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新上海自然博物馆4----博物馆简介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座落于上海市静安雕塑公园内,建筑面积45,257 平方米,展览教育服务面积32,200 平方米,预计年接待观众80-120万人次,将成为上海市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公众社会文化交流平台。
上海自然博物馆建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螺”的壳体结构,盘旋而上的绿植屋面从公园内冉冉升起,静动有致的建筑宛如一只“绿螺”。建筑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融合“山水花园”的设计风格,采用“自然生态”的设计手法。中心景观区的160多种植物呈岛状分布,犹如“原始森林”一般,与五个大小不一的“水池”组成一座“山水花园”,继承了传统建筑文化。绿化屋面技术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功能,年节电量可达24万千瓦。“绿螺”还采用节能围护结构、节能空调技术、太阳能综合利用、高大公共空间气流组织、自然光导光技术、雨水回收系统、生态节能集控管理平台等七大系统,与整个建筑共同构成达到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星级标准的“绿色生态建筑”。
上海自然博物馆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通过“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文明的史诗”三大主线,呈现了起源之谜、生命长河、演化之道、大地探珍、缤纷生命、生态万象、生存智慧、人地之缘、上海故事、未来之路等10个常设展区及临展厅、4D影院、探索中心等配套功能区域。展示陈列了来自七大洲的11000余件标本模型,其中珍稀物种标本近千件;近1500 平方米的步入式复原场景,逼真再现生机勃勃的非洲大草原;“跨越时空的聚会”大型标本阵列,汇聚古今中外200余件动植物明星;“逃出白垩纪”等5个沉浸式剧场,再现演化史上的大事件;“自然之窗”等26组复原生态景箱,致敬自然博物馆的经典展陈;400个视觉媒体和1套网上博物馆系统,满足自媒体时代的公众需求;1500组科学绘画,直观地展现艺术与科学的结合;300 平方米的活体养殖区,零距离触摸自然;1200 平方米的“探索中心”,构筑观察发现、动手实验、对话探讨的乐园;“自然史诗”多媒体秀,打造集科技、人文于一体的艺术盛宴。
上海自然博物馆拥有28万余件藏品,包括来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及世界各地的自然界和人类历史遗物,分别隶属于植物、动物、古生物、地质及人文五大类,其中植物标本15万余件,哺乳动物标本4千余件,鱼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各1万余件,昆虫标本近3.3万件,其他无脊椎标本5万余件,地质标本5千余件,古生物8千余件,人文民俗类3500余件。
新成立的“自然史研究中心”以丰富的馆藏标本为基础,以自然史为主要研究内容,致力于城市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地球“三极”生物和进化与比较生物等研究,将为自然博物馆的收藏、展示和教育提供学术支撑。科研人员通过保存自然界及人类遗物,利用标本进行学术研究,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发生、发展和维持机制,增进人们对生物及其环境演化的了解,并透过展示陈列和教育活动,传递藏品的科学内涵,传播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
上海自然博物馆构建了面向各类受众、多维立体的教育体系,借助问题导向的教育方式、以人为本的自主学习和动态开放的知识体系,引导观众探究过去、把握现在、思考未来。除了常设展区中的实验室、研究室、教育活动点之外,位于地下二楼的“探索中心”是馆内特设的一处教育活动场所,以儿童、青少年、学生团体、亲子团体为主要受众群体。结合博物馆特色展示资源、衔接学校课程内容,自主开发的教育课程,紧扣学生兴趣特点,涵盖了几乎所有学科门类。活动形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兼顾观察记录、动手实验、主题演示、角色扮演、讨论对话等层次丰富、交叉互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受众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态度、追根溯源的探索精神。
除了实体场馆之外,上海自然博物馆还有一套以导览和教育为主要功能的网上博物馆应用系统,包括网站、APP和微信三大应用模块。系统通过基于位置感知的漫游式WiFi定位,融合增强现实、交互体验等新媒体技术开发的资源,向公众提供实时智能导览和教育服务。观众可以在展览现场通过APP进行实时学习,与专家进行在线交流讨论,设定主题参观路线,根据任务寻找感兴趣的化石标本,并且可以在离开博物馆后通过博物馆网站查询游览记录。系统支持PC、手机、PAD等多终端访问,通过用户UGC模式和专家PGC模式结合的方式,实现在线资源的自生长。
开启自然之旅、发现自然之美、领悟自然真谛,就在这里——上海自然博物馆!
范文二:自然博物馆简介
《动物的奥秘》基本陈列是一个崭新的精品展览,展览内容精练、准确,讲究学术性,展品制作精益求精,具有可视性、娱乐性、可参与性、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和时代感。 《动物的奥秘》基本陈列展示内容新颖、功能完善、面貌一新,具体体现在展示内容和展示方式上,许多内容都体现了设计者的创新手法,在艺术形式上也有新的突破,采用了后现代语言和波谱式手法,给内容主题更好的烘托,使科学和艺术达到完美的结合,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动物的奥秘》完全摈弃了过去沿袭动物分类模式的作法,而是抓住了动物在形态、生理和行为等方面对生存环境的巧妙适应,从而成功地展现了动物生存和繁衍的主题,通过培养观众对动物奥秘的探求的浓厚兴趣,达到提高保护动物的自觉意识、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动物的奥秘》所展示的动物科学知识非常全面,不仅讲述了各种典型栖息地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动物的休眠、迁移等主动适应环境的行为,而且包括动物的日常行为、动物之间的关系、动物的运动、感觉、觅食、防御、繁衍等方面的内容。在所展示的知识中还特别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大量有趣的动物知识在展览中随处可见。 展览中设计了大量寓教于乐的游戏项目,其中“鸟语图”和“胭脂鱼的成长过程”等展示内容都采用了现代化的展示技术手段。触摸屏电脑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了“动物生存的奥秘”、“动物繁衍的奥秘”、“食物链”、“森林火灾后的故事”和“动物之最”等有趣的内容。 动物的运动和求偶炫耀是其生命中最精彩的篇章。为了充分表现这一主题,展厅中通过彩色电视机播放的精彩画面产生的视觉冲击力,使观众不仅了解到动物的各种运动形式和奇妙的求偶舞姿等科学知识,更能得到美的享受,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动物的奥秘》中的动物标本经过精心挑选,都是馆藏的精品,其中有不少是采用了先进的生物塑化技术制作的新标本。展览中最突出的一点是设计了大量的动物生态景观,逼真的极地、荒漠等景观灵活地再现了动物的各种生存环境。
“探索角”是北京自然博物馆吸收国外一些博物馆的先进经验建立的青少年活动场所,宗旨是打破博物馆的传统式展示,变被动的灌输为主动的探索。 在这里,各项活动都鼓励观众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往往比单独的视觉或听觉得到的信息记忆更深刻。 “探索角”分为几大活动区,都向观众免费开放。在“报告阅读区”里,观众可以自由阅读科普书籍,还可以尽情上网检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儿童区”主要针对3-7岁的小朋友,他们在这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他们在自然博物馆中的所见所闻。在“试验活动”区里定期组织专题实验;观众还可以利用显微镜自由观察微观世界。此外,“探索角”提供了各种生物学模型供观众自行拼装,还展示着美轮美奂的动物标本与知识牌,更为整个“探索角”增添了无穷乐趣。 在这里,注重的是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轻松、快乐中掌握知识、发现问题和培养兴趣。
北京自然博物馆《植物世界》大型植物专题展览于2007年7月向公众推出。展览面积800余平方米,内容涵盖陆地植物演化、植物功能和现代植物景观三大主题,从史前灭绝的植物类群到今天多姿多彩的植物,从植物的微观结构到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宏观景观,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植物的魅力。展览运用了声、光、电和多媒体等技术,以及先进的科学仪器,将植物学知识巧妙融合在景观、动画、科学实验和游戏中。实现科学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的完全统一,为观众展示了一个欣赏植物、认识植物的精彩世界。 植物演化部分是以早期陆地植物起源为起点,以陆地植物演化过程为主线,整体复原已经灭绝的多种植物类型,展示了早期陆地植物刚刚开始登上陆地的景观,繁盛的蕨类植物景观,裸子植物景观和早期的被子植物景观,展示着史前植物的神奇之美。 植物景观部分是以现代的植物群落和植物生态系统为基础,采用背景画与前景植物相结合的手法,真实展现分布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六种典型植物景观:荒漠、典型草原、典型湿地、山地、热带雨林以及红树林植物景观,营造出一个多姿多彩的现代植物世界。 植物功能部分是一个充满动感、充满活力、充满趣味性的展示空间。分别针对植物的生长运动,运输系统,光合作用,开花传粉,种子散播和生存策略等内容,通过模型、标本、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进行描述,巧妙地回答了植物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如何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有序运转,如何实现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一致,如何适应其周围的环境,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存等等有趣的科学问题。
“恐龙公园”以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的时间顺序栩栩如生地复原了恐龙时代的面貌:活灵活现的蜀龙动物群,恐龙世界中弱肉强食的血腥场面,神秘莫测的侏罗纪大峡谷,恐龙时代海洋的繁荣景象,
1.26亿年前的热河生物群…… 观众可登高俯瞰“恐龙世界”全貌,可穿越瀑布感受水帘洞奇景,也可驻足小型影视厅观赏精彩的恐龙科教片。
哺乳动物是由拟哺乳动物演化而来的。由于其特有的恒温优势以及中生代湿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哺乳动物得以复苏和大发展。该展厅馆分别详细介绍了长鼻类、奇蹄类、偶蹄类、食肉类、灵长类和被子植物的演化历程以及著名的山旺生物群。 在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阶齿兽的复原图和骨骼标本,它是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同期最大的哺乳动物;可以欣赏到庞大的象类家族,包括赫赫有名的高4米长8米的黄河象和铲齿象。观众还可以欣赏到一件十分引人注目的标本:目前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
”神奇的非洲——贝林捐赠世界动物标本展”以美国肯尼斯·贝林先生捐赠的世界各地的珍贵动物标本为基础,还原了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生境,并结合中英文图板和各种新奇的现代化展示技术手段,准确、科学地将非洲、北美洲、欧亚大陆等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动物栩栩如生地再现于观众面前,充分地展现了动物之美。
展示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狂野奔放的非洲原野、深邃迷离的北美洲丛林以及自然野性的欧亚大陆北部冰雪世界。展览采用了超薄渐变式和卷动式展箱,在文字上也首次采用了完整的中英文双语说明。该展览通过把握空间、色彩和造型等设计要素,利用自然还原、艺术概括、互动启发等现代展示手法,充分展示了纷繁多样的具地域特点的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体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展示思路。展览在10余种互动式展示项目中增加了许多新奇的展示手法,特别是各种声、光、电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运用加强了展览的科技含量,丰富了展示手段并增加了观众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如利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能在空中飞舞的蝴蝶、用三维技术制作的动物声音世界、动物脚印的认知、动物毛皮的触摸……这些都能让观众在参与中感受动物王国,在欢乐中亲近动物世界。
肯尼斯·贝林(Kenneth E. Behring),世界轮椅基金会创始人、主席,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1928年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幼年家境贫寒,但凭借坚韧不拔的努力,从汽车行业白手起家,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和投资家。贝林先生是一位有爱心的慈善家,他于2000年成立了世界轮椅基金会,致力于改善全世界弱势群体的生活,为其慈善事业翻开了新篇章。贝林先生在世界各地收集和制作了很多动物标本,并在年事已高之时决定将众多动物标本无偿捐赠给北京自然博物馆进行收藏和展示,这些制作工艺先进、形象逼真的野生动物标本,在逼真的生境背景的衬托下必将带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产生深深的共鸣。
《动物--人类的朋友》动物基本陈列包括:序(生物多样性)、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保护动物、昆虫世界等6个主题单元。
古爬行动物厅向观众展示了生物界两亿多年前的景观,并以总鳍鱼、鱼石螈、蚓螈和异齿龙为代表,演示了脊椎动物从水域向陆地发展的复杂过程。大厅中央展示了栩栩如生的恐龙骨架群,如中国人发现的第一条恐龙——许氏禄丰龙,体长达26米的井研马门溪龙,称王称霸的霸王龙,小巧玲珑的恐爪龙,背上布满剑板的沱江龙,威风凛凛的永川龙,展翅翱翔的翼龙,称霸海洋的鱼龙。多媒体电脑可以让观众欣赏到恐龙的原始埋藏状态,并通过“化石搜寻器”来体味古生物学家挖掘恐龙化石的艰辛和乐趣,从模拟地层演示中体会到地球沧海变良田式的重大地质变化过程...
在生命起源和早期演化展厅中,蓝色的装饰暗示着大海是生命的摇篮。在距今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海洋中突然出现了大量的无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本展厅复原了当时海洋的繁荣景象,讲述了生命起源的理论,并以丰富的化石供观众欣赏和分辨,介绍了生物由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发展的复杂演化历程。展览详尽记述了世界上著名的澄江动物群、埃迪卡拉动物群、凯里动物群、瓮安动物群,还介绍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和所面临的理论挑战以及生物进化历史上的动物绝灭事件
古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门类。硕大的鸮头贝矗立在本展厅门口,象征着无脊椎动物的繁盛历史。展厅展示了一亿多年前地球上的繁荣景象,详尽讲述了古无脊椎动物兴盛衰亡的发展历史。大量热河生物群的古生物化石、特别是辽宁西部的带毛恐龙化石都会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
范文三:上海自然博物馆
我的2012年春节
2012年春节我是在上海的家里过的。
在这个春节里,我得到了许多欢乐。
我飞快地做完了书面的寒假作业,而且体育作业也完成得非常好。比如说,我的拍毽子成绩也大有提高,从一开始的每分钟26个,到最后的每分钟我能拍到104个!
每天早上,我都阅读课外书籍,增加了很多知识。有时候在被窝里,爸爸还和我玩猜谜语的游戏。
这个春节里,我学会了写小诗。下面就是我写的两首诗:
雨
一滴两滴三四滴,
五滴六滴七八滴,
千滴万滴无数滴,
滴进池塘不见了。
落叶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落在地上数不清。
除夕夜我是在外婆家过的。除了吃饺子,我还放了很多烟花。我用棒棒烟花玩“接力”,可开心啦!
接下来几天,我和爸爸妈妈去了上海外文书店,还去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可开眼界了!在上海自然博物馆我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古生物恐龙的骨架,还和它合了影呢!我还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鱼——鲸鲨,还有许许多多以前从没有看过的动物。最有意思的是,我们买了一个“发掘恐龙”的玩具。回到家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努力,象考古学家一样,从一块粘土中把一个“地震龙”的模型挖了出来,好有成就感啊!
快乐的春节就要过去了!我已经在期待着明年的春节有什么样的欢乐了!
刘陶陶
2012年春节
范文四: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观后感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去参观了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展馆可多啦!有生态万象、演化之道等多个展馆。
为了这次参观,妈妈在手机里下载了自然博物馆官方app,有了这个app,我们只需找到相应的7个拍摄点(分别是:东北虎、马门溪龙、露西、风神翼龙、刃齿虎、山旺以及禄丰龙),打开app对准标本拍摄扫描成功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动画效果和数据分析,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不过想找到这些拍摄点可不是这么容易的,它们分散在各个层面上的各个展区里。我和妈妈可是花了很多时间才找齐的,有的时候会很容易就错过,这就考验了你的观察力。
当然,我最喜欢的展区非生态万象展区莫属了。展区内展示了不同地区的动植物标本。先说说非洲馆吧,那里简直是野生动物的王国,有长颈鹿、斑马等等,都让我记忆犹新。接着我们来到了北极,那里有北极熊等其他生活在北极的动物们,那里是他们唯一的家园。说到北极,你一定会想到南极,那里当然有活泼可爱企鹅啦!它可是我最喜欢的动物呢。
时间过得飞快,回家的时间就到了。希望下次再来上海自然博物馆。
范文五:上海自然博物馆
镜头观天下,脚步量河山。
上海水手
http://forum.xitek.com/thread-1487431-1-1-1.html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When You Say You Love Me Human Nature - A Symphony Of Hits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位于静安雕塑公园,场馆宛如一只“绿螺”,外观独特。如今的新馆内展出了上万件标本藏品,内容丰富,尤其以一副体长约26米的中加马门溪龙的骨架最为抢眼,是亚洲最大、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
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展示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以“演化”为主线,从“过程”、“现象”、“机制”和“文化”入手, “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文明的史诗”三大主题板块下设十个常设主题展区,阐述自然界中纵横交错、相辅相成的种种关系。 “演化的乐章”将回溯自然界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演化历程,引领公众了解宇宙和地球的由来以及生命演化过程中的大事件,剖析生命演化的内在机制。 “生命的画卷”将带领公众走进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让他们在领略自然界的神奇与美丽的同时,了解各种生物为了生存和繁衍而演化出基于各种关系的“智慧”。“文明的史诗”将带领公众回溯人类文明的兴衰历程,阐释人类文明在起源、发展、兴替过程中与自然环境的依存关系,体现文化多样性与环境多样性之间的密切关系;帮助公众认识在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与和谐”,感悟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和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新上海自然博物馆4----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