 使 用 、 知 作 用 等 方 面 存 在 着 诸 隐 意 应 意 认
多区别 。
2
关 键 词 : 喻 ; 征 ; 境 ; 象 ; 义 ; 知 隐 象 语 意 意 认
中 图 分 类 号 : , , ;, ,, — , , , 文献标识 码 : , 文 章 编 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隐喻 和象征 的概念 及 其使用 现状
的 ,】。 在 用 一 物 暗 示 另 一 物 这 个 意 义 上 , 学 艺 术 中 ,。 , 文
的象 征 是 指用 具 体 可 感 的 形 象 、 象 表 示 、 示 与 其 有 意 暗
着 一 定 相 似性 的思 想 感情 。这 也 就是 象 征 的 基 本 含 义
和 最 大 特征 。
( ) 隐喻 和 象 征 的 概 念 表 述 一
3
隐 喻 一 词 , 中 国 最 早 出 现 于 宋 代 陈 骚 的 《 则 》 在 文 。
陈 骥 在 《 则 》 指 出 , 喻 “ 文 虽 晦 , 则 可 寻 ,,, 文 中 隐 其 义 ,, 。 ,,
( )隐 喻 和 象 征 概 念 的 使 用 现 状 二 从 象征 和 隐喻 的 基 本 含 义 和 特 征 来 看 , 者 实 在 二 有 着 太 多 的相 同 之处 。这 种 相 同 之 处 导 致 了这 两 个 概
在 西 方 , 希 腊 的 亚 里 士 多 德 最 早 对 隐 喻 字 的 使 用 作 古
了 分 类 , 。 英 语 中 的 “ 喻 ” 词 大 约 出 现 于 , , , 隐 一 ,世 纪 , 其 基本 含 义 是 指一 种 意 义 的 转换 或 转 移 口。“ 喻 是 一 , 隐 种 完 全缩 写 的 显 喻 ”它 “ 托 出 意 象 ”“ 际所 指 的 意 , 只 ,实
念使 用 时 的混 而 不分 的现 象 。
第 一 , 喻 和 象 征 概 念 的 混 用 。如 “
征 即 隐 喻 , 隐 象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比 喻 ”
4
, 橘 颂 》 借 对 自 然 物 的 隐 喻 性 ,,。《 , “ 颂扬 , 表 达抒情 主体 的志行 品质”“ 造 了象 征 的、 来 ,创 或 隐 喻 的 表 现 体 系 ”, ,。 。在 姜 夔 的 《 香 》 ,梅 成 暗 中 “
义 却通 过 意 象所 出现 的 上 下 文关 联 中使 人 直 接 明 确 地
认 识 出 , 管 它 并 没 有 明 确 地 表 达 出 来 ”, 尽 , 。 隐 喻 的 , 】
基 本 含 义 和 最 大 特 征 是 只 出 现 喻 体 不 出 现 本 体 ( 辞 修
学 )只 出现 比不 出现 赋 ( 学 ) 只 出 现 意 象 不 出 现 意 , 诗 , 义 ( 学 ) 当 代 西 方 隐 喻 理 论 对 隐 喻 的 看 法 更 加 宽 美 。
为 思 念 的 象 征 , 为 爱 情 的 隐 喻 ”,“。 “ 正 的 隐 喻 即 成 ,, , 真
象 征 。 ,有 些 学 者 在 分 别 论 述 隐 喻 和 象 征 时 竟 把 同 一 ”。 个 文 学 现 象 既 作 为 隐 喻 、 作 为 象 征 的 例 证 。 隐 喻 和 也 象 征 混 而 不 分 的 情 况 表 明 , 们 对 这 两 个 概 念 尚没
5
有 人 十分 清 晰 的认 识 。 第 二 , 喻 概 念 本 身 含 义 的 不 统 一 。 人 们 所 说 的 隐 隐 喻 常 常有 不 同的 含义 , 比 喻 的 构 成 看 , 把 出现 本 从 有
泛 , 们 的 隐 喻 概 念 大 致 包 括 我 国 修 辞 学 上 的 暗 喻 和 他
借 喻 , 且 以暗 喻为 隐喻 的基 本 形 式 , 是 和 我 们 的理 并 这
解 不 同 的地 方 。
象 征 则 是 一 个 产 生 于 西 方 的 概 念 。 该 词 源 自希 腊 语 ,是 古 希 腊 人 用 以 表 示 木 板 的 两 个 等 分 , 们 分 开 “ 他 这 些木 板 作 为友 爱 待 客 的 誓 约 信 物 。后 来 象 征 渐 被 用
体 和 喻 体 称 为 隐 喻 的 , 把 只 出现 喻 体 称 为 隐 喻 的 , 有 前 者 相 当 于 我 们 常 说 的 暗 喻 , 者 相 当 于 我 们 常 说 的 借 后 喻 。 陈骥 的 隐 喻 即 为借 喻 。西 方 当代 隐 喻理 论 对 隐 喻
的 基 本 描 述 是 “ 是 ,” 这 在 陈 骏 的 《 则 》
6
是 归 于 , , 文 中
于 指任 何 的符 号 、 式 , 者仪 式 … … 慢 慢 地 这 个 词 扩 公 或
大 了它 的含 义 , 后 表 示 任 何 通 过 形 式 对 思 想 的 习 惯 最 表现 ,, 。在 文 艺 学 和 美 学 中 ,象 征 一 般 是 直 接 显 ,, , “
现 于 感 性 观 照 的 一 种 现 成 的 外 在 事 物 ” 在 象 征 里 可 以 , 分 出意 义 和 意 义 的表 现 , 对 这 意 义 的 表 现 ( 在 事 但 外 物 ) 不 是 直 接 就 它 本 身 而 是 就 它 所 暗 示 的意 义 来 看 并
“ 喻 ” , 就 是 当 代 汉 语 修 辞 学 中 的 “
喻 ” 谭 永 简 的 也 暗 。 祥 主 张 把 比喻 划 分 为 明 喻 、 喻 、 喻 , 现 本 体 和 喻 隐 借 出 体 的 为 隐 喻 , 壮 麟 “ 为 这 个 标 准 的 设 定 , 于 中 国 胡 认 便
收稿 ,期 :, ,, —, 修 订 ,期 :, ,, —, , , ,—,, ; , , , —,, 作 者 简 介 :
7
海燕 (, , , , 苏 海 安 人 , 苏 省 作 家 协 会 创 作 室 二 级 作 家 , 要 从 事 文 艺 美 学 和 中 国 古 代 文 化 方 面 的研 究 ,, 闾 , , 一) 男 江 江 主 (
,,,, , , , , , , ; 。 ,), , , , , , ( ,
, ,
淮 海 工 学 院 学报 ( 社会科学版)
岁 寒 , 后 知 松 柏 之 后 肜 也 。,” 然 ,,。 ,
,, , ,年 , 月
隐 喻 研 究 和 国 外 隐 喻 研 究 接 轨 ”,, 。 张 远 山 则 认 为 真 ,, ,】
正 的隐 喻“ 只 出现 比不 出现 赋 的 , 者 只 出现 赋 但 暗 是 或 示 比 ”, 概 念 含 义 的 不 清 使 得 问 题 的 讨 论 缺 乏 真 正 的 ,。 ,
8
这 个 单 独 的语 句 构 成 了 一 个 完 整 的 语 境 系 统 , 全
句本身就是一个 意象 , 意象 不能拆 分, 能替 换, 该 不 并
有 效 性 , 此 首要 的任 务 是 要 确 立 概 念 认 识 的一 致 性 。 因 按 我 们 的 理 解 , 些 把 隐 喻 同 于 象 征 的 人 是 在 借 喻 的 那
在 全 句 语 境 系统 的 表 层 发 挥 着作 用 , 示 着 一 种 历 经 暗
艰 难 险 阻 而 不 改坚 强 本 色 的人 格 精神 。
一
意 义 上 使 用 隐喻 的 , 和 当代 西 方 隐 喻 的基 本 形 式 不 这 同 , 喻式 的 隐 喻在 当代 西 方 隐 喻 理 论 中“ 被 作 为 隐 借 是
喻 的 隐 蔽 式 讨 论 的 , , 。 由 于 暗 喻 式 的 隐 喻 与 象 征 的 ,, ,
般 地 说 , 独 的 语 句 并 不 能 构 成 完 整 的 语 境 系 单
9
统 。大 多 数情 况下 , 整 的语 境 系 统 由整 个 文 本 构 成 , 完
至少 也 要 由语 句 群 构 成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 喻 处 于语 隐
区 别 非 常 明显 , 象 征 相 混 淆 的 问题 主要 出 现 在 借 喻 与
式 的隐 喻 上 , 此本 文 在 讨 论 隐喻 与象 征 的 区 别 时 , 因 主
境 系统 底 层 的 特性 就 更加 清 楚 了 。
, 二 者 在 语 境 系 统 中 的 独 立 性 不 同 隐 喻 是 在
要 是 在 借 喻 意 义 上使 用 隐 喻 概 念 , 时兼 及 暗 喻 意 义 同
上 的隐 喻 。
语 句 层 次 即 语 境 系 统 的底 层 发 挥 作 用 的 , 的意 义 并 它 不 覆 盖 到 整 个 语 境 系 统 。 隐 喻 的 这 个 特 点 决 定 了 它 不 可 能具
10
有 独 立 性 。而 象 征却 是 在 语 境 系统 的表
层 发 挥 作 用 的 , 征 的 意 义 在 整 个 语 境 系 统 是 有 效 的 , 若 剥 象 倘 夺 了象 征 的 意 义 , 个 语 境 系 统 也 就 崩 溃 了 。象 征 意 整 义 在整 个 语 境 系 统发 挥 作用 这一 点 就决 定 了 象 征 具 有
独 立 的 品 格 , 种 独 立 品格 表 现 为 象 征 是 一 个 真 正 完 这
二、 隐喻与象征的区别
( )隐 喻 和 象 征 在 语 境 系 统 中 的 区 别 一 语 境 简单 地 说 就 是 上 下 文 关 系 , 是 一 个 意 义 显 这 露 的 场 。 离 开 了 语 境 , 何 语 言 都 只 是 词 典 中 的 死 的 任 语 言 。语境 有不 同的层 次 。语 句 层 次 是 语 境 系 统 的基 本 层 次 , 在 整 个 语 境 系 统 的 底 层 ; 本 层 次 是 语 境 系 处 文 统 的根 本 层 次 , 在 整 个 语 境 系 统 的表 层 。这 两 个 层 处 次对 语 境 意义 的实 现其 价 值 是 不 同 的 。
满 自 足 的 意 义 整 体 , 不 依 赖 于 它 者 而 自我 显 现 。 它 黑 格 尔 对 此 有 十 分 明 晰 的
11
表 述 :用 意 象 比 譬 的 意 “
义 既然 只 能 从 上 下 文 的关 联 中见 出 , 喻 所 表 达 的 意 隐
义 就 不 能 说 有 独 立 的 艺 术 表 现 的价 值 , 只 有 次 要 的 而 或 附 带 的 艺 术 表 现 的 价 值 , 以 隐 喻 更 多 地 是 作 为 一 所 件 本 身 独 立 的 艺 术 作 品 的 外 在 的 雕 饰 而 出 现 。【 。 ’ , , , 至 于 象征 的独 立 性 问 题 , 们 似 乎 根 本 无 法 从 正 我 面 作 出论 述 , 只能 从 对 立 的方 面 进 行 反 证 。还 以《 而 论 语 》 “ 寒 , 后 知 松柏 之 后 彤 也 ” 例 。 这 个 象 征 具 中 岁 然 为 有 完 满 自足 的 品性 , 仅 这 个 象 征 意 象 整 体 不 能 被 替 不 换 , 是 其 中的 任何 一 个 部 分 也 都 不 能被 替 换 , 分 替 就 部
换 会 导致 整 个 语 境 系 统 性 质 的朽 坏 , 整 体 替 换 将 使 而 得 整 个语 境 系统 不 复存 在 。
, 二 者 在 语 境 系 统 中 的 层 次 不 同 隐 喻 处 于 语
句层 次 , 语 境 系 统 的底 层 ; 征 处 于 文 本 层
12
次 , 语 即 象 即 境 系统 的 表层 。 陈 骏 在说 过 隐喻 “ 文 虽 晦 , 则 可 寻 ” 后 , 举 其 义 之 曾
过 几 个 例 子 以 明其 意 , 几 个 例 子 都 是 在 语 句 层 次使 这
用 隐 喻 的 , 中 如 :《 语 》 : 殁 平 公 , 无 秕 政 。 ’ 其 “国 日 ‘ 军 ”
“ ” 本 义 是 谷 粒 中 空 或 不 饱 满 , 谷 之 不 成 者 。在 秕 的 即
这 个 语 句 中 ,秕 ” 容 政 令 。“ 平 公 , 无 秕 政 ” 在 “ 形 殁 军 所
的原 文 是 这样 的 :
祁 奚 辞 于 军 尉 , 问
焉 , :孰 可 , 对 日 : 公 日 “ ” “臣 之 子
( ) 隐喻 和 象 征 在 意 义 系 统 中 的 区 别 二
, 隐 喻 意 象 和 象 征 意 象 在 意 义 系 统 中 自身 意 义
午 可 。 人 有 言 曰 : 择 臣 莫 若 君 , 子 莫 若
13
父 。 午 之 少 ‘ 择 ’
也 , 以从 令 , 有 乡 , 有 所 , 学 而 不 戏 。 其 壮 也 , 婉 游 处 好 强 志 而 用 命 , 业 而 不 淫 。 其 冠 也 , 安 而 好 敬 , 惠 守 和 柔
的 保 全 程 度 不 同 隐 喻 和 象 征 都 是 在 语 境 系 统 中 兑 现 其 意 义 的 。 由 于 隐 喻 和 象 征 处 于 语 境 系 统 的 不 同层 面 , 意 象 自身 意 义 的 保 全 程 度 就 有 很 大 的 差 异 。 其 具 体 地 说 , 于 语 境 系 统 底 层 的 隐 喻 , 意 象 自 身 处 其 的 意 义 在 意 义 系 统 中是 被 漠 视 的 , 是 为 所 隐 喻 的那 它 个 事 物 、 象 或 意 义 而 存 在 的 。 “ 朗 特 舞 ” 在 于 布 现 塔 存 朗 的 科 学 文 本 中 不 是 因 为 它 是 , ,拍 双 人 快 舞 , 是 , 而 因 为 暗 示 布 朗所 观 察 到 的植 物 孢 子 的迅 速 的 、 规则 无
小 物 , 镇 定 大 事 , 直 质 而 无 流 心 , 义 不 变 , 上 不 而 有 非 非 举 。 若 临 大 事 , 可 以 贤 于 臣 。 臣请 荐 所 能 择 而 君 比 其
义 焉 。 公 使 祁 午 为 军 尉 , 平 ,, 军 无 秕
14
政 。 , ” 殁 ,, ,, ,, ”
陈 骥 的例 子 只是 一 个 语 句 , 是 一 个 完 整 的语 境 它 系 统 的 组 成 部 分 ,秕 “ 在 这 个 语 境 系 统 的 底 层 使 用 “ 是 的 。 虽 然 它 给 全 句 增 添 了 语 言 的 形 象 性 、 动 性 等 因 生
素 , 就 其 所 比 喻 的 意 义 可 以 由 其 他 语 词 代 换 这 一 点 但 来 看 , 并 不 是该 语 句 的不 可 或 缺 的 部 分 , 换 之 后语 它 代
的 运 动 这 一 现 象 而 存 在 的 , 种 为 他 者 而 失 去 自 身 意 这 义 的 现 象 是 隐 喻 在 语 境 系 统 和 意 义 系 统 中 存 在 的 唯 一 理 由 , 自身 的 意 义 在 这 个 意 义 系 统 中 是 无 意 义 的 , 它 当
“ 朗 运 动 ” 代 了 “ 朗 特 舞 ” ,塔 朗 特 舞 ” 这 个 语 布 替 塔 时 “ 在 境 系 统 中失 去 的 就 是 它 所 暗 示 的 植 物 孢 子 的 迅 速 的 、 无 规 则 的 运 动 这 一 意 义 。 隐 喻 “ 象 本 身 的 意 义 却 被 意
15
句 的形 象性 、 动性 等 色 彩 会 发 生 变 化 , 生 但其 基 本 意 义
并 不 会 改变 。 而 象 征 的 使 用 则 始 终 处 于 语 境 系 统 的 表 层 。 我 们
举 一 个 单独 成 句 的 例子 :
第 ,期
间 海 燕 : 喻 与 象 征 的 区别 隐
, ,
钩 消
掉 了 , 实 际 所 指 的 意 义 却 通 过 意 象 所 出 现 的上 而 下 文 关 联 中 使 人 直 接 明 确 地 认 识 出 ,, ,】 , 。 处 于语 境 系 统 表 层 的 象 征 则 不 同 , 不 仅 暗 示 着 它
一
16
统 中发 生 的偶 然 性 的 临 时 凑 泊 , 是 中 国文 化 中松 柏 而 与 人 格 关 系 这 种 潜 意 识 在 具 体 文 本 、 体 语 境 中的 一 具 次露面 、 次亮相。 一 象 征 的这 种 意 象和 意 义 的稳 定关 系 在 各 民族 文 化 中 都有 表 现 。如 西 方文 化 中三 角 形 与 神 三 身 一 体 的 关
个 意 义 , 意 象 自身 还 保 存 着 与其 所 暗 示 的那 个 意 其
义 相似 的意 义 , 象 征 意 象 本 身 是 象 与 义 的 集 合 体 , 即 象
征 是 凭 自身 这 个 象 义 合 体 的意 象 暗 示 另 一 个 意 义 的 。 “ 寒 , 后 知 松 柏 之 后 肜 也 ” 象 征 意 义 是 历 经 艰 难 岁 然 的
险 阻 而 不 改 坚 强 不 屈 的 品 格 , 这 个 意 象 自身 的 意 义 但 也 是 非 常 明 显 的 , 因 意 象 所 暗 示 的 另 一 个 意 义 而 消 不 失 , 而保 存 了两 套 意 义 。对 于 象 征 意 象 保 有 自身 意 从 义 的这 个 特点 , 多学 者 都 认 识 到 了 。黑 格 尔 说 “ 是 许 凡 作 为象 征 的 形 象 … … 一 方 面
17
见 出它 自 己 的 特 性 , 一 另 方 面显 出个别 事 物 的 更深 广 的普 遍 意 义 ,,, 征 意 象 ,, 象 ,。 , “ 具 有某 些 性 质 , 以暗 示 出一 种 和 它 们 相 联 系 的较 应 足
系 , 督 教 中的圣 餐 与 上 帝 身 体 的关 系 , 斯 人 的 玫 瑰 基 波
与多 情 的新 娘 的关 系 , 等 ,。我 们 中 国文 化 中 , 松 等 , , 除
柏 以外 , 兰 竹 菊 等 也 是 与人 的 精 神 关 联 最 密 切 的 意 梅 象 , 梅 的 清 逸 , 的 孤 幽 , 的 气 节 , 的 傲 气 , 中 如 兰 竹 菊 在
国文 化 中是 深 入 民族 意 识 的 文 化 氛 围 。象 征 意 象 在 具 体 文 本 和 语 境 中 的 出现 就是 这 些 民族 潜 意 识 中 的稳 定 的关 系 意 义 的 一 次 出 场 。“ 一 个 原 始 意 象 中 都 有 着 每
人 类 精 神 和人 类 命 运 的一 块 碎 片 , 有 着 在 我 们 祖 先 都
的历 史 中重 复 了 无 数 次 的欢 乐 和 悲 哀 的 一 点 残 余 , 并 且 总 的 说 来 始 终 遵 循 同 样
18
的 路 线 。(, , , 征 中所 谓 “ , 象 “ 人
广 泛 的 意 义 ”, 。 马 赛 尔 ?马 尔 丹 说 :在 电 影 中 , 用 , “ 运
象征是 意味着采用这 样一种 画面形象 : 能够 启发观 它
类 精 神 和 人 类 命 运 的 一 块 碎 片” “ 史 中 重 复 了无 数 ,历
次 的 欢 乐 和
悲哀 的 一 点 残余 ”指 的就 是 文 化 演 进 中不 ,
众 的地 方要 远 比简单 看 到 的 明显 内 容所 能 提 供 的 多 得
多 。因此 , 这 一 点 上 , 们 可 以 说 , 影 画 面 既 有 一 在 我 电 种 明显 内容 , 有 一 种 潜 在 内 容 ’ 。 也 , , ”
断 积 淀 的各 民族 集 体 意识 中象 征 意 象 与象 征 意 义 的 关
联 的 最 基 本 的 那 部 分 内 容 , 象 征 意 象 则
19
“ 终 遵 循 同 而 始
象 征意 象 自身 的 意义 并 不 是 作 为 该 意 象 的那 个 物
象 所 应 有 的 全 部 意 义 , 只 是 与 象 征 意 义 有 关 的 部 分 而
样 的 路线 ” 为一 种 “ 惯 表 现 ”从 而 表 现 出 其 意 象 与 成 习 ,
意义 的稳 定 关 系 。
意 义 , 是 这 个 意 义 与 象 征 意 义 产 生 关 联 , 发 出 象 正 引
征 。“ 这 些 符 号 例 子里 , 成 的 感 性 事 物 本 身 就 已具 在 现 有 它们 所 要 表达 出来 的那 种 意 义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象 征 就 不 只 是 一 种 本 身 无 足 轻 重 的符 号 , 是 一 种 在 外 表 而
说 象征 意 义 具 有稳 定 性 并 不 是 说 象 征 意 义 是 一 成
不 变 的 。象 征 意 义 随 着 文 化 的 演 进 也 在 不 断 地 演 进 。
20
认 为 象 征 意 象 中有 着 人 类 精 神 、 运 的 碎 片 和先 人 重 命 复 了 无 数 次 的 情 感 的 残 余 的 荣 格 , 同 一 篇 论 文 中 又 在
说 : 象 征 总 是 暗 示 着 一 种 超 越 了 我 们 (, 的 理 解 力 的 “ ,天 ,
形 状 上 就 已 可 暗 示 要 表 达 的 那 种 思 想 内容 的 符 号 。 ,“ ,‘ ,,
象 征 意 象 并 不 是 一 个 纯 形 式 的 物 象 , 征 意 象 自身 意 象
意 义 ,,, 这 就 是 说 , 征 意 义 不 是 简 单 的 、 变 的 重 ,“】 象 不 复 , 是 在 民族 意 识 和 文 化 积 淀 的 象 征 意 义 的主 基 调 而 上 不 断 地 生 发 开 去 和 扩 展 开 来 的 , 们 把 这 种 现 象 叫 我 做 “ 征意 义 的旁 逸” “ 征 意 义 的旁 逸 ” 文 化 发 展 象 。 象 是 的 推 动 力 , 因 为 其 意 义 的 旁 逸 , 化 的 内 涵 才 得 以 扩 正 文
展 , 而推 动整 个文 化 的发展 。 从
21
义 与 象 征 意 义 的关 联 是 象 征 得 以成 立 的 关 键 , 是 那 这
种 无 意 义 的 纯形 式 的 物象 所 无 力 承 担 的 。
, 隐 喻 意 象 和 象 征 意 象 在 意 义 系 统 中 所 暗 示 的
那个 意 义 的 稳定 性 不 同 隐 喻意 义 和 象 征 意 义 的稳 定
性 实 际上 是 指 隐 喻 和象 征 的意 象 与 它 们 所 暗 示 的 意 义 之 间 的关 系 。在这 方 面 , 者 的 表 现 也 是 不 一 样 的 , 二
前 者 表 现 为 一 种 临时 的 关 系 , 意 象 和 意 义 只 在 具 体 语 其
意 义 的 旁逸 则 是 隐 喻所 不 具 备 的 。
, 隐 喻 和 象 征 在 意 义 系 统 中 所 暗 示 的 那 个 意 义 的 性 质 不 同 粗 略 地 说 来 , 喻 和 象 征 在 构 成 方 式 上 隐 “ 有 一 个 事 物 替 代 另 一 个 事 物 的 共 同 结 构 ”, , 具 ,, 都 ,
22
句 的存 在 中 暂 时 性 地 发 生 关 联 , 喻 意 象 离 开 了 具 体 隐
的语 句 其 与 意 义 的关 联 就 不 复 存 在 ; 者 表 现 为 一 种 后
相 对 稳 定 的关 系 , 意 象 和 意 义 不 仅 表 现 出一 种 在 具 其
体 语 境 系 统 中 的 关 联 , 种 关 联 还 在 其 所 在 的 文 化 圈 这 内有 效 。 如“ 使祁 午为军 尉 , 平公 , 元秕 政” 句 中, 公 殁 军 一
是 以 自身 的 存 在 去 表 示 另 一 个 事 物 或 意 义 , 二 者 所 但
指 称 的意 义 还 是 有所 区别 的 。 在 象 征 中 , 征 意 象 所 替 代 的 另 一 个 事 物 不 是 通 象
常 的客 观 事 物 , 而是 具 有 形 而 上 性 质 的 事 物 , 象 与 这 意
种 事 物 的 联 系 “ 以 某 种 可 见 事 物 和 不 可 见 事 物 问 的 是
23
“ ” 它 所 隐 喻 的 形 容 政 令 的 无 效 、 正 确 这 个 意 义 秕 与 不 是 只 在 这 个 具 体 的语 句 中相 关 , 离 开 这 个 具 体 的语 脱
句 ,秕 ” 其 就 没 有 了 一 点 关 系 。 “ 与
形 而 上 的 关 联 为 条 件 的 ” 因 此 , 象 征 概 念 中 , 见 出 , 在 “ 了 一 种 对 比 喻 的 修 辞 性 运 用 完 全 不 具 有 的 形 而 上 学 的 背 景 , , 象 征 意 义 的 形 而 上 学 性 质 在 文 学 艺 术 中 有 , , , 。 着 非 常 突 出 的 表 现 。 中 国古 代 文 学 中 的象 征 , 征 意 象
象所 指称 的意义大多是伦 理道德这类 形而上 的意义 ,
而 松柏 与 它 所 象征 的历 经 磨 难 而 坚 强 不 屈 的人 格 精 神 则 在 中 国文 化 中 有 着 深 厚 的背 景 , 此 松 柏 这 个 因 意 象 与人 格 精 神 的关 联 就 不 是 只在 这 个具 体 的 语 境 系
, ,
24
淮海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年 ,月
西 方 文 学 中 的 象 征 , 象 征 意 象 所 指 称 的 意 义 则 大 多 其 数 与宗 教 神 学这 类 形 而上 的意 义有 关 。 在 隐喻 中 , 喻 意 象 ( ) 替 代 的 另 一 个 事 物 则 隐 词 所 常 常 是 通 常 的 客 观 事 物 、 象 或 意 义 , 些 事 物 、 象 现 这 现 和 意 义 并 不 具 有 形 而 上 的性 质 , 然 它们 可 以是 抽 象 虽 的 或 概 念 ( 念 ) , 喻 “ 是 通 过 对 某 个 其 它 事 物 的 观
的 隐 只 指 向 而 使 这 种 充 满 意 义 的 统 一 体 实 现 了 ”, 。 , ,
概 括 地 说 , 征 是 指 向 理 念 的 , 喻 是 指 向 事 物 象 隐
( )隐 喻 和 象 征 在 对 新 的 事 物 、 象 、 义 的 认 知 六 现 意
上 作 用 不 同
25
隐 喻 的认 知 功 能 要 强 于 象 征 , 喻 可 以提 供 对 新 隐 的 事 物 、 象 、 义 的 认 知 , 然 这 种 认 知 一 开 始 是 不 现 意 虽 太 准 确 的 描 述 性 的 , 通 过 这 种 不 太 准 确 的 描 述 , 们 但 人 可 以 认 识 一 种 新 的 东 西 。科 学 研 究 中 , 多 新 发 现 的 许 最早 命 名 都 是 以 隐 喻 的 方 式 完 成 的 。由 此 看 来 , 喻 隐 “ 不 是 与认 知无 涉 的一种 装饰 , 们 对 于 我 们 的 话语 并 它 的认 知 意义 有 所 贡献 , , , 。但 隐 喻 的 认 知 功 能 一 般 是 以 隐 喻 的基 本 形 式来 实 现 的 。象 征 则 不 能 用 在 这 种 对 新 的 事物 、 象 、 义 等 的 认 知 上 , 征 是 铺 展 的 , 是 概 现 意 象 不
括 的 , 能 较 好 地 显 示 意 义 而 不 是 给 以 概 括 , 此 象 征 它 因
的 。“ 征 是 感 性 事物 和 非 感 性 事 物 的 吻 合 , 喻 则 是 象 比 感性 事 物 充 满意 义 地对 非 感 性 事物 的触 及 。,” ”, , ( ) 隐 喻 和 象 征 在 应 用 领 域 的 广 度 上 不 同 三 隐 喻 的 应 用 领 域 较 广 , 不 仅 使 用 于 文 学 、 术 和 它 艺 宗教 文 本 , 在 哲 学 、 学 、 言 等 科 学 文 本
26
中 使 用 。 还 科 语 “ 代 物理 学 的重 要 概 念 夸 克 、 星 体 、 洞 、 子 ‘ 当 似 黑 电 轨 道 ’量子 ‘ 迁 ’势 能 井 以 及 化 学 、 物 学 中 的蛋 白折 、 跃 、 生 叠 、 ,, 的 双 螺 旋 结 构 等 概 念 , 了 以 隐 喻 的 方 式 就 , 除 无 法 进 行 理 解 。事 实 上 , 些 概 念 之 中 没 有 一 个 是 传 这 统 科 学 所要 求 的那 种严 格 地 按 字 面 意 义 表 达 出来 的东 西 。 ,象 征 的 应 用 领 域 则 相 对 小 得 多 , 般 只 在 文 学 、 ”, , 一 艺 术 和 宗 教 文 本 中使 用 。 (, 隐喻 和 象 征 在 意 象 词 的 使 用 上 要 求 不 同 ,) ,
一
的 认 知 功 能 相 当有 限 。
三、 象征与隐喻的实例分析
( ) 象 征 实例 分 析 一
宋 代 诗 人 陆 游 的 《, 子 ?咏 梅 》 中 国 古 代 咏 梅 算 是
作 品 中 的精 品 :
驿 外 断 桥 边 , 寞 开 无 主 。 已是 黄 昏 独 自
27
愁 , 著 寂 更
风 和 雨 。无 意 苦 争 春 , 任 群 芳 妒 。 零 落 成 泥 碾 作 尘 , 一
只 有 香 如 故 。, 。 , , ,
般 地说 , 家理 解 的象征 和 隐
喻都 是 以 意象 ( 大 形
此词 置 梅 花 于 “ 外 断 桥 边 ” 一 具 体 的 情 境 之 驿 这
中 , 花 “ 寞 ” 放 在 风 雨 交 加 的 苍 凉 黄 昏 , 一 种 孤 梅 寂 开 那
象 ) 暗 示 一 个 思 想 ( 感 ) 因 此 也 就 常 将 隐 喻 所 用 的 去 情 ,
词 理 解 为一 个 具 有 意象 ( 象 ) 的词 。实 际 情 况 并 非 形 性
如此 。通 常在 文 学 、 术 和 宗 教 文 本 中 , 喻 词 是 意 象 艺 隐 ( 象 ) 的 , 为 这 时 隐喻 要 适 应 文 学 、 术 和 宗 教 文 形 性 因 艺 本 的要 求 ,
28
在其 他 文 本 如 科 学 文 本 中 , 喻 词 并 不 必 而 隐 定 是 意 象 ( 象 ) 的 ; 征 的 应 用 领 域 基 本 上 是 在 文 形 性 象 学 、 术 和 宗 教 范 围 内 , 此 对 象 征 有 着 极 强 的 意 象 艺 因 ( 象 ) 的 要求 。 形 性 ( )隐 喻 和 象征 在 “ 译 ” 可 能 性 上 不 同 五 翻 的
能 否被 “ 译 ” 前 提是 整 个 文 本 和 语 境 是 不 是 被 翻 的
苦 、 一 番愁 绪则 无 以言 说 。然 梅 花 却 甘 于 寂 寞 , 无 那 既
意 于独 争 春 光 , 不 屑 于群 芳 的 妒 忌 , 怕 其 花 瓣 被 风 也 哪 雨 打落 在 地 , 碾 成 泥 , 骨 香 如 故 , 改 其 性 。作 者 踏 也 不
既 写 了 梅 花 的 遭 际 , 突 显 了 梅 花 的 高 洁 白赏 的 品 性 , 又
而最 为 成 功 的 是作 者 以象征 手 法 通 过 梅 花 的 遭 际 寓示 了 作 者 自 己 的 生 存 状 况 , 梅 花 高 洁 白赏 的 品 性 暗 示 借
了作 者 倔 强 傲 立 而不 同流合 污 的 品 格 。
29
该 词 是 一 首 完 全 符 合 象 征 要 求 的 作 品 。 作 品 中 以
梅 花 为 中 心 的 意 象 群 构 成 了 作 品 完 整 的 意 象 , 个 整 这
改 动 了 。如 果 在 整 个 文 本 和 语 境 保 持 不 变 的 情 况 下 , 隐喻 或 象 征 的意 象 被 替 换 了 , 是 可 “ 译 ” 。一 般 就 翻 的 说 来 , 喻 是 可 “ 译 ” 。 隐喻 在 语 境 系 统 底 层 即语 隐 翻 的 句 层 面 运 用 的 特 性 决 定 了 它 不 具 有 独 立 的 品格 , 独 非 立 的 品格 就 使 得 它 的被 “ 译 ” 会 从 整 体 上 影 响 语 句 翻 不 和 语 境 系统 ; 征 则 是 不 可“ 译 ” , 征 是 以 整 体 性 象 翻 的 象 的意 象 在 语 境 系 统 表 层 即 文 本 层 面 发 挥 效 用 的 , 此 因 我 们几 乎 找 不 到 整体 对 等 而 不 影 响 其 语 境 系 统 的 话 语 对其 进 行 替 换 。 如我 们 不 可 能 对 周 敦 颐《 莲 说 》 样 爱 这
体 意 象 覆 盖 着 整 个 语 境 ( 本 ) 统 , 且 具 有 完 全 的 文 系 并 独 立 性 , 些 意 象 自我 显 现 而 不 依 赖 于 其 他 的 东
30
西 , 这 显 示 了 作 品 的 完 满 自 足 的 性 质 。 在 意 义 系 统 中 , 品 中 作
以 梅 为 中 心 的 意 象 群 有 其 自 身 意 义 , 象 自身 意 义 的 意
保 全使 得 该 作 品 即使 仅 作 为 纯 咏 梅 之 作 也 有 存 在 的 理 由 , 美 观 照 主 体 也 能 获 得 相 当 的 审 美 感 受 。 而 作 品 审
中 的象 征 意 义 则 既 有 对 既 往 意 义 的 承 续 而 来 的稳 定 性 , 有 ,, 往 意 义 的 超 越 而 获 得 的 旁 逸 性 , 成 了 象 又 , , , 既 形
征 意义 的稳 定 性 和旁 逸 性 的统 一 。
( ) 隐 喻 实例 分 析 二 隐喻 既 无 法 在 语 境 系 统 的 表 层 展 开 , 无 法 获 得 又 既 往意 义 的支 持 , 而其 格 局 就 显得 相 对 局促 而 逼 仄 。 因
不 义 而 富 且 贵 , 我 如 浮 云 , ,, 于 ,, , ,
的作 品 中 的 象 征 意 象 作 所 谓 的 “ 译 ” 它 的 意 象 是 完 翻 , 整 独 立 的 , 变 了 它 的 意 象
31
实 际 上 就 是 改 变 了 它 的 文 改 本 和 语 境 。 查 尔 斯 ?查 德 威 克 就 认 为 , 对 马 拉 美 的 要 《 于 自己 的 寓 言 十 四 行 诗 》 作 出 任 何 接 近 字 面 意 义 关 “
的 转 译 是 枉 费 心 机 , 是 毫 无 意 义 的 ” , 也 ,, ,。
鱼 , 所欲 也 ; 掌 , 我 所 欲 也 , 者 不 可 得 兼 , 我 熊 亦 二
第 ,期
阊海 燕 : 喻 与 象 征 的 区 别 隐
, ,
舍 鱼 而, 熊掌 者 也 。 生 , , , 亦我 所 欲 也 , , 我 所 欲 也 , 义 亦
二 者 不 可 得 兼 , 生 而 取 义 者 也 。, 舍 ,, ,
32
, , , 希腊 , 理 斯 多 德 ( 学 , , , 古 亚 诗 , (罗 念 生 , ( 京 : 译 北 中
国戏 剧 出版 社 ,, , ,, (
乱 石 穿 云 , 涛 拍 岸 , 起 千 堆 雪 。, 惊 卷 ,, 在 第 一 句 中 ,浮 云 ” 是 一 个 隐 喻 ,其 隐 喻 的 指 “ 就 “ 归 在 于 浮 云 的 漂 泊 无 根 和 轻 浮 无 节 ” 及 “ 会 长 以 不 久 ”, , 所 隐 喻 的 是 孔 子 对 生 之 于 不 仁 不 义 的 富 贵 , 它 ,
, , 安 军 , 贵 春 ( 学 隐 喻 的 本 质 , (科 学 技 术 与 辩 证 , 郭 科 刀
法 , , , , , , , , , ( ): , , (
, , , , 格 尔 ( 学 : 卷 , , 朱 光 潜 , ( , : 务 印 , 德 黑 美 二 , ( 译 ,京 商
书 馆 ,, , ,,(
的不 会 根 生于 仁 者 之 心 的 看 法 。“ ” “ 掌 ” 是 隐 鱼 和 熊 亦
喻 , 个 隐喻 的 意 义 , 者 在 后 面 给 出 了 明 确
33
的答 案 , 这 作
,, 柳 扬 ( 非 花 —— 象 征 主 义 诗 学 , , 北 京 : 游 教 育 , 花 , (
旅
出 版 社 ,, , ,,(
, , 张 岱 年 , 中 英 ( 国思 维 偏 向, , 北 京 : 国社 会 科 , 成 中 , ( 中
学 出 版 社 , , , ,,(
“ ” “ ”“ 掌 ” “ ” “ ” “ 掌 ” 为 食 物 , 鱼 喻 生 ,熊 喻 义 。 鱼 与 熊 均
一
则 常 见而 普 通 , 则 难 得 而 珍 贵 , 隐 喻 意 义 取 其 普 一 其
, , 杨 义 ( 辞 诗 学 , ( 京 : 民 出 版 社 , , , , 楚 ,, 北 人 ,,(
, , 李 健 (比 兴 思 维 研 究 , , , , (合 肥 : 徽 教 育 出 版 社 , 安
34
, ,,, (
通 与珍 贵 、 与 重 之 两 端 , 人 格 之 高 尚 便 跃 然 而 出 。 轻 则
十 分有 趣 的 是 , 者 所 给 出 的 答 案 正 可 视 作 是 对 “ ” 作 鱼 与 “ 掌 ” 那 个 隐 喻 的 “ 译 ” 苏 词 中“ ” 隐 喻 , 熊 的 翻 。 雪 是 以 其 白色 的 相 似 点 为 喻 ,千 堆 雪 ” “ 层 浪 ” 极 写 赤 壁 “ 喻 千 , 江边 巨浪 汹 涌 、 心 动 魄 的壮 景 。 惊 “ 云 ”“ ” “ 掌 ”“ ” 在 这 些具 体语 句 中的 浮 、 鱼 、熊 、雪 等 隐 喻 意 义 只是 临 时 生 成 的 , 且 这 些 语 词 在 语 句 中 也 而
, , 张 远 山( 赋 比兴 到 整 体 象 征 , , 社 会 科 学 论 坛 ,, , , 从 ,( , ,
( ,): , , , , ,(
,, 胡 壮 麟 ( 知 隐 喻 学 , , 北 京 :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 ,, 认 , ( 北
,, ,( ,
,, 邬 国义 , 果 文 , 晓 路 ( 语 译 注 , , 上
35
海 : 海 古 ,, 胡 李 国 , ( 上
籍 出 版 社 , , , ,, (
只 为隐 喻 意义 而 存 在 , 开 了具 体 的语 句 , 词 义 又 将 离 其
只有 本 义 。如 李 白《 金 陵 凤 凰 台 》 “ 畏 浮 云 遮 蔽 登 中 总
, , 乌 恩 溥 ( 书 译 注 , , 长 春 : 林 文 史 出 版 社 , , , ,, 四 , ( 吉 ,,( 美 , ( 湖 ,, 彭 立 勋 ( 感 心 理 研 究 , , 长 沙 : 南 人 民 出 版 社 , ,,
,, ,( ,
日 , 安 不 见 使 人 愁 珊 ,送 友 人 》 “ 云 游 子 意 , 长 , 《 中 浮 落 日故 人 情 ”】 , 李 白 这 里 , “ 云 ” 隐 喻 意 义 是 各 ,卫 在 其 浮 的
不 相 同 的 , 们 没 有 明 显 的 承 继 关 系 。 以 上 这 些 隐 喻 它 意 象 是 语 句 的组 成 部 分 , 须 依 附 于 全 句 才 能 存 在 并 必 生 发 出其 隐喻 意 义 。
36
, , , 士 , 格 ( 理 学 与 文 学 , , 冯 川 , 克 , ( ,, 瑞 荣 心 , ( 苏 译 北
京 ; 联 书 店 , , , 三 ,, (
德 伽 真 , ( 译 沈 辽 , , , , 达 默 尔 ( 理 与
方 法 , , 王 才 勇 , ( 阳 : ,,
宁 人 民 出 版 社 ,, , ,,(
, , 胡 云 翼 ( 词 选 , , 上 海 : 海 古 籍 出 版 社 , , , ,, 宋 , ( 上 , ,(
参 考文献 :
, , , , 骏 ( 则 , , 郑 奠 , 全 基 ( 汉 语 修 辞 学 资 , 宋 陈 文 ,, , 谭 古
料 汇 编 ( 京 : 务 印 书 馆 , , , 北 商 ,,(
李 ,, 杭 浙 ,, ( , , 苏 仲 翔 ( 杜 诗 选 , ( 州 : 江 文 艺 出 版 社 , , , ,,
,, , , , , , ,, , , , , , ,,
3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责任编辑 : 自波) 韩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39
范文三:基于隐喻结构映射模型的中医“五脏生克关系”概念隐喻研究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中 医 药 学 报
,,,畅,,,,,畅,,,,,,〃,,, ,,,, ,,,,,,, ,,,,,,,, ,,, ,,,,,,,,,,,, , ??
学 术 探 讨
基于隐喻结构映射模型的中医“ 五脏生克关系”
概念隐喻研究
, , ,倡林佑益,谢菁,贾春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 ,,,,,, ;
,〃湖南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怀化 ,,,,,, :
摘 要:五行相生相克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一,中医理论用五行相生来说明人体五脏之间相互资 生、
相互为用的关系;用五行相克说明人体五脏之间相互抑制和制约的复杂关系。 目前针对中医“ 五脏 生克”
理论大都从哲学方面进行研究,尚缺少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深入探究。 本论文试从认知语言学结 构映射
模型理论来分析中医“ 五脏生克关系” 概念隐喻形成的工作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医克”“ 理 五脏生
论。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五脏生克;结构映射模型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 ,,,
五行相生相克是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之一, 中医从单纯的物质概念上升为代表五种功能属性的抽象概 理论运用五行相生来说明人体五脏之间相互资生、相 念。 五行的意义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单 互为用的复杂关系 ;运用五行相克说明人体五脏之间 纯指“ 木火土金水” 这五种事物本身的运动,而是成为 , ,,相互抑制和制约的复杂关系。目前针对中医 “ 五行生 一种能够代表五大类事物属性的抽象的哲学概念 。克” 理论大都从哲学、数理等方面进行研究 ,尚缺少从 五行相生是指一种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 长认知科学的角度深入探究“ 知道如何知道”、“ 认识如和资生的作用,其次序是木生火 ,火生土,土生金, 金 , ,,生水,水生木。 相克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 何认识” 。 中医如何运用“ 五行生克” 理论来阐述人
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其次序是木克土,土克 体“ 五脏生克” 之间的关系,本文试通过认知语言、心 , ,,水,水克火,火克金 ,金克木 。 人们对五行的生克关 理学概念隐喻和结构映射模型,探讨“ 五行生克” 结构
系的解释,是根据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本身属性,来 映射到“ 五脏生克” 关系的工作机制与应用,从而更好
说明五行的生克关系。 枟白虎通枠 记载:木生火者,木 地理解中医 “ 五脏生克” 理论。
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 火生土者,火 , 五行生克概说
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 土生枟尚书枠 是先秦最早论述五行的重要著作, 其中
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生石,故土 枟洪范枠篇对五行的基本属性概括为:“ 五行,一曰水,
生金。 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润泽,流津销金,亦为水, 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 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 木
所以山云而从润,故金生水。 水生木者,因水润而能 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
生,故水升木也。 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这里的五行已逐渐
相克关系,如同相生关系一样,也是古人在长期生 活实践中观察总结出来的。 因为水可灭火是水克火, 收稿日期:,,,, ,,, ,,, 修回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 ,,, ,,,火可让金属软化是火克金,金属可以砍伐树木是金克 基金项目:,,,,,,,,,,,,,,,,,,,,,,,,,, : 作者简介:林佑益:,,
木等。 五材说来源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实践,融入了人 ,, ,: ,男,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基于认知科学
们生活实践中的一些直观体验 ,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的张仲景方证理论体系研究。
倡通讯作者:贾春华:,,,, ,: ,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故人们在解释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时更喜欢从五行本
向:基于认知科学的张仲景方证理论体系研究, 张仲景合, ,, 身来说明 。 方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 中医将五脏的功能与五行的各自特性相对应,从
,,,,年 ,月第 ,,卷第 , 期 中 医 药 学 报
, ,,,, ,,,,,,, ,,,,,,,, ,,, ,,,,,,,,,,,, ,,,畅,,,,,畅,,,,,〃,,,, ??
而找到配合点,形成了新配法, “ 五行学说” 将人体的 要说明五脏中肾与肝的相生关系“ 肾生肝”,是由 五脏六腑分别归属于五行。 肝属木性,心属火性,脾属 五行相生“ 水生木” 结构映射而成。 在这个隐喻中,水
曰润下,引申为寒凉、滋润、趋下、闭藏等特性,此特性土性,肺属金性,肾属水性。 从五脏的资生来看,肾水 之精以养肝木,肝木藏血以济心火,心火之热以温脾被赋予给肾,肾继承这个寒凉、滋润、趋下、闭藏等特 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肃下降以助肾性。 木曰曲直,引申为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此 水。 这说明了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 从五脏之间的相 特性被赋予给肝,肝继承这个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 互制约来看,肺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上亢,即金特性,“ 水与肾” “ 木与肝” 两个关系对应,平行关联要 克木;肝气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滞,即木克土;脾的求“ 水与肾“ 木与肝 ” 对应。 结构映射模型的机制可以 运化,可以避免肾水的泛滥,即土克水;肾水的滋润,能从对隐喻“ 肾生肝” 的解释中得到说明。 这里,对应客 够抵制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阳热,可以制体之间虽有相似的抽象特性,但没有相似的外表特征, , , ,约肺金清肃的太过,即火克金 。 中医学利用“ 五行 水与肾、木与肝都没有相似的外表特征。 相似存在于 生克学说” 用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机体病理高层关系中,即两个情况都涉及相似的致使关系。由 变化,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于致使关系被匹配,其中的论元根据并行关联也被一
一对应。水 ———肾,木———肝。 这些局部匹配被整合 , “ 五脏生克关系” 概念隐喻的结构映射模型工作
成一个最大化一致的匹配整体系统。 最后那些喻体独 机制
有的但与排列结构相连的谓项,即“ 水生木”,作为推 结构隐喻是通过一个结构清晰、界定分明的概念
论被投射到本体“ 肾生肝” 中。 “ 水生木” 的结构映射 去构建另一个结构模糊、界定含混、或完全缺乏内部结 , ,,构的概念。 最为典型者莫过于“ 五行学说” 。 要认 为“ 肾生肝”,应用在临床治疗,若肝肾之阴血亏虚,肝 识到“ 五脏生克” 的关系,其方法之一就是将“ 五脏生体失养,则疏泄失常,肝气郁滞,进而横逆犯胃,故胸脘 克” 与“ 五行生克” 进行类比,从而形成“ 结构隐喻”。胁痛、吞酸吐苦;肝气久郁,经气不利而生疝气、瘕聚 “ 结构隐喻” 观点是从目的上来看的,也就是说将“ 五等。 其病之本源于肝肾阴虚,故治宜滋补肝肾之阴为 脏生克” 归类至“ 五行生克” 的目的是为了认识或说明 主以治其本,兼疏肝为辅以治其标,即“ 滋水涵木” 以 “ 五脏生克” 的关系,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看就是“ 隐 治。 代表方为枟柳州医话枠 之一贯煎。 功能滋阴疏肝, , ,,喻认知” 中的“ 结构隐喻”。 以下针对结构隐喻“ 五行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
生克” 映射成“ 五脏生克” 的工作机制进行探讨: 其余“ 五行相生” 结构映射成“五脏相生” 关系为,
认知科学中的隐喻研究 ,,,,,,, 的结构映射模型 “ 木生火” 结构映射成“ 肝生心”;“ 火生土” 结构映射 把隐喻看成是与类比有一样的内在认知机制。 该模型 成“ 心生脾”;“ 土生金” 结构映射成“ 脾生肺”;“ 金生 加深了对隐喻类型的认识。 有些隐喻明显与类比相 水” 结构映射成“ 肺生肾” 的结构映射机制亦如同上面 似,甚至可被认为是类比。 例如,原子是一个太阳系, 所述。
明显涉及原子与太阳系之间关系结构的映射,这个隐 ,〃, “ 木克土”结构映射成“ 肝克脾”喻都不是建立在外表或特征上的相像。 要说明五脏中肝与脾的相克关系“ 肝克脾”,是由
,,,,,,, 的结构映射模型把隐喻理解分析为:在本 五行相克“ 木克土” 结构映射而成。 在这个隐喻中,木 体和喻体两个结构表征: 包括客体、客体特征、客体之 曰曲直 ,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之特性,此特性被赋予 间的关系以及关系之间的高层关系: 之间建立全面的 给肝,肝继承这个生长、升发、条达舒畅之特性。 土曰 稼排列,两个结构表征中的共同成分之间建立映射。 结 穑,引申为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此特性被赋予给脾, 构排列受三个主要的限制:系统化,一一对应,并行关 脾继承这个生化、承载、 受纳之特性。 “ 肝与木” 联。 系统化原则要求,高层关系如致使关系的映射具 “ 脾与土” 两个关系对应,平行关联要求“ 肝与木” “ 脾 有优先权,高层关系能使我们发现两个不同情景之间 与土” 对应。 结构映射模型的机制可以从对“ 肝克脾” 的相似性。 这使我们对相似性的认识从客体的具体特 隐喻的解释中得到说明。 这里,对应客体之间虽有相 征上升到客体之间的抽象关系。 特征上完全不同的客 似的抽象特性,但没有相似的外表特征,肝与木、脾与 , ,,土都没有相似的外表特征。 相似存在于高层关系中, 体,如果处于相同的关系中,也是对应的、相似的 。
即两个情况都涉及相似的致使关系。 由于致使关系被 基于以上理论,试将五行相生相克结构映射到五脏相
生相克关系如下。 匹配, 其 中 的 论 元 根 据 并 行 关 联 也 被 一 一 对 应 。
木———肝,土———脾。 这些局部匹配被整合成一个最 ,〃, “ 水生木” 结构映射成“肾生肝”
,,,, 年 , 月第 ,, 卷第 , 期中 医 药 学 报
,,,畅,,,,,畅,,,,,〃,,,, ,,,, ,,,,,,, ,,,,,,,, ,,, ,,,,,,,,,,,, , ??
大化一致的匹配整体系统。 最后那些喻体独有的但与的关系,是基于结构映射模型而形成的一种概念隐喻, 排列结构相连的谓项,即 “ 木克土”,作为推论被投射 其中“ 五行生克” 是喻体,“ 五脏生克” 是本体。 中医到本体“ 肝克脾” 中。 “ 木克土” 的结构映射为“ 肝克“ 五脏生克” 概念隐喻的形成机制是将中医“ 五脏生脾”,应用在临床治疗,木横乘土证即肝木乘脾土证。克” 特性分别归类于“ 五行生克” 各自特性中。 其中由于肝失疏泄,肝气横逆,则见头晕头痛、烦躁易怒、胸的论元根据并行关联也被一一对应, “ 五行生克” “ 五 闷胁痛、若木乘土脾失健运,则脘腹胀痛、厌食、大便不 脏生克” 两个情况都涉及相似的致使关系。 , ,,调;胃失和降则纳呆、 嗳气、吞酸、呕吐等 。 方用四 参考文献:
,,, 贾春华〃具身心智视域下的中医五行概念隐喻的认知 心理语言逻逆散合左金丸加味。
辑研究方案, ,, 〃世界中医药,,,,,,, :,: :,, ,,,其余“ 五行相克” 结构隐喻映射成“ 五脏相克” 关,, , 王洪图〃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 〃北京:北京出版社,,,,, :,,,〃系为,“ 土克水” 结构映射成“ 脾克肾”;“ 水克火” 结,, , 王新华〃中医学基础,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构映射成“ 肾克心”;“ 火克金” 结构映射成“ 心克肺”;,, , 王强芬,邹明亮〃论五行相生相 克关系的两种解释, ,, 国药, 〃时 珍国医“ 金克木” 结构映射成“ 肺克肝” 的结构映射机制亦如 ,,,, ,,,:,: :,,, ,,,, 〃
,, , 高凤清〃五行学说的哲学思考以及在中医上的应用, 息,,,,, 〃中医药 信 同上面所述。
,, ,,, :,: :, ,, 〃 , 结论 ,,, 贾春华〃中医 学: 一种基于隐喻认知的语言, ,, 〃亚 ,,,太传统医药,中医“ 五脏生克” 不是凭空的想象,它是基于人类 ,,,:,: :,, ,,, 〃 对自然界细致入微的观察,古代中医学家将自然界之 ,, ,唐世民〃认知科学中的隐喻研究, ,,〃长江师范学院 学报,,,,, ,,,“ 五行生克” 的客观特性来隐喻映射地说明人体之“ 五:,: :,, ,,, 〃
脏生克” 特性,旨在明辨中医“ 五脏生克关系”是如何 ,,, 杨丽〃“ 间接补法” 之探讨, ,, 〃中国中 医急症,,,,,,,, , : , : :,,, ,
,,〃 形成的,中医是凭借什么说出了这些理论,也就是说古
,, 戴永生〃论中医五行辨证模, 式:, : ,〃辽 ,, 宁中医学院学报,,,,,, , 代中医学家是如何知道“ 五脏生克”。 我们所要做的:,: :,,, ,,,, 〃 是“ 知道如何知道”“ 认识如何认识” 的中医理论的认 ,,,, 贾春华〃一个以水为 始源域的中医概念隐喻认知系统 , ,, 〃北 京, ,,, 中医药大学学报 ,,,,,,,:, : :,,, ,,,, 〃知研究 。 基于以上认知语言学结构映射模型的分
析,初步认为中医理论“ 五行生克”与“ 五脏生克” 之间
Conceptual Metaphor of Chinese “ Five ,Organs’ Supportive and
Restraint Relationships” Based on Structure ,based Mapping Model , , ,,,, ,,, ,,, ,,,, ,,,, ,,,, ,,,, ,,,,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China , ;
,〃Huaihua Medical College,Huaihua ,,,,,,China ,:
Abstrac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ey words:,,,,,,,,, ,,,,,,,,,,,;,,,,,, ,,“ ,,,, ,:,,,,,’ ,,,,,,,,,, ,,, ,,,,,,,,, ,,,,,,,,,,,,, ”;,,,,,,,,, ,,,,,,,,,, ,,
, ,,,,,
欢 迎 订 阅 ,, ,年, 枟 中 医 药 学 报 枠
欢 迎 使 用 , ,,,,:,,,,,,,, , ,,,, 〃,,, 投 稿 ,
范文四:NLP-隐喻的结构
作者:苏·奈特 | ?文章出处:网络
好的交流者和有影响力的人运用隐喻抓住别人的注意力。他们用隐喻编织魅力。
哦国王,目前地球上人类的生活,与我们未知的整个时间长河相比,就像下面的情况:仿佛严冬时节,你和你的大臣坐在一起共进晚餐......外面的一致麻雀迅速掠过大厅,好像他是从一个门出来,又很快穿过另一个门出去。在那个特定的时刻,它在室内,没有碰到冬天的暴风雪;但那个短暂的平静时刻转瞬即逝,麻雀从冬天来,很快又回到冬天,飞出你的视线。人类的生活或多或少就像这样,我们完全不知道随后会怎样,也不知道以前是什么样。
令人尊敬的比德
故事隐喻
当有反对意见或冲突时,隐喻就显得很有用:隐喻是无可辩驳的。当你想避免或克服抵触情绪时,隐喻可以成为商业报告中有价值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隐喻可以是用来说明问题的故事,或者是来自你亲身经历的事件。在报告中用自己经历的事件,其好处是你不需要借助笔记本去回忆,而且它是无可争议的。
隐喻尊重无意识心理的力量,允许它得出自己的结论。隐喻像一个谜,无意以心理与它磨合,直至产生适合你的解决办法。无意识心理喜欢隐喻带给它的挑战。
早期在英国培训学校的NLP训练中,我总是很喜欢戴维·戈登的深。戴维是一个快乐的爱讲故事的人,他写了几本关于运用隐喻的书。其中一门课程结束时,他给我们讲了一对夫妇游泳到日本的故事,这个故事将在第8章结尾讲述。
独特解释
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困扰了几天,试图理解它,直到后来其他念头盖过了这个故事。它偶尔还会进入我的大脑,可我还是不能真正理解它。两年后,我听到一段有关目标设立和“赌博游戏”的谈话,这才开始理解这个故事的要点。我确实认为两年的等待帮我理解了这个故事,这种理解比我直接得到它的意义来得深刻。那时,那个隐喻以一种适合我的方式使我理解了。
一个复杂隐喻的神奇之处是,它对不同人有不|J的效果。你的无意识心理会给你带来适合你的意义。隐喻尊重你自己从隐喻中学习所需东西的能力,因此人们常常不去解释隐喻的意义。这部分最后的隐喻是由我们课程的一位学员创造的,她按照第16章的指导写出了这个隐喻。这个隐喻是她为班里的伙伴创造的,这个伙伴是她在个人发展部分课程班的同学。隐喻的设计是用来帮助她的伙伴达到她想要的个人目的。她用了15分钟写这个隐喻。这是一个创造性的、自发的过程。写隐喻与发出隐喻和接受隐喻一样愉快。
通往创造性之门
我最近和火星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有一次会面,我对其带给企业的价值和风格印象裉深。我们讨论火星公司的冰淇淋在整个冰淇淋市场上的影响,以及公司如何提高冰淇淋质量。冰淇淋不仅包括它们自己制造的,也包括别人制造的。
范文五:请举出三种隐喻类型的例子
作业3
12外汉1班 陈倩倩 12043020
请举出三种隐喻类型的例子。
1.1“爱”的结构性隐喻,爱可以被视为高山,山有高度,有气势,爱是崇高的,也可能是沉重的爱。所以爱有了一下的一些特征。例如:
父母是孩子的爱是以中国崇高的爱。
她的爱我高不可攀。
爱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
爱同样也可以是大海,把大海的特征赋予给了爱,于是就有了: 心死了,爱也枯竭了。
幸福的人儿沐浴在爱河里。
他的爱深不可测。
1.2“学习”的结构性隐喻,我们可以将学习知识认为是烹饪食物,学习犹如烹饪食物慢慢从冷到温热最终被煮熟,例如:
学完后再温习一遍会记得更清楚。
2.1“爱”的方位性隐喻,在形容爱情时,我们认为爱情时美好的,必须努力追求才可得的,因此经常有这样的语句:
他的爱高高在上。
我深深地爱着你。
2.2“情绪”的方位性隐喻,在描写人的情绪是,一般高兴、喜悦、兴奋等积极的情绪我们一般用表示向上方位的词,而悲伤等消极的情绪的方位是向下 的。 这事引起了我的兴致。
他垂头丧气的,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
3.3.1无形——有形
3.1.1“爱”的本体性隐喻,爱本来只是一种感觉,一种抽象概念,而人们利用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实体或物质来隐喻它,赋予它实实在在具体有形的概念。例如:
我不能接受你的爱。
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3.2无界——有界
3.2.1“爱”的本体性隐喻,我们可以将爱看成容器,人一不小心就会陷入其中。 他陷在爱中不可自拔。
3.2.2“心”的本体性隐喻,我们也可以把心看成一个容器,里面有喜怒哀乐。例如:
喜悦之情犹如泉水涌入她的心里。
她满心欢喜。
总结:事实上,这三种隐喻方式有各自独立的成分,但也相处交叉的部分,彼此之间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截然分开的。比如“时光流逝”,我们可以认为这是把时间当作流水一样的结构性隐喻,也可以认为是用流水来形容时间的本体性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