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城市带动产业 规划先行
作者:刘太格 来源:南方日报 添加日期:12年05月24日
“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今天参加由南方报业集团和南海区政府联合主办的南方有为论坛。他为佛山乃至珠三角城市规划支招。
“规划的理论非常非常多,到底哪些是基本的,哪些是次要的,这就要看清楚了。我们应该做好基本的东西,比如交通配套、社区基础设施,、社区组织,商业中心的布局等,就像先做好基本粮食如米、鱼、肉、菜等。然后再去考虑,巧克力、蛋糕、酒等。规划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基本的理念,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规划带动产业,这句话非常重要,为佛山市今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优势,城市是‘马’,产业是‘白马’,城市是涵盖多方面的,宜居、生态等,产业是其中一部分,所以还是应该以城市带动产业。”他指出,现在很多规划师是靠感觉,过多关注建筑本身,不重视与产业融合和企业家的感受等,“其实你把居者有其屋做好了,也是为了经济繁荣。”
范文二:深圳年鉴_城市规划_城市产业空间规划
·?203?·
城市规划和建设
略国际咨询峰会,加快推进《坪山新区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报 批实施,为建设国际一流新能源汽车城 提供科学规划指导和空间保障。 【法定图则编制】 2009年,深圳市高效 推进法定图则编制工作。法定图则全 覆盖工作是 2009年市政府工作“十大突 破”目标任务之一。年内,市规划和国 土资源委员会召开法定图则委员会会议 16次,审批通过 37项法定图则,覆盖面 积约 177平方公里;召开规划技术委员 会会议 47次,审议通过 73项法定图则草 案及 63项法定图则公示意见处理情况, 其中法定图则草案覆盖面积约 357平方 公里,超额完成年度法定图则编制任 务。年内,该委员会管理在编图则 160项,其中通过图则委员会或技术委员会 审议的超过 100项,加上历年审批的图 则,全市法定图则覆盖率超过 70%。 【城市设计】 2009年,深圳市规划和国 土资源委员会积极推进城市设计工作。 年内,该委员会重点完成华强北城市更 新规划、华强北立体街道城市设计、水 晶岛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咨询、后海中心 区城市设计深化调整、前海地区城市设 计国际咨询前期准备、南方科技大学校 园规划及首期建筑设计方案国际竞赛方 案深化、机场空港枢纽规划、大运中心 及景观设计方案深化、福田中心区深交 所片区金融商务办公楼“ 4+1”重点工 程项目联合招标、光明新城中心区城市 设计国际咨询和光明新区中央公园概念 规划方案国际咨询等。年内,该委员会
针对深圳城市特征以及各种城市设计成 果转换的一般性原则,吸取国内外城市 设计和建筑设计先进管理经验及建筑技 术最新成果,提出适应全市城市设计管 理的技术规章和规范要求,进一步加大 城市与建筑设计在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 的管理力度,制定《深圳市城市设计标 准与准则》。
【专项规划】 2009年 6月,
《深圳市城市 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2011~2020) 》 上报国家发改委。该《规划》规划建设 8条线路、长 254公里,以完善中心城区 轨道网络,覆盖中心城区主要客流集散 点,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形成合理 的城市布局结构,与城市重点发展和改 善地区协调,与国家干线铁路、珠三 角城际轨道等设施建设相协调。 12月 17日,《深圳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通过市政府联席会议审查。年内,市规 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完成《深圳市黄线 规划》、《深圳市蓝线规划》和《深圳 市橙线规划》,为系统划定全市各类 市政设施用地、提供保障水生态系统完 整性提供规划依据,对制定重大危险设 施周边区域土地利用和建设活动进行引 导或限制起到界线作用。其中,《深圳 橙线规划》为城市安全增加一项空间管 制辅助手段,属国内首创。截至年底, 全市已建成轨道交通 1号线、 4号线共 25公里,在建 1号线、 4号线延长线和 2号 线、 3号线、 5号线共 153公里;完成外 环高速公路和东部过境通道规划选址, 开展上述两条道路以及南坪二期、沿江 高速、西部港区疏港道路等高速和快速
路规划协调工作。
【城市产业空间规划】 2009年 7月 2日, 深圳市政府四届一百三十九次常务会议 审议通过《深圳市海洋产业发展空间布 局规划》。该《规划》按照深圳市城市 总体规划和相关产业规划,本着集约节 约利用海岸线空间基本原则和可持续利 用海洋资源、积极稳健发展海洋经济的 发展战略,结合深圳海岸线空间资源潜 力情况,组织编制海洋产业发展空间布 局规划,为未来深圳海洋产业的发展提 供明确空间指引,并对规划实施提出保 障措施。年内,《深圳市现代制造业发 展空间布局规划》上报市政府常务会议 审议。该《规划》旨在通过对全市制造 业空间引导和城市功能合理安排,建立 一套适应空间减量化发展模式下的产业 管理模式,通过土地资源管理刚性政策 手段,按照产业空间集聚发展的客观 要求,促进地方产业集群发展与企业 创新性和根植性的提高,进一步提升 工业竞争力,实现空间结构优化、用 地集约高效、产业空间集聚目标,以 推进深圳转型期工业经济和产出效益 持续增长,以及深圳经济、社会、资 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 2009年 12月 1日,《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施 行。该《办法》作为国内首部系统规范 城市更新的政府规章,提出“城市更 新”概念,比“旧城改造”更具综合 性、更注重城市品质和内涵提升;适用 范围包括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 区、“城中村”及旧屋村等城市特定建 成区,实现了全面覆盖;重视公众参与 及合法权益保障,通过改造意愿征集、 规划公示等方式,搭建良好的参与平 台;首次设立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制度, 通过整体规划有效解决城市基础设施难 以落地等问题;提出综合整治、功能改 变和拆除重建三类改造模式及多种改造 方式,允许权利人自行改造;与广东省 “三旧”改造政策、深圳市原有改造政 策及后续配套政策实现良好衔接。 【第三届深圳 ? 香港城市 \建筑双城双年 展】 2009年 12月 6日,第三届深圳 ? 香 港城市 \建筑双城双年展在深圳市民中心 开幕。此届双年展以“城市动员”为出 发点,旨在探测当代城市对社会生活的 营运和组织,以及它在行政动员、商业
动员、民间动员和学术动员方面的可能
? ? 市规划国土委举办《深圳市现状道路桥梁名称梳理规划》草案公示公众论坛
?
(市规划国土委)
范文三:澳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澳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项目背景:
内地人将香港、澳门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但澳门却并不等同于香港享有旅游购物天堂的“圣名”,因为澳门长期以来的经营模式早已被人们根深蒂固的定格为以博彩业为主要经济格局的城市,而随着澳门新长官崔世安的上任,新特首、新奇迹引发澳门一个全新的产业格局概念。他曾表示,特区政府行政会讨论有关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具体方案,待完善后将尽快落实,当中充分表明政府非常重视并有了初步规划。
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将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横琴开发与粤港澳合作、会展经济发展等问题召开专门研讨会。政府新规划引发澳门的新亮点,“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澳门大学举行。由内地、香港、台湾及澳门超过三十位资深专家学者及企业家组成,共同探讨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发展战略、行业发展路向、政府作用,以及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与联动等议题,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及即将启动的文化创意产业出谋献策。
项目名称:澳门博彩业纵深的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项目委托方:澳门大学澳门研究中心
规划思路:
针对澳门目前博彩业独大的经济格局和城市空间狭小的容积,不容易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就这一点而言,澳门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时不可能实现面面俱到,因此必须要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发展。
澳门既以博彩业为经济龙头,可通过经济联动效应,增加高附加值产业,刺激消費者在其他領域的多元化消費。因此,对澳门的博彩业,建议以不回避、不拨离、要统合的思想,在结合本地的社会、文化与产业基础,突出自身的特点,建议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以“快乐经济”为核心并作为澳门文化创意产业旗号,引领各界朝该方向发展,把澳门打造成提升幸福感,体验健康生活的地区,形成真正意义上完整的快乐产业链,让快乐经济的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快乐经济的良好氛围,为澳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意涵的同时,更让快乐、幸福成为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新标签,这也正好配合澳门博彩旅游娱乐的定位,同时,这也是对澳门博彩业的负面影响作出的补缺与修正。
规划内容:
一、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思考
文化创意产业当然是一块香饽饽,因为它消耗自然资源少、不破坏环境、附加值
高,同时又能吸纳大量高素质人才就业、提供税收,对于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帮助,还能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把经济推上新的台阶,提高所在地的知名度。因此,各大城市政府纷纷表示要发展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这些城市当然也包括作为特区之一的澳门。不管其它城市具备不具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条件,有没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必要,至少澳门发展这一产业是具有相当契合性的,因为狭小的空间限制,决定了澳门只能发展资源消耗小,附加值高的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虽然诱人,但并非想发展就能发展起来的,它不仅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宽松的社会氛围,还要有多层面的中介组织、浓厚的文化艺术传统等。此外,文化创意产业还要把价值创造的环节和程序整合起来做一个大的文化产业结构,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有两个部分,一是内容,二则是渠道。文化创意产业有几个最核心的链条,第一个链条就是一定要拥有文化资源;第二个环节,光有资源不够,还要有创作;第三个环节制作,有了好的创作,但是制作不出来也不行;第四个环节就是渠道包括媒介、流通、发行、包装、演出、会展、文化场馆,这都是创作的产品实现价值的场所。最后就是展示,做成多样性的产品去销售,去创造价值。在这个链条中,上游即内容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
二、第三产业形成互动,也有可能发展一些链条长的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特征,其核心资本是人的创造力。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确立取决于创意人才及其才能的发挥, 所以各国在创意产业的长远发展战略上都注重加大投入, 出台激活和培育创造力的长期政策。如英国2008年2月发布的“新经济下创意英国的新人才”战略报告, 提到要激发每个人的创意才能, 缔造一流的创意企业、培养一流的创意人才, 报告确定了26条详细行动计划和相应目标。第一条就是从儿童教育抓起, 尽早发现个人的创意才能, 并分别对青少年、成人创意才能的培养, 创意人才的就业等提供诸多帮助和有效通道。日本在高等院校新开设了创意产业相关学科, 韩国则对于急需的高级复合型创意人才, 采取了集中培养的方式。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是一块短板,政府必须从战略高度制定相关的促进政策,根据澳门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培养本地创意人才,提高现有人才的创意能力,另一方面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有计划地从大陆引进需要的创意人才。
正是由于限制条件大,澳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要搞清楚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也结合本地的社会、文化与产业基础,发展特色文化创意产业,要敢于剑走偏锋,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走出一条文化创意产业的新路子。
三、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需要良好的创业硬环境,高效的政策支持机制,高技术的基础设施,相互接驳的产业链条,完善的服务平台和交易展示平台,还要营造宽松、宽容的文化氛围。创意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更需要高端的政府服务。政策扶持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力保障。建议澳门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扶持文化创意产业:
1、制定发展战略
创意产业除了具有提供就业、创造财富、生产供国内外消费的商品和服务、带动整体消费增长的作用外,而且还可以促进城市形象、促进社会团结,并向外输出文化影响力(如迪士尼和好莱坞),因此成为各国(地区)政府强烈推行的战略产业之一,并且政府在其中也扮演了非常积极的角色。要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澳门政府应把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与博彩业并重的城市战略产业的高度,从宏观上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区域竞争比较优势、综合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等全方面做出总体规划,营造适宜产业发展和公平竞争的宽松的发展环境;应加快科技、文化、教育及相关领域体制机制的调整,尽早打破行政壁垒,促进社会资源自由流动,条件成熟的时候,建立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一行使文化创意产业的管理权,以解决部门分割、体制不顺的问题;政府应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给予持续支持,放宽市场准入机制,支持创意研发,优化配置创意产业社会资源。
2、加强人才培养
文化创意产业源于人才的创造力、技能与才华。发展澳门文化创意产业,首要的任务就是加快培养、吸引一批富有创新精神、饱含创意理念的文化创意人才。政府应加大投入,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优秀人才给予奖励和提供资金支持。重点吸引一批国内外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优秀人才,特别是既有浓厚传统文化底蕴,又有宽阔国际视野的海归人才。同时,在全体市民中培育创意能力,将设计、媒体、艺术融入到各个阶段的教育中;在大学中设立艺术、设计和媒体学院,加强与内地顶尖学校的合作;建立媒体实验室,鼓励专业人士互相合作并加强和国外专家交流。
3、注重市场拓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除了政策、人才、资金等条件之外, 市场规模的扩大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各国政府都非常支持文化创意产品走向世界, 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宣扬、推介本国的创意产业和产品, 包括制定创意产品出口相关保障、税收优惠?****??支持等政策;在海内外组织开展各种创意活动, 鼓励、引导创意企业、创意产品走向世界。澳门偏安一隅,更应该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更好的办法是积极融入珠三角,延伸文化创意产业的辐射范围,扩展发展腹地。
4、外部条件营造
对文化创意产业来讲,知识产权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澳门政府必须将保护知识产权上升到战略高度,在社会中形成保护和尊重个人作品和个人创造力的氛围。除了在法律上进行保障外,还应该积极刺激创意产品的市场需求,激发居民的创造力和激情。在硬环境方面,政府应该重点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产业链条完备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文化创意园区的建设,发挥其带动、示范、集聚、辐射和推动作用。
5、提供扶持政策
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在起步阶段,必须给予一定的“拔苗助长”式的政策扶持。对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实施从资金支持、减免税到技术、人才、市场开拓支持等积极的扶持政策和措施, 建立信用担保和价值评估体系、官民合作投融资体制、银行******优惠政策、出口风险保障制度、提供公共服务平台、政府采购制度等措施。如税收的优惠、帮助筹建相应的发展基金等等。必要的时候实施全澳门城市的营销和品牌战略、吸引海外媒体金融公司和风险基金投资澳门,以及吸引国际设计公司和设计活动进入澳门,积极为创意产业拓展海外市场等措施。
6、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国外政府在创意产业发展中十分重视发挥协会、大学、研究机构等民间组织的桥梁、中介作用, 使政府不必直接与企业打交道, 可从繁杂琐事中抽出身来制定法规、宏观政策、计划与目标。比如英国, 设立了各种形式的中介组织, 政府向它们购买服务, 这些中介组织主要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 帮助和指导创意企业, 将它们的创意产品推向市场。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及企业行为, 从创意企业的培育、审核、认定、监督到人才、资金支持, 全部由民间组织负责实施, 政府只对其进行资格认定、下达任务指标, 并实行指导、监督。这一点也值得澳门政府借鉴。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将具有很大的便利性。
有关具体规划论文请查考李凯洛论文:《李凯洛:澳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出路和对策》
成果发布:
研讨会邀请两岸四地专家学者、企业家交流
现场 澳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
澳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规划
四地专家探讨澳门文化创意产业
李凯洛在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
李凯洛接受《澳门日报》记者采访
此次研讨会专题报道 链接相关新闻:
2010年1月29日《澳门日报》
澳文化產業路向:定位好玩城市 打造快乐经济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1/29/content_421142.htm
政策支持引导创意企业
网络地址: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0-01/29/content_421142.htm
附录:李凯洛先生,中国著名时尚产业经济研究专家,著名区域经济、产业、商业规划战略专家,多年致力于时尚产业经济发展及商业研究工作,其研究的商业理论及有关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现任比蓝国际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比蓝国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裁。
范文四:济宁智慧城市产业园规划
济宁智慧城市及产业园
建设规划汇报
2014年 6月 25号 , 中兴通讯与济宁市政府在山东大厦顺利进行 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 中心通讯将全面进行济宁市 智慧城市建设,带动济宁市信息产业发展。
中兴通讯济宁智慧城市产业园一期投资 35亿,规划占地 400亩左右,建设四个中心及六大产业集群,立足智慧城市核心业务, 提供全面的产学研服务,辐射山东周边城市。
一、智慧城市产业园建设目标
智慧城市是当今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 是推动政府职能 转变、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手段和新方法。目前,我国有关部门 和各地方都在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据有关方面调查,全国已有 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 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 400多个城市 在建或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规模超过万亿 元。这个庞大的内需市场对于促进智慧城市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 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和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
中兴通讯是我国最大的通讯设备上市公司,国务院重点扶持的 520户大型企业之一,也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 近年来,中兴通讯依托雄厚的技术研发实力,联合了 2000多家合
作伙伴(覆盖融资、咨询、规划、集成、行业应用等) ,整合了 18家专业智慧解决方案子公司, 与 100多个城市政府展开了智慧城市 战略合作。 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 752.3亿元(人民币) 。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网信)是中兴通讯 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经营主业为智慧城市运营、云计算研发 与应用、云服务与管理、信息安全、数据中心、共享教育、区域医 疗等方向的咨询、软件、服务。
在智慧城市产业园项目中,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全资子公 司——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为具体落地、投资、实施牵头单 位。
济宁智慧城市产业园将吸取国内园区建设经验, 打造国内一流 产业园区。通过中兴智慧城市产业园的建设,将有力促进智慧产业 上下游的凝聚 (42个领域, 近百家龙头企业已加入中兴通讯智慧城 市产业联盟) 。我们将争取 5年内孵化 100家企业,年创收过亿, 拉动就业近万人。
围绕智慧城市产业需求, 在园区内重点引入电子产品生产型企 业、物联网产品研制型企业、应用型软件开发企业、云平台建设和 服务型企业、新材料生产型企业、总部经济型企业及相关高科技产 品研制型企业。基于智慧城市云服务,构筑上下游产业相关联、互 补共生的产业生态环境,引入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为济宁市以及周 边城市提供产品和服务,能够极大的加速任城区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未来占领信息产业的高地。产学研一体化的园区建设方式将为本 地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智慧城市产业园建设思路
智慧城市产业园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按照“求是务 实落实”的指导精神进行建设。产业园的建设必须为智慧城市建设 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快速聚集相关产 业的落地。在具体建设思路上,一是需求驱动,智慧城市是需求驱 动的产物。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始终以满足业务应用的需要、管 理监督的需要、领导决策的需要、以及公众服务的需要为出发点, 驱动智慧城市产业园的建设。先期启动研发中心和数据中心的建设, 通过本地化的研发团队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标准先行,标准 法规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在系统建设前,要明确智 慧济宁的标准规范和管理体制的顶层设计,制定相关规范。在建设 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和完善,对标准规范进行调整和升级,以适应 城市发展的要求,保障智慧济宁建设的顺利进行。相应在产业集群 方面将结合任城的具体业务需求优先进行相应模块的产业聚集,引 导相应产业的企业入驻。三是求实务实,求实务实是智慧济宁最核 心、 最重要的理念。 要求充分有效的利用现有系统、 整合现有资源, 建设有济宁特色的智慧城市,从可用性、实用性、易用性、乐用性 等方面打造智慧济宁。 在现有系统融合方面将形成新的个性化方案, 此方案是未来产业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方案整合的过程中,将吸 引相应企业入驻产业园,与产业园共同发展,同时将市场扩展到其 他区域。四是逐步扩展,在产业聚集方面,也将结合项目需求发展 情况,逐步拓展相应企业的入园,保证每家入园企业都有良好的发 展机会。
三、智慧城市产业园主要任务
(一)集约建设产业园区基础设施
按照 “规划引导、 集约建设、 资源共享、 规范管理、 满足需求、 适度超前”的原则,在进行园区物业及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 同步进行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建设园区高速宽带信息网络 , 为入园企业、个人用户提供随时随地随需的服务,实现各类网络的 无缝切换,条件成熟时可在办公楼、社区、商圈等地区实现宽带网 络的运营。
建设园区企业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化基础资源使用效率,减少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复投资,通过安全保障、环保监控、交通管理、 智能楼宇、智能卡等园区管理应用,实现园区整体运营管理体系的 智慧化,提升园区整体的服务水平。
打造企业共享服务、 中小企业投融资, 协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 (二)统筹实施济宁市智慧城市示范工程
产业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统筹规划济宁市智慧城市示范工 程,将任城区(包含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太白湖区)做为产业园 的重点服务对象,通过园区构建的基础服务设施,承载政务管理、 民生服务、产业促进的城市职能,构建遍布全市的泛在感知、数据 分析、智能服务、城市应用。将任城区打造成国内智慧城市的特色 范例,突出生态、智慧的主题,充分利用本地教育、文化、旅游、 产业资源,围绕产业园区自主创新的服务,树立“智慧济宁”的建 设模式。
(三)逐步构建智慧城市产业链集群
依托中兴通讯超过上千家长期的行业伙伴,面向山东智慧城市
市场需求,按照“ 1+5+100”的产业集群构建思路,在园区逐步打 造智慧城市产业链。发挥联盟企业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合纵连横抱 团发展,交流融合互助形成整个产业链的拓展集群。通过产业资源 整合和顶层设计的全面开展,结合济宁市辖区(县)的发展需求, 推动和促进辖区及周边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互动应用和快速规范 发展。
(四)全面服务华东及周边智慧城市建设需求
基于产业园区的智慧城市产业集群,面向华东及周边城市提供 数据计算、 终端产品、 业务软件等云服务, 重点关注云计算、 教育、 医疗、物联网、互联网、环保等园区产业领域,按照市场需求引导 产业园的产业链配套, 实现从研发到生产、 从销售到维护的齐套化。 立足中部智慧城市的共性需求,结合济宁市智慧城市的建设示范效 应, 规模化拓展国内智慧城市市场, 为产业园区发展提供市场保障。 四、智慧城市产业园实施步骤
中兴(山东)智慧城市产业园,分四个阶段实施。
(一)智慧产业孵化期(2014年 12月至 2015年 12月)
1、初步建设智慧产业园基础设施,构建园区高速宽带信息网 络、园区企业共享服务平台和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2、重点建设云计算、互联网两大主题园区,集聚 5到 10家产 业链企业入园。
3、围绕智慧城市需求,以社会管理、民生服务为主题进行示 范建设,包括智慧社区、智慧政务、市民一卡通、智慧医疗等。 (二)智慧产业成长期(2015年 12月至 2017年 6月)
1、继续完善智慧产业园基础设施,包括网络覆盖、应用平台 等。
2、 建设医疗、 物联网、教育、 环保主题园区, 以及配套展馆、 商业区、生活区,以产业为主题集聚 30到 40家企业落户。
3、扩大智慧城市示范范围,围绕智慧旅游、节能环保、安全 生产等主题进行建设。
4、以济宁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为示范,以产业园为服务中心进 行辐射, 为 5个以上的城市提供服务, 带动济宁周边智慧城市建设。 (三)智慧产业成熟期(2017年 6月至 2018年 12月)
1、依托周边智慧城市市场需求,完善“ 1+5+100”产业集群, 形成完整的智慧城市产业链。
2、全面推进智慧济宁建设,辐射周边 10个以上城市。
(四)智慧产业拓展期(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0月)
在面向济宁提供服务的同时, 支撑周边 10到 20个城市的智慧 城市服务。
范文五:城市产业集群_概念_识别与规划
第22卷第4期2006年12月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22,No.4
Dec.2006
城市发展研究
城市产业集群: 概念、识别与规划
○ 苗丽静
(东北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5)
[摘 要] 城市产业集群是依托特定城市功能和发展环境,由城市基础产业、配套产业和服务产业相互联系地
发展而形成的跨产业集合。城市产业集群的成长分为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在明确城市基础产业的前提下,构建城市产业集群的识别指标体系,具体方法包括规模识别法、联系识别法、空间集聚度识别法和效率创新程度识别法等。城市产业集群的生成与发展需要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的相辅相成,而产业集群规划是其健康发展的保证。
[关键词] 产业集群;城市产业集群;识别;规划
[中图分类号] F29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372(2006)04-0001-04
The concept, identification and programme of urban industrial cluster
MIAO Li-ji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116025, China)
Abstract: The urban industrial cluster is across - industry cluster. It relies on the particular urban function and thedeveloping environment, contacting with urban fundamental industry, kit industry and the service industry. Its growth is dividedinto sprouting, developing and maturing . The method that identifying it includes the scale identification, the contact identification,the space gathers degree identification and the creative degree in efficiency identification.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urban industrial cluster need the mon function of market mechanism and the government mechanism, and the programmingis the guarantees of its sou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dustrial cluster ; the urban industrial cluster ; identification;programme
大量经验表明,产业集群正在推动着世界各地
的经济增长。由于产业集群能够获得建立在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报酬递增、企业间的互动学习和合作创新等优势,从而成为具有高端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而促进区域或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近年来产业集群成为经济发展中被十分重视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没有形成关于产业集群严格统一的概念,尤其是在城市经济学研究领域。国外产业集群理论主要建立在企业集群的成功经验之上。从有限的文献资料中及直观的判断中可以发现,城市的产业集群无论在形成机制、现实水平以及增长方式等方面都有别于一般的产业集群。我国产业集群的研究历史较短,对城市产业集群的研究也几乎是空白。现有的研究多偏重于理论探讨,与中国城市经济实践结合的力度非常薄弱,这也是造成不
少研究只是简单重复国外理论、自身创新很少的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各城市都在制定自己的产业集
群发展规划。弄懂城市产业集群,走出认识误区,加强理论研究,无疑会有助于发现城市产业集群的规律,并用于解释我国城市产业集群的成长轨迹和演进机理,从而建立较有学术价值的城市产业集群理论体系,指导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城市产业集群的概念
关于产业集群,国内外学者所给出的定义有十几种之多,有影响的观点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类:一是工业园区说,认为产业集群就是工业园区;二是动态集聚说,认为产业集群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所以产业集群是指某一个产业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地发展而形成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
[收稿日期]2006-11-10
[作者简介]苗丽静(1962-),女,辽宁大连人,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
三是区域竞争体说,认为产业集群是特定区域为参
与全球竞争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竞争力的经济网络体系。三者都深刻地看到了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方面,却都有失之偏颇之处。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城市是产业聚集的平台,城市产业集群不仅取决于城市产业价值链,还取决于产业价值链和城市价值链的结合状况以及必要的产业集群环境。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依据城市产业经济学原理,本文对城市产业集群的概念做出如下界定:城市产业集群是依托特定城市功能和发展环境,由城市基础产业、配套产业和服务产业相互联系地发展而形成的跨产业集合。对于这一概念,我们可做出以下理解:
首先,城市产业集群是与城市的性质和功能相协调,以城市基础产业为核心所形成的城市跨产业聚落组织。城市产业集群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对产业发展发挥促进作用。纵向产业集群是城市基础产业部门内关联企业的集聚。这类集群除了产生资源共享及专业化服务的便利之外,企业集聚的一个明显好处是加快了知识和信息在本产业中的传递。在不同企业内工作的员工在集群中经常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无疑会提高产业中每个企业的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水平。而集群内部各企业间的各种密切的关系,又使得产业集群在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中,能够在整个集群范围内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获取技术创新的规模经济效益。无疑,产业集群越成熟、产业的价值链越长、企业集聚的程度越高,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往往越发达,衍生企业也就越多,从而集群中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效应就更强。在美国的硅谷地区就形成了一种永无止境的技术和产业的自我激励的发展过程,促进了硅谷的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高,从而使得这个地区成为近20年来全球最有活力的电子和计算机的研发中心。横向产业集群主要是城市各相关产业的多产业集聚。它使得相同资源(技术、人才、公共服务平台等)可以得到迅速积累和充分利用,有效降低行业总体创新成本,并使各类关联产业之间能够形成有效互动,大幅增加实现技术突破的可能性。城市中基础产业、配套产业和服务产业的横向集聚,往往能够使基础产业得到相关产业更密切的配合。基础产业的发展,因技术上的关联可以带动要素供应、产品市场、配套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不仅会形成较为完整的城市产业结构,还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使城市中的每个产业都获得技术创新收
益,蓄积进一步技术创新的资本,为城市技术创新
体系持久有效地运行打下基础。城市产业一旦走向集群式发展道路,便能通过上述功能特性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纵横交错的创新网络,并在这一基础上,以点带面,在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内逐步构建起一个本地化的城市创新网络并使之在动态中演进。
其次,城市产业集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发形成的经济现象。城市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依赖于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城市基础产业集群的形成而成长的,通过基础产业的发展,把新的财富带进城市经济系统,不仅促进了基础产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带动了支持性产业和关联产业的发展,刺激城市经济体系的生成。在城市产业集群内部,纵向产业集群将逐渐向横向网络化产业集群模式发展,并使城市跨产业集群最终形成。在城市产业集群中也并非各种产业集群单元模式同时存在,城市产业集群可能是其中一个或两个集群单元模式的耦合形成,也可能是多种集群单元模式共同组成的有机体。
最后,城市产业集群是较高层次的产业集群。在城市产业集群中,各个产业集群单元的地位主次分明。在城市产业集群形成初期,集群单元个数往往比较少,但随着城市产业集群的成长壮大,集群单元个数会逐渐增多并且伴随着集群单元自身的演化更替,最后在集群单元之间甚至集群单元内部各企业之间形成更紧密的联系,形成以城市基础产业为核心的网络化产业集群体系(如图1所示)。
二、城市产业集群的识别
城市产业集群的识别既源于一般产业集群的识别,又有别于一般产业集群的识别方法。由于城市产业集群是围绕城市基础产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的集群,因此,进行城市产业集群识别时首先应该明确城市的基础产业,其次是在明确基础产业的基础上,通过产业联系对城市产业集群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识别研究。但由于产业集群的因素较多,对其进行十分准确的识别和把握也是十分困难的。本文根据城市产业集群的成长特点,将其分为萌芽、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借鉴现有的集群研究方法,构建城市产业集群的识别指标体系。城市产业集群在萌芽、发展和成熟阶段的定量识别方法也是有所侧重的。城市产业集群在各阶段的主导动力不同,萌芽阶段集群的主导动力是地域分工和外部经济的作用,集群主要通过专业化生产,形成较大的区位商;发
展阶段的主导动力是社会资本优势以及部分合作效率,形成了产业的地理集中现象;成熟阶段的主导
动力源于集群内知识与技术创新合作。据此将城市产业集群识别的定量指标分别界定为萌芽期的区位商、发展期的地理集中度和成熟期的技术创新。并通过区位商、区位基尼系数、地理集中度、投入产出分析法等构造城市产业集群的定量识别指标体系,对城市产业集群的发生、发展和成熟阶段进行辨认。
1.规模识别法
这里主要通过区位商法,确定城市产业集群的基础产业集群及其规模和专业化分工的程度。区位商法是指通过区位商系数来判断区域是否存在产业集聚的现象。区位商系数计算公式为LQ=(Eij/∑iEij)/(∑jEij/∑i∑jEij)。其经济含义是:一个给定区域中产业占有的份额与整个经济中该产业占有的份额相比的值大于1意味着给定区域的产业相对专业化。经验判断是 :LQ大于1.12表示高水平的专业化,特别是一个集群占有区域经济20%时就被认为是“亮点”。
2.联系识别法在城市产业集群存在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主成分分析、多元聚类分析和图论分析等方法,从I/O矩阵反映的产业间联系提取识别集群内产业的数目及其关联等信息。主成分分析法是通过对投入产出模型中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进行数据简化处理以生成“主成分”,进而解释生成的因子、强调产业间互补性关联的一种分析方法。其中每一个“主成分”构成了一个产业集群,同时根据特定的决策准则把每一个特定的产业分配到不同的集群中。多元聚类方法是根据研究变量的特征对投入产出模型中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或列昂切夫逆矩阵)等进行分类得到的表示各产业之间密切或相似程度元素的一种方法,其结果常用树状图来表
示集群内所嵌套的子集群以及不同集群间的联系。
由于组内各元素特性的相似性反映了产业间的联系强度,因而常用该方法辨认产业集群内较强的联系。图论法是指在I/O矩阵基础上用图表理论辨认厂商或产业群体间的小集群并绘制与其他网络的联系。
3.空间集聚度识别法当前,计算产业集群的集聚程度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种基于空间基尼系数G (spatial Gini coefficient)计算产业集群的集聚程度。过去常用空间基尼系数G比较某个地区某一产业的就业人数占该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及该地区全部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情况,以反映产业集群的集聚程度,克鲁格曼、费尔曼等人就曾用这种方法来测算美国制造业的集群程度。系数越高(最大值为1),表明集群值越大,产业在地理上愈加集中。为了解决空间基尼系数失真的问题,Ellision和Glaeser提出了新的集聚指数(index of industr concentration)来测定产业的地理集中程度。即假设某一经济体(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产业内有N个企业,且将该经济体划分为M个地理区域,这N个企业分布于M个区域之中,可建立产业地理集中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2
G -(1-∑Xi)H
i
Y==2
(1-∑(1-H)Xi)i
2∑(Si-Xi) -(1-∑Xi2)∑i=1
i=1
N
22(1-∑)1-∑ )ZjXi(ij=1M
M
Nj=1
Zj
2
其中,Si表示i区域某产业就业人数占该产业全
部就业人数的比重,Xi表示i 区域全部就业人数占经济体就业总数的比重。
4.效率和创新程度识别法
城市产业集群的效率识别指标主要采用集群的劳动生产率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即该产业的产值与
?4?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2卷
该产业从业人员的比值和该产业产值的比重与该产
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的商值。而集群的创新程度则是通过城市产业集群中企业的成果、专利数、技术人员数及比重、研发投入比例、新产品率等指标进行度量和定性评价。
三、城市产业集群的规划
在市场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是以利益为驱动的,在完整的或基本完整的产业链框架形成之前,只有通过政府规划,并通过相应的政策扶植,才能有意识地促进资源向目标产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转移。当这种转移在一个城市形成一定规模,形成产业链框架趋势后,其产业链的整体优势和赢利态势才会逐渐体现。这个时候受市场规律的支配,资源向这个产业链的转移将成为自发行为。
1. 城市主导产业集群的规划
经济学家把产业集群类比成森林,而关键性企业则是“第一粒树种”,该树种一旦入土,它就可能会长出一片森林。在培育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人为选择而催生出这些关键性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方向。一般来说,每个城市都具有自己的区位优势和社会历史背景优势,在劳动地域分工中扮演着自己特有的角色。城市服务于域外的具有输出性质的基础产业,决定了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城市的性质与功能不同,又决定了城市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因此,城市产业集群规划应该突出个性,而不应该照搬某一成功的模式。一个城市的品牌,往往是建立在一群知名的产品品牌的认知的基础上的,而在主导产业链中,从产品开发、品牌营销、成品加工,一直到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产业链上的
简 讯
不同节点具有不同的能级,其中产品开发、品牌营销具有发动机功能,处于最高能级。谁拥有这些生产要素谁就是领头雁,谁就拥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谁就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城市产业集群规划应有意识地围绕名牌产品群体的构建、培育和配套服务的体系建设来进行。
2. 城市 “跨产业”集群的规划
走向成熟的城市产业集群不是同类型企业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由城市主导产业与其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的主导产业集群,由与主导产业集群配套的原料、成品、人员、物流(运输)、信息(通讯)、研究与开发等产业所形成的集群,以及由金融、保险、商业、娱乐等产业调节与合作,政府与社会组织等所形成的服务产业集群所构成的生产配套体系、市场贸易体系、研究开发体系以及生产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机联动系统。城市产业集群的规划与管理只有以主导产品和企业为核心,以优势产品群和企业群为主体,以配套的上下游生产链为支撑,以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相配合的城市产业配套体系为目标,以产业关联性、产业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指标评价为基本手段,才能为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恒江,陈继祥. 国外产业集群统计及我国的发展对策[J].统计研 究,2004,(10):18-23.[2]王 今.产业集聚的识别理论与方法研究[J].经济地理,2005,(1): 9-11.[3]王仲智,林炳耀. 集群理论与主导产业理论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 2005,(2):23-28.[4]苗丽静. 搞好产业集群规划、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J].光明日报, 2006-06-05(10).
[责任编辑 王艳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刊影响因子排序居山东高校第1位、全国理工类院校第6位
由中国科学计量文献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研制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6版)已由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报告是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最大的文献资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收录的6000余种各学科期刊的文献引文及CNKI中心网站全文下载频次为数据基础,以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信息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为依托研制而成的一部综合性的大型文献计量报告,全面覆盖了中国各类学术期
刊,按照“以人类生活为中心”的期刊分类体系和“同类相聚,同级相比”的原则,编为5大专辑254个类目,并按总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分类排序列表,体现了不同学科期刊群体的合理聚类和公正评价。而其中的影响因子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越大,其影响力和学术作用也越大。在报告的“大学学报类期刊2005年影响因子分类排序表”中,《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的影响因子为0.382,名列山东高校人文社科学报的第1位、全国理工类院校人文社科学报的第6位。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城市带动产业规划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