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杜牧《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赏析
杜牧《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赏析
话题:泊秦淮赏析 古典诗词 秦淮河
【古典诗词赏析(二)】《泊秦淮》赏析窦凤才【原作】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释】笼:笼罩。这句运用的是“互文见义”的写法:烟雾、月色笼罩着水和沙。秦淮: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在今东苏西南部。当时穿过金陵的秦淮河两岸,酒楼妓馆林立,一片繁华景象。一二句意谓:描摹烟月朦胧的画面,点明夜泊的地点,首句实为互文,意谓烟和月笼罩着寒水、笼罩着沙。商女:陈寅恪云:“此商女妆即扬州之歌女而在秦淮商人舟中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系南朝陈后主之作。陈后主,南朝亡国之君陈叔宝,为隋所灭。三四句意谓:隔江的歌女全然不关心即将衰亡的国家,唱的是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当年陈后主每日寻欢作东,终于为隋朝所灭,如今歌女都还在唱这支“亡国之音”,于是诗人不胜感慨称。尽管此时距离朝灭亡还有几十年,但是国家行将衰亡的阴影已经进入诗人的心田。【古诗
今译】轻轻的烟雾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水细沙,宁静的夜里把小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酒家的地方。歌女不知道亡国的遗恨,在秦淮河对岸的酒店还唱着亡国的《玉树后庭花》。【赏析】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诗中第一句的2个“笼”字用得出奇制胜,十分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完全不同的4种事物,用2个“笼”字巧妙和谐地融汇在一起,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亮淡雅的水乡月夜。这幅图画是那么柔和幽静,似静又动流动,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朦胧凄静的气氛又是那么浓。这里的“月、水”和下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为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做了1个很厚实的铺垫。“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信手拈来,细细琢磨却又很值得回味,诗句内中蕴含着极其微妙的逻辑关系,你看,由于“夜泊秦淮”才能够“近酒家”。然而,“夜泊秦淮”4个字又承接了上一句景色点时间点——“夜”,也点名了上一句所描绘景色的地点——“秦淮”,使之(wwwbB.NEt)更形象,更具体化。这一句不仅巧妙地照应了诗题,承接了上文,“近酒家”还起到了开启下文的作用,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可见,这7个字承上起下,结构全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
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情景交融,景为情设,情随景至,自然天成没有丝毫斧凿之痕迹,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朝统治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前世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深思之忧国情怀。
范文二:杜牧_泊秦淮_赏析
修仲 李 习 的 牛 第 期 总 期 夜 、 地 点 秦 淮河 , , , 又 照 应 了题 目 所 以 这一句貌 , , 似平淡无 奇 而 其实别具 匠 心 值得仔 细玩 味 , 。 它是 , 杜 牧《 秦 淮 》 泊 赏析 许兆真 具有承上 启 下 的重要 作用 先看 这句诗的意 思 晚上 船停 泊在 策华的秦淮 河边 靠近
贯通 全篇 的桥 梁 , 。 之 、 产 嗽 训 岸上 的酒 家 秦淮河 是南京 一条 穿城 而过 的河道 。 , 。 , 。 据说 开 凿 于 秦 始皇时代 经 过 历 代 文 人 且 客 品 题 它的名字早 已 无人 不 知 无人 不 晓了 大抵 自东晋 。 , , 、 南朝 相继 建都建康 今南京 以 来 秦淮就成 为游 赏 贵族豪 富们 经 常到此纵 情 声 色 所 谓 南朝金粉 自然 少不 了秦淮 的 一 份 儿 唐代都城虽 不在 建康 但 秦淮 河策华依 然 前 两 句是倒 装 句 枕 其顺 序来 说 似 乎应该把 烟笼寒水 月笼 沙 写在 夜泊秦淮 近酒 家 之 后 是 夜泊察淮 才着到 烟笼寒水月 笼沙 的 但如 果这 样排列 起 , , 之 地 酒 楼 画 舫 笙 歌枯 耳 。 。 “ ” , 杜牧 , 一 , , 字 牧 之 他 所处 的 时代 正是 晚 , , , 。 唐多 事之 秋 国势 日危 而 时风 淫康 他粉到封建统 治 势 力的 摇摇 欲 坠 看到统 治集 团的腐朽 昏庸 着到 落镇 的拥 兵 自固 看到边 患 的叔策 作 为一个有 远 见 有 抱 负 有 正 义 感 而 头脑 比较 清醒 的 士 大夫知识 分子 深感 社会危机 四伏 唐 王 朝前景 可悲 于 是优
, , 。 , , “ ” “ ” , “ ’ , “ ” 。 、 、
, , , 心仲 仲 感 俄 系 之 写下 了 这首抚录感时 优 国优 民 “ 的 唐人七 绝 中 的压卷 之 作 , , 、 , 。 首句 烟笼寒 水 月 笼 沙 写 景 但在 景物描写 中 , “ ” 也融 进 了 诗人 的思 想感情 , , , 写 景 和抒情 同放在 一 句 , 话里 这 也是古诗写作 常用 的技 巧 诗人 写下 这 七 个 字 用 意 也正 是为 了 映衬 出 自己 此时 此 际 的心 情 这一 句意 思 是说 寒 凉 的秦淮河 上 弥 浸着 胧 的水 雾 清冷 的月 色笼单 粉沙滩 这 里 的烟 月互文 见 出 义 其 句 式 结构与唐人 王 昌鹅《 塞 》 秦时 明月 汉 诗 。 , , 来 读起来 尽 管顺 当 了 合 情 合 理 了 但却不 合 乎 诗 法 品起来 也 就索然 无味 了 作者之所 以这样安排 是 为 了先声夺 人 是 为 了 突 出 强 祠 它 先把人带 到 一 种特定 的环 境氛 围之 中 给人 以强烈 的吸 引力 和 感染力 以 增加 景物 的形象性 这一 句 的妙处还在 于 不仅补足了第一 句 使写 景有 了着 落 而 且还引 出 了 下 面两 句 由于 近 摘 后魔 花 》 下 文 也 家 所 以 诗人才能 听到 商女 唱《 曲 , , , , 。 , , 、
。 , , 。 , , 。 “ ” , , 就水 到集 成 自然 成章 了
, , 。 因此 这 一句承上 启 下 , , , 。 、 , 一 时 关 相 同 并不 是 烟独 笼寒水 月独 笼沙滩 , , 作者 之 所 以这 样 写 是为 了把烟 和 寒水 月 和 沙滩 分别联 系起来 更有利 于 充 分表 现这 些 景 物 的特点 让整 个 画 面更加 清 晰 和 鲜 明 在 一 句 诗 里 用 了 两 个 笼 、
, ” 、 。 网 络全篇 细 针 密线 衔接 自然 由此 可 以 见 出诗人 构 思之 缤 密 之 精 巧 “ 最后 两句 商女不知 亡 国很 隔江优 唱后庭 花 , 、
。 , , 。 “ ” 它准 确生 动而 又 形象鲜 明地 写 出 了薄 字 很有 份 雾 轻 烟笼革着 秦淮河 月 夜 的 景 色 给人 以 如 临其境 , , , 的感 觉 。 这一 句 的妙处 不 仅 在于写景生 动形象 。 、 , 还
或许茶楼酒 肆 里 时 时传 脚之 音 吧 这 艳冶 的歌 曲声 使这 位 关 心 民澳 优时伤世 的诗人感 到特别刘 耳 不 由得 悲 从 中来 咐 然浩 叹 那 些 卖 唱 的歌女们 不 知道亡 国 后 之 恨 还 在 隔江 的 酒 家 里 唱粉 《 庭 花 》 呢 商 曲 女 即卖唱 的歌女 隔 江 的 江 指 寨淮 河 因为 , 即 李抒怀 点 明全 诗 旨愈 。 出 脸约 可 闻 的 、 , , , , “ ” , 。 “ ” “ ” , 。 在 于它徽妙 传神地 表达 出 了 诗人 的思 想 感 情
、 。 一切 , , 景 语 皆情语也 在 这 迷 茫 凄 清 冷寂 的景色 中 寄离 着 作 者 的优 愁 与伤感 谈薄的 轻烟笼革着秦淮河 这 正 是作 者凄 凉感 伤心 境 的写 照 , , 后庭 花 舞曲名 即 从 船 中听 去 所 以 说 隔江 玉 的 《 树 后 庭 花 》 简称 传说 它 是 南朝 最后 一 位亡 国 , , , “ ”。
“ ” 。 皇 帝陈叔 宝作 的乐 曲 他 又 和 一 班 臣徐 写 了歌 词 内
, , 当年 的秦 淮 河是不是这 么 凄冷 也不 见 得 它不 是还 有 许 多酒 家 许多歌女在 活 动 吗 作者正 是在 这 策华 喧 闹 歌 舞 升平 的 景 色中 粉 到 了 国顺 势衰 的趋 向 听 出 了淫 库 的亡 国之 音 正 所谓 以我观物 故物 皆若我 之色 我 的情绪 投射到 录物 彩 王 国维 《 间词话 人 其实
, 。 、 , , 。 “ , ” , “ ” 容 艳冶 淫 荡 充们 了 色情成 分 陈后主 在金 陇 即 南 京 时 常 与押 客 缤 妃饮酒 作乐 令歌女 唱 此哀 怨 之 曲 因其耽 于 声色 不理 朝政 国事 日非 最终 导 致 中 砚亡 所 以 后晋人 刘 晌 等在 日唐 书 音乐志 》 玉 说 前代兴亡 实 由于 乐 陈将亡 也 为《 树 后 魔 花 》 将亡 也 而 为《 伴侣 曲 》 路 闻之 典不 悲泣 行 齐
, , 。 、 , 。 , , , , , ? “ , 。
, , , , , 上 景物也 自然就沽染上 了 我 的思想 感情
, “ ” 。 不但 , 所谓亡 国 之音也 , 。 ” 可如今仍然有 人章这亡 国之 音 、 作 家笔 下 的 自然景 物 总是充浦感情 的 谓 寄情 于 山水 之间 “ , 而 且一 般 自 然 美 观赏者也 总是将 自己 的感情寄托在 对象 上 “ ’ , 所 来 取 乐 怎 不 使诗 人产 生 历 史又 将 重演 的隐优 呢 ” 犹 旧 二 字 徽妙 而 自然 地把 历 史 现 实 和想 象 中的 “ , 即
范文三:杜牧《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著名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人称他“樊川先生”、“杜樊川”。《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他的《清明》十分有名。
杜牧工诗、赋、文、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是
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敢于论列军国大事,指陈时弊,晚唐著名作家。他的散文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继承了韩、柳派古文家的优良传统。他的诗意境清新,风格豪健俊爽,在晚唐轻浮艳丽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后人因称他才华横溢,为“小杜”,以继杜甫;又和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题解: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溧水东北,横贯金陵(今江苏南京)入长江。六朝至唐代,金陵秦淮河一带一直是权贵富豪游宴取乐之地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于六代兴亡之地的感叹中,寓含忧念现世之情怀。
创作背景: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1]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好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注释:
?选自《樊川文集》。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秦淮,河名,发源于江苏溧(lì)水东北,经南京流入长江。
?【商女】茶楼酒馆里伺候客人的歌女。
?【后庭花】《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音”。
意译:
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江,银色的月光笼罩着小舟白沙,
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
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
仍在对岸吟唱《玉树后庭花》。
特点分析:
这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见工夫。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
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一个“犹”字透露出作者批判之意,忧虑之情。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玉树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诗,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的乐曲,被后人称为“亡国之音”。“隔江”承上一句“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这两句诗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二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
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晚唐统治者的辛辣讽刺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这样丰富的内涵、深刻的主题却容纳在短短的28个字之内,这其中的每一个字都凝练至及。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只有精练才能含蓄,也只有含蓄才能见得精练。所以含蓄与精练互为表里,相得益彰。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范文四:杜牧《泊秦淮》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现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
1
理,就很象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象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
2
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3
范文五:泊秦淮 杜牧原文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解
1、秦淮:河名,源出江苏省溧水县,贯穿南京市。
2、商女:卖唱的歌女。
3、后庭花:歌曲名,南朝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亡国之音。
译文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赏析
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本文地址:http://www.yunxiage.com/qiyanjueju/3452.html
本文标题:泊秦淮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杜牧《泊秦淮》赏析泊秦淮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