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饮食文化
淮 海 工 学 院 论文报告
课程名: 《 饮 食 文 化 概 论 》 题 目: 浅谈饮食文化 班 级: 姓 名: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基础理论 ? 饮食疗疾 ? 饮食养生 ? 本味主张 ? 孔孟食道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五大特性 1、食物原料选取的广泛性 2、进食选择的丰富性 3、肴馔制作的灵活性 4、区域风格的历史传承性 5、各区域间文化的通融性
? 20世纪70年代中叶以后,丛书中便有“菜系”字样。进入80年代,“菜
系”一词高频率使用并成为餐饮界的一个时尚术语。 八大菜系:川菜、粤菜、鲁菜、苏菜、浙菜、闽菜、徽菜、湘菜 中国各区域饮食文化 1 东北饮食文化圈
以东部三省、内蒙古东三盟为中心。特点:
自然条件优越,多种生产类型并存,食物原料丰富,营养摄取全面; 强烈的多元饮食文化特征;
食俗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冷冻食品多。 2 京津饮食文化圈
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特点:
至明末,为全国最庞大、最集中、最高层的餐饮消费热点区; 原料丰盛,技艺博绝,市肆繁荣; 食风讲究,消费群体文化素质高。 3 中北饮食文化圈 以内蒙古为中心。特点: 食俗粗犷,嗜饮奶茶;
辽阔的地域热情,坦城、豪放的性格; 逐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原料品种较少; 食物原料以畜牧业为特色(红食白食); 没有严格的宗教食俗 。 4 西北饮食文化圈 以新疆地区为中心。特点:
以畜牧业原料为主,以农业种植原料为辅,以果品为特长;“食肉饮奶”; 食文化丰富多彩,民族风味食品琳琅满目;(外域文化影响早,少数民族多); 食俗受宗教影响大—伊斯兰教。 5、6 黄河中下游饮食文化圈 以陕、晋、鲁为代表。特点: 中华饮食文化的摇篮;
面食制作见长,品种丰富,善用杂粮;
食俗粗犷、豪放、节俭;“面条象皮带,烙饼象锅盖”; 下游食物原料多元化。 7、8 长江中下游饮食文化圈 以两湖、苏、浙、沪为代表。特点: 饮食文化历史悠久;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菜品精美,餐饮器具(青铜、漆器)、烹调技艺先进; 兼有华夏文化(古朴)和江南文化(细腻)的食文化特质。 9 东南饮食文化圈 以闽粤为中心地区。特点: 物产丰饶,重鲜活,尚食事;
大胆改良、锐意创新,呈现较强的开放性饮食文化特质; 食风讲究,商贾气息浓郁。 10 西南饮食文化圈 以滇、川为中心。特点:
嗜饮茶,是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 菜品口味突出,尤以辣、酸、麻见长;
饮食风格有强烈的历史传承性,食风诚朴敦厚,乡土气息浓郁 ; 多民族聚居,但饮食禁忌少。 11 青藏高原饮食文化圈 以西藏为中心。特征:
以牛羊肉、奶、糌粑为主要食原料,瓜果蔬菜少; 嗜饮酥油茶;
食礼受喇嘛教影响较深。 三、饮食文化层 1、果腹层 2、小康层 3、富家层 4、贵族层 5、宫廷层
一、外食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二、家庭餐桌和灶房的历史性变革 三、餐饮经营中文化与文明的凸显
一、饮食民俗的概念
饮食民俗,即民间饮食风俗,是广大民众从古至今在饮食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形成的行为传承和风尚,又简称为食俗,可分为节日食俗、日常食俗、人生仪礼食俗、宗教食俗、民族食俗等。
二、中国饮食民俗的特点
1、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 2、以热食、熟食为主; 3、在饮食方式上采用聚食制; 4、一日三餐;
5、在食具方面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
一、餐制
? 餐制是从生理需要出发,为了恢复体力的目的形成的饮食习惯。 ? 上古时期,人们采用的是二餐制。
到了周代,由于生产力发展,影响生活习惯的改变。贵族开始了一日三餐制。
到了汉代,一日三餐的习惯逐渐为民间所采用。但穷苦人家也有一日两餐的。 ?
人们的日常餐制主要由经济实力、生产需要等要素决定。 二、食物结构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黄帝内经》 三、饮食特点 ?
中国家庭的传统是主妇主持中馈,菜品多选用普通原料,制作朴实,不重奢华,以适合家庭成员口味为前提,家常味浓。 ? ?
日常饮食,不受繁文缛节的束缚,气氛宽松自由,亲情浓郁,其乐融融。 中国游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常老少优先。特殊情况下,病人、孕妇,有功成员均有优待。有客则盛情款待。讲究主以客尊,客随主便,礼尚往来,习惯上老敬烟、少倒茶、男斟酒、女上菜。
一、宗教与宗教信仰食俗特性 (一)宗教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是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歪曲、虚幻的反映。
(二)宗教信仰食俗的特性 1、群体性; 2、自觉性; 3、忌讳性; 4、神秘性; 5、功利性; 6、复杂性 二、佛教食俗
? 不准饮酒、不准杀生,可食“三净肉”。
? 中国的藏、蒙、傣等少数民族佛教徒食肉,汉族佛教徒不食肉。
? 僧人饮食方式独特,“食为行道,不为益身”,托钵乞讨。唐代禅宗怀海
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 佛寺饮食为分食制。 三、伊斯兰教食俗
? 穆斯林的饮食有许多禁忌。认为:不善不洁者不可食。《古兰经》说:“人
们啊!你们应食地面上合义的、清洁的食物。” ? 禁酒。
? 禁食猪肉最为严格。 四、基督教食俗
? 基督教徒平时饮食与不信教的人无什么不同。
? 周五“行小斋”,减食,不食肉,在“受难节”和“圣诞节”前一日“守大斋”,
只吃一顿饱饭。饭前要作祈祷,感谢天主的恩赐。 五、道教食俗
道教以追求长生成仙为主要宗旨。饮食上主要表现为: 1、重视服食辟谷
服食即选择一些草木药物来吃;辟谷也称断谷、绝谷、休粮、却粒等。
2、提倡不食荤腥 3、注重饮食疗疾 2、维吾尔族
? 维吾尔族大多居住在新疆南部和北部,饮食以面食为主,喜食牛羊肉,
辅之以蔬菜、瓜果和奶制品。常见的主食有囊、包子、羊肉抓饭等。 ? 维吾尔族的“羊肉抓饭”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主要原料为大米、
羊肉、胡萝卜、植物油及盐、葱、味精等。 一、概念
作为“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食礼是饮膳宴筵方面的社会规范与典章制度、餐饮活动中的文明教养与交际准则,赴宴人和东道主的仪表、风度、神态、气质的生动体现。
二、中国“食礼”包括:
1、饮食礼仪: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
2、饮食礼制:被国家礼法所肯定的饮食典章制度和重要经籍; 3、饮食礼义:筵席时为表示某种敬意而隆重举行的各种仪式;
4、饮食礼俗:与礼义、礼制、礼义相关并且在民间流传已久的饮食风习; 5、饮食礼貌:是餐饮活动中表示敬重与友情的日常行为规范; 6、饮食礼节:是饮食礼仪的节度和饮食礼貌的综合评价。 一、宴请活动的性质
1、礼仪性质:如为迎接重要的来宾或政界要员的公务性来访;为庆祝重大的节日等举行的宴会,属于礼仪上的需要,这种宴会要有一定的礼宾规格和程序。 2、交谊性质:主要是为了沟通感情、表示友好、发展友谊,如:接风、送行、告别、聚会等。
3、工作性质:主人为解决某项工作而举行的宴请,以便在餐桌上商谈工作。 二、请客方餐前须知 1、宴请的准备
? 确定宴请目的、名义、范围和形式 ? 确定宴请时间和地点 ? 发出邀请 ? 定菜单 ? 现场布置
2、请客方应事先详细计划,确定拟请的人士和就餐的人数,确定餐饮开支计划; 3、确定拟设宴的餐馆卫生情况和烹饪质量;
4、应预先知道所有客人属于何种民族,各持何种信仰,是否有客人禁忌或排斥某种食物;
5、进餐的形式可为自助餐;
6、提前与餐馆联系,预定座位或包间,并了解停车的难易情况; 7、在宴请当日应再次和待宴请的客人联系,以提醒客人并确定出席与否; 8、可提前订好菜单,待客人入座已毕,征求全体客人意见后交给服务人员; 9、请客方应较预定时间提前15-20分钟到达餐厅,以迎接陆续到达的宾客; 10、拟订菜单的数目不宜过少或过多,应量力而行。 三、客人赴宴前须知
1、接到邀请后应及时告知设宴主人是否赴宴,如赴宴是否能准时。
问清详细地址和时间,并询问邀请的目的,届时出席的宾客情况,着装要求等,以利事先准备完善,不犯唐突的错误。
2、赴宴前应保持身体清洁,最好沐浴和换上干净合体的衣服。
有脚气的人士还应力争在赴宴前洗脚,换上干净的鞋,鞋垫和袜子,并切记不要在赴宴场合脱鞋脱袜。
3、赴宴的服装应与宴请的人士相符,应避免奇装异服,避免穿戴过于暴露的衣饰,避免上浓妆和喷洒过多的香水,强烈的香水气味令人生厌,其效果适得其反。 4、如果身体突然感到不适,应及时和主人联系取消赴宴的决定。 5、应切忌携带未受到邀请的其他友人和自己的子女及配偶出席宴会。 6、应在身上携带一定数目的现金,已备救急之需。
7、应事先告知家人自己赴宴的地址和大致时间,以免长辈和其他亲人们的惦念和担心。
8、如果是参加家宴,一定要事先购买礼品,不能空手赴宴。礼品可为葡萄酒,鲜花,工艺品等。
9、出席宴会应尽量避免携带多余的物品,否则宴会各方可能会误认为所携带的物品为礼物而造成尴尬局面。 四、入座礼仪
正式宴会,一般都事先安排座次,以便参加宴会者入席时井然有序,同时也是对客人的一种礼貌;非正式的宴会不必提前安排座次,但通常就坐也要有上下之分。
1、以主人的位置为中心,如有女主人参加,则以主人和女主人为中心,以靠近主人者为上,依次排列;离门最远的、面对着门的位置是上座,离门最近的、背对着门的位置是下座,上座的右边是第二号位,左边是第三号位,依次类推。
2、把主人和主宾安排在最主要的位置。通常是以右为上,即主人的右手是最主要的位置。
3、在遵从礼宾次序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相邻者便于交谈;
4、主人方面的陪客应尽可能插在客人之间,以便与客人交谈,避免自己的人坐在一起。
5、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座。
6、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7、遇到需要中途离席时,跟同桌的人招呼一声是绝对必要的。 8、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士拖拉座椅。
9、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它宾客方可离席。 五、进餐时主人须知
宴会的成功有赖于主人的热情好客,慷慨招待和细致周到的组织安排。从礼节上讲,主人的职责是使每一位来宾都感到主人对自己的欢迎之意。 1、 迎宾和引宾入座
? 在宴会开始前,主人应该站立门前笑迎宾客,对每一位来宾,要依次招呼,
待客人大部分到齐之后,再回到宴会场所中来,分头跟客人招呼、应酬。 ? 入席前,烟、茶不可全部假手他人或服务员代劳递送,主人应尽可能地亲自
递烟倒茶。
第三节、茶叶
一、 茶叶分类
2、按薰花种类来分类
素茶:未薰花的茶叶
花茶:茉莉花茶、珠兰花茶、树兰花茶、桂花茶??等 3、按焙火程度来分类
4、按产地不同来分类
二、茶叶用途
提神益思,提高工效
止渴生津,消食除腻
杀菌消炎,利尿解毒
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减肥健美,强心防病
其他用途:煮茶叶蛋、茶叶枕、食品色素、花肥、洗发护发、除口腔异味、解酒、订婚的聘礼之一、美肤健肤
三、茶叶贮存
1、藏茶禁忌
忌茶叶含水量较多
严禁茶叶与异味接触
防止茶叶挤压
2、贮茶方法
坛藏法
罐藏法
袋藏法
冷藏法
第四节、饮茶技艺
一、饮茶用水——水为茶之母
(一)水的类别
1、山泉水
2、江、河、湖水
3、雪水和天落水
4、井水
5、自来水
6、纯净水
(二)沏茶用水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水质要无色无味,没有杂质;
2、大肠杆菌群总数在1毫升水中不得超过100个;
3、不得含有氯化物和铁离子
二、饮茶用具——器为茶之父
(一)茶具种类
1、金属茶具
2、瓷器茶具
3、紫砂茶具
4、漆茶具
5、玻璃茶具
6、竹木茶具
7、其它茶具(搪瓷茶具、玉石、水晶、玛瑙为材料制作的茶具)
(二)茶具的选用
1、因地制宜
华北:用大瓷壶泡茶;
江浙:有盖瓷杯、玻璃杯;
四川:盖碗;
潮汕:紫砂壶、盖碗。
2、因茶制宜
细嫩的名绿茶:玻璃杯
普通红绿茶:有盖瓷杯、瓷壶
花茶:盖碗、有盖瓷杯
乌龙茶:紫砂壶、倒钟型盖碗
三、茶的饮用方法
(一)红茶的饮用
(二)绿茶的饮用
(三)乌龙茶的饮用
(四)花茶的饮用
四、习茶
(一)茶叶用量
茶叶用量没有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饮用习惯而定。
红、绿和花茶 每克干茶冲泡50-60毫升沸水,茶水比例为1:
50-60 如饮用普洱茶,通常一只200毫升的茶杯放干茶5-10克;
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每次用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
西藏、新疆及内蒙古等地少数民族所饮用的黑茶,浓度很高,通常50克茶加水1.5公斤左右,并在茶中加糖、奶或盐、酥油等。
(二)泡茶水温
一般说来,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叶种类及制茶原料有很大的关系。较粗老的原料加工成的茶叶,宜用沸水直接冲泡;用细嫩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宜用降温后的水冲泡。
用粗老原料加工成的砖茶,敲碎后即使用l00℃的沸水冲泡,茶汁也很难浸出,所以喝砖茶时,要放在锅中熬煮,方可饮用。
各种乌龙茶,因采用茶树新梢快要成熟时的茶叶加工而成,必须用100℃的沸水冲泡,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温度,还要在冲泡前用沸水烫热茶具,冲泡后,用沸水淋壶身。
大宗花茶、红茶及低档绿茶也要用100℃的沸水冲泡。
中档绿茶,采制原料适中,宜选用90℃左右的水温冲泡;
采摘比较细嫩的名优绿茶,最好将水烧至100℃ ,降至80℃后,方可泡茶。
对一般大宗红、绿茶,经冲泡3-4分钟后饮用,就能获得最佳味感;
细嫩茶与粗老茶,碎末形茶与外形完整的茶,松散茶与紧压茶相比,冲泡时间要短些;
(三)泡茶程序
1、洁具:用开水洗泡茶用具,其目的是清洁饮茶用具,提高茶具的温度 ,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不会因水、器温度不一而影响茶叶冲泡后的品质。
2、置茶:将茶放进准备好的冲泡用具中。
3、润茶:倒进少量温度适中的水,将茶叶全部打湿,滋润茶叶,有利茶香的散
发
4、冲泡:泡茶时最好将温度适中的水,采用环冲高冲法倒入杯中
5、品赏:茶泡好后,趁热品尝,先观赏茶汤色,然后细啜茶汤。
第一节、酒的基础知识
一、概念
酒,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它水果经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 酒的含义可以归纳为三点:①酒是一种饮料;②酒含有酒精(乙醇);③酒是用粮食或水果经发酵酿制而成的。
二、酿酒工艺过程
原料处理→制曲→糖化→酒化→蒸馏→老熟陈酿→勾兑→装瓶(成品)
三、酒的成分
1、酒精
2、酸类物质
可以增香,防止杂菌感染,溶解色素,稳定蛋白质。但若产酸过多,会使酒液变质。
3、糖
糖为酒精发酵的主要成分,在成品酒中含量不宜过多,以免再次发酵,造成酒液变质。
4、酯类物质
可增加酒香,但因不易溶于水,含量过多时使酒产生混浊沉淀,影响质量。
5、杂醇油
有强烈的刺激性和麻醉性,与有机酸化合,产生水果香,增进酒的味道。
6、含氮物质
可增进酒的风味口感,增强啤酒泡沫的持久性。
7、醛类物质
使酒带有辛辣味。
8、矿物质
9、维生素
四、酒品的风格
1、色
酒液的色泽来源:① 酿酒原料;②生产过程(生色或退色);③陈酿;④调色等;
2、香
酒香的来源:①酿酒原料;②发酵过程;③陈酿。
中国白酒的酒香风格:
①清香型。以汾酒为代表。
②浓香型。以五粮液和泸州老窖为代表。
③酱香型。以茅台酒为代表。
④米香型。以桂林三花酒和广东长乐烧为代表。
⑤复香型(混香型)。以西凤酒为代表。
3、味
酒味的好坏基本确定了酒的身价。
①甜。世界酒品大多以甜为主要口味。
②酸。酸味是世界酒品的另一主要口味风格。酒中的酸性物质分为挥发酸和不挥发酸两类,不挥发酸是导致醇厚感觉的主要物质,挥发酸是导致回味的主要物质。
③苦。世界上有些酒类保留一定的苦味,如啤酒;有不少酒品以苦味著称,比如法国和意大利的比特酒。苦味是一种特殊的酒品风格,但不可滥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味觉破坏功能。
④辛。又称辣,不是人们喜好的酒品口味。辣味常给人以强刺激、冲头、刺鼻、兴奋、颤抖等感觉。酒品的辣味来源:醛类物质,过量的高级醇和其他超量成分。
⑤咸。一般酒的咸味源于酿造工艺的粗糙,混入过量的盐分。但有些酒加入少量的盐分以增加味觉的灵敏度,使酒味更加浓厚,如墨西哥的特基拉酒。
⑥涩。常与苦味同时发生,给人以麻舌、收敛、烦恼的感觉,干扰人的情绪。酒品的涩味来源:原料处理不当,过量的单宁、乳酸等物质进入酒液。
4、体
体是酒品风格的综合表现。国内酒界专指酒的色、香、味的综合表现,而国际酒界许多专家所说的“体”,专指口味的抽象表现。
六、酒的效用
1、饮酒与健康
? 适当饮酒,可以驱寒、增进食欲、兴奋精神、提供营养,也有一定的医
疗功效(如定神、舒筋活血、防疫杀菌等)。
? 对酒中乙醇的接受程度,因各人的胃肠吸收能力和肝脏吸收处理能力而
差异较大。酒精过量摄入,会发生醉酒现象,造成酒精中毒,甚至导致死亡。据大量病理学统计表明:每日酒精摄入量在1g/㎏体重以内者,可避免酒精对肝脏的损害。
? 对于身体某些部位欠佳者,即使对富有营养的饮料——葡萄酒,亦应注
意是否可以饮用。医生劝告:胃溃疡、重肝病人,严禁喝带酒精的饮料;膀胱结石、胃酸过多患者仅允许喝少量淡味葡萄酒。
2、酒与人际交往
酒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个人性格的“壮胆剂”,友好的使者。它不仅仅被看作一种单纯的饮料,它起到调节人际关系,培养和淡泊人们性格的作用。
3、酒中怡情
工作之余,饮酒可以使人身心放松、怡然自乐,并可激发人的灵感。
第二节、中国酒文化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一、酒的起源
? 杜康造酒说
? 上天造酒说
? 猿猴造酒说
? 仪狄造酒说
二、酒史
1、公元前4000-2000年,即由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早期到夏朝初年,为头一个段落。这个段落,经历了漫长的2000年,是我国传统酒的启蒙期。
2、从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历时1800年,这一段落为我国传统酒的成长期。
3、第三段落由公元前200年的秦王朝到公元1000年的北宋,历时1200年,是我国传统酒的成熟期。
4、第四段落是由公元1000年的北宋到公元1840年的晚清时期,历时840年,是我国传统酒的提高期。
5、自公元1840年到现在,历时150年,为第五段落,是我国传统酒的变革期。
三、酒器的发展史
1、酒器发展的历史
? 形成期:青铜酒器
? 发展期:瓷器、金银器
? 鼎盛期:金银器
? 创新期:玻璃、锡壶
2、酒器类型
? 盛酒器:尊、卣、瓶、方彝
? 煮酒器:爵、角、斝
? 饮酒器:觥 、觚 、杯
四、酒文化
? 战国时期,鲁酒薄而邯郸围
? 先秦,鹿鸣
? 汉,鸿门宴
? 汉,文君当垆
? 晋代,"竹林七贤"
? 唐朝 ,李白"唯有饮者留其名"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
豪爽大气,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和好朋友在一起时的放荡张狂,最后李白的死也是"将进酒,杯莫停"的醉态中坠湖而亡。
? 唐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好惜别!王维
? 唐朝,"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酒以解忧!罗隐
? 宋朝,杯酒释兵权
? 明代,大学问家高启在《明皇秦烛夜游图》中描写了皇家酒宴的奢华繁
盛
"大家今夕宴西园,高爇银盘百枝火。 海棠欲睡不得成,红妆照见殊分明。满庭紫焰作春雾,不知有月空中行。 "
五、酒的礼俗
1、酒礼
劝酒,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
? 文敬:是传统酒德的一种体现,也即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
? 回敬:这是客人向主人敬酒。
? 互敬:这是客人与客人之间的“敬酒”,为了使对方多饮酒,敬酒者会
找出种种必须喝酒理由,若被敬酒者无法找出反驳的理由,就得喝酒。在这种双方寻找论据的同时,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华。
? 代饮:即不失风度,又不使宾主扫兴的躲避敬酒的方式。
? 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
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
范文二: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专题
课程代码:HUM452
课程名称:中国饮食文化专题
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全校性公共基础课
学分课时:2学分,2课时(18周)
主讲教师:方敏
所属院系:人文与行政学院中文系,电话:84604647,E-mail:fang_min@eyou. 教学对象:全校各年级各专业本科生
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课
堂讨论,创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考核方式:平时测验(或作业成绩):平时测验由任课教师根据需要随堂测验,
由任课教师抽查、批改。
期中考试,开卷考试
期末考试,开卷考试,笔试。
其中平时、期中及考勤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
出勤要求: 学生缺勤不得累计超过6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考勤情况决定学生是
否可以参加考试、是否扣分。
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在学生已有的有关饮食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食
文化”、“茶文化”和“酒文化”的专题介绍,主要探讨诸如:饮食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及其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茶与禅宗;酒与东西方文化等问题。本课程试图通过这种探讨,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使学生对中国饮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有一个感性的了解;提高学生对蔚为大观的中国饮食文化的认识,进而加深对博大精深的祖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同时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从事中外文化与经济的交流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自觉担负起弘扬祖国文化的重任。
“序言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饮食和文化的关系、中国文化的特点与饮食文化之关系以及饮食观念中所反映出来的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等有初步的了解。
一、 饮食和文化的关系
1、人类饮食生活的两种状态
2、关于“人”的定义
3、关于“文化”的定义
4、何谓“饮食文化”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点
1、中国文化的特点与饮食文化之关系
2、从婚丧习俗看中西文化的精神差异
【教学总时数】2课时
【参考资料】
1、《文明和文化》 求实出版社
2、《中国古代思想史》李泽厚
【思考与练习】
1、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它们之间又是一种
什么样的关系?
2、我们人类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
3、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在安排人生重大活动时总是会选择宴请这种方式,
而西方人却会选择教堂?
4、为什么中国人这么重视吃?从中国人对待吃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中国传
统文化区别于西方传统文化的哪些基本特征?
饮食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初步了解饮食与礼和祭祀及筵席之关系;探讨饮食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了解饮食与哲学、饮食与中国人的生活;通过具体讨论中国传统节令食品的文化特性、汉字的构造与饮食、文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等,进一步总结饮食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
一、礼,起于饮食
1、 何谓礼?
2、 礼与祭祀之关系
3、 祭祀与筵席之关系
4、 鼎:从食器到礼器、重器
二、饮食与政治
1、饮食和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
2、“宰相”一职的原始意义。
3、出身厨师的名相-伊尹的生平事迹。
4、管仲和他的“民以食为天”的思想。
5、饮食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三、饮食与哲学
1、“美”的观念始于饮食。
2、吃饺子(馄饨)的新年礼俗的原始意义。
3、从禅诗和禅宗公案说“由食悟道”。
4、“五味调和”与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
5、“味”在中国及东方古典美学中的特殊意义。
四、饮食与中国人的生活
1、中国传统节令食品的文化特性。
2、从汉字的构造谈饮食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
3、中国传统饮食中的人文意义。
4、文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
【教学总时数】10课时
【参考资料】
1、王仁湘 著《饮食与中国文化》 人民出版社
2.王学泰 著《华夏饮食文化》 中华书局
3、张光直 著《青铜时代》
4、台湾影片《喜宴》
5、香港影片《梅龙镇》
6、台湾影片《饮食男女》
7、英国影片《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
【思考与练习】
1.汉语“宴席”这个词的原始意义是什么?“宴席”这种方式在我们中
国是如何形成的?它在中国的“礼乐”文化中意味着什么?
2. 有人说:“中国人是用舌头吃饭----品其味、日本人是用眼睛吃饭----观
其形、西方人是用鼻子吃饭----闻其香。”你对此有何评价?
3.中国的聚餐制和西方的分食制这两种饮食方式的不同与各自的文化有
关系吗?
4.为什么会有“鼎盛”这个形容词, “鼎”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曾经起
过什么样的作用?
5.中国传统的饮食观念以及中国菜的烹饪方式和中国的传统哲学有关系
吗?
6.试举几个菜名为例,谈谈中国人日常饮食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文
化。
茶文化专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茶”字的由来及其演化传播;茶的历史、茶的分类、中国名茶史话与典故;《茶经》在中国及世界茶文化史上的地位、茶对中外交流之贡献等;通过对几则著名的禅宗公案的讨论,探讨“茶禅一味”及茶与佛教的关系;通过观摩日本留学生的茶道表演,比较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的区别;通过对各地不同的茶俗、茶礼的介绍和欣赏中国古代一些名家有关茶题材的名画,探讨茶与中国古代文人以及日常中国人的生活,从而进一步总结茶何以在中国会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一、茶路历程
1.中国是茶的故乡。
2.茶对中外交流之贡献。
3.附:咖啡文化
二、茶的分类及名茶史话与典故
1、中国茶的分类。
2、名茶史话与典故。
三、茶圣陆羽与《茶经》
1. 陆羽的生平事迹。
2.《茶经》对中国茶文化的贡献。
四、禅宗与茶
1.茶与佛教的关系。
2. “禅”是什么?
3.“茶禅一味”。
五、中日两国茶文化比较
1.茶艺与茶道;
2.日本茶道;
3.中日两国茶文化比较。
总结:作为文化现象的茶
1.俗文化→茶俗、茶礼─生活中的茶
2.雅文化→茶艺─艺术的茶、茶道─哲学的茶。
【教学总时数】12课时
【参考资料】
1、(日) 冈仓天心《说茶》
2、(日)千宗室审订 滕军著《日本茶道文化概论》
3、《中国茶文化丛书》(一套10本) 光明日报出版社
4、《中国茶文化丛书》 浙江摄影出版社
5、《禅宗灯录译解》 山东人民出版社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茶与咖啡这两种世界性的饮品都与宗教有着不解之缘?你认为
东方的茶文化与西方的咖啡文化各有什么特点?
2.茶在中国何以会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3.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4.你是如何理解“茶禅一味”的?从中你获得了哪些人生感悟?
5.请你根据某类茶的特性来比喻一种事物或一种人生感受。
6.请你品味一下茶与咖啡,比较一下这两种饮品带给你的不同感觉。说
说你的感想。
酒文化专题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酒的分类、各类酒的历史以及中国名酒史话与典故;介绍基督教在西方酒的历史与发展中的作用、西方的“酒神文化”;探讨酒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中国酒文化的独特内涵以及酒在西方文化中的特殊意义;通过欣赏中外几则关于酒的广告,比较中国酒与洋酒广告的不同风格,从而进一步感受并总结中西方酒文化的不同特点。
一、 酒路历程
1.啤酒的历史;
2.中国酒的历史;
3.葡萄酒的历史。
二、酒的分类及名酒史话与典故
1.酒的分类;
2.中国名酒史话与典故;
3.洋酒的分类与基督教。
三、酒与东西方文化
1.酒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中国酒文化的独特内涵;
3.酒在西方文化中的特殊意义。
4.总结:从酒广告看中西方酒文化。
【教学总时数】12课时
【参考资料】
1.李华瑞 著《中华酒文化》 山西人民出版社
2.何满子 著《中国酒文化》
3. 鲁迅 著《而已集》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思考与练习】
1. 你知道“女儿红”、“状元红”的来历吗?从中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
化现象?它们是属于哪一类酒?为什么“茅台酒”被称作是中国的
国酒?香槟酒与拿破仑有什么关系?
2. 有一种说法:“李白是酒,苏轼是茶”,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3. 说说中国酒文化的特征。
4. 试比较一下有关中外酒的广告,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和感想?
5. 根据酒的特性,说说酒与“盛唐气象”与“魏晋风度”的关系,并比
较一下酒在“盛唐气象”与“魏晋风度”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6. 有人说西方文化是“酒的文化”,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是“茶的
文化”,你认同这一说法吗?说说你的观点。
范文三:饮食文化
紫阳饮食文化
来源:饮食文化 编辑:饭菜网
大凡爱吃的地方,一是富庶之地,一是贫穷之隅,前者如广东,人说“食在广东”;后者如家乡,我说“吃在紫阳”。
有人反诘:说“食在广东”那是因为广东商埠和贸易港口发达,什么都有的吃,粤菜系是世界有名,紫阳算老几?但我还是要说,吃在紫阳。紫阳地处我国南北分界线上,是南方的最北方,北方的最南方,紫阳虽然贫穷,但也是什么都生长呵,正是因为贫穷,这个地方的人就把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了吃,这也符合恩格尔定律。何况,紫阳与巴渝交界,特别是明、清两代,湖广、闽粤移民迁徙于此,生活习俗、饮馔文化亦相互交流影响,故紫阳的饮食遂呈南北风味,极富兼容性。很多外地人(这也包括外国人)来紫阳就餐也都能吃饱吃好。
紫阳的吃,主要体现在席面上。坐席就要喝酒,紫阳有句话叫做“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仪”,既喝酒就要先上凉菜,紫阳的凉菜讲究对应,若是四个凉盘,就是两荤两素;六个凉盘就是三荤三素;八个凉盘就是四荤四素,中间的烩盘不似四川的油腻,讲究酸辣清淡爽口,目的是要既开胃又解酒。曾有一扬州的女画家初尝紫阳的凉菜烩盘连声叫好,用粉丝蘸着连汤带水吃完了两盘,晚上害得她丈夫到处给她买胃舒平。她说,从未吃过这么既辣又好吃又难受的东西。紫阳的炒菜与川味近似,但又少川味的麻味,起锅又无川味的红油,也少了川菜的酱味,紫阳的炒菜既像川菜,但更似湘菜,又与江西的菜肴相仿佛。像酸辣腰花、酸辣肚丝,吃起来清爽、利索、可口亦下饭。而紫阳蒸菜则有淮扬、鲁菜、粤系的风味。如扬州的名肴“狮子头”,紫阳同名做法,底子辅以粉条、黄花、豆油皮,汤汁清爽,其口味比扬州之“狮子头”实有过之。紫阳的“霉豆腐蒸鸡蛋”、“清水蒸蛋”和“鸡蛋焖子”就有粤菜“三色蛋”的影子,还有“芙蓉鸡丝”、“佛手肉”、“鱼丸鲜汤”简直就是粤菜的脱胎。而紫阳有的菜注重火工,多炖焖煨焐之法,重视精洁,强调本味,突出主料,色调雅淡,造型清新,口味平和,咸甜适中,则绝对是淮扬风味,苏菜系统。如紫阳之“清蒸全鸡”、“八宝糯米饭”、“龙眼肉”、“甜池子”等等。而紫阳之名菜“鲶鱼炖豆腐”其汤呈乳白奶状,则是鲁菜特色。紫阳的特色大菜——“蒸盆子”,其用料之靡费,时间之冗长,程序之繁琐,做工之讲究,稍有差池则口味不逮,非一般地域所能为。这道传统大菜以往只在除夕年夜饭才能吃上,平时也吃不起呀。北京、西安来紫阳写生的画家说,这道菜非常大气,紫阳人的淳朴厚道和痴迷于吃喝尽在其中。紫阳的“蒸盆子”就颇似于福州的“佛跳墙”,这“佛跳墙”里面又是猪脚,又是鸡,又是海参、蹄筋,炖成一锅,因为这道菜太香了,香得连佛都跳墙去偷吃,故名。“蒸盆子”这道菜也颇似香港的“盆菜”和马来西亚的名吃“肉骨茶”。“蒸盆子”菜现在已流布很广,在西安、在重庆、在成都、在广州都有,只是更名为“紫阳鸡”,其做法也变异了,其中有保留也有发展。我曾在上述城市光顾过一些酒楼食肆,问店主为何起名叫“紫阳鸡”,皆曰:这土鸡是从陕南紫阳购得,其香无比,故名“紫阳鸡”。我只是哂然而已。紫阳县城的酒楼食肆已然没有人能做出地道纯正的“蒸盆子”了,遑论外省异地?到任河流域的农家小户或许还能吃上正宗的“蒸盆子”,但你得提前一天打招呼哟。
紫阳菜里如“炸春卷”、“瓤藕”、“东坡肉”、“腌(梅)菜扣肉”、“红苕蒸肉”等等都可窥见紫阳饮食的包容、兼容和宽容——有东西特色,兼南北风味。
我曾在紫阳县政府招待所工作三年,其间接触了中央、省、地和海内外人士,他们对紫阳的饮食都称赞有加。中央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胡富国和国务院扶贫办主任高鸿宾前年曾在紫阳就餐时拉着我的手说:“这是我们在陕西吃的最好的一顿饭!”我告诉他们这桌菜只值160元,什么菜呢,全是紫阳土菜,绝没有生猛海鲜。新华社著名摄影记者陶明在紫阳就餐以后,临行时有人问他紫阳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说紫阳的鱼太好吃了,我永远也忘不了。英国朋友鲍尔越洋打来电话说,我照着紫阳的做法炖肉怎么还是没有你们的好吃?我说因为英国的大肉是饲料喂的猪,不香,从超市上买的净菜当然不如田野里土菜好吃啊。他大笑不止:“看来要吃好的,还得再来紫阳!”他还真是每年来紫阳一趟,当然不光是为吃。就连紫阳的家常菜“汤洋芋四季豆”也被西安“兰花花食府”经理李建新移到他的餐馆更名“豆角扒洋芋”,十块钱一瓯,卖火着呢。
纯正、正宗的紫阳菜席口现在已不容易吃上了,因为紫阳菜做工讲究,耗时费工,餐馆食肆商业化运
做,讲究省时快捷赚钱,大多紫阳菜细工慢活,随到随吃根本不可能,有些配料得提前做好。目前在哪能吃上呢,过红白喜事的时候。因为这时请的大厨房的师傅都是当地有名的厨师,他们都是按照传统的做法规定的程序做菜上菜,不可乱来,否则是要遭人耻笑的。像“三转碗”、“三台”、“九老十三花”席,做工之细之繁,程序之严谨是绝不可紊乱的。我已经就有好多年没有吃过了。不过,“八大件”席还能吃到,也并不错。
不过不要紧,吃不了正席,你可以常吃紫阳小吃,紫阳的小吃也是蛮有特色的。烫面饺子、洋糖饺子、酥炕炕、椒盐饼子、浆粑馍、水煎包子,还有油糍,这紫阳油糍可是一绝,我在全国其他地方未见过紫阳这种做法。油糍不是紫阳仅有,佛经里有故事记载,剑南人德山由川入湘,初到澧州,路上见一老妪卖油糍,便放下担子要买点吃。老妪问:“你挑的是什么东西?”德山说:“是《金刚经》的疏抄。”老妪说:“我有一个问题,如果你答得上来,白送油糍。如果答不出,你就到别处买去。”可见油糍古时就有。但紫阳油糍的做工就与别处不一样。除了用面粉和稀,还得加黄豆粉,拌以紫阳豆腐,油炸以后,浇上淀粉醋蒜辣椒汁儿,那口味别有味道,以至于大画家王炎林、皇甫馥华夫妇吃过以后忙问我:“这豆腐丁是怎么进去的?”我在其他地方也吃过油糍,那其实只能叫有孔的油饼,绵扯扯的。早上如果时间紧,买上一个椒盐饼子破开再夹上一个油糍,吃起来不仅经济实惠还经(耐)饿,这,紫阳人称之为“套装”。而渐以失传的“烫面饺子”堪称紫阳一绝。烫过的面粉擀得如纸一样的薄,韭菜豆腐馅,一青一白清晰可辨,用木笼蒸过以后,蘸着特制的辣汁儿,哟,那口味令你过食不忘。江苏无锡书画院的画家王福元吃过以后欣然挥毫:“陕南第一饺”。去年陕西电视台台长王超吃过以后看盘子还剩了些,对我说我想把这些带回西安,烫面饺子真是好吃!天下人说“好吃莫过饺子”,而烫面饺子尤甚。十年前县文化馆两位干部出差到南京,在一饭馆等菜时,拿出从紫阳带的椒盐饼子正准备吃的时候,过来一位汉子操着金陵普通话说,你们二位是紫阳人。文化馆两位干部愕然问道:何以得知?汉子笑着说,三线建设时,我曾在你们那儿修过铁路,因为只有紫阳才有这整齐圆旋的椒盐饼子!逐即三人分吃,亲切不已,有似他乡遇故知。用新麦面做的浆粑馍也独有味道,这浆粑馍须用桐树叶包裹蒸就,剥开桐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叶的经脉清晰地印在馍上,你从尖部咬一口,微酸带甜,松软可口,令人回味无穷。好多西安人曾在紫阳工作时吃过,离开紫阳几十年了,还念念不忘这好吃的浆粑馍。还有紫阳的羊肉泡也不同于西安的名吃羊肉泡,稍稍有点类似于西安北院门的水盆羊肉,但又不同于,怎么说呢,西安名店同盛祥饭庄的副总经理郑长安吃过以后对我说,老孙家和同盛祥的羊肉泡已经有了一个公认的定式,不可改变,而紫阳的羊肉泡因为没有规则和定式,可随意发挥,这其实是你们的优点,无定式就是你们的特色,紫阳的羊肉泡吃起来很浪漫!而紫阳的火锅吃起来还浪漫。来源于重庆的火锅近些年经紫阳人的发展,有别于重庆的老灶火锅了。火锅里可以煮龙须面,可以煮饺子,可以煮鸡蛋,可以煮烩馍,还可以煮方便面,不仅能吃得热闹,还可以吃饱,而我在四川或重庆吃火锅,就只能吃热闹而不饱。
人活在世上第一离不了的就是吃饭。人还没脱离猿的时候不是也要“茹毛饮血”吗。婴儿一哭就要吃奶。孟子说:“食色,性也。”《中庸》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这话有点武断,还是“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说得好。**曾说过,中国对人类只有两大贡献,一是中药,一是中餐。有一位美食作家这样写道:“尘世间没有庸俗的饮食,只有庸俗的饮食者;有卑微的男女,而没有卑微的恋爱。弗洛斯特写道:?你要爱,就离不开这个世界,除此之外,我想不到还有更好的去处。?如果把爱缩微成男欢女爱,把世界具体到屋檐之下,那么你要恋爱,就离不开饭桌。除此之外,我同样也想不到还有更好的去处。”
你要吃好吗,有一个去处便是紫阳,大胆地去吃吧,不要用公款,不要浪费,也不要怕——因为紫阳有一句妇孺皆知的俗话叫做“雷公不打吃饭人!”
紫阳县位于秦巴山区,于四川交界。饮食习惯与川,楚相近,其口味以“麻,辣,酸”为主流。县内特色小吃众多。如:米浆馍,油糕,油策儿,糍粑,粽子,汤圆,洋糖饺子,椒盐饼子,豌豆饼,浆巴馍,苕糖,蒸面,洋芋丝丝夹馍,油条,麻花,肉夹馍,芝麻糖,酥炕炕儿,豆腐脑,豆油皮子,豆腐干,霉豆
腐,胡豆办儿酱,菜豆腐,疲豇豆,血馍馍,当然最值得一提的是“紫阳蒸盆子”。顾名思意,这是一道蒸菜,其基本配料是:鸡(最好是乌肉鸡),〈也可以是排骨,蹄子等,根据自己喜好〉黑木儿,香菇,黄花,白萝卜,红萝卜,藕,鸡蛋饺子(用鸡蛋加工成饺子皮,肉做馅),(葱,姜,大蒜,蒜苗,另外可根据自己喜好加些药材香料用来提升汤头美味。地道的“紫阳蒸盆子”是要用瓷的脸盘来装的,要头天晚上蒸好,放着过个夜,次日吃的时候稍微蒸热可食。味道鲜美,回味无穷。这到菜可是我们紫阳人过年自家桌上的压轴菜哦。
紫阳家家户户几乎都自己阉制酸菜坛子,(和关中地区的泡菜类似,但是比哪个要辣要酸)坛子内阉制萝卜,辣子,白菜,豇豆,洋火豇,根据季节的不同有所差异。此外,紫阳人喜欢将蔬菜晒干后食用,例如:干四季豆,干洋芋片片,疲豇豆,干黄瓜,干辣子,干萝卜卷卷等等。紫阳是有名的茶乡,自然好饮茶。紫阳茶取自山泉,江河水泡制而成,香味淳厚,长期饮用有防癌抗癌之功效。
酒文化自然是紫阳食俗的重要内容。男女老幼多好饮酒,许多人嗜酒如命。家中来客,吃菜是次要的,主要是把酒喝好。宴席以暴饮为乐,酒席中夹杂着“打通关”“划拳行酒令”(每人与在座的都要喝,最少3杯,初次见面还要喝见面酒。另外,在打关的时候如果全输是“黑关”,全赢了是“红关”,黑红关都要再补一个关。)因此,每逢节日常有酒颠子出没街头巷尾。紫阳的特色酒有:“包谷酒”,“杆杆酒”,“柿子酒”,“拐籽儿酒”等农家自行酿造的酒。另外市场上卖的白酒,啤酒,稠酒,红酒,稠酒在紫阳销量也特别的好。
紫阳人特别好客,有客自远方来定让你吃好喝好玩好。
近年来,紫阳县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出了一系列具有紫阳特色的富硒饮食,如以传统宴请宾客命名的的筵席“三转弯”,如紫阳富硒菜的代表大菜“紫阳蒸盆子”。而随着连续举办两届的“紫阳蒸盆子”大赛的开展,以“紫阳蒸盆子”为代表的富硒特色菜肴及饮食文化得到传承和创新,彰显了紫阳富硒特色饮食文化魅力,提升了该县餐饮服务水平,推动了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以饮食文化支撑经济硬实力得到发展。
“紫阳味道”是以紫阳富硒菜肴为物质内容、以紫阳特色文化为精神内涵的文化品牌,通过主打富硒菜肴产品,延伸到对紫阳茶文化、民歌文化、汉水文化、巴蜀农耕文化、道教文化以及民俗风情的体验和感受。该县通过以“紫阳味道”进宾馆、进饭店、进农家乐为抓手,加强餐饮行业的培训和整治,全面提升宾馆饭店、农家乐餐饮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接待水平。并以紫阳富硒菜谱为基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而进一步优化菜品原料,规范制作标准,提高菜肴质量。加大接待场所的氛围营造,充分融入地方文化,形成有地方文化元素的接待礼仪,让宾客吃的健康、吃的舒心、吃出品位,让客人充分领略到紫阳茶文化、民歌文化和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对各宾馆、酒店、农家乐管理人员、厨师及服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紫阳味道”的上菜程序和接待礼仪,会唱紫阳民歌,基本了解紫阳县情和地方文化,能流利回答客人提出关于紫阳富硒菜肴的一些常见问题,努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档次。让客人在紫阳不同的宾馆酒店,吃到相同的“紫阳味道”,从而打响“紫阳味道”这一品牌,使其成为引领和撬动紫阳旅游发展的引擎,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紫阳体验、观光旅游
“紫阳蒸盆子”是最具特色的紫阳传统大菜,也是陕西安康第一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举办“紫阳蒸盆子”大赛旨在加快以紫阳蒸盆子为代表的富硒特色菜肴及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彰显富硒特色饮食文化魅力,加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推动紫阳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以紫阳的饮食文化支撑经济硬实力的发展。同时,“紫阳蒸盆子”大赛也是2012年第八届中国紫阳富硒茶文化节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活动,成功举办本届“紫阳蒸盆子”大赛,对为第八届茶文化节营造舆论氛围,打造强大声势具有重要意义
范文四:饮食文化
本科生课程论文
2011-2012(2)
论文题目
课程名称
学生姓名 所在专业
所在班级
邮 箱 新时代的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饮食文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1112
课室号及时间 钟海楼04031星期六(第一大节) 指导教师 杨锡洪、解万翠 职称 教授、副教授 日期
2012 年6月6日
新时代的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姓名:李立炫
广东海洋大学信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112班
内容摘要:饮食文化的概念饮食是人类的永恒课题。外国人评论中国文化有四个最具代表性的创造, 就是:长城、中医药(包括针灸) 、国画、中国烹饪。可见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在世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可以说饮食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饮食文化内涵丰富, 饮食必须研究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这是饮食的科学; 饮食上追求色、香、味、形, 这是饮食的艺术; 饮食关联风俗和礼仪品德, 这是饮食的文化哲学; 饮食文化还呈现出一定的语言美, 这具有文学内涵。从哲学角度来讲, 饮食即生命的辩论法, 生命的哲学。西方文明发达到今天, 陷入环境危机, 才认识到天人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前面所说,“民以食为天”,强调天的重要性, 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特征, 天人合一, 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可以这么讲, 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体现着中国古代的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的若干内容蕴含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 与灿烂辉煌的中国饮食文化相比,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明显落后。有着各种学术背景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饮食文化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但中国饮食文化研究还远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所以在新时代,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显得相当重要。The diet culture concept of human diet is the eternal subject. Foreigners Chinese culture on the four most representative is: create, the Great Wal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including acupuncture ), Chinese painting, Chinese cooking. Visible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in the eyes of the world 's important position. We can say the diet culture has the extremely rich content. The diet culture connotation is rich, the diet must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trition and health, which is the scientific diet; diet on the pursuit of color, fragrance, taste, shape, it is the art of diet; diet related customs and etiquette of morality, which is the diet culture philosophy; diet culture also exhibits the beauty of language, it has a literature connotation. From the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the diet life debate law, philosophy of life. Western civilization developed to today, in the environmental crisis, realize the harmon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ty of opposites. In front of the said," hunger breeds discontentment",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this day, is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s basic characteristics,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one of the core concepts in Chinese philosophy.
关键词:饮食文化、中华民族、新时代、传承、传承、中国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地位 中国精神文化的许多方面都与饮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到治国之道,小到人际往来都是这样。中国人善于在极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与意义。古书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若以这个标准来论:西方文化(特别是近代的美国式的文化) 可以说是男女文化,而中国则是一种饮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在华夏文明中,饮食的确有其独特的地位。中国精神文化的许多方面都与饮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到治国之道,小到人际往来,举凡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军事学、医学
以至艺术理论、文学批评,无不向饮食学、烹饪学认同,从那里借用概念、词汇,甚至获得灵感。古人云:“国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天”者,至高之尊称,也就是说“悠悠万事,惟此为大”。这是传统政治哲学精粹之所在。儒家认为民食问题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孟子的“仁政”理想在于让人们吃饱穿暖,以尽“仰事俯畜”之责(也就是上可以侍奉父母,向父母尽孝;下可以养活妻儿) ,甚至儒者所梦想的“大同”社会的标志也不过是使普天下之人“皆有所养”。
古圣今贤如此立论,芸芸众生亦照此实行。于是,逢年过节,亲友聚会,喜庆吊唁,送往迎来,乃至办一切有人参加的事情,不管是喜是悲,不论穷富贵贱,似乎都离不开吃。古往今来有那么多各种名目的宴会,都是借以协调国际或人际关系,以达到欢乐好合的目的。故《礼记》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因为“礼”的原则之一就是强调“让”,而在有群体参加的饮食生活中,例如“乡饮酒礼”等都以礼让为先。人们能够在同乡或亲族相聚宴饮中都可以学习到礼。
二、饮食文化的特色 中国是文明是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饮食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风味多样。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我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第二,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第三,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第四,注重情趣。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第五,食医结合。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这些思想早在先秦就已经形成,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而且反对颠倒季节,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当然也反对食用反季节食品,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与当代人的意识正相反,有些吃反季节食品是为了摆阔。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西晋富翁石崇家也有暖棚。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这种意识残留到现代的大约仅有节日食俗了(中医中药里也有一些,但未受到重视)。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人是“三才”之一,饮食是人类生活所不可少的、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其实人能感觉到的“味”不止有五,但二三千年前,能分辨出五种也不算少),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这使人感到荒诞。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因此在祭天时要严格遵循阴阳五行之说。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三、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世界上,凡是有中国人甚至没有中国人得地方,都能够见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早在中国秦汉时期,中国就开始了饮食文化的对外传播。剧《史记》、《汉书》等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通过丝绸之路同中亚各国开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动。中国的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物产之外,也把中国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今天在原西域地区的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来自中原的木质筷子。中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炎炙法,也很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亚和西亚,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吃的考研肉串。
比中国西北丝绸之路还要早一些的西南丝绸之路,北起西南重镇成都,途径中国云南到达中南半岛缅甸和印度。这条丝绸之路在中国汉代同样发挥着对外传播饮食文化的作用。例如,中国东汉建武年间,汉光帝刘秀派伏波将军马援南征,到达交趾(今越南)一带。当时,大批的汉朝官兵在交趾等地筑城地居住,将中国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等食俗带到交趾等地。所以,至今越南和东南亚各国仍然保留着吃粽子的习俗。
四、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长达数千年里,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在精神形态,还是在物质形态上,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这种优越地位已不复存在,惟有中国饮食文化却在不断走向世界。然而,我们还要看到,就在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世界的同时,中国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人们的饮食生活也开始出现了与传统饮食生活相疏离的倾向,其原因就是西方饮食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大量传入,中西饮食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拓宽了中国人的文化视野,使中国人不仅在饮食生活方面有所变化,更重要的是在思想观念上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近现代的社会转型就是由其催生助长的。
所以传承与发展中国的饮食文化需要烹饪更注重科学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比较注重菜肴的整体效果,讲究调和鼎鼐,把味道放在首位,以菜肴的色香味形的美好、谐调为度,度之内的千变万化就决定了中国饮食的丰富和善于变化。而西方烹饪方法多从理性角度考虑,注重营养和卫生,对味道之美反而不大讲究,呈现出味道单一、营养价值一目了然的特点,反映了东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饮食概念。在新时代的经济全球化格局下,各国文化频繁的交流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所以传承和发展中国饮食文化必须不断丰富我们的饮食文化,与其他文化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刘立身,《试论饮食文化与科学》,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 管一博, 《中西方饮食文化之比较浅论》
[3] 周鴻承,《 论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价值》
[4] 管婧婧. 《何为饮食文化遗产的本真性? 》
[5]姚伟钧,《中国与东北亚饮食文化交流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上课心得:
本学期我选修课报了饮食文化,虽然是早上第一节但是我还算是挺积极地去上课了,老师的课件十分详尽,图片很多,都是美食的图片,看得我直流口水,老师讲课很生动,有时也会给大家讲讲大道理,这让我受益匪浅。大一第二学期就要过去了,但是我没有遗憾,经过短短时间,我学习到了许多有关饮食文化的知识,这是我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作为一个工科的学生,能学习到这么多的课外知识真的觉得收获很大,最后,希望饮食文化课越办越好!
范文五: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
一、饮食文化概论
1、中国饮食文化模式的形成
进入农业社会,国人的饮食生活逐渐形成了以谷物为主食,以其他肉类、蔬菜、瓜果为副食,以茶、酒等为饮品的饮食结构, 并一直延续至今。
2、饮食文化的概念
中国饮食文化就是中国人在长期的饮食时间活动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3、饮食文化的两大体系
(1)技术体系
(2)价值体系
技术体系,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1、创造的技术的器物的非人格的客观的成就
2、烹饪中物质要素生产技术,产品消费方式
价值体系,精神形式
1、规范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文化成就
2、对饮食生活实践概括抽象形成的理论成果。
对饮食消费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3、价值体系受制依附于技术体系,技术体系离不开
价值体系的载承和传导。
4、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1)发展历程漫长、文化沉积深厚、结构体系稳定。
(2)涉猎学科门类繁多、博大精深、独秀于世。
(3)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兼收并蓄,生命力旺盛。
5、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区别
(1)饮食文化观念不同:中国人重菜肴的色香味形,西方人重食物营养(营养的保存程度和烹饪的科学性是其评价美食的标准)。
(2)质体不同:表现在原料使用、分解工艺、调味技术、刀工火候、烹调方法和饮食行为等方面。
二、食文化
1、中国烹饪起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P219-224)
(1)史前烹调(石烹时代)
起源:萌芽于史前期 ,源于火的产生,熟食就是原始烹调的起点.
(火:野火-保火-制火-石烹-工具-烤-陶煮)
神农氏-粮食
嬘人氏-钻木取火
伏羲氏-饲养牲畜
(2)殷周烹调(陶烹时代)
发展 1. 殷周-青铜器-陶器
器:鼎,刀,铲,
物:大麦,小麦,小米,大米和蔬菜(菜田)
豢养:猪牛羊鸡鸭
酿酒
调味:盐
技:烧烤蒸煮炖煎炒
市:杀卖屠夫饭沽酒
(3)春秋烹饪(冶铁技术发展)
发展2,春秋为烹饪技(促进期)
调味品增多五味调和(酸甜苦辣咸)
铁器- 炖器,食具
理论- 火候掌控应用,名厨
技术- 成熟增多
市- 饮食市场和食品市场
(4)汉晋时期(五特点)
发展3,汉晋-(形成期)
料-果蔬大面积栽种兼并猪鱼塘
胡物加盐:胡瓜麻豆椒葱椒等,扩大阵容
因教而成:祭祀,佛道素斋
器:完备多样,技法更多
书:烹饪专著
(5)隋唐烹调(四特点)
发展4,隋唐-(发展期)
洒楼酒店茶肆林立,食品种类多样,技术娴熟
中外食文化交流
饮食之风盛起,茶经,新烹饪技术日增
食疗,食补
(6)宋元烹调(南方和少数民族饮食烹饪技术发展)
发展5宋元(烹饪交流定型期)
南北交流 (南宋北宋) 奇珍异味 悉在包厨
(7)明清烹调(“满汉全席”古代烹饪技术达到鼎盛)
发展6明清(鼎盛期)
a) 菜成体系。满汉全席为最高峰
b) 烹饪理论完善(随园食单)
(8)近代烹调(传统烹饪技术整体停滞,西餐传入)
发展7近代(停滞期)战乱频繁,民生凋敝
烹饪整体停滞,食品承袭旧法
全席过时,燕翅参鲍,熊掌驼峰?接受西洋技术
西餐传入(打破一统天下)
(9)当代烹饪(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
发展8当代(振兴期)观念地位理念
人材:学者教授专家领衔研究,教育体系形成(高,中教育)
专著完备.新学科崛起(工艺学,化学,美学,营养学?)
研究深入
宏观-历史,民族
微观-技术卫生营养
2、菜肴的基本常识
四大菜系有一整套的
独特的烹饪体系
独特的烹饪手法
特殊调味手法调味品
众多的烹饪原料
要素
1.原料丰富
2.历史悠久
3.习惯独特
4.厨师名高
5.普及性强
6.专营餐馆
7.文化发达
(1)我国的四大菜系
粤菜(广东菜系):来自于珠江流域,由广州菜、潮洲菜和珠海菜组成。
川菜(四川菜系):来自于长江上游,由成都和重庆两地菜组成。
鲁菜(山东菜系):来自黄河流域,由济南和胶东地方菜组成。
苏菜(淮扬菜系):来自长江下游,又称江苏菜系,由南京、扬州和苏州三地菜组成。
(2)菜肴的构成与命名
构成(三种):
一是由主料、辅料和调料共同组成,如鱼香肉丝;
二是无主、辅料之分加调料构成,如三色葫芦;
三是由单一原料加调料构成,如白油豌豆。
命名(三大类):
“写实命名法”,如青椒肉丝;
“寓意命名法”,如龙虎斗、母子会;
其他命名法,如叫花子鸡、太后显明珠、咸烧白等。
具体命名方法
a主配料名:竹笋肉片,笋苗肉丝,芦笋干丝
b主配+制法:土豆烧牛肉,栗子炖子鸡
c味形+主料:麻辣鸡丝,糖醋排骨
d方法+主料:烧鸭炖鸡,火爆腰块
e调味品+主料:蚝油肉丝,醋鱼
f调味+蒸制法+主料:酱烧冬瓜,醋熘白菜,大煮干丝
g人地名+主料:宋嫂鱼羹,北京烤鸭,德州扒鸡
h色香味形+主料:松鼠桂鱼,五彩蛇丝
i器皿+主料:坛子肉,气锅鸡,回锅肉
j形态命名:狮子头,佛跳墙
k其他方法:口水鸡,甜烧白
(3)筵席的组合原则和组成格局
筵席的组合原则
注重营养、经济实惠。
清鲜为主、浓淡相宜。
因人配菜、因时配菜。
发挥优势、展示技艺。
筵席的组成格局
第一段为冷菜:如彩盘、中盘、大拼盘、单碟对镶盘,十三巧碟等。
第二段为热菜:六至九个大菜,包括头菜,烤、炸菜、二汤菜、烧、炒菜,甜菜、汤菜、小吃等。原料广泛,交叉入席,不重复。
第三段为随饭菜:可荤可素,便于佐饭,完后即上时令水果。
3、菜肴的鉴赏方法
(1)菜肴的色(鲜亮高雅,赏心悦目)
菜肴的色泽是衡量菜肴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菜肴的颜色以自然清新、能适应季节、地域、审美标准的不同,搭配和谐,色彩明丽为佳
例:龙虎斗、大煮干丝
(2)菜肴的香(香气扑鼻,催人食欲)
一般来说,菜肴温度越高,散发的香气越强烈,因而制热菜肴强调趁热食用 例:回锅肉、北京烤鸭
(3)菜肴的味(口感正宗,快人朵颐)
菜肴的味道是指菜肴入口后,对人的口腔、舌头上的味觉器官所产生的综合作用而给人留下的感受。调味是一种艺术活动,而中国的调味品种类多且调味手法高超,居世界前茅
例:麻婆豆腐、鱼香肉丝
(4)菜肴的形(形真色雅,不忍下筷)
指菜肴的成形、造形。包括菜肴原料的形、加工处理后的形以及加工成熟后的形。造型应以快捷、饱满、流畅为主,再辅以必要的美化手法
(5)菜肴的器(美器装珍,相益得彰)
“美食不如美器”,菜肴的盛器之美主要表现在盛器与菜肴之间的搭配关系,以雅致和实用的统一为原则
(6)菜肴的名(以名寓意,令人难忘)
中国菜肴的命名讲究典雅好听,富有寓意,充满质朴之美、意趣之雅。如白鹭上青天、黄莺穿绿柳、三阳开泰、平地一声雷等
(二)面点
1、面点的发展演变
春秋战国 出现小麦、谷物等面点原料,整粒熟制
秦汉以后 人们懂得将小麦磨成粉,制成“饼”
宋代 原料充实,饼店规模可观
元明清时 面点制作技术发展到了鼎盛阶段
晚清起 面点行业处于停滞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 面点数量、品种、工艺均大大提高,呈现繁荣景象
2、七种面团的特性与代表品种
(1)冷水面团
特性:色白、筋力强、富有弹性、韧性和延伸性。
硬面团 面条、水饺、馄饨
软面团 馅饼
稀面团 春卷皮、拨鱼面
(2)沸水面团
特性:由于水温高,面粉中的蛋白质完全变性,
淀粉大量糊化,因而面团黏糯、柔软、
无筋力,可塑性强。
代表品种:适宜制作炸糕、汤面饺等,如锅贴
饺子、蒸饺、波丝油糕等。
(3)蓬松面团
特性:是在面团调制过程中,面团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通过加热气体膨胀后制品蓬松,呈海绵状组织结构。
代表品种:
生物蓬松面团(加入酵母) 馒头、包子、花卷等
化学蓬松面团(加入可食用的化学疏松剂) 油条
物理蓬松面团(加入鲜蛋或油脂高速搅打) 蛋糕
(4)油酥面团
特性:起酥
代表品种为:龙眼酥、菊花酥、水晶酥等。
(5)浆皮面团
特性:糖浆、油脂和其他配料搅拌成乳浊液后加入面粉调制而成
代表品种:广式月饼、提浆饼、鸡仔饼等。
(6)米粉面团
特性:是指事先将大米淘洗、浸泡、磨成浆,然后将水吊干或让其发酵而成的粉团。 代表品种:汤圆、松糕、泡粑等
(7)薯类面团
特性:即在制面团时加入了马铃薯、红薯、山药等的面团。
代表品种:苕饼、山药糕、火腿洋芋饼等
3.时新面点
速冻:饺子包子,饭
快餐:方便面,羊肉泡馍
保健:降糖降压,增钙,美容补脑
(三)小吃
概念:小吃是指正餐以外供应的风味食品,主要由米、面做原料制成,也有用肉或其他原料制品者。
地方代表品种
北京的“驴打滚”、“艾窝窝”、“炒肝”、“豆汁”;
天津的“狗不理”、“酥麻花”;
江苏的“黄桥烧饼”、“五丁包子”、“苏州汤圆”;
上海的“南翔馒头”、“素包”、“糯米烧卖”;
浙江的“猫耳朵”、“宁波汤圆”;
四川的“龙抄手”、“赖汤圆”、“担担面”等等。
三、酒文化
(一)酒的起源和发展
黄帝时期 起源
夏朝或以前 酿酒已经存在
周代 我国已有了一套比较完善和科学的酿酒工艺
汉代 开始酿造葡萄酒,产生了酒类专卖政策
宋朝 有了制曲酿酒的专门著作《北山酒经》
国内流传的酿酒鼻祖有:
1,仪狄酿酒《世本》先秦官吏所撰,“仪狄始作于酿”公元前2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
杜康酿酒: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酒说,杜康作禾酒《》亦有此说。三国曹操诗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今汝阳有酒祖殿
始于黄帝时期
结论:酿酒在夏之前已存在,周起已有一套完整的酿酒工艺
周武帝已有葡萄酒的酿制技术
宋代《北山酒经》已有详细制麦煮酒和“火酒”的灭菌
保鲜技术
(二)酒的基本知识
1、酒的六种分类
(1)按酒度(容积百分比、质量百分比、标准酒度三种表示法)
(2)按酿造方法和酒类特点总分类
发酵酒
蒸馏酒
配制酒
(3)按酒类的酒度分类
低度酒——酒中含酒精组分在20%(V/V)以下
高度酒——酒中含酒精组分在38%(V/V)以下
中度酒——酒中含酒精组分在20%~38%(V/V)之间
(4)按原料分类
白酒
黄酒
果酒
(5)按用曲种类分类
大曲酒
小曲酒
麸曲酒
混曲酒
其他糖化剂
(6)按香型分类
茅香型(又称酱香型):茅台、郎酒
泸香型(又称浓香型):五粮液、洋河大曲
汾香型(又称清香型):汾酒
米香型:桂林三花
其他香型:如药香型(董酒)、凤香型(西凤酒)、芝麻香型等
2、酒的酿造工艺和保健功用
白酒的酿造工艺:
白酒分大曲酒和小曲酒
酿造方法:1.固态发酵法,即糖化和发酵合在一起的双边发酵法。
2.液态发酵法,既用现代产精生长方式,把糖化合发酵分开
酒的保健功用:
驱寒、帮助消化、安神镇静、舒筋活血等
4、酒的文化魅力
(1)酒人
仪狄和杜康:最早的酿酒人和古代酿酒专家
刘邦:爱好喝酒,有醉酒斩白蛇的典故
李白:一生嗜酒,称为“酒仙”“诗仙”
杜甫:嗜酒,一生作酒诗300多首
白居易:嗜酒,用酒以消除疲劳
苏轼 :生于饮酒世家,会喝酒也会酿酒
(2)酒事
项羽饮酒悲歌别虞姬
卓文君当垆卖酒
曹操煮酒论英雄
王羲之醉书《兰亭帖》
欧阳修《醉翁亭记》
(3)酒礼
宴饮之礼中的“献报酬”
献——宴饮正式开始,主人先恭敬肃立,端起酒杯向客人敬酒
报——客人饮毕,回敬主人,再给主人和自己斟酒
酬——为劝客人多饮,主人再先饮以倡之
(4)酒俗
汉族:满月之酒,婚丧之酒,生日之酒,节日之酒,宾客之酒
苗羌族:饮喱酒
彝族:转心酒(轮流唱), 杆杆酒(坛重锦竹麦秆请人喝)
壮族:打整
布依族:约束酒,猜拳酒,对酒歌
高山族:聚饮会饮,聚众豪饮,通宵达旦
蒙古族:待客必酒,饮至大醉,主人高兴;少饮不饮之客,主人不高兴 藏族:临分敬青稞酒,或饮喱酒
傣族:饭后请酒,大呼三次,敬酒;或请少女敬,若客不善饮,其可代之。
(三)名酒简介
1、中国名酒简介
(1)中国著名白酒的品牌
茅台酒:产于贵州省仁怀县茅台镇,酱香型
五粮液:产于四川宜宾市,浓香型
汾酒:产于山西省汾阳县杏花村,清香型
泸州老窖特曲:产于四川省泸洲市,浓香型
剑南春:产于四川省绵竹市,浓香型
洋河大曲:产于江苏省泗阳县洋河镇,浓香型
古井贡酒(浓香型)、董酒(药香型)、西凤酒(凤香型)、全兴大曲(浓香型)、双沟大曲(浓香型)、郎酒(酱香型)
(2)中国著名啤酒、葡萄酒、果酒的品牌
啤酒类: 青岛啤酒(中国第一家现代化啤酒厂1903)
北京啤酒(国宴用酒)
上海啤酒(淡爽型)
葡萄酒、果酒类:
张裕红葡萄酒
张裕味美思
张裕金奖白兰地
中国红葡萄酒
长城干白葡萄酒
2、主要世界名酒
葡萄酒、啤酒、白兰地、威士忌、金酒、伏特加、朗姆酒、特吉拉酒、香甜酒
(四)酒的品评
1、感官品评的原理和方法 P266
2、感官品评法——“差异品评法”
一杯品评发:逐杯品评,鉴别差别
两杯品评法:一杯数评酒,一杯待评酒,品评两者之差及差异内容
三杯品评法:一种酒两杯,分一样一杯,对比品评两种差别及差异
顺位品评:一次品评集中酒样,坚定优劣
记分品评:分类酒样,分轮品评,分别记分
记评语:以参评人总分排列名次
3、感官品评程序
(1)色(色泽):酒液注入标准酒杯达2/3,使酒杯液面稍高于眼平视线直视、侧视或向下直视
观察色调
分辨色度
查看外观(静态观察透明度、动态观察流动性和气泡)
(2)香(气味):酒杯置鼻下3-5厘米,鼻孔对准酒杯
静态闻香分辨
动态闻香分辨
最终闻香校定
香气鉴别要点(杯鼻保持一定距离;先呼后吸气;吸入酒气量均等;不反复闻香)
(3)味(滋味)
按标号顺序品味,再逆次序校对,特殊异香留后品评
酒液入口慢而稳,充分利用舌间、舌根的各味感区
酒液触及舌面,低度酒可大口鼓漱,高度酒停留口腔数秒
分辨舌面触觉反应,验证酒的回味对口腔刺激的余波
四、茶文化
(一)茶叶的基本知识
1、茶叶的不同命名方法和代表性茶种
(1)根据形状命名:如“瓜片”、“雀舌”、“眉茶”等
(2)根据产地的山川名胜命名: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等
(3)根据外形色泽或汤色命名:如绿茶、红茶、白茶等。
(4)根据香气、滋味特点命名:如“兰花茶”、“苦丁茶”等。
(5)根据采摘时期和季节命名:如“明前茶”、“雨前茶”、“春茶”
(6)根据加工制造制造工艺命名:如“炒青”、“花茶”、“砖茶”等
(7)根据包装形式命名:如“袋泡茶”、“罐装茶”等
(8)根据品种名称命名:如“乌龙”、“铁观音”等
(9)根据添加的果汁、中药以及功效等命名:如柠檬红茶、人参茶、减肥茶等
(10)根据茶叶供销路命名:如“内销茶”、“边销茶”、“出口茶”等
2、茶叶的分类
(1)基本茶类:主要指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加黑茶六大类
(2)再加工茶:主要指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中药保健茶以及含茶饮料等
3、茶具的种类
煮水器、备茶器、泡茶器、盛茶器、洁涤器
(二)我国七大茶类的特色、基本工艺和代表性茶种
(1)绿茶类
特点:不发酵茶,香浓、味醇、形美
基本工艺:杀青、揉捻、干燥三个步骤
代表性茶种:碧螺春、龙井
(2)红茶类
特点:发酵茶,叶红汤红
基本工艺:萎调、揉捻、发酵、干燥
代表性茶种:祁门红茶
(3)乌龙茶类
特点:半发酵茶,外形色泽青褐,冲泡后叶片有红有绿 代表性茶种: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
(4)白茶类
特点:轻微发酵茶,汤色清淡、味醇美
基本工艺:萎调、晒干或烘干
代表茶种:福鼎大白茶
(5)黄茶类
特点:“黄汤黄叶”
基本工艺:闷堆渥黄
代表茶种:
(6)黑茶类
特点:叶色油黑或黑褐
基本工艺: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代表茶种:湖南黑茶、湖北来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
(7)花茶类
特点:香气浓郁、滋味醇浓、汤色明亮
基本工艺:利用绿茶作为基本原料进行再复制
代表茶种: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珠兰花茶
(三)茶艺——各类茶的冲泡技法
1、龙井茶冲泡技法
赏干茶 品泉 温润饱 再冲泡 品茶
2、绿茶的冲泡技法
赏干茶 冲泡 赏茶舞 品茶
3、乌龙茶的冲泡技法
福建泡法(20道程序)
倾茶入则 鉴赏待茗 孟臣淋霖 乌龙入宫 悬壶高冲 推泡抽眉 春风拂面 重洗仙颜 若琛出浴 玉液回壶 游山玩水 关公巡城 韩信点兵 三龙护鼎 细品佳茗
广东潮汕泡法
温壶 置茶 冲泡 斟茶
台湾泡法
与福建泡法相似,特别突出闻香程序
4、红茶的冲泡技法
清饮:冲泡 饮用
调饮:冲泡 调味 饮用
5、普洱茶的冲泡技法
洗茶 冲泡 浸泡 观色闻香 品茶
6、白茶的冲泡技法
赏茶 高冲法冲泡 静置3分钟 品茶
7、黄茶的冲泡技法
赏茶、洁具、擦干杯中水味 冲泡至1/2处 再冲泡至七八分满 加盖浸泡5分钟 品茶
8、花茶的冲泡技法
看茶胚质地 冲泡 “目品” “鼻品” “口品”
(四)茶道——中国茶道的精神[了解 target=_blank>
中国茶道的核心就是“和”字。“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意味着宇宙万事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灵魂,是指导茶文化活动的最高原则。
(五)茶与人体健康
1、茶的营养成分
(1)蛋白质、氨基酸类
(2)糖类、类脂类
(3)维生素类
(4)矿物质
(5)生物碱类
(6)茶多酚类
(7)有机酸类
(8)皂类
2、茶的疗效作用
(1)兴奋提神
(2)醒酒作用
(3)利尿、止痢和预防便秘
(4)防龋作用
(5)抗癌和抗突变作用
(6)降血压、血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