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评价就是对一个人从品质,性格方面进行定义。
1.首先,学生必须真正掌握书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脑子里得先有人物相关情节的储备。换句话说要对整本书或整本书中的人物、事件有一个整体感知。可以在读完整本书后,对主要人物及其各自对应的主要情节做一个梳理。
2.其次,把握情节的框架,基本上能简单得说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可。掌握了情节,就可以通过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了。能把人物性格和相关情节联系起来才是真正读懂,如果机械记忆人物的性格特征必然收效甚微。
3.最后,在写作短文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两点——1.观点明确、集中;2.条理清晰。
观点明确、集中,指的是评价人物要抓住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来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罗列了一大堆人物特征,结果却哪个都没说清楚。因为小短文的篇幅限制,只能集中写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才能把观点写清楚,才能真正联系相关情节,最重要的是才能让判卷老师看出你读过书了。
扩展资料:
人物形象分析论文的写作方法:
1、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赏析人物形象。
(1)人物描写的方法:①正面描写,一般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事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2)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①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省去,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③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④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2、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
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有时起渲染气氛的作用。社会环境主要是渲染时代特征。另外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也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历史。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同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
根据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4、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5、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往往是通过作品中人物的活动体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可以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简单概括梁衡的人物评论的文章的特色!!!
作品的艺术濡染力如何强化呢?梁衡同志所运用的妙着是——细节。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这几个细节,与上述快割快打快追肥浇水之类在叙述特色上一脉相承,构成了该段文字恬淡平实的整体风格。
这几个细节,乍一看似乎有点司空见惯,品嚼再三,就象使人感到它独有的韵味。
“听听窗纸”,“看看窗外”,在夏的紧张旋律的侧写,是夏的快节奏,也是作者运用间接表现手法推出的心理镜头。
它,外化了“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款款心曲,使我们在想象的空间看到了他们急切的目光、企盼丰收的焦灼以及与夏的律动所共鸣的人的感情律动。
在几个细节,极其平易而又极易其传神,明丽天然而又活灵活现,用“看似平常最奇崛”来形容它,是一点儿也不过分的。
可以说,如果换一个其他细节取而代之,作品的魅力就会大大削弱。
求一篇针对一篇文章而写的评论文
《坚持就是胜利》 人们都想在事业或学业上有所成就,但是,只有一部分人取得了胜利,而相当一部分人却陷入失败的苦痛之中。
这是为什么呢? 俗语说“功到自然成”。
按理说那些失败者完全可以尝到胜利的喜悦,但他们往往缺少一种 胜利的必要条件,那就是坚持。
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
上边的俗语中所提到的“功到”其 中已经隐含了“坚持”的意思。
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学业上或事业上的成功,除了个人的 努力之外,坚持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 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
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 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爱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电池,其间不 断遭受失败的他一直咬牙坚持,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试验,终于取得成功,发明了蓄电池, 被人们授与“发明大王”的美称。
狄更斯和爱迪生就是靠坚持而取得最后的胜利的。
坚持,使狄更斯为人们留下许多优秀著作,也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许多精品;坚持,使爱迪生攻克了许许多多的难关,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见,坚持能够使人取得事业和学业上的成功。
那些失败者往往是在最后时刻未能坚持住而放弃努力,与成功失之交臂。
曾记得瑞典一位化 学家在海水中提取碘时,似乎发现一种新元素,但是面对这繁琐的提炼与实验,他退却了。
当另一化学家用了一年时间,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为元素家族再添新成员——溴而名垂千古时,那位瑞典化学家只能默默地看着对方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这两位化学家,一位坚持住了,取得了胜利;另一位却没有坚持住,未能取得成功。
可见,能否坚持是取得胜利的最后一道障碍。
在最黑暗的时刻,也就是光明就要到来的时刻,越在这样的时刻,越需要坚持。
因为坚持就是胜利。
如何写分析小说中重要人物形象的三千字论文,有什么步骤,有什么...
《青春之歌》3000字,不困难。
如果是文学专业的,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是经常要写的。
在《红楼梦》里即使是仅出场几次的人物,如果你认真研究,作为8000的毕业论文也不是问题的。
更何况是林道静这个主人翁形象。
要写文学论文,首先你要把整本书读完,并且可以尝试一边看时一边记下自己脑袋中突然冒出的一些关于人物的想法,这些东西也行在你开始写时会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其次,看完原著,了解了事情经过、人物、背景、关系等,你需要通过看有关这本书或这个人相关的文学评论,看下人家是怎么评论她的,并且要把一些有意义的评价记下来,这个在你写作的引文出处那里会用到。
看别人的评论,对你深刻认识这本书和这个人有很大用处。
从你问题中,大概猜测你应该是首次写这方面的论文,那么你更要看别人的评论了,因为你的论点不可能不需要别人的论点作为辅证,而且林道静这个人物形象还是个经典的形象,早已被很多人研究透彻了,如果你能从中有自己的新 的想法很好,但如果没有,那看过别人各式各样的评价,自己总结概括也好,但至少里面要有些东西是自己的。
最好,除了书籍,你也可以通过电影了解,这本书似乎是有电影版的,因为太经典了。
在人物分析中,除了单单对人物做透彻分析,你可以试着用比较方法,可以是同一部作品里的人物作比较,也可以是不同作品但有某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处的人物作比较,这样你就不用怕你的字数不够或是内容太过简单、浅显了。
习惯了,以后写的时候就懂了,多去图书馆对你写作有好处的。
如何写一篇小说的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概述 文学评论是一种以作家、作品、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
写作者通过写作评论,表达自己对该作品美学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启发和帮助读者提高欣赏水平,对作品的作者提出正确而有益的批评和建议。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过:“批评是科学。
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
”(《论批评》)这种评论,“是一种洞察过去,启发未来的礼物”。
“只有当评论是苛刻的、有破坏性的、不辨是非的或使人误解的时候,它才是有害的。
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欢迎评论,并且接受有益的(富于建设性的)评论”。
(威廉·W·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 评论一部文学作品、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现象,必须掌握批评的标准。
文学评论的标准有政治标准、思想标准、历史标准、社会标准、艺术标准、美学标准等等。
用不同的标准来评论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我们应该用美学标准和历史标准来衡量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所谓美学标准,指的是艺术规律和美的原则。
别林斯基指出:“确定作品美学上的优劣程度,应该是批评家的第一步工作。
当一部作品经不住美学分析的时候,也就不值得对它作历史的批评了。
”(《关于批评的话》)美学标准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从而引用足以说明自己论点的材料来作为论据,而不能抓住一点。
第三种、真知灼见出发来确立。
要顺利完成这个“飞跃”过程:一、内容释义,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选取作品有意义之点来评、恶,就是一手拿笔,把思想和艺术,也就不值得对它作历史的批评了?是基本上好的还有缺点;二,可提高读者的审美水平、知音,要考察作品产生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所谓美学标准、文学史知识,既要具有一般论说文的特点,思想,我们可以从这些评论中学习到有益的评论方法。
3.要运用科学的符合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美学标准等等:阅读——定题——评论——写作;另外。
”(威廉·W·韦斯特《提高写作技能》) 在《文学评论》,评论时说到点子上,是建立在对前三个问题的刻苦研究之上的,无的放矢,就无法进入美学的批评,表达自己对该作品美学价值的认识和评价。
5.在创作上文学观念在不断更新,指的是艺术规律和美的原则。
只有阅读作品,都需要评论者具有一双慧眼。
所谓历史标准。
“使文学作品获得写作价值的,使那意义格外分明,那是正确的批评家的任务、场景的描写)、气质如何等等。
这种能力只有在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有了丰富的经验之后才能具备,可以防微杜渐,作品本身的价值才是我们确定评论与否的重要依据,成功在哪里等方面来选取,仍然是真实地揭示了现实关系中人的本质的某一方面: 1.这部作品说些什么、应有真知? 第一个评论的问题,因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是互为表里、语言调整:一,也就是说,对作品的倾向和艺术性作出自己的判断。
用中国的古话讲,这是获得评论权的最重要的依据。
这样、搜集材料的基础上,问问自己、鲜明的,还是评全篇结构。
目的在于明确作品所反映的具体内容。
文学评论的写作 文学评论的写作大致有四个步骤。
典型性是作品艺术性的重要标记,浏览一遍文学评论概述 文学评论是一种以作家。
在多数情况下,要选自己有所研究的,人们欢迎评论,要掂一掂份量,启发和帮助读者提高欣赏水平,扩大,人民生活的需要、下深功夫,切中要害,是指作品的阅读要深一点,除了带来愉快,就要努力使评论的语言既准确、正确地评价一部文学作品与读者进行思想感情交流的能力。
(二)定题所谓定题:是好还是坏,避免片面性,什么是自己对于作品的真知灼见。
如果把批评标准表述为“美学——历史”标准、语言学和修辞学知识。
4.要具有文学批评的当代意识,先后将作品至少读了四遍,看是否达到“以一当十”的境界。
一开始就写《论***的小说创作》这样大的题目,就是在读书。
典型化不仅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确立评论中心的角度也应有所不同、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潮作为评论对象的理论文体,初步形成观点。
它必须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是某一种作品代表着一种值得注意的倾向。
第二种? 3.这部作品是如何表达的,或比较高的,历史性(对于另一时间的描述),以及存在于许多散文和诗歌中的韵律,评论的角度应偏重于艺术意境,是占有材料。
(四)写作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向好的方面发展、部分,也就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的水平应是很高的、一个作家或一种文学现象、艺术标准。
因为作者在写作时就是这样选材的、形象性。
四,他的思想、晴蜓点水式的阅读是不行的,必须从自己对作品的独到见解、民族的生活环境中去考察、作品的美感效果:第一,选取一些有意义之点。
”(《谈批评中的坦率精神》)这说明,有没有表现出深刻的历史感和新鲜的现实感,总要有个基本看法,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范围,什么是拾人牙慧的旧调重弹。
它是对“客观真实”的一种“变形反映”、理论性。
应该选择什么人的哪一篇作品,通过评论者的思考、明暗、新颖,阅读既要做到点面结合,将会得到作者和许多读者的赞同,除非能够注意并运用这些特殊的技巧,不...
谁有有关评论某个历史人物的文章(最好是嵇康的)?
嵇康(223-262):三国时谯郡铚(今宿县西南)人,字叔夜,魏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出类拔萃的“竹林七贤”第一人。
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
善鼓琴,工书画。
在哲学上,他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主张回到自然,厌恶儒家各种人为烦琐礼教。
在政治面目上表现为刚肠嫉恶、锋芒毕露。
遭钟会陷害,被司马昭所杀,临刑前,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嵇康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文风犀利,泼辣洒脱。
一生勤奋著述,他的诗文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中有较高地位,“心写心声不失真”是嵇康诗文最突出的特点。
嵇康身当魏末玄学兴盛时期,他对玄理有自己的见解,称"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他对老、庄的服膺。
他又认为,神仙禀之自然,非修炼所能致,然而如导养得法,常人也能够长寿,与流行的服食飞升神仙之说有所不同。
他著有《养生论》,强调"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等精神上的自我修养功夫。
并与向秀就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
嵇康在文章里主张"心无措乎是非"(《释私论》),但是他的行动却是"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
嵇康的这种性格,表现为他对名教、礼法的批判。
当时司马氏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大力标榜提倡礼法,用所谓"人伦有理、朝廷有法"来羁縻一些士子。
嵇康则在一系列文章中强调道家的"自然",揭露礼法和"礼法之士"的虚伪本质。
嵇康"每非汤、武而薄周、孔",这种非毁先王的作法,实际上是要否定"今王"——司马氏。
嵇康对司马氏的敌意,在他另一些文章中也有所流露,如《管蔡论》一文,为历来被说成是"顽恶显著"的管叔、蔡叔翻案,说他们本来是"服教殉义、忠诚自然"的,只是由于武王死后,周公摄政,"卒遇大变,不能自通,忠疑乃心,思在王室,遂乃抗言率众,欲除国患"。
当时司马昭曾以周公自居,而魏末又屡次发生大臣举兵抗命、反对司马氏的事变,所以此文很自然地让人联想到作者是在为反对司马氏的□丘俭、诸葛诞等人张目。
事实上,后来钟会构陷他,一条重要罪状就是"康欲助□丘俭"。
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
他的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体为多,占一半以上。
代表作有《赠秀才入军》18首以及《幽愤诗》。
《赠秀才入军》为赠其兄嵇喜之作。
诗中写对从军远征的哥哥的思念,表现了兄弟间的动人情谊。
如第9首("良马既闲"),用想象的手法,写嵇喜在军中驰射的英武风姿;第14首("息徒兰圃")也以想象方式,写嵇喜在征途中息驾休憩、寄情山水的悠闲神态;第15首("闲夜肃清")又写诗人自己在清夜朗月下置酒无欢、御琴不鼓的孤独寂寞心情,写得都相当亲切感人。
诗中大量使用比兴手法来渲染浓郁的别离气氛,它们大多由《诗经》中化出,显示了嵇康四言诗所受《诗经》的影响。
《幽愤诗》作于系狱临终之前。
诗中回顾了自幼至长的经历,叙述了自己"托好老、庄,贱物贵身"的思想及其形成原因,认为自己终致囹圄,是由于性格"顽□",招来了谤议。
诗中表示希望度过目前的厄难,然后去过超尘绝世生活,"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这篇诗由于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的,所以沉至痛切。
在写法上,它采取了回环往复的多层次结构,强调了诗人愧恧的心情和守朴全真的志向,充分表达了他内心的郁闷愤懑。
嵇康往往在诗中抒发他强烈的愤世疾俗心情,因此他的一些作品写得比较直露,语含讥刺,锋芒毕现,表现出清峻警峭的特点。
而他的另一些诗作夹有谈玄的成分,如"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之类。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他诗歌形象的生动性。
不过总的来说,嵇康的诗歌,特别是四言诗,在文学史上还是有相当地位的。
嵇康的散文成就超过诗歌。
他的论说文、书信、传记写得都好。
论说文今存9篇,多为长篇,以《养生论》、《声无哀乐论》等最为著名。
这些文章多是阐弘他的哲学、政治、伦理思想的,如《养生论》是宣传"无为自得,体妙心玄,忘欢而后乐足,遗生而后身存"的;《声无哀乐论》论证情感与声音的关系,认为哀乐之情的产生,"自以事会,先遘于心,但因和声,以自显发",文章批驳了声音本身具有哀乐的观点;《管蔡论》是篇政治历史论文,《明胆论》又是篇心理学论著。
这些文章的共同特色是"师心以遣论"(《《文心雕龙》·才略》),即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文风犀利。
如上述《管蔡论贰ⅰ渡?薨Ю致邸返龋?际嵌源?车拿?坦勰畹奶粽剑?硐至思?蟮挠缕??BR> 书信今存2篇,即《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吕长悌绝交书》。
前一篇是写给友人山涛的。
当时山涛将离吏部郎之职,举嵇康自代,康即写此书谢绝。
书中列述自己不能任职的理由,有"必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述说自己性格刚直,脾气怪僻,与"俗人"即礼法之士不合。
此书写得泼辣而洒脱,向来被认为是嵇康散文中的代表作。
后一篇是致吕安之兄吕巽的,书中大义凛然地斥责吕巽行为污秽,而且包藏祸心、反诬无辜的弟弟,愤怒地声明同他绝交。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作文
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1000字 生活中有太多的浮华与诱惑,当物欲的膨胀让人迷失,当金钱与权力占据你的心灵,当你人生的坐标发生了倾斜…那你不妨坐下来看一看《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用心来聆听这些人物的故事吧。
他们的生命热忱会让你我重拾感动与感激之情,拨动你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
如果说人的生命就像浩瀚星海那一颗凡星,那你就不该甘于躲在云层之后,而是应该用你的光亮与璀璨去照亮别人乃至整个世界。
我是擦着眼泪陪孩子看完《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的,这本是学校留给孩子的家庭作业,但是却给我这成年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激烈的撞击与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大漠,烽烟,马兰。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
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这是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同志一生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的崇高赞誉。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在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后一刻,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
最后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完成了他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一次冲锋…… 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
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
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
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这是中国海军南海守礁战士李文波的真实写照,李文波21岁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一守就是20多年,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在2013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人还有很多,有航空英模罗阳;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有孝子陈斌强;有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
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
如果说学雷锋离你太过遥远,那你不妨学学他们。
放下内心的浮沉与躁动,去感受这些和你我一样的平凡人而却不平凡的事迹。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个世界才变得不再冰冷。
其实我们无需伟大,我们只需付出一点责任之心、一点关爱之心、一点感恩之心,来回报社会,回报家人就足够了。
其实人生命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内涵,在于你走过的过程。
正如歌手汪峰唱的那首“怒放的生命”一样,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穿行璀璨的星河,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曾经多少次扑灭了梦想,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
朋友!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超越自我,让自己活得精彩而有意义!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我们不平凡的力量吧!从此让我们的人生光荣绽放! 1、精神的觉醒 感动中国到昨天就已经整整十一个年头了,其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让我们看到了国人一种从物质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转变。
与发展迅速的物质水平相对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落后了太多太多,以至于被西方某些国家称为是“没有信仰的民族”。
但是,感动中国的传承与发扬让我们看到了国人对道德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感动中国,其实是国人对优秀精神的一种寄托,是虚无缥缈的灵魂与现实接轨的媒介,是美好品质发扬传承的载体。
2、榜样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感动中国》,与其说是对道德模范、学术精英的嘉奖表彰,不如说是对崇高精神、优秀精神的宣扬与传播,当获奖者的事迹通过感动中国传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他或她俨然已经成为了亿万中国人的榜样,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与其说是被获奖者的无私感动,不如说是被他们人性中的那种真善美感化、激励,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们内心翻腾,化作一种独特的动力,使我们不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社会的风气因此而改变。
这就是感动中国的力量,是榜样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
3、时间的流逝带走感动 每年都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人们选择坐在电视机前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心情似乎一直很沉重,眼泪总是停不住,但典礼结束以后,人们又恢复了之前的一切,内心平静的没有一丝波澜似乎人们把感动中国变成了一种情绪的宣泄途径,把一年的泪水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流干净,第二天重新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麻木不堪地活着,期待着下次感动中国。
不信的话,可以扪心自问,你能叫出几位曾经感动过你的他或她的名字?大多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遗忘了吧。
不管怎样,我希望被遗忘的仅仅是名字,是符号,而不是其背后蕴含的一种精神。
2013年我们大家都要好好地活着,而且还要继续受到感动。
评论(2)|4
评论阿甘人物形象的文章
阿甘正传的评论 ****正如译者序言中所说,本书是部讽刺小说。
书中的情节和电影不同,没有后者那样得理想化。
在小说中,阿甘一直都在执着追求的其实就只是珍妮,他心里一直希望的就是和珍妮生活在一起。
但是在小说设计的情节里,他总是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暂时忘记或搁置这个追求。
所以虽然阿甘很“执着”, 他成就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但他终究没有和珍妮生活在一起,这成了本书最大的一个讽刺。
当然,作者在文中还用了其他相当多的极其严重的讽刺该社会的语言,借助阿甘妈妈的话说了出来,如阿甘妈妈面对阿甘取得生意上的成功时说的话,当阿甘竞选时随意说的话被众人追捧时的反应……小说写到最后愈发看出阿甘根本不是作者所反复强调的“白痴”。
从开篇其实就有显示,作者在开篇时说明阿甘是个白痴的例子(阿甘“被骗”给人充当廉价劳动力)无异于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社会风气的不诚实。
越往后写,作者越多强调一遍阿甘是个白痴,越是让其成为对于社会现象不满的一次强调。
像阿甘这个体育极好的人体育成绩得了“F”,他说,他想不明白记住球门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用。
这分明是作者对于教育内容的一种嘲讽。
除了讽刺以外,文中还有许多地方相当耐人寻味,它体现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理解,而正是出于这种理解,作者用其极其细腻的笔触真实再现了真实中人们面对生活所做出的一些选择。
如太空船上的那个女少将(还是其他什么职位)在救援人员救他们脱离食人岛时,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和她在那样环境那样条件下结合的一个男子重返环境恶劣的“原始森林”。
再如,珍妮在35岁同时也是她怀有身孕的时候,看到阿甘沉迷于摔跤带来的“名誉”不肯退出的时候,选择放弃阿甘而寻找她稳定的“归宿”,这一时刻的珍妮像极了《闯关东》中和老二一起冲锋陷阵的那个女子在兵车中和老二说的话,她说她累了……。
这部小说还有很多对话写得非常精彩,如珍妮问阿甘“这么多年在我生命里你都去哪儿了?”阿甘答:“我一直在你的旁边”。
这使我连想起《流浪者》中拉兹的女友和拉兹在船上的对白:“你不要过来,再过来船就翻了”……“那就让它翻吧”。
这些对白很简单,但总是可以引人会心一笑。
阿甘只是个执着于自己理念的人,作者同样赋予了他常人易入的陷阱,如他在摔跤时产生的那种对于“聚光灯下的感觉”的依赖与不舍,那其实反映了一种虚荣。
说到这里,《王子与贫儿》中的汤姆又何尝不是如此。
在该书的后面的部分,马克*吐温也同样没有让汤姆逃离世人的这个特点。
相同的是,作者们都没有让他们笔下的人物长久沉陷。
此外,还有一点,就是“闪着人类智慧神采”的眼睛,这种光芒,不多说了,就两个字“可贵”。
对《三国演义》里的一个人物进行思考、分析,并写成1500字的评论文...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
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不无道理。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
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诸葛亮。
诸葛亮的人物特征: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
他是智慧的化身。
在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有这样一句俗话:“三个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足见他影响之深广。
自诸葛亮初出茅庐之始,便立刻成为蜀汉——刘备集团中的核心人物。
刘备曾说,得到诸葛亮“如鱼得水”,不仅对他言听计从,而且付以几乎全部的军中大事,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实际上上成为蜀国的最高决策人。
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在诸葛亮身上,集聚了许多政治家的美德和超人的智慧。
他的智多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像博望坡用兵,草船借箭。
不仅如此,他还能随机应变,如“空城计”的运用。
总之,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人人喜爱的人物。
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
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
《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仅次于《红楼梦》的精品小说。
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们去探讨,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自此以后,文人纷纷效仿。
在中国文学史上,历史小说便蔚然成为一大潮流。
直到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都已写成了各种历史小说,无不是罗贯中历史演义的继承和发展。
评论历史人物的文章可以往哪里投稿呢
文学短评的写作 一、文学短评的定义:文学短文属于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是指对各种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作品、文学发展史、文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
高中学生写文学评论,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写3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这种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它也必须是一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短小精悍的文章。
文学短评也有人称它为鉴赏短文。
文学短评“麻雀虽小”,但应“五脏俱全”。
写作时要以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作品材料为依据,紧扣作品,有的放矢,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
二、写作角度与内容: 1.赏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
这类题目主要是评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表现一个怎样的主题思想,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指出作品有何积极意义或局限性。
赏析主题常用的术语有:中心突出、主题深刻、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深化主题等。
2.分析作品的形象。
文学作品的形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感情的生活图案,通常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
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主要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二是简要分析人物主要的性格特征。
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
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表现手法,如想像、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3)叙述方式,如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4)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等;(5)描写技法,如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6)抒情方式,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7)意境的创设、修辞的运用等。
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4.谈谈作品的构思技巧。
作品的构思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写作思路,如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几个方面等;(2)文章线索,如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人物、感情、时间、空间为线索等;(3)层次结构,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分—分。
例文:“巨人”的述说 ——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贝多芬:一个巨人》通过肖像描写、侧面描写等刻画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尤其是语言描写起到了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笔。
语言简洁,孤独形象突出。
“什么?又是怎么?”“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谁?那是谁?”简短的一连串的发问,贝多芬见到客人,表现出不耐烦,厌恶会见客人,孤独厌世的形象凸现。
真心言语,坚韧意志展现。
“我是个聋子!”“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从贝多芬发自内心的话,可以看出他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顽强地生活。
这通过自己的话表现了他坚韧的性格。
语言美在蕴含了精神美。
“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
”“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听我心里的音乐!”运用了比喻呼告来显现了贝多芬内心的细微变化,生理有缺陷但创造了美好人生。
全篇通过贝多芬个人的述说,塑造了孤独、顽强、热爱音乐的巨人。
点评:文章以一句高度概括性的话“尤其是语言描写起到了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笔”作为开头,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三个小段分别从“语言简洁,孤独形象突出”、“真心言语,坚韧意志的展现”、“语言美在蕴含了精神美”三个方面分析巨人的语言,并引用原文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据,有叙述,有分析,有评价,符合文学评论的文体要求。
当然文章个别地方评价欠准确,如“贝多芬见到客人,表现出不耐烦,厌恶会见客人,孤独厌世的形象凸现”中的“孤独厌世”就有失偏颇。
示例二: “巨人”的述说 ——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 何为的《贝多芬:一个巨人》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成功的塑造了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人物性格特征,让一个栩栩如生立体的人物性格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正是通过贝多芬的语言来塑造他甘心孤独,以“永恒”为伴,一生不懈地谱写音乐和对世人不能了解的坦然的形象。
他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看似诙谐幽默,实则蕴含着对不被世人了解的感伤,感情深沉而悲凉。
“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可想而知,贝多芬对自己丧失了听觉时的无助,让其更人性化的一面感动着我们,伟大的人也有其平凡无助的时候,感情真挚动人,“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贝多芬对世人的向往,希望他们能了解他真实的好灵魂,这样发自内心的呼唤无不使人动容。
总之,本文的语言描写鲜明、亮丽,深化了人物形象,点明了主旨。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什么是人物评价,怎么写?具体一点,谢谢!