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的活力
有人曾说过: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
动中并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
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
程,
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
又可以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同时培养
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一些日常信息,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生活中以
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
,
它们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激情,
而浓
厚的兴趣能激励人不断的进行探索,从而产生探究的动力。
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力呢?对此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
尝试:
一、
借鉴“生活世界”的信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
细致入微的渗透生活观念,
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走近生活,
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引
入“生活世界”
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而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问题能诱发和激起学生
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
例如在学完初二内容《大气压强》后,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提了一个问题:
“你们
在打吊针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问题一出,学生们就议论开了,通过了几分钟的讨论、归纳,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他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发现:
(
1
)输液瓶口插了两根管子。
(
2
)药瓶要吊在高处。
(
3
)输液瓶如果挂得太低,或输液瓶里没有了药液,血会倒流
(
4
)药瓶中的药液是匀速滴注的
对他们的发现我作了高度的评价,
并对此原因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可能是受我的影响,
学生的探究热情也很高涨。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几个问题,
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
先通过
组内讨论共同拿出一个最佳的答案,
然后进行组际交流,
随着讨论甚至争论的不断展开,
他
们很快就解决了一个个的疑问。
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提出问题,
再由学
生来回答,
学生的思维方式、范围都受到了限制,
而这种由学生提出问题,
再由学生想办法
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它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而当他们的思维产生困惑时,
他们就
会主动地与别人进行合作与交流。
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学提出问题的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的
合作意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们思维活跃,
思路开阔,
每个人都争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整堂课就在学生讨论、
探讨中进行着,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
“个人
意义和价值”
,
并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活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没有兴趣,
学习就会变成很枯燥的事情而难以维持。
但如果兴
趣没有发展成为稳定的求知欲,学生就不可能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产生理智感。
二、
利用信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
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
教师
创设的情境越新颖,
刺激性越强,
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
的欲望。
在学习初二《摩擦力》内容时,我首先播放一段录像:
“一个清洗工坐在一块仅依靠一
根绳子吊着的木板上,
他正清洗着高楼模墙,
并通过松放绳子的一头使自己能自如地移动。
”
当看完录像后,
马上就有学生问到:
“为了不使自己掉下来,
他是不是要用很大的力来拉住
绳子?”
没等我开口说话,就有学生反对说“不对。”
另一个学生也接着说“我看他的神态的动作,不象是要用很大力的样子。”
„„
通过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猜测,大部分同学都有了共识“是不要用很大力”,但紧
跟着又有同学提出了新的疑问
“那他为什么不会往下滑呢?”
这时的同学们正处在一种
“心
求通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都想跃跃欲试,但也都欲言而不能。趁势我展
示了本堂课的课题《摩擦力》。
物理科技小论文
初中物理小论文范文 摘 要: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物理 渗入 人类生活 各个领域 存在 物理学家 同学们 身边 科学意识 科学学习方法 科学思维方式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 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
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
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
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
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
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5. 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
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
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
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
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
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
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
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
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
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用处。
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
工程师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另外,有些电器元件却是用两种热膨胀性质差别很大的金属制成的。
例如,铜片的热膨胀比铁片大,把铜片和铁片钉在一起的双金属片,在同样情况下受热,就会因膨胀程度不同而发生弯曲。
利用这一性质制成了许多自动控制装置和仪表。
日光灯的“启动器”里就有小巧的双金属片,它随着温度的变化,能够自动屈伸,起到自动开启日光灯的作用。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
谈到物理学,有些同学觉得很难;谈到物理探究,有同学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有同学更是感到他们都不是凡人。
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
初中科学小论文范文,怎样写
初中科学小论文物理小论文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科学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物理教学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实验教学内容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以及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的教学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教学手段,这是什么课,探讨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测量小灯泡的功率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中探索??,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
求发言稿,初中学习方法(偏向物理方面)。
急急急急...........
1.重视常规学习(1)研读课本。
军队不打无准备之仗,学习物理也是如此。
新学期的书发下来,希望你能够拿起物理课本,翻开美如画的篇章,顺着目录,大致了解本学期的内容;每章、每节上课前,再次提前预习,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揭开谜底;复习时,课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复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且每一次你都会有新发现。
(2)认真听讲。
天才不是天生的。
无论是新课、实验课,还是习题课、复习课,每一个“考试状元”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聚精会神听讲,紧跟老师思路,积极思考,不时勾画出重点,标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记录又产生的新疑问,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
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断鞭策自己,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坚持不懈,才能到达“会学”和“学会”的境界。
(3)自我督查。
习题是巩固、复习是系统、考试是检验。
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独立完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精炼结论,全面思考,规范答题;及时订正,不懂就问,学会归纳,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多题归一。
学好物理,关键问题是要尽快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否则,就会“坐飞机”,云里雾里,穷于应付,失去学习主动性。
2.重视物理过程(1)会看。
例如,老师在空矿泉水瓶子的侧面不同高度处扎了几个小洞,将水倒入瓶中。
你睁大了眼睛,像看电影一样,就怕漏掉哪个环节。
做好实验,老师问观察到什么现象?集体回答“水喷出来了”。
其实,还有一个答案,“越是下面的小洞水喷得越远”。
两个现象,两个结论,而后一个更是研究重点。
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初中物理的实验更多,但实验不是看热闹的。
(2)会想。
上述例子中两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回顾前面的知识,木块压在海面上,海绵凹陷,即产生形变,说明木块对海绵有压强。
类比一下,水喷出来,说明水对瓶子侧壁有压强,且水越深压强越大。
那么如果倒入其他液体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心中存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惟有动脑思考,才能实现思维升华。
(3)会探。
上述是《研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引入课,若要深入研究,还需要分组探究。
动手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必须注意控制变量,编制数据表格要分清有几行几列,需填写什么内容,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沟通协作,这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
(4)会说。
“说”即“归纳”,根据测量数据,横纵对比,归纳实验结论。
哪些数据可以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得出初步结论?如何对数据运算处理,得到进一步结论?归纳初步结论时,语言叙述要精炼,也要注意控制变量,还要注意结论的完整性。
归纳进一步结论时,要明白进行加(求和)、减(求差)、乘(乘积)、除(比值)运算,是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与普通的数学运算是有本质区别的。
囫囵吞枣的学物理,没有过程,就像盖楼房没有地基,是不牢固的。
只会背概念,不会用概念,时间久了,那些物理名词、公式、原理,就成了“天书”,不理解,不是“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