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现代文阅读答案
答案:
一、1.答案:本文以追寻和思考人生的真谛为线索。
2.答案:①在没有演出的剧场,从心灵里,演绎出一幕又一幕的活剧。②对旧照片窥视欲久盛不衰。 ③以往和如今买书的不同经历。
3.答案要点:①人生如书,书如人生。 ②人生诡谲,犹如书林杂芜。③人生要追求活着的真谛,犹如要从书林中淘出善本精品。
4.答案:①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
②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起了议论。
5.参考答案:我们要理智地面对青春,面对生活,珍惜青春,珍惜生活,让每一天都生活的有意义,让青春在心灵中永驻。
二、1.答案:绿背黄纹的鸟,重复缠绵;山雀,短促嘹亮;鹧鸪,忽断忽续。
2.答案示例:“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本句把山雀的鸣叫声比喻为“轻快的音乐雨”,这是用人的视觉、触觉来描写听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雀的鸣叫声给人的美好感受。
3.答案: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人不能永远像山雀那样欢乐,因为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是自然中可悲的族类。
4.答案:这是作者因听到鹧鸪的鸣叫声而勾起的对故乡的回忆,表现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5. 答案:憧憬自然,赞美生命,讴歌自由。
三、1.A
2.(此题为开放型题目,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能把风写得绵软,合情合理,语言通畅,即可)
3.青藏高原缺氧,使人感到胸闷、气喘。运动员到青海进行极限训练,逐渐适应了缺氧环境和胸闷、气喘的状况,到比赛时,便能克服胸闷、气喘的困难,就能跑得更快,就能出成绩。(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4.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①比喻。例:A、有点像西部女人的吻,多少夹杂着野性。B、一瞬间,觉得这风像流水。
C、那石渣,沉重如铁,锋刃如刀。 ②拟人。例:A、青藏铁路的两侧多山,挤得火车七扭八扭地走,走投无路了就钻山洞。B、风在这里肆虐,日夜呼号。有时一夜工夫就将沙丘搬到铁路上??C、这是它和高原紫外线给你的印章。D、碎石机张开铁嘴钢芽,吞进石头,发出爆炸一般的声响,石烟弥漫,吐出一块块规格的石渣。 ③反问。例:这条由南山口向前延伸正在修建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不是更能展现中国人的雄风吗? ④设问:例:A、“硬”在哪儿?因为它是雄性的,强悍的吗?看戈壁滩上,大风起兮,沙土遮天蔽日。B、为什么许多石头挨近沙地的一面完好无损,而受风的一面变成精致奇观???这里的风却是雕刻刀! ⑤引用。例:A、“二月春风似剪刀。”B、“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除了答案上的五种修辞格,如果举出别的正确的,也可。)
6.歌颂中国人的雄风。(意思对即可)
四、1、把榕树中空的凹槽当船划;夏日,在榕树下的石板条上休息、纳凉。
2、B、C、D、A
3、略。
4、心却象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朦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小鸟”之喻,充分表现了心情的轻快、愉悦和联想的迅捷。“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照应自己千里万里远离故乡的实际,并借助飞鸟的“飞”与“停”,巧妙地引出了故乡的榕树,文笔自然,不露痕迹。。“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
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紧紧抓住了故乡榕树的主要特征,字里行间充满了赞美之情。
5、略
五、1.略(共1分,每个拼音0.5分)
2.竟然有人和自己一样不喜欢半夜的钟声。(共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3.①顾虑很多,争论不休。 ②说明死的人多,不停地颤抖,诉说心中强烈的怨恨;起到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共4分,每句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4.作者痛恨某些领导的官僚主义,遇事不果断(犹豫不决、瞻前顾后、顾虑重重),办事效率太低,从而导致上百人丧失生命。(共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5.本文以“夜钟”为题,旨在借“钟声”提醒某些官员引以为戒,希望这一事件能为人们敲响警钟,不要再犯官僚主义的错误。(共3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六、1.①对未来充满憧憬,富于幻想 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对“山”的那份感觉 ②不懈追求自己所确立的奋斗目标(3分。①题2分,②题1分)
2.①光影变幻,迷离神奇,如构如幻 ②山籁唱和,清幽朦胧,威严肃穆(2分,每小题1分)
3.童年登家乡的山是游球松林,编织梦想(2分);后来登上玉山是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觉,实现自己的心愿(2分)
4.示例:①绘形、绘声与绘色相结合,既突出了山上景物的特点,又体现出个人登“山”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举例略)②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概括出了所见景物的总体特征,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景物的突出特点,凸显出“高山”以及大自然的巨大魅力(举例略)[4分。举例1分,分析3分。若从其他角度如调用多种感觉器官、先总写后分写、变换人称等方面举例分析且正确、通顺亦可]
5.通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叙写和描绘,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懈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分,答出其中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可得满分)
七、1. 忍不住笑。
2. 昙花如恩师一样性格寡言,“我”能够与之沉默交流。本来对花树没有期待的“我”发现昙花已经垂首含苞了。
3. “生命奋发”指昙花勇毅果决地尽情绽放,无比灿烂;“无常”指昙花不同于其他花,是在寂静无人之夜绽放,短暂而毫无保留。
4. 作者借花喻人,赞颂恩师就像昙花一样,生命虽短暂,却能尽情绽放,把最光辉的一面留给人们,表达了对恩师的深切怀念之情。
5. 生命是美好的,也是多彩的,生命应该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应该像昙花一样,花期虽短,却尽情绽放,充满活力,把最美的一面留给人们,我们应该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八、1、感激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是道义上的净化剂、事业上的原动力和内驱力,是人
的高贵之所在。
2、如:同意。因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乐于奉献,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反之,一味
的索取,只会失去人生的价值意义。如孔繁森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民,因而赢得了人民的无限爱戴;王宝森等腐败分子向人民贪婪的索取,最终遭到人民的唾弃。
3、先写对父母的心存感激,突出了孝敬父母的重要,符合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一个
连父母都不爱的人,绝对不会爱他人、爱事业、爱生活、爱自然。
4、如:蓝天给你以自由遐想,大海给你以深沉雄浑,草原给你以宽广渺远,高山给你
以坚毅勇敢,流水给你以柔情缠绵。
感受:运用排比句,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感悟,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局
势整齐划一,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势和表达效果。
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人要有孝心,要有对父母的感激之心。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我们对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都要心存感激。
九、1、“这”指代上述三种错误认识
2、对上述说法的否定,引出话题(或”提出中心论点”) 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
3、D
4、从没一点(或“微小的”)进步中,品味到成功的快乐 即使失败,只要从中受到教益,同样是一种成功
5、此题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即可。
十、1.耐心、细致、周到、负责(每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
2.因为作者不忍心拒绝第二个邮递员的热切要求,但他的工作表现又没给作者留下良好印
象,甚至他世俗的处世方式令作者有些反感,所以作者感到很困难。(每答对一点得1分,共3分) 3.因为前两个邮递员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1分);文章通过对他们之间的对比描写,来表达作者对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和世故的处世方式的委婉批评的主题(表达作者对耐心的工作态度和纯真的处世态度的赞美也可)(2分)。第三个邮递员与这一主题无关,在文中只起引发写作动机的作用(1分)
4.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2分) 必须谈出所选语句在塑造人物方面所起的作用(只选语句,不谈作用不得分)(2分)
5.提示:能从工作态度、处世方式方面作答,言之成理即可。(4分)
十一、1.(6分)(1)我的家人 我的事业 (顺序颠倒不扣分) (2)以认真的态度 (每空2分)
2.(5分)因为她在选择中保留了丈夫和女儿,却舍弃了父母,这让她不安和难过,深深自责。 (答出“剩下的三者中放弃了父母”的意思,即可得分)
3.(4分)她对丈夫和女儿的爱超过了对自己生命的爱。
4(5分)因为这个游戏使作者明白:生命中的种种至爱在她心中的分量远远超过了她的想像,对她来说是那么重要,是无法放弃、必须好好珍惜的。 (意思对即可得分)
十二1. 答案: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共2分)
2. 答案要点:(1)丰富 (2)和谐(有趣、安宁) (共2分。共两个要点,每
个要点1分)
3. 答案:回忆儿时丰富多彩的游戏生活。(或:回忆儿时游戏之乐) (共2分。答
案不完整只给1分)
4. 答案:写出“屁股帘儿”飞起时摇摇晃晃的样子,表达了“我”兴奋与满足的心情。 (共3分,“屁股帘儿”飞起的样子1分,“我”的心情2分)
5. “感触”示例一:表达了作者对胡同生活的难以割舍的深切情感。
示例二: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应当保留它的文化传统。
示例三:对城市建设中不适当拆除胡同的做法表示遗憾。
(共6分。写出感触最深的一点,给2分;能结合文章,给1分;有分析,给1分;语言通顺、有条理,给2分)
十三、1.母亲的每一封来信都表达了她对儿子关心、疼爱、思念的深挚感情。(1分)
开头:问候、祝愿并安慰儿子;结尾:对儿子的告诫与期望;中间:介绍家乡琐细之事(在絮叨中体现深沉的母爱)。(3分)
2.初来城里时,焦急等待,贪婪阅读;半年后,没精打采拆信,露出讥诮和轻蔑的神情;后来,看过就扔,并且不给回信。
3插叙。(1分)这一内容安排道出了母亲节俭、艰难的生活,说明了文卡给母亲寄钱是
应该的和必要的,同时也给文末表现母亲的平凡而伟大埋下了伏笔,从而增强了文章的震撼力和感染力。(2分)
4.C
5.要点:要尽可能体现文卡的复杂心理(如自责、愧悔、追忆、思念等)及可能的改过行为(如充满感激地读信,决定给母亲回信,寄钱等
十四、无
十五、1、想跳出人浮于事、臃肿不堪的机关,破釜沉舟到南方去闯荡一番。
2、坚韧、倔强、不言败不认输 (言之有理即可)
3、总经理或许在心理想:这姑娘看起来清秀端庄,可做事怎么不注意场合,这样冒失。(合情理即可)
4、略(言之有理即可)
5、她之所以能这么做是缘于她平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说明她细心、心地善良、处处为他人着想。
6、插叙部分能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说明小米是一个有朝气、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她不甘愿就此平凡地度过一生,也正因为这个个性才致使小说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不能删去。
7、《特殊考试》
十六、1. (3分)通过爸爸要儿子跳梯子的故事,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还是可信任的道理。 (考生的答案中能答出“人与人之间是可信任的”的意思即可给3分。)
2.(4分)惊愕 疑惑(每处各2分)
3.(6分) ①儿子的脸色又黄又青(2分)。写出了儿子的惊恐神情(1分)。 ②儿子的面色恢复红润,笑容灿烂(2分)。写出了儿子高兴的神情(1分)。
4.(4分) 原来只是奇怪,没有摔屁股(1分);现在是感到困惑:爸爸为什么骗我?(3分)
5.(4分)提示:故事里的爸爸是教育孩子不要轻易信任别人,文中的爸爸是教育孩子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两种教育,赞赏哪一种都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能综合分析更好。言之有理,文句通顺,就应该给满分。
十七、1、(2分。每空1分)三 顺叙
2、(8分。“经历”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时间)后来 木久 (经历)到一家报社应聘 替教堂作画,和一只小老鼠相处(本空如答其中一点的,只得1分)
(结果)未被录用(或“失败”) 再次失败(或“再度失业”)
3、(6分。每空2分)忍耐 接纳 信任 (意思对即可)
4、(2分)C
5、(4分)详写这一情节,交代了迪斯尼与小老鼠相处并产生感情的过程,为下文迪斯尼创作灵感的产生作铺垫,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如答“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铺垫,突出文章中心”只得2分)
6、(4分。每小题2分)(1)承上启下 (2)要点:触发创作灵感(或:创造出米老鼠的卡通形象)。
7、(6分。每空2分)示例:(挫折)拿破仑遭遇滑铁卢、“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挎少伟男” (灵感)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成功)曹刿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每空填1项即可。语言表达不流畅的,酌情扣分)
十八\1.虚荣心作怪,觉得父亲的瘸腿会让自己丢脸。(3分)
2.名望 工作(4分)
3.(1)舍身救儿子 (2)对儿子慈爱宽容(3) 关注儿子成长,教子有方(4)踏实工作,成就显著
(5)为人谦逊,淡泊名利(6分)
4可从不同角度作答。(5分)例如①踏踏实实的工作比追求名利更重要。例如②温馨的亲情比名利更重要。例如③平凡孕育伟大。例如④生活的过程重于结果
十九、1、(3分)达到了。多雨是昆明气候的一大特色,倒挂而能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又正是昆明雨季的特有现象与特有产物,故曰。
2、(2分)昆明雨季长但不连绵,气压不低,明亮、丰满。
3、(3分)昆明雨不连绵,气压不低,所以是明亮的;雨季中植物枝叶饱满,色泽浓绿,生命力旺盛,故说昆明雨季是丰满的;这样明亮、丰满的雨季,令人喜爱动情。
4、(4分)略
二十、1、2分 A稚嫩 B 粗糙
2、4分 “谜”主要指小八哥是如何飞走的。(2分,多答“究竟飞到哪里去了”不扣分) 可
能的迹底:一是大八哥用翅羽扶托着小八哥走的,二是小八哥自己飞走的。
(2分,)
3、3分 开始是好奇喜欢,后来是担忧,最后是对八哥怀着敬意和歉疚。(每个要点1分) 4、2分 声音、外貌(1分) 生动描绘了八哥的形象,流露出“我”对八哥的喜爱。(1分) 5、4分 (1)作者在知道八哥一家飞后的失望、伤心。(2分)
(2)寄托了“我”对小八哥的祝愿,也暗含了我对八哥一家的歉疚。(2分) 6说文学家胡适,他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在贫寒中苦读,终有所成。
参考示例:②、自然界中,动物们有极强的生存和应变的能力,如提早离窝
的小鸟也能搏击风雨,壁虎断了尾巴又会再生。。。。。。面对这些动物朋友,
我们应该充满敬意并与他们和谐相处。
(可从内容、形式两方面答题,言之成理即可。谈出启示,1分;结合成长
经验或阅读积累谈,2分。)
范文二:现代文阅读答案
乡村不言谢( 18 分)
19、4分
(1)还犁的主动把犁放好,然后说“犁得及时,不然赶不上春耕”
( 2)还线的与主人唠一会儿家常,把东西掏出来随处一放。
(3)借油的会叫孩子说“这是俺家刚榨的油,让大婶你尝尝”
(4)老潘上孩子给黄麻子磕三个响头,说“命 1
是你给的,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 (评分意见每一个要点占1 分)
20.3分 本文写出了乡人的热情、质朴、真诚和乐于助人,赞美了小乡村充满和谐(融洽)、乐于助人、知恩必报、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
(评分意见:答对乡人的品格占1 分,赞美乡村的和谐(融洽)、乐于助人、知恩必报、 2
亲密无间的人际关系占2 分。)
21、4分。第(8)—(9)段之间。 ( 2 分) 理由:因为这段话是写被借者说的一句体贴的话,按照上文借者的顺序,这段话是对借油者说的,所以应该排在第8 段被借线的主人说话之后。(要从文章内容出发说明理由,2 分)
22.3分。B
3
23.4分。详略得当(或有详有略)( 1 分) ,详写了黄麻子救潘家孩子一事,略写了乡村人借犁、借线、借油等生活琐事。( 1 分) 因为详写黄麻子对潘家孩子的救命之恩,从而更加突出乡村人大恩也不言谢的朴素民风。(2 分)
4
(二)母亲( 18 分)
11、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萦红色的棒褪,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色(2 分)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2 分)
12 、D ( 3 分)
5
13 、因为作者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挤样。(2 分)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证。(2 分)
14、 C ( 3 分)
15 、( 4 分) 示例: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坎坷的生活经历往往能使人对社会和生活产 6
生更深层次的感悟,是人生的一笔精神财富。(意思对即可)
成功无学,幸福有道
【答案】(三)(12分)
17. (2分)成功无学,幸福有道。(如回答 7
“成功不在于一朝一夕,一时一事,也不靠临摹他人、投机取巧,而在于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做慢工,经久成大业,用汗水和艰辛,在坚实的大地开掘出不竭的幸福源泉。”得1分;如能从中概括出主要内容可得2分)
18. (2分)把成功简化为财富的多寡、职位的高低;(1分)把成功的希望寄托于速成方法、终南捷径。(1分)
8
19.(2分)示例:化学家诺贝尔在研制炸药
的过程中,多次失败,但始终坚持做实验,
20.
最终成功。(事例要紧扣“坚持”) 3分)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1分)把坚持比作“阶梯”和“帆船”,生动形象地(1分)论证了“成功在于坚持”这一分论点。(1分) 9 (
21. (3分)C
孩子,踮起脚尖够一够
【答案】
18. (2分)主要针对当下中国孩子的阅读差不多都是没有引导的自在(浅)阅读的现象,提 10
出,要培养孩子,(孩子要注意)深阅读兴趣的培养。(或; 孩子要选择有一定高度的作品花气力去读。)(意对即可,“现象”1分,观点1分)
19. (3分)示例:作者先提出观点“有深度的阅读能给孩子更大的愉悦”;然后进行对比论证(比较分析), “浅阅读”和“深阅读”带给孩子的不同愉悦;最后强调“深阅读”的 11
无论哪一种愉悦质量都超越“浅阅读”。(意对即可,一点1分)
20.( 2分) 这句话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述了不花气力的阅读,常常是没有收获的。(意对即可,一点1分)
21. (3分)D
12
22. (3分)贝多芬(或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 第二处示例:贝多芬失聪,他坚强不屈,扼住命运咽喉,实现了征服和超越;米开朗基罗直面内心的痛苦,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托尔斯泰以博大的爱,抚慰大众的心灵。(意对即可,写出人物主要事迹和精神即可)
第二处示例:花木兰替父从军,忠孝两全;邓稼轩报效祖国,献身国防科研;斯科特为人类探险事业,勇于献身。(意对即可,写出人物 13
主要事迹和精神即可)
这无疑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 答案:
1、(1)我们需要跳出资讯的泥潭
(2)让资讯为我所用,而不是自己被资讯所左右,才能从资讯焦虑中彻底解放 14
2、资讯爆炸使人们感到恐慌和焦虑。作用:引出中心论点,同时也在证明论点(大量的事实也在说明应跳出资讯的泥潭的道理)
3、去年买的数码相机使用得还不熟练,今年它便成了落后的款式 ;别人已纷纷考驾照了,我却分不清宝马与奔驰??
15
4、说明滥取资讯的严重后果(危害)
5、C
6、开放题,不设标准答案。应扣住“科技是把双刃剑”这一中心,辩证的看待“资讯爆炸”这一现实。
16
《龙》【答案】(三)(12分)
20.(3分)龙的象征意义 龙能飞翔致雨 龙成皇家象征(每点1分)
21.(3分)不能调换(1分)。因为
【A 】【B 】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与本段“因
其罕见,形象才慢慢起变化,后又被神化”相照应;
17
【A 】中龙没有犄角,
【B 】中龙已有角冠。(每点1分,答出其中
22.(
任意两点即可,只答“不能调换”而不阐述理由不得分) 2分)“起码”表示最低限度,说明龙有致雨神力的认识出现年代极早(也有可能在商代之前)(1分),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没有18
分析,只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不得分)
23. (2分)增添文章的情趣(1分) ;
也为龙成为皇帝的象征提供了佐证(1
24.(2分)B
19 分)。
城市给了我们什么
【答案】
13.发达的社会文化,巨大的社会效益,巨大的经济效益
14.示例:城市人口密集使城市交通堵塞。(或交通堵塞使许多城市患上“肠梗阻”。)
15.(1)“往往”表示城市经常是处于交通 20
枢纽或交叉道上,但也有很多城市例外(1分),如果去掉,会让读者误以为所有城市都是如此,这不符合实际,“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2)这里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具体说明了城市“肺气肿”——空气污染给城市造成的严重危害,使读者信服(1分)。
16.D
21
22
范文三:现代文阅读答案
现代文阅读答案
《龙眼与伞》21、拟人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雪飞舞的美态 22、亢奋 不快 羞愧 23、“我”的话语让母亲想起了刚才受到的委屈 24、母亲独自在家因委屈而默默流泪 母亲在大雪中为“我”送伞 为让“我”的心情更好母亲宁可自己受委屈 25、B 26、略
《雪地烤红薯》17.(2分)烤 送(每空1分) 18.(4分)在生活上关爱儿子,如白送并多给长脖子少年几个烤红薯,是想让儿子吃上烤红薯;在精神上尊重、宽容儿子,如顾及儿子的自尊,没有与儿子相认。(每点2分,意对即可)
19.(3分)D 20.(3分)暗示时间的推移;交待天气变得更冷;烘托人物失落、苦涩的心情;营造苍凉凝重的氛围。(答出三点,意对即可)
21.(3分)示例:我为什么不去跟爸爸打个招呼呢?这哪里是一只烤红薯啊,这分明是爸爸一片沉甸甸的心意啊(意对即可)
《雪地里的红棉袄》20.善良(富有爱心)、勤劳、无私(有奉献精神)(答出两点即给2分,意思相同即可。) 21.①嫂子给“我”留米粥和鸡蛋;②嫂子暖和了“我”强肿的小手;③卖掉了所有的鸡和鸡蛋送“我”上学;④嫂子在临开车的时候塞给“我”六个鸡蛋;⑤嫂子抱柴草给“我”烧炕。(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22.比喻(1分)。①嫂子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对亲人的慈母情怀,培育出了作家、博士,蛤她却为此奉献了自己最美好的卸货分)。②盛赞嫂子的养育之恩(1分)。 23.(1)嫂子对“我”、哥哥和父亲的关爱之情;(2)“我”“哥哥和父亲”对嫂子的感激之情。(2分,每点1分)
寄情于物:本文主要表现了嫂子对“我”的关爱,而这份关爱之情,是作者巧借“鸡蛋”来展现的。如文中第5段中嫂子给“我”留鸡蛋,第12段中嫂子给“我”塞鸡蛋,即是通过鸡蛋来表现嫂子对“我”的关注和爱护(2分)。文章还表现了“我”对嫂子的感激之情,而这份感悟的表达,作者主要是通过“红棉袄”留在“我”心中深刻印象来表现的(2分)
环境烘托:文章中有三处地方写到了“风大,雪磊”,突出了天气的恶劣,借此反衬出嫂子的关爱给“我”带来的温暖(2分)。环境描写的烘托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加强烈,更加突出,更加真切细节描写。
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嫂子“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怀里暖和”、“摸出两个鸡蛋,硬塞到我的手里”,一个“拉”和一个“塞”表现出了嫂子对我的关爱之情。这些细致而传神的细节描写,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地细腻,更加地感人。 一线串珠:标题“雪地里的红棉袄”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它串联起了我8 岁、18岁、38岁等不同的年龄阶段对嫂子的深刻记忆;“鸡蛋”是另一条串联情节的线索,通过“留鸡蛋”、“塞鸡蛋”、“买蛋糕”等情节,写出了嫂子对我的关爱和我对嫂子的敬爱之情(2分)。一线串珠的使用使得文章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让整个文章有浑然一体的感觉(2分)
《云锦,世博会上的南京名片》13.用材考究,极为奢华;色彩金碧辉煌,流光溢彩;图案形象各异,寓意鲜明。(意对即可)。14.以《九龙图》为例,意在说明南京云锦工艺高超,巧夺天工。(意对即可) 15.不能删去。“最多”,界定数量,更能准确说明南京云锦织造特别耗时费力。(意对即可) 16.B 17.在继承中要有创新;在传统内容中,融入现代元素;使用现代科技,提高生产效率。
《天窗》18.母亲陪我看星月;为我扇扇子;给我猜谜语,讲故事;为我缝衣服。 (答出三点,意对即可) 19.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雨声的美妙和我听雨的沉醉。或:运用叠词,使文句形象且有音韵美。(2分,意对即可)(2)童年的生活经历可能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或:童年的生活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2分,意对即可) 20.以天窗为题,交待写作对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天窗既指老屋的天窗,也指心灵的天窗,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意对即可) 21.D 22.示例一:《童年》 童年的阿廖沙生活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外祖母给予他无私的爱,使他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示例二:《名人传》 贝多芬面对耳聋的痛苦不幸,用创作音乐来为自己打开心灵之窗,最终成为不朽的音乐大师。 示例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双目失明,他
以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克服重重困准,以顽强的毅力写作。(意对即可)
《种春风》22.(2分)对他人的关爱之心(意思相近即可) 23.(3分)①外表的寒酸与心灵的美好形成对比(或用外表的寒酸衬托心灵的美好)②欲扬先抑(意思相近即可) 24.(2分)隐隐不安(震惊) 别样温暖 (意思相近即可) 25.(3分)希望人人都能关爱别人,并能把这种爱心传递给每个人。(意思相近即可)
《人性的爱抚》15.(2分)为下文写店铺男人打盹,年轻人伺机行窃作铺垫。
16.(3分)(1)年轻人向里面探头探脑地张望,被人发现后又突然退了出去。
(2)当店主人正要继续打盹的时候,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 (3)当店主人问他买什么的时候,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 17.(2分)刻薄(多疑冷漠) 友善(信任温和) 18.(4分)(1)年轻人的意思是说他家境贫困,无力求学,想通过给人弹琴来赚取学费。 (2)这个年轻人确实是一个学琴的孩子,而且琴技高超,他前面所说的话都是真的。 19.(4分)见解深刻1分,理由充分2分,语言通顺流畅1分。
《选择》17.鲁米斯为死囚选择逃离海啸的生路;死囚选择自首回报鲁米斯的义举。(大意正确即可)揭示了信任的力量,表现了人性的光辉。(大意正确即可)
18.形容包围得非常严密。(大意正确即可) 【解析】“水泄不通”本义是“好像连水也流不出去”,常用来形容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这里是说狱警们将监狱长的办公室包围得非常严密。 19交代了海啸的可怕,渲染了恐怖的气氛,给人们造成了强烈的心理压力,为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意正确即可)
20.通过对比,衬托出老狱警鲁米斯面对灾难镇定、忠于职守、尊重并善待生命的高尚品质。(大意正确即可) 21.海啸造成的损失海啸的来临 海啸消退以后 使文章详略得当,突出了在鲁米斯义举的感召下死囚们义无反顾地返回监狱,做出了正确选择,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大意正确即可) 22.本文属于先叙后议的形式叙述了鲁米斯在海啸来临过程中的义举及海啸后死囚的真诚回报,揭示了相互信任的可贵的意义,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大意正确即可)
《重读背影》1. 相同:都是仔细描写了自己父亲的背影。 不同:写作背景不
一样。 2.如:父母为了子女可以献出一切。或这样娇惯子女可真的可怜。
3.写一个细节。适当作点描写。 4.(1)5.没有统一答案。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为了我,你们付出了许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好好孝敬你们。
范文四:现代文阅读答案
(安徽卷)
1、 联系上下文,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B. 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只关注、研究客观存在,决不会碰到“你不可说谎”这一类的命题。
C. 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都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而不放任自己或者凭一时冲动处理问题。
D. 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答案】D
【解析】A项“不充分表达”应为“不表达”;B项“绝不会碰到”绝对化;C项“科学家”应加上“追求真理的”这一定语。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段首先明确科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科学研究所创造的概念,然后从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真的或假的”这一特征推导出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另外一个特征。
B.③段承②段,表明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能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叙述的足够严谨的最初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就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由此引出④段。
C. ④⑤⑥段先确定伦理问题有意义,举例阐述由伦理准则追溯到伦理公理的根源;接着探寻伦理公理的根源所在;最后重点明确伦理公理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D. 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的根源、特点和作用;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
【答案】C
【解析】A“推导出”错,另一个特征不是第一个特征推导出的;B③段承②段,说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D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
3.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科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客观事物和关系,作为科学陈述对象的概念未必要与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对应。
B.“你不可说谎”的伦理前提是人类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悲伤英尽可能减少,这样的伦理前提是经得住经验考验的真理。
C.伦理公理源自人们的经验,是从个人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它决不是任意的。
D. 人类道德天才提出的根基扎实、应用广泛的一些伦理公理,被人们自觉接受并运用于丰富自我情感、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
【答案】D
【解析】文中说“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因此“被人们自觉接受并运用于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错。
(北京卷)
14.根据文意,下列说话不支持“昆虫的翅膀是一个工程学奇迹”的一项是(3分)
A.薄薄的翅由几丁质构成
B.不需要脊髓肌肉的支撑
C.柔韧性可比碳纤维的复合材料
D.翅脉增强了昆虫翅膀的刚性
解析:C选项。与原句“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不符。难度较低。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昆虫最初驾驭“风帆”在水面上滑行。后来逐步从滑行演变到在空中飞行。
B.蜉蝣有翅后即升空飞行。虽然飞行时间不长,但由此实现了生命的延续。
C. 昆虫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可以使空气滤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D.昆虫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为“燃料”,从而大大提高了飞行的“经济性” E.昆虫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飞行家族,很多昆虫都具有长途迁徙的能力
解析:BE选项。“蜉蝣”非飞行。“很多昆虫都具有长途迁徙的能力”属于牵强附会。
16. 根据本文和下列材料,说明苍蝇的飞行和鹏鸟翱翔有哪些不同(5分)
《逍遥游》中“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绝云天,负青天。然后图南”这几句话。是对鹏鸟翱翔九天的精彩描述,生物学家认为。鹏鸟翱翔是要借助上升气流,翅膀就像固定的机翼。
解析:可参照文章第段加黑部分,加以分析概括与鹏鸟的翱翔有哪些不同。 答案示例:
1、苍蝇扇动翅膀的速度非常快,而大鹏的翅膀更像固定的机翼。
2、苍蝇的翅膀划八字产生漩涡气流,而大鹏需要依托上升气流。
3、苍蝇的翅膀可借助漩涡气流产生强大推力,自由边想转弯,而大鹏则需先升空,再图南。
(湖北卷)
(湖南卷)
DD
(江西卷)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旦病毒依附上了细胞,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法就是,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膜融合而使它们进入细胞。
B、DNA控制细胞和生物体制造蛋白质,不同的DNA产生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构成不同的生物体,DNA就是这样决定生物的形式和功能的。
C、RNA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是充当信息的传递者;而在病毒中,RNA不是住处的传递者,是基因物质。
D、病毒强迫细胞制造更多病毒,必须有一些蛋白质和核酸的组合与细胞的类似,这种惊人的相似性来自病毒对细胞或它的宿主长期的适应。
【答案】A
【解析】信息取自第三段“一旦病毒依附上细胞,它有几种方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在细胞膜上开一个小洞让它进去,有脂肪包膜的病毒能将它们的包膜与细胞膜融合而使它们进入细胞”句中分析的是“有脂肪包膜的病毒”“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法,不是指所有病毒。
9、从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
B、病毒作为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一旦逃出就提高了独立的能力,能自我复制。
C、狂犬病和感冒病毒能感染的范围极广,它们对所有的细胞都起感染作用,免疫系统对它们无能为力。
D、把准确的基因附在经过处理没有感染性的病毒身上,使它进入有缺陷的细胞的基因疗法,可能用来修复癌细胞的DNA。
【答案】D
【解析】A、依据倒数第三段“有一种曾经很流行的说法,认为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种说法现在看来不太好。一种更可信的可能性是说,病毒是在很久以前从它们的细胞中逃出来的基因物质”判断,作者并没有说“病毒是在细胞之前出现的”这一说法是错误的,而是说有另一种“更可信的可能性”。
B、题目中“一旦逃出就提高了独立的能力”的“一旦??????就”说法错了,作者说还要“随着时间的变迁”。C、“它们对所有的细胞都起感染作用,免疫系统对它们无能为力。”属无中生有。
(辽宁卷)
1、C(3分) 2、D(3分) 3、D(3分)
(山东卷)
1. 【答案】A
B流水淙淙(cóng)C胴体(dòng)D一刹那(chà)
2. 【答案】C
A“佛教胜地”应为“佛教圣地”;B“故有领土”应为“固有领土”; D“箭拔弩张”应为“剑拔弩张”。
3. 【答案】B
A“侧目”形容对对方敬畏或者愤恨,此处用来形容人们欣赏的状态是不对的。
B此题学生易误认为“其间”一词应为“期间”,“其间”与“期间”都表示在某段时间里面或某个时期中间,其中“其间”也可以理解为“那段时间里、那个时期中”,但“其间”一词可以单独充当表示时间的状语,而“期间”不能单独充当时间状语,使用时它的前面必须添加修饰语。
C“如坐春风”指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这里用错对象。
D“鼎足而立”指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上海卷)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7分)
①近年来,艺术史研究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艺术品的理解和研究,不能局限于图像、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还应拓展到作品的物质性特征和存在方式。如果对中国传统的“卷轴”这一装裱方式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物质性特征常常是文化精神的某种映射。
②把卷轴和西方油画的装饰形式进行比较,两者的不同显而易见。油画完成后被嵌入硬质的四边画框,意味着一种强制性的“展开”,体现出对静态的空间的占有意识。而中国书..
画所采用的卷轴形制,则自然引出一个“敛合”的结果。敛合意味着对空间尽可能的放弃,却隐含了时间性的要求。
③卷轴提供的形制,保障了舒卷的权力和自由,而在长幅横式的卷轴作品中,舒卷过程本身就是观看活动的一个介入因素:它拒绝对全幅作即时性的呈现,而对观看范围进行必要的控制,使观看成为一个历时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类作品展示时,作品左侧部分随着观看的进行被陆续打开,与此同时,右侧部分则被不断收起,观看者视野所及,就是“舒”和“卷”所呈现的自然范围(约为一个手臂的长度)。这种观看方式,要求作品在展示过程中体现出“段落感”,以使观看者视野中的图像保持一个相对完整而又不完全重复的空间,这样的段落空间是逐步呈现和不断变换的,因而是由时间统领和支配之下的空间。这是此类卷轴作品与静态展示的油画作品的重要差别。
④考察卷轴的敛合形制,我们会进一步联想到收藏的行为,因为敛合也正是收藏的一个基本动作。 卷轴所支持的敛合形制,可使作品避免因长期暴露在空气和光线中而受到损伤,也暗示了对作品时间性要求的尽力满足。
⑤敛合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它还可能是对观看者进行挑选的一种方式。卷轴的形制所隐含的既不是无条件的展示,也不是全然不允许观看,它暗示着古代士大夫艺术活动中那种“限制性”的观赏。“更起粉墙高百尺,莫令门外俗人看”,宋人孙少述这两句诗对理解这个问题或许有点帮助。该诗的题目是“栽竹”,考虑到竹子清幽绝俗的文化品性极其与文人墨客的精神关联,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样的诗句看作古人艺术观念的隐喻。“粉墙”象征着艺术家及收藏者与世俗阶层的趣味隔阂,他们通过粉墙圈筑出自己的庭院,就等于塑造了趣味的共同体,正如布迪厄所说:“趣味是分等级的,它会区分出不同的级别群体。被分成不同等级的社会主体,通过自身制造的区阂,会在美与丑、杰出与庸俗之间区分自己。”
⑥既然这样的粉墙是由栽竹人有意构筑起来的,墙内的景观也就成了一种阶层身份的表征。当作品舒展开来的时候,它面对的不可能是公众,相反,其展示常常带有私密的色彩。通过大量的古代文献和图像资料可以知道,艺术品的展示通常是在一个称作“雅集”的小型私人聚会中进行,被邀请的观看者则一般是文人名士。而将一件艺术品长时间地置于众目睽睽之下,不仅不是慷慨之举,反倒可能被视为不谙风雅的行为。
(选自姜勇《舒卷的粉墙》,有删改)
1.第②段加点词“展开”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结构上的作用。(3分)
3.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2分)
4.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①在这样的意义上
②收藏的行为是使所收藏之物尽可能地延伸到未来
③“藏”是中国人处理既往事物的一种态度和方式
④把未来变为它曾经存在的“过去”
⑤要求所藏之物具有物质和精神价值上双重的持久性
A.②,④,①,③,⑤。 B.③,②,④,①,⑤。
C.③,⑤,②,①,④。 D.②,①,⑤,③,④。
5.下列对“粉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粉墙”区分出人们精神境界的高低。
B.“粉墙”暗示群体之间存在趣味差异。
C.“粉墙”阻隔了人们去观赏艺术作品。
D.“粉墙”禁止了不谙风雅的欣赏行为。
6.本文研究的视角新颖,阐述的方法多样,请结合文章对这两点作简要说明。(4分)
1、全幅呈现
2.(3分)答案示例:画线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油画的装饰方式体现静态空间占有的内容,引出下午关于卷轴所隐含的时间性要求的阐释。
3.(1)卷轴的形制使观看长幅横式卷轴作品成为历时性过程。
(2)卷轴的形制使长幅横式卷轴作品的观看由时间控制。
4.(3分)B
5.(3分)B
6.(4分)答案示例:本文通过研究卷轴的物质性特征来揭示其蕴含的文化精神,与局限于图像、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的研究不同,研究的视角新颖。文章从一般的卷轴作品谈起,转入对长幅横式这一卷轴作品的分析,并对观看过程作具体介绍;还通过比较卷轴与西方油画的装饰方式、以孙少述的诗句做类比、引用布迪厄的话等多种方法来阐述作者的看法。
本题分“视角新颖”和“方法多样”两项进行评分。
评分项“视角新颖”满分1分。答“通过研究卷轴的物质性特征来揭示其蕴含的文化精神”或“与局限于图像、风格等艺术范围之内的研究不同”即给1分。
(四川卷)二、(9分,每小题3分)
5.B 6.C 7.D
(天津卷)二、(9分,每小题3分)
6.C 7.B 8.D
(新课标1)
1.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他人说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使得《老子》
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与原文“这使我们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说法不一致,将结果夸大了。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的推定没什么用处。
B.《皇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皇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皇帝书》。
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断章取义,原文“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下文还根据“黄”“老”的内容对应关系说明对《老子》成书的影响。题干中说“这对于《老子》著作的推定没什么用处”就不符合原文意思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地老子一事。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C项,“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可是原文并未提及《黄帝书》后来的崇高地位与这三人有关系。
(新课标2)
一、(9分)
1.B (3分)
2.A (3分)
3.B(3分)
(浙江卷)
8.D 9.C
10.①传统建筑有自身的生命力。②这是文化的选择。
(重庆卷)
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式徽现象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人们生活走向富裕,压岁钱水涨船高,节日的经济意味越来越浓
B.随着通讯的现代化,过节时大家己习惯了编发短信互贺,进行“隔空对话”
C.传统节日现在已不再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庙会也成了商品交易的载体
D.国内不少人对产生于国外的、接地气的节日越来越情有独钟
5.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及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项“国内对国外的接地气的节日越来越情有独钟”谈的是传统节日“式微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属于“式微现象”
6.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中国传统节日式徽真正原因的理解,符合原意的一项是(3分)
A.传统节日的“异化”、“空洞化”、“物化”
B.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
C,传统节日越来越没有文化味道,越来越趋向物质化
D. 传统节日不合时宜的内容得不到今天人们的认可
6.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由原文第二段“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可知,C项即是真正原因
7.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传统节日是需要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保护与传承传统节日的看法(5分)
7.(1)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正日渐式微,所以需要保护和传承
(2)①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教育、宣传活动
②在传统节日开展新的民俗活动,以增加其新的文化内涵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的含意的能力和探究能力解答第一个问题时,考生可先找到这句话在文中的具体位置,联系语境分析,然后结合文章进行阐述第二个问题,是探究类题目,具有开放性,考生解答时要立足文本,结合现实作答
范文五:现代文阅读答案
课内现代文阅读 答案: (一)1.南宋、《绝句》、引用
2.⑴引用、比喻⑵拟人⑶排比、比喻
3.① 触觉;春风轻柔温暖 ②嗅觉;泥土清新的气息 ③视觉、听觉;鸟鸣之宛转动听 ④听觉;嘹亮的短笛声
4、C
5.刻画出树叶和小草被春雨滋润后,清新碧绿的美好姿态。
(二)1.??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白天细密的雨景;傍晚宁静的雨景;第一层是正面描写,第二层是侧面描写。
2.多、细、密、光亮闪烁、连绵不断等
3.春雨的轻柔、湿润,郊外夜雨的美丽。
4.多;细;密
5.绿。将小草入目由被动化为主动,写出了雨中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使雨中淡墨般的画面点染上十分鲜明的绿色。
6.B 7.C
8.逼;静默;披着蓑戴着笠
9.C 。
(三)1.三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新、美、力的特点。
含义: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
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在春天里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2.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最后一个比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
3.三个比喻独立成段,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若合成一段,它们各自表达出的春的特点就不鲜明,因此会削弱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4.略。
(四)1.春花图
2.A句:拟人,写出花的争奇斗艳,竟相开放。 B句:比喻、排比,写出花的色彩,突出花的艳丽。
3.春风
4.引用诗句,绘出了一幅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丽画面,给读者加深印象。从触觉上写出春风温柔的特点。
(五)1.(1)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2)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声音,也写出了气势;
2、钻、嫩嫩的、绿绿的、满;质地软、色泽绿、长势旺盛;对春草的喜爱。
3、C
4、嗅觉、视觉;品种多、花色艳、花味香
5、繁花似锦
6、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7、正面;侧面
(六)
1.济南的冬水 暖、清、绿、亮
2.形象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
3.拟人 蓬勃的生机
4.自上而下的整个空间 空灵的蓝水晶例句略。
5.温晴。
(七)1.顶 镶 露 穿
2.山的表面暗黄的草色与薄雪交错的形态山的泥土
3.妙 空间
4.雪中的矮松;披雪的山尖;露出草色的山坡;微微露出点粉色的薄雪。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6.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八)
1.拟人: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着什么。
对比:“十多年前”与“现在”。
比喻:紫色的瀑布。
2.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花和生活腐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3.过去家庭所受苦难的回忆。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5.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九)
1.又干又皱,长得很高。
2.干到极点时,树枝爆开了,木棉花几乎就像是从干裂的伤口里吐出来的火焰。
3.“雪白柔软,缓缓自枝头飘落。”
4.用比喻、联想的手法,描绘了木棉的形态。
(十)
1、冬天;秋天
2、温柔多情;甜美
3、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它们知道它们那是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其它拟人手法的句子也可)
4、①总结性地写了冬天济南的景色,体现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②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对济南的钟爱,体现秋天济南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