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角形的边
1、三角形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Duan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
3、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San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Liang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Zhu意: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只Xu看两条较短的线段的长度之和是否大于第三Tiao线段即可。
Li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则它的周长是( )
A 、7 B、9 C、12 D、9或12
Li2:若三角形的周长是60cm ,且三条Bian的比为3:4:5,则三边长分别为 。 例3:若△ABC 的三边Chang都是整数,周长为11,且有一边长为4,Ze这个三角形可能的最大边长是 。
Li4:已知线段3cm,5cm,xcm,x 为偶数,以3,5,x 为边能组成 个三角形。
Er、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定义。三Jiao形的三线都是线段。
1、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向Ta的对边所在的直线画垂线,顶点到垂足之间De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是一条线Duan。由于三角形有三条边,所以三角形有三条Gao。 注:1)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该Dian叫做三角形的垂心。常记作点H 。
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在三角Xing的内部;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不相交于一点,但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在三角形的外部;Zhi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直角顶点。
3)高与垂线不同,高是线段,垂线是直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顶点到其内角De角平分线交对边的点连的一条线段,叫三角Xing的角平分线。
Ding理1:在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这个角的Liang边距离相等。
Ni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包括顶点),且到Zhe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Xian上。
Ding理2: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分对边所成的Liang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邻边对应成比例。
Zhu: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Gai点为三角形的内心,且内心到三条边的距离Xiang等。
2)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3)三角形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而一个角的Ping分线是射线。
3、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Dian和它所对边的中点的连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Xian。 注: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1点, 该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都在三角形内。
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三角形中线分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Xing。
4)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
5)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Li之比为2:1。
Li1:如图,△ABC 中,∠ABC=∠C ,BD 是∠ABC 的平分线,∠BDC=87 o ,求∠A 的度数。(答案:56o )
C
Li2:在△ABC 中,AB=AC,中线BD 把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 和16两Bu分,求BC 边的长。(答案:11)
4、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
1)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叫三角形的外心。
2)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5、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Xian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三条;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主要是线段De端点不同.中位线是中点与中点的连线;中Xian是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3)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Xing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San、 三角形的内角和
Hui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内Jiao和等于180o 。
Ding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o
Ding理: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和等于90o 。
San角形外角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Chang线组成的角。
San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De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He一个内角。
San角形的外角个数: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有两Ge外角,这两个角为对顶角(相等),可见一Ge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
Li1:在△ ABC中,∠A=45°,∠B= 2∠C ,求∠B 、 ∠C 的度数。
Li2:在△ ABC中,∠A=∠B= 2∠C ,求∠B 、 ∠C 的度数。
Li3:在△ ABC中,∠A+ ∠B = ∠C ,求∠C 的度数。
四、多边形
Duo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Dian的线段。
Duo边形的边数与对角线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1)过n 边形的任意一个顶点,有n-3条Dui角线;将n 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2)n 边形共有n (n-3)/2条对角Xian,
3)n 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2)×180
4)n 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o
五、镶嵌
1、平面镶嵌:就是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Xing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
2、平面镶嵌的条件:
Tong一个顶点处的各个角的和等于360°,且Xiang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
Zhu:能单独进行平面镶嵌的只有三角形、四边Xing和正六边形。
o
六、特殊三角形
Te殊三角形中包括: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性质:
Zhi角三角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Jiao直角三角形。
Xing质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Bian的平方(即勾股定理).
Gou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Weia 、b 、c ,且满足关系:a 2+b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Xing质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Xing质3: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Xie边的一半。
Xing质4: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Bian与斜边上高的乘积,即ab=ch.
Xing质5:直角三角形垂心位于直角顶点。
Xing质6: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之比为1:√3:2。
Xing质7:含45°角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之比为1:1:√2。
两个重要结论 :
①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Na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是斜边的Yi半,那么它所对的锐角等于30°。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Deng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Deng腰三角形。
Xing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简Xie成“等边对等角”)。
Xing质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Ding角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 或底边上的Zhong线)所在直线。
Deng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Di边上的高重合。 “三线合一”
Xing质3: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Tiao腰的距离相等。
(可用角的平分线来证明-AAS )
Xing质4: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Jiao等于顶角的一半。(9种证法)
Xing质5: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Li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性质6: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Deng(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性质7:等腰三角形中腰的平方等于高De平方加底的一半的平方。
Xing质8:等腰三角形中腰大于高。
Deng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Ge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Xie成“等角对等边”)
3、等边三角形性质:
Deng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Deng边三角形。
Xing质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Ge角都是60°;
Xing质2: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Zhi,并且每一条边上都有三线合一,因此等边San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Jiao形;
③有两个角都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Xing;
④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Shou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 形 .
2. 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San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
3. 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Zai直线作垂线, 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 叫做San角形的高 . (锐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Xing内部一点,直角三角形的高 交于直角顶点Chu,钝角三角形的高交于外部一点)
4. 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Dui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 (三Jiao形的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相等的两Fen) 其交点称为重心。 5. 角平分线:San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Jiao, 这个角的顶点 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San角形的角平分线 .
6.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De, 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 定性 .
7.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Ci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
8. 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Jiao叫做它的内角 .
9. 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Bian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 角 .
10. 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De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 角线 . 11. 正多边形:在平面内, 各个Jiao都相等, 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Xing . 12. 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Fang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 多边形覆盖平面,
13. 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Xing质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De两个内角的和 .
Xing质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Ta不相邻的内角 .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2)
n -·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 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 n 边形的一Ge顶点出发可以引 (3)
n -条对角 线,把多边形分成 (2)
n -个三角形 . ② n 边形共有
(3)
2
n n -
Tiao对角线 .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 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Xing .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Zuo全等三角形 .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Zuo对应顶点 .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Ying边 .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Ying角 .
2. 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 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大小就 全确定,Zhe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Deng,对应角相等 .
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 )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Ge三角形全等 .
⑵边角边(SAS )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Dui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⑶角边角(ASA )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Liang个三角形全等 . ⑷角角边(AAS ) :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San角形全等 . ⑸斜边直角边 (HL )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Jiao形全等 . 4. 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Li相等 .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Li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 5. 证明De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 . (包括隐含Tiao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 角、角平分Xian、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Xi)
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Zhi和求证 .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Chu证明过程 .
第十三章 轴对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 基本概念:
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 重合,这个图形Jiu叫做轴对称图形 .
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Xian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 个图形重合,那Me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
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Yu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 条线段的垂直平Fen线 .
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Yao三角形 . 相等的两条边叫 做腰,另一Tiao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Yu腰的夹角叫做 底角 .
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Bian三角形 .
2. 基本性质:
⑴对称的性质:
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Xian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 对对应点所连线Duan的垂直平分线 .
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
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De距离相等 .
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Duan的垂直平分线上 . 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Dian的坐标性质
①点 P (, )
x y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P (, )
x y
.
②点 P (, ) x y 关于 y 轴Dui称的点的坐标为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Deng .
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 ④等腰三角形是Zhou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 . 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三边Du相等 .
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 60° 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 .
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Yi(3条) . 3. 基本判定:
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Jiao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 等边) .
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③有一个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Jiao形 . 4. 基本方法:
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Chui直平分线 . 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Dui称图形:
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Yi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 .
Di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一、知识框架 :
二、知识概念:
1. 基本运算:
⑴同底数幂的乘法:m
n
m n
a a a +?=
⑵幂的乘方:()
n
m mn a
a =
⑶积的乘方:()n
n n
ab a b =
2. 整式的乘法:
⑴单项式 ?单项式:系数 ?系数,同字母 ?同字母,不同字母为积的因式 . ⑵单Xiang式 ?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个Xiang后相加 .
⑶多项式 ?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每个项乘Yi另一个多项式每个项后相加 . 3. 计Suan公式:
⑴平方差公式:()()2
2
a b a b a b -?+=-
⑵完全平方公式:()2
222a b a ab b +=++; ()2
22
2a b a ab b -=-+
4. 整式的除法:
⑴同底数幂的除法:m
n
m n
a a a
-÷=
⑵单项式 ÷单项式:系数 ÷系数, 同字Mu ÷同字母, 不同字母作为商的因式 . ⑶多项式 ÷单项式:用多项式每个项除以Dan项式后相加 . ⑷多项式 ÷多项式:用Shu式 .
5.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De积的形式 , 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式 子因式分解 . 6. 因式分解方法:
⑴提公因式法:找出最大公因式 . ⑵公式Fa:
①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②完全平方公式:()2
22
2a ab b a b ±+=±
③立方和:3322()() a b a b a ab b +=+-+ ④立方差:3322()() a b a b a ab b -=-++
⑶十字相乘法:()()()2x p q x pq x p x q +++=++ ⑷拆项法 ⑸添项法
第十五章 分式
一、知识框架 :
二、知识概念:
1. 分式:形如 A
B
, A B 、 是整式, B 中含有字母Qie B 不等于 0的整式叫做分
Shi . 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 B Jiao做分式的分母 .
2.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 0.
3.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Shi乘以 (或除以) 同一个不为 0的整
Shi,分式的值不变 .
4. 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Shi (不为 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 为Yue分 .
5. 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Fen式,这一过程叫做通分 .
6. 最简分式 :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You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约分Shi,一般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 7. 分式的四则运算:
⑴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 用字母表示Wei:
a b a b c c c
±±= ⑵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Shi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
Shi , 然 后 再 按 同 分 母 分 Shi 的 加 减 法 法 则 进 行 计 Suan . 用 字 母 表 示 为 :
a c ad cb b d bd
±±= ⑶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Ba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 母Xiang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 用字母表示为:
a c ac
b d bd
?= ⑷分式的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除 , 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 被Chu式相乘 . 用字母表示为:
a c a d ad b d b c bc
÷=?= ⑸分式的乘方法则:分子、分母分Bie乘方 . 用字母表示为:n
n n a a b b ??
= ???
8. 整数指数幂:
⑴ m
n
m n
a a a +?=(m n 、 是正整数)
⑵ ()
n
m mn a
a =(m n 、 是正整数)
⑶ ()n
n n
ab a b =(n 是正整数)
⑷ m n m n
a a a
-÷=(0a ≠, m n 、 是正整数, m n >)
⑸
n n
n
a a
b b
??
=
?
??
(n 是正整数)
⑹
1
n
n
a
a
-=(0
a ≠, n 是正整数)
9. 分式方程的意义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De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
10. 分式方程的解法 :①去分母 (方Cheng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 , 将分式方 Cheng化为整式方程 ); 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Zhou求出未知数的值 ; ③验根 (求 出未Zhi数的值后必须验根 , 因为在把分式方程Hua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 , 扩大了未知数的Qu值范围 , 可能产生增根 ).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Xin北师大版八年级上数学第一章到第七章知识Dian总结
Di一章 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Fang和等于_______________。
Ru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Jiao边和斜边,那
Me________________.
Shu学表达:在Rt△ABC中,∠C=90°,
Ze有Aa2?b?c(或c?b?a,c?a?b) 22222222
b C?a2或a??b( 2c2?b,b?22?a)
2勾股定理是用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Bian求第三边的。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_____________,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Gou股数: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______________
Chang见勾股数:3,4,5; 5,12,13; 8,15,17; 7,24,25;
6,8,10; 10,24,26; 16,30,34,; 14,48,50;
9,12,15; 15,36,39; 24,45,51; 21,72,75;
Gou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在已知三角形的三边的情Kuang下,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
第二章 实数
Yi、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You理数 零 有限小数He无限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Wu理数 无限不Xun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Zai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Shi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2等;
π(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Jian后含有π的数,如+8等; 3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等
Er、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Shi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Liang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Cong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Guan于原点对称。
Ru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Zai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Jiao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Dui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0,则|a|=a;若a ?
C.x> )
D.x≥
7 3
A.4 的算术平方根是 2 C.121 De平方根是± 11 三、解答题: 7 10.求 2 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9 11.计算 6 2 ? 8 2 ? 5 2 的值. 12.计算 5 ( 5 ?
1 5 )
B. 81 的平方根是±3 D.-1 的Ping方根是±1
13.若 x,y 都是实数,且 2x ? 1 ? 1 ? 2x ? y ? 4 , xy 的值. *知识拓展: 1.若 x ? 1 ? (3x ? y ? 1) 2 ? 0 ,求 5 x ? y 2 De值. 2.化简: 4 ? 10 ? 2 5 ? 4 ? 10 ? 2 5 参考Da案 1.6 2.1 3.± 2 4.0 5. 5 6.≤
7.A 8.D 9.D
5 5 10. ? , 3 3
11. 9 2
12.4
1 13. x ? , y ? 4 , xy ? 2 2
(知识拓展) 1. x ? 1, y ? ?2 ; 5 x ? y 2 =3
2. 5 ? 1 5.一般地,如果一个Shu x 的立方等于 a,即 x3=a,那Me这个
Shu x 就叫做 a 的 立 方 根 ( cube root, 也 叫 做 三 次 方 根 ) .如:2 是 8 的立方根,
-3是-27的立方根,0 是 0 的立方Gen.
(1)每个数 a 都只有一个立方根,记为“ 3 a ” ,读作“三次根号 a” .例如 x3=7 时,x 是 7 的立方Gen,即 3 7 =x;与数的平方根的表示Bi较,数的立方根中 根号前没有“±”符号,但根指数 3 不能省略. (2)正数的Li方根是正数;0 的立方根是 0;负数的Li方根是负数. (3) 求一个数 a 的Li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extrction of cubic root) , 其Zhong a 叫做被开方数.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Yun算
? a?
3
3
=a, 3 a 3 =a, 3 -a = -3 a .
2 x 2 ? 18 =0
(1)8 x 3+27=0; (2) ? x ? 1? ? 0.343 ? 0; (3)81? x ? 1? ? 16; (4)32 x 5 ? 1 ? 0. 1
3 4
6、从符号考虑,实数可以分为正实数、0、Fu实数,即:
?正实数 ? 实数?0 ?负实数 ?
2.另外从实数的概念也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有理数 实数? ?无理数
7、 (1)相反数:a 与—a 互为相反Shu;0 的相反数仍是 0;
1 (2)倒数:当 a≠0 时,a 与 a 互为倒数(0 没有倒数) ;
(3)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De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 的绝 对值是 0;
?a ? | a |? ?0 ?? a ? (a ? 0) (a ? 0) (a ? 0)
即:
8、 (1)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Yi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 一个点Du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Dui应的; (2)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Shu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9、在数轴上Zuo出 5 对应的点。作长、宽分别为 2 He 1 的长方形,其对角线为即 为 5 ,从而能在数轴上作出相应的点。
10、 5 , 11 , 7.2 ,
49 , (c ? b)(c ? b) (其中 b=24,c=25) ,都含有开Fang运算, 121
Bing且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一般地,式子 a (a ? 0) 叫做二次根式。a 叫做Bei开方 数.强调条件: a ? 0 . 11、 a ? b ? a ? b (a≥0,b≥0) , ,
a b
?
a (a≥0, b>0) . b
12、被开方数中都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得Jin的因数。一般地,被开方数不含 分母,也Bu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Shi,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化简时,要求最终Jie果中分母不含有根号,而且各个二次根式是Zui简二次根式。 1.下列平方根中, 已经Jian化的是( A. ) C. 2 2 D.
1 3
B.
20
121
2.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 你认为成立的Qing在 () 内打对号 , 不成立的打错号 。 ① 2?
2 2 ?2 3 3
(
) ;
② 3?
3 3 ( ?3 8 8 5 5 ( ?5 24 24
)
③
4?
4 4 ( ?4 15 15
) ;
④ 5?
)
Ni判断完以后, 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用含有 n 的式子将规律表示出来,并说 明n (1)3 2 ? 2 3 =3 ? 2 ? 2 ? 3 =6 6
; (2) 12 ? 3 ? 5 = 12? 3 ? 5 = 36 ? 5 =6-5=1; (3) ( 5 ? 1) 2 = ( 5 ) 2 ? 2 5 ? 1=5+ 2 5 +1=6+ 2 5 ; (4) ( 13 ? 3)( 13 ? 3) = (13) 2 ? 32 =4; (5) ( 12 ?
1 1 ) ? 3 ? 12 ? 3 ? ? 3 ? 36 ? 1 ? 6 ? 1 ? 5 ; 3 3
(6)
8 ? 18 8 18 ? ? ? 4 ? 9 ? 2?3?5。 2 2 2 1 4 ; (3) ( ? 3) ? 6 。 5 3
(1) 48 ? 3 ; (2) 5 ?
Jie: (1) 48 ? 3 = 16 ? 3 ? 3 = 16 ? 3 ? 3 = 4 3 ? 3 = 5 3 ; (2) 5 ?
4 1 5 5 5 5; = 5? = 5? = 5? = 5 5 5 25 25
(3) (
4 4 ? 3) ? 6 ? ? 6 ? 3 ? 6 ? 8 ? 18 ? 2 2 ? 3 2 ? 5 2 。 3 3
Ke堂练习 1: 1.化简: (1) 18 ; (2)
4 5 1 ( ? 3) ? 6 ; (3) (4) 12 ? . (5) 3 3 ? 75 ; 3 2 2
例1
x ? 3 ? 2, y ? 3 ? 2 ,求
x 2 ? xy ? y 2 ? ( x ? y) . x? y
Si路点拨 要求的式子比较复杂,可以先化简. 解
x 2 ? xy ? y 2 ? ( x ? y) = x? y
x 2 ? xy ? y 2 ? ( x ? y) 2 ? xy ? ( 3 ? 2 )( 3 ? 2 ) ?1 3 ? ? ? ?? . x? y x? y 6 3 ? 2 ? ( 3 ? 2) 2 3
Li 2 如图,方格纸上最小的正方形边长为 1,请在图中作 出一条长度为
5 的线段. 2
Zai方格纸上我们作过长度为 2 , 3 , 5 ,
思路点拨
10 等,这些数的被开方数都是整数,而我Men要作的
5 根号 2
Nei是分数,能否将它和会作的某个数建立联系Ne?能否将根号内的分母去掉呢? 解
5 5? 2 10 10 2 2 = ,Er 10=1 +3 ,因此,如图中线段的Chang度为 10 ,取 ? ? 2 2? 2 2 4
线段的中点,则线段的长度为
5 10 ,即 . 2 2
(2) 3 2 (2 12 ? 4
1 ? 3 48 ) ; 8
Hua简: (1) (2 3 ? 2)(3 6 ? 2 ) ;
y ? x
(3) ( xy ? 2
x ) ? xy ( x ? 0, y ? 0) ; y
(4) ( a3b ? ab3 ? ab) ? ab (a ? 0, b ? 0) ; (5) 2a 3ab 2 ?
b 3 27a 3 ? 2ab a (a ? 0) . 6 4
Da案: (1)16 2 ? 4 6 ; (2)48 6 ? 6 ; (3)xy ? 2 y ? x ; (4)a 2b ? ab2 ? ab ab ; (5)
5ab 3a . 2
b a b a 10 b3 ? 15 = (10a 2 ? 5 ? 15) ab ? ? = a 2 ? a b a b 3 a
(4) 10a 2 ab ? 5
=
10 2 b 2 ? ba 10 2 b 2 ? ba 10 2 b 2 ? ab 10 b = = = a 2 ? ? ab a ? a ? a ? 2 2 3 3 3 3 a a a a2
4.已知 a ? 2 , b ? 3 ,Qiu ? 5.化简
1? 2 1? 2
a b
b 的值. a
.
(1 ? 2 ) 2 (1 ? 2 )(1 ? 2 )
1? 2 2 ? 2 =?3?2 2 . 1? 2
解答:
1? 2 1? 2
=
=
6.解下列方程: (1) 6 ( x ? 1) ? 7 ( x ? 1) ;
1 3 1 2
(2)
3 2
x ?1?
1 3? 2
2 2 3
?
x.
1 2 3 ?1
7.化简: (1) 15 ? (
?
); (2)
2 ?1
?
.
本章的知识结构框图
? ? ?整数 ? ?有理数 ? ? ?Fen数 ? 实数分类 ? ? ?无理数 ?Zheng无理数 ? ? ? ? ?负无理数 ? ? ? ?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 2
? a,那么这个数x叫做a的平方根 ? ? ? 2 ?平方根 ?表示:若x ? a,则x ? ? a ? ?算术平方根:Ruox 2 ? a,则a的算术平方根为 x ? ? ? ? ?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Li方等于a,即x 3 ? a,那么这个数x叫做a的立方根 ?立方根 ? ? ? 3 3 ? ?表示:若x ? a,则x ? a ? ? 实数 ? ? ?定义:式Zi a (a ? 0)叫做二次根式 ?二Ci根式 ? ? ?最简二次根式:被开方数Bu含分母,也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 ? ?( a ) 2 ? a( a ? 0) ? ? ? ? a2 ? a ? ? ? ?( 3 a )3 ? a ? ? ?重要性质 ? 3 a 3 ? a ? ? ? ? a ? b ? ab (a ? 0, b ? 0) ? ? a ? ? a ? ? b ? b (a ? 0, b ? 0) ? ? ? ?Shi数的性质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Ben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知识Hui顾;第二环节:典例精析; 第三环节:运Yong巩固;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Zhi作业.
第一环节
Zhi识点填空: (1) (2)
知识回顾
Wu限不循环小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
Jiao做无理数. 统称为实数.
? ? ?整数 ?有理数 ? ?分数 ? ? 实数分类 ? ? ?正无理数 ? ?无理数 ?负无理数 ? ? ?
(3)
实数
He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4) a2 ? a ; ( a ) 2 ? a(a ? 0) ; (3 a ) 3 ? a ; 3 a 3 ? a ;
a ? b ? ab(a ? 0, b ? 0) ;
(5)把 分母
a b
?
a (a ? 0, b ? 0) b
Zhong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6)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是被开方数Bu含分母,也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 数或因式 (7)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 Zui简二次根式 后,如果被开方数
Xiang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Hua简时,有同类二次根式要合并, 可以约分De分式要约分. 例 2 实数 a 、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a ? b ? (b ? a ) 2 .
(1)
1 ? 40 10
(2) 5 12 ? 9
1 1 ? 48 3 2
She计说明:意在复习实数的运算法则及二次根Shi的化简.
1 1 10 19 10 ? 40 ? ? 4 10 ? ? 2 10 ? ? 10 10 10 10 5 12 ? 9 1 1 1 1 3 ? 48 ? 5 4 3 ? 9 ? 16 3 ? 10 3 ? 9 ? ? 2 3 ? 10 3 ? 3 3 ? 2 3 ? 9 3 3 2 3 3 2
2013
Li 4 (1)已知 a 、 b 满足 a ? 2 ? b ? 3 ? 0 ,求 (a ? b)
的值
(2)已知 y ? 2x ? 4 ? 2 4 ? 2x ? 3 ,求 x y 的Zhi. 设计说明: 运用算术平方根的双重非Fu性解决此题, 这也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解: (1)? a ? 2 ? 0, b ? 3 ? 0 又? a ? 2 ? b ? 3 ? 0
? a ? 2 ? 0, b ? 3 ? 0
? a ? 2, b ? ?3
?(a ? b)2013 ? (2 ? 3)2013 ? (?1)2013 ? ?1
(2)? 2 x ? 4 ? 0, 4 ? 2 x ? 0
? 2x ? 4 ? 4 ? 2x ? 0 ?x ? 2
?y ? 0?0?3? 3 ? x y ? 23 ? 8
Li 5、已知△ABC 中,AB=17,A
C=10,BC 边上的高 AD=8,则边 BC 的长为多 少? 设计说明: 此题Shi关于运用实数相关知识解决三角形中线段长Du的问题.其 易错点是△ABC 的形状有Liang种情况,学生容易忽略钝角三角形的情况.Tong过此 题意在提高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Jie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分析: ( 1 )Dang △ 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易求 BD=15 , DC=6 ,从而求得 BC=15+6=21.
A
A
B
D
C
B
C
D
(2)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易求 BD=15,DC=6,从而求得 BC=15- 6=9.
第三环节
运用巩固
)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 的算术平方根是 2 C.-1 De立方根是-1
B. 2 是 2 的平方根 D.-3 是 (?3) 2 的平方根
2.当 2 ? x ? 3 时,求代数式 16 ? 16 x ? 4 x 2 ? 2 x ? 6 的值. 3.若 x ?
1 有意义,求 x 的取值范围. x?2
4.一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与底边之比为 5:6,它底边上的高为 68 ,求这个等腰三 角形的周长与面积. 设计说明: 通过这Ji道题意在巩固第二环节的学习效果,让学生Zi己动笔练 习,并在独立完成后通过小组合Zuo来进行交流订正. 答案:1.D 2.2 3. x ? 2 4. C?ABC ? 8 17
1、 用“排数”和“号数”来确定位置. Yong“行数”和“列数”来确定位置. 用“经Du”和“纬度”来确定位置. 用“方位角”He“距离”来确定位置. 用两个“方位角”Lai确定位置. “区域定位”来确定位置. Zai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Shu据. 在空间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Xu要 3 个数据.如,在多层的电影院中确Ding位置就需 要知道几层几排几号共 3 个Shu据.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Dian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1( rectangular coordinates in two demensions) .通常 ,两条数轴分别置于 .. 水平位Zhi与铅直位置, 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Liang条数轴的 正方向. 水平的数轴叫做 x 轴或横轴, 铅直的数轴叫做 y 轴 或Zong轴, x 轴和 y 轴统称坐标轴, 它Men的公共原点 O 称为直 角坐标系的原点. 如图 3-7,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 P, 过点 P 分别向 x 轴、 y 轴Zuo垂线,垂足在 x 轴、y 轴上对应的数 a,b 分别叫做 点 P 的横坐标、纵Zuo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 P 的坐Biao. 在直角坐标系下, 对于平面上的任意Yi点, 都有唯一的一对有序实数对 (即点De坐标) 与它对应;反过来,对于任意一对You序实数对,都有平面上唯一的一点和它对应。 4.连接横坐标相同的点的直线平行于 y 轴,垂直于 x 轴;连接纵坐标相同的Dian的直 线平行于 x 轴,垂直于 y 轴。 5.横轴上点的纵坐标为 0 表示为(x,0);纵轴上点的横坐标为 0 表示为(0,y) 。 6.各个象限内的点的坐标Te征是:第一象限(+,+)第二象
Xian(-,+) , 原点的坐标为(0,0). 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 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1.Ruo点 P(m+5,m-2)在 x 轴上,Ze m= ;
若点 P(m+5,m-2)在 y 轴上,则 m= . 2.已知点 A(-3,2),点 B(1,4) , (1)若 CA 平行于 x 轴,BC 平行于 y 轴,Ze点 C 的 坐标是 ; (2)若 CA 平行于 y 轴,BC 平行于 x 轴,Ze点 C 的 坐标是 . 3.已知线段 AB=3,AB∥x 轴,若 A 点坐标为 (-1,2) ,则 B 点坐标是 . 4.不具体标出这些点,分别判断(1,2) , (-1,-3) , (2.,-1) , (-3,4)这些点所在的象限,说说Ni是怎么判断的。 1.在 y 轴上的点的Heng坐标是( ) ,在 x 轴上的点 的纵Zuo标是( ). 2.点 M(- 8,12)到 x 轴的距离是( ) ,到 y 轴De距离是( ) . 3. 若点 P(2m - 1,3)在第二象限,则( ) A.m >1/2 B.m
)
.
8.点 A 在第一象限,当 m 为 时, 点 A( m + 1,3m - 5)到 x 轴的距离是它到 y 轴距离的一半 . 1、如图, 矩形 ABCD 的长宽分Bie是 6 , 4 ,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Bing写出各个顶点的坐标. 解: 如图,以点 C 为坐标原点, 分别以 CD , CB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y 轴建立直角Zuo标 系. 此时 C 点坐标为( 0 , 0 ). 由 CD 长为 6, CB Chang为 4, 可得 D , B , A 的Zuo标分别为 D( 6 , 0 ), B( 0 , 4 ),A( 6 , 4 ) . 2、应用: 如图,正三角形 ABC De边长为 6 ,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并写出各个顶 点的坐标 . 解: 如图,以边 AB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以边 AB 的中垂线 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由正三角形的性质可知 CO= ,正三角Xing ABC 各个顶点 A , B , C 的坐标分别为 A ( -3 , 0 );B ( 3 , 0 );C ( 0 , ). 2、如图,在一次军棋比赛中,如果Tuan长所在的位置的坐标为(2,-5) ,司Ling所在的 位置的坐标为(4,-2) ,那Me工兵所在的位置的坐标为 。
1.关于 x 轴对称的两点,它们的横坐Biao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x , y) (x , -y) 2.关于 y 轴对Cheng的两点,它们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Xiang等 。(x , y) (-x , y) 关于原点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上点的坐标特征(x , y) (-x , -y) 已知Dian P(2a-3,3),点 A(-1,3b+2) , (1)如果点 P 与点 A 关于 x 轴对称,那么 a+b= ; (2)如果点 P 与点 A 关于 y 轴Dui称,那么 a+b= 。 1.点 A(2,- 3)关 于 x 轴 对 称 的 点 的 坐 标 是( ). 2.点 B( - 2,1)关 于 y 轴 对 称
De 点 的 坐 标 是( ). 3.点(4,3)与点(4,- 3)的关系是( ) . A.关于原点对称 B.关于 x 轴Dui称 C.关于 y 轴对称 D.不能构成Dui称关系 4.点(m,- 1)和点(2,n)关于 x 轴对称,则 mn 等于( ) A.- 2 B.2 C.1 D.- 1 5.(1)若 mn = 0,则点 P(m,n)必定在 上. (2)已知点 P( a,b) ,Q(3,6) ,且 PQ ∥ x 轴,则 b 的值为 . 6.点 A 在第一象限,当 m 为 时, 点 A( m + 1,3m - 5)到 x Zhou的距离是它到 y 轴距离的一半 . 7. 已知 A、B 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3)和(2,3) , 则下面四个结论: ①A、B 关于 x 轴对称;②A、B Guan于 y 轴对称;③A、B 关于原点对称;④A、B 之间 的距离为 4,其中正确De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8.一束光线从点A(3,3)出发,经过y轴上点C反射后经过点B(1,0)则光线 从A点到B点经过的路Xian长是( ) 。 A.4 B.5 C.6 D.7 2.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已Zhi点 M(2+x,9-x2 )在 x 轴De负半轴上,则点 M 的坐标是 ; .平Xing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已知线段 AB 平行于 x 轴,若点 A 的坐标Wei(-2,3) ,线段 AB 的长为 5,则点 B 的 坐标是 。 1.象限内点De坐标特征 点 P(x,-y)在第三象限,则 Q(-x,y3 )在第______Xiang限. 4. 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点 P(1,2)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 点 P(1,2)关 于原点对Cheng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 5. 象Xian角的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已知点 P(a+3,7+a)位于二、四象限的角平分Xian上,则 a=_______. 1. 已Zhi平面内一点 p,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Xiang反数,且与原点的距离为 2,则点 p Zuo标为( ). (A) (-1,1)或(1,-1) (B) (1,-1) (C) (, )或( ,) (D) ( ,) 2. 一 个 点 在 y 轴 上 , 距 原 点 的 距 离 是 6 , 则 这 个 点 的 坐 标 是 。
3. 已知点 M 在 y 轴上,点 P ( 3 , -2 ) ,若线段 MP De长为 5 ,则点 M 的坐标 是 。 4. 正△ ABC 的顶点 A , B De坐标分别为 A ( 0 , 0 ) , B ( 2 , 0 )则 C 点的坐标 为 ; 5.将 A( ,2)的坐标乘以-1 得点 B,则线段 AB 的长为________. 6.已知点 A (4, y) , B (x, -3) , 如果 AB//x 轴, 且线段 AB 的长为 5, 则 x 的值为________, y 的值为_____。 纵坐标不变,横坐Biao乘以-1 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 y 轴Dui称.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分别乘以-1. 所得图形与原图形关于 x 轴对称. 点Dao坐标轴的距离是点的横纵坐标的绝对值 点 P(x,y)到 x 轴的距离是 IyI,到 y 轴的距离是 IxI。 1.(1)如果点 p 在直角坐标系中到 x 轴的Ju离为 2,到 y 轴的距离为 3,则点 p 的坐标 是 。 ( 2)已知点 A(0, 2) , B ( 4, 1) ,Dian P 是 x 轴上的一点,则 PA+PB 的最小
Zhi 是 。 (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Biao系中,菱形 MNPO 的顶点 P 坐标Shi(3,4) ,则顶点 M、N 的坐标分Bie是 。
; (4)正方形 ABCD 在平面直角坐Biao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 A 点的坐标(0,4) , B 点的坐标(-3,0) ,则 C 点的坐标________. 2.如图,O 为坐标原点,四边形 OABC 为矩形,A(10,0),C(0,4),点 D 是 OA 的中 点,点 P 在 BC 上运动,当△ ODP 是腰长为 5 的等腰三角形时,则 P 点的坐标 为 .
(1)以 D 为圆心,OD 长(长为 5)为半径画弧交 BC 于 P1、P2 点 2)以 O 为圆心,OD 长(长为 5)为半径画弧交 BC 于 P3 点 3.Yi知点 A(2,1) ,O(0,0) ,Qing你在数轴上确定点 P,使得△AOP 成Wei等腰三角形, 写出所有存在的点 P 的Zuo标。
1.等边三角形的两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4,0) , (4,0) ,则第三个Ding点的坐标为 。 2.菱形的边长为 6,Yi个内角为 120 度,以对角线的交点为Zuo标原点建立坐标系,且较 长 的 对 角 线 与 x 轴 重 合 , 则 菱 形 各 顶 点 的 坐 标 为 。 3.在Ru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的圆心 P 的坐标为(2,0),圆的半径为 3,求Yuan与坐标轴的交点 A,B,C,D 的坐标. 4.梯形 ABCD 中,AB=CD=DA=3,BC=5,求点 A,D 的坐标.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Di十一章 三角形
一、三角形
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Xian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Zu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De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Cheng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的分类
San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
San角形 底He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
Deng边三角形 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
San角形 锐角三角形(San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Dun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 3、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1)三角形有San条线段
(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 三角形Shi封闭图形 (3)首尾顺次相接
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He大于第三边。
Tui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Pan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Liang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③证明线段不Deng关系。
5、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San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外角的和等于360°。 Tui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②三角Xing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Lin的内角。
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Bian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Jiao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Zhong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Jiao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Zhi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Gao)。
二、多边形
1、 多边形的概念: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Shou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Zu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每相Lin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多边Xing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内角,一个nBian形有n个内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Chang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在定Yi中应注意:
①一些线段(多边形的边数是大于等于3的正Zheng数); ②首尾顺次相连,二者Que一不可;
③理解时要特别注意“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Jian,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几个点不共面的情况,Ji空间多边形. 2、多边形的分类:
Duo边形可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画出多边Xing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Du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则此多边形为凸多边Xing,反之为凹多边形。
Tu多边形 凹多边形 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Xiang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3、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Ge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Dui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2)n
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4、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
(1)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Wei(n-2) ×180° (2)多边形的Wai角和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
Tui论:(1)内角和与边数成正比:边数增加,内角和增加;边数减少,内角和减少. 每Zeng加一条边,内角的和就增加180°(反过Lai也成立),且多边形的内角和必须是180°的整数倍。(2)多边形最多有三个内角为Rui角,最少没有锐角(如矩形);多边形的外Jiao中最多有三个钝角,最少没有钝角。
Di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San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全等三角Xing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Zhou长相等、面积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De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Quan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如△ABC≌△DEF,读作“三角形ABC全Deng于三角形DEF”。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Bian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Jian写成“SSS”)
Bian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Xing全等(可简写成“SAS”) 角边角:两Jiao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Ke简写成“ASA”)
Jiao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Ge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
Xie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Liang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HL”) Pan定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Jiao”与 “对角”的不同含义;(2):表示Liang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Zai对应的位置上;(3):“有三个角对应相Deng”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De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时刻注意Tu形中的隐含条件,如 “公共角” 、“公Gong边”、“对顶角”。
3、全等变换
Quan等变换的概念: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二不改Bian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 全Deng变换的分类:
(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De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将Tu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Cheng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Du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
二、角的平分线:
1、角平分线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Liang边的距离相等.
2、角平分线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Li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第十三章 轴对称
一、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Zhi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Jiu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Zhe条直线(成轴)对称。
2. 轴对称的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Tiao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Zhi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Jiao做对称点。
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4.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Zhou: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Yuan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Heng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Cheng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Dian(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Cheng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Er、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Chui直平分线的概念: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Zhe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
Tui论:(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Duan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与一条线Duan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Xian上;(3)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Dian,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San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Dian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三、等腰San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Ge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Xing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Hu相重合。(三线合一)。
Tui论: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Yu45°;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Bu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Zhi角)。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Ge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Deng角对等边)。
四、等边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Du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Deng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Jiao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60°De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Zhi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Bian的一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De一半。
Wu、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De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三角形中Wei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Qie等于它的一半。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Zuo用:
Wei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Xi: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Chang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Ci有:
Jie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Wei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 结论2:三条中位Xian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
Jie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Ji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结论4:三角形一条Zhong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
Jie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Jia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
Di十四章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
一、主要知识回顾:
1、幂的运算性质:
am·an=am+n (m、n为正整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 a(m、n为正整数)幂的乘方,Di数不变,指数相乘.
nnn
?ab??ab (n为正整数)积的乘方等Yu各因式乘方的积.
mn
mn
a?a
mn
= am-n (a≠0,m、n都是正整Shu,且m>n)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
变,指数相减.
2、零指数幂的概念:
a0=1 (a≠0)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Shu的零指数幂都等于l. 3、负指数幂的概Nian:
1
a-p=ap (a≠0,p是正整数)任He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p(p是正整数)指Shu幂,
?n???
Deng于这个数的p指数幂的倒数,也可表示为:?m?
?p
?m?
???
?n?(m≠0,n≠0,p为正整数)。
p
4、乘法法则:
Dan项式的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Di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对于只在一Ge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Ji的一个因式。
Dan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Xiang乘,用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相乘,Zai把所得的积相加.
Duo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Xiang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与另一个多项Shi的每一项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5、除法法则:
Dan项式的除法法则: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Di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Chu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Yi个因式。
Duo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Zai把所得的商相加。
6、乘法公式:
①平方差公式:(a+b)(a-b)=a2-b2
Wen字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相Cheng,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②完全平方公Shi:(a+b)2=a2+2ab+b2 (a-b)2=a2-2ab+b2
Wen字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Yu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De积的2倍.
7、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Cheng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Fen解。
Zhang握其定义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解对象是多项式,分解结果必须是积De形式,且积的因式必须是整式,这三个要素Que一不可;
(2)因式分解必须是恒等变形;
(3)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分Jie为止.
Yin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变形,因式分解是Ba和差化为积的形式,而整式乘法是把积化为He差的形式。
Er、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 1、提Gong因式法
Ti公因式法的关键是找出公因式,公因式的构Cheng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①系数一各项系数的Zui大公约数;②字母——各项含有的相同字母;③指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数; 提公因Shi法的步骤:第一步是找出公因式;第二步是Ti取公因式并确定另一因式.需注意的是,提Qu完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De项数一致,这一点可用来检验是否漏项。
Zhu意点:①提取公因式后各因式应该是最简形Shi,即分解到“底”;②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De系数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Nei的第一项的系数是正的。 2、公式法
Yun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实质是把整式中的乘法Gong式反过来使用; 常用的公式:
①平方差公式: a2-b2= (a+b)(a-b) ②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a2-2ab+b2=(a-b)2
3、十字相乘法
Dui于二次三项式ax2?bx?c,将a和cFen别分解成两个因数的乘积,a?a1?a2 ,
ac1c2
c?c1?c2, 且满足b?a1c2?a2c1,往往写成如: ax2?bx?c?(a1x?c1)(a2x?c2) 二次三Xiang式x2?px?q的分解:
a2
De形式,将二次三项式进行分解.
p?a?b q?ab 1
1
2
ab
x2?px?q?(x?a)(x?b)
Fen解因式时,如果常数项q是正数,那么把它Fen解
Li解:把x?px?q
Cheng两个同号因数,它们的符号与一次项系数pDe符号相同;如果常数项q是负数,那么把它Fen解成两个异号因数,其中绝对值较大的因数Yu一次项系数p的符号相同,对于分解的两个Yin数,还要看它们的和是不是等于一次项系数p。
第十五章 分式
Yi、分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Ge整数,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A
B
Jiao做分式,A为分子,B为分母。如果一个分Shi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做最简二、Yu分式有关的条件
分式。
①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B?0) ②分Shi无意义:分母为0(B?0)
?A?0?
B?0 )
③分式值为0:分子为0且分母不为0(?
?A?0??BB?0?或?
④分式值为正或大于0:分子分母同号(
?A?0
?0)
?A?0?A?0??B?0?⑤分式值为负Huo小于0:分子分母异号(或?B?0)
⑥分式值为1:分子分母值相等(A=B)
⑦分式值为-1:分子分母值互为相反数(A+B=0)
三、分式的基本性质
Fen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AA?CAA?C
??
B?C,其中A、B、C是整式,CB?C,B字母表示:B
A?A?AA
?????
?BB?B 变,即B
?0。
Fen式的符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Shen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
Zai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C?0这个Xian制条件和隐含条件B?0。
Si、分式的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Ge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De约分。
Bu骤:把分式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然后约去分Zi与分母的公因。
①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为单项式时可直接约分,Yue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
Shu,然后约去分子分母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②分子分母若为多项式,约分时先对分子分母Jin行因式分解,再约分。
Wu: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Ge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Tong分母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Fen式的通分最主要的步骤是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Zui简公分母的定义:取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Ci幂的积作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最简公Fen母。
Que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步骤: Ⅰ 取各分母Xi数的最小公倍数;
Ⅱ 单独出现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的Mi的因式连同它的指数作为一个因式; Ⅲ Xiang同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幂的因式取Zhi数最大的。 Ⅳ 保证凡出现的字母(或含You字母的式子)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 注Yi:分式的分母为多项式时,一般应先因式分Jie。 六、分式的四则运算与分式的乘方 1、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Fen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De积作为积的分母。式子表示为:
aca?c??
bdb?d
Fen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Hou,与被除式相乘。式子表示为
acada?d????
bdbcb?c
an?a?
???n
b 2、分式的乘方: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式子?b?
n
aba?b
??ccc 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分式加Jian法: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式子表示异Fen母分式加减法: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式子表示为
acad?bc
??bdbd
Zheng式与分式加减法:可以把整式当作一个整数,整式前面是负号,要加括号,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式,再通分。
Fen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的运Suan顺序: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同级运算Zhong,谁在前先算谁,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也要注意灵活,提高解题质量。
Zhu意:在运算过程中,要明确每一步变形的目De和依据,注意解题的格式要规范,不要
Sui便跳步,以便查对有无错误或分析出错的原Yin。加减后得出的结果一定要化成最简分式(Huo整式)。
七、整数指数幂
Yin入负整数、零指数幂后,指数的取值范围就Tui广到了全体实数,并且正正整数幂的法则对Dui负整数指数幂一样适用。即
★
a
m
?a
n
n
n
?a
n
m?n
?a? ★
m
n
?amn
m?n
(
★
?ab?
?ab
an
?
bn
n
★
a
m
?a?a
1?n
a
n
a?0)
?a?
??★?b?
a
★
?n
(
a?0)
0a?1 (a★?0)
(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
n
Qi中m,n均为整数。
Ba、科学记数法:若一个数x是0
n
a?10的数则可以表示为(1?
-7
1?a?10
,即a
De整数部分只有一位,n为整数)的形式,nDe确定n=从左边第一个0起到第一个不为0
:若一个数x是x>10
a?10
,即a的整数部分只有一位,n为整数)的
8
1.2?10形式,n的确定n=比整数部分De数位的个数少1。如
Jiu、分式方程的解的步骤
⑴去分母,把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Fen母。(产生增根的过程) ⑵解整式方程,De到整式方程的解。
⑶检验,把所得的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Mu中:
Ru果最简公分母为0,则原方程无解,这个未Zhi数的值是原方程的增根;如果最简公分母不Wei0,则是原方程的解。
Chan生增根的条件是:①是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②代入最简公分母后值为0。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